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原理》专题1复习
苏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复习纲要
苏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复习纲要专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 △H(2).单位:kJ/mol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 △H为“-”或△H<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为“+”或△H >0☆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三、燃烧热1.概念: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①研究条件:101 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四、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OH-(aq)=H2O(l) ΔH=-57.3kJ/mol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 kJ/mol。
【高考备考】2023届化学第二轮备考复习化学反应原理一酸碱混合定性判断及计算专题训练(含解析)
A.2.0
B.4.0
C.10.0
D.12.0
3.一种酸溶液甲和一种碱溶液乙,若将它们等体积混和后,溶液的 pH>7,则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甲为一元弱酸溶液,乙为一元强碱溶液,反应前两溶液物质的浓度相等 B.甲为弱酸溶液,乙为强碱溶液,反应前溶液甲的 c(H+)和溶液乙的 c(OH-)相等
C.甲为一元强酸溶液,乙为二元强碱溶液,反应前甲、乙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3:2 D.甲为强酸溶液,乙为弱碱溶液,反应前溶液甲的 c(H+)和溶液乙的 c(OH-)相等 4.常温下用 pH 3 的某酸溶液与 pH 1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关于所得溶液酸碱性的
13.常温下,两种溶液混合后酸碱性的判断(在括号中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1)相同浓度的 HCl 和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
)
(2)相同浓度的 CH3COOH 和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
)
(3)相同浓度的 NH3 H2O 和 HCl 溶液等体积混合(
)
(4) pH 2 的 H2SO4 和 pH 12 的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 (5) pH 3 的 HCl 和 pH 10 的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 (6) pH 3 的 HCl 和 pH 12 的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 (7) pH 2 的 CH3COOH 和 pH 12 的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
A.通入 HCl 气体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不断减小 B.M 点:n(H+)-n(OH-)=(a-0.05 )mol C.随着 HCl 的加入,[c(HA)﹒c(OH-) ] / c(A-)不断增大 D.当 n(HCl)=0.1mol 时,c(H+)>c(Na+)- c(HA)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篇一:焓变知识点总结一、焓变、反应热要点一:反应热(焓变)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用热量来描述,叫做反应热,又称焓变,符号为ΔH,单位为kJ/mol,规定放热反应的ΔH为“—”,吸热反应的ΔH为“+”。
特别提醒:(1)描述此概念时,无论是用“反应热”、“焓变”或“ΔH”表示,其后所用的数值必须带“+”或“—”。
(2)单位是kJ/mol,而不是kJ,热量的单位是kJ。
(3)在比较大小时,所带“+”“—”符号均参入比较。
要点二: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1.放热反应的ΔH为“—”或ΔH<0 ;吸热反应的ΔH为“+”或ΔH >0?H=E(生成物的总能量)-E(反应物的总能量)?H=E(反应物的键能)- E(生成物的键能)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①放热反应: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
②吸热反应: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水煤气的生成反应、炭与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的反应3.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不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放热反应4.通过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可用来比较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稳定性。
如C(石墨,s(金刚石,s)△H3= +/mol,该反应为吸热反应,金刚石的能量高,石墨比金属石稳定。
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除了遵循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求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的数值和符号可能不同,因此必须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用s、l、g分别表示固体、液体和气体,而不标“↓、↑”。
2.△H只能写在热化学方程式的右边,用空格隔开,△H值“—”表示放热反应,△H值“+”表示吸热反应;单位为“kJ/mol”。
