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嫉妒心理的产生原因和干预措施
帮助孩子克服嫉妒心理
帮助孩子克服嫉妒心理
要用补偿法平衡孩子心理。
要帮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和孩子一起分析他的长处,并鼓励他在这方面多下工夫,取长补短,逐步树立自信心。
只有走出自我的小圈子,从帮助其他同学中发现自我价值,才能消除嫉妒心理,改善人际关系。
教孩子学会自我暗示。
要告诫孩子,当嫉妒心理产生时,可这样暗示自己:“别人比我强,我要虚心向别人学习。
”这样做可有效切断嫉妒心理产生的通道。
培养孩子博大的胸怀。
在孩子面前,对获得成功的人多加赞美,并热情鼓励孩子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积极支持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超越别人,战胜自己,使孩子的嫉妒心理得到正当发泄。
指导孩子学会将消极的嫉妒心理转化为积极的进步动力。
指导孩子将嫉妒对象的强项作为自己的努力目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赶超计划。
然后通过自身努力,去一步步缩小差距。
而对于无法改变的那些缺陷,如身高、容貌等,则要勇敢正视、接受,不要自寻烦恼,更不要无端地嫉妒别人。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嫉妒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嫉妒嫉妒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情绪,每个人都可能在生活中遇到嫉妒的情绪。
嫉妒是一种羡慕他人所拥有的财富、地位、能力或外貌等优点,同时又感到自己无法获得或拥有这些优点而产生的不满和愤怒的情绪。
嫉妒不仅会影响到个人的心理健康,还会对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了解嫉妒的特点、原因和应对方法对维护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一、嫉妒的特点1.1 嫉妒是一种消极情绪:嫉妒是一种消极情绪,由于自身的不满和羡慕引发的消极情绪,会影响到个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1.2 嫉妒是一种有害情绪:嫉妒不仅会影响到个人的情绪状态,还会影响到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
1.3 嫉妒是一种自以为是的情绪:嫉妒者往往只看到他人的优点和成就,而忽视自己的优点和努力。
1.4 嫉妒是一种常见的情绪:嫉妒不仅存在于个人生活中,也存在于团体和社会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情绪。
二、嫉妒的原因2.1 自我比较过高:嫉妒者往往把他人的成功和优点与自己进行比较,认为自己的成就和才能不如他人。
2.2 自卑感过重:嫉妒者往往缺乏自信和自尊,感觉自己无法获得他人的成功和幸福。
2.3 竞争心理受到刺激:嫉妒者往往感受到他人的实力和成功对自己的威胁,从而产生嫉妒情绪。
2.4 欲望得不到满足:嫉妒者在实现自己的欲望和目标时遇到困难和阻碍,从而导致嫉妒情绪的产生。
三、应对嫉妒的方法3.1 自我认知:嫉妒者应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优点,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的差异,不要过分夸大他人的成功和优点。
3.2 接受自我:嫉妒者应该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和不足,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实现自己的目标,不要因为他人的成功而产生嫉妒情绪。
3.3 积极面对:嫉妒者应该积极面对自己的情绪和问题,不要把嫉妒情绪藏在心底,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和途径来排解嫉妒情绪。
3.4 倾诉情绪:嫉妒者应该和家人、朋友或心理咨询师倾诉自己的情绪和问题,寻求他人的理解和支持,从而缓解嫉妒情绪。
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4.1 活动名称:嫉妒与心理健康4.2 活动目的:通过学习了解嫉妒的特点、原因和应对方法,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信和自尊。
嫉妒心太强又自卑怎么解决
嫉妒心太强又自卑怎么解决
嫉妒心和自卑感往往相辅相成,过度的嫉妒源于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和自我价值认知的不足。
解决这类心理问题需要系统性的调整心态和行为模式,以下是一些建议:
1. 自我认知与接纳:首先,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独特之处,不必过分关注他人的优点而忽视自身的长处。
尝试写日记或进行自我反思,找出自身的优势,并接纳自己的不足,明白没有人是完美的。
2. 建立自尊自信:通过学习、锻炼、工作等途径提升自我能力,每取得一次进步,都能增强自信心。
同时,给自己设立实际可达的目标并努力去实现,以此来积累成就感。
3. 积极心理暗示: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例如每天告诉自己“我是独一无二的,我有自己的价值”,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4. 转移注意力:将焦点从与他人比较转移到个人成长和兴趣爱好上,专注于自己的生活和发展,享受过程而非仅仅追求结果。
5. 合理比较:学会理智看待他人的成功,理解他们的成就背后可能付出的努力和时间,用他人的成功故事激励自己而不是产生嫉妒。
6. 寻求帮助:如果发现这种情绪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不妨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通过专业的指导和治疗,逐步克服嫉妒与自卑心理。
7. 建立良好社交关系:和正能量的人交往,他们的肯定和支持会帮助你树立信心,减少不必要的攀比心理。
总的来说,关键在于提高自我认同感,培养健康积极的自我价值观,以及形成良好的应对挫折和压力的心理调适机制。
青少年期的主要心理问题及调治
青少年期的主要心理问题及调治一、嫉妒心理嫉妒是对他人的优越地位而心中产生的不愉快的情感。
它俗称“红眼病”,是对别人的优势以心怀不满特征的一种不悦、自惭、怨恨、恼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感情。
青少年一方面由于心理发展不完全成熟,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交往范围日益的扩大,置身一种充满竞争的学校或社会环境,于是个别差异在相互交往中被突出了,由于而尼致的优越地位成为了他们追求的目标,羡慕他人的优势,激发起一个人的奋发图强的精神,这是积极方面,但也可能使人因此而产生嫉妒心理,由于看到别人的长处,自己无力或不愿改变现状,于是就会对对方表示不满、忿恨,甚至加以损害。
青少年嫉妒心理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工作。
