苏轼词与柳永词之异同

合集下载

浅论柳永、苏轼词艺术风格的异同

浅论柳永、苏轼词艺术风格的异同

浅论柳永、苏轼词艺术风格的异同【内容摘要】本文认为传统观用“婉约”“豪放”来比较区分柳永词和苏轼词的艺术风格过于简单,应从选材上敢于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心态;语言和题材上的雅俗去比较分析他们艺术风格的异同。

在分析柳永词和苏轼词对词发展的影响上,本文认为不应把苏轼创作“豪放”词看作对柳词的否定,也不应以其风格的不同来判断二人在词史地位上的高低优劣,应以求同存异、兼容并包的心态再联系与区别中去欣赏他们的美丽,肯定他们的作用。

此次研究柳词和苏词的目的,是想对宋代文化进行一次透视,加深对宋词的了解。

学习这些民族文化,追随文化精髓,既丰富我的视野,又充实我的精神生活。

同时也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和教学水平。

标签:艺术风格;婉约;豪放;一、前言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句话形象地点出了这些朝代中占主体地位和成就最高的文体。

在中国灿若星河的古代文化长廊中,宋词以其独特的魅力,经久不衰地流传于古今中外的词坛上。

而柳永和苏轼,就是宋代词坛上最为耀眼的两颗明珠。

笔者认为他们能够在宋代词坛上独放异彩,就在于他们开创了新的词风,给我们带来了两种独特的文化风景。

二、柳永词与苏轼词艺术风格的异同宋人俞文豹在《吹剑续录》中记录了苏轼的一件趣事:东坡有一次在玉堂日,因有一个幕士非常的擅长歌咏。

于是问他:“我的词和柳永比怎么样?”这个幕士回答说:“柳永的词,只适合十七八岁的女孩子,芊芊玉指里拿着红牙板,莺啼般唱‘杨柳岸晓风残月’;而大学士你的词,必须得关东大汉手执铜琵琶、铁绰板,声如洪钟般唱‘大江东去’才行。

”苏东坡听后“为之倾倒”。

从这件逸事中足可窥见柳永和苏轼已被认为是词风迥异的两位词人,他们分属与“婉约”和“豪放”派。

但是笔者认为,柳永词和苏轼词之间的异同并非用“婉约”“豪放”这简单二词便能加以区别。

为何这样说呢?让我们先来看看二者的生平经历。

柳永(987?——1052?),原名三变,字耆卿。

少年时就很聪颖,尤其精通音律。

柳永词的“唐人高处”与苏轼的豪放词风

柳永词的“唐人高处”与苏轼的豪放词风

柳永词的“唐人高处”与苏轼的豪放词风作者:范育新来源:《文教资料》2010年第14期摘要: 词至柳永而为一变,自苏轼又为一变。

苏轼称柳词“不减唐人高处”,并且自己不曾弃“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开豪放词风,“新天下人耳目”。

本文从词中人格、自我意识、画面境界三个方面论述了柳苏的传承关系和对宋词的贡献。

关键词: 柳永“唐人高处” 苏轼豪放词风柳永、苏轼词风是伴随着北宋经济的发展、都市的繁荣而形成的。

在柳永前,词只处于萌芽阶段,当时很多诗人写词还沿用写诗的手法,有的词很像诗,如刘禹锡的《竹枝词》、张志和的《渔歌子》,都与诗没有什么区别。

温庭筠虽然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作家,但是,他的词题材很窄,以描写妇女生活为主要内容,如《菩萨蛮》十四首、《更漏子》六首等。

到了南唐二主,词有所变化,像李煜的《浣溪沙·菡萏香消翠叶残》,冯延巳的《鹊踏枝·谁到闲情抛弃久》,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等等,词有了新的气象,传统的花间艳曲的风格有了变化。

至于北宋初期的词,仍沿袭五代余风,婉丽风气盛行。

但是,一部分有政治抱负的文人,则另辟蹊径,表现出新的风格,像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的边塞词,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的即景抒情,已有了清新俊美的韵味。

当旧的文学形式不能满足实际生活需要时,便需要新的文学形式来取代。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生活的安定与进步,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吟唱小令和短调。

时代呼唤能够更完整表达人们思想的新词,柳永的慢词和苏轼的豪放词便应运而生。

花间鼻祖温庭筠在晚唐开创并形成了独立的风格,南唐后主李煜也以抒发亡国之恨而扩大了词的题材。

柳永首创的长调慢词能更细腻、更充分地抒发人的情感,词作以婉约风格为主。

苏轼词风是随着宋代中叶改革之风而形成的,他以其过人的文采,坦荡宽广的胸怀,坎坷的仕途经历独树一帜,词作一洗婉约香泽之气,给人以登高望远,昂首高歌之感。

浅谈唐宋词的作词格调——以柳永、苏轼词为“切入口”

浅谈唐宋词的作词格调——以柳永、苏轼词为“切入口”

浅谈唐宋词的作词格调——以柳永、苏轼词为“切入口”摘要:柳永词的声情体貌,均源自“花问”,与教坊俗乐紧密结合,传播极广,接受甚众。

苏轼以诗为词,是真正的“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偏重于政治层面的士大夫意识和偏重于生活层面的士大夫情趣;本文重在剖析柳永、苏轼词来映现唐宋词的作词格调。

