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的八个热点问题
当代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与政策分析
当代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与政策分析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产业也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领域。
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文化产业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态势。
本文将从发展趋势和政策分析两个方面,探讨当代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发展趋势1.文化消费市场的扩大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国民的文化消费需求。
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改善,文化消费逐渐成为了一个新的消费热点。
在2019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年文化消费市场规模为6.61万亿元,同比增长8.3%。
未来,随着大众文化的兴起和文化产品的多样化,文化消费市场还将进一步扩大。
2.互联网+文化产业互联网的兴起给文化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更便捷地获取文化产品和服务。
据2020年艾瑞咨询发布的数据,中国文化与娱乐产业的线上市场规模达到1.62万亿元,占整个文化行业规模的24.5%。
未来,互联网在文化产业中的作用还将不断加强,线上与线下的深度融合将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趋势。
3.文化产业与科技的融合科技的不断发展也给文化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近年来,VR、AR、AI等前沿科技在文化产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以VR为代表的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帮助人们更真实地了解历史文化和艺术品。
未来,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文化产业与科技的融合还将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新机遇。
二、政策分析1.国家政策的支持政策的支持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自2003年以来,中国政府就对文化产业进行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例如,《国务院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都明确提出了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
2.现有政策存在的问题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文化产业扶持政策,但现实情况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例如,文化产业中的著作权保护问题、市场监管不严格等问题,都不利于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高考政治 热点时政问题考点挖掘 发展文化产业 促进文化交流与发展素材
专题六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交流与发展【热点链接】1、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2012年11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三)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2、促进公共文化领域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
2013年1月21日,《文化部“十二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纲要》正式发布。
纲要指出,要促进公共文化领域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强化公共文化服务的技术支撑,如利用“云计算”和“三网融合”技术,提升整个网络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3、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2013年1月22日,在江苏南通召开的2013年全国文化产业工作年会,对今年和今后一段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趋势作出新的认识和判断——围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文化产业应有更大的作为,也能够有更大的作为。
会议认为,十八大报告为新时期、新阶段文化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指针和方向路径,明确了文化产业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进程中的定位和作用。
为此,需要进一步明确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和追求,这就是: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要成为国家产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品牌要成为国家文化形象的重要标志。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和解决思路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和解决思路文化产业是内容产业,其特点是创意性强、产业链长、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最可持续发展。
文化产业对消费者精神文化生活和价值观有很大影响,它不仅是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经过十多年的积累和培育,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面临着极为有利的发展机遇,但也存在着众多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亟待从国家层面加强制度设计、出台政策措施加以解决。
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文化建设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尤其是党中央提出“四位一体”发展战略后,文化建设成为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内容。
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人民群众文化消费日趋旺盛,社会力量投资文化产业热情高涨,文化产品和服务丰富多样,文化产业主要门类都实现快速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和特色文化产业呈现强劲发展势头,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
一是总量规模稳步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强。
自2004年国家统计局发布《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以来,中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从2004年的3100亿元、占GDP的1.94%增加到2012年的18071亿元、占GDP的3.48%,增加值现价年均增速超过23%,比同期GDP现价年均增速高出约6.6个百分点。
2012年,文化产业对当年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5.5%。
各地文化产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大多数地方文化产业的增长速度高于经济的整体增长速度,为促进当地经济增长、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做出了积极贡献。
