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人际传播的特点
人际传播研究手册pdf
人际传播研究手册一、人际传播定义与特点人际传播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是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它具有直接性、互动性、情感性和个性化等特点,是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情感和建立关系的重要手段。
二、人际传播的形式1.面对面交流:这是最常见的人际传播形式,通过语言、表情、肢体动作等方式进行信息交流。
2.书面交流:包括信件、电子邮件、短信等,是一种更为正式和持久的人际传播方式。
3.电话交流:通过语音通话进行信息交流,具有即时性和互动性。
4.社交媒体交流:借助各种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信息交流,具有便捷性和广泛性。
三、人际传播的媒介1.语言:是最基本的人际传播媒介,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2.非语言符号:包括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声音语调等,能够传递丰富的信息。
3.媒介产品:如书籍、电影、音乐等,可以作为人际传播的媒介,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四、人际传播的模型1.互动过程模型:强调人际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涉及到信息发出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信息交换。
2.编码解码模型:关注信息发出者和接受者之间的符号系统转换和意义解读过程。
3.社交网络模型:从社交关系的角度出发,分析人际传播在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中的作用。
五、人际传播的影响因素1.文化背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价值观、行为规范等都会影响人际传播的方式和效果。
2.社会地位:社会地位的高低会影响信息的传递和接收方式,以及信息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3.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质量和类型会影响人际传播的互动方式和效果。
4.个人因素:个人的性格、经验、知识结构等也会影响人际传播的方式和效果。
六、人际传播的技巧1.倾听:有效倾听是人际传播的重要技巧,能够增进理解,促进交流。
2.表达:清晰、准确、有条理的表达是进行有效人际传播的关键。
3.反馈:适时的反馈能够促进信息交流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4.情感表达:适当的情感表达能够增强人际关系的紧密性和信任感。
5.非语言符号运用:合理运用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非语言符号,能够增强人际传播的效果。
浅析匿名社交软件Soul中的人际传播特点
2020·4(上)《科技传播》114作者简介:岳江宁,本科在读,西北民族大学,研究方向为广播电视学。
浅析匿名社交软件Soul中的人际传播特点岳江宁摘 要 新媒体背景下,人们的社会交往呈现出虚拟化加剧的现象,例如微博、微信、QQ 等社交软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相比于这种熟人社交平台,匿名社交软件在人际传播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特点。
Soul 就是一款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匿名社交软件。
文章以Soul 为例,对匿名社交软件中的人际传播特点进行探究。
关键词 匿名社交软件;Soul ;人际传播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20)256-0114-021 人际传播的定义人际传播是人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社会活动,人们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互相传递着意见、情感等信息,可以说人类的一切生存活动都是基于与他人的交往之上的。
狭义的人际传播是指人和人在面对面的情况下,通过嗅觉、听觉、触觉等方式进行直接的信息传递,具有即时性高、场景需求强、自发性高等特点。
广义的人际传播是指传播者和受者通过技术媒介进行信息交流,新媒体背景下,人际传播概念也在泛化。
QQ、MSN、电子邮件等媒介的产生消解了现实人际传播的局限,改变着人类人际传播的模式。
在社交媒体增多和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人们实现了“地球村”的设想,可以实现跨地域交流,物理空间不断被弱化;在包含传递着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功能的社交软件上,例如微博、微信等,人们可以随时进行沟通,保证了人际交流中的时效性,符合现代社会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2 匿名社交软件Soul匿名社交软件是一类主打“陌生人交友”的移动互联网产品,根据用户不同的需求,包括基于生理动因的短期关系需求和基于心理动因的长期关系需求,通过为用户提供一个隐藏个人信息并进行人际传播与交往的平台,从而满足受众的各类需求。
