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实习2读褶皱地质图
实习五 读褶皱区地质图并绘制褶皱地区剖面图

6、褶皱组合型式的认识
根据同一构造层诸褶皱的轴迹在平面上 和剖面上的组合排列特征确定。
如:平行式、雁列式、穹盆式、隔档式、 隔槽式、复背斜、复向斜等。
平行线状褶皱-阿帕拉契山脉
(二)褶皱时代的确定
介于不整合面之上相对最老的岩层形成之后与 不整合之下相对最新的地层形成之前。
褶皱A:A末~C初;单斜C: C末~D初;不整合面C 和B, C先,向斜(V)的位置,对于 剖面附近可能隐伏的次级褶皱的轴迹 应延伸至剖面上来。
5、绘出并恢复褶皱形态。
两翼同一岩层产状不一致的调整
褶皱转折端形态恢复
作业:
1、分析暮云岭地区褶皱的形态和形成 时代。 2、过AB切制一条褶皱构造剖面图。
褶皱时代的确定
二、绘制褶皱地区剖面图
选择剖面线 标出剖面线所经过的褶皱位置 绘制地形剖面 绘制褶皱形态
绘制褶皱地区剖面 图步骤: 1、分析图区褶皱特 征及地形,注意是 否有次级褶皱?如 果有次级褶皱,在 剖面图上应反映出 来; 2、选定剖面位置并 绘在地质图上; 3、绘制地形剖面;
●水平-两翼平行延伸; ●倾伏-两翼同一岩层交 会(弧形) ●复杂-核部宽窄变化
5、轴迹和平面轮廓的确定
①地形平坦,两翼产状两翼倾角变化不时,取最大弯 曲点的连线;
倾伏褶皱-新疆库车河
倾伏褶皱-北美
②轴面中等倾斜或缓倾斜,或地形起 伏情况,在大、中比例尺地质图上,褶皱 岩层弯曲转折端点的联线既不代表枢纽倾 伏方向,也不一定是轴迹,须根据赤平投 影方法或几何作图法确定的枢纽和轴面产 状是可靠的方法。
(一)褶皱形态的分析
1、区分背斜(核部老、翼部新)、向斜(核部新、翼部老);
2、确定两翼产状;
①图上标出的产状:正常
1,2-构造地质学-实习一-地质图的基本知识及读图

图名: 图名: 表明图幅所在地区和图的类型。 一般采用 表明图幅所在地区和图的类型 。 图内主要市镇、 居民点、 山岭等名称。 如果比 图内主要市镇 、 居民点 、 山岭等名称 。 例尺较大, 图幅面积较小, 地名不为人们所知, 例尺较大 , 图幅面积较小 , 地名不为人们所知 , 则在地名前要写上所属的省( 区 ) 、 市或县名, 则在地名前要写上所属的省 ( 市或县名 , 如北京市门头沟区地质图、 周口店第四纪地质 如北京市门头沟区地质图 、 图和湖北大冶黄荆山水文地质图等。 图和湖北大冶黄荆山水文地质图等。 比例尺: 比例尺: 用以表明图幅反映实际地质情况的详细程度。 用以表明图幅反映实际地质情况的详细程度。 地质图的比例尺与地形图或地图的比例尺一样, 地质图的比例尺与地形图或地图的比例尺一样, 有数字比例尺和线条比例尺。 有数字比例尺和线条比例尺。
*读水平岩层地质图
水平岩层:没有经过构造变动, 水平岩层:没有经过构造变动,仍然保持成岩后 的原始水平状态的沉积岩。 的原始水平状态的沉积岩。 特征: 特征: 1)下老上新 2)地形地质图上:岩层顶底之间垂距=厚度 地形地质图上:岩层顶底之间垂距=
地质界线与等高线平行或重合; 地质界线与等高线平行或重合; 岩层厚度是其顶底面的高差; 岩层厚度是其顶底面的高差; 岩层出露宽度是其顶底面的水平距,其大小 岩层出露宽度是其顶底面的水平距, 与岩层厚度和地面坡度有关. 与岩层厚度和地面坡度有关.
