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加西亚·马尔克斯在1966 年至1967 年滞留墨西哥城时,潜心创作 《百年孤独》,尽管他穷困潦倒、靠典当与借债度日。但由于创作热情 的驱使,仍一往无前。构思16 年,专注写作花了整整540 个日日夜夜, 这部巨著才瓜熟蒂落。1967 年6月,阿根廷“南美出版社”出版了《百 年孤独》。但仅印了8000 册,半月之内被抢购一空,出版社竟一时找不 到纸张重印。加西亚·马尔克斯便如红杏出墙,跨国越洲,从拉美文坛 走上了世界文学的广阔天地。如今《百年孤独》已经翻译成35种语言, 销量超过3000 万册。《百年孤独》的出版立即在拉美引起一次不小的 “文学地震”。评论家说“它完全可以与西班牙古典名著《堂吉诃德》 媲美”。瑞典学院曾说,1982 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不能不授予加西亚·马 尔克斯,因为“他创造了一个独特天地„„自50 年代末,他的小说就把 我们引进了这个奇特的地方。那里汇集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纯粹的现实 生活”。阿根廷小说家、大文豪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也称赞加西 亚·马尔克斯为“哥伦比亚的莎士比亚”。
【经典语录】马尔克斯经典语录_马尔克斯墓志铭_马尔克斯名言
【经典语录】马尔克斯经典语录_马尔克斯墓志铭_马尔克斯名言马尔克斯经典语录整理,马尔克斯经典语录精选了马尔克斯作品以及生活中的经典语句,马尔克斯本人热情谦和、平易近人,是难得的古道热肠。
一分灵感,九分汗水;持之以恒,锲而不舍,这正是马尔克斯成功的秘诀。
马尔克斯经典语录01、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该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复存在,就连那最坚韧而又狂乱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转瞬即逝的现实。
——《百年孤独》02、她变得头脑清醒,自信笃定,不仅成了自己意志的主人,还重新变成只属于他一个人的处女。
除了自己,她不再承认任何权威,除了自己的痴念,她不再受任何他物驱遣。
——《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03、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无法复原,即使最狂热最坚贞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瞬息即逝的现实,唯有孤独永恒。
——《百年孤独》04、当一个女人决定和一个男人睡觉时,就没有她跃不过去的围墙,没有她推不倒的堡垒,也没有她抛不下的道德顾虑,事实上没有能管得住她的上帝。
谨慎做这样的决定。
——《霍乱时期的爱情》05、他向她提供竟然仅限于世俗的好处:安全感,和谐和幸福,这些东西一旦相加,或许看似爱情,也几乎等于爱情。
但他们终究不是爱情。
——《霍乱时期的爱情》06、她身上披着蔑视一切的厚厚的盔甲,这是世间的任何诱惑都无法刺破的。
——《百年孤独》07、平庸将你的心灵烘干到没有一丝水分,然后荣光才会拨动你心灵最深处的弦。
——《百年孤独》08、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该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复存在——《百年孤独》09、我去旅行,是因为我决定了要去,并不是因为对风景的兴趣。
——《霍乱时期的爱情》10、一个幸福晚年的秘决不是别的,而是与孤寂签订一个体面的协定。
——《百年孤独》11、预感总是倏然来临,灵光一现,好像一种确凿无疑的信念在瞬间萌生却无从捕捉。
分析《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之写作手法
与 儿子 的回忆 ,上校 却不得 不 自我嘲讽道 :“ 现在 只能用它 来数天上有多少星星 了 ” 。在这 里,雨伞更加成为 上校 曾经 拥有过 一个完整家庭 的见证 ,在表现 效果上也使得上校 内心 的悲凉之感得到进一步加深 ,从而使上校这一形象在小说 中 的个人色彩更加浓重 。第三,关于死 亡的人 的身份 ,上校这 样 描述 道:“ 他是这几十年来我们这里第一个正常死亡的人, 所 以镇 上的人都去 出殡了 。 ”小说中死去 的人之所 以得 到全 镇 人的尊重 ,正是来源于人们对于安宁生活的渴望,他也象 征 着上校 生活在 一个连 绵战 争与动乱 的 国家 所面 临的严峻 的生存 考验 。 象征手 法在 小说中 的巧妙应 用 同样 也体现在 斗鸡 这一 意象之上 。当上校一家因陷入经济困境而揭不开锅 时,上校 也要拿 着 自己仅 有 的一 点财 产在买 了咖啡之 后却依 然不忘 记给家里的斗鸡 买上 一磅玉米 。对于上校而言,斗鸡是儿子 死后留在世 上唯一的财产 ,也承 载着 一家 人对 于儿子 的念想 。 所 以,“ 斗鸡 ”在小说 中所起 到的是独一无二 的意象作用 , 它一方 面代 表了上校 死去 的儿子在这 个世 界上 留下的唯 一 的财产和寄托,另一方面也是上校坚信可以在 斗鸡场上 战无 不胜的利器,是 自己和妻子 以后的希望 。因此在数 十年 的生 活 中,上校在斗鸡带给他 的美好希望和痛苦 回忆中生存,一 种无 力却又 不能放 弃的 的无奈之 感在上校 的记忆 里挥散 不 去 。最后,在小说末尾提到 的,当整个家庭陷入了生活的绝 境时,妻子 问上校 :“ 在 等待 斗鸡 开始 的这 4 5天里 ,我们吃 什么 ?”而上校在经历 了七十五年才到达 了这个时刻 ,他感 到 自己是个纯洁 、 直率而又 不可 战胜 的人 , 上校 回答说: “ 屎” 。 上校 用吃屎 在最后 表达 了 自己在命 运 的抗 争 中的最后 的呐 喊 ,也是上 校对 如今走投无路 的生活困境 的一种强烈控 诉 。 总之 ,在小 说 《 没有人给他写信 的上校》里 ,气候 ,斗鸡 , 雨伞 ,屎等诸多意象的应 用,一起使得上校这一形象的社会 反省性和批判性得到极大地增强。 3总结 《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无论是从社会反省角度 ,还 是 从个 人性格塑造角度 ,都是值得人们去深 思的一部作 品。 小 说所表 现 出的魔幻现 实主义 色彩讽刺 了社会 发展 中存在 的不公平 ,以及社会公平正义感的缺失,而象征手法的巧妙 运 用则使得作 品的艺术表现效果得到很好的增强 。综上所述 , 该作 品作为加西亚 ・ 马尔克斯的经典之作,是值得被读者所