学业优秀、人际交往能力强、工作出色的人往往成为嫉妒的对象。
2.爱情。
爱情是青少年开始接触的一个问题。
爱情本是一种美好的情愫,然而却容易把双方烧得头脑发昏,走向嫉妒的极端。
可以这样说,爱情与嫉妒是一对双胞胎。
轻微的嫉妒可以促进爱情,一旦炉火过盛,则容易把爱情之花烧的枯萎,甚至导致杀人或自杀的严重后果。
3.才貌。
才貌是指天生的智慧及外貌。
优秀的才能和俊美的容貌容易使人得到幸福和成功,而才貌较差者则要为此付出巨大的努力。
嫉妒心理便由此而生了。
嫉妒心理的发展有三个阶段:(1)最早的程度较浅的嫉妒,往往深藏于人的不易觉察的潜意识中,如自己与某同学相处很好,对于他的优势名誉、地位等并不想施以攻击,不过每念及此,心中总会感到有一种淡淡的酸涩味。
(2)程度较深的嫉妒,是由强度较浅的嫉妒发展而来的。
其标志是当事人的嫉妒心理不再完全潜抑,而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显露出来。
如对被嫉妒者作间拉或直接的挑剔、造谣、诬陷等。
(3)非常强烈的嫉妒,嫉妒者此时已丧失理智。
向对方作正面的直接的攻击,希望置别人于死地而后快。
这往往会导致毁容、伤人、杀人等极端行为。
嫉妒这种“平衡的情调对于卓直才能的反感”,常导致害人又害己的不良后果,青少年应学会理智地处理嫉妒心理。
学生嫉妒心强的原因
学生嫉妒心强的原因目前很多家庭里面都是属于独生子女,意味着学生从出生开始,全家人都是围着孩子转,中认为自己才是最好的。
如果其他人把自己身上的宠爱剥夺之后,很容易就会产生嫉妒的心理。
1、爱慕虚荣的学生爱表现自己,过分关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当别人取代自己的位置成为大家关注的中心时,就会产生嫉妒心理。
2、独占欲较强的学生恨不得将所有的荣誉、成绩、表扬等都揽在自己身上,一旦被别人得到,心里就不舒服。
3、耽于幻想的学生发现别人比自己强时,不是努力去赶上别人,而是在幻想中安慰自己,当现实无情地击破他们的幻想时,便会产生嫉妒心理。
4、幼稚、不成熟的学生学生虽然已到了高年级,但他们的心理年龄还小,不能全面地看问题,经常走极端,又不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当他们的愿望不能实现时,就会产生嫉妒心理。
学生嫉妒心理的对策1、树立标尺,防患未然每接手一个新班,我都会在开学初期利用班会时间,或在课堂上结合教材中某个内容,适当穿插一些培养人生态度的素材,引导学生做心胸开阔、豁达大度的少年。
我经常会用一些充满正能量的事例,如《三尺巷的故事》《负荆请罪》等做正面熏陶,有时也会用一些负面事例让学生引以为戒,如“既生瑜,何生亮”的典故、庞涓孙膑斗智的故事等。
这些例子有的故事性强,有的寓意深刻,学生都爱听,效果良好。
2、满足需要,平衡心态学生的嫉妒心较强,往往是由于自身某种“需要”得不到满足,导致心态不“平衡”。
因此,面对嫉妒心较强的学生,我常常想方设法去“平衡”学生的心态。
首先了解学生较低层次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在生活上、学习上给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尤其要特别关注特殊家庭孩子的学习与生活,给他们以爱和温暖。
接着帮助学生分析嫉妒心对自己、对他人的危害,给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的具体事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最后逐步引导嫉妒心较强的学生从其他方面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满足“尊重的需要”。
3、增强自信,消除嫉妒积极心理学认为,缺乏自信的学生往往更容易产生嫉妒心。
心理学揭秘为什么我们会产生嫉妒感
心理学揭秘为什么我们会产生嫉妒感嫉妒是一种常见而复杂的情绪,它通常出现在我们觉得别人比自己更幸运、更成功或更受欢迎时。
嫉妒感的产生不仅与个人的心态和价值观有关,也与心理学中的一些原理和机制密切相关。
本文将揭示嫉妒感产生的心理学原因,并探讨如何应对嫉妒情绪。
一、社会比较理论社会比较理论是解释嫉妒感产生原因的一个重要理论。
根据社会比较理论,人们评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时,常常依据与他人的比较。
当我们感受到他人在某些方面比自己更出色时,就容易产生嫉妒情绪。
这是因为嫉妒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我们害怕自己被抛在别人之后,感受到自身的不足和无力。
二、偏见和认知失衡人类的大脑在处理信息时存在偏见和认知失衡的倾向,这也是嫉妒感产生的原因之一。
我们往往更倾向于关注他人的成功和优点,而忽视他人的失败和缺点。
这种认知失衡导致我们对他人的不公平成功给予过度关注,从而产生嫉妒情绪。
三、自我价值感和自尊心自我价值感和自尊心在嫉妒感的产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我们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缺乏自信时,容易对他人的成功产生嫉妒。
因为他人的成功暗示着我们自身的不足,进而损害了我们的自尊心。
因此,提升自我价值感和自尊心是应对嫉妒情绪的一种重要方法。
四、社会文化影响社会文化因素也对嫉妒感的产生有着重要影响。
在一些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个体之间的竞争压力较大,人们更容易产生嫉妒情绪。
此外,社会文化也可通过塑造我们对成功和幸福的定义,影响我们的嫉妒感程度。
如果一个社会文化将财富和地位视为成功和幸福的唯一标准,那么人们会更容易对那些拥有财富和地位的个体产生嫉妒。
五、嫉妒情绪的应对方法面对嫉妒情绪,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积极的应对方法,以平息心中的嫉妒情绪。
首先,我们可以从正面看待他人的成功,将其视为自己的榜样和动力。
其次,我们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关注并发展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通过提升自身的能力和价值感,我们可以减少对他人成功的嫉妒。
此外,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共赢的态度,也有助于缓解嫉妒情绪。
理解儿童嫉妒心理及处理方式
理解儿童嫉妒心理及处理方式儿童嫉妒心理是指孩子在与他人比较时感到不平衡的情绪体验。
嫉妒心理在儿童发展过程中是很正常的,但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理解和正确处理儿童嫉妒心理是父母及教育者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
儿童嫉妒心理的原因很多。
首先,孩子天性中的自我中心使他们往往难以接受“不公平”的现实。
当他们看到别人被父母或老师表扬或奖赏时,就会感到自己不被重视。
其次,社会环境也对儿童的嫉妒心理产生影响。
在学校或社交圈中,是孩子们形成价值观、评价自我的重要场所。
当他们看到其他孩子比自己更受关注、更成功时,往往会产生羡慕和嫉妒的情绪。
面对孩子们的嫉妒心理,家长和教育者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处理。
首先,要尽可能平等对待孩子们。
父母在分配家务、奖励、注意力等方面要公正,不偏袒某个孩子。
这样可以减少嫉妒心理的产生。