例如,北京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已经超过5%,率先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广东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9年居全国首位,2012年总量达2706亿元,占全国总量的近1/6,文化产业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不断增强;深圳市将文化产业列为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2012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150亿元,占GDP的9%,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当地最活跃、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
我国城市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问题浅析
我国城市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问题浅析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城市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城市作为文化的聚集地,其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充足与否,关系到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质量和社会文化的发展。
而目前我国城市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也需要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在我国的一些城市,尤其是中小城市,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存在不足的问题。
公共文化产品的种类单一。
大部分城市的公共文化产品主要是以图书馆、文化广场、博物馆等为主,并缺乏多样化的选择。
这使得城市居民在文化消费时缺乏选择权,而且很难获得真正符合自己兴趣和需求的文化产品。
公共文化产品面对的群体有限。
在一些城市,公共文化产品主要服务于文化爱好者和特定年龄段的人群,而忽视了其他年龄段和兴趣爱好的人群。
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与城市居民的文化需求不相匹配。
一些城市在公共文化产品建设时,没有充分了解居民的文化需求,导致建设的公共文化产品与实际需求有一定的偏差,无法满足广大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
在一些城市,虽然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比较充足,但其质量却不尽人意。
公共文化产品的更新换代不及时。
一些城市的公共文化产品长时间没有进行更新换代,导致设施老化,服务质量下降。
公共文化产品的管理服务不到位。
一些城市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和完善的服务流程,导致公共文化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问题,例如服务不周到、环境脏乱等。
公共文化产品的创新不够。
一些城市的公共文化产品缺乏创新,没有推出新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使得居民的文化消费体验无法得到提升。
为了解决我国城市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加大公共文化产品的投入。
政府应该增加对公共文化产品的投入力度,加大对公共文化产品的建设和更新换代。
多元化公共文化产品供给。
城市应该结合不同的群体和多样的文化需求,设计和开发多样化的公共文化产品,提高居民的文化消费体验。
文化产业集群服务创新考核试卷
B.拓展市场渠道
C.强化品牌建设
D.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11.以下哪个因素对文化产业集群服务创新的影响最大?()
A.政策环境
B.资金投入
C.市场竞争
D.人才队伍
12.在文化产业发展中,以下哪个领域的服务创新最具潜力?()
A.传统手工艺
B.数字内容产业
C.文化旅游
D.广告传媒
13.以下哪个不是文化产业集群服务创新面临的问题?()
3.文化产业集群服务创新能够有效提升文化产品的附加值。()
4.在文化产业集群中,服务创新与技术创新是完全独立的两个概念。()
5.文化产业集群服务创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6.产学研一体化是促进文化产业集群服务创新的有效途径。()
7.文化产业集群服务创新的成功完全取决于技术创新的先进性。()
A.加大研发投入
B.促进企业间合作交流
C.提高行业进入门槛
D.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5.文化产业集群服务创新的主体是?()
A.文化企业
B.文化消费者
C.文化产业园区
D.政府部门
6.以下哪个不是文化产业集群服务创新的主要形式?()
A.产品创新
B.过程创新
C.商业模式创新
D.管理创新
7.文化产业集群服务创新的目的是?()
7.研发、市场推广
8.技术发展、市场需求、企业家精神
9.商业模式创新
10.传播渠道、接受度
四、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五、主观题(参考)
1.服务创新能提升企业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如通过个性化服务提升用户体验。企业应关注用户需求,强化研发,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Industrial Economy产业经济2002014年5月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①北京物资学院 褚晓琳摘 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但目前仍存在五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文化产品创新能力较弱,产品供应单一;文化消费不足,制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为粗放,自主创新能力仍然不足;文化消费市场发展不平衡,培育难度较大;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匮乏,直接制约了文化创新能力。
本文详细分析了这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 问题 对策中图分类号:F2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4)05(b)-200-02近年来,在世界主要国家,文化创意产业都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创意产业对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贡献越来越大。
与其他经济门类相比,文化产业的独特优势主要表现在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居民消费、增加就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几个方面。
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实践看,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确实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改善民生的手段。
因此,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其中,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一战略目标科学地判断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既准确地把握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同时也符合国情。
支柱产业一般指规模较大、在国民经济总体中占重要地位的产业。
习惯上,目前世界各国都把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达到5%以上的产业称为之为支柱性产业。
与非支柱产业相比,支柱产业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产出规模巨大。
支柱产业的净产出在国民经济总量中占重大比重,对经济社会具有巨大影响。