实验作业要求
请使用“长江大学实验报告”纸完成作业; 1 请使用“长江大学实验报告”纸完成作业; 写明实验目的要求、实验内容; 2 写明实验目的要求、实验内容; 如需要,请粘贴原始图件; 3 如需要,请粘贴原始图件; 如需要,对作图步骤请写相关说明; 4 如需要,对作图步骤请写相关说明; 剖面图用标准作图纸(米格纸)完成; 5 剖面图用标准作图纸(米格纸)完成; 学习委员按学号收齐所有学生作业,及时上交。 6 学习委员按学号收齐所有学生作业,及时上交。
构造地质学实验绘制褶皱地区剖面图

褶皱转折端形态恢复
弧线法作褶皱剖面
转折端的近似作图法
两法线近乎平行时的近似作图法
150 150
100 50
K
1
1
7、整1饰0 图件 50 P3
P3 74
T2 泥
(1A)按岩性画岩性花纹符号,岩性花纹符号的长度B应
该短于不同时代的地层3界5 线尖;峰
T1 灰
(2)标注地层时代、地层产状、剖面方位、图名、比P3 页
100 P3 P2 50
0
150 100 50
150 100 50
5.绘出地形剖面 绘制方法见实习五。
把剖面 线与所有地 形等高线的 交点投影到 “基线-海
T3
T2
K 10
A
T1 50
尖峰地区地形地质图
1∶10000
T2
T1 P3
T3
T2
T1
74
35 尖峰
拔柱”投影
系中,用圆
滑的曲线连
接各投影点,海拔(m)
S1 下志留统板岩
O3 上奥陶统灰岩
30 地层产状
70 倒转地层产状
200
150 K
100 T2 50
T1
0
P2 P3
A—B地质剖面图
尖峰
P3
P2
P3
T2 T1
P3 页岩
P2
P2 砂岩
海拔(m)
E
B 200
150
100 P3 P2 50
0
3、用铅笔标出剖面线所通过的褶皱位置
在剖面线上用铅笔标出背斜(如“∧”)和向斜(如“∨”)的位置。
对剖面附近的次级褶皱沿其轴迹线(褶皱轴)与剖面相交处,用同样方法标出
实习二读褶皱区地质图和编制褶皱区剖面

转折端形态:在图中褶皱倾伏端或扬起 角和褶皱紧闭程度:根据两翼的倾角可估算出翼间角的大小。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经简明扼 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 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正如我们都希望改变世界,希望给别人带去光明,但更多时候我们只需要播下一颗种子,自 然有微风吹拂,雨露滋养。恰如其分地表达观点,往往事半功倍。当您的内容到达这个限度时,或许已经不纯粹作用于演 示,极大可能运用于阅读领域;无论是传播观点、知识分享还是汇报工作,内容的详尽固然重要,但请一定注意信息框架 的清晰,这样才能使内容层次分明,页面简洁易读。如果您的内容确实非常重要又难以精简,也请使用分段处理,对内容 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提炼,这样会使逻辑框架相对清晰。
本次作业描述内容
地形地貌
地质内容
褶皱描述
一. 图内地形总的分布特 征;
二. 水系的分布特征。
一. 各时代地层的分布特 征及产状;
二. 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
包括褶皱名称、分布地点 及范围、延伸方向、核部 和翼部地层、两翼产状及 其变化、转折端形状、轴 面产状、枢纽产状、位态 分类、次级褶皱特征、褶 皱与周围其他构造的关系、 褶皱形成时代。
