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室地基稳定性计算表

合集下载

地基变形及稳定性计算

地基变形及稳定性计算

2、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的前提下,基础 宜浅埋,当上层地基的承载力大于下层土时, 宜利用上层土作持力层。除岩石地基外,基础
埋深不宜小于 0.5m。
3、高层建筑物筏形和箱形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满 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位于岩石 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其基础埋深应满足抗滑要 求。在抗震设防区,除岩石地基外,天然地基 上的筏形和箱形基础其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 物高度的1 15。桩箱或桩筏基础的埋置深度(不 计桩长)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 18 。位于岩
zs——土的类别对冻深的影响系数,按表2-1采用; zw——土的冻胀性对冻深的影响系数,按表2-2采用; ze——环境对冻深的影响系数,按表2-3采用。
8、季节性冻土地区基础埋置深度宜大于场地 冻结深度。对于深厚季节冻土地区,当建筑基 础地面土层为不冻胀、弱冻胀、冻胀土时,基 础埋置深度可以小于场地冻结深度,基础底面 下允许冻土层最大厚度应根据当地经验确定。 没有地区经验时可按规范附录G查取。此时, 基础最小埋置深度可按下式计算:
sin k

1 2
1
3

1 2
1
3

ck
cot k
将 1 及 3代入上式并经整理后可得:
z
p
md

sin 2 sin k

2


ck
cot k
m
d
上式即土中塑性区边界线的表达式。
临塑荷载和临界荷载的计算:
zmax
岩石地基:
覆盖土层较薄的岩石地基:一般应清除覆盖 土和风化层后,将基础直接修建在新鲜岩面上。
如岩石的风化层很厚: 难以全部清除时,基 础放在风化层中的埋置深度应根据其风化程度、冲 刷深度及相应的容许承载力来确定。

边坡稳定性验算Excel表

边坡稳定性验算Excel表

传递系数 ψ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条块传递 下滑力(kN/m)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总下滑力 (kN/m)
0.00
班级:
姓名:
条块传递 抗滑力 (kN/m)
总抗滑力 (kN/m)
稳定 系数Fs
边坡稳定性验算表
条块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滑动面 倾角 (°) 滑动面长度 (m) 填土条块 面积 (m2) 粉质粘土 条块面积 (m3) 填土重度 (kN/m3) 19.00 19.00 19.00 19.00 19.00 19.00 19.00 19.00 粉质粘土重 度(kN/m3) 20.08 20.08 20.08 20.08 20.08 20.08 20.08 20.08 条块重力 (kN/m)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粘聚力 c (kPa) 0.00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法向分力Ni (kN/m)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下滑力Ti (kN/m)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抗滑力Ri (kN/m)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பைடு நூலகம்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DIV/0!
#DIV/0! 学号: 20125612

稳定性计算表格

稳定性计算表格
0 0 0 0 111.69 187.47 157.39 46.98 143.43 293.39 694.84 654.82 815.82 526.65 271.68 25.10
2983.34 6102.51 14452.67 13620.26 18309.34 13203.96 7539.62 1085.84
水力坡 Φ(°) 度角 (°) 18.23 0.00 18.23 0.00 18.23 0.00 18.23 0.00 14.00 3.80 14.00 5.60 14.00 14.00 14.20 0.00
水的 渗透压力 重度 下滑分力 (kN/m) (kN/m3) 10.00 0.00 10.00 0.00 10.00 0.00 10.00 0.00 10.00 167.38 10.00 194.33 10.00 10.00 202.66 0.00
209.44 155.36 234.49 189.52 176.18 0.00
0 0 111.69 187.47 157.39 72.08
485.40 499.46 581.33 337.13 95.50 0.00
14704.00 13806.69 18590.72 13431.38 7751.04 864.96
100.00 100.00 0.00 0.00 0.00 0.00
36.08 25.64 34.79 28.50 25.11 11.26
27.00 20.20 13.50 6.30 0.70 -3.70
23.50 23.50 16.00 16.00 16.00 14.60
18.23 18.23 14.00 14.00 14.00 13.27
143.43 293.39 694.84 654.82 927.51 714.12 429.07 72.08

滑坡稳定性及推力计算表

滑坡稳定性及推力计算表

71.8073 270.1833 445.9729 603.0760 431.3099 825.2492 507.9058 643.1863
1.027
工况
条 天然
块 编
重度
号g
饱和 重度
gsat
水重 度
gw
总iu1
浸润线 以上体