二是着眼现时段。
任何一种产业,只要目前比重达到支柱产业的标准,就是支柱产业,即便其比重呈下降趋势,也不妨碍其成为支柱产业。
三是强调发展前景。
无论是要推动成为支柱产业,还是保持既有的支柱产业地位,都要求具有较强的市场扩张能力,发展速度快于其他行业,生产率迅速、持续地增长,各类生产成本不断下降。
文化产业乏力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文化产业乏力的问题与解决方案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文化产业成为了一个日益重要的产业和一种重要的经济增长方式。
文化产业包括了文化创意产业、新闻出版业、广播影视业、数字文化产业、文化旅游业、文物保护与利用等行业。
它不仅为国家创造了经济利益,而且还推动了文化交流和创意发展。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文化产业仍然存在不少乏力的问题。
一、文化产业乏力的问题1.政策不够支持文化产业需要政策支持才能够快速发展。
但是,在我国,文化产业的政策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政策制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完善性,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也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2.产业规模不够大尽管文化产业在近年来已经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其规模仍然较小。
在我国,文化产业的规模还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从文化产业占GDP的比例来看,我国文化产业的规模还很小,尚未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3.人才短缺文化产业需要大量的创意人才和专业人才,而我国文化产业的人才流失较为严重。
大量的人才在海外发展,给国内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4.缺乏国际化的视野文化产业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跨越国界,具有广泛的国际化和本土化的特征。
然而,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缺乏广阔的国际化视野,也没有跟上国际文化发展的步伐。
5.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知识产权在文化产业中很重要。
但是,由于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大量的文化创意产品和作品遭到了侵权和剽窃,对文化产业的后续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文化产业乏力的解决方案1.完善政策支持政策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政府应该加强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制定更加完善和有效的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扶持文化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2.加强创意人才培养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
我们需要尽快培养大量的创意人才和专业人才,建立更加完善和科学化的人才培养机制,加速培养新生代优秀的文化企业家和文化精英。
3.利用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为文化产业提供了巨大的机会。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每年有 6 0 0万游客争相观看 ,创造直接经济效益 4 0多亿元 ; 《 印象 ・ 刘三姐》演 出 2 0 0 0 多场 ,观众约 4 0 0 万人次 ,票房收入高达 8 亿元。北京文化资源丰富 ,各类 大小剧场众多 ,但其推出的文艺演 出产品距 离 “ 文化精品”还有很大的差距 :很多剧场推出的剧 目一周 只上演几次 ,而 《 宋城千古情》在旅游旺季 时
度 不高 ,与集 聚 区成为北 京 文化 创意 产业 的强 力 支撑 还有 较 大差距 。而且 ,现 有 的文化 创意 产业 集 聚 区中 , 除 中关 村 软 件 园 、北 京 7 9 8艺术 区 、清华 科 技 园等 少 数 集 聚 区规 模 效 益 和影 响力 较 强外 ,缺 少 像 金 融街 、
《 印象 ・ 刘三姐》这种大型的、能与当地特色文化相结合 、 具有重要市场影响力的知名文化演艺产 品,这也
限制 了北 京文 化消 费市 场潜 力 的充分 释放 。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 区建设成效显著 ,但差异化 、集群化、品牌化发展的格局 尚未真正形成 。近年来 ,
通过政府的积极规划 引导与政策扶持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产业集聚效应初步 显现 ,要素集聚能力不断增强 ,已认定 3 0 个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还有 9 O 家非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 聚区,实现 9大行业、1 6区县 “ 双覆盖” ,在推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竞争力提升中的作用逐步提升。
C B D级别的具有全 国乃至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集聚区,品牌辐射力不强 。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的金 融支持能力不断增强 ,但 大规模、优质社会 资本进入文化 产业领 域的金 融创新
2024年的文化热点
03
智能化内容创作
AI技术可应用于音乐、绘 画、写作等领域,协助艺 术家完成作品创作。
个性化推荐系统
基于用户行为和偏好,AI 可构建精准的内容推荐系 统,提升用户体验。
智能化版权管理
利用AI技术进行版权识别 、追踪和维权,保护创作 者权益。
大数据对文化产业影响分析
01
用户行为分析
大数据可分析用户文化消费行为 和习惯,为产品开发和市场策略 提供数据支持。
03
影视产业热点
电影产业现状与未来趋势
电影票房持续增长
随着全球电影市场的不断扩大和观众对优质内容的需求增加,电影 票房持续攀升,其中亚洲市场增长尤为显著。
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发展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在电影制作中的应用不断拓展,为观众 带来更加沉浸式的观影体验。
多元化内容受到追捧
除了传统的商业大片外,艺术电影、纪录片等多元化内容也受到越 来越多观众的喜爱和追捧。
02 5G高速传输和云计算的强大计算能力将促进文化产
品的在线化、云端化。
跨界融合与创新
03
科技与文化的跨界融合将产生更多创新业态和产品,
推动文化产业持续发展。
07
总结与展望
2024年文化热点总结回顾
多元化文化交融
2024年,全球范围内的文化交流与融合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在碰撞中产生了新的火花, 为世界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探讨
创意产业概述
融合发展现状
探讨与展望
创意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以知识产 权为基础的新兴产业。它涵盖了影视 制作、出版、广告、设计、艺术等多 个领域,具有高度的融合性和创新性 。
当前,创意产业正呈现出跨界融合、 数字化发展的态势。各领域之间的界 限逐渐模糊,产业之间的合作日益紧 密。例如,影视与游戏的跨界合作、 数字创意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等。
社会文化热点问题
第一个是“三农”问题。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9亿农民,农村,农民,农业问题历来都是一个热点问题,进几年的农民工权益问题也是一个焦点。
第二是医疗问题。
医疗一直是老百姓关心的事,医疗费用昂贵,医疗机构坑人,医药市场混乱,医疗机构改革等等问题都急需解决。
第三是房价问题。
房价居高不下,房地产产业暴利,产地产产业过热等现象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第四是就业问题。
当今社会就业压力大,大学生就业难,下岗职工再就业等问题都是叩需解决的问题。
第五是教育问题。
义务教育问题,农村教育问题,高校扩招利弊问题,高校学费过高等问题都是社会焦点。
还有一个问题是:腐败现象.这个问题解决好了,我看其他问题的解决是迎刃而解了.
