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公车上书为线索分析戊戌变法发生的历史背景

合集下载

初二历史上册知识点同步练习:戊戌变法

初二历史上册知识点同步练习:戊戌变法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知识点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895年,康有为等率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发起“公车上书”,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

此事件的历史背景是()A.洋务运动的破产B.《北京条约》的签订C.《马关条约》的签订D.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答案】C【解析】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联合1300多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

因此公车上书的背景是《马关条约》的签订。

故选C。

2.揭开维新变法序幕的是()A.《马关条约》的签定B.戊戌变法C.强学会成立D.“公车上书”【答案】D【解析】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义愤填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人议和,请求变法。

即“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故选D。

3.康有为称严复为“中国西学第一”。

这是因为严复()A.编著《海国图志》,介绍外国史地B.发起“公车上书”,鼓吹变法C.译述《天演论》,系统介绍了进化论学说D.创办《新青年》,倡导民主科学【答案】C【解析】康有为称严复为“中国西学第一”。

这是因为严复译述《天演论》,系统介绍了进化论学说。

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认为要救国,只有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

严复译著的《天演论》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启发了当时中国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

故选C。

4.如图为19世纪末出现的报刊,它们宣传的主要观点应该为()A.变法图强B.三民主义C.民主与科学D.新三民主义【答案】A【解析】图中的《时务报》、《知新报》、《国闻报》都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的报刊,宣传的是资产阶级变法图强的思想。

故选A。

知识点二:百日维新5.下列内容使康有为、梁启超等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警醒并要求变法图强的是()A.鸦片战争的失败B.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C.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D.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答案】C【解析】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戊戌变法的背景

戊戌变法的背景

八国联 军侵华 战争
1900—1901 年
英法德 意奥俄 美日
中国被迫与德国、奥匈帝国、比利时、西 班牙、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 、荷兰、俄国11国签定《辛丑条约》,沦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之沉沦
战争 名称 鸦片 战争 第二次 鸦片 战争 中法 战争 时 间 发动 国家 英国 战争的主要结果及其影响
甲午中 日战争
八国联 军侵华 战争
1894—1895 年
1900—1901 年
日本强迫清政府签定《马关条约》,大大 加深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中国被迫与德国、奥匈帝国、比利时、西 班牙、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 、荷兰、俄国11国签定《辛丑条约》,沦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之沉沦
戊 戌 变 法
清政府放宽对 民间设厂的限制
维新思想的传播 (思想基础)
江苏省武进高级中学
1840—1842 年
英国强迫中国签定《 南京条约 》,首先 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战争期间及战后,俄国侵占我国东北和西 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中国的半殖民 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打开了中国的西南门户。
1856—1860 年
1883—1885 年
英国 法国
法国 日本 英法德 意奥俄 美日
中国新气象——经济近代化
到1880年代初期,中国涌现了一批 看上去不错的现代企业。与此同时 ,官方的监督人也开始大面积干涉 公司的业务进展,双方的利益博弈 很快白热化,其结果是,一方面李 鸿章等官僚集团不断地更换公司管 理人员,一方面,这些主要由买办 组成的职业经理人则停止新的投资 ,公司的发展速度随之减缓,所谓 的官方监督人越来越像真正的官僚 ,以及主要由他们主导的公司,只 能依赖有限的垄断专营和国家财政 拨款来维持运营。 日本明治时代,官僚集 团似乎中国一样,直接 参与到企业的经营和管 理中,政策倾斜,将部 分税收变成对企业的投 资,同样也是委派官吏 督办公司。但至19世纪 80年代,当中国官僚集 团坚定地把买办企业家 挤出公司组织,日本人 却把新型的近代化公司 廉价卖给了企业家,放 弃了官僚的控制权。

第6课 戊戌变法 学案(记忆清单+分层训练)(2024年)

第6课 戊戌变法 学案(记忆清单+分层训练)(2024年)