加西亚·马尔克斯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读后感
加西亚·马尔克斯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读后感《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读后感(1):清晨的荣耀生活从清晨开始,差不多每个清晨都会令人期待。
我也常常在清晨从床上爬起来,读书或者写笔记,利用清晨这段属于自己的时间,我断断续续地读了一部分书,当我读到上校在清晨从吊床上起来,“自信而又充满天真期待的神态,坐在陶炉跟前等待咖啡开锅”《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的这段开头时,我开始听到楼下传来装修的声音,也听到了窗外幼儿园播放着《让我们荡起双桨》,我听到了一个人或者一支军队在每个清晨行军。
在《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书中,我们从上校清晨早起的脸上,可以明显地读到马尔克斯对海明威在某种意义上的欠债,他以海明威式的简洁、明晰文风,从头至尾弥漫着绝望和失败感。
上校的贫穷洗去了生活的糖尿病,使他的思路简洁清晰,现实像石头一样逐步浮现出来。
生活在妻子的苦苦支撑之下,上校不得不面对现实,这种贯穿全书的饥饿感,在十月的雨声中时而安静,时而嘈杂,上校翻来覆去地想,但他依然静静地等待,等待的并不是来信,而是一种真理。
关于真理,克尔凯郭尔这样写道:“我真正缺少的是清楚的意识到自己在做些什么,而不是自己知道些什么...我应该做的是找到一种对我而言为真的真理,找到我可以为之生、为之死的理念”。
上校在等待着这样一封来信,并最终让整个小说建立在一封遥遥无期的来信之上。
在期待中,没有时间,没有人性,上校给钟上好了发条,时间变成了惟一的话题。
我不希望看到评论家们赋予如此简短的小说以引申,无论是将上校的针线引向作者的传记,还是引向拉美的现状,或者人类信仰的共同命运。
作为小说本身,还是如此保持原始的“引向某物”的状态更好一些,就这样“面对现象本身”,像上校一样坦然——“我们做了我们该做的事”,上校内心无愧。
“他的鸡并不进攻,只是一次又一次地击退对手,然后稳如泰山地落回原地,此刻,它的腿不再抖了。
”这正如上校内心的力量,他坚定地期待,表情天真。
2024—2025学年山西省名校联考高三十月联合考试语文试卷(有答案)
2024—2025学年山西三晋名校联考十月联合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许多文学会议上都谈到文学的消亡——文学阅读、文学创作会不会从这个世界上彻底消失,会不会终结。
我听到很多的提问——在不同的文学场合,都有人问这个问题。
谈到这个,我就想到法国作家雨果在《论莎士批诬蔑中所说的话》。
“今天,有许多人甘愿充当交易所的经纪人,或者往往甘愿充当公证人,而一再反复地说:诗歌消亡了。
这几乎等于说:再没有玫瑰花了,春天已经逝去了,太阳也不像平日那样从东方升起,即使你跑遍大地上所有的草原,你也找不到一只蝴蝶,再没有月光了,夜莺不再歌唱,狮子不再吼叫,苍鹰不再飞翔,阿尔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也消失了,再也没有美丽的姑娘、英俊的少年,没有人再想到坟墓,母亲不再爱孩子,天空暗淡,人心死亡。
”这是雨果的回答。
我还想到另一位大作家左拉,他有一篇文章叫《我的憎恨》,其中说道:“我憎恨那些高傲和无能的蠢人,他们叫嚷说我们的艺术和我们的文学已濒临死亡。
这些人头脑十分空虚,心灵极其枯竭,他们是埋头于过去的人,而对我们当代的生动而激动人心的作品,只是轻蔑地翻两页就宣布它们浅薄而没有价值。
我呢,我的看法迥然不同。
”这是左拉的回答。
有新的论点可能认为,我们今天的情况跟十九世纪完全不同——可是十九世纪的读者会说,我们十九世纪的读者面临的全部问题和十八、十七、十六世纪的完全不同!不言而喻,每个时期的文学都面临着崭新的艺术形式、娱乐形式的挑战,于是每个时期都有人以为文学的完结是必然的。
虽然时代不一样了,我们今天有了网络,有了电视,有了那么多好玩的东西和场所,什么时装展啊,各种各样的戏剧啊,什么立体投影啊,可是今天的人不要忘记,在过去,即便在古代,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仿佛比文字更有吸引力的娱乐场所、艺术形式仍然很多,他们也面临着像我们一样的一个花花世界。
有很多人被那些场所给吸引了,被那些艺术的形式给征服了,一度离开了文字和阅读。
哪些书适合读书会分享
哪些书适合读书会分享5.《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加西亚・马尔克斯。
马尔克斯的大名相信随着《百年孤独》的出名己经变得无人不晓,这本书讲述了一个简单的故事,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上校,等待了五十六年的时光。
这个故事虽然悲伤,却令人深植信念和等待的光辉。
所有东西都是这样, 不过是活着腐烂而己。
6.《源泉》,安•兰德。
当你强大到足够强的时候,全世界都在你的掌握中。
一个天才的建筑师,为了自己创造的产权而激烈辩护,在混浊的现实下,在利益相关者的打压下,他几乎就要被打垮了,但是, 他依然保持着一个令人敬佩的自尊。
自尊是不能够被毁掉的,最坏的是毁掉一个人的自负。
7.《追风筝的人》,卡勒德・胡赛尼。
多年前的往事不会从心底不见,反而会激起人更多的思考和内疚。
这是贵族少年和仆人少年的故事,贵族少年的自责和痛苦,铸就了错误中的错误。
小说是如此的残忍却又是如此的美丽,以温暖细腻的笔法勾勒人性的本质与救赎。
8.《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保罗•柯艾略。
如书中所言:“只有一样东西令梦想无法成真,那就是担心失败。
”是啊,只有恐惧木身才令人恐惧。
人们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必须要经历勇气、考验、坚持和智慧,不然很难达到自己理想的彼岸。