关键词:唐宋词柳永苏轼变化散乐歌舞的繁荣,是唐五代曲子产生的前提条件;教坊乐渐变成唐曲子,是唐五代曲子辞的“倚声”源泉。

唐宋以来新兴的词因其只是“诗馀”,但靠其吸纳传统文化的水源而蜿蜒成河的:唐宋词中贮存着十分丰厚、且又能贯通古今人心的人生意蕴,以此打动人心和产生“活性效应”。

一、柳永词:且驻花间歌一曲,不辞檀板共金樽“浪子词人”柳永把词紧贴在当时商业经济和世俗生活之社会土壤上,并从市民文化中吸取思想养料;因柳永词“髋骰从俗”,颇有些离经叛道意味、大与传统观念龃龉不合的言论。

例如,他公然将封建士人视为奋斗目标的功名斥为“名缰利锁”(《夏云峰》),自称“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鹤冲天》)此种享乐至上、恋情至上的思想就明显有背于儒家经典“立德、立功、立言”之古训。

为当时士大夫所轻,更被后朝持文学尚雅观者贬抑。

据《能改斋漫录》卷十六记载:宋仁宗“留意儒雅,务本理道,深斥浮艳虚薄之文”,故当他读到上述《鹤冲天》词后,深感不满,特地将柳从进士榜中除名。

这实际也反映了两种文化(儒雅的传统文化和新兴的市民文化)的对立与冲突。

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主要是民间词、花间词和柳永词这三个阶段),就曾与传统文化精神有所游离或偏离,有时甚至还承载着某些“异质”的文化内容。

这样一来,唐宋词和传统的诗文作品相比自然会显得“低人一等”——诗文被士大夫文人用来“言志”、“传道”,俨然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正统文体;而词则主要仅用以抒写他们私生活领域中的儿女柔情,故而只能目之为“小道”、“薄伎”。

其实,词自唐代以来即与俗乐密不可分。

《柳永词两首》《苏轼词两首》

《柳永词两首》《苏轼词两首》

《柳永词两首》学习要点柳永是北宋有名的词人,他所有的词,在当时流传很广。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非常有代表性的两首词:《望海潮》和《雨霖铃》。

作者简介柳永(约980—约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崇安(今属福建)人。

景佑进士。

官屯田员外郎。

世称柳七、柳屯田。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

但作品中时有颓废思想和庸俗情趣。

诗仅存数首。

《望海潮》柳永擅长写艳丽之词。

在词史上,一般把他推为婉约派的正宗。

柳永所写的这首词《望海楼》,却是写景壮阔,声调激越,与豪放派的诗歌相似。

这是柳永所写的词中,风格比较独特的。

一、学习本文,先结合注释,通读全文,解决生字生词。

1、为下列加红字注音。

参差()天堑()珠玑()罗琦()2、理解下列重点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

形胜:地理形势优越。

参差:形容楼阁、房屋高低不齐。

三秋:秋季。

二、课文内容学习。

1、词中哪些语句,概写杭州的风貌,点出了杭州的位置的重要,以及历史的悠久?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2、文章哪些重点词语,能够统领全文,揭示了本文的主题?形胜、繁华3、文章的上阕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主要表现了杭州市中心街巷河桥的美丽,居民住宅的雅致,以及整个都市中,人口的繁盛。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主要表现了杭州市郊郁郁葱葱的树木,迤逦曲折的长堤,以及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

"市列珠玑,户盈罗琦,竞豪奢。

"则写了杭州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

同时也表现了市民,主要是富贵人家,穷奢极侈的生活。

4、文章的下阕的内容,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如何划分,这两个层次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从"重湖……"到"嬉嬉……",主要是咏叹西湖的美丽。

苏轼和柳永诗歌的比较

苏轼和柳永诗歌的比较

•(2)旷达风格.这是最能代表苏轼思想和性格特点的词风。
定风波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 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 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3)婉约风格.苏轼婉约词的数量在其词的总数中占有绝对多的 比例,这些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 继承和发展。
忆帝京
薄衾小枕天气,乍觉别离滋味。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毕竟不 成眠,一夜长如岁。
也拟待,却回征辔。又争奈,已成行计。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 凭寂寞厌厌地。系我一身心,负你千行泪。
•(2) 俚俗浮艳,词语尘下
•柳永喜于流连于烟花柳巷中,因此写了很多情词,其中有放纵的欢娱, 俗艳的调笑,也有别离的惆怅和真切的思念,因其中有些气格不高,用 词烂俗甚至恶俗,被世人鄙视为“多游狎邪”无行浪子的代表。
苏轼柳永诗词比较
风格 内容 原因
苏轼词风
•(1)豪放风格。这是苏轼故意追求的理想风格,他以充沛激昂甚 至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 场面取胜,代表作有《江城子》,《水调歌头》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 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 间。 •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 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 娟。
②描写都市生活和市井风光
•柳永词多方面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 风情。柳永长期生活在都市里,对都市生活有着丰富的体验,他用 彩笔一一描绘过当时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游乐情景。这些都市 风情画,前所未有地展现出当时社会的太平气象。