第6课戊戌变法01记忆清单一、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必考(一)原因:甲午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列强掀起瓜分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二)公车上书: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二、宣传维新思想——戊戌变法的发展(一)概况:公车上书失败以后,维新人士创办报纸,组织学会,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1、学会:强学会2、报纸:康、梁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国闻报》(天津,严复),《时务报》(上海,梁启超《变法通议》)。

(二)作用:宣传了维新变法思想,为百日维新奠定了基础。

三、百日维新——戊戌变法的高潮(一)概况:1898年 6月到9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开始了变法。

1898年是旧历戊戍年,因此称这次变法为“戊戍变法”。

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称为“百日维新”。

(二)内容:1、政治: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2、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3、思想文化: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培(京师大学堂,北大前身,戊戌变法留下的唯一成果)4、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三)失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软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杨深秀、康广仁、林旭。

(还要知道谭嗣同的两首诗),变法失败。

(四)失败原因1、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①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帝②没有提出明确的政治主张,没有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③脱离了群众④没有认清列强本质,对其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2、直接原因:封建顽固派的强烈反对(五)评价/意义★★★★★必考1、性质:戊戌变法是一次由资产阶级掀起的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2、意义:冲破了封建思想的束缚,在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六)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资本主义的改良主义道路行不通!【拓展】1.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上第6课《戊戌变法》预习+知识点+习题(有答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上第6课《戊戌变法》预习+知识点+习题(有答案)

【预习提纲】部编历史八上第6课戊戌变法一、背景《》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二、序幕——“公车上书”时间:年春地点:北京人物:、以及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目的:请求拒和、迁都、变法结果:未上达光绪帝。

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三、发展——维新思想的传播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学会——等报刊——上海的《时务报》;天津的《国闻报》等宣传变法的人物代表:梁启超、严复(进化论思想)等四、高潮——“百日维新”背景: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时间:.6.11——9.21标志: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内容:政治上——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文化上——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军事上——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五、结果——戊戌政变(变法失败)1898.9.21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

“戊戌六君子”:、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失败原因:①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②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身上。

③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单薄,脱离人民群众。

(妥协性、软弱性)六、历史意义1、性质: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的改良运动。

2、意义: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作用(最突出)。

3、启示:资本主义的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部编历史八上第6课《戊戌变法》知识点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1戊戌变法的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亡之时。

2公车上书背景: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后。

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经过:康有为,梁启超联合正在参加科举考试的1300多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结果:没有上达光绪皇帝,失败。

影响: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3宣传变法维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影响最大的有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国闻报》严复主持,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上第6课《戊戌变法》知识点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上第6课《戊戌变法》知识点
材料二: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主要内容有: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军队;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等。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2)根据材料二,分析哪些变法措施对封建旧势力的冲击最大?
材料三:1898年,光绪帝实行变法,这次变法虽然很快就失败了,但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5结果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抓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变法失败。
6影响※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和资本主义改良运动。它虽然失败了,但是它宣传资产阶级思想,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A.奖励发明B.废除八股文
C.精简机构D.裁撤冗官
7.某同学将课本内容整理如下,其中“慈禧太后”适合填写于哪一横线处()
为走救国之路,__A__七次上书;不作亡国之君,__B__下诏变法;反对变法维新,__C__发动政变;以血唤醒民众,__D__慷慨就义
8.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戊戌变法运动()
知识点2百日维新
背景: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
开始: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被称为“”。
变法诏令: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改试策论,开办,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史称“”。

最新-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 公车上书素材

最新-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 公车上书素材

公车上书历史上所说的公车上书,是指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为率同梁启超等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清光绪皇帝,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被认为是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的政治运动的开端。

其背景源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败于日本。

1895年春,乙未科进士正在北京考完会试,等待发榜。

《马关条约》内割让台湾及辽东,赔款二万万两的突然消息传至,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