其次,要教育孩子们理解并接纳不同。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与孩子们分享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故事,告诉他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长和优点,不必与他人相比较。
另外,要鼓励孩子们发掘和发展自己的特长,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此外,家长和教育者还可以通过引导孩子们学习合作与分享的方式来处理嫉妒心理。
当孩子们因为别人获得了某种奖励或褒奖而感到嫉妒时,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帮助他们找到适当的方式去表达。
比如,可以鼓励孩子们向别人讲述自己的成就,分享自己的快乐,而不是将嫉妒心情埋在心中。
另外,家长和教育者还可以通过培养孩子们的同理心来处理嫉妒心理。
同理心是指理解和分享他人情感的能力。
当孩子们能够从他人角度看待问题,理解别人的感受时,他们也会更容易接受别人的优势。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通过与孩子一起观看感人的电影或阅读描写友谊和合作的书籍,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并鼓励他们与朋友分享喜悦和悲伤。
最后,家长和教育者需要给予孩子们足够的关注和认可。
当孩子们感受到父母和教师的支持和关心时,他们会更加安全和满足,减少嫉妒心理的发生。
嫉妒心理怎么产生的
嫉妒心理怎么产生的嫉妒心理怎么产生的导读:如何走出嫉妒心理?嫉妒心理是青少年很常见的一种心理状态,当他们产生了这种嫉妒的心理之后,会有很多不良的影响!青少年如何走出嫉妒心理,还心灵一个纯净的天空呢?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成长最为关键的时期,但也是心理问题凸显的时期,青少年往往会因为别人占有比自己较为优越的条件或者喜欢的东西被别人获得,从而心生嫉妒,却又不知道该如何走出此时的嫉妒心理。
一、嫉妒心理嫉妒心理是指自己以外的人获得了比自己更为优越的地位、荣誉,或是自己宝贵的物,钟情的人被别人掠取或将被掠取时而产生的情感。
由于这种情感深藏于心中,经过内心的加热,发酵或膨胀,最后会以歪曲的形态爆发出来。
嫉妒是一种包含抱怨、憎恨成份的激烈情感,是一种想保住自己的优势地位而极力排斥、贬低别人的心理倾向。
二、嫉妒心理的特征(1)明显的对抗性古希腊斯葛多派的哲学家认为:“嫉妒是对别人幸运的一种烦恼。
”嫉妒心理的对抗特征具有明显的攻击性,其攻击目的在于颠倒被攻击者的形象。
甚至本关关系密切,由于嫉妒使道德天平倾倒。
往往不看别人的优点、长处,而总是挑剔别人的毛病,甚至不惜颠倒黑白,弄虚作假。
(2)明确的指向性嫉妒心理的指向性往往产生于同一时代、同一部门的同一水平的人中间,主要是因为嫉妒心理是一种以极端自私为核心的绝对平均主义者。
因为曾经“平起平坐”过,或是曾经“不如自己”过,如今成了“能干”者,使嫉妒者抵触和对抗。
(3)不断发展的.发泄性一般说来,除了轻微的嫉妒仅表现为内心的怨恨而不付诸行为外,极大多数的嫉妒心理都伴随着发泄性行为。
主要有三种方式;一种是言语上的冷嘲热讽,一种是行为上的冷淡,疏远被嫉妒者,一是具体行为,或是攻击性强的行为。
(4)不易察觉的伪装性由于社会道德的威力,嫉妒心理被大多数人所不齿,使嫉妒心理一般都不愿直接地表露出来,千方百计的伪装,企图使人不易察觉。
如本来是嫉妒某人的某一方面,却不敢直言,故意拐弯抹角地从另一方面进行指责或攻击。
如何应对嫉妒情绪有效的解决方案
如何应对嫉妒情绪有效的解决方案嫉妒是一种常见的情绪,人们在面对他人的成功或优势时常常会产生这种情绪。
然而,嫉妒情绪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应对,会对个人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应对嫉妒情绪的有效解决方案,帮助读者改善个人情绪,促进积极的生活和人际关系。
一、意识到嫉妒的产生原因嫉妒情绪的产生通常与个人的自尊心和自我评价有关。
当我们觉得自己在某方面不如他人,或者认为他人的成功来之不易时,往往会感到嫉妒。
因此,要应对嫉妒情绪,首先需要意识到嫉妒情绪的产生原因,并对自己的情绪进行客观分析。
二、积极比较与鼓励自己适度的比较可以成为激励自己的动力,但与他人的不公平比较会加深嫉妒情绪。
为了应对嫉妒,我们可以采取积极比较的方式,即将他人的成功视为激励,学习他们的优点和成功经验,而不是用来攀比和自卑。
此外,鼓励自己是应对嫉妒的另一重要方法。
要时刻提醒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价值,相信自己的潜力和能力。
三、转变思维方式嫉妒情绪往往是因为负面思维方式所致。
如果我们能够转变思维方式,主动寻找他人成功的原因和价值,就能够培养积极的心态。
举个例子,当我们嫉妒他人的晋升时,我们可以转变思维,从他人所付出的努力和职业技能上寻找他的优势,这样就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他人的成功。
此外,积极的自我对话和正面的自我暗示也是有效的方法,帮助我们远离嫉妒情绪。
四、培养自信和自我价值感嫉妒往往源于对自己不够自信或自我价值感不强。
因此,积极培养自信是应对嫉妒情绪的关键。
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增加自己的自信心。
此外,建立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也能够提升自我价值感,减少对他人成功的嫉妒。
五、倾诉和积极应对嫉妒情绪并非一种绝对消除的情绪,但我们可以通过积极应对来减少其对我们的影响。
倾诉是一种有效的缓解嫉妒情绪的方式,可以向亲友或专业人士寻求支持和建议。
此外,在面对他人成功时,我们可以通过养成健康的生活规律,如锻炼身体、参与娱乐活动、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来分散注意力,减少对嫉妒情绪的关注。
嫉妒心强整改措施
嫉妒心强整改措施第1篇:小孩子嫉妒心强家长该怎么办小孩子嫉妒心强家长该怎么办?小孩子嫉妒心强家长该怎么办?家长的过分娇宠,令很多独生子女处处要占上风,不允许别人比自己做得好,也不愿听夸奖别人的话,嫉妒已成为一种愈来愈严重的通病。
作为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过强的嫉妒心理,应及时进行疏导。
漂亮堂妹,激起儿子嫉妒心春节刚过,陈女士就带着她才6岁的儿子来找心理咨询师。
事情原由是,今年春节,堂嫂一家来陈女士家做客,还带来了一个漂亮的堂妹。
“本想自己儿子这下可有玩伴了。
可谁知,才两三天时间,儿子就嫉妒偷偷剪坏堂妹的新衣服。
”,陈女士说,当时第一次见面,大人纷纷夸奖堂妹人长得漂亮,新衣服也很美,儿子就露出嫉妒的眼神,故意上前拉扯堂妹新衣服。
被制止后,他就很不高兴地跑开不理人了。
陈女士告诉心理咨询师,以后两天,儿子的反常行为变本加厉了。
大人给堂妹压岁钱,他突然抢了就跑。
还又哭又闹地说,自己压岁钱少了,给堂妹的多了。
吃饭时,他故意把汤弄翻在堂妹桌前,然后告状说是堂妹弄翻的。
当大人们因他表现不好,拿堂妹给他做榜样,批评他时,他就会恨恨地说:堂妹不好,堂妹臭!之后,他再也不理堂妹。
甚至还会跑过去,故意推小姑娘一把。
直到大前天晚上,儿子竟发展到恶作剧偷偷剪坏了堂妹的新衣服。
事后,他竟洋洋得意。
故意在父母等大人面前炫耀自己“能力”。