试谈柳永词对苏轼词的影响

试谈柳永词对苏轼词的影响
风 :抒 情 取 向
词 和 词 句 在 意 象 、 风 格 等 方 面 对 苏 轼 一 些 词 豪 放 词 风 的形 成 深 有 影 响 。如 凭 空 眺 远 , 见 长 空 万 里 , 云 无 留迹 。桂 魄 飞来 光 射 处 ,冷 浸 一 天 秋 碧 。 —— 念 奴 娇 ・ 中秋
《 念奴娇 ・ 赤壁 怀古》则是在此基础上 ,把 一 第 四 ,在 抒 情取 向上 ,柳 永 的 羁旅 行 般 的吊古伤今 提高 为对历 史上英雄人 物 的唱 役词 ,是他 一生宦游 求索 ,在仕途 上挣扎沉 叹 与赞美 ,同时把 自然 山水 、历 史人物 、个 浮 的 切 身 经 历 与 感 受 , 展 现 了 “ 平 ” 时 升 人 感 慨 三 者 交 织 在 一 起 ,并 以 抒 写词 人 的理 代 一位落 魄文 士的苦 闷心态 。其词 中的情感 想抱 负与老大 无为 的感慨 为核心 ,从而把 登 世界 ,是 他 自我独特 的心灵 世界 ,从而冲 决 临 怀 古 词 推 进 到 一 个新 的水 平 。 了此前词 中普 泛化 、类型化 的情感 世界 的藩 第 三 , 柳 词 之 “唐 人 高 处 ” [ ] 苏 篱,给词 的情感 增添 了个体化 、 自我化 的色 1对 彩 ,使词 的抒情 取 向朝着创 作主体 的内心世 轼一些 词豪放 词风形 成的影 响。东坡 曾云 : 界 回 归 、 贴 近 。 此 后 的 苏 轼 , 则 沿 着 柳 永 开 “ 言柳耆卿 曲俗 ,非也 。如 《 声甘州 》 世 八 云 ‘ 霜风 凄紧 ,关河 冷落 ,残 照当楼 。 ’此 语于诗句 ,不减唐人 高处。” [] 2 也就是说其 词所呈现 的高 旷境界 , 已越 出了唐五 代小令 狭 窄纤艳 的格调 ,而足 与唐诗佳 处相媲 美 。 用 小词 能 创 作 出象 诗 一 样 的高 健 雄浑 的意 境 ,正 是 苏 轼 所 追 求 的 境 界 。 陈 廷 焯 在 《 白 雨 斋 词 话 》 中 曾 道 出 他 们 的 共 同 之 处 在 于 “ 发越 ”。刘扬 忠在 《 宋词流 派史 》中 曾 唐 指 出: “ 二人 的个性都是 外倾型 的,表现 在 文 学创作 上,二 人都不事 过多 的含蓄蕴 藉, 而 都喜欢 快言快 语地直抒 胸臆 ,开合动 荡地 宣泄 激情 ,气 势 充畅地谋 篇布局 。 ”柳 词中 抒发 胸怀 的羁旅愁 思之作 , 已有 朗健开 阔的 气 象 与 诗 化 的 倾 向 。 即柳 词 中具 有 “ 人 高 唐 处 的词作 并非仅 见于 《 八声甘 州》一词 ,

北宋词的三次大_变革_董小伟

北宋词的三次大_变革_董小伟

北宋词是宋词发展的重要阶段,按时间,可以初步分为初期、中期、后期。

在三个时期分别出现了三位对词“改朝换代”的词坛星宿———柳永、苏轼、周邦彦。

词到了他们手里,分别进行了三次重大“变革”。

一、北宋初期,在经过宴氏父子、张先等多位词人的推波助澜下,词至柳永,词风为之一变,即从艳丽之词变为歌者之词。

柳永是北宋初期一位大力填词的“专职”词人。

他长期出入于秦楼楚馆之中,恣情游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风流才子,死后又一直被视为轻薄浪子。

生活的艰辛、处境的坎坷、生命的不幸,使他的词走向了民间,成为真正的“歌者之词”。

由此,柳永堪称中国词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

首先,柳永词在内容上进行了“变革”。

柳词虽然还残留了有许多依红偎翠、歌舞升平之作,但其中已经让我们看到了词的新动向。

(1)将晏殊为代表的专写达官贵人之词,转向了民间,特别是转向了青楼市井。

虽然其中有写得露骨、直透的一面,但寄予了柳永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与关注,也使词人的人情味和生活气息更浓了,如《定风波》。

(2)有关男女情感与相思的艳词,这部分作品很多。

有以女性口吻来写的,其中女子个性鲜明,个个敢怒、敢怨、敢说、敢爱,如《定风波》;也有以男子口吻来写的,其中男子打破前代隐晦含蓄表现手法,毫不避讳男子思念的心态,如《小镇西》。

(3)柳永最擅长的是描写“羁旅行役”,抒发羁旅行役之苦,其中融入了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真切感受与思考。

这部分作品艺术成就很高,影响也最大。

如著名的《雨霖铃》和《八声甘州》就是代表。

(4)有许多对繁华都市风光描写的美词,如《望海潮》就是其中代表作。

其次,柳永发展了大量慢词,创作许多新词调。

“慢词”本指音乐而言,一般而言指字数比较多的词,有时也叫“长调”,即是指90个字以上的词。

在敦煌曲子词里出现过一些长调,但一直没有得到发展壮大,小令一直是词坛主旋律。

而柳永在慢词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他的慢词增加了词的表现容量,扩大了词的表现力,突破了五代以来词“虽小却好,虽好却小”的局面,为词更好表现细腻的情感作了很好铺垫,如有《八声甘州》、《木兰花慢》等词为其代表,他的《中吕调戚氏》甚至达到了212字。

鉴赏苏轼与柳永的词异同

鉴赏苏轼与柳永的词异同

少年游作者:柳永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

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赏析:(1)作品意象分析:在长安古道上骑着瘦马缓缓行走,高高的柳树秋蝉乱嘶啼。