3.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数或原子数,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高考备考】2023届化学第二轮备考复习化学反应原理一温度对电离平衡的影响专题训练(含解析)
第1页/总19页【高考备考】2023届化学第二轮备考复习化学反应原理一温度对电离平衡的影响专题训练一、单选题1.已知0.1mol/L 的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 3COOH CH 3COO -+H +,要使溶液中c(H +)/c(CH 3COOH)值增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 .加少量烧碱固体B .降低温度C .加少量冰醋酸D .加水2.下表是在相同温度下三种酸的一些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酸HX HY HZ 浓度/(1mol L -⋅)0.120.20.90.90.9电离度0.250.20.10.30.5电离常数1K 2K 3K 4K 5K A .在相同温度下,电离常数:543K >K >K B .在相同温度下,从HX 的数据可以说明:弱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小,电离度越大,且123K K K >>C .室温时,若在HZ 溶液中加少量盐酸,则()()+-c H c Z 的值不变D .表格中三种浓度的HX 溶液中,从左至右()X c -逐渐减小3.下列事实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①微热滴有酚酞的氨水,溶液颜色加深②向AgNO 3和NaCl 的混合液的上层清液中滴加NaI 溶液,充分振荡,沉淀由白色逐渐变成黄色③将充有NO 2气体的密闭烧瓶放入热水中,气体颜色加深试卷第2页,共8页④溴水中加入NaOH 溶液,溴水颜色变浅⑤向FeCl 3溶液中加入Fe 粉,溶液颜色逐渐变浅⑥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A .②③B .①②③C .①②③④⑥D .全部都是4.关于强、弱电解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强电解质在固态或液态时,可能不导电B .强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一定很强,弱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一定很弱C .同一弱电解质溶液,温度不同时,导电能力不同D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不存在电离平衡5.分别对3CH COONa 稀溶液进行下列操作,一定可使()()-3+c CH COO c Na 增大的是①升温②恒温加少量水③恒温加入少量固体4NaHSO ④恒温加入少量固体KOH ⑤恒温加入少量醋酸A .①②B .②⑤C .①⑤D .④⑤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将0.1mol/L 的盐酸稀释至100mL ,溶液pH 变为3B .恰好中和等体积、等浓度的甲酸与乙酸溶液,消耗NaOH 物质的量相等C .升高温度,MCl 盐溶液pH 减小,一定能证明MOH 是弱电解质D .亚硫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所以可发生反应233O =NaClO+H SO NaHSO +HCl 7.下列过程或现象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A .纯碱溶液去油污B .小苏打溶液与AlCl 3溶液混合产生气体和沉淀C .浓的硫化钠溶液有臭味D .加热稀醋酸溶液其pH 稍有减小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用水稀释0.1mol·L -1的氨水,则溶液中32+c(NH H O)c(H )⋅减小B .pH =3的盐酸和醋酸分别升高相同的温度,CH 3COOH 的pH 变大第3页/总19页C .在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和醋酸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相同锌粒,随着反应的进行,醋酸不断电离出H +,反应速率比盐酸大D .两种氨水的pH 分别为a 和a +1,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c 1和c 2,则c 2<10c 19.关于强、弱电解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强电解质在固态或液态时,可能不导电B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不存在电离平衡C .某弱电解质溶液,升温后,导电能力不同D .氯化钠溶液的导电性很强,所以氯化钠溶液为强电解质10.常温下,体积均为0V L 的MOH 溶液和ROH 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V L ,溶液pH 随0Vlg V 的变化如图所示。
《化学反应原理》复习知识清单1-4章
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考点1: 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1、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区别注意: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与反应的条件没有必然的联系。
2、常见的放热反应①燃烧反应;②活泼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③酸碱中和反应;④铝热反应;⑤大多数化合反应(但有些化合反应是吸热反应,如:N2+O2=2NO,CO2+C=2CO等均为吸热反应)。
3、常见的吸热反应①Ba(OH)2·8H2O与NH4Cl反应;②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③C与CO2、H2O的反应,H2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等也是吸热反应;④ HCl与NaHCO3的反应⑤水解反应考点2:反应热计算的依据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 反应热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2H2(g) + O2(g) === 2H2O(l) ΔH = -571.6 kJ/mol2.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计算: ΔH= E(生成物) - E(反应物)3.根据键能计算:ΔH=反应物的总键能E1 - 生成物的总键能E2=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 生成物成键放出的总能量4.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如图:ΔH 1=ΔH 2+ΔH 3盖斯定律的主要用途是用已知反应的反应热来推知相关反应的反应热。