正如书中的西班牙少年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来到非洲,穿过大沙漠,一路历经千险,终于到达了金字塔,当然也得悟出了宝藏的“埋藏地”。
9.《偷书贼》,苏萨克。
一个九岁的小女孩,在被送往寄养家庭的途中,弟弟不幸身死,在冷清的葬礼之后,小女孩意外得到了一本手册,这是一本给她带来了安慰的书,这是一木可以帮助她度过难关的书。
在学会了阅读之后,她成为了一个“偷书贼”。
10.《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周国平。
这是著名哲学家周国平先生的作品,这本书讲述了一个父亲在女儿岀生后,记录其成长、患病、死亡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妞妞在出生后不久便患上了绝症,在病痛中度过了其短暂的一年半的时光。
短短的五百余个日夜,充满了满纸的温柔和悲悯。
11.《我们性》,杨绛。
为什么说《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是马尔克斯最优秀的中篇小说
为什么说《没有⼈给他写信的上校》是马尔克斯最优秀的中篇⼩说如果要评选20世纪最令⼈钦佩的作家,恐怕⾮加西亚·马尔克斯莫属。
他孜孜不倦地向读者揭⽰20世纪上半叶,哥伦⽐亚乃⾄整个拉丁美洲⼈民封闭落后⽣活环境。
他笔下的《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都是脍炙⼈⼝的经典巨著,其中《百年孤独》还荣获了 1982 年的诺贝尔⽂学奖。
然⽽马尔克斯本⼈却认为,⾃⼰的中篇⼩说《没有⼈给他写信的上校》是与海明威的《⽼⼈与海》齐名的作品,其艺术成就甚⾄超过⾃⼰的长篇⼩说《百年孤独》。
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在《没有⼈给他写信的上校》中,马尔克斯塑造了⼀位不幸⽽⼜⾃尊的七⼗多岁的⽼上校,五⼗六年来,⽼上校⼀直绝望地等待着政府发放的退伍抚恤⾦。
这位上校19岁那年参加了“保卫共和国的战争”,战争结束后,新政府许诺要给他们养⽼⾦安度晚年。
年迈的上校⽣活窘迫,妻⼦患有严重的哮喘病,⼉⼦也在⼀次⽃鸡中死去,孤苦伶仃的⽼两⼝唯⼀的希望,就是政府能信守承诺,给他们寄来养⽼⾦。
但是,在⽇复⼀⽇,年复⼀年的等待中,⽼上校渐渐绝望,他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只⽃鸡⾝上,抵御着饥饿,期待着那笔迟迟不肯到来的养⽼⾦,就像是在期待⼀项摆脱冷漠的制度。
最终,他带着⼀种悲喜交集的英雄⾊彩⾛向所谓的胜利与解脱。
以马尔克斯和外祖⽗为真实背景下的作品1957年,29岁的马尔克斯经过⼗次修改后,终于将《没有⼈给他写信的上校》定稿了,⼜过了两年,才肯在波哥⼤的《神话》杂志上⾸次发表。
《没有⼈给他写信的上校》⼀经发表便在世界⽂坛上⼤放光彩,智利⽂学评论家路易斯·哈尔斯评价道:上校这个⼈物是加西亚·马尔克斯刻画得最成功的⼈物之⼀。
事实上,马尔克斯之所以能成功塑造出上校这个丰满感⼈的形象,得益于他丰富的⼈⽣经历。
1928年3⽉6⽇,加西亚·马尔克斯出⽣在哥伦⽐亚的⼀个加勒⽐沿海⼩镇阿拉恰达卡。
他在⼩镇上的外祖⽗家⼀直长到⼋岁,⽤他⾃⼰的话说,他是沐浴着加勒⽐海的阳光⾬露和风暴长⼤的。
读《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有感7篇
读《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有感7篇【篇一】五十六年了,上校唯一做过的事情就是等待。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第二部作品,出版于1961年。
提起加西亚·马尔克斯,估计大多人的脑海中第一个想起的就是《百年孤独》,而《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这本书则不那么为大众所熟知,但是它紧凑精炼的结构与语言,以及深层次下所蕴藏着的对时局的猛烈批判和抨击,着实令读它的人感到无比的惊艳,令读它的人感到了心灵上的满足和雀跃。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位上校,他作为参加过拉丁美洲内战并在战争中作出卓越贡献的老兵,每天都在等待着政府当年承诺发给他们的退伍金。
距离上次内战结束以来过了五十六年了,上校在这一段相当长的岁月中唯一做过的事情就是等待,而等到的东西屈指可数。
他的妻子身体虚弱,患有严重的哮喘,他们的儿子也在不久前因为在斗鸡场散发揭露政府行为的秘密传单而被乱枪打死。
上校和妻子的生活非常拮据,膝下无依无靠,只能不断变卖家中的物品来勉强度日。
在他们宛如漫漫长夜看不到尽头的生活中,唯一的白月光就是当年政府所承诺的退伍金以及用来补偿二老丧子之痛的一只斗鸡。
但是直到书的结尾,这两件事情都没有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任何的转机,反而使他们的生活更加捉襟见肘——退伍金遥遥无期;二老最终也没有舍得将儿子用命换来的斗鸡卖掉。
眼下上校已经七十五岁了——用他一生中分分秒秒积累起来的七十五岁——才来到这个关头。
生活总是喜欢带给他希望,又用一次次的落空将他击溃。
每周五下午他都会在码头上等待远道而来的邮船,等待兑现自己的退伍金的一封信,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每周五都是没有信的日子。
尽管如此,上校自觉心灵清透,坦坦荡荡,什么事也难不住他。
“总会等到的。
”面对妻子的质疑和埋怨,他总这样斩钉截铁地说。
上校是一个倔强的人,他身上保留着军人的坚毅和乐观;同时他又是一个内心柔软的人,尽管生活困苦,他也没能舍得卖掉和儿子有关联的那只斗鸡。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全解