轴迹:褶皱各岩层的倾伏端或扬起端的连线。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经简明扼 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 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正如我们都希望改变世界,希望给别人带去光明,但更多时候我们只需要播下一颗种子,自 然有微风吹拂,雨露滋养。恰如其分地表达观点,往往事半功倍。当您的内容到达这个限度时,或许已经不纯粹作用于演 示,极大可能运用于阅读领域;无论是传播观点、知识分享还是汇报工作,内容的详尽固然重要,但请一定注意信息框架 的清晰,这样才能使内容层次分明,页面简洁易读。如果您的内容确实非常重要又难以精简,也请使用分段处理,对内容 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提炼,这样会使逻辑框架相对清晰。
13.构造地质学实习教程(郝建民主讲)第4章褶皱-2

1.日尔曼式褶皱(Germantype folds): 又称断续褶皱; 这 类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 较微弱的地台盖层中, 以卵圆形的穹隆构造、 构造盆地褶皱群体分布 为特征。穹隆构造和构 造盆地的翼部岩层产状 较缓, 但规模可以较大, 在空间展布常无一定的 方向性。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平行褶皱
2014-7-15
8
(2). 相似褶皱: ①褶皱中各岩层弯曲的形态相似, 各岩层的曲率基本不变。 ②褶皱没有共同的曲率中心。 ③同一岩层的真厚度在翼部变薄, 在转折端变厚; 在平行褶皱轴 面量度的岩层厚度在褶皱各部 位大致相等。 ④这类褶皱多发育于软弱岩层中, 出现在地壳中部和深部构造层 次中。
2014-7-15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3
Rickard褶皱位态分类简表
类 型 轴面倾角 枢纽倾伏角
直立水平褶皱 直立倾伏褶皱 倾 竖 褶 皱 斜歪水平褶皱 斜歪倾伏褶皱 斜 卧 褶 皱 平 卧 褶 皱
2014-7-15
80—90 80—90 80—90 20—80 20—80 20—80 0—10
2014-7-15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19
在这一类的 褶皱中, 有的以 短轴状的背斜和 向斜的型式出现, 并以一定的方式 和方向有规律的 定向排列,其中 较为典型的是雁 列状展布的褶皱 群, 这些褶皱呈 首尾错落重叠的 雁行定向排列。
2014-7-15
雁行状排列的短轴褶皱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20
相似褶皱
2014-7-15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9
2. 兰姆赛的褶皱几何分类:
兰姆赛根据褶皱层的相对曲率, 提出一套形态分类, 被广泛采用。
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实习

2
二、方法说明 ①了解图区出露地层的时代、层序和接触关系 ② 认识图区新老地层分布和延展情况了解其 地貌特征; ③ 分析地形对地层露头分布形态和出露宽度 的影响。
2019/12/15
《构造地质学》-李强
3
重点:地层分布是否有对称重复现象; 分辨出背斜和向斜; 分析褶皱的形态和组合特征。
关健:确定褶皱的两翼、轴面和枢纽产状
2019/12/15
《构造地质学》-李强
7
倒转褶皱
2019/12/15
《构造地质学》-李强
8