Viu2
浸润线 下体积
Vid
浸润线 上土重
Li bi
ai
pwi
c
内摩 擦角
j
条块重 Wi
条块下 条块抗 滑力 滑力
Ti
Ri
传递系数 yj Πψj
传递抗力 Ri*Πψj
传递下滑力
稳定系 数
Ti*Πψj
Fs
1 19.0 20.0 10.0 6.70 0.00 2 19.0 20.0 10.0 23.50 0.00 3 19.0 20.0 10.0 39.10 0.00 正常 4 19.0 20.0 10.0 55.90 0.00 工况 5 19.0 20.0 10.0 43.40 0.00 6 19.0 20.0 10.0 101.80 0.00 7 19.0 20.0 10.0 63.20 0.00 8 19.0 20.0 10.0 79.80 0.00 9 19.0 20.0 10.0 79.50 0.00
6.70 0.00 23.50 0.00 39.10 0.00 55.90 0.00 43.40 0.00 101.80 0.00 63.20 0.00 79.80 0.00 79.50 0.00
127.30 0.00 446.50 0.00 742.90 0.00 1062.10 0.00 824.60 0.00 1934.20 0.00 1200.80 0.00 1516.20 0.00 1510.50 0.00

洞室地基稳定性计算表

洞室地基稳定性计算表

岩体内摩擦角 Ф
坚固系数Fkp
3.6
2.24
33
形成卸荷拱 的岩体厚度
岩体重度γ
分项系数K
11
25
1.7
卸荷拱的平均 半个卸荷拱的 卸荷拱极限承
跨度Lx
自重Wx
载力Px(kPa)
0.6
压力拱高h1
5.03 基底压力P (kPa)
岩体抗压强度 标准值Frk (kPa) 5200
基础荷载F
12.00
1397.970 1171.845 1172.500 Px大于P则稳定,否则不稳定
5500
基础的高度
0.8
上部结构传至 基础的垂直荷
载设计值FS

设计的条荷载p (KN/m)
4000
500
基础的高度 8
设计的条荷载FS (KN)
5500 。
基底面积A 4.8
基础自重G
128
最小安全厚度H
3.367 围岩抗压强度
标准值f 2.7
1.无铰拱模式计算
支座反力R
拱脚支座反力 H`
拱顶支座反力V
基础底面下洞 顶板厚度h
10
分项系数
1.1
2.冲切破坏模式(对于条形基础)
岩体抗拉强度 标准值(kPa)
基础底面宽度b
基础底面长度L
基础底面下洞 顶板厚度h
冲垮比
400
0.6
8
2
冲切破坏锥体 洞顶板冲切极 FF=FS+G+(b+λ
在h/2高度底周 限承载力设计 *h)*(L+λ

值F1
*h)*γ*h
19.6
5880
4612.000

地下洞室稳定性与控制-3

地下洞室稳定性与控制-3

ua
C ctg
曲线1为围 岩位移特性 曲线,
直线2和3分 别为两种不 同刚度的支 架特性曲线。
ua(R0=a) u Δua
uac
ua
u
uamax
注:设坑道开挖后,周边发生瞬时弹性位移 ua(R0 a)
7 地下洞室稳定性与控制
7.4 围岩压力分析与计算
7.4.1 变形地压及围岩与支护相互作用原理
1)挡土墙理论
挡土墙:
阻止土体ABC滑落而 构筑的人工构筑物。
主动土压力:
潜在滑动土体ABC将 滑而未滑动时作用于 挡土墙上的水平压力
A
C
1 h H
3
3
1
B
450
2
Q
3
Htg 2 (450
)
2
7 地下洞室稳定性与控制
7.4 围岩压力分析与计算
7.4.2 松脱地压计算
(2)松散体力学分析方法
1)挡土墙理论
当 h= 0 时, v 0,最后得到:
v
a1
c
h tg
(1 e a1 )
tg
7 地下洞室稳定性与控制
7.4 围岩压力分析与计算
7.4.2 松脱地压计算
(2)松散体力学分析方法
3)太沙基(K·Terzaghi)理论
当h= H1 时,即得到巷道顶压为:qv
a1
c
H1 tg
(1 e a1 )
tg
C h dh H1
H
B
B’
C’
v c htg
h v
v d v dw 2a1dh
2a1
A O
A’
450
O’
2
力学计算模型