暂时的挫折遏止不住加西亚· 马尔克斯对文学的酷爱。当他的大多数同学专心 致志地学习物理、化学与数学的当儿,他却躲在小图书馆的角落里,如饥似渴地 阅读从某种渠道进来的新书。也正是在这所中学里他开始练习写诗与故事的。因 为他已经迷上了西班牙浪漫主义诗人努涅斯· 德阿尔塞的诗歌。后来发现了法国 早慧又早夭的天才诗人、不愧为象征主义运动典范的兰波,以及智利大诗人聂鲁 达的诗歌。接着,他又沉醉于以诗人豪尔赫· 罗哈斯为首的哥伦比亚“石天派” 的诗歌。 早在20 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哥伦比亚文坛上崛起的青年文学小组“石天派” 的成员,受到拉美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诗人鲁文· 达里奥、西班牙抒情诗人胡 安· 拉蒙· 希梅内斯和智利诗人聂鲁达的影响,对传统诗歌进行了大胆的革新,提 出在唯有“石头与天空”的世界里创造新的诗歌天地。多年以后,当加西亚· 马 尔克斯回忆起“石天派”对他的影响时说:“如果没有‘石头与天空’的帮助, 我真不敢说我会成为作家。” 加西亚· 马尔克斯的文学修养是从诗歌开始的。他从小时候起就开始读诗歌, 到中学时他便爱上了诗歌。当他成名后他还语重心长地说:“我对文学的兴趣, 我对文学的赞赏和迷惑是从诗歌开始的,我是诗歌的伟大读者。我认为,小说的 情节是虚构的。但从写小说的修辞方法来看,那是一种纯诗化的语言;如果不是 这样的话,一个人就不可能去关心语言和语言的含义,也不去关心语言的美。”
他对诗歌的特别爱好一直延续到他考入波哥大国立大学以后,当时他 对诗歌的爱好简直达到狂热的程度。在他的《番石榴飘香》里一目了然。 他说:“星期天,在无轨电车里度过令人忧伤的下午……而我在这种放 任兜风的旅途中唯一所做的事情,就是读诗、读诗、读诗……直到夜雨 霏霏,华灯初上的时刻。然而,我跑遍老城里寂静无声的咖啡馆,去寻 找一位仁人君子行个好,陪我一起谈论谈论我刚刚读完的那些诗篇,那 些诗篇,那些诗篇。”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摘抄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摘抄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孤独地坐在办公室的桌前,环顾四周,只见墙壁上挂着一副副空空如也的相框。
多年来,他在这个军事基地里担任重要职务,但却从未得到过一封信件。
这让他感到沮丧和冷漠。
上校的日常工作繁重,但他总是尽心尽力地完成每一个任务。
他曾经是一位忠诚的军人,为国家效力,保卫家园。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渐渐发现,他的忠诚并未得到应有的回报。
他回忆起过去的时光,那是他年轻、志向远大的时候。
他曾经梦想成为一个伟大的将军,受人尊敬和仰慕。
然而,现实却让他感到失望。
他已经忍受了太多的孤独和无助,却没有人愿意与他分享他的忧伤和困惑。
有时候,他会坐在办公室里,看着窗外的夕阳渐渐下山。
他想象着有人给他写信,为他送去温暖和激励。
他希望有人能够理解他内心的痛苦和挣扎,给予他一点安慰和支持。
然而,岁月的河流继续流淌,他的愿望始终没有实现。
他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和存在意义。
他感到自己变得越来越多余,再也没有人需要他。
他渐渐失去了对生命的热情和动力,沉浸在无尽的寂寞中。
然而,即使没有人给他写信,使他感到温暖和被需要,他仍然坚守在岗位上。
他知道,他有责任完成他的工作,保护他所信奉的价值观和原则。
即使寂寞和困惑常常包围着他,他依然努力保持坚韧和勇气。
或许,时间会改变一切。
或许,在某个风雨后的黎明,他将收到一封信,一封来自他过去的同事、战友或家人的信。
那封信将带给他温暖和希望,让他重新找回对生活的热爱和信心。
直到那一天到来之前,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将继续默默守望着他的职责。
他可能被遗忘,但他永远不会忘记他为国家所做的一切。
他将继续为了那份无私的热爱而奋斗,即使没有人理解或感激。
在他的办公室里,时间静悄悄地流逝,而他仍然坚定地守在那里,等待着那封令他重新燃起希望的信件的到来。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读书笔记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读后感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读后感《没有人给他送信的上校》是塞万提斯马尔克斯自认为艺术成就超过其长篇小说《百年孤独》的作品。
它的情节相对于后者更为人物形象简单、易懂,语言可以说是披沙拣金后剩下的精华,具有含蓄、干净、克制的风格。
就我个人看来,确实非常精确。
作品写一位七十多岁老人盼望养老金而不得的繁杂心情及因此而生的窘迫生活。
这位上校年轻时(19岁)即参加“保卫大公国的战争”。
战争结束后,新政府许诺要给他们养老金安度晚年,他妻子患有严重的偏头痛,儿子也在一次斗鸡中死去,老俩口孤苦伶仃,他们唯一为善的希望就是政府能信守承诺,寄来养老金。
但是,上校耐心等待的此类等待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中成了绝望羞愧的等待。
上校忘记的悲剧命运令人难以忘记,这悲剧的产生催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
追究下去还要包括到主人公生活的那一片特殊的大陆——拉丁美洲的民族特点和文化特征。
虽然马尔克斯被称为文坛上上面的魔幻现实主义大师,但他本人却一直不屑于这种说法,他强调拉丁美洲的神奇。
他声称“现实是最伟大的作家,我们的任务,也许可以方法是如何努力以谦卑的态度和尽可能完美的说去贴近现实。
”小说忠实地再现了拉丁美洲富有特色的文化和社会忠于生活,这块土地因毛利人古老的印第安土著文化和哥伦布发现这块新大陆而导致印欧两种文化的并存与混和,在这方土地上,现代和远古,科学和迷信,电子和神话,摩天大楼和史前一前一后状态交织在一起。
这是个神奇的、疯狂的、不可思议的世界。
在这样的世界身后,一切虚夸和矫情的辞藻堆砌都显得那么苍白,作家只需用语言最本质的内核部分去表现就可以收到令人震撼的效果。
在小说中,加勒比地区那漫长的雨季是令人厌恶的,他和上校的痛苦感受以及邻人的出殡联系在一起,这一雨季这一的描写剧作开头就有,它似乎是上校悲剧命运的一个死而复生。
上校更曾去找过律师,申诉自己的不公遭遇。
然而律师这样向上校反驳:“人类的忘恩负义是无止境的。