4.判断轴面产状: ①测量两翼产状,用极射投影方法或几何作图法来确定。 ②在地质图上,从两翼产状大致判断出轴面产状。 如果两翼倾向相反,倾角大致相等,则轴面直立 如果两翼倾向、倾角基本相同,则轴面产状也与两翼
2019/12/15
《构造地质学》-李强
19
褶皱地区铅直剖面图的绘制
1.分析图区地形和褶皱特征 注意地层界线的弯曲是与岩层产状和地形
的影响有关还是与次级褶皱有关,如是次级褶 皱在剖面上应反映出来。
2.选定剖面位置 剖面线应尽可能垂直褶皱轴迹延伸方向,且
能通过全区主要褶皱构造。将选定的剖面线标绘 在地质图上。
注意:褶皱的地层一定是围绕某中心对称出现
2019/12/15
《构造地质学》-李强
5
2.确定两翼产状 褶皱两翼产状及其变化:主要从地质图上标绘的
地层产状符号直接去认识和分析。在一定情况下,也 可以根据同一岩层在褶皱两翼露头宽度的差异,定性 地对比两翼的倾角大小。这种分析是以岩层厚度基本 稳定,地形起伏不大或褶皱两翼的地面坡度相似为前 提,而岩层露头宽度只与岩层倾角大小有关,露头宽 度窄的一翼倾角大,宽的一翼倾角小。
构造地质学实习指导书(精)

1.换算目的层层面标高;
2.将计算结果标在地形图各个点上;
3.分析目的层面高程的变化规律;
4.联三角网;
5.用插入法求等高线点;
6.绘等高线
实习六 绘制和分析节理玫瑰花图
一、目的要求
1.学会编制节理走向玫瑰花图;
2.了解节理倾向和倾角玫瑰花图。
二、主要内容
1.整理节理资料和绘制节理玫瑰花图;
2.分析节理玫瑰花图并了解其构造意义。
节理玫瑰花图是一种较常用的节理统计方法,分为走向玫瑰花图和倾向玫瑰花图。
节理走向玫瑰花图主要反映节理的走向方位,并在半圆内作图。
节理倾向玫瑰花图根据节理倾角或倾向编制的,它需要在整圆内作图。
编制方法:
1.资料整理
2.确定作图比例尺及座标
3.找点连线
4.写上图名和比例尺
2.学会认识构造等高线所反映的构造形态。
二、主要内容
1.根据岩层标高(或埋藏深度)资料编绘构造等高线图;
2.认识构造等高线所反映的构造形态。
构造等高线图是用等高线来反映一特定岩层的顶面或底面(或某一构造面)的起伏形态的一种构造图,又称构造等值线图,是油气田、煤田和一些层状矿床的勘探和开采中经常要编绘的一种重要图件。
2.水平断距的测定
3.求地层断距
(三)断层时代的确定
4.判断轴面产状
5.枢纽产状和轴迹的确定
6.转折端形态的认识
7.褶皱形态的描述
(二)褶皱组合型式的认识
(三)确定褶皱形成时代
(四)褶皱地区铅直剖面图的绘制
1.分析图区地形和褶皱特征
2.选定剖面位置
3.绘出地形剖面
4.在剖面线上标出背斜和向斜位置
5.绘出褶皱形态
1,2-构造地质学-实习一-地质图的基本知识及读图

实验作业要求
请使用“长江大学实验报告”纸完成作业; 1 请使用“长江大学实验报告”纸完成作业; 写明实验目的要求、实验内容; 2 写明实验目的要求、实验内容; 如需要,请粘贴原始图件; 3 如需要,请粘贴原始图件; 如需要,对作图步骤请写相关说明; 4 如需要,对作图步骤请写相关说明; 剖面图用标准作图纸(米格纸)完成; 5 剖面图用标准作图纸(米格纸)完成; 学习委员按学号收齐所有学生作业,及时上交。 6 学习委员按学号收齐所有学生作业,及时上交。
作业: 作业:1、判别哪些地层是水平岩层; 判别哪些地层是水平岩层; 求地质图中K 层的厚度。 2、求地质图中K1层的厚度。
实习二 用间接方法确定岩层产状要素
一、目的要求 1、学会在地形地质图上用相邻等高线法求 岩层产状要素; 岩层产状要素; 2、用三点法求岩层产状要素。 用三点法求岩层产状要素。