台籍举人更是痛哭流涕。

4月22日,康有为、梁启超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十八省举人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连署。

5月2日,由康、梁二人带领,十八省举人与数千市民集“都察院”门前请代奏。

根据传统的历史学教材所载:反对者反对签订《马关条约》。

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等主张。

上书被清政府拒绝,但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之后,康有为等以“变法图强”为号召,在北京上海等地发行报纸,宣传维新思想。

严复、谭嗣同亦在其他地方宣传维新思想。

之后,光绪帝启用康有为等,史称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虽然,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都先后失败,但是维新思想从此唤醒和激励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救亡图存,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历史的更正: 关于“戊戌变法”的所有“定论”中,“公车上书”都是一个重要情节。

随手翻出《中国近代史辞典》(上海辞书82年版)说:“1895年,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派李鸿章赴日本签定《马关条约》,激起全国人民强烈反对。

5月2日,康有为联合在北京会试的举人一千三百多人于松筠庵会议,联名上书光绪皇帝……上书虽被都察院拒绝,但在全国广泛流传,是资产阶级改良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的起点,史称公车上书。

”对于这样一件教科书中言之凿凿的事情,史学家姜明先生的新著《天公不语对枯棋》中断然质疑:“这说法大可怀疑。

”姜先生用自证、它证、反证的方法,论证这件事其实相当可疑。

史称“公车上书”的这件事,大多是根据康自己的《公车上书记》一文为本的,但当年5月24日上海出版的《公车上书记》序中说,5月2日那天,公车们“闻局已大定,不复可救,于是群议涣散”。

戊戌变法中考重要知识点总结

戊戌变法中考重要知识点总结

戊戌变法中考必考知识点一、戊戌变法的背景(一)国内背景:1.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活动提供了条件;2.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瓜分危机。

(二)国际背景:1.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2.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

二、戊戌变法的经过(一)序幕:“公车上书”1.时间:1895年2.直接原因:《马关条约》的签订3.领导人:康有为和梁启超4.上书内容: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5.结果:由于封建顽固派的阻挠,没有上书到光绪帝手中。

6.意义: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二)展开: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康有为和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后把《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

(三)高潮:百日维新1.时间: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2.内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四个方面(见书)3.1898年是旧历戊戌年,因此称这次革命为“戊戌变法”。

(四)结果:慈禧发动“戊戌政变”标志着戊戌变法的失败。

(五)失败原因:1.客观原因:以慈禧为代表的顽固派势力远远大于维新派。

2.主观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自身的阶级局限性,不敢发动人民群众,只依靠一个并无实权的光绪帝。

(六)教训:资产阶级维新派不能担负起救国救民的历史重任,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七)历史意义:1.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或者说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

2.戊戌变法又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基础。

3.戊戌变法还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戊戌变法中考教案一内容与分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戊戌变法,指的是公车上书,百日维新。

其核心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理解它关键就是要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等史实。

学生已经学过变法,本节课的内容戊戌变法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的,由于它还与政治有一定的联系 ,所以在本学科有重要的地位,教学的重点是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戊戌变法

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戊戌变法
《时务报》
《国闻报》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
பைடு நூலகம்
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
——《变法通议》·梁启超
梁启超
“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 号召变法图强。 ——《国闻报》
严复
上述学会和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
三、戊戌变法的高潮 ——百日维新
1.时间: 1898年6月——9月。 2.目的: 变法救国 3.开始标志:1898年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B
2. 以下关于戊戌变法内容的表述中错 误的一项是( ) A.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B.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C.废除八股,开办新式学堂 D.裁汰旧军,精练陆军,创建北洋海 军
D
3. “宣传民主维新,倡西学,发展资 本主义;批判专制守旧,兴民权,实 行君主立宪。”此对联反映的历史事 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一、戊戌变法的兴起 ——公车上书 1.时间:1895年春。 2.背景: 《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华民族面临着严 重民族危机。 3.领导人: 康有为和梁启超。 4.在位皇帝: 光绪帝。 5.意义: 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康有为
梁启超
二、戊戌变法的发展 ——组织学会,创办报刊
D
A.裁撤冗员 B.开办新式学堂 C.训练新式军队 D.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谢谢同学们的合作!再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格言 220、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21、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222、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223、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224、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225、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226、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227、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228、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29、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230、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231、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 232、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233、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234、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235、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236、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238、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239、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40、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爬 241、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42、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243、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244、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245、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246、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247、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248、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49、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50、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第6课 戊戌变法