5.根据物质燃烧热进行计算6.中和热测定实验原理:中和热ΔH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考点1:化学反应速率 1、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其常用的单位是mol/(L·min) 或 mol/(L·s)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内因(主要因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2)外因(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一个条件)3、理论解释——有效碰撞理论 (1)活化分子、活化能、有效碰撞①活化分子:具有足够能量、能引发有效碰撞的分子。
②活化能:E 1为正反应的活化能,E 2为逆反应的活化能 E 3为使用催化剂时的活化能反应热ΔH =E 1-E 2。
高考化学综合题专题复习【化学反应原理】专题解析及详细答案
⾼考化学综合题专题复习【化学反应原理】专题解析及详细答案⾼考化学综合题专题复习【化学反应原理】专题解析及详细答案⼀、化学反应原理1.某校化学课外兴趣⼩组为了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做了以下实验。
(1)⽤三⽀试管各取5.0 mL、0.01 mol·L-1的酸性KMnO4溶液,再分别滴⼊0.1 mol·L-1 H2C2O4溶液,实验报告如下。
①实验1、3研究的是_________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②表中V=_________mL。
(2)⼩组同学在进⾏(1)中各组实验时,均发现该反应开始时很慢,⼀段时间后速率会突然加快。
对此该⼩组的同学展开讨论:①甲同学认为KMnO4与H2C2O4的反应放热,温度升⾼,速率加快。
②⼄同学认为随着反应的进⾏,因_________,故速率加快。
(3)为⽐较Fe3+、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该⼩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所⽰的实验。
回答相关问题:①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
②定性分析:如图甲可通过观察反应产⽣⽓泡的快慢,定性⽐较得出结论。
有同学提出将CuSO4溶液改为CuCl2溶液更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定量分析:如图⼄所⽰,实验时以收集到40 mL⽓体为准,忽略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温度 4.0产物Mn2+可能对该反应具有催化作⽤分液漏⽃控制阴离⼦相同,排除阴离⼦的⼲扰收集40mL⽓体所需时间【解析】【分析】(1)①、②作对⽐实验分析,其他条件相同时,只有⼀个条件的改变对反应速率的影响;(2)探究反应过程中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般我们从反应放热,温度升⾼,另⼀个⽅⾯从反应产⽣的某种物质可能起到催化作⽤;(3)⽐较Fe3+、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阳离⼦不同,尽量让阴离⼦相同,减少阴离⼦不同造成的差别,催化效果可以从相同时间内收集⽓体体积的多少或者从收集相同体积的⽓体,所需时间的长短⼊⼿。
化学《化学反应原理复习提纲》
化学《化学反应原理复习提纲》化学反应原理复习提纲一、化学反应基本概念1.化学反应定义及特征2.化学反应的宏观和微观描述3.反应物、生成物、化学方程式、物质的状态符号的表示法4.化学反应的速率、速率常数及根据反应速率的大小判断反应进行程度5.生成物反应比和消耗物反应比的关系二、速率常数和速率方程1.反应级数与速率常数的关系2.一级反应速率常数与半衰期的关系3.零级反应、一级反应、二级反应的速率方程及示例4.反应级数对反应机理的影响5.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及速率常数的温度变化规律三、平衡常数和平衡常数表1.平衡常数定义及表达式2.非气体化合物的平衡常数3.气体和水的平衡常数4.平衡常数与浓度、压力的关系5.平衡常数与反应可逆性的关系四、化学平衡和平衡条件1.化学反应的正反应和逆反应2.平衡的动态本质及反应速率等于零的含义3.平衡位置的决定和影响因素4.平衡常数对化学平衡位置的影响5. Le Chatelier原理及其应用五、酸碱理论1.单质、分子、离子等的酸碱性质2.酸、碱和盐的定义及常见实例3.水的离子产生和电离程度4.酸碱指示剂的原理和常见指示剂5.酸碱滴定理论和滴定曲线解读六、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及常见特征2.电子转移和氧化还原数的概念3.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定义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4.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平衡和原子整数法5.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及电化学工业的相关应用七、化学反应的速率1.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及示例2.反应速率测定方法及指示物法原理3.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表达式4.表观速率常数与速率常数的关系5.速率决定步骤及速率方程的建立以上为《化学反应原理复习提纲》的主要内容,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可以根据提纲的内容进行整理、深入学习和巩固相关知识点。
苏教版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总复习
7.问题讨论:
1.本实验中若把50 mL 0.50 mol/L的盐酸改为50 mL 0.50 mol/L醋酸,所测结果是否会有所变化? 为什么? 2.若改用100 mL 0.50 mol/L的盐酸和100 mL 0.55 mol/L的NaOH溶液,所测中和热的数值是否约为本 实验结果的二倍(假定各步操作没有失误)?