作业: 作业: 在凌河地形地质图(附图1)上求下石炭统(C1) 1)上求下石炭统(C1)等顶面 1 在凌河地形地质图(附图1)上求下石炭统(C1)等顶面 或底面的产状。 或底面的产状。 在松溪地形地质图(附图3) 3)上 根据:(1)已知某赤铁 2 在松溪地形地质图(附图3)上,根据:(1)已知某赤铁 矿层为一倾斜矿层,产状稳定, 矿层为一倾斜矿层,产状稳定,有三个钻孔各见矿深度 60m; 40m; 180m, 为:ZK260m;ZK340m;ZK5180m,用三点法求该 矿层产状;(2)在设计钻孔 在设计钻孔ZK 矿层产状;(2)在设计钻孔ZK9处,预计打多深即可达该 赤铁矿层顶面? 提示: 赤铁矿层顶面? 提示:钻孔中铁矿层顶面高程等于钻孔 地面位置高程减去见矿深度 注意:实验要求所有的产状数据都是由直尺、 注意:实验要求所有的产状数据都是由直尺、量角器测 不需要有任何三角函数或比例关系。 得,不需要有任何三角函数或比例关系。
构造地质学实习指导书

P3
(二)三点法求岩层产状要素 (1)三点要位于同一层面上,但又不在一条直线上;(2)三点的方位、相互 水平距离和标高(或高差)为已知,并且三点相距不太远;(3)在三点范围内岩 层面平整,产状无变化,无褶皱和断层。 三点法的要点:从图II—5A可以看出,只要在最高点A和最低点C的连线上, 找到与 B点等高的一点 D,就可以作出走向线 DB。过 C点或 A点可以作出与 DB平 行的另一高程的走向线 CF;根据两走向线各自高程和水平距离,可以求出倾 向和倾角(图II—5B)。
2.地质剖面图(图) 地质图常附一幅或几幅切过图区主要构造的剖面图。
剖面图要标明图名,通常是以所在地名及所经过的主要地名(如山峰、 河流、城镇和居民点)作为图名。 剖面在地质图上的位置用一细线标出,两端注上剖面代号,如I、I'。
剖面图的比例尺应与地质图的比例尺一致,如剖面图附在地质图的下方, 可不再注明水平比例尺,但垂直比例尺应表示在剖面两端竖立的直线上,选 比本区最低点更低的某一标高作基线,然后以基线为起点在竖直线上注明各 高程数。 剖面图两端的同一高度上必须注明剖面方向(用方位角表示)。剖面所经 过的山岭、河流、城镇等重要地理标志名称应标注在剖面上所在位置。 剖面图的放置一般南端在右边,北端在左边,东右西左,南西和北西在 左边,北东和南东端在右边。 剖面图与地质图所用地层符号、色谱应该一致。在一幅图上时可以省。 剖面图内一般不要留有空白。地下的地层分布、构造形态应该根据该处 地层厚度、层序、构造特征适当推断绘出,但不宜推断过深。
实验十实验十分析褶皱断层区地质图分析褶皱断层区地质图一目的要求一目的要求??分析逆冲断层发育地区地质图分析逆冲断层发育地区地质图??分析断裂和褶皱的特征及形成时代分析断裂和褶皱的特征及形成时代二说明二说明逆冲断层的产状及其顺走向和倾向的变化??逆冲断层的组合形式叠瓦状逆冲断层的组合形式叠瓦状??飞来峰和构造窗飞来峰和构造窗??确定断层的形成时代确定断层的形成时代??褶皱断裂和岩浆活动之间的关系褶皱断裂和岩浆活动之间的关系??逆冲断层的产状及其顺走向和倾向的变化作业
构造实验-读褶皱区地质图

轴迹和平面轮廓的确定
①地形平坦,两翼产状两翼倾角变化不时,取最大弯 地形平坦,两翼产状两翼倾角变化不时, 曲点的连线. 曲点的连线.
倾伏褶皱- 倾伏褶皱-新疆库车河
倾伏褶皱- 倾伏褶皱-北美
Axial Trace of Plunging Anticline
* Note Landers Oil Field on crest of anticline
倒转褶皱
倾伏端
倒转翼岩层从翼部向倾伏 端方向, 端方向,倾角由缓变陡
4.判断轴面产状 4.判断轴面产状
●
地质图上判断:在图上,可以从两翼产状大致判断轴面; 地质图上判断:在图上,可以从两翼产状大致判断轴面; 若两翼倾向相反、倾角近相等,表示轴面直立. 若两翼倾向相反、倾角近相等,表示轴面直立. 轴面直立 若两翼倾向、倾角基本相同, 若两翼倾向、倾角基本相同,则轴面产状与两翼产状基
E
褶皱A 褶皱A:A末~C初; 单斜C: C末 单斜C: C末~D初; 不整合面E E先于 先于B. 不整合面E和B, E先于B.