第6课 戊戌变法

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
固派大肆捕杀维新党 人,维新志士谭嗣同 、康广仁、林旭、杨 深秀、杨锐、刘光第6
人于1898年9月28日在
北京惨遭杀害,史称 “戊戌六君子”。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
议一议,维新派要杀的贼指谁?维新派为什 么“无力回天”?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 所”?
议一议,维新派要杀的贼指谁?维新派 为什么“无力回天”?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 “死得其所”? 维新派要杀的贼指的是封建顽固势力。 但由于阶级的局限性资产阶级维新派无法取得 成功。 谭嗣同说过外国都有因变法而牺牲的人。但中 国还没有,所以他就想做第一个中国因变法而 牺牲的人
材料一: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除慈禧控制的朝廷 外,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 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强大 材料二:变法形势危急时,维新派势单力薄,只好把希望寄托在袁 世凯的身上,结果被袁世凯出卖。 袁世凯的出卖
材料三:当慈禧太后把光绪帝囚禁后,他无奈感慨:“朕虽有改革 之心,却毫无实权,朕就是一个傀儡呀!”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材料四: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当变法
曲终人散之时,广大人民群众对此很漠然,好多人不知道具体情况。 没有发动人民群众
依据材料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根本原因: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
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强大; 换 袁世凯的出卖; 我 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了 没有发动人民群众;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根本原因)
康有为
梁启超
康有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 月31日),字广厦,广东南海人,人称 “康南海”,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 部主事。出身于士宦家庭,乃广东望族, 世代为儒,以理学传家。近代著名政治 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 者,他信奉孔子的儒家学说,并致力于 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 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主要著作有 《康子篇》、《新学伪经考》。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课 戊戌变法-课件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课 戊戌变法-课件

方法技巧 利用歌谣记忆公车上书。
《马关条约》传北京,康梁带头联举人。 公车上书轰全国,变法维新开序幕。
百日维新 1.戊戌变法
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消息传出后, 背景 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痛陈时局的危险和变法的
紧迫性,呼吁变法救国
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表示 概况 “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1898年(农
考点一 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例1 (山东青岛)右图是青岛的著名景点之一——康 有为故居,位于福山支路5号,许多人仰康有为之名前来 参观。下列运动与康有为有关的是( )
A.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B.资产阶级维新运动 C.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D.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维新变法的相关知识。抓住题 干中的关键信息“康有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 为是维新变法运动的代表人物,故选B。
(3)创办报刊 ①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强调“法
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 变亦变”,日本以变法而强大,中国如果不变法,将会因守 旧而灭亡。这些文字议论新颖,通俗易懂,风靡海内。
②严复等主持的《国闻报》,以“通上下之情”“通中 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
原因 他们掌有实权,阻挠和破坏变法法令的贯彻
时间 1898年9月21日 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 士,废除变法诏令。康有为、梁启超先后出逃。
概况 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六人被捕遇害
3.影响 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被称为“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 久的影响。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第2课《戊戌变法》中图版