标语为“跟随灵魂找到你”的Soul 正是其中的代表。
这款以“灵魂社交”为定位的匿名社交软件,以其独特的优势深受年轻人喜爱。
简述传播的基本方式及其特点
简述传播的基本方式及其特点一、人际传播人际传播呢,就是在两个人或者几个人之间进行的传播啦。
就像是咱们平时和朋友聊天,和家人唠嗑那样。
它的特点可太明显啦。
首先呀,它的传播渠道超级直接,面对面的时候,能看到对方的表情,听到对方的语气,这种信息可丰富了。
比如说你和好朋友闹别扭了,你看他耷拉着脑袋,说话有气无力的,你就知道他也不好受。
其次呢,人际传播的反馈那叫一个迅速。
你跟朋友讲个笑话,他立马就笑了或者给你个白眼,这就是反馈呀。
而且这种传播带有很强的情感性,因为是熟人之间嘛,关系亲近,传播的内容就会包含很多情感因素,像安慰、鼓励、吐槽之类的。
二、群体传播群体传播就是在一个群体内部进行的信息传播啦。
这个群体可以是一个小社团、一个班级或者一个兴趣小组。
群体传播的特点也不少呢。
一方面,它有一定的群体规范。
比如说在一个读书小组里,大家都约定好每周读一本书,然后分享心得,这就是一种规范,会影响信息传播的内容和方式。
另一方面,群体传播会产生群体压力。
要是小组里大多数人都觉得某本书特别好,你要是觉得不好,可能都不太好意思说呢。
还有哦,群体传播能够形成群体意识,大家在这个群体里待久了,就会有一种共同的认同感,像是“我们都是这个读书小组的一员”这种感觉。
三、大众传播大众传播就比较高大上啦,像电视、广播、报纸、网络这些都是大众传播的媒介。
大众传播的特点可厉害了。
首先呢,它的传播范围超级广,可以覆盖到很大的区域,甚至全球。
你看那些热门的电视剧,全世界好多人都能看到呢。
其次,大众传播的信息是公开的,基本上只要有接收设备的人都能获取。
不过呢,大众传播的反馈相对比较慢,而且不太直接。
比如说你看个电视节目,你想表达自己的看法,可能要通过打电话、发邮件之类的方式,而且节目组不一定会马上回复你。
另外,大众传播有很强的专业性,制作电视节目、报纸新闻之类的都需要专业的人员和设备呢。
四、组织传播组织传播是在组织内部进行的信息传播。
比如说一个公司、一个政府机构内部的传播。
网络人际传播的特征和形态资料
网络人际传播的特征和形态网络人际传播的特征2004年 11月16日日常人际传播多为面对面,是没有中介、高度双向互动的直接交流。
因为面对面,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感官接受来自对方的信息,不但可以听到声音,也可以看到对方的面目表情、体态动作,并感受到空间语言所透出的氛围。
因此,它是一种全通道型的信息交流。
由于网络人际传播是在虚拟社区中进行的,它与日常人际传播也就存在显著的差异。
可以将其归纳为以下几个特点:一、匿名性匿名性是网络传播的普遍特征之一。
所谓匿名,不是说没有名字,而是指传播双方隐去了在物理现实中全部的或部分的真实身份,包括法定的真实姓名、住址以及其它与个人身份、社会角色相关的一切属性信息,即通常交往双方确实互不认识。
只要愿意,任何网民都可以做个"潜水者"(lurker)。
当然,这并不是说网络交往等于虚假和欺骗。
作为媒介,网络有既隔离又连结的作用,其虚拟带来的使用者的匿名性和身体不在场共同对网络人际传播起到极为关键的影响。
人们通过拟定自己的网名这一虚拟身份(virtual identity)与其他人(同样是网名)交往。
理论上,每个网民可以有无数个网名,但多数人会使用一个固定的网名,或在不同时候使用不同的网名。
尽管每台上网的计算机都有IP这个唯一的物理地址,但由于目前网络管理的滞后,人们并没有充分意识到IP地址对查证网络行为责任人的意义。
所以,网络人际传播的匿名状态还具有重要的交流情境意义,即通常所说的"屏幕的安全性"。
它为人们提供了卸下现实身份(性别、年龄、职业、财富等)而自由言说(真话和假话)的安全的心理场,人们容易放弃心理戒备,并抛下日常生活和社会规范的重负。
同时,传播双方在心理上也是平等的,可以彻底放松身心,而交流的想象力量则得到充分发挥。
因此,网络人际传播在人的心理和感情方面提供高质量的交流更有可能。
当然,匿名的屏障作用所导致的"解放"也可能带来传播伦理与道德的失范,不仅使人际传播的公信力降低,也使某些行为沦落为低级的游戏或邪恶的狂欢(phantasmagoria)。
传播学中人际传播的特点
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传播学中人际传播的特点在当前的互联网环境下,借助于新媒体技术,我们得以越来越多地与他人甚至陌生人发生联系。
为实现有效沟通,应该把握人际传播特别是面对面的人际传播特点。
1. 多种信息形式,社交线索丰富在面对面交流的情况下,不但可以听到对方声音,还可以看到对方的表情、眼神、手势,同时还感受到环境、距离和关系气氛等。
这种全身心、全方位的交流能使人通过各种感官同时得到更多更全面的信息特别是非言语信息,从而有利于综合各种信息形式加以判断,提高沟通效果。
但是在通过网络媒介进行人际沟通时,很多时候会感到表达形式不够多样,社交线索(social cues)不足,沟通效果不够理想。
一方面,媒介技术向人性化发展,开发出各种辅助性的表情符号、音响效果以及可视软件来促进交流;另一方面,传播者也尽可能地寻求其他社交线索,如沟通反应时间等来帮助实现沟通。
还要注意的是,在面对面交流中,人们虽然使用多种感觉器官接收信息,但却通过一种渠道处理讯息,因此主要信息反而有可能因其他信息的干扰而给人印象不深。