确定褶皱的 形成时代
褶皱的形成时代:中志留世之后, 褶皱的形成时代:中志留世之后,中泥盆世之前
褶皱形态描述内容: ●(二)褶皱形态描述内容:
●a ●b ●c ●d ●e ●f ●g
3.倒转翼的确定 符号、 3.倒转翼的确定——符号、新老岩层的位置 倒转翼的确定 符号
每个褶皱构造都有一定的规模,从背斜中心部分向两端, 每个褶皱构造都有一定的规模, 背斜中心部分向两端, 岩层的产状呈逐渐变化的。 岩层的产状呈逐渐变化的。 通常在褶皱倾伏端的岩层层序和产状总是正常的 通常在褶皱倾伏端的岩层层序和产状总是正常的。 倾伏端的岩层层序和产状总是正常的。 如果有倒转翼从翼部向倾伏端方向,倾角一般由缓变陡, 如果有倒转翼从翼部向倾伏端方向,倾角一般由缓变陡, 到倾伏端附近岩层由倒转逐渐转为产状直立 渐转为正常. 到倾伏端附近岩层由倒转逐渐转为产状直立,渐转为正常. 产状直立,
《构造地质学》060102实验指导书

《构造地质学》课程实验指导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用)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学期南京工业大学岩土工程实验室编2006年1月目录实习一分析地质图,作剖面图(水平、倾斜岩层)实习二分析褶皱区地质图实习三绘制和分析节理玫瑰花图实习四分析断层地区地质图实习五构造地质综合实验实习一分析地质图,作剖面图(水平、倾斜岩层)一、目的要求初步认识地质图(水平、倾斜岩层)。
学习作地质剖面图。
二、说明图名表明图幅所在地区和类型。
一般采用图内主要市镇、居民点及主要山岭、河流等命名。
如果比例尺较大,图幅面积较小,地名不为人们所知,则在地名前要写上所属省(区)、市或县名。
如《北京市门头沟区地质图》。
地质图的比例尺与地形图或地图的比例尺一样,有数字比例尺和线条比例尺。
图例是地质图上各地质现象的符号和标记,用各种规定的符号和色调来表明地层、岩体的时代和性质(见附录Ⅰ“地层代号和色谱”以及附录Ⅱ“各种常用构造符号”)。
图例要按一定顺序排列。
地层图例在前,次为代号图例,构造图例一般排在最后。
地层图例的安排从上到下由新到老;如横排,一般由左向右从新到老。
确定时代的喷出岩、变质岩可按其时代排列在地层图例相庆的位置上。
岩浆岩体图例放在地层图例之后。
已确定时代的岩体可按新排列,同时代各岩类按酸性到基性顺序排列。
构造图例,如地质界线、断层应区分是实测的还是推断的。
地形图的图例一般不列于地质图图例中。
2.图切地质剖面图正规地质图均附有一幅或几幅切过图区主要地层、构造的剖面图。
如单独绘剖面图时,则要标明剖面图图名,如周口店(指图幅所在地区)太平山-升平山地质剖面图。
如为图切剖面并附在地质图下面,则以剖面标号表示,如Ⅰ-Ⅰ′地质剖面图或A-A′地质剖面图。
剖面在地质图上的位置用细线标出,两端注上剖面代号,如Ⅰ-Ⅰ′或A-A′等。
在相应剖面图的两端也相应注上同一代号。
剖面图的比例尺应与地质图的比例尺一致。
垂直比例表示在剖面两端竖立的直线上,按海拔标高标示。
读褶皱地区地质图并作地质剖面图概要.pptx

P3 页岩
P2
P2 砂岩
海拔(m)
E
B 200
150
100 P3 P2 50
0
150 100 50
