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论文摘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
从出土文献看《诗经·墙有茨》“冓”字的训诂
摘要:
关于《诗经·鄘风·墙有茨》中“冓”字的训诂,历来众说纷纭。但近年来不少有关“冓”字字形的古文字资料和上孔子诗论》的出土,为解决此问题提供了线索。从《诗经·墙有茨》形成时代“冓”字字形构造出发,结合上博简《孔子诗论》关于诗义的论述,可以判断“冓”字确应为“室”义。
作者:常燕娜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刊名:丝绸之路
Journal:S ilk Road
年,卷(期) :2015, (4)
分类号:H131
关键词:《诗经·墙有茨》知识脉络上博简《孔子诗论》知识脉络“冓”字训诂知识脉络
在线出版日期:2015年3月25日
“述而不作”与训诂的传承和创新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是孔子一生治学为文的重要理念和行为准则。历来注家皆以孔子治学只述不作,却又极力为其回护,以为“其事虽述,而功则倍于作矣”。遍览《论语》全书,通观孔子终生进德修业的言论行事,其所谓“述而不作”之“作”,乃“诈”字之假,即他所极力反对的“不知而作”的“虚假妄作”。“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是尊重历史、观照现实,温故知新、不妄作解人的重要命题;是学为人师、实事求是作风的具象表述;同时为一切训诂之根本大法,并铸就了中国经典文献诠释的基本范式。
作者:李建国
Author:LI Jian-guo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四川成都,610031
刊名: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Journal:J 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 (Liberal Arts Edition)
年,卷(期) :2015, (2)
分类号:H13
关键词:述而不作知识脉络温故知新知识脉络训诂大法知识脉络诠释体式知识脉络
汉语词源探求:历史、误区与前瞻
摘要:
一部汉语训诂学史,也包含一部汉语词源探求的历史。联系训诂学史,结合汉语词源研究呈现出的阶段性特征,汉语词源学史可分为五个时期:(一)释名学时期;(二)右文说时期;(三)乾嘉音义学时期;(四)文始学时期;(五)词典学时期。历史悠久、材料丰富、方法实用、成果丰硕是以往词源研究的总体特点,但存在着用文字的方法研究词源、字源当作词源、一词多源、拘泥于传统训诂等方面的误区。未来的词源研究应实现两个转向:系源转向推源,描写转向解释。
作者:卞仁海
作者单位: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广东深圳,518060
刊名: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PKU
Journal:J ournal of Jiansu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2015, (1)
分类号:H109.2
关键词:汉语词源学知识脉络训诂学知识脉络学术史知识脉络历史比较语言学知识脉络认知语言学知识脉络文化语言学知识脉络
《通俗编》黄侃评语的内容及其研究价值
摘要:
黄侃先生曾在《通俗编》书眉施评语二百多条,学界尚未注意到。评语中蕴含了词源研究、词汇训诂研究、文字研究、音韵与方言研究、民俗文化研究等方面的内容。研究这些评语在明清俗语辞书研究、理解黄侃先生语言文字研究上的成绩以及在研究汉语词源、训诂、俗字、语音等各种语言文字现象方面均有很大的价值。
作者:刘玉红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10
刊名: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PKUCSSCI
Journal:J inan Journal (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2015, (1)
分类号:I206.2
关键词:《通俗编》知识脉络黄侃评语知识脉络内容知识脉络价值知识脉络
从《大学章句》引注考看朱熹经典解释学的特点
摘要:
在《大学章句》中,朱熹主要引用了郑玄、程子和吕大临的注.解读朱子引郑氏注,可发现汉儒、宋儒解经之别,以及朱子训诂与义理并重的解经方法.朱子引程子注则兼采训诂和章节刊定裁分,并且和会二程子意以注《大学》.引吕氏注则彰显朱子解经治学不流于学统门户之见、广博援引各家学派观点的解经思路.
刊名:东岳论丛PKUCSSCI
Journal:D ongyue Tribune
年,卷(期) :2015, 36(1)
分类号:B244.7
关键词:《大学章句》知识脉络引注知识脉络郑氏知识脉络程子知识脉络吕氏知识脉络
在线出版日期:2015年3月20日
先秦“德”义新解
摘要:
“德”是先秦时期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范畴.关于“德”的含义历来解释甚多.本文在梳理了对先秦之“德”的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德”的造字本义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德”观念源于上古人们的“能力”崇拜,“德”字的产生源于人类社会对于一种特殊“能力”:“政治控驭能力”的需要.“德”之初义就是“政治控驭能力”和“权威影响力”.从德的字形结构、
音韵训诂和文献用例等方面可以证明德字是古代君王通过“巡省”方式树立自己的权威影响力的反映.
作者:孙董霞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济南,250100
刊名:甘肃社会科学PKUCSSCI
Journal:G ansu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2015, (1)
分类号:I206.2
关键词:先秦知识脉络德知识脉络“方”知识脉络能力知识脉络政治控驭能力知识脉络
在线出版日期:2015年3月11日
乾嘉学派经学诠释学方法的体认与价值重估——以现代西方诠释学方法论为参照
摘要:
以现代西方诠释学理论为参照,乾嘉经学诠释学作为中国传统学术的光耀殿军,它最突出的历史贡献是创立了一整套以实证研究为基础的文字训诂方法,通过对古语的科学训释拉近经学原典与诠释主体之间的距离.但是囿于经学时代的历史观念,乾嘉学派因坚持“道理”亘古不易的教义独断论而导致其经学诠释仍然难以避免主观与武断.在清代中期汉宋学术之争渐趋激烈的大背景下,这种主观与武断的痼疾不仅未能得到根治,反而在学派的门户争论当中被坚持了下来,最终制约了乾嘉学派经学诠释学的发展和完善.
作者:卿磊
作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文化艺术学院,成都,610225
刊名:社会科学研究PKUCSSCI
Journal:S ocial Science Research
年,卷(期) :2015, (1)
分类号:H13
关键词:乾嘉学派知识脉络经学诠释学知识脉络西方诠释学知识脉络价值重估知识脉络中国传统经学知识脉络
在线出版日期:2015年3月11日
释“粪土之墙”
摘要:
关于《论语·公冶长》中“朽木不可肜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的“粪土之墙”的理解,学界分歧较大.根据先秦文献及古代建筑史常识以及相关训诂,可知其正确解释应该是用秽土、垃圾土做成的墙,“粪土”为偏正结构,“粪”意为弃除的,用其本意.此类土因为粘性很差而不能用来造墙,如果用此土造墙,水分蒸发之后会出现龟裂、掉皮、崩塌现象,故“不可杇”也.今人之注多有可商之处.
作者:邱崇
Author:QIU Chong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威海)文化传播学院,山东威海,264209
刊名: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
Journal:J 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2015, 16(1)
分类号:H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