孩子怎么会变成这样呢?陈女士问心理咨询师:难道这么小的孩子就有强烈的嫉妒心吗?“娇”“骄”两气独子更易嫉妒心理咨询师张先生指出,嫉妒是与他人在比较过程中,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待遇、享受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
这种情绪很复杂,羞愧、愤怒、怨恨等等兼而有之。
小孩子有嫉妒心理吗?有人觉得这么小的孩子不太可能。
其实科学证明,嫉妒作为一种心理活动产生是很早的。
有人做过实验,15个月的孩子,如果妈妈当着他的面抱别的孩子,他就会有所反应,非要让妈妈放下别人抱自己,并紧紧搂住妈妈,好像在说:“这是我的妈妈,不是你的。
帮助孩子克服嫉妒心理
帮助孩子克服嫉妒心理嫉妒心理在青少年中很常见,如在学习上,当看到同班同学的成绩超过了自己,心理便觉得很不舒服;在人际交往方面,当看到自己的朋友与其它同学来往密切,便会生气、怨恨;在社会评价方面,当别人获得成功得到赞扬、称颂,而自己默默无闻或是遭遇失败时,心中便会愤愤不平,充满妒意。
此外,青少年还会因他人的身材长相,生活条件,各种用品等比自己的强,而产生嫉妒心理。
嫉妒是对才能、成就,地位以及条件和机遇等方面比自己好的人,产生的一种怨恨和愤怒相交强织的复合情绪。
通常所说的"红眼病",就是嫉妒心理的典型表现。
嫉妒心理对与青少年身心发展都是有害的。
有人曾说过嫉妒心是不知道休息的,它具有最持久的消耗力,会直接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心怀嫉妒的人,往往妒火中烧,忧心仲仲,人际关系不良。
种种消极情绪的淤积,极易导致心理障碍的产生。
有研究表明:嫉妒能造成人体内分泌紊乱,肠胃功能失调,睡眠质量下降导致神经衰弱,经常腰酸背疼;嫉妒者多脾气暴躁,性格敏感多疑。
上述这些状况若不能有效改善,就会转化为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形成影响各方面顺利发展的不良性格。
嫉妒者有时还会对所嫉妒的对象采取一些不正当的行为方式,例如用冷言冷语、背后说坏话、故意挑毛病等方式,设法令对方难堪,打击自信心。
甚至导致伤人及人身安全的违法乱纪事件的发生,造成害人害已的恶果。
因此,家长要注意帮助孩子从狭隘的嫉妒心理中走出来。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引导和帮助孩子。
培养孩子豁达的性格、宽广的胸怀。
孩子好胜心强,希望自己能够超过别人,这是无可非议的,积极的上进心是孩子不断进取的动力。
但是父母要引导孩子懂得,人人都有参与竞争的权利,人人都有获得成功的权利。
那种只允许自己领先,容不得别人超过自己的心理是不恰当的。
在人生的道路上,重要的不是超越他人,而是超越自己。
— 1/2 —— 1/2 —指导孩子学会不断自我完善。
当孩子对某一个同学产生嫉妒心的时候,便会对这个同学充满莫名的愤恨。
学生嫉妒心理的形成原因及矫正
学生嫉妒心理的形成原因及矫正作者:王恺来源:《甘肃教育》2013年第16期〔关键词〕学生;嫉妒心理;原因;表现;矫正方法〔中图分类号〕 G44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6—0021—01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心理品质和知识能力同样重要。
而当下的现状不容乐观,现代教育往往注重于孩子的成绩与技能,忽视淡漠了心理品质的培养。
由此导致在中学生的心理品质中嫉妒心理日益显得突出。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会经常遇到这些现象:因为嫉妒,打小报告,散布流言;某同学的作文被老师表扬了,就说是抄袭的;别人的分数考的好了,就说是作弊等等。
嫉妒心理正越来越严重地侵蚀着孩子的心灵,成为他们成长的绊脚石。
从心理学角度讲,嫉妒是恐惧或担心他人优于自己的心理状态,是在他人比自己占优势之后,试图削弱或排挤对方的一种带有攻击性的消极个性品质。
一、嫉妒心理的产生原因从家庭方面来讲,这与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又对子女施加的心理压力有关。
从学校教育方面来说,这与教师的表扬批评不当有关。
也与学校理想教育和目的性教育不够有关。
从学生自身方面来看,则与其心胸狭隘,缺乏自信,心理不够成熟有关。
二、嫉妒心理的表现从起因上来看,嫉妒的表现主要有:因竞争受挫而产生的嫉妒心理;因教师对他人的表扬而产生的嫉妒心理;因自己的容貌欠美身材欠佳而产生的嫉妒心理;因自己家境贫寒而产生的嫉妒心理。
从程度上看可以有以下表现:不承认别人的成绩或进步,贬低别人的成绩或进步。
贬低的方式常见的是:把别人的成绩进步说成是偶然的,投机的,有时候也以明褒暗贬的方式出现。
对成绩进步比自己大的人表现出整体的怨恨,也就是说对嫉妒对象的所有行为表示怨恨。
此时,嫉妒者的理智已被嫉妒所占据,造谣中伤,幸灾乐祸,挑拨离间,公开侮辱等极其错误的行为都有可能发生。
其后果是破坏性的,必须引起教师和家长的注意。
三、嫉妒心理矫正方法嫉妒的心理不仅有碍与人际关系的和谐,更有害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嫉妒实质上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变态心理。
教你五种方法帮你解决嫉妒心理
教你五种方法帮你解决嫉妒心理1、换个角度认识自己的处境总是羡慕嫉妒别人会让你变得很悲哀。
你要这样想,当你在嫉妒别人拥有的时候,别人说不定也在嫉妒你,别人拥有豪宅豪车却没有体验过家的温暖;你虽然收入不甚佳,却拥有幸福的家庭,爱你的家人。
这样想你就不会去想别人有多好了。
再说了,这世界上比你富有的人多得是,你恨得完了?比你穷、比你不幸的人也数不胜数,难道他们都恨不得把你杀之?没有吧!所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成都无线城市门户小编提醒你换个角度想想,你就不会去嫉妒别人了。
2、培养一种洒脱的心态嫉妒常常来自生活中某一方面的“缺乏”。
你觉得嫉妒,也许因为别人得到了你想要的工作或等待的机会,因为你害怕一旦失去它们,你的生活将跌至谷底。
为了摆脱这种局限和破坏的心态,你可以让自己洒脱一点,告诉自己,新的机会随时都会有。
当你知道这世上机会有很多时,便没什么好嫉妒的了。
所以,每当你发现自己又被嫉妒纠缠上时,记得把焦点从“缺乏”转到“丰富”上,你就能洒脱应对了。
同时洒脱的心态还能让你获得内在的情绪自由,并让你更放松更积极。
我相信,培养洒脱的心态在拒3、不要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较的人最傻,这种人永远走不出善嫉的怪圈。
你想想拿自己差的和别人最优的比较,比得过吗?古时,田忌赛马赢齐威王的典故小学生都懂,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输;第二场,以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胜;第三局,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
因此别傻傻的嫉妒别人,当你发挥出自己的优势的时候,别人说不定也会羡慕你呢!4、相信自己肯定自己每个人的能力可能会表现在不同方面,发现自己的特长,明确人生目标,不要因为别人早早取得成功而心灰意冷,甚至轻易改变自己方向,相信自己一定会走出一条成功之路。
5、学会知足让你自己有“富足感” 不要因为尚未得到的东西妒火中烧。
想想自己有些什么,比如幸福的家庭、可爱的孩子等。
将视线转移到“我拥有”,而不是“我想要”,就会找到“富足感”。
嫉妒心强的孩子怎么教育
嫉妒心强的孩子怎么教育1、不良行为及时制止。
当孩子有了嫉妒的行为,家长要第一时间制止。
尽量不要强制性地制止,如果他们在这种或训斥或惩罚的过程中,并没有进行反思和学习,以后同样的问题行为很有可能再次重现。