150 100 50
3、 确定剖面基线
基线海拔一般
比剖面切过的最低
T3
T2
点再低2~3个间距, K T1
10
50
以 基 线 海 拔 为 起 点 ,A
在基线两端建立海
尖峰地区地形地质图
1∶10000
T2
T1
P3
第18页/共P228页
P3
尖峰
T2 T1
图例 K 砾岩
T3 泥岩 P3
T2 泥灰岩
B
T1 灰岩
P3 页岩
P2
P2 砂岩
海拔(m)
E
B 200
150
100 P3 P2 50
0
5、绘出褶皱形态 (2)剖面线切过断层时,先画断层,然后再画断层两侧的
地层和构造。 (3)剖面线与地层走向斜交时,应将岩层倾角换算成视倾
总之,本褶皱为一转折端圆滑的直立背斜。背斜的西北和 南东翼与相邻的向斜连接。背斜形成于中石炭世之后,中侏罗 世之前。
第13页/共28页
(五)褶皱横剖面的编制 褶皱剖面有横剖面(铅直剖面)和正交剖面(横截面)两
种。横剖面图适用于在各种比例尺地质图上反映褶皱在与图面 (水平面)垂直面上的褶皱特征;横截面图对于构造变形强烈、 枢纽倾伏角较大的褶皱复杂的地区(如变质岩区)能比较真实 地反映褶皱在剖面上的形态。以下说明横剖面的编制方法。
尖峰地区地形地质图
1∶10000
图例
T3
T2
T2
T3
T2
综合地质学 读褶皱地区地质图

编制褶皱构造剖面图
1. 分析图区地形和褶皱特征 2. 剖面位置选定 3. 绘制地形剖面图 4. 绘制地质内容 5. 整饰剖面 • 图名、图例、比例尺(数字、线长) • 编制责任表
• 作地形剖面
• 地质内容
• 将地质界线按产状投影在地形剖面上 • 确定地层界线及其倾向和倾角
• 用圆滑曲线(基本保持地层厚度不变)将背 斜、向斜转折端勾绘出来
轴面直立——两翼倾向相反,倾角大致相等 等斜褶皱——两翼倾向、倾角大致相等 若两翼产状不等——轴面与倾角较小的一翼倾斜方向一致
枢纽产状的确定
枢纽水平——两翼倾角变化不大、且地层界线平行 枢纽侧伏——两翼地层界线不平行、交汇呈“V”形;
背斜“V”尖端指向倾伏方向 向斜反之
转折端形态
地形平缓、轴面直立(陡倾斜)的倾伏褶皱——地质图上 褶皱倾伏界限的弯曲形态与转折端形态相似
侏罗山式(隔档式、隔槽式) 阿尔卑斯式(复背斜、复向斜)
褶皱形成时代的确定——不整合关系
褶皱的描述
褶皱描述:
• 名称=地名+褶皱名称 • 分布范围与展布方向 • 核部及两翼地层 • 两翼产状及沿走向上的变化 • 转折端形态,轴面产状,枢纽产状,翼间角 • 次级褶皱及其特征 • 褶皱组合型式 • 褶皱形成时代
向斜——对称向两侧变老
背斜和向斜相间出现
两翼产状确定
绝对产状——地层产状符号
相对产状——露头宽度较小一倾角大
露头宽度较大一倾角小(岩层厚度稳定、地形相似)
倒转翼的确定
褶皱在倾伏端的层序总是正常的
倒转翼的地层倾角由翼部 度确定倒转翼
转折端变陡-直立,因此可根据岩层出露宽
地质图上褶皱轴面产状的确定
读褶皱地区地质图并作剖面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判断轴面产状
在地质图上,从两翼产状大致判断出轴