夕阳照射下,秋风在原野上劲吹,我举目远望,看见天幕从四方垂下。

归去的云一去杳无踪迹,往日的期待在哪里?冶游饮宴的兴致已衰减,过去的酒友也都寥落无几,现在的我已不像以前年轻的时候了。

以长安古道马蹄迟缓,象征自己景况一年不如一年。

古道是人们往来于长安(京城)求取功名的必经之地。

而自己的坐骑慢吞吞、有气无力,就象征了自己的不得志、怀才不遇。

“高柳乱蝉嘶”,一个“乱”字,极力渲染了词人纷乱的心绪、对外界噪声的难耐。

接着以夕阳、飞鸟、旷野、秋风和四合的天空,构成了一幅萧瑟的画面,处处点染着苍茫、凄凉的气氛,将一种落魄、断念、无所依持的景况,生动地展现了出来。

下阕以天上飘散而去的“归云”来比喻自己的前誓旧盟。

词人毕竟是人到晚年,一切早年的狎玩野兴已经再没有兴致重温,而那些歌朋酒友早已风吹云散再难聚会。

因而词人哀叹一切都不如往昔,一年不如一年。

(2)作品艺术手法:全词对世态炎凉的悲戚感和对功名利禄心灰意冷之情进行了细致的刻画。

这首词的艺术特色是以悲凉景写悲凉情,以悲凉情叙悲凉境,追思一种失而不得之情,叹息老之将至的寂寞空落。

柳永之所以往往怀有一种“失志”的悲哀,盖由于其一方面既因家世之影响,而曾经怀有用世之志意,而另一方面则又因天性之禀赋而爱好浪漫的生活。

当他早年落第之时,虽然还可以藉着“浅斟低唱”来加以排遣,而当他年华老去之后,则对于冶游之事既已失去了当年的意兴,于是遂在志意的落空之后,又增加了一种感情也失去了寄托之所的悲慨。

总之,“长安古道马迟迟”一句意蕴深远,既表现了词人对争逐之事早已灰心淡薄,也表现了一种对今古沧桑的若有深慨的思致。

下面的“高柳乱蝉嘶”一句,有的本子或作“乱蝉栖”,但蝉之为体甚小,蝉之栖树决不同于鸦之栖树之明显可见,而蝉之特色则在于善于嘶鸣,故私意以为当作“乱蝉嘶”为是。

柳永和苏轼词的风格表现形式题材上的区别论文

柳永和苏轼词的风格表现形式题材上的区别论文

浅析苏轼与柳永词作的差别摘要: 柳永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苏轼的词内容广阔,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本文从题材内容、表现手法、风格形式三个方面,分析苏轼、柳永两人所作词的不同。

关键词:宋代文学苏轼柳永豪放派婉约派宋人的笔记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苏轼有一次问一位善歌的人说:“我的词和柳词比,怎么样?”对方回答说:“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这些话很形象地说明柳词和苏词的不同风格。

柳永是婉约派的代表,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但他们两个都为宋词的发展作出很大的贡献。

两人既然是不同派系的代表,他们的词在题材内容、表现手法、创作方向等方面肯定有不一样的地方。

一、生平介绍苏轼,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散文家、书画家、词人、诗人,豪放词派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

幼年学习深受其父苏洵影响,21岁赴京应考,得欧阳修赏识。

后又参加制科考试入第三等,被授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因在新法的实行上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先后被外调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

到湖州任职不到三个月,遭遇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被捕入狱。

宋哲宗即位后被重新重用,但不久与旧党政见不合又被贬谪外调。

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崇安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少年时父亲柳宜动情的累开启柳永对词的兴趣之河,青年时接受父亲好友范仲淹的建议去边塞体验,使其词变得大气而又视野开阔。

中年有名无功,仕途坎坷,一度遭遇感情挫折,后又遭遇“奉旨填词”事件,被迫离开官场,终日流连于风月场所,与妓为伴。

直到晚年生活穷困潦倒,家徒四壁,死后由妓女筹资下葬。

二、题材内容上的区别柳永属婉约派,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他用毕生精力作词,以“白衣卿相”自诩。

【课外阅读】苏轼《念奴娇_赤壁怀古》和柳永《雨霖铃》比较阅读的教学思路

【课外阅读】苏轼《念奴娇_赤壁怀古》和柳永《雨霖铃》比较阅读的教学思路

【课外阅读】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柳永《雨霖铃》比较阅读的教学思路苏轼和柳永分别为宋代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代表作家,其词作的文学风格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鲜明特色。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柳永的《雨霖铃》是古典名作中风格迥异的佳作。

对这两首词作进行比较阅读,并进而研讨中国传统文化对作家个性形成的影响以及作家个性与文学风格的关系,是很有意义的语文教学探究活动。

先看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词之发端“大江东去”句,壮语盘空,裂石穿云,笔力真能扛起九鼎。

接笔描述,气象极其开阔:“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笔势如飞泻的急湍,又象游空的神龙,一气如注,惊天动地,震撼着读者的心弦。

词人捕捉最有感染力的形象,巨笔纵描,涵括了上下四方,描绘了千突万汇的江涛巨观。

而“江山如画”一语,又该有多大的概括力!下阙,词人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从写情描景进而缅怀古人,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周瑜的良将风姿和潇洒气度,令人如入烟火笼罩的赤壁大战之境。

当词篇银瓶乍破、铁骑奔突推进时,“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一句,使情绪猛然跌宕。

“一樽还酹江月”,虽是借杜康浇块垒的忧愁之写照,又显出了情绪的洒脱和旷达。

飞动的气势,壮阔的气象,豪放的气魄,造成了恢宏的意境,倾注了滚滚滔滔的感情,从而形成了这首词作豪放的风格。

不仅如此,这种风格在苏轼其它作品中也屡屡可见;如《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老夫聊发少年狂”、“千骑卷平冈”的气派;“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愿望;《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我欲乘风归去”的出世幻想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旷达,等等,都构成了苏词豪放磊落而又飘逸旷达的基本特色。