当一个孩子开始嫉妒他人时,其实是在以另一种方式诉说他的感受,有可能是他的挫败感,有可能是他对自己做不到某些事产生了愤怒等等。
家长需要理解孩子的行为,深究行为背后的原因,用平静温和的方式去沟通,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2、给孩子充分的安全感、信任感。
由于大多数的孩子自我意识很强,对自我的认知往往依靠别人对自己的肯定,所以家长要毫不吝啬地对他们表达爱和认可,才能让孩子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
同时,当他们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时,家长要注意自己的态度,不要对其他的孩子赞扬太多或者太热情,这样能避免孩子的嫉妒心理。
3、帮助孩子正确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
孩子有嫉妒心是再正常不过了,但是嫉妒心过强就不是一件好事。
家长要鼓励孩子看到别人的优点,激发上进心,这样孩子才不会“误入歧途”。
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唯有正确的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才有改正的机会。
4、树立孩子正确的竞争意识,以日日精进为目标不断成长。
只有他们看到了别人的好处,才会激发起自己的竞争意识。
家长要让他们清楚的知道,只有努力进取,才能拉近彼此之间的差距,甚至超越对手。
这样有意识的积极进取,通过激励不断提升自己的行为,才算是一种成功。
家长怎么培养孩子的同理心让孩子学会感觉别人的感觉。
只有学会体验别人的感觉,才能体谅别人。
当他们无理取闹的时候,父母可以告诉他们,父母心中现在感觉很不舒服,而不是吵孩子。
让孩子知道孩子的这个行为,会导致父母的心里很难受等。
如果孩子有了进步,父母给孩子鼓励的同时,也记得告诉孩子,父母因此很高兴。
教育孩子不要为别人带来痛苦,要学会关心别人,可以让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比如安慰生病的亲人,和自己一起玩的小伙伴摔倒了,要学会关心并且安慰小伙伴,将自己的玩具与伙伴分享等,父母也要经常给孩子讲助人为乐的故事,同时家长更要身体力行,给他们做个好榜样。
青少年嫉妒心理的原因与处理技巧
青少年嫉妒心理的原因与处理技巧嫉妒是指一个人对于他人拥有的某种东西或是某种优势感到羡慕、不满或是不平衡的情绪。
青少年时期,由于心理、生理等方面的特点,他们更容易受到嫉妒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嫉妒心理的原因以及处理嫉妒的技巧。
一、青少年嫉妒心理的原因1.自尊心脆弱:青少年正处于自我认同和自尊心建立的阶段,在此时期,他们往往比较在意自己在同伴中的地位和评价。
当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时,容易产生嫉妒心理。
2.社交压力:青少年正处于社交圈子中,往往会比较自己和他人的人际关系、家庭背景、学习成绩等方面,这些比较容易引发嫉妒情绪。
特别是在学校和社交媒体上,对他人的成就和幸福生活的展示,可能加剧了青少年嫉妒的情感。
3.不平等感:青少年常常对于生活中的不公平感到难以接受,一些在家庭、学校或社交圈子中出现的不公正和不平等的现象,容易引发嫉妒的情绪。
他们可能会因为他人的获得而感到自己受到了冷落或被排斥。
二、处理青少年嫉妒心理的技巧1.接受自己:青少年需要接受自己的特点和不足,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他们可以通过多角度思考,关注自己的优点和成就,从而减少对他人的嫉妒之情。
2.培养积极心态:青少年可以通过与他人合作、互相支持和帮助来培养积极心态。
培养积极的心态有助于他们去理解世界的多样性和别人的成功,并体会到每个人的成长和进步都有其独特之处。
3.增强自信:青少年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来提高自信心。
培养兴趣爱好、学习新技能,可以让他们在不同方面获得成就感,进而减少对他人的嫉妒情绪。
4.理解他人:青少年应该学会理解他人的努力和付出,而不仅仅关注他人的成绩和成功。
了解他人的故事和背后的努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欣赏他人的成就,减少嫉妒的情绪。
5.寻求支持:青少年可以向父母、老师或朋友寻求支持和帮助。
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以及压力,可以促进理解和减轻负面情绪的影响。
总结:青少年嫉妒心理的原因主要包括自尊心脆弱、社交压力和不平等感。
孩子嫉妒心很强怎么办
孩子嫉妒心很强怎么办孩子嫉妒心很强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无法避免地会遇到。
孩子的嫉妒心可能源于环境、家庭、教育、个人经历等多种因素,对于家长来说,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嫉妒心是一项必修的课程。
嫉妒心是一种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和压力,孩子在嫉妒心的困扰下,容易表现出攻击性、暴躁、不合作等行为,这些行为也往往会引起周围人的不良反应,使得孩子的问题更加严重。
因此,如何正确处理孩子的嫉妒心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了解孩子的嫉妒源头嫉妒心的来源具有多元化和复杂性,需要通过一系列细致的观察和了解才能确切判断。
孩子的家庭环境、社交圈子、教育经历都有可能是嫉妒心的主要来源。
家长需要与孩子充分交流,在嬉笑、玩耍、学习、读书等方面中寻找突破点,借此发现儿童嫉妒心的源头。
家庭环境中的嫉妒源头:家庭中的排行、财产分配等都会引发孩子的嫉妒、敌意,因此,家长应该充分关注家庭中每个孩子的情况,公平、公正对待每个孩子,并从小培养他们的共情能力。
社交圈子中的嫉妒源头: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之外,还有各种社交圈子,比如幼儿园、英语班、数学班、舞蹈班等,这些圈子关系着孩子的人际交往和心理成长,家长应当适时关注孩子在这些圈子的表现,寻找他嫉妒的主要原因。
教育经历中的嫉妒源头:孩子的教育经历或教育方式是否能够刺激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领悟到了不同的知识和技能等,这些也会影响孩子的嫉妒心。
二、坦诚沟通,推动孩子的情感成长面对孩子嫉妒心的困扰,家长不要急功近利地想要立刻解决问题,而是要通过坦诚沟通,了解孩子的心态,推动他情感的发展。
1. 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
许多家长在处理孩子嫉妒的问题时,总是表现出一定的惊讶和反感,认为孩子的想法是错误的,但这种反应往往只会引起他们的抗拒,甚至加剧了问题。
因此,家长需要在理解孩子想法的同时不让孩子对自己失去信任感。
2. 通过引导孩子,提高他的情商水平。
家长可以通过一些生活细节,或是从别的事情角度,谈到如何体会别人的情感,如何理解别人的状况,如何关心和照顾别人。
浅谈中学生群体常见的嫉妒心理及化解措施
浅谈中学生群体常见的嫉妒心理及化解措施【摘要】在中学生群体当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嫉妒这种不良的心理现象。
中学生产生嫉妒心理,主要原因是担心别人超过自己从而威胁到自己在老师、同学心目中的地位。
