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教案-选修5第一章教材分析 最新

合集下载

化学选修5第一章教学设计

化学选修5第一章教学设计

化学选修5第一章教学设计选修5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指的是用树状分类法,交叉分类法以及官能团分类法将有机物质进行分类,其核心是官能团分类法,理解它关键就是要认识高中阶段出现的常见官能团。

学生已经学过物质分类的方法,本节课的内容树状分类法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

由于它还及必修2中有机物质的基础以及有机物中的性质有直接的联系,所以在本学科有重要的地位.二、教学目标(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2)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

1.知识目标:了解有机化合物的两种分类方法,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

2.能力目标:通过有机化合物分类方法的学习,认识分类思想在有机化合物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分类方法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有机化合物两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和官能团的概念难点:分类思想的建立。

四、教学过程及设计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有机物种类繁多,有很多有机物的分子组成相同,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为什么?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进入新课1、有机物的定义:含碳化合物。

CO、CO2、H2CO3及其盐、氢氰酸(HCN)及其盐、硫氰酸(HSCN)、氰酸(HCNO)及学生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选修5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的内容是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在必修2模块中,学生已具备了有机化学的初步知识,初步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认识到有机化合物种类的多样性及其结构特点有关,在上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的学习中,已经认识到按碳骨架对有机物进行分类的方法,本节从碳原子的成键特点认识同分异构现象──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为下一步学习“系统命名法”做准备。

所谓“结构决定性质”,所以本节的学习是学生学习后续章节“有机物性质”的基础。

高中化学 专题1 第一单元 有机化学的发展与应用教案 选修5

高中化学 专题1 第一单元 有机化学的发展与应用教案 选修5

第一单元有机化学的发展与应用(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知道有机化学的重大意义。

●课标解读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史,及其在生产、生活科技中的重要应用。

●教学地位本课时是系统学习有机化学的开始,是提高学好有机化学的前提。

(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在人类已知的化合物中,有机物占了绝大多数。

并且新合成的有机物数量数以万计,极大的丰富了我们的物质世界,满足了日益增长的社会需要和生活需要,因此今天先来了解有机物的发展的应用。

●教学流程设计安排课前阅读教材P2~5,完成【课前自主导学】,完成【思考交流】讨论。

⇒步骤1:导入新课,教学地位分析。

⇒步骤2:【思考交流1】要强调出含C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

对【思考交流2】要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涉及的有机物。

⇒步骤3:对【探究1】要让学生自己阅读“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差异与联系”,进而完成【例1】和【变式训练1】,教师点评。

⇓步骤6:5分钟完成【当堂双基达标】,教师点评答案。

⇐步骤5:回顾本课所讲,归纳【课堂小结】,并给予强调。

⇐步骤4:对【探究2】要让学生结合图表和网络查找,了解有机化学的综合应用,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例2】进而学生独立完成【变式训练2】。

有条件的前提下,给学生介绍有机化学的发展史。

课标解读重点难点1.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史。

2.了解有机化学在生产、生活、科技与能源方面的重大作用。

1.举例说明有机化学在生活、药物化学中的重要应用。

(重点) 2.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难点)有机化学的发展1.19世纪初,瑞典化学家贝采利乌斯提出有机化学的概念。

有机化学即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科学。

2.19世纪中叶以前,科学家提出“生命力论”,认为有机物只能由动物或植物产生,不可能通过人工的方法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

3.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用无机盐氰酸铵(NH4CNO)合成了尿素[CO(NH2)2],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由无机化合物合成有机物,尿素的人工合成开启了有机合成的大门,动摇了“生命力论”的基础。

最新高中化学选修5全册教案精编版

最新高中化学选修5全册教案精编版

2020年高中化学选修5全册教案精编版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案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课时安排】共13课时第一节:1课时第二节:3课时第三节:2课时第四节:4课时复习:1课时测验:1课时讲评:1课时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学重点】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

【教学难点】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思考与交流】1.什么叫有机化合物?2.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的定义:含碳化合物。

CO、CO2、H2CO3及其盐、氢氰酸(HCN)及其盐、硫氰酸(HSCN)、氰酸(HCNO)及其盐、金属碳化物等除外。

有机物的特性:容易燃烧;容易碳化;受热易分解;化学反应慢、复杂;一般难溶于水。

从化学的角度来看又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呢?组成元素:C 、H、O N、P、S、卤素等有机物种类繁多。