”在上校所处的那样一个专制制度的非理性时代,不仅等级制度背信弃义,平民百姓的生活也是穷极无聊。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中斗鸡的寓意分析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中斗鸡的寓意分析作者:陈蕾陈玉录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18期摘要:斗鸡在马尔克斯笔下是一种代表永不言败的意志,从上校儿子、上校妻子,再到上校的坚持,都是为了生存与证明,从而赋予斗鸡一种人性化的寓意。
关键词:斗鸡;上校;信[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8--01马尔克斯的作品中充满了魔幻与现实的交织色彩,但大多数都以人物的情感脉络为作品暗线,如《霍乱时期的爱情》中以阿里萨对费尔米娜的情感追求贯穿全书,《百年孤独》中以每个人的孤独编织成一张巨大的诅咒之网……然而,在《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中,自始至终却存在着一种动物——鸡,而且是一只斗鸡。
一、上校与斗鸡上校听别人说这只鸡是镇子上最棒的斗鸡,能够值将近五十比索,所以他打算在一月份的斗鸡比赛时将这只鸡卖个好价钱,以贴补家用,而在此之前必须努力养活它。
文中写到“这可是他儿子九个月前因为在一场斗鸡比赛时散发传单而被乱枪打死后留下的遗产”,所以这只斗鸡在上校的心中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儿子因为这只斗鸡才被人打死,留着它能够经常想起儿子在它赢了比赛时跑回来向他报告消息时的兴奋模样。
这只鸡寄托着一位白发人对亡去黑发人的念想,他希望这只鸡能够继续儿子活着时的辉煌,永不失败的战绩;另一方面,作为全镇最具战斗力的一只斗鸡,它的价值不言而喻。
上校老两口已经穷的揭不开锅了,能买、能当的东西所剩无几,家中唯一有价值的只有斗鸡,这是老两口唯一的指望。
因此上校可以选择卖掉它,即可获得一大笔钱,也可以选择继续养着它,等待斗鸡大赛胜利。
斗鸡就是上校的精神支柱,证明他每一天都真实存在,他的清晨总在鸡鸣声中开始。
二、上校妻子与斗鸡上校的妻子对斗鸡表现出了明显的厌恶。
在她眼里,斗鸡毁了她儿子,是杀人凶手。
这位母亲一看到斗鸡,就会想到儿子满心欢喜想要用斗鸡大赚一笔时那雄心勃勃的样子,再联系到儿子已经不在人世的现实与家徒四壁的情景,更使她无法接受斗鸡整天出现在她视线中。
加西亚·马尔克斯经典语录
加西亚·马尔克斯经典语录1、“只有一件东西是肯定要到的,上校,那就是死神。
”——加西亚·马尔克斯《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2、我心里明白,我永远也不可能把他想象成一个具体的人,在他身上我永远也不会找到某种坚实的东西。
——马尔克斯《枯枝败叶》3、“我对死亡感到唯一的痛苦,是没能为爱而死。
”软弱者爱情的王国是无情和吝啬的,女人们只肯委身于那些敢做敢为的男子汉,正是这样的男子汉能使她们得到她们所渴望的安全感,使她们能正视生活。
她从来没有想到,好奇也是潜在的爱情的变种。
一个人最初和父亲相象之日,也就是他开始衰老之时。
“社会生活的症结在于学会控制胆怯,夫妻生活的症结在于学会控制反感。
”找出儿童和成年人之间的差别,对她来说殊非易事,但分析来分析去,她还是更喜欢儿童,因为儿童的观念更真实。
——加西亚·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4、可无论他,还是她,都无法说清这种相互依赖究竟是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还是习惯使然。
他们从不曾为此问过自己,因为两个人都宁愿不知道答案。
她把他当作一个老小孩,而非一个难以伺候的老人。
这种自欺欺人对两人来说或许都是一种1上天的恩赐,因为这让他们避免了相互同情。
如果两人能及时明白,比起婚姻中的巨大灾难,日常的琐碎烦恼更加难以躲避,或许他们的生活完全会是另一副样子。
——加西亚·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5、新鞋你要是不穿,永远不会合脚——加西亚·马尔克斯《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6、她(丽贝卡)辛苦多年忍受折磨好不容易赢得的孤独特权,绝不肯用来换取一个被虚假迷人的怜悯打扰的晚年。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7、第一个人被绑在树上…最后一个人正在被蚂蚁吃掉——马尔克斯《百年孤独》8、诗歌是平凡生活中的神秘力量,可以烹煮食物,点燃爱火,任人幻想。
——加西亚·马尔克斯《我不是来演讲的》9、永远说你感到的,做你想到的吧!永远有一个明天,生活给我们明天让我们有机会将事情做好,可是如果我搞错了,当时就是我们所剩的全部,我会对你说我多么爱你,你对我有多么重要。
马尔克斯《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经典语录
马尔克斯《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经典语
录
1、新鞋你要是不穿,永远不会合脚。
——马尔克斯《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2、境况不佳的可怕结果就是逼着人说谎。
——马尔克斯《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3、吃玫瑰花长大的猪,肉味一定香极了。
——马尔克斯《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4、我不戴帽子,免得要在别人面前摘下来。
——马尔克斯《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5、学会享受寂寞,那会让你学会思考自我。
——马尔克斯《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6、生活是人们发明出来的再美妙不过的东西了。
——马尔克斯《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7、只有一件东西是肯定要到的,上校,那就是死神。
——马尔
克斯《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8、你要是想卖掉一件东西,就得把脸板得像去买东西一样。