嫉妒心理无论是对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还是对班集体的建设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所以,如何在德育工作中消除学生的嫉妒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本文将着重分析中学生群体嫉妒心理常见的六种表现形式,并力求对如何化解中学生的嫉妒心理作出理论性的探讨。
一、引言嫉妒作为一种心理现象,简而言之就是又羞又恨,是指因为别人在某方面超过了自己,而自己又不甘心向别人的这种优越性屈服从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怨恨等情绪组合而成的复合情绪状态。
可以说,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嫉妒心理。
有嫉妒心理并非完全是坏事。
假如我们能正确对待嫉妒心理,只留羞愧,不留怨恨,学会化嫉妒为动力,就能促使我们加倍努力,取他人之长补己身之短,从而帮助我们迎头赶上自己所艳羡的对象;但假如我们不能正确对待它,总想着设计陷害他人,通过不正当竞争来把我们所嫉妒的对象拉下马,那就会害人害己,贻害不浅。
中学生的心理还不成熟,人格还不健全,在面对优于自己的同伴时常常不善于调节和克制自己的嫉妒心理,这不但容易影响自身的情绪,从而连带地影响学习,而且还会给自身带来极大的心理困扰,甚至导致严重的心理疾病。
再往大了说,还会影响班集体的团结,削弱班集体的凝聚力。
作为教师,不但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有责任想方设法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控制与调节,消除嫉妒心理,塑造健全的人格。
二、中学生群体嫉妒心理的常见表现中学生群体常见的嫉妒心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类:(一)嫉妒别人出众的仪表。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仪表出众的人往往更容易受到他人的关注,得到别人的喜爱。
因此,一些嫉妒心较重的学生在面对仪表出众的同伴时,往往心态失衡,总是一味地抱怨自己的长相和仪态,而没有认真发掘自身的其他闪光点,因而感到自己处处不如人,对仪表出众的同伴产生嫉妒心理,严重者甚至会为了打击仪表出众者而做出毁坏其容貌或散布谣言,恶意中伤他人的极端行为。
嫉妒心理的剖析与克服
嫉妒心理的剖析与克服嫉妒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它通常发生在个体看到他人比自己更优秀、更受欢迎或更有成就时所产生的一种负面情绪。
嫉妒心理可能会导致人们产生消极情绪,如焦虑、沮丧、愤怒等,甚至会破坏人际关系,影响个人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因此,了解嫉妒心理的本质,学会克服嫉妒心理是非常重要的。
一、嫉妒心理的产生原因嫉妒心理的产生往往源于个体对自我价值的怀疑和对他人成功的羡慕。
当个体意识到他人比自己更优秀时,他们可能会感到自己的价值被贬低,从而产生一种不公平的感觉。
此外,个体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会影响嫉妒心理的产生。
如果个体缺乏自信和自尊心,他们可能会更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从而产生嫉妒情绪。
二、嫉妒心理的负面影响嫉妒心理会对个体产生许多负面影响。
首先,嫉妒可能会导致个体产生消极情绪,如焦虑、沮丧和愤怒等。
这些情绪可能会使个体感到疲惫不堪,无法专注于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其次,嫉妒可能会破坏人际关系。
当个体发现自己不如他人时,他们可能会对他人产生敌意和不满,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此外,嫉妒还可能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如果个体经常处于嫉妒情绪中,他们可能会感到沮丧和无助,甚至会怀疑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三、克服嫉妒心理的方法1.建立自信和自尊心:个体的自信和自尊心是克服嫉妒心理的关键。
通过积极自我评价、设定目标、寻求成长机会,个体可以增强自信和自尊心,从而减少对他人的成功感到羡慕和不满的情绪。
2.关注自我成长: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成长和发展上,可以帮助个体减少对他人的关注。
通过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个体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将会得到提升,从而减少对他人的成功产生嫉妒的可能性。
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价值和成就。
通过与他人分享经验和支持彼此,个体可以建立一个支持性的社交网络,从而减少对他人的成功感到嫉妒的可能性。
4.接受差异: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并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儿童嫉妒心理的成因与处理方法
儿童嫉妒心理的成因与处理方法儿童嫉妒是一种情感体验,在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
儿童嫉妒心理的成因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分析,而处理儿童嫉妒则需要采用合适的方法和策略。
本文将探讨儿童嫉妒心理的成因和处理方法。
一、成因分析1.自我意识的发展儿童在不同阶段会逐渐形成自我意识,意识到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差异。
当他们看到别人获得某种东西或被赞扬时,会想象自己也拥有同样的事物或被表扬,这种想象导致了嫉妒的产生。
2.评价的标准家庭和社会的评价标准对儿童的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
如果儿童感受到来自家庭或同伴的过度比较和竞争,他们容易产生嫉妒心理,因为他们强烈渴望被认可和赞美。
3.亲子关系亲子关系对儿童的情感健康和发展至关重要。
父母对某个孩子的过分溺爱或偏爱,容易引发其他孩子的嫉妒心理。
儿童可能感到失落和被忽视,从而发展出对其他孩子的嫉妒。
4.个体差异和“辉煌”心理个体差异是每个儿童都具备的,而“辉煌”心理是对别人成就和优点的看法。
儿童可能会对自己相对于他人的不足感到焦虑和不满,从而产生嫉妒。
二、处理方法1.培养自信心培养儿童的自信心是防止嫉妒心理产生的重要途径。
家长可以通过赞赏和鼓励孩子的努力和优点来提升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更加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
2.公平原则家长应坚守公平原则,对待每个孩子都要一视同仁。
在分配物质和爱的时候,家长应尽可能做到公平,避免对某个孩子过分偏爱。
这样可以减少儿童之间的嫉妒。
3.倾听和理解当孩子表达他们的嫉妒情绪时,家长应倾听并试图理解孩子的感受。