(2000多万种)一、按碳的骨架分类:有机化合物链状化合物脂肪环状化合物脂环化合物化合物芳香化合物1.链状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状。

(因其最初是在脂肪中发现的,所以又叫脂肪族化合物。

)如:CH3CH2CH2CH3CH3CH2CH2CH2OH正丁烷正丁醇2.环状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由碳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

它又可分为两类:(1)脂环化合物:环戊烷 环己醇(2)芳香化合物:是分子中含有苯环的化合物。

如:苯 萘二、按官能团分类:什么叫官能团?什么叫烃的衍生物?官能团:是指决定化合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 常见的官能团有:P.5表1-1烃的衍生物:是指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所生成的一系列新的有机化合物。

练习:1.下列有机物中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B C2.〖归纳〗芳香族化合物、芳香烃、苯的同系物三者之间的关系:〖变形练习〗下列有机物中(1)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1 2 5 6 7 8 10____,(2)属于芳香烃的是________,(3)属于苯的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选修五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五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五教案教案标题:高中化学选修五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和应用高中化学选修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相关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单元一:有机化学基础- 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 有机反应的类型和机理。

2. 单元二:生物有机化学-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生物有机化学反应的类型和机理;- 生物有机化学在生物体内的应用。

3. 单元三:高分子化学- 高分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和性质;- 高分子材料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4. 单元四:化学能源与化学环境- 化学能源的种类和利用方式;- 化学能源的优缺点和环境影响;- 化学环境污染的成因和防治方法。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有机化学基础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有机化合物和它们的应用,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

2. 概念讲解:介绍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

3. 实验演示:进行一些简单的有机化学实验,如酯的合成和醇的鉴定,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4. 讨论与总结:学生分组讨论有机反应的类型和机理,并总结归纳。

第二课时:生物有机化学1. 复习与导入:复习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引入生物有机化学的概念。

2. 概念讲解:介绍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了解生物有机化学反应的类型和机理。

3. 实验设计:学生分组设计一项生物有机化学实验,如酶的活性测定,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

4. 实验报告与讨论: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问题解决方法。

第三课时:高分子化学1. 复习与导入:复习生物有机化学知识,引入高分子化学的概念。

2. 概念讲解:介绍高分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和性质。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实验,如聚合物的制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高中化学选修五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五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五教案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针对高中化学选修五的内容进行深入讲解,帮助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反应类型和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具体包括:理解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的区别;掌握烷、烯、炔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了解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如加成反应、消除反应等;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原子结构、化学键、化学反应等,但对于有机化学的概念和反应类型可能还较为陌生。

此外,学生在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和兴趣爱好上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些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掌握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的区别。

(2)掌握烷、烯、炔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能够列举并解释它们的代表性化合物。

(3)了解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如加成反应、消除反应等,能够分析并预测反应产物。

(4)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性质鉴定等。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科学方法研究有机化学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演绎等方法,总结有机化学的基本规律和概念。

(4)训练学生运用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等表达方式,准确描述有机化学反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对待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勇于探索。

(4)通过有机化学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生物、环境等领域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烷烃的命名教案

烷烃的命名教案

烷烃的命名教案【篇一:《烷烃的命名》说课稿】《烷烃的命名》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有机化学基础》(选修5)第一章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的第一课时《烷烃的命名》,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中的内容及基本要求本堂课的内容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有机化学基础》(选修5)第一章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第一课时《烷烃的命名》,此部分内容要求学生学会初步应用有机化合物系统命名法,对简单的的烷烃类化合物进行命名。

2、所处地位该部分内容是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是进行其它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基础,很多有机知识点都必须以此为基础。

所以是学好本门课的重要前提。

学生必须加深了解并牢固掌握。

二、教学对象分析1、知识技能方面:学生基础比较差,虽说已经学习了有机物的分类、碳原子的结构特征以及同分异构体的判断与书写,知道了有机物同分异构现象的原因;但是掌握的不彻底,不扎实。

2、学习方法方面:学生不太会归纳总结。

三、教学目标分析确定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结合本课的特点和学生情况,确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烷烃的习惯命名法以及系统命名法。

2、能根据结构式写出名称并能根据命名写出结构式过程与方法:1、在教学中创设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学生多讨论、多练习,总结系统命名法的方法。