因此有目的的人际传播,应根据传播的目的要求,选择恰当的传播形式,以减少干扰,提高效果。
2. 及时获得大量反馈传播学中反馈(feedback)的概念来自维纳(Norbert V,1894—1964)的控制论(cybernetics)。
通俗地说,信息反馈就是指由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又把其作用结果返送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起到制约的作用,以达到预定的目的。
面对面交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谈为迅速交换信息提供了最充分的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信息的双向流动最易实现,反馈最为及时。
交流双方凭借对方发出的语言或非语言符号获得各种反馈,及时把握自己的传播效应和对方的态度,然后加以纠正、解释、补充或回答。
及时而大量的反馈,使人际传播特别准确、快速、高效。
借助于媒介进行的人际传播,同样应重视反馈,以便有效沟通。
3. 双方共同负责,传受角色互换人际传播的二人性,使得对讯息的发出、接收和评价都由两人共同承担,传与收的位置也常常互换。
网络的传播特点
六、网络传播信息的广容性
网络中的信息是先进的数字化方式进行存 储的,不论是文字、图像、声音、视频还是动 画,都可以转化为数字方式进行高密度存储。
七、网络信息的非线性组织
网络媒体既具有广播、电视媒体的声音、 动态图像信息形式,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视觉 冲击力,又不像广播、电视那样以时间为顺序 的线性播出方式。
二、网络中的“拉”式传播
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体都普遍采用“推”式 传播,从根本上说是以“传媒为主体”,忽略 了受众主体的存在。 “拉”式传播技术是以受众为本体确立的, 在这一传播格局中,受众不满足于被动的接受 信息,而是要根据自播, 有三个因素: 一、网络中的信息容量是任何传统媒体无 法比拟的,能满足人们对信息的各种需求。 二、网络中采用了先进的搜索引擎技术, 使得人们得以实现按自己需求选择信息的可能。 三、网络的分布式技术及超链接技术使我 们能共享存储在世界各地网站上的信息。
大众传播是几百年来对人类社会影响最大 的传播方式,报纸、广播、电视都属于大众传 播媒体。 网络这种新兴的“第四媒体”与任何传统 的媒体在传播方式上都有明显的差别,传统的 媒体只能实施一种传播方式,而网络将多种传 播方式融为一身。 电子邮件、聊天室是网络中实现人际传播 的典型例子。 讨论组、BBS是群体传播的最好例证。 各门户网站和大型综合性网站是大众传播 的典型例子。
五、网络传播的广域性
目前,互联网络是唯一的全球性媒体,该 媒体几乎覆盖了世界上所有的国家,这是传统 媒体不可能实现的。互联网之所以能成为全球 性的媒体,是由于它的开放性原则。 所谓开放性,是指网络作为一种信息交流 平台,不同厂家、不同型号、不同系统的计算 机能够共存于同一网络中,不同网络可以通过 网络协议传输和交流信息。
八、网络传播对受众的要求
网络传播概论_彭兰_2014.10.17
网络传播概论彭兰第一节Web2.0与社会化媒体时代Web2.0是互联网的一次理念和思想体系的升级换代,即由原来自上而下的、由少数资源控制者集中控制主导的互联网体系,转变为自下而上的、由广大用户的集体智慧和力量主导的互联网体系。
Web2.0内在动力来源是将互联网的主导权交还个人,从而充分发掘个人的积极性,使之参与到体系中来。
目前,Web2.0技术包括RSS、博客、维客、SNS、微博等。
这些技术的共同特点是,进一步突出网络信息生产中普通网民的作用,并且,通过各种应用方式使网民之间产生更加紧密和牢固的关系。
关于Web2.0的共识之一:以人为中心关于Web2.0的共识之二:用户参与网站的内容建设和“生态”建设Web2.0试图把Web1.0时代人与内容的关系深化为人与人的关系。
虽然Web2.0也强调内容的生产,但是,内容生产的主体已经由专业网站拓展为个体,从专业组织的制度化的、组织把关式的生产,拓展为更多“自媒体”的随机的、自我把关式的生产。
个体内容生产的目的往往不在于内容本身,而在于以内容为纽带,为媒介,延伸自己在网络社会中的关系。
第二节互联网的发展走向一、以“个人门户”为中心、基于“关系网络”的互联网以Web2.0的相关技术作为依托,用户可以再一个平台上集成各种信息、服务和应用,从而形成一个网络化生活和工作的个人门户,点对点的传播模式形成,人们的社会关系在整个传播中的“基础设施”,信息在人际关系网络中流动。
二、作为公民新闻平台的互联网1.公民新闻延伸了专业媒体的触角,使之触及以往专业媒体不能触及的社会各个角落。
2.公民新闻的碎片成为专业媒体信息的补充和平衡。
3.用户全程、多点直播增强了受众在新闻中的“卷入程度”。
4.全民投票的信息筛选机制挑战了专业媒体人的“把关人”地位。
5.推动专业媒体角色向两个方向发展:专业媒体作为标杆,成为公民新闻的参照坐标;专业媒体成为公民新闻的组织者和协调者。
三、作为媒介融合中枢的互联网1.技术融合:信息的采集、制作与发布2.业务融合:融合性新闻、媒体合作互动、融合性产品3.平台融合:媒体发布平台的融合,先合后分4.市场融合:业务融合和平台融合的结果,Zaker5.机构融合:最高层次,体制性条件四、无时不在、无所不在的互联网从总的发展趋势来看,移动化是未来网络传播乃至整个信息传播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并且发展到极致,那就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传播。