与孩子进行开放的对话,帮助他们理解嫉妒情绪的产生和后果,以及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情绪。
4.培养友善和合作意识家长可以组织孩子参与合作活动,培养他们的友善和合作意识。
通过与其他孩子一起合作和分享,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他人的成就,减少嫉妒心理的发生。
5.教导情绪管理技巧教导儿童正确的情绪管理技巧也是处理嫉妒的重要策略。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教导他们如何通过积极的方式来处理嫉妒情绪,如寻求帮助、转移注意力或从积极的角度去看待事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少年嫉妒心理的产生原因和干预措施摘要:嫉妒心理普遍存在于青少年人群中,不当的处理方式给青少年的成长造成了很多不良影响。
因此本文在界定了嫉妒心理这一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嫉妒心理的特征、产生原因和嫉妒心理的危害,并进一步提出了对于嫉妒心理的干预措施。
关键字:嫉妒心理青少年特征成因危害干预措施嫉妒心理是社会中每一个人都普遍具有的一种心理状态,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正处于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都处于高速发展期,面对生活中的事物不宜做出正确合适的判断以及应对方式,这就为嫉妒心理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对于每一个积极向上,有追求的人来说都会有或隐或显的嫉妒心理,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看到他人的成就,对于他人所获得的地位和荣誉,面对他人优越的自身条件和才华等等难免会有不舒适和不服输的感觉,这种心理感受是正常的,但是在这种心理感受出现以后个人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宣泄和消除这种不舒适、不快、不服输的心理感受就大不一样了,不同的方式会有不一样的结果,会对他人和自身产生不同的影响。
简单地说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会产生积极向上,双赢的效果;然而采取消极的处理方式就会产生消极的不良影响。
对于青少年来说嫉妒心理普遍存在,而且会对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多影响,适度的嫉妒心理是学习进取、奋发向上、不断努力的动力,过度的嫉妒则会严重的影响自己的正常学习生活。
但是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相对于成年人来说有很大的可塑性,在产生嫉妒心理前和产生嫉妒心理时进行适时、适度、得发的引导和疏导便可将嫉妒这一心理状态进行科学的转化,使之成为前进道路上的垫脚石而不是绊脚石。
因此很有必要对青少年的嫉妒心理产生的原因进行剖析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可行的对策,使青少年的嫉妒心理实现科学的转化,最大限度的减小其对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一、对嫉妒进行概念的界定。
嫉妒的概念对于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定义,此处用的是我国现代著名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主编《心理学大词典》的对嫉妒的定义是:“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绪状态。
”[1]这一定义得到了学者的普遍认同,并在很多文献中加以引用。
二、嫉妒心理具有的一些特征为这种心理状态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了依据,以便于在预防和干预过程中能够对症下药,因此下面对嫉妒心理的特征加以分析。
1、嫉妒心理的普遍性。
有调查表明,84.1%的中学生时常感到心理不平衡,存在不同程度的嫉妒心理。
[2]嫉妒心理普遍存在于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中,只是具有程度方面的区别,有的是初步隐性的“嫉羡”有的是显性的“嫉怨”更为严重的是强烈的“嫉恨”,针对不同程度的嫉妒情绪要适时地的采取对策。
2、嫉妒心理具有非理性和情绪化的特点。
青少年正处于社会化的早期,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尚未成熟,看待事物还不能够全面的综合的分析和考虑,很多事情面前还都是以自己的利益为主,当有人在某些方面比自己优秀时就会简单的觉得自己的利益受到到了威胁,积极地应对会是自己迎头赶上,然而消极的处理就会造成很多不良后果。
此时的青少年很清楚嫉妒心理是一种不可取的心理状态,但是在很多情况下都不能理性的对待和转化从而产生了很多问题。
3、嫉妒心理具有明显的对抗性。
产生嫉妒心理的人会对别嫉妒者采取言语上的诽谤诋毁,甚至行为上的攻击,对于被嫉妒者的言行举止具有强烈的对抗反应,事事争锋相对、鸡蛋里挑骨头,用各种方式阻挠和影响被嫉妒者让被嫉妒着在很多情况下很难堪,表现出明显的对抗性。
4、嫉妒心理具有明确的指向性。
青少年中的嫉妒心理所针对的对象和嫉妒的内容都具有明显的指向性。
嫉妒的对象主要是和自己年龄相仿、同一班级、同一性别、能力和成绩相当的在自己周围的同学或朋友,在嫉妒对象方面又表现出明显的周围指向性特点,青少年主要嫉妒的是在自己周围甚至与自己关系比较密切的同学朋友。
嫉妒的内容也具有明显的指向性,主要是学习成绩、人际交往能力及人缘、其他才能这些方面。
5、嫉妒心理具有发泄性。
一旦产生了嫉妒这种情绪没有在嫉羡阶段实现科学的化解和转化,进入到嫉怨甚至嫉恨阶段,就会表现出明显的发泄性。
嫉妒者会对被嫉妒者实施语言、行为或者其他方面的诋毁和攻击行为,会将自己的嫉妒情绪很明显的表现出来,采取各种方式进行宣泄。
6、嫉妒心理具有可矫正性。
对于青少年来说,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及人生观还都没有定型,相对于成年人来说青少年在产生嫉妒心理时具有明显的可塑性,对青少年加以正确的疏导和引导变可以实现科学的转化。
三、嫉妒心理的表现形式根据程度的不同有以下几种:1、潜意识的“嫉慕”。
这一阶段产生在嫉妒心理的初级阶段,这是一种比较普遍也很正常的情绪,看到别人的成就会产生羡慕之情,对自己的现状感到不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如果积极应对,欣赏对方的长处,并加以学习,便能够使嫉羡转化为自己前进和努力的动力。
2、显意识的“嫉怨”。
比嫉羡更深层次的情绪状态,此时的这种心理已经很明显的表现出来,认为自己的不成功或没有得到的利益和东西是由于对方的存在,在生活中会疏远对方或者使用其他方式为对方制造各种不必要的麻烦,使对方很难堪或者下不了台。
3、危险的变态心理“嫉恨”。
嫉怨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一种心理问题,使嫉妒者在嫉妒心理的唆使下采取各种强烈的对抗性行为,比如语言上的诽谤、诋毁、攻击,行为上的暴力攻击等。
此时的嫉妒心理使学生的道德天平失衡,会不择手段的发泄自己所认为的不满。