2、通过烷烃命名的训练,掌握烷烃命名的原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归纳能力。

2、通过练习书写烷烃的命名,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热情。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的确定与突破方法1、教学重点:烷烃的系统命名法。

2、教学难点:命名与结构式间的关系,系统命名法的几个原则(长、多、近、简、小等)。

突破方法为:练习——讲解——纠正——练习五、设计思想本节内容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和归纳能力的培养,烷烃的系统命名是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个的有机物的命名方法,在教学中创设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学生较多讨论、较多练习,尤其要注意抓住学生命名时经常出现的错误,如选错主链等,以改错的形式使学生明确产生错误的原因。

高二化学苏教版选修5专题5第一单元糖类油脂学案含解析

高二化学苏教版选修5专题5第一单元糖类油脂学案含解析

互动课堂疏导引导一、糖类概念1。

糖类指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水解生成它们的物质.2。

分类糖类按水解状况进行分类:单糖、低聚糖和多糖。

低聚糖和多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水解生成单糖.单糖一般就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不能进一步水解。

按照分子中含碳原子数的多少,单糖可以分为丙糖、丁糖、戊糖(如核糖、脱氧核糖)和己糖(如葡萄糖、半乳糖、果糖)等。

按照与羰基连接的原子或原子团的情况不同,单糖又可以分为醛糖和酮糖,最简单的醛糖是甘油醛.二、常见的单糖及性质1.分子式为C6H12O6的单糖葡萄糖属于己醛糖,其结构简式为CH2OH—(CHOH)4—CHO;果糖属于己酮糖,其结构简式为CH2OH—(CHOH)3—CO—CH2OH。

互为同分异构体,结构式分别为:2。

葡萄糖的化学性质(1)银镜反应:CH 2OH(CHOH)4CHO+2[Ag(NH3)2]OH CH2OH (CHOH)4COONH4+3NH3↑+2Ag↓+H2O。

(2)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CH2OH(CHOH)4CHO+2Cu (OH)2△CH2OH(CHOH)4COOH+Cu2O↓+2H2O。

知识总结①Cu(OH)2悬浊液必须新制,制备时NaOH要过量.②实验中用酒精灯加热到沸腾,但温度不能太高,否则Cu(OH)2分解为CuO。

③该反应可用于检验醛基的存在。

④医疗上用于检查糖尿病。

(3)加成反应:CH2OH(CHOH)4CHO+H2CH2OH(CHOH)4CH2OH己六醇(4)生理氧化反应:C6H12O6(s)+6O2(g)6CO2(g)+6H2O(l)葡萄糖ΔH=—2 804 kJ·mol—1(5)酯化反应:5H2O(6)发酵成酒精C6H12O6催化剂2C2H5OH+2CO2↑知识总结葡萄糖分子中含有一个和5个—OH,兼有醛基和羟基的性质。

发生在—CHO上的反应:发生在—OH上的反应:三、常见的二糖及性质1.低聚糖通常把由不到20个单糖缩合形成的糖类化合物称为低聚糖,彻底水解后将得到单糖。

人教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高中化学全册教案

人教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高中化学全册教案

人教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高中化学全册教案一、教材概述:本教学为高中化学选修课程的第五册,主要内容为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通过学习本册内容,学生将了解到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有机物的命名方法、常见的有机化合物等。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1.导入:通过实例引入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并和无机化学进行比较。

2.学习:讲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如有机化合物的定义、碳原子的特殊性质等。

3.练习:布置习题,让学生思考和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

【第二课时】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1.导入:通过实例引入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

2.学习: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如直链烃、环烃、取代基的命名等。

3.实践: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来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

4.总结: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提醒学生记住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第三课时】醇和酚1.导入:通过实例引入醇和酚的概念,并介绍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学习:讲解醇和酚的性质和特点,如醇的酸碱性、酚的溶解性等。

3.探究: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来观察和探究醇和酚的一些性质。

4.总结: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提醒学生记住醇和酚的性质和应用。

【第四课时】醛和酮1.导入:通过实例引入醛和酮的概念,并介绍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学习:讲解醛和酮的性质和特点,如醛的氧化还原性、酮的溶解性等。

