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期末总复习大纲

教育心理学期末总复习大纲


二、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1.学习的实质与过程 2.学习的基本规律
1. 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2.行为分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3.强化 4.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5.消退,惩罚

6.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的应用:行为矫正(行为塑造),程序教学 7. 普雷马克原理(祖母效应)。
第2章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本章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中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中小学生的人格与社会性发展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第一节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心理发展的含义
心理发展 发展基本特征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小学生心理特点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第二节 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2
早期的迁移理论
一、形式训练说(沃尔夫)
二、共同要素说(桑代克)
三、经验类化说(贾德)
四、关系转换说(柯勒)

现代的迁移理论
五、认知迁移理论 皮亚杰,布鲁纳和奥苏伯尔
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

第一节 知识学习概述


第二节 知识的获得
第三节 知识的保持
第一节 知识学习概述
第二节 中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2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认知发展观 图式,适应,同化,顺应,平衡 认知发展阶段(各阶段的特点) 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认知发展因素 平衡化,成熟,社会性经验,练习与经验

维果斯基认知发展理论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考试串讲资料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P4)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2)三过程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P6)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P9-12(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能发挥什么作用?⑴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①为教育现象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②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指导。

教育心理学为实际教学提供了一般性的原则或技术。

教师可结合自己的教学材料,将这些原则转变为一定的教学程序或活动。

③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⑵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

①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了解问题。

②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的、持续的研究.教育心理学为教育提供的是一般性的理论指导,教师在应用一般的原理和方法的同时还需进行创造性的持续的研究,去验证这些原理并解决自己的特定问题。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2)发展时期(20到50年代末)(3)成熟时期(60到70年代末) (4)完善时期(80年代以后)。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呈现出什么新趋势?⑴新时代教育心理学所面临的挑战: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教育心理学为其提供新的学习和教学理论基础。

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教育心理学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为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②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学教理论产生了巨大冲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媒体系统正在发生变革,多媒体网络环境将成为21世纪学习的主要环境,这一新的教学传媒环境给学习和教学提供了许多传统媒体所不具有的潜在优越性和广阔的前景,使得传统学习和教学理论所隐含的某些假设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⑵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趋势:①研究学习者的主体性②研究学习者的能动性③研究学习的内在过程和机制④研究社会性环境的影响⑤研究情景性环境的影响⑥研究文化背景的影响⑦研究学习环境设计和有效教学模式⑧研究信息技术的利用.4、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布鲁纳:(1)主动性研究(2) 反思性研究(3) 合作性研究(4) 社会文化研究 (5)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研究。

教育心理学新编复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新编复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新编复习提纲一、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二、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发展1.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培根的认知发展理论等2.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重要理论:埃里克森的发展阶段理论、阿道导的个体成长理论等3.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等三、学习与记忆1.学习的基本概念和过程2.学习的影响因素:个体因素、任务因素、环境因素等3.记忆的基本概念和过程4.记忆的影响因素:个体因素、学习材料特征等四、情绪与动机1.情绪的定义和功能2.情绪的分类和特点:基本情绪、复杂情绪等3.情绪的影响因素:个体因素、环境因素等4.动机的定义和功能5.动机的分类和特点:内部动机、外部动机等6.动机的影响因素:个体因素、任务因素、环境因素等五、教育心理学与教学方法1.教学目标的设定和实施2.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3.教学评价的方法和原则4.教学策略和教师角色的转变六、个体差异和特殊教育需求1.个体差异的类型和影响因素2.个体差异对学习和发展的影响3.特殊教育需求的定义和特点4.特殊教育需求学生的教育策略和方法七、评价与测量1.评价的基本概念和目的2.评价的方法和工具:观察法、测试法等3.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4.测量的可靠性和效度八、学校和课堂管理1.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原则2.学校管理的方法和策略3.课堂管理的目标和原则4.课堂管理的方法和策略九、家庭和学校合作1.家庭和学校合作的意义和目的2.家庭和学校合作的方式和策略3.家庭和学校合作的挑战和困难以上是教育心理学新编复习提纲的主要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删和重点标注,确保复习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一、基础知识1.1 幼儿发展阶段幼儿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包括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和学龄期。