边坡桩基础稳定性计算书

边坡桩基础稳定性计算书

边坡桩基础稳定性计算书计算依据: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参数信息1. 基坑基本参数边坡桩基稳定性二、桩侧土压力计算1、水平荷载(1)、主动土压力系数:K ai=tan2( 45°如/2) = tan2(45-30/2) =0.333;K a2=tan2(45°©2/2) = tan2(45-30/2) =0.333;K a3=tan2(45°©3/2) = tan2(45-30/2) =0.333;K a4=tan2(45°©4/2) = tan2(45-30/2) =0.333;K a5=tan2(45°©5/2) = tan2(45-20/2) =0.49;K a6=tan2(45°©6/2) = tan2(45-20/2) =0.49;(2)、土压力、地下水以及地面附加荷载产生的水平荷载: 第1层土:0 ~ 1米;(未与桩接触)第2层土: 1 ~ 2米;(未与桩接触)第3层土: 2 ~ 3米;H3' = EY Y= 36/18 = 2;oa-上= [ 3H3'+P i+P2aV(a2+2l2)]K a3-2c3K a3°.5 = [18 2+10+2.5]区333-2 WX).3330.5 = 4.62kN/m ;oa3r = [ 3fH3'+h3)+ P l + P2a2/(a2+2|2)]K a3-2c3K a30.5 =[18 €+1)+10+2.5] 0.333-2 WX).3330.5 = 10.62kN/m;第4层土: 3 ~ 4米;H4' = !h i / 彳=54/20 = 2.7;oaz上= [ 4H4'+P1+P2a2/(a e+212)]K a4-2c4K a40.5 = [20 27+10+2.5] 0333-2 WX).3330.5 = 10.62kN/m;oa4r = [ 4jH4' + P1 + P2a2/(a2+2l2)]K a4-2C4K a4°.5+ Y4'h4K a4+ Y w h4'=[20.2.7+10+2.5] 0..333-2 1.0.0.3330.5+20.1.0.333+10.1= 27.286kN/m;第5层土: 4 ~ 5米;H5' = E i h i/ 5' = 74/24 = 3.083;0.5oa5h = [ 5;H5' + P1 + P2a2/@+2l2)]K a5~2C5K a5 . + Y w h4'=[24.3.083+10+2.5] 0..49-2 8..0.490.5+10.1 = 41.207kN/m;0.5oa5F = [ 5H5' + P1 + P2a2/@+2l2)]K a5~2C5K a5 . + Y5'h5K a5+ Y w h5'=[24.3.083+10+2.5] 0..49-2 8..0.490.5+24.1.0.49+10.2= 62.974kN/m;第6层土: 5 ~ 9米;H6' = E i h i/ 6' = 98/24 = 4.083;oae上= [ 6H6'+P1]K a6-2c6K a60.5+ r h5' = [24 4.883+10] (X49-2 8O0.490.5+10>2 =61.748kN/m;0.5oa6r = [ 6jH6' + P1]K a6-2c6K a6 + 0h6K a6+ ^h6'=[2484.083+10] 08.49-2 8880.490.5+248480.49+1086= 148.816kN/m;( 3)、水平荷载:第1层土:E a1=0kN/m;第2层土:E a2=0kN/m;第3层土:E a3=h3X (a3上+ oa3下)/2=1 (4.62+10.62)/2=7.62kN/m;作用位置:h a3=h3(2 a3上+ oa3下)/(3 a3t+3 oa3^2 >4.62+10.62)/(3 4.62+3 X0.62)+6=6.434m;第4层土:下)+ Xh=1E a4=h4X (a飪+ oa4下)/2=1 (20.62+27.286)/2=18.953kN/m;作用位置:h a4=h4(2 a4上+ oa4下)/(3 afc+3^4X2 20.62+27.286)/(3 10X2+3 X7.286)+5=5.427m;第5层土:下)+ Xh=1E a5=h5X (ast + oas下)/2=1 (41.207+62.974)/2=52.09kN/m;作用位置:h a5=h5(2 a5上+ oa5下)/(3 a5上+3 oa5X(2 >41.207+62.974)/(3 41宦07+3 62.974)+4=4.465m;第6层土:下)+ Di i=1E a6=h6X (a6上+ oa6下)/2=4 (61.748+148.816)/2=421.128kN/m;作用位置:h a6=h6(2 a6上+ oa6下)/(3 a6t+3 oa6Xh4X(2 >61.748+148.816)/(3 61.748+3 148.816)+0=1.724m;下)+土压力合力:E a= 2Si= 7.62+18.953+52.09+421.128=499.791kN/m 合力作用点:h a=Xh ai/E o F(7.62 6.434+18.953 5427+52.09 4465+421.128 K724)/499.791=2.222rr;2、水平抗力计算(1 )、被动土压力系数:K p1=tan2(45° + 1尼)=tan2(45+20/2) =2.04;K p2=tan2(45° + 2/2)= tan2(45+20/2) =2.04;( 2)、土压力、地下水产生的水平荷载:第1 层土: 4 ~ 5米;01 上=2c1K p10.5 = 2 8X2.040.5 = 22.85kN/m;01 下=1YnK p1+2c1K p10.5 = 21 1X2.04+2 8X2.040.5 = 65.682kN/m;第2层土:5 ~ 9米;H2' = !hYY = 21/24 = 0.875;oa2h =才H2'K p2+2c2K p20.5 = 24 (X875 送.04+2 8>2.040.5 = 65.682kN/m;oa2下= Y H2'K p2+2C2K p20.5+ Y'h2K p2+ Yv h2‘ =24X).875 送.04+2 8>2.040.5+24用>2.04+10 官=301.484kN/m;(3)、水平荷载:第1层土:E pi=h i X (pt上+ 炉下)/2=1 (22.85+65.682)/2=44.266kN/m;作用位置:h pi=h i(2 t上+ opi下)/(3 pl?±+3 cpiX(2 >22.85+65.682)/(3 22.85+3 65.682)+4=4.419m;下)+ Xh=1第2层土:E p2=h2 X (p2上+ o2下)/2=4 (65.682+301.484)/2=734.333kN/m;作用位置:h p2=h2(2 02上+ op2r)/(3 p2上+3 Cp2X(2 >65.682+301.484)/(3 65.682+3 301.484)+0=1.572m;下)+ Xh=4土压力合力:E p=工pi= 44.266+734.333=778.599kN/m;合力作用点:h p=》h pi/E p= (44.266 4.419+734.333 1>572)/778.599=1.734m;三、桩侧弯矩计算1. 主动土压力对桩底的弯矩M i = 0.7 06 499.791 2.222 = 466.468kNm;2. 被动土压力对桩底的弯矩M2 = 0.6 778.599 1.734 = 809.935kN m;3. 支撑对桩底弯矩M3 = 170kN m;四、基础稳定性计算M3+M2> K(M+M I)170+809.935=979.935kN - m > 1.2 X (100+466.468)=679.762kN -m 塔吊稳定性满足要求!。