3.实践: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来观察和验证醛和酮的一些性质。

4.总结: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提醒学生记住醛和酮的性质和应用。

【第五课时】酸和酯1.导入:通过实例引入酸和酯的概念,并介绍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学习:讲解酸和酯的性质和特点,如酸的酸碱性、酯的酯化反应等。

3.探究: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来观察和探究酸和酯的一些性质。

高二化学选修5教案最新范文

高二化学选修5教案最新范文

高二化学选修5教案最新范文学生的这些特征必须是真实的,是教师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使用等发现的,切忌空泛。

那么应该怎么写好教案呢?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高二化学选修5教案最新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高二化学选修5教案最新范文1一、教材分析本课题的主要内容是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二氧化碳对生活环境的影响等。

在本节课内容中再次充分体现“结构──性质──用途”三者间的密切关系,还蕴含了“对比”的学科思想,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学科思想的渗透。

二、重难点突破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或“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可溶于水(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加压溶解更多些)。

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会变成液体或固体。

固态二氧化碳叫做“干冰”。

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

因此干冰常用作“制冷剂”,还可用来“人工降雨”。

在教学中应该注意:(1)二氧化碳是继氧气之后,学生能够相对系统学习的又一种身边的化学物质,应该关注让学生进一步建构“物理性质”的知识体系包括“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熔沸点、硬度”等内容,从而为学生在后续(乃至高中)物质的学习奠定基础。

(2)在认识二氧化碳状态的时候,帮助学生建构起“物质存在的状态与外界条件有关”的意识。

(3)对于物理性质的获取途径,应该帮助学生建立如下学科方法:物质的颜色、状态可通过观察获取(观察法);气味可通过鼻闻获取(实验法);密度即可通过对“存放时瓶口方向的观察”获取(观察法),还可通过实验的方法(实验法);溶解性则要通过实验的方法(实验法),或者查阅数据的方法来判断(文献法)。

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发挥“高低蜡烛”、“瓶瘪”、“干冰升华”等几个看似简单的实验的教学功能,不要忽视几个简单实验对学生学科思想方法建构所产生的影响。

(4)对于“升华”(指固态物质不经液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的概念,不仅需要学生清楚概念的含义,同时强调化学用语的正确书写,不要写成“升化”、“生化”、“生华”等错误写法,化学用语是化学的语言,不能正确使用化学语言也是缺少化学素养的一种体现。

高中选修5化学教案

高中选修5化学教案

高中选修5化学教案
课程名称:高中化学选修5
教学内容:酸碱中和反应
教学目标: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学习如何计算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熟练掌
握化学实验技能。

教学重点: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如何计算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酸、碱溶液、PH试纸等)、教学PPT、化学实验指导书。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

2.讲解:结合实例和图表,介绍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原理和化学方程式。

3.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操作,观察反应现象,并记录相关数据。

4.数据分析:帮助学生分析实验数据,计算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讨论总结:与学生一起讨论实验结果及计算过程,澄清问题并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6.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习题或实验报告,巩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操作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下节课需要更加细致地指导学生实验操作,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以上是一份高中选修5化学课程的教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高中化学选修5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5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5教案在高中化学教育中,选修课程往往针对特定主题进行深入探究,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知识视野。

今天,我们将分享一份高中化学选修5的教案范本,该教案旨在帮助教师们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进他们对化学知识的深刻理解。

首先,教案的开头部分应该明确教学目标。

在这个教案中,我们设定了以下几个核心目标: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平衡,掌握化学平衡的相关计算方法,以及认识到化学平衡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这些目标将指导整个教学过程,确保学生能够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建立联系。

接下来,教案详细描述了教学内容。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从化学反应速率的基本概念入手,介绍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如浓度、温度、催化剂等。

随后,我们会引入化学平衡的概念,并通过实例分析如何判断一个系统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最后,教案还将涵盖勒夏特列原理的介绍和应用,使学生能够预测系统在外部条件变化时的平衡移动方向。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案中还包含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建议。

例如,通过实验演示来直观展示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利用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或者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应用勒夏特列原理。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教案还强调了评估和反馈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布置或小测验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和困惑,以便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课程进度。

在教案的最后部分,我们提出了一些总结性的建议。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归纳本节课的关键知识点,强化他们的记忆。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平衡知识在未来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总之,这份高中化学选修5的教案范本旨在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教学内容框架,帮助教师有效地传授化学知识,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结构化的学习路径。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的基本概念,还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为他们未来的学术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教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教案一、课程介绍本课程选用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教材,适合高中阶段对化学有较高兴趣和需求的学生。

