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技术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方法是根据治疗要求, 通过穿插在骨上的钢针和体外装置的连接达到 骨折固定、加压、牵伸等作用。为骨折愈合、骨形态改建和骨延长创造生物力学环境,达到 治疗目 的。这一过程的技术关键是如何使骨外固定器提供的结构力学条件, 满足治疗所需的 生物力学环境。

一、骨外固定支架类型

按几何学形状习惯地将骨外固定支架分为: 单边式、双边式、四边式、三角式、半环式、 全环式六种构型(见见图 1);又视穿针平面的多少分为单平面和多平面。

单竝成

图 1 骨外固定支架几何学分类

二、骨外固定支架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一)适应症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的随机性较大。 下述内容有些是公认的适应症, 有些是相对适应 症。适应症也可因技术熟练程度、 设备条件、病人对治疗方法的观念等因素影响而有很大差 别。因此,在临床实践中要因地制宜,灵活掌握。

1. 四肢开放性骨折特别是有广泛软组织伤、伤口污染严重及难以彻底清创的开放性骨 折。

2. 感染性骨折:远离病灶处穿针固定,提供稳定固定,利于创口换药。

3. 多发伤骨折,骨外固定支架能为骨折伤肢迅速提供保护, 既防止因延期骨折治疗造成

的并发症,又便于威胁生命脏器伤的处理。

4. 某些闭合性骨折:因骨折粉碎严重难以用其它方法稳定骨折端的骨干的骨折; 网辿真 丰环式

近关节

3W 边式 三 用式

沧环式

端粉碎性骨折,某些关节骨折与脱位。

5.需多次搬动(输送)和分期处理的战伤和某种批量伤员的骨折。

6.烧伤合并骨折,用骨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不但便于创伤面处理,将伤肢架空还

可防止植皮区受压。

7. 开放性骨盆骨折,骨外固定支架可给予较好的固定,并能控制失血与疼痛。

8. 断肢再植术及骨折伴有血管神经损伤需修复或重建,以及需用交腿皮瓣、肌皮瓣、 游离带血 管蒂股皮瓣移植等修复性手术。

9. 因种种原因不能手术治疗的不稳定骨折。

10. 作为非坚强内固定的补充。

(二)禁忌症 1?伤肢有广泛的皮肤病;

2. 因年龄及其它因素不能配合术后管理者。

三、骨外固定支架基本操作技术

(一) 麻醉 上肢用臂丛神经阻滞,下肢用硬膜外阻滞或蛛网膜下腔阻滞,亦可酌情选用全身麻 醉或局部麻 醉。

(二) 体位

上肢:仰卧、屈肘、前臂置于胸前。

下肢:仰卧、屈髋、外展、屈膝并将踝关节置 90 度背伸位。

(三) 操作步骤 外固定支架的具体操作顺序是一个复位、穿针与固定的交替。

【操作过程】

即先将骨折初步复位(纠正旋转、重叠畸形) ,后穿骨折线远处的钢针并初步固定, 然后再使骨折进一步复位并穿近骨折线处的钢针,最后将骨折复位满意后再进行整体固 定。在某些 特殊情况下也可直接穿针固定,待情况允许时再行复位,调整后重新固定。

【骨折复位】 骨折复位是骨折治疗的关键环节,骨折复位是否满意,直接影响骨折愈合的质

量。 骨折复位可 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闭合复位或直视下复位。也可凭体表标志复位后再根据 X 线片进行调整。具体复位方法如下:

1 ? 直视下复位:对骨折端已外露的开放性骨折,彻底清创后可在直视下复位。闭合 骨折手法 复位失败时,也可作 3? 5cm 小切口后在直视下复位、穿针、固定。

2 ?闭合复位方法:先使骨折大致复位后按顺序操作,可利用近骨折线处的钢针,应 用提、扳 等方法协助骨折进一步复位,直至满意后再固定。亦可凭体表或骨性标志大致 复位固定后,根据 X 线透视对小的移位或成角作适当的调整。对骨折复位的要求,原则 上是解剖复位,但严重粉碎性骨 折,常不易恢复原来的解剖学形态,此时应使骨折块之 间有较好的接触,并保持良好的力线要求。

针时,一骨折段上钢针之间的距离不少于 6cm= 多平面穿针时,一骨折段上钢针 之间的距离也尽可能

【穿针】

穿针是骨外固定的主要操作技术,穿针技术的好坏,不仅影响骨折固定的牢稳

性, 合并症发生率的高低。因此穿针时应严格以下操作技术: 1 ? 避免副损伤:充分了解穿针部位的解剖,避免刺伤主要血管与神经。

2 . 严格无菌操作技术,穿针须在感染病灶区外 2? 3cm 。

3.