第2课《戊戌变法》中图版

有利于资 产阶级参 与政权
族资本主 义的发展
文化教育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
思想上: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 反映资产
有利于 军事强大 阶级民主 政治需求
有利于传 播资产阶 级思想
四、失败——戊戌政变
原因:维新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
政变: 1898年9月21日,以慈禧为首的顽 固派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废除变法措施, 但保留了京师大学堂。搜捕维新派,康梁 逃往海外, “戊戌六君子”被杀害。 变法持续了103天,故又称“百日维新”
公 车 上 戊 书 戌 变 法
百 日 维 新
1895年春,《 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 背景: 传到北京. 经过: 1895年,康、梁等人联合各省参加会 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 影响: 公车上书揭开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序幕. 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了《____》, 万国公报 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 强学会 准备 联合朝中大臣在北京组织___,定期 集会讲演. 万国公报 他们把《____》改名为《中外纪闻》, 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 光绪帝 开始: 1898年6月,___颁布了一系列法令, 实行变法.
C、变法不利于清王朝统治的巩固
D、变法改变了祖宗的例律
5、“戊戌变法”的实质是(


A、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势的斗争
B、光绪帝为首的“帝党”与慈禧太后为 首的“后党”的斗争 C、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旧势力的斗争
D、封建统治阶级与人民群众的斗争
再见!
”。
救亡图存 6:戊戌变法是一场_____________ 的政治变革,又是一次 思想启蒙 运动,它有利于__________ 社会进步 。它的失败说明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

部编版 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高频考点专题突破专题专题06 戊戌变法(解析版)

部编版  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高频考点专题突破专题专题06 戊戌变法(解析版)

专题06 戊戌变法知识讲解1.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1)背景:1895 年,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中国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2)领导人:康有为、梁启超2.戊戌变法(百日维新)(1)简单经过:1898 年6 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变法开始。

内容P301898 年9 月慈禧为代表的顽固派发动戊戌政变,变法最终失败,前后103 天,所以称百日维新。

(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谭嗣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2)影响(意义):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专题练习一.选择题(共15小题)1.《中外日报》刊文指出:“前数年,论时务谋政策者,不曰转弱为强,即曰易危为安;今则无暇为此门而语,直当曰:救死而已矣,救亡而已矣。

”该文表明()A.洋务运动取得成效B.维新变法缓解危机C.革命得到广泛响应D.清朝统治面临崩溃【分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知道题干文章表明清朝统治面临崩溃。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媒体强调国家到了生死存亡关头,最为急迫的事务是救死、救亡,该文表明清朝统治面临崩溃,D 项正确。

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面对时局的危险,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

于是光绪帝召见康有为,如图所示。

请根据你学过的知识推测,他们可能谈到的话题有()①精简政府官员,建议官民上书言事②加强八股,实行策论③裁减旧军队,加强训练新式军队④私人工矿企业发展慢,应该鼓励发展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分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据所学知,①精简政府官员,建议官民多多上书言事。