基坑稳定验算书

基坑稳定验算书

基坑稳定验算书一、基坑稳定分析验算主要考虑基坑的失稳类型:a、支撑强度不够,刚度不够;b、整体滑动失稳;c、踢脚引起隆起失稳;d、砂地层管涌失稳;e、低鼓失稳(本工程地下无承压水)。

本次论证主要是关于钢板桩及支撑结构的稳定问题,其中以支撑强度不够或刚度不够、整体滑动失稳和踢脚引起隆起失稳为主要验算对象。

(一)、W47钢板桩挡土结构的内力简化模型与分析计算1、W47工作井参数的选用地层情况,见表1,地下水位地面以下6米,接收坑开挖深度为6.58米,基坑宽×长为B×L=3.5×7.5m。

地层可分为粘性土层和砂层(如图1),并将粘性土层和砂层的γ、c、ϕ值各自算得加权平均值。

(1)、粘性土层:3118 1.918.7 1.718.1 1.918.3/5.5i ih KN m h γγ⨯+⨯+⨯===∑116 1.914 1.719 1.916.45.5i ia c h c KP h ⨯+⨯+⨯===∑11.90.287 1.70.394 1.90.133tan tan 0.2675.5i ih h ϕϕ⨯+⨯+⨯===∑tan0.1312ϕ=(2)、砂层:则有加权浮重度'''329.8/iihKN m h γγ==∑,'tan 0.732ϕ=,'tan0.3272ϕ=。

2、内力的计算(1)、钢板桩外侧主动土压力(采用粘性土层和砂层分开计算主动土压力的方法其中将水头压力看作为主动土压力的一部分)2001tan (45)2tan(45)22a P h c ϕϕγ=---'''22tan (45)2aP h ϕγ=-其中 20tan (45)0.5902a K ϕ=-=''20tan (45)0.2572aK ϕ=-=式中:a P —粘土层主动土压力; 'a P —砂土层主动土压力; a K —粘土层主动土压力系数;'a K —砂土层主动土压力系数。

土洞稳定性判定及治理方法的探讨

土洞稳定性判定及治理方法的探讨

土洞稳定性判定及治理方法的探讨龙岩地区土洞发育,多为顶板厚度小于15m的浅埋型,本文总结出对土洞稳定性评定公式,及对不稳定土洞治理方法,经工程实践证明,治理后的土洞稳定性良好,经济可行。

标签:土洞;地基;基础;土洞治理1 土洞分布与形成龙岩市位于福建省西部,城区地面标高320-340m,上部为冲洪积粉质粘土、砾砂及卵石,下伏基岩为二叠系栖霞组灰岩,政和至大埔深大断裂由南西向北东贯穿全区,受区域地质构造影响,城区地质运动频繁,地下水波动较大,由于下伏灰岩岩溶发育,地下水的运移和潜蚀在上部土层中形成大小不一的土洞,据我院在龙岩地区三十多年的工作积累,龙岩市新罗区土洞主要分布在中城街道、西城街道、曹溪街道、东肖镇、红坊镇,埋深一般在10-35m间,顶板厚度10-35m,多为软流塑含角砾、碎石粉质粘土充填,直径3.50-20m不等。