新媒体与人际传播
引言: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更新快、传播范围广、互动性强等特点,对人际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阐述新媒体与人际传播的关系,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话题。
概述:新媒体是指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数字化通信工具和平台,如社交媒体、博客、微博、等。
它不仅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也在人际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方便快捷地与全球范围内的他人进行交流、分享信息和表达观点。
正文内容:一、新媒体拓宽了人际传播的范围1.无地域限制:新媒体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与远方的人交流,加深了彼此的联系和了解。
2.扩大了社交圈子:通过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人们可以轻松地结识新朋友,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促进了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系。
3.接触多样化的观点和文化:通过新媒体,人们可以接触到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观点和信息,拓宽了视野,提高了文化理解和包容性。
二、新媒体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交流方式1.文字和图片并存:传统的文字传播相对单一,而新媒体则提供了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传播方式,使得人际传播更加生动有趣。
2.多元化的交流工具:新媒体平台上有丰富的交流工具,如即时聊天、语音通话、视频会议等,使得人际传播更加丰富多样,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
3.个性化的表达方式:通过新媒体,人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实现个性化的传播,并获得更多人的认同和回应。
三、新媒体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和共享1.平等化的传播机会:传统媒体的传播往往受到信息掌握者的限制,而新媒体为每个人提供了平等的传播平台,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
2.快速高效的传播速度:新媒体的传播速度迅速,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可以瞬间传达信息给全球范围的用户,实现信息的快速共享。
3.提高信息获取的便利性:新媒体让人们获取信息更加便利,通过订阅、关注等功能,可以随时获得感兴趣的信息,满足了人们对信息的需求。
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组织传播的特点
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的特点比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传播活动最为频繁而且无法缺少的并不是接触大众传播,而是从古到今始终存在的人际传播,那在我们的工作当中运用最多的也不是大众传播,而是组织者凭借组织系统的力量所进行的有领导有秩序有目的的信息传播活动——组织活动。
三种传播方式既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他们独特的点,我们怎么来进行区分,我们从传播特点的角度来进行研究。
每一种传播都有相对于另外两种不同的特点。
首先谈谈大家最熟悉的人际传播,人际传播是人类传播的一种特殊样式,形态很多,并非人数多少可以界定。
传播学者斯图尔特指出,“人际的”这一词语用来修辞“传播”时,不只具有“两个人的”、“面对面的”、“非正式的”等表面的意味。
在人类的传播行为中,人际传播有许多种样式,如相遇、倾心的交谈、争论、讲演、会议、教学,甚至包括电话、电子信件形式的交谈等。
因此,他认为,对什么是人际传播的最适当的理解应该是:“当人们最大限度地以表现个性的方式,在一起谈话和倾听时,这种传播的样式就发生了。
”它一般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较具有私人性,更容易满足特别的需要。
大多数人际传播是个体对个体,即两个人之间的交流。
这种交往又有两种情况,一是面对面的,直接通过双方的语言、表情、动作、行为进行的“亲身”交流,如谈话。
二是非面对面,而通过个人性的媒介如电话、电报、书信、便条等通信工具进行的“个体媒介交流”。
它具有较显著的私人性、个体性。
即使是一对多的人际传播,其私人性也比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要明显。