③裁减旧军队,加强训练新式军队。

④私人工矿企业发展慢,应该鼓励发展都是戊戌变法的内容,符合题意。

②加强八股,实行策论与戊戌变法无关,戊戌变法中废除八股,改试策论。

故选:B。

3.“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各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上述文字出自()A.光绪帝变法诏书B.孙中山《民报》发刊词C.宣统帝退位诏书D.邹容发表《革命军》【分析】本题考查清朝灭亡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共30张PPT)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共30张PPT)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军事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北洋新军 首领:
袁世凯
打击了封建
类别 官僚制度
1898.6.11-1898.9.21
主要内容
政治
经济
文化 教育
裁撤冗官,允许官民上述言事。
有利于民族 资本主义的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发展展农、工、商业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有利于传播资产阶 级思想
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维新思想的传播:《万国公报》
发展:
维新团体的形成:强学会
开展: 百日维新(1898年,戊戌变法) 内容:
1898.6.11-1898.9.21
类别
主要内容
政治 裁撤冗官,允许官民上述言事。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文化 教育
军事
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梁启超(1873-1929)
字卓如,号任公,广东 新会人。
自幼有“神童”美称, 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亲 历晚清诸多重大政治事 件,无一不见其身影。 后结识康有为,听康有 为讲俄国和日本通过变 法使国家富强,觉得新 鲜,投其门下,拜康有 为为师。
康有为
梁启超
康、梁联合各省举人上书光绪帝提出了 怎样的请求?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文化 教育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军事
京师大学堂
北京大学
1898.6.11-1898.9.21
类别
主要内容
政治 裁撤冗官,允许官民上述言事。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戊戌变法课件-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戊戌变法课件-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相关史事
康有为在政变前一天,由英国人保护逃往香 港。政变发生当天,梁启超躲入日本公使馆,后 由日本人掩护,化装逃往日本。谭嗣同拒绝出走, 矢志为变法献身。他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 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各国变法,无不 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 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二、戊戌变法的经过
什么是维新?
反对旧的,提倡新的。通常指变旧法,行新政。语出:《诗·大雅·文王》: “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毛传:“乃新在文王也。” 陈奂传疏:“维,犹 乃也;维新,乃新也……言周至文王而始新之。”后称改变旧法推行新政为维新。
二、戊戌变法的经过
2. 发展:组织学会、创办报刊
维新运动期间各地重要学会
二、戊戌变法的经过
严复(1854—1921)
人物扫描
严复,福建侯官人。早年就读于福州船政学 堂。1877年被选赴英国学习海军,留学期间,广 泛涉猎西方各种政治学术理论。两年后回国,长 期从事教育事业。甲午战争期间,在天津《直报》 上发表《原强》《救亡决论》等政论文章,号召 救亡图存。同时致力于翻译事业,所译《天演论》 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的生物进化理 论,在当时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戊戌变法的经过
3. 高潮:百日维新
(3)开始标志: 清政府颁布 “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
类别
颁布的新法
政治方面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方面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 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文化方面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军事方面
二、戊戌变法的经过
知识拓展 京师大学堂
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决定创办京师大学堂。他以“广育人才,讲求 时务” 为宗旨,准备设立天学、地学、道学、政学、文学、武学、农学、 工学、商学、医学十科。变法失败后,京师大学堂得以保存下来,并附设 有中小学,不过规模非常有限,学生总数仅200余人。1900年八国联军占 领北京期间停办。1902年复校,增设预备科及速成科等。1903年增设进士 馆、译学馆、医学实业馆。1905年又设政法、文学、格致、工科四科。到 1910年已设有经、法、文、格致、农、工、商七科,毕业生分别授予贡生、 举人、进士等头衔。辛亥革命后改为北京大学。