社会方面: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来讲。
政治方面:政府公信力的下降,党内腐败,政治体制改革以及教育改革,医疗改革,公务员制度改革,政协与人大政治角色的改变,多的去了。
经济方面:金融危机,股指期货,房价过高,贫富差距增大。
文化方面:和谐的地方太多,言论不自由,影音娱乐内容千篇一律,文化作品不能体现人文关怀,没有创造力。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框架及前沿热点
商旅文融合DOI:10.19995/10-1617/F7.2024.09.051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框架及前沿热点朱博文(湖南文理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湖南常德 415000)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使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变化新要求相适应,本文通过文献调查和质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文化产业的发展进程进行新一轮审视。
研究发现,1979年我国现代文化市场兴起以来,现代文化产业呈现出市场化、产业化、特色化、生态化的发展进路。
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都以实现文化资源的价值发现为中心,并以此形成共识性的发展框架体系。
行至目前,由数字技术所涌动的革新浪潮使得文化产业与数字化融合成为最前沿的领域,在数字化融合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基于新基础设施、新平台及新消费模式来实现产业发展模式与治理体系的创新。
本文仅供参考。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经济;文化产业数字化;文化产业发展框架;产业升级;数字文化本文索引:朱博文.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框架及前沿热点[J].商展经济,2024(09):051-054.中图分类号:F49;G124 文献标识码:A我国文化产业经历了一个相对漫长的认知与实践过程,完成由概念态、市场形态、产业业态到产业生态的不断深化。
基于此,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在当今和今后将呈现出一系列新趋势。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新时期我国文化产业提供根本遵循。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文化担负着重要使命,必须大力推进文化建设,文化建设要实现体系化的进步,既有内容的现代化,又包括表达方式的现代化、思维方式的现代化、市场体系的现代化和文化治理的现代化。
在此背景下,为使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变化新要求相适应,洞察文化产业的发展大势,明确发展方向,摸准痛点,抓住发展机会,需要系统梳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框架,并找准其前沿热点。
文化产业管理毕业设计选题
文化产业管理毕业设计选题
选择文化产业管理的毕业设计选题是一个重要且需要慎重考虑
的问题。
在选择选题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热点问题,可以选择当前文化产业管理领域的热点问题作为
毕业设计选题,比如数字化对文化产业的影响、文化产业与创意产
业的融合发展、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等。
2. 实际问题,可以选择一些实际存在的问题作为毕业设计选题,比如某个文化产业企业的管理问题、某一文化产品的市场营销策略等,通过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进行研究。
3. 创新性问题,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创新性的问题作为毕业设计
选题,比如结合跨界合作的文化产业管理模式、文化产业与新技术
的结合等,通过前沿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进行探讨。
4. 可行性问题,在选择毕业设计选题时,也要考虑到自身的能
力和资源,确保选题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以通过调查问卷、访谈、实地考察等方法进行研究。
总的来说,选择文化产业管理的毕业设计选题需要考虑热点问题、实际问题、创新性问题和可行性问题,结合自身的兴趣和专业特长进行选择,确保选题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
希望以上建议对你有所帮助,祝你顺利完成毕业设计!。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
文化体制改革也成为了当下的热点话题。
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有许多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改革前的问题在改革前,文化体制在很多方面存在着问题。
首先,文化内涵单一,文化产品过度商业化。
在文化市场中,不太注重文化本身的独特性,往往以商业化的角度来看待文化,导致了市场的失败和文化的降级。
其次,文化产业不够成熟,缺少创新和高品质的产品。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优秀的文化产品和创意越来越缺少,文化产业也没有足够的投入和管理。
再者,文化体制不够市场化。
传统的政府主导的文化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下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和文化的多元化。
政府应当适应市场需求,引导市场发展,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创新。
改革中的问题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还需要面对许多问题。
1.文化市场失衡问题。
虽然市场快速发展,但竞争不充分,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环境。
同时,文化市场上企业的承担能力不够。
2.对于文化要素和文化人才的不重视。
在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文艺、出版、影视等等领域的人才逐渐受到忽视,文化人才供需不平衡,导致大量的才华埋没。
3.文化产业发展不均衡。
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并没有相应的区域均衡,省市之间文化产业不同步,导致了文化产业的居民收入和群众文化需求的不平衡,部分地区的文化产业缺乏创新发展。
4.对于文化事业领域的过度管理和干预,政府一开始的干预虽然促进了此领域的发展,但长期过度管理和干预会带来文化产业的不稳定和缺乏可持续性的问题。
如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基于以上问题,如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高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提升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是我们所需要思考的问题。
1.通过完善文化市场体系和逐步建立市场化管理机制。
促使市场环境的真正落实,加强文化市场的监管和管理,强化市场行为和舆论监督的角度去积累市场信任,最终达到文化市场的失衡问题得到缓解。
2.对于文化产业要素,要重视其核心创新,提高文化市场的市场竞争力,培养和激励优秀人才。
文化产业报告:全球文化产业创新与创意经济的发展
文化产业报告:全球文化产业创新与创意经济的发展引言:文化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