苏轼柳永比较

苏轼柳永比较
·
《凤栖梧》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 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婉约代表词作
《少年游》 长安古道马迟迟, 高柳乱蝉嘶。 夕阳岛外,秋风原上, 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 何处是前期? 狎兴生疏,酒徒萧索, 不似少年时。
《雪梅香》 景萧索,危楼独立面晴空。动 悲秋情绪,当时宋玉应同。渔 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 红。楚天阔,浪浸斜阳,千里 溶溶。 临风,想佳丽,别后愁 颜,镇敛眉峰。可惜当年,顿 乖雨迹云踪。雅态妍姿正欢洽, 落花流水忽西东。无憀恨,相 思意,尽分付征鸿。
表面上看,柳永对功名利禄不无鄙视,很有点叛逆精神。其实这只是失望之后的牢骚 话,骨子里还是忘不了功名,他在《如鱼水》中一方面说‚浮名利,拟拚休。是非莫 挂心头。‛另一方面却又自我安慰说‚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因此,他在科 场初次失利后不久,就重整旗鼓,再战科场。 他还是想要功名的,他还是希望走上一条通达于仕途的道路。于是他或是去漫游,或 是辗转于改官的途中。漫长的道路,漫长的希望与寂寞中,柳永写下了大量的羁旅行 役之词。这类作品向来是受历代学者称赞的。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一六载:晁无咎 云:‚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声甘州》云:‘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 当楼。’此真唐人语,不减唐人高处矣。‛ 《八声甘州》就是一首羁旅行役之词。清 人陈廷焯《词坛丛话》也曾说:‚秦写山川之景,柳写羁旅之情,俱臻绝顶,有不可 以言语形容者。‛柳永的羁旅行词约为60首,占全词的近四分之一。羁旅题材常用于 表现文士追求功名不果后的心情与思绪,因而柳永的羁旅行役词也透着浓厚的文人气 质,这种气质多表现为或用羁旅词书法怀古之志,如《双声子》(晚天萧索),或用 羁旅词表现追求功名的封建士大夫的失志之悲和飘零的孤独,如《归朝欢》(别岸扁 舟)和《轮台子》(一枕青宵)。然细细品读柳永的羁旅词,却会发现这类词中仍有 相当一部分夹着世俗的尾巴,即一方面高唱文人格调,一方面剪不断与歌妓的相思和 缠绵的回忆。正如叶嘉莹女士在《唐宋词十七讲》中所说,柳永的这类词成功的将词 境‚从春女善怀过渡到秋士易感‛,真正写出了一个读书人的悲哀。词的下片即转向 了思念。‚临风想佳丽,别后愁颜,镇敛眉峰。‛柳永在风中思念着他爱的人,同时 也想象着对方对自己的思念,她应是愁容满面,眉头深锁。这样的思念写得很真切和 诚挚。然而下句立刻就转到了‚雨迹云踪‛,自宋玉《高唐赋》开创了以‚云雨‛这 个意象隐喻男女的欢爱之后,‚云雨‛一词也就成了男女之欢的代名词。此处‚云雨‛ 即是此意。柳永一思念佳人,就想起当年欢爱的场景,这几乎成了柳永词中的一个通 病。

略述柳永苏轼词之异同

略述柳永苏轼词之异同

略述柳永苏轼词之异同作者:余金恒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37期摘要: 柳永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苏轼其词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本文从题材内容、表现手法、风格形式三个方面,分析苏轼、柳永两人所作词之异同。

关键词: 宋代文学苏轼柳永豪放派婉约派前人论词,有婉约和豪放之说,而柳永和苏轼均是两大派系的突出代表。

柳永:(987?~1055?),字耆卿,初号三变。

因排行七,又称柳七。

祖籍河东(今属山西),后移居崇安(今属福建)。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苏轼(1037~1101)北宋人,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享年66岁。

南宋高宗朝乾通6年,赠太师,追谥号“文忠”。

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汉族,是父亲苏洵的第五个儿子,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

二人在宋词的发展上,虽说柳永属婉约派的代表,苏轼属豪放派的代表,但都作出功不可没的贡献。

两人既然是不同派系的代表,他们的词在题材内容、表现手法、风格形式等方面当然会有所异同。

题材内容之异同柳永把词从花樽间的传统题材中解放出来,除了写离愁别恨,男欢女爱,个人幽思等题材外,还多方面多角度的描写都市生活,反映当时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市民的生活状况。

大量描写歌妓舞女的生活与情感,表现世俗女性大胆泼辣的爱情和她们的内心痛苦,并对其不幸寄予深切的同情,从而大大拓展了词的题材范围和词的境界。

苏轼柳永比较

苏轼柳永比较

赏析:词一开篇就写萧瑟的秋景引发了自己的悲秋情绪,而这 种情绪,和当时的宋玉应是相同的。以开创悲秋情结的鼻祖宋 玉来写这种悲,更体现出满腔才华的人走向衰老时对年华已逝 无可挽回而自己的志愿还没有完成时的那种悲凉和悲痛。柳永 科举屡次失败,到头来虽做得一个小官,并无开拓出能够实现 自己梦想的舞台,加上改官曲折,升迁无望,柳永内心充满了 对人生和生命的感叹。“危楼”、“孤烟”、“残叶”、“楚 天”和“斜阳”等景物更深刻展现出当时景色的萧索。而这景 色却是和作者内心的感情相吻合的。
苏轼身家背景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 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又名苏东坡。汉族,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年 号,1056~1063)进士。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 祖父苏序,表字仲先。祖母史氏。曾上书力言王 安石新法之弊“反对王安石变法”,后因作诗讽 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 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 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 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 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 ‚苏黄‛是宋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和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词开豪 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 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苏轼生性放达,好交 友,好美食,创造许多饮食精品,好品茗,亦雅 好游山林,黄庭坚称他‚真神仙中人‛。