近期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加快,土洞地面塌陷对当地工程建设的危害越来越明显,特别是由于龙岩城区土洞多为浅进而型,其发育在空间分布上具隐蔽性,发育过程具有延续性,塌陷具有突发性,危险性大,治理成本高,有些土洞有由处理不当,治理后建筑物存在较大陷患。

土洞的形成与下部灰岩中溶洞密不可分,但在平面和垂直方向上,往往并不会叠加,先是在灰岩破碎带或灰岩与非可溶岩接触部位形成溶洞,地下水的频繁波动,将粘土中亲水强的细粒土运移至他处,土体逐渐变的松散并崩解,层层剥离形成椭圆形土洞后,土洞的发展变的较前期缓慢,此时若无外力或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土洞基本上处于稳定状态,但当人类工程活动如地下水的大量抽取、工程建设时,造成土洞顶板荷载加大、地下水的频繁升降,则土洞顶板极有可能坍塌,形成地面塌陷,造成成极大损失,如有足够的数据能证明土洞在完成工程建设后仍可处于稳定状态,则可省去大量治理费用,所以在工程建设前,对已发现的土洞准确评价其稳定性是十分重要的。

2 土洞稳定性判定土洞是否稳定主要取决于工程建成后附加土洞顶板的外部应力是否大于其自稳能力,作用于土洞顶板及四周的外部应力主要有建筑物附加荷载传导至洞顶板的附加应力、洞顶板土的自重应力、地下水、地表水垂直运动的渗流力,洞内地下水下降对顶板的吸附力等,计算方法如下:(1)作用于土洞顶板的建筑物荷载:建筑物荷载通过基础传递至地基,我国现行规范及各类教科书中对外力在土体中的传递均是根据弹性理论推导出来的,基础底面附加应力Pk的传导特点是随深度增加,上部应力以θ角度扩散,不同基础受力后传至地下Z米处的附加应力Pz的计算方法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滑坡、斜坡稳定性计算成果表

滑坡、斜坡稳定性计算成果表

附表9-1 1—1′剖面(浅部)现状稳定性计算表附表9-2 1—1′剖面(浅部)工程状态(一)稳定性计算表附表9-31—1′剖面(浅部)工程状态(二)稳定性计算表附表9-41—1′剖面(深部)现状稳定性计算表附表9-51—1′剖面(深部)工程状态(一)稳定性计算表附表9-61—1′剖面(深部)工程状态(二)稳定性计算表附表9-72—2′剖面(浅部)现状稳定性计算表附表9-82—2′剖面(浅部)工程状态(一)稳定性计算表附表9-9 2—2′剖面(浅部)工程状态(二)稳定性计算表附表9-102—2′剖面(深部)现状稳定性计算表附表9-112—2′剖面(深部)工程状态(一)稳定性计算表附表9-12 2—2′剖面(深部)工程状态(二)稳定性计算表附表9-133—3′剖面(浅部)现状稳定性计算表附表9-14 3—3′剖面(浅部)工程状态(一)稳定性计算表附表9-153—3′剖面(浅部)工程状态(二)稳定性计算表附表9-16 3—3′剖面(深部)现状稳定性计算表附表9-173—3′剖面(深部)工程状态(一)稳定性计算表附表9-183—3′剖面(深部)工程状态(二)稳定性计算表附表9-194—4′剖面(浅部)现状稳定性计算表附表9-204—4′剖面(浅部)工程状态(一)稳定性计算表附表9-21 4—4′剖面(浅部)工程状态(二)稳定性计算表附表9-224—4′剖面(深部)现状稳定性计算表附表9-23 4—4′剖面(深部)工程状态(一)稳定性计算表附表9-244—4′剖面(深部)工程状态(二)稳定性计算表附表9-255—5′剖面(浅部)现状稳定性计算表附表9-26 5—5′剖面(浅部)工程状态(一)稳定性计算表附表9-275—5′剖面(浅部)工程状态(二)稳定性计算表附表9-285—5′剖面(深部)现状稳定性计算表附表9-295—5′剖面(深部)工程状态(一)稳定性计算表附表9-305—5′剖面(深部)工程状态(二)稳定性计算表附表9-316—6′剖面(浅部)现状稳定性计算表附表9-326—6′剖面(浅部)工程状态(一)稳定性计算表附表9-336—6′剖面(浅部)工程状态(二)稳定性计算表附表9-346—6′剖面(深部)现状稳定性计算表附表9-356—6′剖面(深部)工程状态(一)稳定性计算表附表9-366—6′剖面(深部)工程状态(二)稳定性计算表附表9-37 7—7′剖面现状稳定性计算表附表9-387—7′剖面工程状态(一)稳定性计算表附表9-397—7′剖面工程状态(二)稳定性计算表附表9-408—8′剖面现状稳定性计算表附表9-418—8′剖面工程状态(一)稳定性计算表附表9-428—8′剖面工程状态(二)稳定性计算表附表9-439—9′剖面现状稳定性计算表附表9-44 9—9′剖面工程状态(一)稳定性计算表附表9-459—9′剖面工程状态(二)稳定性计算表附表9-4610—10′剖面(滑坡)现状稳定性计算表附表9-4710—10′剖面(滑坡)工程状态(一)稳定性计算表附表9-4810—10′剖面(滑坡)工程状态(二)稳定性计算表附表9-4910—10′剖面(不稳定斜坡)现状稳定性计算表附表9-5010—10′剖面(不稳定斜坡)工程状态(一)稳定性计算表。