课程涵盖了有机化学基础、反应原理、化学实验等知识点,旨在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和实验能力。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1、掌握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熟悉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合成方法;2、了解反应原理的基本概念,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速率控制因素;3、具备一定的化学实验技能,能够规范操作实验仪器,安全进行实验操作;4、提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内容包括:1、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分类和命名方法,有机化合物的光谱分析方法等;2、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聚合反应等;3、反应原理: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基础、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等;4、化学实验技术:实验基本操作、合成实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等。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课堂讲解、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

教师将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促进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计划本课程设置为一个学期,共计36学时,其中理论课24学时,实验课12学时。

教学进度将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合理安排。

六、评估方式本课程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课堂测试、作业、小组讨论、实验操作和期末考试等。

评估旨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和实验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七、教学资源本课程将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籍、网络资源、实验设备等。

教师将根据需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总之,本课程将通过系统性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和实验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中化学选修五第全套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五第全套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五第全套教案第一课:元素的周期律教学目标:1. 理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构成和周期律规律;2. 掌握元素周期性规律对元素特性的影响;3. 理解元素周期表中新兴元素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内容:1. 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分类;2. 周期性规律的基本概念;3. 元素周期表中新兴元素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历史背景和构成,引入元素周期性规律的概念;2. 概念讲解:讲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对元素性质的影响;3. 案例分析:分析元素周期表中新兴元素如锗、铷等的特点和应用;4. 活动实践:进行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实验,观察周期性规律对元素性质的影响;5. 总结反思:总结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构成和周期律规律,探讨元素周期性规律的应用意义。

教学评估:1. 参与讨论和分析案例的情况;2. 实验操作和结果记录的准确性;3. 总结反思的深度和广度。

第二课:化学键的类型和性质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键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掌握化学键的形成机理和性质;3. 了解化学键在物质性质和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1. 化学键的定义和分类;2. 化学键的形成机理和性质;3. 化学键在物质性质和反应中的作用。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化学键的概念和分类;2. 概念讲解:讲解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形成机理和性质;3. 案例分析:分析化学键在物质性质和化学反应中的作用;4. 活动实践:进行化学键形成机理的模拟实验,观察化学键的特点;5. 总结反思:总结化学键的类型和性质,探讨化学键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教学评估:1. 参与实验和活动的程度和积极性;2. 理解化学键概念和性质的掌握情况;3. 个人总结和反思的深度和广度。

第三课:分子几何构型和立体化学教学目标:1. 掌握分子几何构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理解分子几何结构对分子性质和反应的影响;3. 探索立体化学在药物设计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高中化学选修五教学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五教学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五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目标:
1.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和平衡方法;
3. 能够分析氧化还原反应过程,并计算反应物的氧化数和电子转移数;
4. 能够在实验中观察氧化还原反应的现象。

教学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标志、表示方法和平衡方法
教学难点:计算反应物的氧化数和电子转移数
教学步骤:
一、导入
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概念讲解
1. 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 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和平衡方法;
3. 解释反应物的氧化数和电子转移数的计算方法。