穿半针和粗直径全针时,钢针的进、出口用尖刀作 肤切口;穿半针时用止血钳将肌

肉分离后放置套管再钻孔。钻孔或直接穿针时不要用 高速动力钻,穿好钢针后,应

活动关节检查钢针处皮肤有无张力,有张力时应切开减张 4 ?正确选择穿针位置和角度:钢针尽可能少或不穿越肌肉,或者选在肌间隙

而且关系到

严格无创技术: 0.5? 1cm 的 皮 并缝合。

单平面

大些。钢针与骨折线或关节面的距离不少于2cm 。多平面穿针时钢针

的交叉角度:全针为25 °?80 °、半针与全针为60°?80

5. 正确选择钢针的类型和直径。

6 . 针孔用酒精纱布及无菌纱布平整包裹。

【安装与固定】多数情况下骨折复位、穿针、固定是交替进行的,当穿完预定钢针后按要求完成固定。对稳定

骨折实施加压固定(但加压的力量不宜过大,否则会发生成角畸形),粉碎性

骨折行中和位固定,骨缺损时用牵伸位固定。

进行整体固定时尚须注意以下问题:

1.检验固定的牢稳性:方法是手法活动关节、纵向牵拉或侧向推挤骨折端;牢稳的固定骨折端应无活动或仅有微量弹性活动。稳定性不足时可酌情采取相应措施增加总体刚度。

2.骨外固定器至皮肤的距离:上肢为2? 3cm 下肢为3? 5cm 。为防止皮肤受压和便于创面处理,肿胀严重或创面较大时,早期可留大些,肿胀消退、创而修复后再将距离缩小。

3?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时,可加配某些部件使伤肢悬吊或架空,以利于肢体消肿及防止压伤。

4. 骨干部的骨外固定器应不影响关节功能锻炼,下肢要便于负重行走,上肢要便于日常活动和

生活自理。

5. 钢针尾端露出钢针固定夹1cm 左右即可,过长的针尾应剪除。针尾用塑料帽套封或胶布包缠,以免刺伤皮肤或划破皮肤。

【特殊情况下的操作步骤】对多发伤病人,因伤情严重或者有危及生命伤的抢救时,以及野外现场急救或批量伤员等急诊情况下,可先行穿针固定,然后在适当时机重新整复、调整、固定。

(四)术后治疗

术后治疗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疗效,否则会发生针孔感染、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因此,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般治疗】术后使伤肢抬高,注意观察伤肢血运和肿胀情况;因体位或肢体肿胀造成骨外固定器部件压迫皮肤时应及时处理。有松动的螺丝应及时拧紧。

【防治感染】就骨外固定本身而言,不必使用抗生素来预防针孔感染。但骨折和伤口本身仍须酌情选用抗生素。对开放性骨折即使清创彻底,仍须应用抗生素3? 7 天,感染性骨折更要适当延长抗生素的应用时间。

【针孔护理】骨外固定后更多工作,是要经常对针孔进行护理。针孔护理不当,将发生针孔感染。

1.一般术后第3 天更换敷料一次,针孔有渗出时需每天更换敷料。

2 . 10 天左右针孔皮肤即有纤维性包裹,在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的同时,每隔1? 2 天在针孔处皮肤滴少许75%酒精或碘氟溶液即可。

3?针孔处皮肤有张力时应及时在张力侧切开减张。

4? 在调整骨外固定器或改变构型时均要注意无菌操作,对针孔周围皮肤和钢针进行常规消

毒。

5?针孔护理时要避免交叉感染。

6 ?一旦发生针孔感染时应及时进行正确的外科治疗,并将伤肢架高休息和适当应用抗菌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