岩质地下硐室稳定表

岩质地下硐室稳定表

洞室以混凝土护面,目前洞室稳定,未见变形破坏迹象及地下水
hq=3.02m
2.5hq=7.56m
(B取4.2m)
S6-1
7.9~8.4m
(中等风化砂岩)
该段围岩Ⅳ级,基本稳定,目前地下洞室仅以混凝土护面无衬砌。其上部为小区户外活动场地及小区道路。
建议设计对该段进行加固,确保洞室稳定。
S6-2
8.4m

洞室以混凝土护面,目前洞室稳定,未见变形破坏迹象及地下水
hq=2.95m
2.5hq=7.38m
(B取4.1m)
S3-1
8~8.1m
(中等风化砂岩)
该段上部有2#楼(27/-1F)拟采用桩基础,单柱荷载15000kN/柱。该段顶板中风化基岩较S9段顶板薄,S9段通过计算,基础直接置于洞室顶板上不稳定,根据工程类比,拟建物基础直接置于洞室顶板上洞室基础不稳定。
由于基础直接置于洞室顶板上不稳定,建议采用桩基穿越或调整柱距以跨越避让地下洞室的基础方案,位于洞室附近的基础,也应考虑洞室对基础的影响。另外对洞室按Ⅳ级围岩进行衬砌。
S9-2
8.0~8.6m
(中等风化砂岩)
该段围岩Ⅳ级,基本稳定,目前地下洞室仅以混凝土护面无衬砌。其上部为小区户外活动场地及小区道路。
表5.3-1人防洞室、及洞室地基稳定性评价表
序号
边坡编号
人防洞室构特征及围岩特征
现状围岩级别
洞室现状稳定性
洞顶塌落高度(hq)及2.5hq
按设计高程开挖后洞顶中等风化带厚度
洞室稳定性、洞室地基稳定性评价
治理建议
1
S1
洞室走向298°~314°,长约59m,宽约3.7m,洞底高程274.89~275.23m,洞顶高程277.78~278.094m,洞高约2.89m。地面高程280.10~296.47m,顶板中风化基岩厚度约0~14.4m。洞室围岩主要为强、中等风化砂岩和泥岩。强风化基岩为极软岩,岩体破碎;砂岩、泥岩中等风化带分别为较软岩、软岩,岩体完整,地下水不发育。

地基变形及稳定性计算

地基变形及稳定性计算
在陡峭山坡上修建桥台: 还应注意岩体的稳定性。
4、基础宜埋置在地下水位以上,当必须埋在 地下水位以下时,应采取地基土在施工时不 受扰动的措施。
当基础埋置在易风化的岩层上,施工时应在 基坑开挖后立即铺筑垫层。
5、当存在相邻建筑物时,新建建筑物的基础 埋深不宜大于原有建筑基础。当埋深大于原 有建筑基础时,两基础间应保持一定净距, 其数值应根据原有建筑荷载大小、基础形式 和土质情况确定。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保留足够安全储备,且满足一 定变形要求的承载力。也即能够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 所要求的地基承载力。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规定: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是指由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 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段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 力值,其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
第2章 地基计算
2.1 基础埋置深度 2.2 地基承载力 2.3 地基变形计算 2.4 地基稳定性计算 2.5 减轻不均匀沉降危害的措施
2.1 基础埋置深度
基础埋置深度(depth of foundation):基础埋于土层的深度,一般 指从室外地坪至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
1、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按下列条件确定: ① 建筑物的类型和用途,有无地下室、设 备基础和地下设施,基础的类型和构造; ② 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性质与大小; ③ 相邻房屋和构筑物的基础埋置深度; ④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⑤ 地基土的冻胀和融陷的影响。
渗流问题:
地基承载力:指保证地基强度和稳定的条件下,建 筑物不产生过大沉降和不均匀沉降的地基承受荷载的 能力。数值上用地基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荷载来表
示,其单位一般用 kPa计。
地基极限承载力 Pu :地基不致失稳时地基土单位
面积上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