本文将围绕文化产业的创新与创意经济的发展展开讨论,以探索这一领域的变化和趋势。
一、文化产业的定义和范围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和艺术创作、表演、制作、发行、传播等活动为核心,以创意产品和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活动。
它包括出版、广播电视、广告、电影、音乐、艺术品、游戏、设计等多个领域,涵盖了多种创作和表现形式。
二、文化产业创新的驱动力1.技术进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互联网等技术为文化产业的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促进了内容的创作、传播和消费的转型。
2.市场需求变化: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是文化产业创新的重要动力,传统文化无法满足现代人的需求,所以文化企业需要通过创新来迎合市场需求。
3.政策支持: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和政策支持是推动文化产业创新的重要因素。
政府提供的资金、税收减免和法律保护等政策措施,为文化企业的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创意经济的发展趋势1.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近年来,文化产业和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成为趋势,特别是与科技、金融、旅游等领域的融合,为创意经济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2.文化旅游的兴起:文化旅游作为创意经济的一种表现形式,正在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热点。
各国纷纷推动文化旅游的发展,通过文化遗产、艺术展览等形式吸引游客,推动经济增长。
3.文化创新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产业的创新趋势不再受限于国家边界。
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成为创意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全球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1.东亚地区的崛起:作为全球文化产业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东亚国家在电影、音乐、游戏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成为全球文化产业的重要市场。
2.美国的主导地位:美国是全球文化产业的领导者,其在电影、音乐、游戏等领域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持续增长,对全球创意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3.新兴市场的崛起: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新兴市场在文化产业中的地位也日益提升。
探讨发展文化产业的几个问题
探讨发展文化产业的几个问题随着中国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文化产业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已经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
然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文化产业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深入探讨和解决。
本文将针对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创新问题文化产业需要的不仅是市场,更需要的是不断更新和创新的能力。
当前,中国文化产业面临着创新问题。
产业内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独特性和吸引力。
面对人口红利的逐渐衰退,创新能力成为产业的新需求。
解决方案:产业方面要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加大研发和技术投入,提高产业创新能力。
政府方面可以引导企业走向独立创新、注重文化创新和科技创新,塑造可持续发展的优质文化产品和品牌。
二、版权问题文化产业的核心是知识产权,版权问题一直是文化产业的瓶颈。
当前,文化产业中的盗版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制约了文化产业的长足发展。
版权问题既是文化产业的短板,也是整个社会的难题。
政府应该推动版权保护的立法和执法,严厉打击侵权盗版行为。
同时,鼓励企业精细管理版权,宣传版权保护意识,提高公众的版权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人才问题文化产业需要的是高质量、高能力的人才。
但目前的情况是,文化产业缺乏专业人才和领军人才。
人才资源短缺,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如优先支持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加大对人才的培养投入,提高人才的工资待遇、福利和社会地位,增强文化产业吸引人才的能力。
四、市场化问题文化产业是市场性产业,市场化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但目前,文化产业仍处于供给不足、行业内部治理能力较差、市场分散化等问题。
政府应该更好地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加快文化产业市场化进程,打破地域和行业的障碍,促进全国范围内的文化交流。
在政策上,还可以逐步调整和完善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规划和措施,加强产业内部的协调和管理,促进市场的逐步规范化和健康发展。
总之,文化产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新引擎,需进一步完善和解决上述问题。
浅析我省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期观察思考近几年,我省文化产业发展较快,呈现出提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总体上和国内发达省市相比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发展质量上还有一定差距,政府和文化企业自身都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有的地方领导对发展文化产业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把文化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推动力和重要增长点,作为一种产业来谋划,未能象抓经济那样来抓文化产业。
文化消费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还没有成为消费的热点。
二是文化产业基础薄弱、资源开发利用率不高。
文化产业领域目前规模小、层次低、松散型的状况仍比较明显,经济效益不高,竞争力不强,资源整合不够,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较差,适应市场、开拓市场能力较弱,特别是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
长春市的印刷业最为典型,数量多达上千家,但普遍规模小,设备落后,单色印刷严重过剩,而高档次的包装装潢能力低下,每年收入流失5亿元以上。
我省发展文化产业的历史资源、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并不缺乏,但对这些文化资源的认识、挖掘、开发、包装、宣传、利用还远远不够,致使大量文化资源闲置和浪费。