——马尔克斯《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9、自上次内战结束以来过了五十六年了,上校唯一做过的事情就是等待,而等到的东西屈指可数,十月算是其中之一。
——马尔克斯《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10、“一个人要是不得不说假话,那真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
”在说假话之前,有没有想到是不是真的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呢?——马尔克斯《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11、“那这些天我们吃什么?”她一把揪住上校的汗衫领子,使劲摇晃着。
“你说,吃什么?”上校活了七十五岁——用他一生中分分秒秒积累起来的七十五岁——才到了这个关头。
他自觉心灵清透,坦坦荡荡,什么事也难不住他。
他说:“吃屎。
”——马尔克斯《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读后感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读后感《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是俄国作家维克托·什克洛夫的著作,也是他最著名的小说之一。
该小说讲述了上校伊凡·伊利奇·察尔诺夫在一次战争中表现英勇,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荣誉和尊重,更没有收到一封来自家人的信件,最终他在荒芜的战争中失去了全部,直至最后成为了一名精神病患者。
我对这部小说的阅读充满了忧伤和绝望。
小说以清晰的语言和出色的叙述方式描绘了一个被遗弃的军人,让我深感到这个时代人们的冷漠和残酷。
小说中的上校是整个故事的支点,他的丰富的内心世界和遭遇引领着整个小说的节奏。
上校一直期盼着能够得到来自亲人的关心和爱,然而他却连一封信都没有收到。
这种孤独和无助的感觉让人无法承受。
整个小说空灵而又肃穆,令人感到无从琢磨。
在这个虚妄和冷漠的现代社会中,关爱和温暖似乎越来越遥远,我们只能在心灵的角落里保持良知和善良。
这是我在阅读这本书时所想到的。
小说将这个时代的衰败、人性的扭曲和爱的虚无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本书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人们对于孤独、无助等负面情绪的承受能力是多么有限。
虽然上校最终变成了一个毫无生气的木偶,但他的精神生命并没有离我们太远。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是一本极具深度和思考性的书籍。
它敏锐地描画了一个时代和社会的变迁以及人们的心理演变,不仅仅是上校的命运,还涵盖了更广泛和深远的人性问题。
在我们的社会中,仍然有很多人被孤独和无助所困扰,而《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就是一个提醒我们这个事实的作品。
在我的阅读中,我选择摒弃先入为主的想法,让自己完全沉浸在小说中。
我发现自己更加喜欢上校这个人物,他的孤独和执着令人感到动容。
他没有得到那样的情感,但他却一直在期待。
人最大的幸福之一就是爱和被爱,但如果这个世界真的没有了爱,我们还能怎么办?总之,《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是一本发人深省的书籍,它让我们感到惋惜和无奈,也许只有在艰难的时刻,人的性格和人性才会得到压缩和显露。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读书笔记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读书笔记如果一位作家的多部作品都围绕一片土地、一个国家、一座小镇以及镇上的一群人来创作,那么读者们一定会暗自揣摩他的世界是否过于简单乏味。
但是,当马尔克斯真的这样做了的时候,读者们却发现所谓的乏味背后隐藏着一座巨大的宝库,就像大海中有海湾有岛屿有航空母舰一样。
只要我们喊一声芝麻开门,《百年孤独》、《枯枝败叶》、《恶时辰》,还有《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就会呈现在眼前,看似空白实则丰富。
拉美民族、马孔多镇、上校或是医生不断地出现在小说中,纵横交错的维度足以使每个人物丰满立体地端坐于读者心中。
整本书洗练简洁,却从头至尾弥漫着绝望和失败感。
贯穿全书的饥饿感,在十月的雨声中时而安静,时而嘈杂。
妻子苦苦支撑着生活,上校翻来覆去地想,但他依然静静地等待,仿佛等待的并不是来信,而是一种真理。
关于真理,书中这样写道——“我真正缺少的是清楚的意识到自己在做些什么,而不是自己知道些什么……我应该做的是找到一种对我而言为真的真理,找到我可以为之生、为之死的理念。
”上校一直在等待着,并最终让整个小说都建立在这封遥遥无期的来信之上。
马尔克斯的笔下有过好几位上校。
与百年家族的标本似人物布恩迪亚上校比起来,《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里的上校是个不像上校的上校。
上校出场时,那场他曾经参与的“千日战争”已经过去半个世纪,马孔多的香蕉园也早已衰败。
作为叛军中的一员,作为对他们放下武器的交换,政府承诺给两百名革命军军官发放遣散费和补偿金,但政府的承诺从来没有兑现,上校及他的战友一等就是将近六十年。
我们不清楚上校这几十年是以什么为生,也许儿子曾经是他和他妻子的希望,但儿子在一次斗鸡时死于乱枪之下,于是儿子留下的斗鸡和政府的补偿金成了他和妻子生活的唯一希望。
当然,上校心里明白,这些等待只存在于夫妻两人饿死之前。
文中不乏悲哀地暗示我们,战争虽然已经结束了半个世纪,但小镇的居民并没有迎来真正的和平,作者没有正面描写动荡,但仅仅通过简简单单的对话,就足够让读者看到一个从未改变的哥伦比亚——“这么多年了,他是我们这里第一个自然死亡的人。
11《百年孤独(节选)》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③在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梁大湾村,远远地就能望见一座高崖上錾刻着“中国共产党万岁”7个大字,亮白如新,蔚为壮观。
