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者个体差异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学习者个体差异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2020年12期New Generation学习者个体差异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白小平(西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甘肃兰州730000)摘要:第二语言习得(SLA )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包含许多相互关联的因素,且不同因素之间既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特别是学习者个体差异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年龄、语言能力、认知风格、动机、个性相关的许多方面存在差异,本文就从这几个方面来探讨其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旨在对第二语言教学及第二语言学习提供指导。
关键词:二语习得;个体差异;意义一、引言第二语言习得是一个总称,它包括不接受指导的(或自然的)习得和接受指导的(或课堂)习得。
而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个体差异是我们始终关注的一个问题,个体差异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有两种基本的可能。
一种可能是个体差异会导致学习者所经历的第二语言的习得途径不同。
另一种可能是这些因素是会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速度和最终的成功程度。
因此,研究二语习得过程中的个体差异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影响二语习得的个体差异因素(一)年龄在年龄对二语习得影响的研究中,“关键期假说”认为,语言习得的发生在某一个时期是自然的而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
所谓“关键期”是指在人生发展的某个特定阶段,在这个阶段,人可以在没有外部干预,不需要特别教授的条件下,轻松快速习得一门外语。
Lenneberg(1967)提供的一些证据支持了关键期假说,发展了该观点,认为自然语言习得的关键期是2岁开始至青春期之前,此阶段语言习得能轻松而自然进行。
二语习得速度因年龄不同而呈现差异,Krashen,Long and Scarcella(1979)专门对此进行了研究,认为成人在二语习得速度上优于儿童,年长儿童习得速度优于年少儿童,Snow(1978)调查了英语母语者在荷兰语的习得情况,得到如下结论:年龄只有在词汇和句法方面才是一个影响因素,而在语音测试中年龄只带来很小的差别。
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个体差异——以两位土库曼斯坦汉语留学生为例
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个体差异——以两位土库曼斯坦汉语留学生为例摘要:在第二语言习得的学习过程中,由于文化差异、教学和学习方法等因素,习得的效果不尽相同,其中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也尤为重要,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动机、性格、态度、焦虑、自信等方面。
以两名来华学习汉语的土库曼斯坦留学生在中国计量学院的学习情况为例,并借鉴已有的二语习得研究成果,探究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个体差异,为优化第二语言习得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对外汉语;二语习得;心理学;个体差异语言是一种具有地域性、族群性的上层建筑。
人类在突破所在地域或族群时就必须弃用原已掌握的第一语言,即母语。
转而学习第二语言,及第二语言的习得。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第二语言的习得的效果不尽相同,个体差异是其中的一个。
对于母语非汉语的学习者来说,汉语的习得亦是如此。
本文试图以两名来自土库曼斯坦零起点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过程和成效为例,分析他们两人的个体差异对汉语二语习得的影响。
学习时间为40个课时,持续一个学期,主要学习内容是汉语语音和实用汉语口语,他们在汉语习得上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
由于两位留学生成长背景、性格特征、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焦虑程度等方面差别较大,所以呈现在学习效果上,也有相对应的差别。
一、个体差异及其对汉语二语习得的影响个体差异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受遗传和环境的交互影响,使个体在身心特征上显示出的彼此各不相同的现象。
在汉语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汉语学习者也存在个体差异,如:性别、年龄、成长背景、性格特征、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自信程度等焦虑程度。
笔者将从性格、动机、态度和焦虑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个体差异对汉语二语习得的影响。
(一)性格Personality这里主要指内向型性格(Introvert Personality)与外向型性格(Extrovert Personality)的差异。
一般认为,外向型性格的学习者二语习得的效果较好,因为这类学习者拥有开朗、热情、敢于尝试或者冒险、乐于且善于与人交流的特质,能够积极参加语言学习活动,这对于接受和学习第二语言是十分有利的。
学习者个人差异对第二语言习得影响
论学习者的个人差异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摘要] 近50年以来,第二语言习得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关注。
随着对二语习得研究的深入,学者对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因素颇感兴趣。
二语习得的过程涉及了许多相关因素,其中学习者个人因素特别受人瞩目。
学习者的二语习得效果不同,与学习者自身存在的个人差异有相当大的关系。
本文将从学习者的智力、年龄、性格、习惯和情感因素共五个方面来论证学习者的个人差异对第二语言习得有何影响。
[关键词] 个人差异第二语言习得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简称二语习得)是指母语习得之后的任何其他语言的学习。
近年来许多学者都聚焦于第二语言习得,因此二语习得的研究范围越来越大,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多。
二语习得不仅与语言学有关,还与心理学、教育学等多种学科有密切的联系,二语习得的研究呈跨学科、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二语习得的获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是语言学习环境、学习者的个人差异以及语言学习的社会文化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涉及的许多相关因素,既有外部因素(external factors),即社会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和民族等)、语言输入及其与语言习得之间的相互作用,又有学习者内部因素(internal factors),尤其是学习者的个人差异(individual differences)。
大量的实验和研究表明,在众多因素中,学习者的个人差异在第二语言习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个人差异与二语习得的关系:一、智力因素;二、年龄;三、性格;四、习惯;五、情感因素。
一、智力差异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智力影响学习者的二语习得,这是所有研究者已经达成的共识。