隧洞地表稳定性监测及计算分析

隧洞地表稳定性监测及计算分析
JIA Jian-qing1, WANG Hong-tu2, LIU Da-peng1, AN Long-qi1
(1. Schoo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China; 2.Key Laboratory for the Exploitation of Southwestern Resources & the Environmental Disaster Control Engineering, Ministry of Education,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44, China)

β
β 单位: m
C
B
图 1 围岩压力计算图式 Fig.1 Calculation model of surrounding rock pressure
3.2 洞室稳定性评判 监测断面 D14 处于该隧洞最薄弱的地段,隧洞
顶板几乎全部为风化泥岩。隧洞上方有一高 10 层的 居民楼,骑跨洞顶地表面积 50%左右,楼房为框剪 结构,每层荷载取 15 kPa[4-5]。隧洞的结构参数如 图 1 所示;物理力学参数如表 1 所示。
Wr + Wq = 2(Ft + Fc )
(3)
式中:Wr 为块体 EFGH 的自重(kN/m);Wq 为地 表荷载的合力(kN/m);Ft 为侧压力 T 在 FE 或 GH 面上产生的摩擦阻力(kN/m),且 Ft = T sinθ ;Fc 为 摩擦面 FE 和 GH 面上的黏结力(kN/m);且 Fc = cH ;c 为岩土体的黏聚力(kPa)。

地下洞室稳定性与控制-4

地下洞室稳定性与控制-4

式中,1 z gh, 3 r 0;
破坏面(剪切滑移面)与水平面夹角为450
2
7 地下洞室稳定性与控制
7.5 竖井围岩应力分布及稳定性分析与压力计算
7.5.2 竖井围岩稳定性评价
(2)基岩的稳定性评价
1)自重应力场中
假定岩体均质、连续、各向同性。
围岩受 r , 和 z作用,1可能是 ,也可能是 z , 在利用莫尔 库仑理论时,需要确定1的大小.
7.5 竖井围岩应力分布及稳定性分析与压力计算
7.5.2 竖井围岩稳定性评价
(2)基岩的稳定性评价
2)在有构造应力作用的应力场中
假设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均为水平方向。
当 q2/q1<1/3 时,A,B 出现
q1
拉应力,当拉应力达到抗拉强
度时,A、B点出现拉伸破坏;
当 q2/q1>3 时,C、D点出
如果井壁衬砌渗漏,可考虑一个折减系数 0.8 ~ 0.9
n
Pw whi i m 1
式中,m—地下水位以上土层数; n—由地表至计算土层的土层数;
w —水的重度。
5) 动土压力计算
流动性土体,如流砂,可视为水土混合的重液。 P =(1.1~1.3)H
7 地下洞室稳定性与控制
7.5 竖井围岩应力分布及稳定性分析与压力计算
7 地下洞室稳定性与控制
7.5 竖井围岩应力分布及稳定性分析 与压力计算
5.4.1 竖井围岩应力分布
5.4.2 竖井围岩稳定性评价
5.4.3 竖井井壁压力计算
7 地下洞室稳定性与控制
7.5 竖井围岩应力分布及稳定性分析与压力计算
7.5.1 竖井围岩应力分布
(1)力学模型
考虑自重应力场,轴对称问题处理。假定岩体均质、连续、各向同性。 在自重应力场中,

基础稳定验算

基础稳定验算

基础稳定验算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 [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基础稳定性验算一、工程概况根据水林桂桂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本工程釆用嵌岩桩基础,基础持力层为中等风化砂岩,桩端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frk二,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200Kpa,桩长约为6mo桩基础最不利地质剖面如下图所示,桩侧土层耳度分别为一般填土或粘土、强风化砂岩、中风化砂岩按考虑。

二、基础抗倾覆验算本工程设防烈度6度,根据《高规》条,%」中震)5(小震) = 0.1270.04=3,考虑到中震作用下结构的塑性耗能,本工程取中震地震作用力为小震的倍。

根据PKPM计算结果,结构在小震、风荷载、中震作用下整体抗倾覆验算如下:参照《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2011)第条,本工程抗倾覆稳定性安 全系数远大于,故结构的整体抗倾覆稳定性满足要求。