在这些阶段中,幼儿的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能力都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了解这些阶段的特点对于我们更好地开展幼儿教育工作非常重要。

1.2 幼儿心理特点幼儿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思维活跃、记忆力好、情绪波动大等。

这些特点使得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很大的潜力,但同时也需要我们耐心引导和关注。

二、教育方法2.1 游戏教学法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通过游戏教学法可以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游戏教学法可以分为角色扮演、模拟游戏、竞赛游戏等多种形式,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进行选择。

2.2 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通过创造特定的情境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这种教学法可以帮助幼儿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可以通过模拟购物场景来教幼儿认识货币和计数。

2.3 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是指让幼儿在小组中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

这种教学法可以帮助幼儿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同时也可以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三、心理健康教育3.1 情绪管理幼儿的情绪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教会他们如何正确地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例如,当幼儿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可以教他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通过大哭大闹来发泄情绪。

3.2 自信心培养自信心是幼儿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困难。

我们可以通过表扬、鼓励等方式来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很多事情。

3.3 社交能力培养社交能力是幼儿在未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

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各种集体活动来帮助幼儿学会与他人相处、合作和分享。

例如,可以组织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一起做手工、玩游戏等活动。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一、名词:有意义学习陈述性知识成就动机最近发展区学习风格强化物普雷马克原则程序性知识负迁移自我效能感概念同化策略性知识正迁移教育心理学内部动机上位学习学习迁移替代强化符号学习发现学习先行组织者智慧技能学习学习的顿悟说下位学习特殊学习迁移准备律认知地图相关研究二、简答1.简述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2.简述班杜拉提出观察学习的过程。

3.简述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

4.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基本内容。

5.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6. 学生学习的特点有哪些?7. 简述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的基本内容。

8. 简述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学习理论。

9. 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10.简述当代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12.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13.简述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不同表征方式。

14.简述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15.简述韦纳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

16.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习迁移?17.教育心理学有哪些研究内容。

18.简述学习迁移概括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19.什么是学习迁移?学习迁移的类型有哪些?20. 动作技能形成有哪几个阶段?21.简述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22.简述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23.简述动作技能的主要分类。

24.简述品德心理结构的主要构成因素。

25.简述桑代克对于教育心理学发展的贡献。

三、论述1. 试析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2. 举例说明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3. 试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及其对于教育的意义。

4.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哪些?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习迁移?5. 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意义。

6. 试分析比较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与奥苏贝尔认知-接受学习理论的价值与局限。

7.试分析学习迁移的产生式理论的价值与局限。

8.试分析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于教育教学的意义。

9.试分析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在学生行为塑造中的意义。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心理学(一)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二)心理学是研究和运用行为规律的科学二、心理学的学科分支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一)什么是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四、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从学科范畴看,教育心理学既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应用心理学的一种),又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从学科作用看,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兼备的学科,并以应用为主。

(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内容,是围绕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这一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这一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过程。

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2)教师(3)教学内容(4)教学媒体(5)教学环境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1)学习过程(2)教学过程(3)评价----反思过程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简况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桑代克1903年著《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被公认为是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桑代克也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2、发展时期(20世纪20 年代到50年代末)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广泛吸取心理学各分支学科与教育有关的内容,研究范围不断扩大。

如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等方面的成果,大大地扩充了自己的内容。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体系出现了某些新的变化和趋势。

集中表现为:一是内容日趋集中,大都是围绕有效的教与学而组织的。

二是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4、完善时期(20世纪80东代以后)(二)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1、建国前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是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有关教育心理学的著作。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整理版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整理版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整理版10小教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教师扮演的角色、良好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特征、专家教师于新手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教学行为的主要差异1、教师扮演的角色:知识的传授者、团体领导者和纪律执行者、家长代理人、模范公民2、良好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特征:特征归结起来,涉及到两方面:教师的认知特征和人格特征。

认知特征:研究表明可能包括以下因素: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能力、及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合理性等。