三、示例分析
通过一些实际的氧化还原反应示例,引导学生计算反应物的氧化数和电子转移数,并分析反应过程。

四、实验探究
设计一个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反应现象,验证化学反应的发生。

五、课堂讨论
组织学生讨论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应用领域。

六、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练习题和思考题,巩固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掌握和理解。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注重实验教学的开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化学反应的奥妙,激发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高中化学选修5全册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5全册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5全册教案Unit 1: ElectrochemistryLesson 1: Introduction to ElectrochemistryObjective: Students will understand the key concepts of electrochemistry, including oxidation-reduction reactions and electrochemical cells.Key Points:1. Oxidation-reduction reactions involve the transfer of electrons between reactants.2. Electrochemical cells use redox reactions to generate electrical energy.3. In a Galvanic cell, electrons flow from the anode to the cathode, producing a potential difference.Activities:1. Demonstration of a simple galvanic cell using a copper-zinc battery.2. Discuss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ndard electrode potentials and cell potentials. Homework:1. Complete questions 1-5 on page 23 of the textbook.2. Write a short paragraph explaining why electrolysis is an important application of electrochemistry.Lesson 2: Electrochemical CellsObjective: Students will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and how to calculate cell potentials.Key Points:1. Type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include galvanic cells, electrolytic cells, and concentration cells.2. The Nernst equation can be used to calculate cell potentials at non-standard conditions.3. Electrolysis is the process of using electricity to drive a non-spontaneous redox reaction. Activities:1. Experiment to determine the cell potential of a Daniell cell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2. Calculation of cell potentials using the Nernst equation.Homework:1. Complete questions 6-10 on page 45 of the textbook.2. Research and write a short report on the applications of electrolysis in industry. Assessment:1. Unit test on electrochemistry, including calculation of cell potentials and application of electrochemical concepts.(Note: The lesson plans are subject to modification based on the pace of learning and individual student needs.)。

高二化学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人教版选修5):重难点六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含解析

高二化学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人教版选修5):重难点六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含解析

【要点解读】一、同分异构现象与同分异构体1)同分异构现象: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不同结构的现象.2)同分异构体: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3)异构类型:(1)碳链异构(如丁烷与异丁烷)(2)官能团异构(如乙醇和甲醚)常见的官能团异构:(3)位置异构(如1-丁烯和2-丁烯)4)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规律:书写时,要尽量把主链写直,不要写得扭七歪八的,以免干扰自己的视觉;思维一定要有序,可按下列顺序考虑:①主链由长到短,支链由整到散,位置由心到边,排列邻、间、对.②按照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的顺序书写,也可按官能团异构→碳链异构→位置异构的顺序书写,不管按哪种方法书写都必须防止漏写和重写.(烯烃要注意“顺反异构”是否写的信息啊)③若遇到苯环上有三个取代基时,可先定两个的位置关系是邻或间或对,然后再对第三个取代基依次进行定位,同时要注意哪些是与前面重复的.5)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方法:(1)记忆法:记住已掌握的常见的异构体数.例如:①凡只含一个碳原子的分子均无异构;②丁烷、丁炔、丙基、丙醇有2种;③戊烷、戊炔有3种;④丁基、丁烯(包括顺反异构)、C8H10(芳烃)有4种;⑤己烷、C7H8O(含苯环)有5种;⑥C8H8O2的芳香酯有6种;⑦戊基、C9H12(芳烃)有8种.(2)基元法例如:丁基有4种,丁醇、戊醛、戊酸都有4种(3)替代法例如:二氯苯C6H4C l2有3种,四氯苯也为3种(将H替代Cl);又如:CH4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新戊烷C(CH3)4的一氯代物也只有一种.【称互补规律】(4)对称法(又称等效氢法) 等效氢法的判断可按下列三点进行:①同一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②同一碳原子所连甲基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③处于镜面对称位置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相当于平面成像时,物与像的关系)。

【重难点指数】★★★【重难点考向一】根据性质判断同分异构体【例1】分子式为C5H10O3的有机物与NaHCO3溶液反应时,生成C5H9O3Na;而与金属钠反应时生成C5H8O3Na2.则该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有()种(不考虑立体异构)A.10 B.11 C.12 D.13【答案】C【解析】有机物分子式为C5H10O3,等量的有机物与NaHCO3溶液反应时,生成C5H9O3Na;而与金属钠反应时生成C5H8O3Na2,说明有机物分子中含有1个-COOH、1个-OH,该有机物可以看作,C4H10中2个H原子,分别被-COOH、-OH代替,若C4H10为正丁烷:CH3CH2CH2CH3,2个H原子分别被-COOH、-OH代替,都取代同一碳原子上2个H原子,有2种,取代不同C原子的2个H原子,有6种,相应的同分异构体有8种;若C4H10为异丁烷:CH3CH(CH3)CH3,2个H原子分别被-COOH、-OH代替,都取代同一碳原子上2个H原子,有1种,取代不同C原子的2个H原子,有3种,相应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故该有机物的可能的结构有8+4=12种,故选C。

高中化学选修五教案板书

高中化学选修五教案板书

高中化学选修五教案板书第一课时:酸碱中和反应教学目标:1. 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实验操作方法;3. 能够分析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领域和意义。