面产状。如两翼倾向相反,倾角大致相等, 则轴面直立;如两翼倾向、倾角基本相同, 则轴面产状也与两翼产状基本一致(即为等 斜褶皱)。对于两翼产状不等或一翼倒转的 褶皱,若为背斜,其轴面大致是与倾角较小 的一翼的倾斜方向近于一致。除平卧褶皱和 等斜褶皱外,轴面倾角一般大于缓翼倾角而 小于陡翼倾角。据轴面产状与两翼产状的关 系可描述褶皱。
(7)分析褶皱平面形态 在地质图上,褶皱两翼同一岩层的出露
线沿轴迹方向的长度与垂直轴迹方向的宽度 之比即褶皱的长宽比。按长宽比可将褶皱分 为线型、短轴和等轴三种类型;
在以上各项分析的基础上,对褶皱形态 进行描述,描述内容一般包括:褶皱名称(地 名加褶皱类型,地理位置及延伸情况;核部 位置及组成地层,两翼地层;两翼产状及其 变化;轴面、枢纽产状;转折端形态;褶皱 的紧闭程度;褶皱的平面类型;褶皱的位态 分类;次级褶皱的分布及褶皱被断层或岩浆 岩体破坏的情况;褶皱形成时代。
从地质图上认识和分析褶皱及其特征,常先从单个 褶皱的分析入手,进而再分析褶皱的组合及形成时代。
三、对单个褶皱形态的认识和分析
(1)区分背斜和向斜
从一个老地层或新地层着手,横过地层总 的延伸方向观察,如老地层两侧依次对称地分 布着新地层,则为背斜;反之,则为向斜。
(2)确定两翼产状
褶皱两翼产状及其变化,主要从地质图上 标绘的地层产状符号直接来认识和分析。如在 大比例尺地形地质图上,岩层产状常据地质界 线的“V”字形法则来判断产状或利用作图法 求出两翼地层产状。分析两翼产状是分析褶皱 形态的基础。
(4)确定枢纽产状 枢纽水平的褶皱,其两翼地层的走向近于平行。
如两翼岩层走向不平行,或两翼同一岩层界线呈交 合或弧形转折弯曲,可认为褶皱枢纽是倾伏的。
如果褶皱轴面直立或发育陡倾斜的倾伏褶皱及
地形比较平缓的情况。可以用下列方法判断枢纽产 状。倾伏背斜的倾伏端两翼地质界线交会成“V”形 或弧形,“V”形的尖端或弧形的凸侧指向枢纽倾伏 方向;向斜则反之。另外,沿褶皱延伸方向核部地 层出露的宽窄变化也能反映出枢纽的产状。核部变 窄或闭合的方向是背斜枢纽倾伏方向或向斜枢纽扬 起方向。
实习二 阅读褶皱地区地质图
一、目的要求 1、初步掌握阅读褶皱区地质图的步骤和方法; 2、学会从地质图上认识和分析褶皱形态、组合特征
及形成时代;
二、读图步骤 读褶皱区地质图与读一般地质图的方法一样,首先
从地质图的图例或地层柱状图上了解图区出露的地层的 时代、层序和接触关系,然后概略地了解图区新、老地 层的分布和延展情况,并分析地形特征。
转折端形态 判断翼间角
组合型式 形成时代
形态有正确 的认识。
倾 伏 端
扬 起 端
(5)认识转折端形态 在地形较平缓的情况下‘轴面直立或
陡倾的倾伏褶皱,在地质图上褶皱倾伏 端的地层界线弯曲形态大致可以反映褶 皱在剖面上的转折端形态。 (6)判断翼间角大小和褶皱紧闭程度
据两翼地层的倾角大致地判断翼间 角的大小,可以描述褶皱紧闭程度(利用 赤平投影或几何作图法可较准确地确定 翼间角)。
二、褶皱组合型式的认识
在逐个分析了图区的背斜、向斜之后, 再对同一时期形成的褶皱在空间上的排列和 在剖面上的组合特征进行分析。如属穹-盆构 造和雁列式排列,一般为断续褶皱,发育隔 档式和隔槽式,一般为过渡型褶皱;以复背 斜、复向斜为主,一般为全形褶皱。
读图步骤
图名、图例等 背斜、向斜 确定两翼产状 判断轴面产状 确定枢纽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