可能的原因有: 1.量取溶液的体积有误差(测量结果是按50 mL的 酸、碱进行计算,若实际量取时,多于50 mL或 小于50 mL都会造成误差) 2.温度计的读数有误。 3.实验过程中有液体洒在外面。 4.混合酸、碱溶液时,动作缓慢,导致实验误差。 5.隔热操作不到位,致使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而 导致误差。 6.测了酸后的温度计未用水清洗而便立即去测碱 的温度,致使热量损失而引起误差。
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偏热小 的数值会
。
(均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答案:1.会有所变化。因为醋酸为弱电解质,其电 离时要吸热,故将使测得结果偏小。 2.否。因中和热是指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时放出的热量,其数值与反应物的量的 多少无关,故所测结果应基本和本次实验结果相 同(若所有操作都准确无误,且无热量损失,则 二者结果相同)。
[8.练习]50 mL 0.50 mol/L盐酸与50 mL 0.50 mol/L -
复习
四、中和热
• 定义:中和热是指在稀溶液中,酸跟 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所放 出的热量。
• H+ (aq)+OH-(aq)=H2O(l);△H=-57.3 kJ/mol
复习
五、能源
• 能源就是能提供能量的自然资源, 它包括化石燃料、阳光、风力、流 水、潮汐及柴草等等。我国目前使 用的主要能源是化石燃料(煤、石 油、天然气等)。
高二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原理》复习提纲
高二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原理》复习提纲高二化学第一《化学反应原理》复习提纲第一第一节焓变与反应热一、焓变与反应热1反应热:一定温度下进行的化学反应,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理解反应热应注意几点:单位: /l或?l-1描述的对象: 化学反应前后的热量变化测定条:一定条(温度、压强)下概念适用范围:任何反应;反应热的测量仪器叫量热计2焓:用于描述物质内能的物理量。
用H表示。
3物质不同,内能不同,焓(H)的值也不同。
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发生变化时,焓(H)也在变化,物质焓(H)的变化称为化学反应中的焓变。
用△H表示。
单位:/l或?l-1(l-1表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式的系数相同)△H=H(反应物)-H(生成物)4反应热与焓变的关系:若反应在恒温、恒压(敞口容器)的条下进行,此时,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等于焓变。
高中化学一般认为:反应热=焓变。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两种形式:当?H为“-”(△H<0)时,为放热反应当?H为“+”(△H>0)时,为吸热反应记住:正吸负放反应热产生的原因(从微观或宏观两个角度认识)(1)从键能的变化认识①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②旧键断裂需要能量,新键形成会能量。
③放热反应:反应物断键时吸收的能量<生成物成键时释放的能量△H 为“—”或△H < 0吸热反应:反应物断键时吸收的能量>生成物成键时释放的能量△H 为“+”或△H > 0④Δ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例析:实验测得有如下键能数据:H-H436 /l; l-l243 /l; H-l431 /l又知1lH2与1ll2反应生成2lHl时放出1846的热量,从微观角度应如何解释?(2)从内能的变化认识:①反应物的总能量高,生成物的总能量低,当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反应体系能量降低,反应放热《化学反应原理》中段考试复习提纲(有些表格图片贴不上,稍后整理) - 韩东辉化学教育在线- 韩东辉化学教育在线△H = ∑E生成物—∑E反应ΔH<0②反应物的总能量低,生成物的总能量高,当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反应体系能量升高,反应吸热注意:①加热是反应的条,与反应吸放热无直接关系②反应热由化学键破坏与形成过程中吸收和放出的能量决定③温度决定物质的存在状态影响物质的键能,反应热与外界条有关《化学反应原理》中段考试复习提纲(有些表格图片贴不上,稍后整理) - 韩东辉化学教育在线- 韩东辉化学教育在线△H = ∑E生成物—∑E反应物ΔH >0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化学反应原理全册知识复习
1.反应热: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
反应热用符号Q表示,反应吸热时,Q为正值;反应放热时,Q为负值。
常见放热反应:①燃烧、②中和反应、③金属与酸的反应、④大多数化合反应常见吸热反应:①盐类水解、②弱电解质的电离、③大多数分解反应、④特殊如CO2+C 2.焓:表示物质能量状态的一个物理量。
符号H反应焓变: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用△H表示。
△H=H(反应产物)-H(反应物)△H>0,吸热,△H<0,放热。
3.热化学方程式:(1)“四标”——标状态、温度、符号、单位。
(2)△H数值与方程式系数匹配。
(3)正、逆反应△H符号相反。
4.盖斯定律: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焓变都是一样的。
盖斯定律应用:根据已知反应的焓变去计算指定反应的焓变。
5.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几种解释:(1)从化学键解释: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