三是管理体制不顺,相关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
目前,我省文化产业实行的是由省委宣传部牵头,政府及有关方面参加的管理体制,这种体制在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的困难和问题,现行体制很难适应解决这些问题的需要。
如鼓励企业吸收引进人才、税收减免等一系列政策,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完全落实。
同时,资金问题始终是制约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难点,文化产业吸纳外资、民资的能力不强,目前尚未形成符合文化产业发展需求的投资融资机制。
很多文化企业没有完全脱离对政府的依赖,自我发展闯市场的能力较差。
大多数文化企业在用人制度、用工制度、分配制度等方面的旧体制还没有完全打破,阻碍着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缺乏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马克思主义视角解读当前文化热点
马克思主义视角解读当前文化热点近年来,文化热点问题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权威的理论体系,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观察角度。
在马克思主义视角下,对当前的文化热点问题进行分析与解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问题。
一、思想观念与文化认同在马克思主义视角下,思想观念是文化的核心。
当下的文化热点问题往往关乎不同思想观念之间的碰撞与冲突。
马克思主义认为,思想观念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人们对具体社会生活的观念与价值评判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当前的文化热点问题,例如价值观多元化、文化冲突、宗教与世俗的对立等,都是由不同的思想观念所引发的。
在这一现象中,马克思主义强调了阶级斗争的作用。
阶级斗争是文化领域中不同思想观念冲突的根本原因。
在当今社会,不同社会阶级的文化认同与价值追求存在明显的分歧,资本主义社会的利益格局也使得文化的多样性和异质性日益加深。
在解读当前文化热点时,马克思主义提醒我们要理解不同思想观念之间的阶级属性与利益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准确的判断和分析。
二、商品文化与市场化倾向马克思主义关注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规律。
在当代社会,以商品为核心的市场经济成为了主导。
这一经济形态的转变对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当前的文化热点问题,如商业化的娱乐产业、大众媒体的传播方式、广告营销的繁荣等,都反映了文化向着商品化和市场化的倾向。
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来看,市场经济导向的文化倾向并非完全是积极的。
商品文化的兴起带来了文化内容的商业化、审美趋同以及各种欲望的扩张。
在市场经济下,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更多地受制于市场需求,特定的审美标准也影响了人们对文化产品的接受和评价。
在解读当前文化热点问题时,马克思主义提醒我们要审视商品文化所带来的问题与影响,并注意维护和发展自身的文化价值观念。
三、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全球化是当今社会的一大特征,也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全球化进程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被互相交融和传播,文化的多样性与异质性得到了空前的展示与扩散。
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中国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不仅成为了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但是,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如何呢?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析。
一、产业现状1.规模不断扩大随着 China Daily 等主流媒体的报道,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中国文化产业的规模和实力。
据统计,中国文化产业在 2019 年达到约52278 亿元(人民币,下同),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4.26%,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领域。
2.产业结构优化中国文化产业的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从传统的文化行业扩展到了数字文化、互联网文化、艺术品交易等领域。
同时,各类文艺节目、文化展览、文化旅游等也得到了广泛关注,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3.影响力不断提升在国际上,中国文化产业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
从 2018 年的《流浪地球》到 2019 年的《中国机长》,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除了电影,中国的传统文化、美食、服饰等也深受海外消费者的喜爱。
二、趋势分析1.数字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数字化已经成为了文化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未来,以智能化、3D 技术、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兴数字技术将进一步应用到文化产业中去,提高产业的效率和质量。
2.文艺作品多元化以前,我们有许多青春校园片、武侠玄幻剧、穿越言情小说等类型的文艺作品,缺乏多元性和创新性。
未来,随着更多的年轻人涌入文化行业,文艺作品的类型和内容也将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
3.文化旅游成为热点文化旅游是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未来也将成为热点领域。
文化旅游结合了传统文化、建筑文化、风景文化等多种元素,融合了人文、自然、艺术等多种体验,更符合现代人对旅游的需求和期望。
三、未来展望1.政策支持的加强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政策的支持。
未来,政府将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优化政策环境,提高资金扶持力度,推动产业更加健康、有序、可持续地发展。
2023时事文化十大热点话题
2023时事文化十大热点话题1. 科技发展与人工智能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我们可以讨论人工智能的应用、道德和伦理问题以及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2. 环境保护与气候变化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全球的重要议题。
我们可以探讨各国采取的环境政策、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以及个人在环保方面的责任。
3. 社会公平与人权社会公平和人权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我们可以讨论性别平等、、移民和难民问题等关乎社会公平和人权的话题。