人类进行传播交往的动机和需要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人际沟通最有利于情感的交流,最易于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
个人情感的流露,一般是随着传播对象的增加而递减的。
一般来说,在个人交往的场合,比在公众场合感情沟通的效果更明显。
但是,由于人际传播主要在个人之间进行,因此最容易受个人主观因素的制约。
比如受个人活动能力的限制,使信息的传递受时空的制约,传播面比较窄,传播的速度比较慢。
人际传播的概念和特点
人际传播的概念和特点以下是 8 条关于人际传播的概念和特点的内容及例子:1. 人际传播啊,那可是人与人之间超直接的信息交流啊!就好比你和朋友面对面聊天,分享生活点滴,这可不就是人际传播嘛。
比如你今儿个遇到啥好玩的事儿了,赶紧和闺蜜说,她的回应又反馈给你,这过程就是人际传播呀!2. 人际传播有着很强的互动性呀!不是单方面的输出,而是有问有答,像下棋一样你来我往呢!你想想看,你和同事讨论工作问题,你说一句他回应一句,多有意思呀,这就是人际传播互动性的体现哟!3. 人际传播中每个人的角色都很重要呢!就如同一场精彩的戏剧,你我都是主演啊!比如家庭聚会时,爷爷讲过去的故事,其他人倾听、提问,每个人都在这个人际传播中有着独特的位置呀,不是吗?4. 人际传播的信息传递那可是多样化的呀!不只是语言,还有表情、动作等呢。
就像你和朋友聊到兴奋时手舞足蹈的样子,这些非语言的表达也是人际传播的一部分呢,多神奇啊!5. 人际传播的效果可是很明显的呀!你一句话可能就会改变对方的想法或心情呢!比如说你鼓励朋友去尝试新事物,结果他真成功了,这就是人际传播产生的巨大影响呀,厉害吧!6. 人际传播的情境也是很关键的呢!在不同的场合说同一句话效果可不一样哦!像在严肃的会议室和在轻松的咖啡馆说话的氛围就完全不同呀,这对人际传播多么重要呀!7. 人际传播可是能建立感情的呀!想想看,和好朋友的深厚情谊不就是一次次聊天交流中积累起来的嘛。
好比每次和老友聊天后,感情就又加深了一层,这就是人际传播的魅力所在啊!8. 人际传播就是这么独特又不可或缺呀!没了它,我们的生活得多无趣呀!我们每天和别人交流互动,感受着人际传播带来的一切,这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呀,难道不是吗?我的观点结论就是:人际传播在我们的生活中至关重要,它让我们与他人紧密相连,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和情感。
人际传播的特点和社会功能
人际传播的特点和社会功能人际传播的特点是多样性、复杂性和动态性。
首先,人际传播涉及多个参与者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每个人的特点、背景、经验和态度都会影响信息的传递和理解。
这种多样性使得人际传播不仅仅是单向的信息传递,而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
其次,人际传播是复杂的。
它涉及了语言、非语言、姿态、表情、声音等多种传达方式,而且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和反馈相互影响。
此外,人际传播还受到文化、社会背景、认知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信息的传递和理解更加复杂和多变。
最后,人际传播是动态的。
它随着时间和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和角色也会发生改变。
人际传播涉及到持久的关系建立、维持和改变的过程,参与者之间的信任和情感也会影响信息的传递和接受。
人际传播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社会交往和合作。
人际传播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互动的重要方式,它促进了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和合作。
通过人际传播,人们可以建立联系、分享信息、解决问题和合作完成任务。
这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2. 塑造身份和社会认同。
人际传播有助于个体形成自我意识和身份认同,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反馈,个体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特点、能力和价值观,并建立起与他人的联系和共鸣。
个体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反馈,塑造自己在社会中的身份和地位,增强社会认同感。
3. 传递和维护文化价值观。
人际传播是社会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沟通,社会中的价值观、信仰、习俗和传统得以传递和维护。
人际传播帮助社会成员了解和理解文化的内涵和意义,同时也促进了人们对于文化的思考和反思。
4. 促进社会正义和改革。
人际传播可以帮助人们意识到社会不平等和不公正的问题,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促进社会的正义和改革。
人们可以通过人际传播倡导社会问题,争取权益,改良社会制度和结构,提高社会的公平性和人权保护。
总之,人际传播既是一种多样、复杂、动态的交流过程,同时也具有促进社会交往、塑造认同、传递文化和改革社会等重要的社会功能。