旧键断裂吸收能量(E1),新键形成释放能量(E2)。
E1>E2吸热反应,E1<E2,放热反应。
(2)从物质所具有的能量(焓,H)解释: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能量变化即反应焓变。
6.电解:让直流电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在两个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
电解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电解池是由直流电源、固体电极材料以及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组成。
7.电极材料:能够导电的物质。
惰性电极材料——像石墨、铂(Pt)等仅起导电作用的电极材料。
8.电极反应:在电极上发生的反应。
表示电极上所发生反应的式子叫电极反应式。
9.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叫做阳极。
阳极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
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叫做阴极。
阴极连接直流电源的负极。
10.阴、阳离子放电顺序:(阴阳离子在电极上得失电子能力的顺序)K+<Ca2+<Na+>Mg2+<Al3+<Zn2+<Fe2+<Sn2+<Pb2+<H+<Cu2+<Hg2+<Ag+SO42-<OH-<Cl-<Br-<I-<S2-11.电解方程式练习:(要求能写出各电极反应和总反应)(1)电解下列物质的溶液:HCl、H2SO4、NaOH、NaCl、CuCl2、CuSO4、AgNO3、Na2SO4(2)电解熔融的下列物质:NaCl、MgCl2、Al2O312.铜的电解精炼:粗铜作为阳极,精铜作为阴极,电解质溶液为硫酸酸化的CuSO4溶液。
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化学反应原理》是化学选修课中的重要内容,它主要介绍了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机理。
下面是该课程的核心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1.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反应的起始物质称为反应物,经过反应转化而形成的物质称为生成物。
2.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方程式。
3.反应的宏观现象:气体的生成、溶液的颜色变化或是溶解度的改变等,可以作为宏观反应的观察指标。
4.反应的微观机理: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原子磁性的变化,以及电荷迁移等可以揭示反应的微观机理。
第二部分:化学反应的速率和能量变化1.反应的速率:反应速率衡量了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的速度,它与反应物浓度的变化率相关。
2.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反应活性、温度、浓度、催化剂等都可以影响反应的速率。
3.反应动力学:研究反应速率与反应条件之间的关系。
4.反应的能量变化:反应过程中涉及能量的吸收和释放,反应物的能量差可以通过焓变来衡量。
第三部分:化学平衡和平衡常数1.化学平衡: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达到一定比例,反应达到动态平衡状态。
2.平衡常数:反应物浓度与生成物浓度的比值关系称为平衡常数,根据平衡常数可以预测反应的进行方向。
3.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温度和压力可以影响平衡常数的数值。
4.平衡常数的计算:根据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可以计算出平衡常数的数值。
第四部分:酸碱中和反应1.酸碱概念:酸是能够释放H+离子的物质,碱能够释放OH-离子的物质。
2.中和反应:酸和碱之间有化学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称为中和反应。
3.酸碱指示剂:能够通过颜色变化指示溶液中酸碱性质的物质。
4.酸碱滴定:通过滴定溶液中的酸碱物质,确定它们的摩尔比例。
第五部分: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其中氧化剂接受电子,还原剂失去电子。
2.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式:半反应方程式将氧化和还原过程分别表示,化简后通过平衡反应物的酸碱性质来平衡整个反应方程式。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化学反应原理精品课件 专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专题1复习课
【针对训练7】
Mg-空气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电极A是该电池的正极
B.电极B附近溶液的pH增大
C.电池工作时,电子由电极B经外电路
流向电极A
D.电池工作时的主要反应为
Mg+2H+ ══ Mg2++H2↑
D.充电阳极反应:ZnxV2O5·nH2O-2xe- ══ xZn2++V2O5+nH2O
解析 Zn为活泼金属,放电时发生氧化反应为电源的负极,A正确;放电时,阳
离子(Zn2+)由负极向正极迁移,B正确;xZn+V2O5+nH2O ══ ZnxV2O5·nH2O
反应中Zn发生氧化反应,为放电总反应方程式,C错误;充电时阳极(原电池
充电:阳离子→阴极,阴离子→阳极;
总之,阳离子→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阴离子→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