下片重点描写西湖。湖山之美,词人先用‚清嘉‛二字概括,接下去写山上的桂 子、湖中的荷花。这两种花也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柳永这里以工整的一联, 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两种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炼, 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接着词人写达官贵人在此游乐的场景。笔致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 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异日图将好景,归去 凤池夸。‛是这首词的结束语。凤池,即凤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魏晋 时中书省地近宫禁,因以为名。‚好景‛二字,将如上所写和不及写的,尽数包 拢。以达官贵人的不思离去,烘托出西湖之美。

柳永词的“唐人高处”与苏轼的豪放词风

柳永词的“唐人高处”与苏轼的豪放词风

李 邕》 的 “ 人 见 我 恒 殊 调 , 余 大 言 皆 冷 笑 ” 因 而 , 中 世 闻 。 其 “ 成 身退 ” 人 生 理 想 , 当 时 现 实生 活 中很 难 得 以实 功 的 在
现 。 漫 主义 的人 生 理想 与残 酷 严峻 的现实 政治 的矛盾 , 浪 使 李 白 经 常 陷 于 一 种 悲 愤 不 平 、 望 痛 苦 的 情 绪 中 , 了 失 为 更 好 地 表 达 对 封 建 权 贵 的 蔑 视 和 对 黑 暗 现 实 生 活 不 满 的 情绪 , 诗 常运 用对 比 、 托 、 刺 等艺术 手 法 。 《 风 ・ 李 衬 讽 如 古 西 上 莲 花 山 》 此 诗 的前 一 部 分 写 诗 人 在 华 山 虚 幻 飘 忽 的 , 游仙 经历 . 绘 了一 幅轻 灵飘 渺 的仙人 飞 天 图 . 达诗 人 描 表
杉 J 苏 轼 词 风 是 伴 随 着 北 宋 经 济 的 发 展 、 市 的 繁 Pk、 : 都
荣 而形 成 的 。在柳 永前 , 只处 于萌 芽 阶段 . 时很 多 诗 词 当 人 写 词 还 沿 用 写 诗 的 手 法 , 的 词 很 像 诗 , 刘 禹 锡 的 有 如 《 枝 词》 张 志和 的 《 歌 子》 都 与诗 没 有什 么 区 别 。温 竹 、 渔 , 庭 筠虽 然是 唐 代第 一个 大 量写 词 的作 家 , 是 , 的词 题 但 他 材 很 窄 , 描 写 妇 女 生 活 为 主 要 内 容 , 《 萨 蛮 》 四 以 如 菩 十 首 、更 漏 子 》 首 等 。 了 南 唐 二 主 , 有 所 变 化 , 李 煜 《 六 到 词 像 的 《 溪 沙 ・ 萏 香 消 翠 叶 残 》 冯 延 巳 的 《 踏 枝 ・ 到 闲 浣 菡 , 鹊 谁 自然 冥 一 的 飘 洒 风 神 , 经 吸 引 过 无 数 文 人 墨 客 。 曾 2运 用 对 比 、 托 、 刺 等 艺 术 手 法 . 达 对 封 建 权 。 衬 讽 表

论柳永词对苏轼词的影响

论柳永词对苏轼词的影响

摘要在众多词论中,柳永和苏轼的作品时常以妍丽和豪宕的不同词风作对举品评。

然而,实际上苏轼的词在慢词体制、曲调以及铺叙手法、题材内容、豪放词风、抒情取向等方面,都表现出对柳永词的学习与借鉴。

关键词柳永词苏轼词词风慢词豪放词风On the Influence of Liu Yong's Ci Poetry to Su Shi's Ci Poetry//Zhou LiyanAbstract In numerous theories on ci poetry,the works of Liu Yong and Su Shi are often illustrated to be commented due to their different styles,beautiful for the former and unconstrained for the latter.However,the style of slow ci poetry,tunes,narration tactics,contents,unconstrained styles and lyric orientation of Su Shi's ci poetry are in fact the indications of Su Shi's learning and references from Liu Yong's ci poetry.Key words Liu Yong's ci poetry;Su Shi's ci poetry;the style of ci poetry;slow ci poetry;bold and unconstrained style of ci poetry1前言我们都知道,在宋词史上,柳永是典型的婉约派词人,苏轼则是豪放词的代表。