考研新闻传播学传播理论基础框架总结
考研新闻传播学传播理论基础框架总结在考研新闻传播学的领域中,传播理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板块。
它不仅是理解新闻传播现象的基石,也是应对考试时需要扎实掌握的重点内容。
接下来,咱们就来系统梳理一下传播理论的基础框架。
一、传播的定义与类型首先,得明白传播是什么。
简单来说,传播就是信息的交流与传递。
它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也可以是大众通过媒体获取的各种资讯。
传播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人际传播:这是最常见也是最直接的一种,像咱们跟朋友聊天、家人交流,都属于人际传播。
其特点是互动性强,反馈及时。
2、群体传播:比如一个班级、一个工作团队内部的信息交流。
3、组织传播:在正式的组织机构中,如公司、政府部门等进行的有目的、有规则的信息传播。
4、大众传播: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介向广大受众传递信息。
二、传播模式为了更好地理解传播过程,学者们提出了各种传播模式。
1、拉斯韦尔的“5W”模式这是传播研究的经典模式,包括谁(Who)、说什么(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说(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
它清晰地勾勒出了传播的基本要素。
2、香农韦弗模式强调了传播过程中的噪音干扰,让我们认识到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失真。
3、施拉姆的循环模式突出了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不再是单向的直线传播。
三、传播的功能传播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监测环境:让我们了解周围的世界,及时掌握各种信息。
2、协调社会:促进不同群体之间的理解和合作,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3、传承文化:将先辈的知识、经验和价值观传递给下一代。
4、提供娱乐: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缓解压力。
四、传播者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他们的身份、地位、动机等都会影响传播的内容和效果。
1、把关人理论传播者就像是“把关人”,决定着哪些信息能够进入传播渠道。
例如,新闻编辑在筛选新闻稿件时,就是在充当把关人的角色。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简答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1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简答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1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大众传播的基本特征。
(上海大学,2009年)正确答案:第一,大众传播的传播者是职业传播者,是一个传播组织(如报社、电台、电视台等)整体或个人。
第二,讯息的传送是广泛、快速、连续、公开的。
第三,大众传播媒介为机械化和电子化的媒介。
第四,受众广泛、成分复杂。
第五,反馈间接、零散、迟缓、具有积聚性,使得传播效果的测量需要付出专门的努力。
2.美国经验学派的研究方法和主要成果是什么?它和批判学派有什么差异?(南开大学,2008年)正确答案:传播学经验学派所采用的是经验的、以定量和统计为主的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
选用这种研究方法是与当时社会所流行的哲学思潮紧密相连。
其研究成果主要有:伊利调查提出的“政治既有倾向”、“选择性接触”、“意见领袖与两级传播”理论、“使用与满足”研究、“创新一扩散”传播过程研究、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和制约因素、议程设置理论、培养理论等。
与批判学派的差异:(1)美国经验学派的特征:①维护现行的社会制度、传播制度;②为大众传播媒介充分实现政治、经济、军事功能服务;③实用性、经验性明显。
欧洲批判学派的特征:①从哲学、社会学质化分析角度探讨传播与社会结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②利用对现有的传播状况的研究改变既有事实社会变化。
(2)研究焦点的差异:美国经验学派的研究焦点是:①关于如何传播、如何有效传播之类的问题;②致力于寻求传播活动的自身规律;③落脚点在传播效果和受众(微观);④更直接、更有效地服务于实践。
欧洲批判学派的焦点是:①关心为谁传播之类问题;②传播体制的研究,传播者和传播与社会结构各要素的关系(宏观);③落脚点在传播意义上。
(3)研究方法的差异:美国经验学派主要采用社会学、心理学等方法强调定量分析,注重实证经验。
欧洲批判学派主要采用哲学、社会学、政治经济学、文化研究等方法,强调定性分析,不排斥定量分析,注重思辨,理论全面。
新媒体与人际传播