【针对训练6】
(2022全国乙卷,12)Li-O2电池比能量高,在
汽车、航天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科学家研究了一种光照充电Li-O2
电池(如图所示)。光照时,光催化电极产
生电子(e-)和空穴(h+),驱动阴极反应
的甲醇为2 mol,与其ΔH的值不对应,只有B项正确。
☞考点二 利用键能计算反应热
例2 P4S3可用于制造安全火柴,相关物质的结构及键能如表所示。
共价键
键能
(kJ·mol-1 )
则反应
3
8
S8(s)+P4(s) ══ P4S3(s)的ΔH为(
C)
A.(a+b-c) kJ·mol-1
B.(c-a-b) kJ·mol-1
备战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含答案(1)
备战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含答案(1)一、化学反应原理1.为探究Ag+与Fe3+氧化性的相关问题,某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已知:相关物质的溶解度(20℃)AgCl:1.5×10-4g Ag2SO4:0.796g(1)甲同学的实验如下:序号操作现象实验Ⅰ将2mL1mol/L AgNO3溶液加入到1mL1mol/L FeSO4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随后有黑色固体产生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注:经检验黑色固体为Ag① 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
② 甲同学得出Ag+氧化了Fe2+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为探究Ag+和Fe2+反应的程度,进行实验Ⅱ。
a.按右图连接装置并加入药品(盐桥中的物质不参与反应),发现电压表指针偏移。
偏移的方向表明:电子由石墨经导线流向银。
放置一段时间后,指针偏移减小。
b.随后向甲烧杯中逐渐加入浓Fe2(SO4)3溶液,发现电压表指针的变化依次为:偏移减小→回到零点→逆向偏移。
① a中甲烧杯里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
② b中电压表指针逆向偏移后,银为_________极(填“正”或“负”)。
③ 由实验得出Ag+和Fe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验证乙同学的结论,丙同学又进行了如下实验:序号操作现象实验Ⅲ将2mL2mol/L Fe(NO3)3溶液加入有银镜的试管中银镜消失实验Ⅳ将2mL1mol/L Fe2(SO4)3溶液加入有银镜的试管中银镜减少,未消失实验Ⅴ将2mL2mol/L FeCl3溶液加入有银镜的试管中银镜消失① 实验Ⅲ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Fe3+氧化了Ag,理由是_____________。
② 用化学反应原理解释实验Ⅳ与Ⅴ的现象有所不同的原因:_____________。
【答案】Ag2SO4有黑色固体(Ag)生成,加入KSCN溶液后变红 Fe2+-e-=Fe3+负Fe2++Ag+Fe3++Ag 不能因为Fe(NO3)3溶液呈酸性,酸性条件下NO3-也可能氧化Ag 溶液中存在平衡:Fe3++Ag Fe2++Ag+,且AgCl比Ag2SO4溶解度更小,Cl-比SO42-更有利于降低Ag+浓度,所以实验Ⅴ比实验Ⅳ正向进行的程度更大(或促使平衡正向移动,银镜溶解)。
高中化学精品课件:化学反应原理学考复习ppt
【我会学:】
考点一: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三、化学反应的焓变: 当∆H为“-”( ∆H<0)时,为 放热 反应; 当∆H为“+”( ∆H>0)时,为 吸热 反应.
【我会学:】
考点一: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四、反应放热或吸热的原因:
【我会学:】
考点一: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五、化学反应焓变的计算(简单了解): 1、△H ==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我会学:】
考点一: 化学反应速率
三、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因素: 1、化学反应速率主要是由物质本身性质决定的!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主要有:浓度、压强、 温度、催化剂、反应物接触面积、光、超声波等等。
3、一般来说催化剂>温度>其它因素
【我会学:】
考点二: 化学反应限度
一、化学反应的限度: 在一定条件下,许多反应都是可逆的,在同一条件下既
【我会学:】
考点一: 水的电离
二、有关PH值的知识点: 常温下
溶液的酸碱性 c(H+) 和 c(OH-) 的关系
酸性
c(H+) > c(OH-)
中性
c(H+) = c(OH-)
碱性
c(H+) < c(OH-)
pH
<7 =7 >7
【我会学:】
考点一: 水的电离
三、酸碱指示剂在溶液中颜色的变化:
紫色石蕊试剂:酸红碱蓝 无色酚酞试剂:酸无碱红
2、△H ==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
【我会学:】
考点二: 热化学方程式
1、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与正误判断 a、写出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g:气 体;l:液体;s:固体;aq:稀溶液)。 b、在化学方程式后用△H表示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反应原理》专题1复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一、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1、反应热→焓变定义:;符号:;单位:。