教学内容:1. 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意义;2. 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实验现象;3. 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入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和条件;3. 实验操作: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4. 深化理解: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酸碱中和反应的规律和机理;5. 应用拓展:探讨酸碱中和反应在环境保护和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验现象和化学方程式;2. 实验器材:酸碱指示剂、玻璃容器等实验设备;3. 讨论互动: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问题解答。

教学效果评价: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操作步骤和观察结论;2.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实验心得和应用案例。

作业布置:1. 阅读相关课本内容,复习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和特点;2. 完成实验报告,并写出对酸碱中和反应的思考和展望;3. 搜集酸碱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并进行分享。

教学反思:1. 教师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兴趣;2. 学生要主动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教师要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他们的学习方向和方法。

通过以上教案设计,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操作方法,并启发他们对其应用领域的思考和探索,达到教学目标和效果。

希望本教案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祝教学顺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教材分析
一、本章的地位和功能
任何学科都有其自身的逻辑结构,有机化学也不例外,可简单分为有机化学基础理论和各类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应用两个大的方面。

本章是学生经过初中和必修2的学习之后,在初步了解了某些常见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的基础上,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有机化学选修模块。

因此本章有着承上启下,提纲挈领的作用。

本章涉及的有机物的分类和命名、碳原子的结构特点、官能团、同分异构体等知识都可以归属到有机化学基础理论的学习上,是学生系统学习有机化学的基础。

有机化学的分类思想、同分异构现象、命名方法等,在后续各章还会结合官能团体系的学习不断出现,巩固和深化;而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为学生打通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使学生了解科技进步对有机化学发展的促进作用,也为学生之后的探究学习活动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的指导。

二、课程内容标准和教材内容结构
主题1 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本章内容结构:
三、教学要求与教学建议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教学重点:①从官能团的角度对有机物进行分类
②体会分类思想在认识有机化合物中的意义
✧教学难点:个别官能团的名称和结构简式的书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节教材的内容呈现比较直观、简洁,主要通过一个分类图、一个表格和一个练习(学与问)来完成学习。

本节课的学习应该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学习和交流。

作为本节课的科学方法,分类的思想和意义已经在必修1中被学生所认识,因此教师本节课关于分类方法的教学应侧重在两个方面的引导:一是为什么要用分类的方法来研究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必要性)二是怎样的分类方法更有利于人们认识有机物?(分类的科学性)。

对于前者,教师可以通过有机化合物的种类已超过2000万种的事实来启发学生,
后者可以结合有机化学学习的另一个重要思想:结构决定性质,而官能团是决定有机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有相同官能团的有机物结构相似,化学性质也相似。

因此在不同的分类方法中按官能团分类最有利于人们举一反三地认识更多的有机物。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区分脂肪烃和芳香烃,脂环化合物和芳香化合物两组四类概念。

另一方面,通过对必修2的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学习,学生也认识了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羟基、羰基、卤素原子、羧基等官能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采取温故知新的方法,结合表1-1,重点介绍学生未接触过的酚、醚、酮的典型代表物及官能团。

在教学中要注意落实官能团的名称和结构简式的书写,对个别重要的官能团(如碳碳不饱和键、卤素、羟基等)还可以拓展书写电子式,但不需要拓展官能团的特征性质(留待后面各章节再具体学习)
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点:①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②同分异构现象
✧教学难点:同分异构体的判断和正确书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是对必修2碳原子成键特征和同分异构知识的归纳、拓展和提升。

对于有机物的空间结构和碳原子的成键特征是不少学生的易错环节,具体表现为不理解二卤代甲烷只有一种空间结构、书写有机物结构简式时碳原子不满足四个价键(其中碳原子形成五个价键的错误更是普遍存在)。

因此教学中要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具体做法是结合球棍模型或运用多媒体来讲解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和方式。

在教学中可以结合资料卡片,把碳原子成键特点的教学落点放在有机物结构的表示方法上,以具体有机物为例,区分结构式、结构简式和键线式。

教材中作为科学视野的内容,新增了“碳原子的sp3杂化与甲烷的结构”的内容,由于比较抽象,建议根据各校选修模块学习的情况、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课时的松紧灵活处理。

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是学生初学有机化学就碰上的难点,往往因为思考不够全面、有序而写少了或写多(重复)了,因此引导学生关注思维的有序性,帮助学生归纳书写同分异构体的方法就显得特别重要。