4. 教育与研究方式教育是培养人才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
我们可以讨论教育的变革、在线研究的兴起以及教育资源的不平等问题。
5. 文化多样性和跨文化交流文化多样性和跨文化交流丰富了社会。
我们可以探讨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碰撞、文化保护与发展等话题。
6. 媒体与信息流通媒体和信息流通在现代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
我们可以讨论媒体的角色与责任、假新闻的传播以及信息隐私的问题。
7. 城市化与城市发展全球城市化进程正在加速,城市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我们可以探讨城市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等话题。
8. 健康与福利健康和福利是每个人都关心的话题。
我们可以讨论全球健康状况、医疗资源的分配以及心理健康问题。
9. 移动科技与社交媒体移动科技和社交媒体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交方式。
我们可以探讨移动科技的发展趋势、社交媒体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等话题。
10. 文艺创作与文化产业文艺创作和文化产业推动了文化的繁荣和创新。
我们可以讨论文艺创作的多样性、版权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等话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文化产业的八个热点问题文化产业的目的:精神需求?GDP追求?范周:在我国,文化产业已经走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对文化产业的认识也在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中逐渐深入。
关于发展文化产业的目的,您是如何认为的?刘玉珠:发展文化产业的目的要从两方面来理解。
首先,从文化建设的角度来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消费的需求、提高国民的整体文明素质,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首要目的。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基础和支撑在于国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明显提升。
换言之,发展文化产业绝不仅仅是为了增加GDP等经济目的,更重要的是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求、提高国民文化素养,社会效益是放在第一位的。
其次,文化产业是服务于国民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形态。
文化产业的渗透力和辐射力很强,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也很高。
因此,在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环节,都能够吸纳大量的社会就业,无论是创意运营类的顶尖人才,还是一般的技术管理人员,或者最基层的文化产业从业者,都能够找到用武之地。
这对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社会效益VS经济效益:如何统一?范周: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讨论一直都是业界关注的焦点,有人认为重视社会效益就意味着要放弃市场,也有人认为追求经济效益就很难顾及到社会效益。
这种非此即彼的看法肯定是不对的,但是文化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如何既“叫好”又“叫座”,确实是很多人在思考的问题。
刘玉珠:总体上,我们要求社会效益第一,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但是,这首先要求我们要正确的理解社会效益,社会效益包括政治效益,但不能等同于政治效益。
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弘扬社会主义优秀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增加就业和税收、结构调整、鼓励产品的创新创造等都可以归为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
因此社会效益内容很丰富,不仅仅局限于政治一个方面。
第二,社会效益还需区分“整体”和“个体”的问题。
从整体和个体的不同角度看的话,对文化产业社会效益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文化产业门类众多,有的居于内容生产的核心地位,对人们价值观和社会的整体影响很大,这部分主体坚持社会效益第一不容置疑。
但对于一些和意识形态关联度不太高的产业门类而言,这部分市场主体应遵循的底线是守法。
作为政府来讲,鼓励经营者在守法的前提下引导市场主体向社会效益方面努力。
但是要注意前提和引导的关系,对文化企业而言,首先是依法经营,其次是社会责任意识,两方面都要兼顾到。
范周:因此,从国家整体角度来讲,我们倡导整个文化产业发展,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经济效益服从社会效益。
但是这里面既要正确的理解什么是社会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内涵,同时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做到整体和个体的区别对待。
文化消费缺口大,一分为二来看待范周:文化消费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风向标。
近年来,我国文化消费有了迅猛的增长,但文化需求没有完全释放出来,造成了文化消费仍然存在巨大的缺口。
刘玉珠:文化消费问题我们需要一分为二来看待。
有一组有关研究机构测算的数据,这个数据未必精准,但值得参考。
数据显示,1993年到2013年我国城乡文化消费总量由819亿元增加到了12969亿元,年均增长14.81%。
其中城镇文化消费量年均增长18.66%,乡村文化消费量年均增长9.56%。
这些数据表明,我国文化消费增长迅速。
分析文化消费与GDP的比例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可以衡量文化消费拉动GDP的效应,反过来,则是我国经济增长带动文化民生消费的实际效应。
以比较来看,2013年我国GDP为568845亿元,按照GDP总量与中国相对接近的美国、日本文化消费占GDP的比例来估算,我国当前文化消费的缺口在2.5万亿元左右,也就是说我们的消费缺口很大。
较大的消费缺口意味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人均来看,我国人均文化消费支出绝对水平还比较低,占人均消费总支出的比例也比较低。
这与同期欧美人均文化消费相比,我们只达到其一半左右的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所以说我们文化消费的潜力还很大。
范周:如何缩小文化消费的缺口,在于文化产品如何更好地满足和激发消费者的文化需求。
一方面,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平台搭建,是刺激和拉动文化消费的重要推动力;另一方面也需要生产者分析市场,把握走向,做好内容,规避市场供给与消费需求的缺位和错位。
文化产业园区:继续从严,做合格“把关人”范周:目前全国的文化产业园区遍地开花,问题盘根错节。
近年来,文化产业园区在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自身转型升级的问题。
发展十年过后,这些问题都需要总结思考。
刘玉珠:文化产业示范区、文化园区的建设对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设立文化产业园区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企业的聚集,二是为企业和消费者搭建平台,三是人才的培养,四是在内容的传播方面起促进作用。