戊 戌 变 法

戊 戌 变 法

【答案】(1)俄、日改革,由弱变强;中国应仿效日本, 更易见效。 (2)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向西方学习,涉及政治、经 济、军事、文化和社会风俗等各方面;改革成效显著,国 力增强,摆脱了封闭与孤立状态。
【规律】本题中的材料二,看似超纲,实则考查学生 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而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时,可按 以下几种方法:一是从关键词提取有效信息。如材料中的 时间和背景,目的和任务。二是分析句段大意,提炼有效 信息。三是归纳处理句段中的核心内容,并对其进行合并 和精炼处理,构筑答题要点,准确组织答案。
(1)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维新派为肃清政府机构弊端采 取的措施。 (2)依据材料,分析归纳中日改革一成一败的原因。
【答案】 (1)裁汰冗员;澄清吏治;允许官民上书言 事等。 (2)中国:急于求成;贪大求全。日本:传统阻力小。 (答出两点即可)
5.(2011· 枣庄文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欲伸民权,必广民智,欲启民智,必先革除
6.失败:新政危机四伏,遭到旧势力强烈反 对。慈禧太后做好随时镇压的准备。9 月 21 日, 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杀害戊戌 六君子。新政内容除设立的京师大学堂和中小学 堂得以保留外,其余全部被废除。
考点 3
评价
1.维新运动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 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而奔走呼 号,激发了人们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思想。 2.维新运动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在这一时期,具有维新意识的近代知识分子形成, 他们的宣传和主张及其实践活动,起到了开阔眼 界、解放思想的作用。
3.维新运动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 和思想观念,这是它留给后人的最可贵的精神遗 产。近代文化教育事业获得较快发展。近代传媒 的影响从通商口岸拓展到内陆城市,人们的认知 空间扩大。维新派提倡文明的生活方式,影响很 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mpany Logo
2、组织学会: 组织学会:
3、创办学堂: 创办学堂:
4、上书请愿: 上书请愿:
戊戌变法的结果
1898年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发布《明定国是诏》, 11日 光绪帝发布《明定国是诏》 宣布变法。诏书在政治、经济、军事、 宣布变法。诏书在政治、经济、军事、文教方面 都充分采用康梁了的主张。在此后的103天中, 103天中 都充分采用康梁了的主张。在此后的103天中, 光绪接连发布了一系列推行新政的政令, 光绪接连发布了一系列推行新政的政令,史称 戊戌变法”。(书52页 “戊戌变法”。(书52页) 1898年 21日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将光绪软 禁于中南海瀛台,杀死了以谭嗣同为首的“戊戌 禁于中南海瀛台,杀死了以谭嗣同为首的“ 六君子” 康梁被迫逃往国外。 六君子”。康梁被迫逃往国外。戊戌变法以失败 告终。( 53页 。(书 告终。(书53页) 1898年 11日 1898年 21日 103天 1898年6月11日—1898年9月21日(103天)
从公车上书到戊戌变法
1、创办报纸: 创办报纸:
1895年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了维新派的第一份报纸《 1895年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了维新派的第一份报纸《万国公 年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了维新派的第一份报纸 后改名《中外纪闻》 由梁启超等人编辑撰稿, 报》,后改名《中外纪闻》,由梁启超等人编辑撰稿,宣传西 鼓吹变法。在上海创办《强学报》后改为《时务报》 学,鼓吹变法。在上海创办《强学报》后改为《时务报》,当 时务报》发行最为广泛,湖南的改良派还办了《湘报》 时《时务报》发行最为广泛,湖南的改良派还办了《湘报》。 1895年在康有为在北京组织了维新派的第一个政治团体强 1895年在康有为在北京组织了维新派的第一个政治团体强 年在康有为在北京 学会, 又在上海组织了“强学会” 1898年 学会,后康又在上海组织了“强学会”,1898年4月康有为发起 建立保国会。 建立保国会。 在长沙的“时务学堂”,广州的“万木草堂”。 在长沙的“时务学堂” 广州的“万木草堂” 1898年上清帝第五、六书。 1898年上清帝第五、六书。 年上清帝第五
LOGO
以“公车上书”为线索 公车上书” 分析戊戌变法发生的历史背景
第六组 组长: 组长: 组员: 组员:
目 录
. 从“公车上书”到戊戌变法 4. 戊戌变法的失败
Company Logo
公车上书事件简述