④尽管《百鸟朝凤》这部电影观众好评如潮,但是仍有人对它恶意攻击,演员们对此拍手称快,纷纷揭露攻击者的险恶用心。
(摘自《高中生》2018年31期)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等信的马尔克斯”为题,向读者讲述了一个“等待”的故事。这里的“等信”既是马尔克斯在等别人给他寄钱,更是在等待希望。
B.文章结尾交代二十多年后,获得诺贝尔奖的马尔克斯专门回小旅馆还房租和利息的事,目的只是强调马尔克斯的诚信以及房东的善良。
鲨鱼放开了大鱼,身子朝下溜,临死还吞下了咬下来的鱼肉。《老人与海》
12.阅读下面《老人与海》中语句,分析桑迪亚哥这一人物形象。
老人系紧帆脚索,卡住舵柄然后拿起绑上了刀子的船桨,尽量轻地举起来,因为双手疼得不听使唤了。接着,他张开手,轻轻地握住船桨,双手松弛下来。他又紧紧地攥起手,让它们忍着疼痛不畏惧,一面看着鲨鱼游过来。《老人与海》
略萨的作品从社会层面讲,笔触相当广泛,拉丁美洲的土著居民、城镇市民、知识分子、艺术人物、官僚机构、军队等,都是他的描述对象。他的小说敏感地批判和揭露社会现实问题,如独裁统治、官僚腐败、贫富差距悬殊、阶级压迫、种族歧视、军警特务横行、党派不择手段竞争等。略萨坚信“小说需要介入政治”,这是让小说变得尖锐而有力的重要武器。《公羊的节日》体现了他对拉美政治现实的深刻思考,小说通过杜撰一个女人的所见所闻,再现拉美最血腥的独裁统治,将多米尼加共和国前独裁者特鲁希略魔鬼般的独裁时代,批驳得淋漓尽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出版于1961年,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第二部作品,故事的灵感来自于作家对其外祖父等待千日战争抚恤的回忆。
该作与马尔克斯其他作品相比显得过于“简单”,但是简单之下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学味道。
【故事简介】第一章一天早上,上校起床发现家中的咖啡已不够早餐之用,经过精致打扮后去参加了一次葬礼。
这次葬礼对上校来说非常具有纪念意义,因为这是这个城市这么多年来第一个自然死亡的人。
他妻子患有哮喘病多年,所以不能离家半步。
上校来到广场上,在十月的大雨中等待着送葬队伍的经过,不过在雨中上校也吃尽了苦头。
第二章上校的儿子奥古斯丁留给家中的遗物是一只斗鸡。
奥古斯丁由于秘密分发传单,一月份被暗杀在斗鸡场上。
镇上的人都认为这只斗鸡最具战斗力。
于是上校好生照顾着它,期待它能在下一届斗鸡大赛中争金夺银,但是他妻子却反对这个无底的计划。
每到星期四,上校总会去码头等着邮轮送来他的抚恤金信件,可是十五年过去了,依旧什么都没有。
有个医生,也在同一天去码头提他的报纸,撰写他的专栏,医生在镇上有个秘密的圈子。
上校借了医生的报纸,可以在当天晚上躺在吊床上阅读,不过第二天医生会来他家取回报纸。
晚上七点,安赫尔神父敲了钟,根据自己的电影分级制度,用钟声告诉镇上的人新来的电影适合哪些人看。
(报纸上有埃及人收复苏伊士运河主权的新闻。
)第三章上校的生活真的很窘迫。
由于妻子的唠唠叨叨,上校立刻就去了次邮局,不过空跑一趟。
奥古斯丁的同伴们高兴地评论着他的斗鸡的胜利。
所以上校又去了趟邮局等信,还是白走一趟,而且邮局局长告诉他,没人会写信给他。
上校按照妻子的建议上校换了个律师。
第四章第四章开头是上校写了一封替换律师的信。
小镇继续下着雨,上校和他妻子却没有吃的,饿着肚子。
上校的妻子去他们的儿子坟上献花,尽管她的哮喘还是很严重。
上校和他妻子都省下自己的食物,把这些“洒了血”的食物喂斗鸡。
不过到了最后,奥古斯丁的同伴们担负起了喂养斗鸡的任务。
第五章堂·萨瓦斯建议上校卖了那只斗鸡,可以套现900比索,而且可以省去很多麻烦。
上校在邮局询问他的信件,但是没有任何答复。
而后,上校回到家中,决定和妻子一起去那户治丧人家凭吊哀悼。
他妻子用结婚戒指做抵押,向安赫尔神父借钱,不过得到的答复却是借钱不能用神圣的物品作抵押,因为那是种罪过。
在极端困难面前,上校不得不把斗鸡卖给堂·萨瓦斯。
第六章上校来到唐·萨瓦斯的办公室,决定卖掉那只斗鸡。
上校苦等几个小时候,萨瓦斯出现了,但他不把上校当回事。
上校只得带着坏消息回家,告诉了他妻子,他妻子却建议比萨瓦斯的请求更具决定性。
这样上校又去了趟萨瓦斯处,可是萨瓦斯杀价到400比索,而且在他转卖斗鸡的账单整理好之前,只支付60比索。
第七章某天早上,上校和他妻子怀着愉快的心情起床,感觉非常好。
由于收了萨瓦斯的定金,他们终于有吃的了,上校还添置了一双新鞋。
一天,当上校正要去了邮局去等信时,记起了训练斗鸡的那段时间,就进了斗鸡场。
上校认出了自己的斗鸡,观察到它不仅代表着节俭,还代表了这个城镇的孤独和自由。
上校训练它已有好长时间,对斗鸡已生感情,但是它没有在他手中那么有活力了。
尽管如此,上校还是把赌注压在这只斗鸡身上,决定继续畜养斗鸡,然后继续等待信件的到来,与此同时,他的妻子用经济状况恶化来抗议。
妻子问上校:“(养了鸡),咱们吃什么?”上校用了一个戏剧性词回答道:“大便”,小说就此结束。
这个词可以看出上校和他妻子有多么的绝望。
【文学评论】马尔克斯自认为最满意的一部作品之一,最精炼,结构最简单的一部作品。
小说从深层次上来讲,是对当时时局政治、军事独裁、封建愚昧的抨击。
它是一部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的着重心理分析的意识流小说,把现实和幻想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两者相交错,是现实主义的精品。
作品写一位50多岁的老人盼望养老金而不得的复杂心情及因此而生的窘迫生活。
这位上校年轻时(19岁)即参加“保卫共和国的战争”。
战争结束后,新政府许诺要给他们养老金安度晚年,他妻子患有严重的哮喘病,儿子也在一次斗鸡中死去,老两口孤苦伶仃,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政府能信守承诺,寄来养老金。
但是,上校的这种等待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中成了绝望的等待。
上校的悲剧命运令人难以忘记,这悲剧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
追究下去还要包括到主人公生活的那一片特殊的大陆——拉丁美洲的民族特点和文化特征。