三、基础抗滑移验算本工程釆用嵌岩桩基础,基础抗滑移山基桩水平承载力提供。

13-14轴单体共有基桩48 根,1-12轴单体共有基桩62根。

单桩水平承载力计算1 •设计资料桩土关系简图-2 3CO碎石-6 OC-0\/兰叫石填土••••••./已知条件 (1) 桩参数承载力性状桩身材料与施工工艺 截面形状磴强度等级 桩身纵筋级别 直径(mm) 桩长(m) 是否清底干净 端头形状 (2) 计算内容参数水平承载力 桩顶约束情况端承桩干作业挖孔桩 圆形C30 HRB400 900不扩底狡接-11网允许水平位移(mm) 轴力标准值(kN)2单桩水平承载力根据《桩基规范》第4款(式及第7款(考虑地震作用)计算R 机=°2叭了帆(1.25 + 22心)1 土 3皿 桩的水平变形系数a 桩截面模量塑性系数Ym 桩身栓抗拉强度设计值ft 桩身换算截面模量WO 桩身最大弯矩系数vM(1/m) (kPa) (m3) 桩顶竖向力影响系数〔N桩身换算截面积An承载力特征值地震调整系数 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Rha 二(m2) (kN) 本丄程地震作用下取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为250k N o 非地震作用下取200K N o基础抗滑移验算根据P K P M 算结果,结构在小震、风荷载、中震作用下整体抗倾覆验算如下:参照《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2011)第条,本工程抗滑移稳定性安全系数远大于,故结构的整体抗滑移稳定性满足要求。

稳定性验算规范

稳定性验算规范

稳定性验算规范(总1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锚拉式支挡结构和支撑式支挡结构,其嵌固深度应满足坑底隆起稳定性要求,抗隆起稳定性可按下列公式验算(图、):
he m c q m K q D h cN DN ≥+++0
12)(γγ ϕ
πϕ
tan 2)245(e tg N q +=︒ ϕtan /)1(-=q c N N 式中: K he ──抗隆起安全系数;安全等级为一级、二
级、三级的支护结构, K he 分别不应小于、、;
γm1——基坑外挡土构件底面以上土的重度(kN/m 3);对地下水位以下
的砂土、碎石土、粉土取浮重度;对多层土取各层土按厚度
加权的平均重度;
γm2——基坑内挡土构件底面以上土的重度(kN/m 3);对地下水位以下
的砂土、碎石土、粉土取浮重度;对多层土取各层土按厚度
加权的平均重度;
D ——基坑底面至挡土构件底面的土层厚度 (m);
h ──基坑深度(m);
q 0──地面均布荷载(kPa);
N c 、N q ——承载力系数;
c 、0
m2m1
算的部位尚应包括软弱下卧层,公式中的γm1、γm2应取软弱下卧层顶面以上土
的重度(图),D 应取基坑底面至软弱下卧层顶面的土层厚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无铰拱模式计算
最小安全厚度H 支座反力R 拱脚支座反力 基础底面下洞 拱顶支座反力V H` 顶板厚度h
3.367
围岩抗压强度 标准值f
10
分项系数
2.7
1.1
2.冲切破坏模式(对于条形基础)
岩体抗拉强度 基础底面下洞 基础底面宽度b 基础底面长度L 标准值(kPa) 顶板厚度h 冲垮比
400
0.6
500
1.2
1.2
4
基础自重G
0.3
岩体重度γ (kN/m3)
FF=FS+G+(b+λ 冲切破坏锥体在 洞顶板冲切极限 *h)*(L+λ *h) h/2高度底周长 承载力设计值F1 *γ *h
9.6
7200
6302.188 226.188 25 若F1>=FF,洞室稳定,反之不稳定。 4.卸荷拱模式
基础荷载F
12.00
1397.970
1171.845
1172.500
5500
Px大于P则稳定,否则不稳定
基础的高度
0.8
上部结构传至 设计的条荷载p 基础的垂直荷 (KN/m) 载设计值FS
4000
500
基础的高度
8
设计的条荷载FS (KN)


基底面积A
4.8
基础自重G
128
8
2
基础自重G (kN)
0.3
岩体重度γ (kN/m3)
冲切破坏锥体 洞顶板冲切极 FF=FS+G+(b+λ 在h/2高度底周 限承载力设计 *h)*(L+λ 长 值F1 *h)*γ *h
19.6
5880
4612.000
96
25
若F1>=FF,洞室稳定,反之不稳定。
3.冲切破坏模式(对于桩基础)
岩体抗拉强度 基础底面下洞 基础底面宽度 基础底面长度 标准值 顶板厚度h 冲垮比
毛洞跨度Lo
毛洞高度Ho
岩体内摩擦角 Ф
坚固系数Fkp
岩体抗压强度 标准值Frk (kPa)
3.6 形成卸荷拱 的岩体厚度 11
2.24 岩体重度γ 25
33 分项系数K 1.7
0.6 压力拱高h1 5.03
基底压力P (kPa)
5200
卸荷拱的平均 半个卸荷拱的 卸荷拱极限承 跨度Lx 自重Wx 载力Px(kP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