人格特征:对教学效果有重大影响的人格特征是:①教师的热心和同情;②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3、专家教师于新手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教学行为的主要差异:①课时计划的差异专家教师:注重课的主要步骤、教学内容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有预见性新教师:注重细节②课堂过程的差异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专家教师:课堂规则明确、能坚持执行新教师:课堂规则较为含糊、不能坚持执行吸引学生注意力专家教师:有一套完善的吸引学生注意的方法。

新教师:相对缺乏教材呈现专家教师:注重知识的呈前启后,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新教师:很难做到。

课堂学习专家教师:练习是检查学生学习的手段。

新教师:只是必须的过程家庭作业的检查新教师:还没有形成规范化的常规程序。

教学策略的运用专家教师:教学策略丰富、运用灵活。

新教师:教学策略缺乏、不能合理运用。

③课后评价的差异第二章加涅的学生素质分类及教育意义、最近发展区1、加涅的学生素质分类及教育意义加涅把学生的素质分成三类:先天的素质:信息输入阶段、内部加工阶段、信息提取阶段习得的素质:包括五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

习得的素质将直接参与学生新的学习,是新的学习的必要条件。

发展中形成的素质:能力、人格特质。

这两种素质不直接参与新的学习,但可以加快或减慢学习的速度,是新的学习的支持性条件。

加涅学生素质观的教育含义:①教学应避免超越人类潜能;②教育应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③素质教育是对学生习得的五类素质的教育。

教育心理学培训复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培训复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培训复习提纲(李辉)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一、填选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活动又称心理现象,简称心理。

2.个体心理是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

可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心理动力系统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心理过程: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

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心理状态:稳定而持续的状态;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3.意识指能为个体所清晰觉察的心理活动。

无意识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无意识具有作用。

4.群体心理与个体心理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5.西方心理学的理论流派:构造、机能、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派。

6.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为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7.构造主义学派的奠基人为冯特,著名的代表人物为铁欣纳。

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经验(意识构造)。

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内省的方法。

8.机能主义的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代表还有杜威等。

主张研究意识(的功能和作用)。

9.行为主义学派创始人为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其特点:否认意识、反对内省。

10.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是韦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

主张把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组织来研究。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11.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重视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强调研究无意识现象。

12.心理学的主要发展趋势:认知、人本主义心理学。

13.认知心理学为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发表,标志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14.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是马斯洛和罗2杰斯,强调以人为本。

15.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过程包括明确教学目标、任务分析、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设计教学课程、实施教学和教学评价六个方面。

16.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规律的科学,1879德国冯特将实验法引进心理学,并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心理学实验室,因为他被视为科学心理学创始人。

2.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也研究动物的心理现象,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两大方面,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情绪情感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

意志过程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去调节和支配自身的行动,去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人格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人格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自我意识等。

人格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多选)实验法-包括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测验法:就是运用标准化的心理测试,对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进行测定,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

调查法:是以收集被试各种材料,间接了解其心理现象的一种方法。

临床法:通过谈话,观查个人的心理现象或行为,系统的,综合性的描述心理现象的方法。

个案法:是对某个个人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他的某中心里想象和行为因素的方法。

4.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多选/简答)客观性原则,就是根据心理现象的本来面貌研究其本质、规律和机制。

系统性原则,就是用系统论来考察心理现象,把人的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的、动态的系统加以考察。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就是心理学的研究从选题到具体研究过程,都应该以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并从实际的需要出发,最终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5.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多选/填空)描述心理现象,解释心理活动机制,预测和控制心理行为。

6.如何预测和控制心理行为(论述)人们通过描述心理现象,揭示心理活动的内在机理,找到心理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明晰了心理活动的规律。

基于对心理现象的规律的认识,人们就可以预测心理活动的发生,展望心理发展的前景,从而设定预期目标,满足生活需求。

同时,人们还可以利用心理行为的规律,改变与人们期待目标不符的行为趋向,矫正已习惯化了的各种不良行为模式,塑造健康人格。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有例子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有例子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你们知道去背一本从来没有学过的书的复习提纲有多难吗♥特别是当这门课还是周李文渊上的时候)一、客观题(给我拿下!)【单选、多选、判断,分值40】1、教育心理学之父,教育心理学有关的最早著作,以及最早的《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教育心理学之父:桑代克●最早的有关教育心理学的著作:桑代克《教育心理学》,1903年(名副其实)●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是: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1877年(名不副实)●中国最早的教育心理学思想是《学记》,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1903年桑代克撰写的《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