小说忠实地再现了拉丁美洲富有特色的文化和社会生活,这块土地因古老的印第安土著文化和哥伦布发现这块新大陆而导致印欧两种文化的并存与混合,在这方土地上,现代和远古,科学和迷信,电子和神话,摩天大楼和史前状态交织在一起。
这是个神奇的、疯狂的、不可思议的世界。
在这样的世界面前,一切虚夸和矫情的辞藻堆砌都显得那么苍白,作家只需用语言最本质的内核部分去表现就可以收到令人震撼的效果。
在小说中,拉丁美洲那漫长的雨季是令人厌恶的,他和上校的痛苦感受以及邻人的出殡联系在一起,这一雨季的描写小说开头就有,它似乎是上校悲剧命运的一个预言。
上校曾去找过律师,申诉自己的不公遭遇。
然而律师这样向上校解释:“人类的忘恩负义是无止境的。
”在上校所处的那样一个专制制度肆虐的非理性时代,不仅统治阶级背信弃义,平民百姓的生活也是穷极无聊。
老百姓们每年在1月二十日进行斗鸡、下赌注,追求刺激。
在礼拜的夜晚,人们聚在台球房玩转盘赌,一片沸腾的景象。
上校的悲剧命运是必然的,因为他的那种严肃、纯洁、执着的精神世界与整个社会的黑暗以及人们无聊麻木的生存状态格格不入!小说中的世界,除了上校、医生这极少数的几个人还保留着人类宝贵的理性外,其余种种人以及周围的环境所表现出来的反理性现象,粉碎了读者的理性期待,上校那一相情愿的理性主义信仰显得可笑、可怜。
上校所参与的那场战争,耗尽了他的生命中的精华。
在人类生活舞台上,从古至今,到处都层出不穷这种反理性的活动,有以信仰的名义进行的野蛮愚昧的宗教战争,有血腥的种族清洗和党同伐异……康德认为,人尽管作为万物之灵,个体充满了智慧,但就人类的全体在世界大舞台上的所作所为来看,一切归根结底是由愚蠢、幼稚的虚荣,甚至还往往由幼稚的罪恶和毁灭欲所交织成的。
上校不正是这场罪恶中的牺牲品吗?小说中最令人震撼的是它所塑造的上校的悲剧命运的美学意义。
首先表现在对于绝境中生命韧性的渲染与开掘。
上校与他的妻子在贫病交加中苦苦地支撑着,这两把老骨头在严酷的生活重压下已将生命的忍耐力发挥到了极致。
尽管自己的生活与健康状况如此不堪,上校还是保持了他的正直、倔强,对共和国一片赤诚和对法律怀有牢固的信念。
上校在读报纸时发出叹息“没有选举的希望。
”他对拖欠医生诊费感到不安,在分手时咬着牙问“我们欠您多少?大夫。
”他相信法律,作出更换律师以求快点得到养老金的决定,并且亲自写申诉信……腰板挺的笔直,以利于呼吸……上校写了满满一张纸……后来,他又写了半页,并且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无论是肉体上对于贫穷和疾病作的苦苦抗争,还是精神上对于某种信念的苦苦支撑,马尔克斯都没有忘记加以渲染和表现,然而,上校并没有迎来生命中的春天。
他的青春和热情早已伴随战争岁月消逝了,陪伴他的只有令人厌恶的潮湿的雨季。
他身上保留的人类理性的闪光在黑暗的绝境中显得如此的可贵,这是值得读者记住的。
小说中上校这一悲剧人物的美学意义还在于:小说末尾对于痛苦的自我救赎使得上校的灵魂得以站立起来,可以与读者对话。
叔本华对“痛苦”的定义是“把意志因横亘于它与它当前目标之间的一个障碍而遭到的阻挫称为痛苦。
”那么,上校等待养老金而不得是符合这一定义的。
因为贫病,上校遭受的肉体苦痛不必多说了,在漫长的等待和窘迫的生活中,上校所受的精神苦痛也被多次提及,文中描写上校的心理时用了“焦虑不安”,“羞愧”,“不快”,“心乱如麻”,“提心吊胆”等词语。
上校还产生了好几次幻觉,一次是出殡时,一次是卧病在床时。
这几次幻觉都有令人惊悚的效果。
我们可以发现,上校的精神也被折磨得千疮百孔。
痛苦本身固然也有它的美,但马尔克斯所做的并不仅仅是强调人生的悲剧感,在小说的末尾,马尔克斯冷静的叙述道,“妻子逼问上校‘告诉我,我们吃什么?’上校经历了七十五年——一生中一分钟一分钟度过的七十五年——才到达了这个时刻。
他感到自己是个纯洁、直率而又不可战胜的人,回答说:‘屎’。
”在那样一个时刻,上校完成了某种仪式。
以往全部的痛苦已成为上校感受范围之外的另一世界。
上校完成了他艰难的灵魂之旅。
上校达成了这样的理念:要解脱于苦海,就不是无济于事地挣扎着解除加诸自己的一重重的,实际的痛苦,而是从根本上否定制造出一切纷争和苦难的生命意志,这才是真正的一劳永逸的救赎。
使得他可以超脱,对他而言,痛苦就是解脱于痛苦的途径。
小说到了这里,上校的灵魂变得丰满而有生气,不再是徒有痛苦的容器。
这篇小说对于苦难的叙述有着自己从容的节奏。
作者始终保持必要的含蓄、克制。
但是惟其如此,才得以源源不断地透出作者真诚的生命意识和对生命的大敬畏。
正是由于马尔克斯细致入微的阐述,形成涓涓细流般的小说内在的时间节奏感,才调动、激发了我们全部的情感和经验的介入与参与。
这部小说的悲剧性无论从民族、社会的角度还是人的角度看都是显而易见的。
在马尔克斯的创作生涯中,他最初的创作主题也是与死亡有关,可以想见马尔克斯的哲学观念里早就有了生命的意识。
我们通过这部小说,窥探到人类生活之一角,思想得以沉潜到悲剧人物的生命深处,看到了既伟大又渺小的人类生命的闪光,小说既不乏精细的微观视角,又负荷着思想的深度,负载着社会的内涵,有着深邃的历史穿透力,因而它具有一种强烈的美而撞击着人们的心扉。
有人曾问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不可超越,你怎么看?马尔克斯回答:其实在它问世之前就已经被超越了,我最好的作品是《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他曾这样说:“《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这部作品我写了九遍,在我的作品中它是最牢不可破的。
它可以面对任何对手。
”◎格非:《上校》是通过简单写出了复杂,《上校》的境界要高一些,它非常简单,非常平常。
我们要判断一流的伟大作品,首先的一个依据就是它一定要简单。
一个好的作家应该是某种重要价值的守护者,他要提出价值,要保护这个价值,这是非常重要的,你得比网络上的那些批判更往前走。
格非:《上校》对我震撼最大的地方,是它所受到的超现实主义的影响,作品里有很多夸张的描述,比如一个人的肚子里长出百合花,长出毒蘑菇等等,因而,从文体上说,《上校》基本上是非常完美的。
从作品的纯粹性、作品的力量来讲,我觉得马尔克斯所有作品里面没有哪一部能超越《上校》,有几个理由,第一,《上校》的语言棒极了,势大力沉,至今仍然可以作为写作的教科书。
他的句子非常简洁,读起来普通,比如他要说这个人一直在等待,他这样写:十月是他可以等待的为数不多的东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