2、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一个化学方程式:;(2)注明;(3)一个数值,与相对应,“+”表示,“-”表示;(4)一个单位。
3、例举、归纳、解释吸热反应:;放热反应:。
4、燃烧热:;热值:。
5、中和热:。
中和热测定装置:计算公式:。
5、盖斯定律含义:;应用:。
二、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2、化学电源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
3、电解原理的应用(1)氯碱工业生产过程:粗盐→溶解于水→精制食盐水→电解①阳离子交换膜法电解制烧碱有什么特点?②食盐水要除去什么杂质?为什么一定要除去?如何除去?③氯碱工业产品有哪些用途?(2)电解冶金哪些金属一定要用电解法冶炼:冶炼铝的电极反应式:;;总反应式:。
(3)电镀电镀时将作为阳极,作为阴极,作为电镀液;电镀与电解有什么联系和区别?(4)电解精炼电解精炼铜的方法:4、电解质溶液中的放电顺序阳极:首先考虑,;阴极:。
注:(1)与金属活动性顺序相反(2)注意Fe2+、Fe3+的位置(3)H+前的离子一般不考虑放电,但当C(Zn2+)>>C(H+),Zn2+可放电问:若改为Fe 电极电解H 2SO 4、NaCl 、CuSO 4、HCl 、NaOH 则结果如何?例:已知爱迪生电池的工作原理:Fe+Ni 2O 3+3H 2OFe(OH)2+2Ni(OH)2问:①判断该反应式正方向为放电还是充电?②电池的负极材料为 ; 正极材料为 ;电解质溶液为酸性、中性还是碱性溶液? ;工作时溶液总PH 值会不会变化? ; ③工作时电极反应式:负极 ;正极 。
负极区PH 值如何变化? ;正极区PH 值如何变化? ;溶液中离子移动情况 ;④用该电池电解NaCl 溶液,当阴极产生标况下1.12L 气体时,耗Fe 多少克? 若电流强度为5A ,电解需要多少时间?⑤充电时正极与外电源 极相连⑥充电时电极反应式: ;⑦用铅蓄电池充电使上述电池恢复,需耗H 2SO 4多少摩?三、金属的腐蚀与防护1、化学腐蚀: ; 电化腐蚀: 。
2 高考题汇编1.(2013重庆卷)已知:P 4(g)+6Cl 2(g)=4PCl 3(g) △H =a kJ∙mol —1P 4(g)+10Cl 2(g)=4PCl 5(g) △H =b kJ∙mol —1P 4具有正四面体结构,PCl 5中P -Cl 键的键能为c kJ∙mol —1,PCl 3中P -Cl 键的键能为1.2c kJ∙mol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P -P 键的键能大于P -Cl 键的键能B .可求Cl 2(g)+ PCl 3(g)=PCl 5(s)的反应热△HC .Cl -Cl 键的键能为(b -a+5.6c)/4 kJ∙mol —1D .P -P 键的键能为(5a -3b+12c)/8 kJ∙mol —12.(2012全国)反应 A+B →C (△H <0)分两步进行 ① A+B→X (△H >0) ② X→C(△H <0)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3.(13海南)已知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6C(s)+5H 2(g)+3N 2(g)+9O 2(g)=2C 3H 5(ONO 2)3(l) △H 12 H 2(g)+ O 2(g)= 2H 2O(g) △H 2C(s)+ O 2(g)=CO 2(g) △H 3则反应4C 3H 5(ONO 2)3(l)= 12CO 2(g)+10H 2O(g) + O 2(g) +6N 2(g)的△H 为( )A .12△H 3+5△H 2-2△H 1B .2△H 1-5△H 2-12△H 3C .12△H 3-5△H 2 -2△H 1D .△H 1-5△H 2-12△H 34.(12重庆)肼(H 2NNH 2)是一种高能燃料, 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 知断裂1mol 化学键所需的能量(kJ ):N≡N 为942、O=O 为500、N-N 为154,则断裂1molN-H 键所需的能量(KJ )是( )A .194B .391C .516D .6585.(13海南)Mg-AgCl 电池是一种能被海水 激活的一次性贮备电池,电池反应方程式 为:2AgCl+ Mg = Mg 2++ 2Ag +2Cl -。
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Mg 为电池的正极B .负极反应为AgCl+e -=Ag+Cl -C .不能被KCl 溶液激活D .可用于海上应急照明供电6.(12上海)右图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2H +=Zn 2++H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 、b 不可能是同种材料的电极B .该装置可能是电解池,电解质溶液为稀盐酸C .该装置可能是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为稀盐酸D .该装置可看作是铜-锌原电池,电解质溶液是稀硫酸7.(12四川)一种基于酸性燃料电池原理设计的酒精检测仪,负极上的反应为CH 3CH 2OH-4e -+H 2O=CH 3COOH+4H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检测时,电解质溶液中的H +向负极移动B .若有0.4mol 电子转移,则在标准状况下消耗4.48L 氧气C .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 3CH 2OH+O 2=CH 3COOH+ H 2OD .正极上发生的反应是:O 2+4e -+2H 2O=4OH -总能量能量总能量总能量2N(g)+4H(g)+2O(g)N 2H 4(g)+O 2(g)N 2(g)+2H 2O(g)△H 3△H 1=-534KJ mol -1.△H 2=-2752KJ mol -1.↓↑8.(13全国)电解法处理酸性含铬废水(主要含有Cr2O72-)时,以铁板作阴、阳极,处理过程中存在反应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最后Cr3+以Cr(OH)3形式除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阳极反应为Fe-2e-=Fe2+B.电解过程中溶液pH不会变化C.过程中有Fe(OH)3沉淀生成D.电路中每转移12 mol电子,最多有1 mol Cr2O72-被还原9.(12北京)人工光合作用能够借助太阳能,用CO2和H2O制备化学原料。
