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会上升的热空气 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材】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4.2 会上升的热空气教案

2 会上升的热空气

【教学分析】

本课属于物质科学领域部分,具体是

主要概念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

3.3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

3.4通过观察,描述热空气上升的现象。

《会上升的热空气》是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流动的空气》第2。通过一年级《空气》单元找空气、观察空气的活动,学生已经认识了我们周围有空气,空气存在于很多物体中,知道了空气的基本性质,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第1课学生认识了空气是占据空间的,本课学生将对热空气进行专门的观察,经过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最终在实证的基础上认识到热空气具有可以上升的事实性知识。

知识上学生认识了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能用各种办法找到空气,认识了空气的基本性质,学生已经认可空气占据空间的事实。但关于热空气的上升运动,还需要一定的证据的支撑。

能力上学习本课时,学生已经有了两年多的科学课学习经历,观察、实验能力,表达交流能力等都已具有一些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热空气会上升的事实性知识,开始从运动的视角关注空气的流动。

(2)发展学生基于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现象提出猜想假设的能力,并通过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发展学生制订计划搜集证据的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形成证据意识,发展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以及积累一些人类利用科学原理改善生活的事例。

(4)增强学生探索自然、学习自然科学的乐趣。

【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

蜡烛、火柴、弃物盒、长夹子、薄塑料条、电吹风(或酒精棉球)、塑料袋等。

(2)活动场地:教室

【教学过程】

本课按照科学探究的主要要素进行组织:提出问题——猜想假设——事实证据——得出结论。

一、提出问题

师:家里一般都有一个排风扇,你观察过吗?它安装在什么位置?

生:它一般都安装在窗户的上面。

二、猜想假设

师:人们为什么会把排风口设在窗户的上部?提出自己的假设。并想一想怎样验证自己的假设。

生:是不是为了防止小动物爬进来呀。

生:热气向上走,好排风。

生:为了安全。

生:……

师:我们选择一种猜想今天来研究,选哪一种呢?小组讨论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生:我们想用蜡烛来加热空气。

生:可是怎么证明空气变热会向上升呢?

生:用手放蜡烛上,我烤过火。

师:你很勇敢,但要注意安全。

生:是不是可以把纸风车放蜡烛上试一试?

生:……

三、搜集证据

(一)实验1:飘动的塑料片

师:你们设计的方案都可以试一试,老师还为大家准备薄塑料片和塑料袋。我们先用薄塑料片试一试,用夹子夹住薄塑料片,将其放在没有点燃的蜡烛上方,观察;点燃蜡烛,将薄塑料片再放在蜡烛上方,观察;如此反复多次。

生小组实验操作。

师:观察到什么现象?怎么解释?

生:没点燃蜡烛时,薄塑料片耷拉着。

师:这说明什么?

生:说明普通空气没有向上升。

生:点燃蜡烛,塑料条会向上升,是因为热空气把它顶起来了。

生:说明热空气是上升的。

(二)实验2:放飞塑料袋

师:我们再做一个实验,两人将轻薄的透明塑料袋展开,另一人用电吹风向袋子内吹热风,观察现象;等一会儿后,松开手观察。

生小组实验操作。

师:发生了什么现象?有哪些细微的变化?想一想这是怎么回事?

生:塑料袋向上升。

生:塑料袋先是慢慢变鼓,愈来愈大,就像吹气球一样。

生:可是塑料袋上升了一小会儿就又掉了下来。

生:我还发现是塑料袋是口朝上慢慢掉下的。

师:这是怎么回事?

生:是不是上升的时候空气又变凉了?

生:……

四、得出结论

师:通过这些实验,我们有什么关于空气的新发现?

生:空气变热会向上升。

生:热空气会上升。

五、拓展活动:孔明灯和热气球

师:热空气会上升,人类利用这个知识有什么发明吗?

生:我玩过孔明灯。

生:……

【教学反思】

排风扇学生可能没有注意观察过,所以生活经验并不充分,是否可以考虑寻找一种他们较熟悉的生活中的热空气现象作为导入活动。由于热空气的不易直接观察到,所以教师引领学生设计实验,使得空气的运动变得“可视化”。由于本

课是第一次对运动的空气的观察,所以设计实验的难度还是很大的,虽然有着第一课对空气占据空间实验的经验支撑。学生对加热塑料袋里的空气,塑料袋上升的实验兴趣非常高,感到很惊奇。对于塑料袋慢慢变鼓等细节的观察学生会忽视,所以这个实验应该做两次,每次的观察提出不同的要求。

【总结点评】

这是一个由“静”转“动”的对物体研究的不同视角的转换过渡时期,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讲,这个转换的意义巨大。以往我们更多的是对物体静态的观察,而本课开始对运动的物体进行观察。而空气的不易直接观察的特殊性,又使得这种观察变得较难。所以教师对实验设计的引导就需要一步步进行,最好设计一个“问题串”来辅助。另外关于塑料袋实验还可以做一个大塑料袋的演示实验,由于大塑料袋里的热空气会多些,所以上升后会停留很长一段时间,从而进一步达到激发学生研究物质世界的兴趣。

【新教材】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3 判断风力大小教案

3 判断风力大小

【教学分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第三课继上一课研究风的方向后,继续讨论风力的大小。

教材第一部分引入对话从上一课的提出问题中选取了有关风的大小的问题作为本节课重点研究,紧接着一段有关风力大小的阅读,阅读中明确了什么是风力,什么是风力等级,以及测量风力等级的工具,和根据户外物体的状态估测风力大小的风力级别对照表。

明确风力和风力等级后,和上一课类似,第二部分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风力计,通过使用自制工具和记录单,观测并记录下自己观测的结果。

学生对于风的大小是有明确的感知的,并且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能够根据户外的一些物体的状态来判断风力的大小,但是对于科学上对于风力的划分没有概念,也少有利用过工具具体测量风力大小的。

本节课由于需要记录户外风力大小数据,需要教师提前考虑好室外宽阔场地的选址,以及下雨预备方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风表现出力量的大小是风力,能够根据简单现象估测风力大小(2)知道使用工具可以更加准确、便利和快捷

(3)能够按照设计好的基本步骤完成风力计的制作

(4)知道可以用风力大小来描述风

(5)通过动手制作工具激发学生动手动脑实践探究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每组:直尺、乒乓球、量角器、棉线、透明胶带、黑笔、剪刀

(2)活动场地:操场上较开阔的地方

【教学过程】

1.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研究了风向的问题,关于风我们还提了哪些问题?

生:风的大小怎么判断?

生:我觉得风的大小可以看外面的树来判断

师:那到底风的大小是以什么来判断的呢?我们来一起看看。

2.阅读

师:仔细阅读教材上有关风力的阅读。

(学生阅读)

师:好,到底风的大小是用什么来判断的呢?

生1:风力的大小是以户外物体的状态来看的,每种状态对应一种风力

生2:不是,风力的大小是要风力计测算出来的,但是在没有风力计的情况下我们只能通过判断户外物体的状态来估测

师:说得真好,那谁可以来介绍一下具体的风力等级吗?

生:阅读里有一个对照表的口诀………………

师:那我来考考大家,看看谁能最快告诉我对应的风力等级好吗?轻风拂脸面?红旗飘摇?纸片乱飞?风吹树枝断?

(教师与学生互动游戏作答)

师:在科学上一共分出了18级来区分风力的等级,但是其实在我们平时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