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败于日本。 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败于日本。光 绪二十一年(1895)四月, 绪二十一年(1895)四月,乙未科 进士正在北京考完会试,等待发榜。 进士正在北京考完会试,等待发榜。 马关条约》内割让台湾及辽东, 《马关条约》内割让台湾及辽东, 赔款二万万两的突然消息传至, 赔款二万万两的突然消息传至,在 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 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台籍举 人更是痛哭流涕。四月二十二日, 人更是痛哭流涕。四月二十二日, 康有为、 康有为、梁启超写成一万八千字的 上今上皇帝书” “上今上皇帝书”,十八省举人响 一千二百多人连署。五月二日, 应,一千二百多人连署。五月二日, 由康、梁二人带领, 由康、梁二人带领,十八省举人与 数千市民集“都察院”门前请代奏。 数千市民集“都察院”门前请代奏。 因为外省举人到京是由朝廷的公车 接送,故事件称为“公车上书” 接送,故事件称为“公车上书”。
民族危亡
公车上书与 维新运动
希望:发展资本主义, 希望:发展资本主义, 建立君主立宪制社会, 建立君主立宪制社会, 效仿日、俄实现变法维新。 效仿日、俄实现变法维新。
注:康有为向光绪皇帝赠 送过自己的著作 日本变政考》 《日本变政考》 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 《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
Company Logo
(详见书21页) 详见书 页
Company Logo
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长安? 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长安? 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 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 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 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 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 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 ——章太炎 章太炎
《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 马关条约》的签订, 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使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 深。 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 品输出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 的阶段。 的阶段。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日益严重。 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谢谢! 谢谢!
Company Logo
1842中英《南京条约》 中英《南京条约》 中英 1849葡萄牙强占澳门 葡萄牙强占澳门 1858中俄《瑷珲条约》 中俄《 中俄 瑷珲条约》 1860中-英俄法《北京条约》 英俄法《 中 英俄法 北京条约》 1864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中俄《 中俄 勘分西北界约记》 1881中俄《改订伊犁条约》 中俄《 中俄 改订伊犁条约》 以及五个勘界议定书 1887《中葡和好通商条约》 《中葡和好通商条约》 1895中日《马关条约》 中日《马关条约》 中日
Company Logo
公车上书的主张
拒和 下诏——鼓天下之气 鼓天下之气 下诏 迁都 迁都——定天下之本 定天下之本 迁都 练兵 练兵——强天下之势 强天下之势 练兵 变法 变法——成天下之治 成天下之治 变法
Company Logo
公车上书 提出的四项
主张
民族背景
政治上:民族危机加深 政治上: 。 经济上: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 初步发展。 初步发展。 阶级上: 阶级上:民族资产阶级 力量的壮大。 力量的壮大。 思想上: 思想上:资产阶级维新 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量中华之财力, 量中华之财力, 结与国之欢心。 结与国之欢心。
Company Logo
民族危亡
头目: 头目:容禄 外因 帝国主义入侵 内因 1.守旧派、 1.守旧派、主和 守旧派 派干预 2.光绪无权 慈禧掌权
Company Logo
维新运动的起因
导火索:甲午海战失败、 导火索:甲午海战失败、 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的签署
Company Logo
康有为
梁启超
Company Logo
公车上书原文
具呈举人康祖诒等,为安危大计,乞下明诏, 具呈举人康祖诒等,为安危大计,乞下明诏,行 大赏罚,迁都练兵,变通新法, 以塞和款而拒外 大赏罚,迁都练兵,变通新法, 保疆土而延国命,呈请代奏事: 夷,保疆土而延国命,呈请代奏事: 窃闻与日本议和,有割奉天沿边及台湾一省, 窃闻与日本议和,有割奉天沿边及台湾一省,补 兵饷二万万两,及通商苏杭, 听机器、 兵饷二万万两,及通商苏杭, 听机器、洋货流行 内地,免其厘税等款,此外尚有缴械、献俘、 内地,免其厘税等款,此外尚有缴械、献俘、迁 民之说。 上海新报》 天下震动。 民之说。阅《上海新报》,天下震动。闻举国廷 都人惶骇。又闻台湾臣民不敢奉诏, 诤,都人惶骇。又闻台湾臣民不敢奉诏,思戴本 人心之固,斯诚列祖、 朝。人心之固,斯诚列祖、列宗及我皇上深仁厚 涵濡煦覆,数百年而得此。然伏下风数日, 泽,涵濡煦覆,数百年而得此。然伏下风数日, 换约期迫矣,犹未闻明诏赫然峻拒日夷之求, 换约期迫矣,犹未闻明诏赫然峻拒日夷之求,严 正议臣之罪。(节选,全文一万七千余字) 。(节选 正议臣之罪。(节选,全文一万七千余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