十余年来,文化部命名了十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不论是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这些园区都具有积极意义,对区域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带动作用。
在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方面,文化部的态度一是积极,二是审慎。
所谓积极,是指我们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园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引领示范作用,所谓审慎就是我们绝对不鼓励对市场调研不充分、盲目建设文化产业园区。
今后,对文化园区的管理将继续“从严”,一方面要对园区的批准进行严格的把关,另一方面要对园区的经营活动加强管理。
而在这过程中,政府要发挥好“把关人”的作用,鼓励企业充分结合当地的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规划。
我们不倡导动辄投入巨额资金、规划上千亩土地的大型产业园区。
事实上,很多小的园区往往可以创造出很高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各地都有成功的经验。
例如兰州市就有一个利用原来的废旧厂房改造而成的专门针对年轻人创业的园区。
这个园区规模不大,政府给予一定的支持吸引创业者入驻。
目前,这里已经有一大批年轻人,包括很多从海外回来的年轻人集聚,创造着自己的生活与梦想,像这样的园区是值得鼓励的。
知识产权保护:任重道远求共识范周:最近,我们发现各行各业对优秀IP的开发越发重视,像《匆匆那年》、《何以笙箫默》等小说本身就有很好的市场,之后又改编成电影电视剧。
这其中涉及到很多版权保护的问题。
刘玉珠:总体来说,文化市场越规范越繁荣,对产业的促进作用就更大,版权保护的问题是规范文化市场发展的焦点问题。
知识产权跟人的智力创造密切相关。
我们说尊重人才、尊重知识不能只体现在口号上,这方面政府已经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并从社会共识,到立法、执法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国务院专门成立了由二十几个部委组成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可以说,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保护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仍然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来逐渐完善。
另外,社会共识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我举个例子,1993年,我在文化部文化市场局任办公室主任,部里派我参加由外贸部牵头的中美知识产权谈判。
我是学法律专业的,对知识产权知之甚少,后来到图书馆借了大量书籍充电,又调研了当时的音像市场,确实问题很大。
后来中美达成保护知识产权协议,国内很多人不理解,认为是卖国。
现在持这种观点的人已经很少了,说明在这方面我们进步了,也是由于自身发展的需要,但问题并没根本解决,尤其是互联网知识产权问题越来越突出,在网络上保护知识产权不仅仅是中国面临的问题,是世界面临的问题。
我个人认为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形成共识,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把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落到实处仍然有较长的路要走。
文化投资:公益的心态,商业的方式范周:在网络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互联网帮”的融入和民间资本的实践,为文化资本市场注入了活力,也带来了新问题。
众筹出书,众筹电影,甚至是众筹包茶山,可以说是热钱涌动,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刘玉珠:我觉得,文化产业投资方面的一个趋势是大企业的投资积极性很高。
比如万达从地产转型到文化产业,一些网络企业由电商转型为网络文化企业,如阿里巴巴、腾讯等,所涉及的范围涵盖电影院线、影视制作、影视产业园区、主题公园、文化旅游区等多个行业。
另一方面,众筹、创客和草根创业者投身文化产业十分踊跃,成为整个产业发展的有生力量。
但是,在风起云涌的资本市场,投资者的心态很重要。
马云对此曾经说过:“用公益的心态去投资,用商业的方式去经营。
”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我认为对文化产业的投资不能抱着立竿见影的速成心态。
文化的事业是润物细无声的,很多投入并不能在一开始就带来多大的变化,这中间需要有培养和涵育的过程,累积能量,做好铺垫,才有可能带来飞跃。
而在具体的经营上,投资者是需要有战略性的眼光和布局的,用一种商业竞争的思维来操作,在把握底线、坚持方向的前提下,做好在商海中斗智斗勇的准备,在各个方面武装自己。
文化产业融合:夕阳也能变朝阳刘玉珠:去年国务院10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个文件实际上给我们释放了强烈的信号,即文化产业的下一步发展重点是产业的融合。
范周:文化是一切之母,可以渗透在各行各业的运作中。
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机械的相加,而是要找好嫁接之处才能发力。
对于文化产业未来的发展,您认为还有那些融合的新趋势和走向呢?刘玉珠:在文化产业范围内,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融合也是一个趋势。
传统产业中的演艺、娱乐,新兴产业中围绕数字、互联网、动漫游戏等的产业门类。
我们原来认为传统产业是夕阳产业,没有市场可言,但是实际市场情况不是如此。
有的人却可以把所谓的“夕阳产业”做得风声水起,所以夕阳也可以变成朝阳,只是因人而异。
其次,是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融合。
我们曾经提出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两翼齐飞、双轮驱动,目前的发展趋势就是公共文化与产业的融合越来越密切了。
很多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中,也越来越多地引入一些市场的手段,丰富了产品的种类,也提高了质量,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再者,文化产业和实体经济的融合。
互联网+文化产业也必然是融合的新走向。
例如,雷军的小米公司利用互联网涉足手机产业,小米手机的销售量非常可观,特别是在印度的增长尤其迅速。
互联网进入中国20年,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的变化、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都是不可低估的。
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它不仅仅是指和网络相关,而是已经涉足文化产业的各个方面。
文化走出去:政府搭平台,企业做主角范周:文化产品是文化走出去的基础,文化内容的创新是我国文化产业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动力源。
如何创造文化精品,利用好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实现文化走出去必须要持续思考、探索的问题。
刘玉珠:在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原创力量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文化产品原创能力相比,我国依然存在较大差距。
发达国家的文化企业走出国门的成功经验很值得借鉴,诸多世界著名的文化企业在中国取得了很好的发展,譬如迪斯尼、环球、派拉蒙等美国文化企业,日本、韩国和欧洲的文化产品都在中国有着良好的市场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