在我们的认识常识上,婉约与豪放应该是一组对立的词语,即苏轼与柳永的词文应该是毫不相关的,甚至可以说是对立的地位。

苏轼词与柳永词之异同

苏轼词与柳永词之异同
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二人之词同样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柳永为适应慢词长调体式的需要和市民大众欣赏趣味的需求,创造性地运用铺叙以及白描的手法。柳词中的铺叙或体现于抒情主人公丰富内心世界的层层刻画,或体现于事情发生、发展之场面和过程。另外与铺叙相配合,他言情叙事写景状物时,大多习惯直抒胸臆。如《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多情自古伤离别。……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词的上阙先以细腻的笔触白描了一对恋人离别时难分难舍的情景。下阙再不加藻饰地刻画出自己“多情自古伤离别”的心境,但是离别却值冷落清秋,忧愁甚于平时。且纵使有美景良辰,然而经已与佳人别离,内心的愁苦又何以释怀呢?就这样,柳永把握住整个送别场景动态变化,以及对人物内心情感进行逐步深入的描写,使全首词不仅显得声情并茂,而且感人至深。苏轼则使用“以诗为词”的手法——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这主要表现为用题序和用典故两个方面。词题和词序的运用不但使苏轼词的写作时地和创作缘由得以方便交待,而且也使词的审美内涵得以丰富和深化。使事用典,则使词中的抒情变得曲折深婉,而叙事变得浓缩简短。这最突出反映于其所创作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当中:“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寥寥数笔,射猎打虎的情景与太守的英姿便跃然纸上。
纵观苏轼全部词作便会发现当中既有大量的气势磅礴格调恢宏豪迈的杰出篇章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等但是也有不少感情深婉清逸优美的婉约佳作其数量甚而超过他的豪放词如蝶恋花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等
苏轼词与柳永词之异同
宋人俞文豹在《吹剑续录》中记录了苏轼的一段逸事:“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与柳七郎如何?’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东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可见,柳永和苏轼一向被认为是词风迥异的两位词人,他们分属于“豪放”以及“婉约”两派。因为传统上认为,苏轼创作豪放高雅的词,是对柳永“俗词”的否定。且可以确定的是,自宋代到清末,士大夫们对于柳永词风的评价都不高。这一点从上面幕士的话中,亦有所体现。

论柳永词对苏轼词的影响

论柳永词对苏轼词的影响

论柳永词对苏轼词的影响
周力雁
【期刊名称】《科教文汇》
【年(卷),期】2013(000)032
【摘要】在众多词论中,柳永和苏轼的作品时常以妍丽和豪宕的不同词风作对举品评。

然而,实际上苏轼的词在慢词体制、曲调以及铺叙手法、题材内容、豪放词风、抒情取向等方面,都表现出对柳永词的学习与借鉴。

【总页数】2页(P48-49)
【作者】周力雁
【作者单位】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濮阳 457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23
【相关文献】
1.试谈柳永词对苏轼词的影响 [J], 李文秀
2.柳永词的"唐人高处"与苏轼的豪放词风 [J], 范育新
3.论柳永词对苏轼的启示和影响 [J], 韩珊珊
4.市民词与士林词的艺术探微——以柳永词、苏轼词为例 [J], 赵引霞
5.浅谈柳永词对苏轼的影响 [J], 周华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苏轼和柳永诗歌的比较

苏轼和柳永诗歌的比较
来自原 因• 柳永背景:
• 早年家室殷实,生活无 忧无虑,其诗大多以描 述家乡风景为主,有 “飘飘凌云之意”。流寓 江淮时,凭借一词《望 海潮·东南形胜》而名 燥一时。因迷恋湖山美 好、都市繁华,遂滞留 杭州,沉醉于听歌买笑
原 因
前人评述
• 蔡嵩云:东坡词,胸有万卷,笔无点尘。其阔大处,不在能作豪 放语,而在其襟怀有涵盖一切气象。若徒袭其外貌,何异东施效 颦。东坡小令,清丽纡徐,雅人深致,另辟一境。设非胸襟高旷, 焉能有此吐属。
忆帝京
薄衾小枕天气,乍觉别离滋味。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毕竟不 成眠,一夜长如岁。
也拟待,却回征辔。又争奈,已成行计。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 凭寂寞厌厌地。系我一身心,负你千行泪。
•(2) 俚俗浮艳,词语尘下
•柳永喜于流连于烟花柳巷中,因此写了很多情词,其中有放纵的欢娱, 俗艳的调笑,也有别离的惆怅和真切的思念,因其中有些气格不高,用 词烂俗甚至恶俗,被世人鄙视为“多游狎邪”无行浪子的代表。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 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芳草。墙里 秋千墙处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不。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 无情恼。
柳永词风
•(1)简约情新,俊朗开阔
•后人认为柳永之词:哀感顽艳,而少寄托,因与柳永继承民间词 的传统,善用白描手法和口语,在表达上有即景生情和直抒胸臆的 特点,使人读来朗朗上口。
定风波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 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 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3)婉约风格.苏轼婉约词的数量在其词的总数中占有绝对多的 比例,这些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 继承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词与柳永词之异同
宋人俞文豹在《吹剑续录》中记录了苏轼的一段逸事:“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

因问:‘我词与柳七郎如何?’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东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东坡为之绝倒。

”可见,柳永和苏轼一向被认为是词风迥异的两位词人,他们分属于“豪放”以及“婉约”两派。

因为传统上认为,苏轼创作豪放高雅的词,是对柳永“俗词”的否定。

且可以确定的是,自宋代到清末,士大夫们对于柳永词风的评价都不高。

这一点从上面幕士的话中,亦有所体现。

但是事实上,苏轼词与柳永词之间的异同并非用“豪放”和“婉约”这简单二词便能加以区别。

另外,二者在词史上的地位,亦并不是单单强调苏轼词对柳永词的革新便能概括的。

在题材取向上,二人同样是朝自我化方向拓展——重于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心态。

晚唐五代词中大多是表现离愁别恨、男欢女爱等类型化情感,而柳永却突破了这一点,真实地于文字当中寄予、表现自己追求、矛盾、失意等复杂心态,这在其所擅长的羁旅行役题材上体现得尤为突出。

例如《六么令》中“因此伤行役。

思念多媚多娇,咫尺千山隔。

都为深情密爱,不忍轻离拆。

”短短一段文字,便将长期在外宦游,不得不与佳人别离的苦闷辛酸表现得淋漓尽致。

苏轼更是进一步开拓深化了这种抒情自我化方向。


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变革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如同诗一样可充分体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