建议采取讲练结合的方式,利用好教材的“思考与交流”和“学与问”的两个练习,然学生在“做中学”。

教学中注意留给学生充分练习、讨论、交流的时间。

教师可以参考山东和江苏两个版本的教材,设计阶梯式递进的练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让学生逐一认识碳架异构、位置异构以及官能团异构等的构造异构现象,最后再统一归纳整理成简洁易记的口诀或书写步骤。

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教学重点:①烷烃的系统命名法
②烯、炔以及苯的同系物的系统命名与烷烃系统命名之间的差异
✧教学难点:①系统命名法的几个原则
②烯、炔以及苯的同系物的系统命名与烷烃系统命名之间的差异
✧课时安排:2课时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烷烃的系统命名是有机物系统命名的基础,也是本节教材学习的核心内容,但教材中所举例子偏少,不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烷烃系统命名的规则。

建议根据命名的三个步骤(选主链、编位号、写名称)增加相应的例子使学生熟悉系统命名的基本原则,为迁移到烯、炔和苯的同系物的系统命名打好基础。

本节教学可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既可以由教师结合动画展示、讲解典型例子的命名;也可以由教师给出阅读提纲,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自行归纳命名原则;还可以由教师列出几个烷烃的结构简式和对应的系统命名,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或自主学习,发现并总结规律。

不管是哪一种形式,在教学都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动手练习。

练习的方式也有多种,如给出结构简式写名称,给出名称写结构简式,同时给出结构简式和系统命名,判断名称是否正确,指出出错的原因等。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在判断稍微复杂点的烷烃的主链时,容易出错,表现为为未能准确找出最长的碳链,究其原因是因为不熟悉具有空间结构的碳链的平面书写方式,所以教师可以利用球棍模型,组装碳架,增强教学直观性,减少学生的错误认识。

第二课时可在第一课时烷烃的系统命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烯、炔以及苯的同系物的结构的不同点,找出由结构不同所带来的选主链、编号以及命名上的差异,从而完成学习的迁移。

注意把握教学的深广度(参考课标的提法),无需一步到位,其他有机物的命名在后续章节中还有简单的介绍,不必在此拓展。

第四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教学重点:①蒸馏、重结晶等分离提纯有机物的实验操作
②通过具体实例了解某些物理方法如何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和分子结构
③确定有机化合物实验式、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式的有关计算
✧教学难点:确定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和鉴定有机物分子结构的物理方法的介绍
✧课时安排:3课时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节教材为课程标准新增的章节,内容全新。

教师要注意领会教材的编写思路和逻辑结构:首先介绍人们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使学习者有个总体的认识;然后再分步按顺序介绍具体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从介绍元素分析开始以未知物A(乙醇)
为例介绍运用化学和物理方法确定有机物结构的一般步骤:有机物最简式→相对分子质量→官能团→分子结构。

整体逻辑结构如下图:
步骤方法
教学时可以适当引入有机化学发展简史(山东与江苏的版本都有这方面的内容)来展现人类认识、使用和合成有机物的过程,引出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并为后面介绍用物理方法鉴定分子的结构作铺垫。

分离、提纯的实验在操作前要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必须培养学生做实验预习的习惯(填写实验报告),明确实验目的、原理和操作关键等。

教学时,教师应介绍分离和提纯的区别,并在实验关键操作上提出思考题(如重结晶中为什么要趁热过滤,如何趁热过滤等),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实验、观察和思考,发现异常现象,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原因分析。

课后还可以把分离和提纯的几个操作:过滤、萃取、分液、蒸馏和重结晶进行比较,区别这些操作的原理、适用范围、注意事项等。

对于质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等物理分析方法的教学,只需要学生了解,不要深究其原理。

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教材的图文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教会学生如何读图、提取所需信息,明确每种图谱能解决什么问题。

也可以事先由学生收集有关这些物理分析方法的电子资料(图片或视频录像等),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进行简单的介绍。

其中核磁共振氢谱在后续“烃的含氧衍生物”一章中多次出现,也是学生解题时判断同分异构体、确定有机物结构的一个重要依据,教学时可以多举两个例子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

对于燃烧法确定元素的实验式的计算,建议增加一课时专门讲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式的计算(见资料),弥补新教材对计算的削弱,加强训练以减少学生对计算题的畏惧心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