(这很牛逼需要记住!)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友情出演:瑶瑶雅婷梦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包括两部分:阶段的具体含义;具体的发展阶段●认知发展阶段的特征:连续性和阶段性;结构性;次序不变性;交叉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4阶段(序号表示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感觉运动阶段(0-2岁):①客体永久性的形成,9个月后开始形成。

例如,当一个孩子的玩具被抢走时,他并不会觉得玩具消失了。

②目标定向行为,区分动作和动作的结果。

例如,当孩子手上有一个手摇铃,他一开始拿着它,但是后面发现有声音,于是它开始摇这个摇铃。

➢前运算阶段(2-7岁):发展了运用符号(表象,语言)来表征客观物体的能力,例如他们会通过表演“汪汪、”来表示他们见过小狗这种动物。

①自我中心主义:著名的“三山实验”,儿童认为自己看见的和娃偶看见的是一样的东西。

例如,瑶瑶和康康面对面坐,她向前看到了康康,她会以为康康向前也看到的是康康。

②思维的不可逆性:我问瑶瑶1+2=?她说3,我问她2+1=?她说不知道。

③泛灵论:当瑶瑶看见太阳落山了,她会觉得太阳是回家睡觉了。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掌握了一定的逻辑运算能力,但只能运用于具体的事物,不能扩展到抽象概念。

①守恒性:儿童能从一个概念的各种具体变化中抓住实质或本质的东西。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整理版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整理版

10小教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教师扮演的角色、良好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特征、专家教师于新手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教学行为的主要差异1、教师扮演的角色:知识的传授者、团体领导者和纪律执行者、家长代理人、模范公民2、良好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特征:特征归结起来,涉及到两方面:教师的认知特征和人格特征。

认知特征:研究表明可能包括以下因素: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能力、及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合理性等。

人格特征:对教学效果有重大影响的人格特征是:①教师的热心和同情;②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3、专家教师于新手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教学行为的主要差异:①课时计划的差异专家教师:注重课的主要步骤、教学内容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有预见性新教师:注重细节②课堂过程的差异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专家教师:课堂规则明确、能坚持执行新教师:课堂规则较为含糊、不能坚持执行吸引学生注意力专家教师:有一套完善的吸引学生注意的方法。

新教师:相对缺乏教材呈现专家教师:注重知识的呈前启后,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新教师:很难做到。

课堂学习专家教师:练习是检查学生学习的手段。

新教师:只是必须的过程家庭作业的检查新教师:还没有形成规范化的常规程序。

教学策略的运用专家教师:教学策略丰富、运用灵活。

新教师:教学策略缺乏、不能合理运用。

③课后评价的差异第二章加涅的学生素质分类及教育意义、最近发展区1、加涅的学生素质分类及教育意义加涅把学生的素质分成三类:先天的素质:信息输入阶段、内部加工阶段、信息提取阶段习得的素质:包括五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

习得的素质将直接参与学生新的学习,是新的学习的必要条件。

发展中形成的素质:能力、人格特质。

这两种素质不直接参与新的学习,但可以加快或减慢学习的速度,是新的学习的支持性条件。

加涅学生素质观的教育含义:①教学应避免超越人类潜能;②教育应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③素质教育是对学生习得的五类素质的教育。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心理学概论(小题,最多两分)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也叫行为科学。

心理活动又称心理现象,简称心理。

2、个体心理分为几个方面: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3、心理动力系统包括哪些成分?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4、人的活动的动机就是推动人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5、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需要即个体在生理或心理上的某种缺失状态的反映,它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

6、人的心理过程包括哪些过程?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7、认知过程包括哪些方面?是个体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等。

8、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客观事物是情绪体验的客观来源,人的需要是情绪产生主观原因。

9、心理学把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做意志过程。

10、意志常常与克服困难相联系,并对人的行为具有发动和制止作用。

11、人的心理活动处于什么状态?处于睡眠状态、觉醒状态或注意状态下,不同心理状态体现着人的心理激活程度和脑功能的活动水平。

12、心理特征的内涵和内容。

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固定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与现实性。