新媒体与人际传播新媒体与人际传播引言1. 新媒体为人际传播带来便利新媒体以其高效和便捷的特点,为人际传播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便利。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与朋友、家人和同事保持联系,分享各自的生活和心情。
这种虚拟的交流方式打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使人们能够快速、直观地传递信息和表达观点。
2. 网络互动促进了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新媒体的出现为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人们可以结识新的朋友,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通过在线交流平台,人们可以与共同兴趣爱好的人建立联系,并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这种形式的互动不仅扩大了人际关系的范围,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共享和互助的机会。
3. 新媒体加深了人际传播的多元性传统的人际传播方式主要依赖于面对面交流,受到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而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这些限制,为人际传播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人们可以通过语音、视频通话的方式进行远程交流;通过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进行信息传递。
这种多元化的传播方式使得人们能够更加全面和直观地传达信息和表达意见。
4. 新媒体对人际传播的挑战和问题虽然新媒体为人际传播带来了许多便利和机会,但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信息泛滥和传播过程的不可控性使得人们需要更加谨慎地对待和筛选信息。
新媒体的使用也给人们带来了信息过载和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虚拟交流的方式也可能导致人们面对面交流的减少,对于人际关系的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结论新媒体的兴起对人际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为人际传播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和便利,促进了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加深了人际传播的多元性。
也需要正视新媒体带来的挑战和问题,合理利用新媒体的保持面对面交流的重要性。
只有充分发挥新媒体在人际传播中的积极作用,才能实现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人际传播的概念与特点
第三节 健康传播
二、人际传播 (一)人际传播的概念与特点 • 2.人际传播的特点 • (1)人际传播一般不需要任何非自然媒介,简便易行,不受结
动中,交流的双方可以互为传播者和受传者。在人际交流的过程 中,交流双方或多方都在不断地交流着自己的传受角色,不断地 接受信息和发出信息。由于反馈及时,交流充分,交流的双方可 以即时了解双方对信息的接受程度和传播效果。
第三节 健康传播
二、人际传播 (一)人际传播的概念与特点 • 2.人际传播的特点 • (3)人际传播有益于提高传播的针对性,由于人际传播中的反
第三节 健康传播
二、人际传播 (一)人际传播的概念与特点 • 1.人际传播的概念 人际传播,也称人际交流,是指人与人之间的
面对面的直接信息沟通的交流活动。这种交流主要是通过语言来 完成,但也可以通过非语等。
第三节 健康传播
二、人际传播 (一)人际传播的概念与特点 • 人际传播可以分为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
馈及时,交流的双方都可以即时了解对方对信息的接受情况和自 己的传播效果,这样可以随时调整传播策略,充分运用和发挥传 播技巧。
构、媒介、时空等条件的限制,可以比较随意地进行。所以在健 康教育的传播活动中,人际传播是广泛应用的基本传播形式。在 媒介使用还不够普及、不够方便的地区,人际传播往往是主要的 传播策略。
第三节 健康传播
二、人际传播 (一)人际传播的概念与特点 2.人际传播的特点 ❖ (2)就传播活动中信息的发出者和接受者而言,在人际传播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中人际传播的特点
摘要:网络中的人际传播更为重视“人”的作用,在社会化的大背景之下,新的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无疑为之提供了新的元素,并产生了新的影响。
本文从网络中人际传播的最基本的方面入手,以找出网络人际传播对人的社会化的影响,透视人类在新的传播空间中的行为、心理特征,以及分析网络人际传播可能对现实社会带来的冲击和挑战。
关键词:多媒体传播;自由平等交流;情感宣泄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149-01