这种“自是一家”的理念和创作主张促使苏轼继柳永之后,能进一步使词作中的抒情人物形象与创作主体由分离走向统一。

在创作方向上,二人却表现出很大的区别。

柳永改变了过往词作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变“雅”为“俗”。

这首先表现于柳永在词作中对于浅近俚俗语言的运用。

像现实生活中富有表现力的口语和俚语“怎”“自家”“都来”“抵死”等都在柳永词中被多次重复使用。

故柳永词在当时获致“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声誉。

其次,柳永词之“俗”还表现在题材内容选择上。

柳永词多吟咏男女之情,描写世俗下层女子的体态姿色、情感愿望以及表现北宋繁华富裕、缤纷多彩的都市生活、市井风情。

柳永词中有关于世俗化市民生活情调的思想内容,迎合、满足了市民大众的审美要求,这无不与其生活经历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柳永之词并不是全部显“俗”。

他还有相当一部分雅词。

这种“雅”特别表现于其表达自身羁旅行役时内心世界的词作。

如《少年游》“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去年时”中,情景交融,音律协婉,一种自然感发的情怀承载着他真正的精神品格于细致清丽的文字中得到充分的表露。

而苏轼之词走的则纯粹是“雅”的道路。

他写词时所用的是传统的雅言,但其中所表达的题材内容却较柳永要宽泛得多,包括有政治、历史、禅理、玄理、山水等。

重要的是,他习惯于在描写这
些内容的同时,抒发自己的情感和人生态度,而不是空泛地款款而谈。

如《蝶恋花》中:“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这一阙中,虽重在写景,然而“红花”“青杏”“柳絮”等意象,无不撩人愁绪,脱俗的文字携着雅致的味道使得伤春之感油然而生。

另外,哪怕是在处理言情题材上,苏轼词也呈现出有别于柳永词的“传统艳情”风格,他不是单纯停留在男女爱情相思的描写上,而是常常有所兴寄。

另外,他习惯于充当局外人,以戏谑的口吻描写他人之间的爱情。

可见,苏轼运用雅言,突破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着意于开拓词境,将词之“缘情”与诗之“言志”相结合的做法,正是促使其词作表现出一种高雅的审美内涵与趣味的重要原因。

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二人之词同样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柳永为适应慢词长调体式的需要和市民大众欣赏趣味的需求,创造性地运用铺叙以及白描的手法。

柳词中的铺叙或体现于抒情主人公丰富内心世界的层层刻画,或体现于事情发生、发展之场面和过程。

另外与铺叙相配合,他言情叙事写景状物时,大多习惯直抒胸臆。

如《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多情自古伤离别。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词的上阙先以细腻的笔触白描了一对恋人离别时难分难舍的情景。

下阙再不加藻饰地刻画出自己“多情自古伤离别”的心境,但是离别却值冷落清秋,忧愁甚于平时。

且纵使有美景良辰,
然而经已与佳人别离,内心的愁苦又何以释怀呢?就这样,柳永把握住整个送别场景动态变化,以及对人物内心情感进行逐步深入的描写,使全首词不仅显得声情并茂,而且感人至深。

苏轼则使用“以诗为词”的手法——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

这主要表现为用题序和用典故两个方面。

词题和词序的运用不但使苏轼词的写作时地和创作缘由得以方便交待,而且也使词的审美内涵得以丰富和深化。

使事用典,则使词中的抒情变得曲折深婉,而叙事变得浓缩简短。

这最突出反映于其所创作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当中:“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寥寥数笔,射猎打虎的情景与太守的英姿便跃然纸上。

在体式上,柳永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创造发展了词调、词法。

他大力创作慢词,并使之与小令齐头并进。

而苏轼“以诗为词”,更是突破了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

他在词作创作过程中采用多种体式,包括集句体、隐括体、回文体、独木桥体等。

可见,其词之体式比柳词要丰富得多。

在总体风格上,世论苏词,多谓其气势豪迈奔放,题材广阔,文笔工巧隽永,开豪放之先河,对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而有关对于苏词主导风格的概括,传统上多用“豪放”“清雄”“旷达”“清旷”等词。

纵观苏轼全部词作,便会发现当中既有大量的气势磅礴,格调恢宏豪迈的杰出篇章,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等,但是也有不少感情深婉、清逸优美的婉约佳作,
其数量甚而超过他的豪放词,如《蝶恋花》《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等。

这些婉约词打破了传统的香靡软艳,不束缚于吟风弄月,而是实实在在地于文字中书写内心的隐愁与旷达的心胸。

因此用于形容苏词之“豪放”一词,相信并不应从狭义上去理解,它不过是相对于“婉约”而提出的。

实际上,苏词当中豪放与婉约两种风格并不相互排斥。

他的许多交口称誉之佳作反而表现出一种刚柔并济、清旷放达的味道。

而对于柳永,他虽沉缅于追欢买笑,曾写下不少艳情萎靡的词。

但与此同时,不能忽略的是他于文字中所倾注的感情是相当真实的。

他是风流,而非下流。

因而其不少名篇,如《蝶恋花》《雨霖铃》等,都显得委婉凄恻却又没有矫揉造作之感,让人读后不禁为之而动容。

柳永笔下亦并非没有气势豪迈、笔力刚健的词作,如《望海潮》、《鹤冲天》等,与其众多以“婉约”为特征的词中可谓别具神韵,气魄之宏大可与东坡词一论高低。

然而细细品读,便会发觉柳永这类词作与苏词仍有着相异之处——多一份韶秀,少一点超旷,然而清逸刚达的感觉不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