气质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反应特征。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3、人的心理是一个整体。

①心理动力与心理过程是互相作用的。

心理过程在心理动力的推动下进行,人的需要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心理过程。

②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是在心理过程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

③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密切联系。

14、人的心理活动与其行为反应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与科学分析,可以间接地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与水平。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发展历程(1)研究对象: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学与教情境中人的心理现象,而不是研究一切教育领域中的心理现象;在学校学与教情境中人(施教者和受教者)是活动的主体、行为的承担者,是教育心理学研究关注的焦点;要密切结合教育过程来探讨、揭示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2)发展历程: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基本作用(1)研究内容:A、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B、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2)基本作用:3、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在学与教过程模式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自身先前只适合学习发展水平为基础的,是在教学过程的背景下进行的,学习的进展因教学的质量而变化。

反过来,教学过程要以学习过程为基础而进行。

4、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作用和实践作用(1)、理论作用(教育心理学从教育过程这一侧面对一些心理规律进行探讨、揭示的心理学规律不仅充实了普通心理学的一半理论,而且为整个心理学理论发展做出了贡献;教育心理学研究也对教育学(特别是教学论、课程论和德育论)的理论发展起重要作用;教育心理学对人类学习过程中的了解还将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知道);(2)、实践作用(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5、教育心理学诞生的年代、奠基人和标志性事件(1)诞生的年代:1903年著《教育心理学》(2)奠基人:桑代克(3)标志性事件:6、教育心理学以下四中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实验法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描述性研究,它描述实际生活中发生的特定情境中的事实和关系,主要包括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一种是实验性研究,它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改变情境的某一方面而研究其效应的方法。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___湖南省老师资格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___湖南省老师资格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与教学的主要构成要素有: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4、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创建(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20世纪20-50年代)、成熟(20世纪60-70年代)、完善(20世纪80年代以后)。

5、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从19世纪末起,开始从事动物的学习研究,在1903年著书《教育心理学》,后来又扩充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大纲》,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角度来着重探讨《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与测量》。

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来命名的专著,也是西方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

6、1924年,廖世承为师范教育的需要编写了我国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7、在心理学完善阶段,布鲁纳总结教育心理学的成果表现为四个方面:主动性学习、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性研究。

8、补充知识:教育心理学创建阶段:1)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第一次提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思想。

2)瑞士的裴斯泰洛齐在《论教学方法》中首次提出了“教育要心理学化”。

3)德国的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提出要把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科学基础上。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

2、心理发哪儿几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方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

3、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少年期(初中11、12-14、15岁)这是个体从童年期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错综交织的矛盾。

①其抽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但仍要以形象作支柱,出现反省思维。

②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仍有片面性和主观性。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一、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意义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3.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和研究方法4.教育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二、学习与发展1.学习的基本概念和类型2.学习的条件与影响因素3.学习的过程与策略4.学习困难的原因与解决方法5.成年人的学习与发展三、学生发展与发展心理学1.儿童与青少年的发展特点2.社会认知理论和理论认知发展理论3.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与解决方法4.发展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四、个性与人格1.个性和人格的概念与特点2.人格理论和方法3.个性与教育的关系4.个性与人格的测量与评价五、动机与激励1.动机与激励的基本概念与理论2.动机与激励的类型和特点3.动机与激励的影响因素与发展变化4.教育中的动机与激励策略六、教育评价与测量1.评价与测量的基本概念2.教育评价的目标与方法3.教育测量的原则与方法4.教育评价与测量的应用与局限性七、教学与课堂管理1.教学与学习的理论基础2.教学策略与方法3.课堂管理的目标与策略4.教学与课堂管理的评估与反思八、特殊教育与差异教育1.特殊教育的概念与目标2.特殊教育学生的特点与分类3.特殊教育的评估与干预方法4.差异教育的原则与策略九、家庭与教育1.家庭教育与孩子发展的关系2.家庭教育的类型与方法3.家庭教育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4.家庭教育的迁移与社会支持十、教师与教育1.教师的角色与职责2.教师的专业素养与发展3.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建立与维护4.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应对策略以上是教育心理学复习的提纲,其中包括教育心理学的概述、学习与发展、个性与人格、动机与激励、教育评价与测量、教学与课堂管理、特殊教育与差异教育、家庭与教育以及教师与教育等方面的知识点。