下图是通过人工光合作用制备HCOOH的原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过程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B.催化剂a表面发生氧化反应,有O2产生C.催化剂a附近酸性减弱,催化剂b附近酸性增强D.催化剂b表面的反应是CO2 +2H++2e一=HCOOH10.(13江苏)Mg-H2O2电池可用于驱动无人驾驶的潜航器。
该电池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示意图如下。
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g 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B.H2O2在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C.石墨电极附近溶液的pH 增大D.溶液中Cl-向正极移动11.(13上海)糕点包装中常见的脱氧剂组成为还原性铁粉、氯化钠、炭粉等,其脱氧原理与钢铁的吸氧腐蚀相同。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脱氧过程是吸热反应,可降低温度,延长糕点保质期B.脱氧过程中铁作原电池正极,电极反应为:Fe-3e=Fe3+C.脱氧过程中碳做原电池负极,电极反应为:2H2O+O2+4e=4OH-D.含有1.12g铁粉的脱氧剂,理论上最多能吸收氧气336mL(标准状况)12.(13安徽)热激活电池可用作火箭、导弹的工作电源。
一种热激活电池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其中作为电解质的无水LiCl-KCl混合物受热熔融后,电池即可瞬间输出电能。
该电池总反应为:PbSO4+2LiCl+Ca ===CaCl2+Li2SO4+Pb。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正极反应式:Ca+2Cl- - 2e- == CaCl2B.放电过程中,Li+向负极移动C.每转移0.1mol电子,理论上生成20.7gPbD.常温时,在正负极间接上电流表或检流计,指针不偏转13.(13天津卷)为增强铝的耐腐蚀性,现以铅蓄电池为外电源,以A1作阳极、Pb作阴极,电解稀硫酸,使铝表面的氧化膜增厚。
反应原理如下:电池:Pb(s)+PbO2(s)+2H2SO4(aq)=2PbSO4(s)+2H2O(l)电解池:2Al+3H2O电解Al2O3+3H2↑。
电解过程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14.(13新课标卷)“ZEBRA”蓄电池的结构如图所示,电极材料多孔Ni/NiCl2和金属钠之间由钠离子导体制作的陶瓷管相隔。
下列关于该电池的叙述错误的是()A.电池反应中有NaCl生成B.电池的总反应是金属钠还原三个铝离子C.正极反应为:NiCl2+2e-=Ni+2Cl-D.钠离子通过钠离子导体在两电极间移动15.(13浙江)电解装置如图所示,电解槽内装有KI及淀粉溶液,中间用阴离子交换膜隔开。
在一定的电压下通电,发现左侧溶液变蓝色,一段时间后,蓝色逐渐变浅。
已知:3I2+6OH-=IO3-+5I-+3H2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右侧发生的电极方程式:2H2O+2e-==H2↑+2OH-B.电解结束时,右侧溶液中含有IO3-C.电解槽内发生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KI+3H2O=KIO3+3H2↑D.如果用阳离子交换膜代替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槽内发生的总化学方程式不变16.(12山东)下列与金属腐蚀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a中,插入海水中的铁棒,越靠近底端腐蚀越严重B.图b中,开关由M改置于N时,Cu-Zn合金的腐蚀速率减小C.图c中,接通开关时Zn腐蚀速率增大,Zn上放出气体的速率也增大D.图d中,Zn - MnO2干电池自放电腐蚀主要是由MnO2的氧化作用引起的17.(11浙江卷)将NaCl溶液滴在一块光亮清洁的铁板表面上,一段时间后发现液滴覆盖的圆周中心区(a)已被腐蚀而变暗,在液滴外沿棕色铁锈环(b),如图所示。
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液滴之下氧气含量比边缘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滴中的Cl-由a区向b区迁移B.液滴边缘是正极区,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C.液滴下的Fe因发生还原反应而被腐蚀,生成的Fe2+由a区向b区迁移,与b区的OH―形成Fe(OH)2,进一步氧化、脱水形成铁锈D.若改用嵌有一铜螺丝钉的铁板,在铜铁接触处滴加NaCl溶液,则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u-2e-= Cu2+18.(12福建)将右图所示实验装置的K闭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Cu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B.电子沿Zn→a→b→Cu 路径流动C.片刻后甲池中c(SO42-)增大D.片刻后可观察到滤纸b点变红色19.(06江苏)锂离子电池已经成为新一代实用化的蓄电池,该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大、电压高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