四、嫉妒心理在没有得到科学转化的情况下会对青少年产生很多不良影响:首先,会影响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是因为嫉妒总是与不满、怨恨、烦恼、恐俱等消极情绪联系在一起,构成妒嫉心理的特有情绪。
一个人一旦有了嫉妒心理,就伴随着种种不良的情绪。
美国有些专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嫉妒程度低的人在25年中仅有2%一3%的人患有心脏病,死亡率只占2.2%。
而嫉妒心强的人,同一期内竟有9%以上的人患有心脏病,死亡率也高达13.4%。
由于嫉妒情绪能使人体大脑皮层及下丘脑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造成大脑功能紊乱,免疫机能失调,从而使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心血管、周期性偏头痛的发病率增加。
其次,嫉妒心理还会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嫉妒心理是伴随着偏见产生的,看待人和事抱有偏见的态度不利于心理的健康发展。
再其次,嫉妒心里还会严重阻碍青少年的学业发展。
在嫉妒心理的影响下会使青少年的人际关系每况愈下,自然会使生活和学习因人际关系不和谐而受到影响,使学习成绩下滑甚至会影响到未来的发展。
最后对更深远的未来说,青少年的嫉妒心理会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和治疗,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不仅是自身的绊脚石同时会影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很多人才选拔的时候由于嫉妒心理的影响是很多人才没能够得到重用,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及时的预防和疏导嫉妒心理,不仅仅对个人的未来有重大意义,对社会的未来也很重要。
五、嫉妒心理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因人而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外部原因主要有社会,学校,家庭这三方面的影响。
社会方面巨大的就业压力、竞争压力使青少年在未深涉足社会的时候,在周围人以及事的潜移默化之下便深刻感受到了那些未来需要面对的各种压力。
然而我国的应试教育把学生的学业成绩又放在了一个不可替代的位置,家长时刻教育自己的孩子,只有考了好成绩上了好大学才会有更大的优势才能找到好工作,这样一个连锁反应,使学生不得不去考取好的成绩,去超过在自己前面的人。
在这种学习动机的驱动下当学生不能获得应有的反馈和回应时便会去关注别人的成就,认为自己的不利是别人造成的,这样嫉妒心理就产生了。
2、内部原因自身的性格特征所决定的。
个体具有狭隘、自卑、不安全感、自私、过分争强好胜等方面的性格特征,或具有偏执型人格的人,处事敏感、多疑、主观、固执、心胸狭窄、报复心强,就容易导致嫉妒心理。
当被嫉妒者与自己大体状况相同,有一定利益关系和竞争关系时,一旦自己的低位低于对方心里便会产生不满出流露出嫉妒心理。
内部原因在嫉妒心理的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在预防和干预嫉妒心理时要强调青少年个性品质的培养和塑造。
六、嫉妒心理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心理预防就是在这种心理还没有产生之前就能够有充分的准备,将嫉妒这种意念控制在萌芽状态,要想做到未雨绸缪就必须创造各种不会让嫉妒心理滋生的环境和心理状态。
1、要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公平的竞争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在考试成绩或其他方面失利时很少会抱怨,从而就减少了嫉妒心理的产生,相反不公平竞争环境使学生产生错误的归因,容易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于他人而不是自己的主观努力程度等个人原因,此时就为嫉妒心理的产生创造了外部环境条件,因此健康和公平竞争环境的营造会很大程度上减少嫉妒心理的萌生。
2、要让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嫉妒心理。
分清楚嫉羡和嫉怨、嫉恨的差别,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认识到嫉妒是一种不良的情绪状态,如果不及时进行改正会对学习和生活产生很多负面影响。
同时要知道嫉羡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正确的看待别人的优点,羡慕别人的同时积极的学习他人的长处,这种心理会成为自身成长的垫脚石。
3、要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正确的看待他人,同时能够进行正确的比较和学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要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并能积极地发展下去。
同时要能够欣赏他人,积极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作为自己要学习的目标确定下来,要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个道理,就是在同学之间也一定会有很多值得相互学习的地方。
在学习和生活中进行比较是很自然的现象,但是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注意可比性这一理念,不要简单的以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进行比较,而是要全面的进行比较,而且要让学生知道比较的目的不是要分出胜负优劣,而是想让大家能够进行全面的自我评价,实现更好的发展。
4、要为青少年建立和谐温暖的集体环境,培养大家的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和谐温暖的集体,让大家在相互关心,互帮互助,团结合作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使学生能够以宽容,平和,达观的心态和集体里的成员相处,并愿意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在学习和生活各方面实现双赢,在这样的环境中会让嫉妒心理时刻保持在相互学习,相互欣赏的嫉羡状态,从而很好的抑制了嫉羡心理的进一步发展。
当嫉妒心理产生时,面对嫉妒心理所产生的各种负面情绪和负面影响,我们也必须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使嫉妒心理能够实现科学的转化和消除。
首先,要让学生能够正确看待自己此时的心理状态,同时在思想接受自己的不良情绪需要改正,这是走出嫉妒心理的第一步,在有了思想上对于改正嫉妒心理的认同感之后,就要对学生进行疏导,让学生能够换位思考,将自己放在别嫉妒者的位置,感受自己的行为的错误之处,从而是自己做出改正。
嫉妒心理不仅仅对被嫉妒着会有影响,对自身产生嫉妒心理的人来说产生的影响更加深远和广泛,这样就使嫉妒者更愿意去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