可以根据提纲进行系统性的复习和总结,全面把握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内容,为应对考试提供有效的备考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学习动机指激励并维持学生朝向某一目标的学习行为的动力倾向。

2.图式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中由于重复而引起迁移或概括。

3.变式变式是指概念的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上的变化。

4.同化个体在反映和作用于环境过程中,使客体纳入已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中的过程。

5.归因指对他人和自己行为原因的推论。

6、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综合的看法,包含多个维度:如自信、自尊、自我概念的稳定性、自我定型。

7、思维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8、顺应个体在其原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已不能使新的经验同化时,便调整原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

9、学习学习乃是学习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使学习主体习得关于客体的知识和技能并外化为行为表现的活动。

10、元认知弗拉维尔认为,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认知和控制。

11、PQ4R方法PQ4R方法是由托马斯和罗宾逊提出的,一种非常有效的能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的学习技术,PQ4R代表着预览(Preview),设问(Qeustion),阅读(Read),反思(Reflect),背诵(Recite)和回顾(Review)。

12、替代强化观察到榜样人物的行为受到奖励或赞扬而使观察者间接受到的强化。

13、学习策略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度复杂的方案。

14、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即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或学习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和解决新问题所产生的一种影响;或者说是将学得的经验有变化地运用于另一情境。

15、定势定势是指由先前影响所形成的往往不被意识到的一种倾向性或心理准备状态,它将支配人以同样方式去对待同类后继活动。

16、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教师期待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指人们基于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

二、简答题1、思维的过程(1)分析与综合分析:在脑内将事物分解为若干组成部分并找出每部分的特征。

综合:将事物的各部分各种属性根据相互关系组合成整体。

(2)比较与分类比较: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似事物放到一起,找出其相同点与不同点。

分类:在比较的基础上确认事物主要与次要特征,相同与不同点后将事物归入相应在的种属类别之中。

(3)抽象与概括抽象:将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提出,同时舍弃非本质的特征。

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认知心理过程概括:将事物共同本质特征综合起来后推广到同类事物的过程。

2、学习动机的作用学习动机有四大作用:(1)引发的作用;(2)定向的作用;(3)维持作用;(4)调节的作用。

(3、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1)在主观方面:学习动机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需要、个人价值观、态度、志向水平有很大的关系。

(2)在客观方面:学习动机与外来鼓励、学习后果(如学位、待遇及社会地位)以及客观现实环境的要求(如考试竞争升学)等诸多因素有关。

4、学习策略的特征(1)主动性(2)有效性(3)过程性(4)程序性5、简述学习本质的特征。

(1)主体身上必须产生某种变化,我们才能作出学习已经发生的推论;(2)这种变化是能相对持久保持的,因为有些因素(如适应、疲劳等)也可导致行为的暂时变化,另外学习之后的遗忘也是不可否认的;(3)主体的变化是由他(它)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排除由成熟或先天反应倾向所导致的变化。

6、学习迁移发生的条件(1)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要素(2)学生的概括水平(3)学习的理解和巩固程度(4)学生的智力水平7、思维的品质(1)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2)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3)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4)思维的逻辑性8、想象的作用(1)预见(2)补充(3)代替(4)调节9、班杜拉等人研究结果显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因素有哪些?四个方面:(1)直接经验。

学习者亲身体验对效能感的影响最大。

成功经验提高人的自我效能感。

(2)替代经验。

学习者观察到示范者的行为而获得的间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也具有重要影响。

(3)言语说服。

凭借说服性的建议劝告解释和自我引导来改变人们自我效能感的验证方法。

(4)情绪的唤起。

情绪和生理状态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紧张情绪易形成无能感。

10、皮亚杰四大认知发展阶段论(1)感知运动阶段(Sensorimotor Stage,0-2岁)通过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经验,形成低级动作图示。