网络中人际传播的特点十分鲜明,它既不像传统的人际传播那样稳定,也不像大众传播那样疯狂,独特的交流方式不仅扩大了人们的交往范围,而且对传统的社会化产生了新的挑战。
一、传播符号:从文字到多媒体
从网络产生的那天算起,网络交往所使用的符号就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不断的进行变化。
网络人际传播以互联网作为媒介,不论是网络聊天还是电子邮件,文字交流都是最主要的交流形式。
文字不仅可以清楚地表达深刻的思想,还可以很好地弥补非语言符号缺失造成的理解误区。
网络世界中的文字有着自己的特点,网民在实践中发明了有别于正常文字的语言符号,用数字、拼音、图像甚至是标点符号都可以表达其特定的意义。
比如88表示再见,fb表示腐
败等等。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视频、音频等多媒体的交流形式也日渐普及。
网民可以通过语音邮件、网络电话进行更好的沟通与交流。
比之文字的交流形式,多媒体自然要求网民具有更高的网络技术,音视频的制作和发布对网民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传播过程:隐匿性、偶然性和可选择性大大增强
网络聊天和电子邮件往往需要借助一些软件来实现,这些软件在用户注册时并不要求网民实名注册,网民可以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下隐匿自己的身份,用另外一种形象进入网络世界。
网络中很多的人际传播都是在双方互不相识的情况下展开的,由于彼此的不熟悉更促使你我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甚至是无所顾忌。
网络的传播对象往往带有偶然性,很多网民只是在无聊或者是单纯放松的境况下需求倾听者。
相比较而言,萍水相逢的交流对象需要更多时间去了解,在进行真正的交流之前往往会进行长时间的彼此试探,如果在这样的预热阶段发现彼此有共同交流的兴趣或者是话题,则二者的交流就有可能进行下去。
而在进行对象选择的时候,网络技术帮助人们拥有更多的可选择性,可以通过搜索条件要寻找自己需要的交流对象,搜索条件的细化可以屏蔽更多的不符合条件的对象,也可以帮助打破地域限制、身份限制等等诸多方面的阻碍。
相比传统的人际传播,这一点的优越性更为明显。
三、传播的参与者:平等身份下的交流
传统的人际传播往往是建立在稳定的社会关系之上,传播的范围
是自己所熟悉的人际圈子。
即使你和陌生人发生了人际传播的活动,这种活动的频率也是相对较低的。
而网络则大不相同,人们在网络空间中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人际交流,不断地变换交流对象和交流话题,可以说网络人际传播的参与者来源广泛,不受地域、身份和文化观念的限制。
在网络中,传播者可以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对于居于不利社会处境的弱势者而言,网络大大增强了他们交往的弹性和空间。
网络人际传播打破了现实世界的种种限制后,为人们提供更加平等自由的交往平台。
不同社会背景、不同身份的人都可以在这里连结在一起,这是在现实中难以实现的现象。
由此可见,网络空间下传受双方的交流和参与更为平等自由。
四、对个体情感宣泄下的人格缺失
由于网络人际传播具有隐匿性的特征,可以使人们较少承载现实社会中的种种责任,从而得以缓舒现实社会中的种种压力,网络因此成为了人们发泄自我情感和抚慰心理创伤的“诊疗所”。
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人们可以随意的发表自己的言论,不再囿于物理世界的中各种规则的限制,人们更加沉醉于自己的网络角色。
可是网络毕竟是虚拟的精神世界,在缺少人性化的电脑编码下,人们更容易产生孤独和无助,更容易使自己漂离社会群体。
局部人格的互动不利于人类身心的健康成长,也滋生了很多相对阴暗的事务,比如网络色情、网络犯罪。
网络人际传播可以作为人们向现实情感的一个过渡,通过网络我
们可以从陌生走向熟悉,进而走入现实社会,可以说网络让我们的交流实现了一个飞跃。
但是网络毕竟只是一个桥梁,虚拟的社会关系一但回到现实中来必将要经受现实的考验,也终究要听从于现实规则的支配和指挥。
所以,网络人际传播所造成的人格缺失能否在现实中经受起检验,还需要更漫长的过程,需要更多的宽容和勇气。
五、网络中人际传播对传统社会化的挑战
第一,单纯的网络交往造成了人们判断力的丧失。
在网络空间里,唾手可得的无限知识和极具诱惑力的娱乐工具使人们的娱乐、求知的欲望得到了空前的满足。
但是正是这种光鲜面下,很多人越来越远离理性并失去判断力。
面对网上浩瀚的信息,人们变得失去自我,渐渐的沦为“感觉党”和“粘贴族”。
第二,单纯的网络交往助长了人们的孤独感,使人们的恶性得到膨胀。
互联网的出现帮助一部分人找到了情感宣泄的港湾,但有时也起到相反的作用。
面对与现实世界截然不同的网络空间时,人们往往会更热衷于虚拟世界的诱惑,对现实社会产生厌倦和距离,从而不能自拨变成网络瘾君子。
同时,对于缺乏现实辨别力和控制力的人来说,网络的虚拟和隐匿可以助长他们的恶性,如网络诈骗、网络诽谤、网络色情。
第三,网络交往也会使人丧失自由。
任何自由都是相对的,当你在网络世界肆意妄为的时候,你的网络世界也随着变成一片蛮荒之地。
在网络世界里,良莠不齐的信息大多数沦为垃圾信息,这必将干扰我们对于信息的选取。
因此,我们要想在网络世界自由的交往,
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实现人际传播的价值,就必须遵守网络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