抓握中形成客体的永恒性,9-12月获得客体永恒性。

(2)前运算阶段(Preperational Stage,2-7岁)能够用语言和符号代表经历的事物。

尚未将自己与环境区分开来,自我中心;思维不可逆,尚未掌握客体守恒性。

(3)具体运算阶段(Concrete Oprational Stage,7-11岁)思维可逆;具有长度、体积、重量、面积等守恒性;能够借助具体事物进行逻辑思维;刻板地遵守规则和原则;应做机能性训练。

(4)形式运算阶段(Formal Operational Stage,11-16岁)脱离对具体事物依赖,思维以命题形式进行;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解决问题;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不再刻板恪守规则,因规则与事实不符合而违反规则。

三、案例分析题[案例1]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分析](1)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2)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

(3)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

(4)因此仅靠判断、选择难以说明记忆已达到牢固保持的程度,往往借助于问答、填空等题型。

[案例2]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

”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

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

”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

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分析](1)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2)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

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案例3]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

[分析](1)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

(2)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好。

(3)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案例4]学生会在课堂上或课后向你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

比如,你在课堂上讲太阳和月亮,有的孩子便会问:“老师,太阳为什么白天出来?月亮为什么晚上才出来?”对这样的问题还能勉强回答,但有些孩子在课后向我提的问题,真的让我难以回答。

比如,有的孩子会冷不丁地问你:“老师,什么叫‘酷毙了’?”“老师,怎样才能当上还珠格格?”我一时哑然。

有时我想,或许我真的是年纪大了,不再适合当小学老师了。

[分析](1)这是学生求知需要的本能反映。

(2)小学生知识经验缺乏,对很多现象和问题不能理解,但他们渴望了解,因此他们会有随意提问的冲动。

由于儿童自我控制能力较弱不能分辨出何种知识适合提问何种问题不适合提问因而会让教师感到难堪,小学生是求知心切是无心为难教师的,教师应该善于理解学生行为。

(3)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尤其是担负着启蒙教育的小学教师要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积极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增强教师的威信,避免师生关系的对立与不和谐。

[案例5]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

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

[分析](1)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也是行之无效的。

(2)学生识记的效果和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在一定的时间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降低记忆的效果。

(3)“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步学习制造一些心理障碍。

[案例6]小学二年级的李教师为了努力全班同学努力学习,争当遵守纪律、热爱劳动、关心集体的好学生,往往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那些表现突出的同学。

请利用学习理论来评价这位教师的做法。

[分析](1)李老师的做法符合社会学习理论的要求;(2)班杜拉首先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又叫观察学习理论,该理论揭示了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的发展受到环境和个体互动的影响。

(3)李老师公开表扬表现突出的学生是向全班学生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让同学们学习效仿他或她的做法,达到激励全体学生奋进的目标。

(4)李老师对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也是一种强化手段,不仅让受表扬的学生受鼓舞,而且让其他同学受启发,达到替代强化的效果。

四、论述题1、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阐释学习《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的意义。

参考答案:理论意义(1)教育心理学揭示的心理学规律,充实普通心理学的一般理论。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教育学理论发展奠定基础。

(3)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

实践意义(1)为教——学提供理论知识和研究成果,帮助教师指导评价自己的教学,发挥教育心理学对教学实践的三大功能:测量和描述、解释和说明、预测和控制。

Eg1以什么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eg2怎样以较少的时间投入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2)为教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提供研究方法和视角。

2、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

⑴外在动机的激发:①使学生建立起明确适当的学习目标。

要帮助学生建立起明确且适当的目标,明确的目标直目标要具体,适当的目标指难度要合适。

②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结果。

及时了解学习结果会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教师要注意及时批改和返还学生的作业、测验和试卷,也可采用学生之间相互批改的方式,使学生及时知道结果。

③对学习结果进行适当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和测验进行批改时,不仅要指明对错、打出分数,更应给予有针对的评语,这样效果会更明显。

④适当开展竞争。

一般认为,竞赛能够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为使竞赛能对大多数学生起到激励作用,竞赛要适量,而且要使大多数同学都有获胜的机会。

⑤选用有效的强化物。

不论是用何种形式的强化物,其关键在于能对学生发挥有效的强化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