这里所说的智力,并非单指平常用智力考试测试出来的成绩,而是指学习的潜在能力,一定意义上可以称之为学习语言的天赋。
虽然智力对外语学习有影响,但是其影响力究竟有多大,则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carrol和sapon(1959)两位研究者认为智力有三个部分组成;一、语音编码能力,即接受和记忆新语音的能力;二、语法敏感度,即个人对语句中的句法知识的认识;三、归纳能力,即对语言中的语法和语义之差异与相似的认识。
二语习得
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摘要] 个体差异在外语教学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些差异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习进度,导致了学习效果不一样。
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主要包括语言能力、学习风格、学习策略、个性因素、学习动机,这些差异对智力开发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把这些差异作为外语教学中培养的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 外语教学;个体差异;二语习得一.引言第二语言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语言、心理和社会等诸多因素。
近年来,随着心理语言学和第二语言学习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第二语言教学研究的焦点已从教师“如何教”转变到学习者“如何学”上。
“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已深入人心。
大量的教学实践和分析结果表明学习者的个体差异直接影响第二语言的学习效果。
个体差异是个体在认识、情感、意识等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与他人的心理生理特点。
它包括语言能力、学习策略和学习风格、个性因素和学习语言的动机等方面。
那么,这些个体差异在学习者身上怎样体现出来呢?它对二语习得有什么影响呢?二.学习者的个体差异1. 语言能力的差异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所具备的一种自然的语言学习能力。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语言解码能力、语法解码能力、归纳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
心理学家对不同层次、年龄、性别的学习者的实验显示出学习者语言能力的强弱各有不同。
例如,记忆能力差的年长的学习者语感较强,多采用记忆技巧提高记忆效果,记忆过程多依靠逻辑;而语感差的年纪较小的学习者记忆较强,多采用针对具体学习任务的简单策略,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记忆语言规则,记忆过程多依靠形象;有的接受新知识速度快,模仿能力、表达能力强;有的擅长学习语法知识和记忆新单词,在阅读与写作中表现突出;女生在语言表达,短时记忆方面优于男生,偏重于对文字语言材料的记忆和机械识记,男生则在分析、综合、推理能力和空间知觉方面优于女生,偏重于理解记忆。
2. 认知方式的差异认知方式是人在认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体特征。
学习者个体差异对二语习得的影响_毕业论文提纲
学习者个体差异对二语习得的影响_毕业论文提纲论文导读::本文主要分析学习者个体差异中年龄、动机、语言学习能力、认知风格、性格等五个最主要的因素与而与习得的关系,从而为如何根据个体差异来采用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促进二语习得做个参考依据。
论文关键词:个体差异,二语习得一、引言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学习者个体差异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一直被广泛关注毕业论文提纲,学习者个体差异研究也已成为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主线之一。
按照众多学者的共识,这些个体差异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如何学习外语所持的看法和观点;2)精神和心理状态;3)年龄因素;4)学习动机;5)语言能力倾向;6)认知风格7)性格因素。
本文主要探讨的时后四项个体差异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二、动机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动机指的是那些能引起、维持一个人的活动,并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念头、愿望、理想等因素免费论文下载。
其可分如下类型:1.内在激励,它指外语学习者从学习本身所获得的满足。
教师和学生保持和谐的关系是维持学生兴趣的关键。
2.结果动机毕业论文提纲,是指外语学习者由于取得好的学习成绩,产生成就感而获得的满足。
动机与学习成绩是相辅相成。
3.综合动机,指的是由于外语学习者对其所学语言为母语的民族及其文化等怀有一种浓厚的兴趣二学期语言,以达到与其交往,甚至融于该社会文化之中的目的。
4.工具性动机毕业论文提纲,是外语学习者对外语本身并无兴趣或没有与讲母语的人进行焦急的条件,学习外语知识作为达到其他目的的手段或工具,如找工作,读原文报刊或通过考试等等,这样的动机成为工具性动机。
三、语言学习能力对二语习得的影响语言能力倾向指外语学习者所具备的一种自然的语言学习能力毕业论文提纲,即它是一种可能发展出来的潜在能力。
一般认为语言能力倾向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免费论文下载。
1.语言解码能力,即具有辨别、记忆所学外语音素的能力。
2.语法解码能力,有的学者亦称其为语法敏感性,这主要指学习者具有辨别句子中各个词所具有的语法功能的能力。
学习者个体差异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 y w r s e o d l g a e a q i t n Idvd a df rn e ; i tln u g ; t a o Ke o d ]S cn a u g c us i ; i u l ie c s Fr a g ae Mo v t n n io n i f e s i i
【 s a t n iiu ldf rn e r v r m ot tfc r ta m y ge t f c te po e s o sc n a g a e a q i t n T e Ab t c]Idv a i ee c s ae ey i p r n a t s h t a ra y a e t h rc s f e o d l u g c us i . h r d f a o l n io
学 习者 个 体 差 异 对 二 语 习得 的 影 响
张 莉
( 郑州大学外语 学院 , 河南 郑州 [ 摘 4 05 ) 5 0 2
要】 在影响二语 习得的诸 多因素中, 习者的个体差异是我们 不能 忽视的一个方面。调查研 究结果显 示: 习者的母语能力、 学 学
学习动机 、 性格特 点、 年龄等方面的差别都会 直接或 间接地影响他的二语 习得过程及效果。对这一课 题的研 究 , 将会对教师 的课 堂
1前 言
众所 周知 ,有许多 因素影 响着第二语 言习得的过程及效
定的主观性 , 如涉及到的对学 习者 的学 习效果 、 性格 、 努力程度 等的认定 ,因此本项 目还邀请了 1 0名对学 习者有相 当程度 了 解的任课 教师参与 了调查与问卷分析 , 旨在对影响学 习者二语 习得过程与效果 的学 习者个人因素进行较为深人的探讨 。 调
学习者个体差异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学习者个体差异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学习者个体差异是指不同学习者在学习二语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人差异,这些差异涉及到学习者的认知、情感、行为特征等方面。
这些个体差异对二语习得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首先,认知差异是影响二语习得的一个重要因素。
每个学习者都拥有不同的认知能力和认知策略,这决定了他们在学习语言时所表现出来的效率不同。
例如,有些学习者可能比较擅长语音的感知和识别,而有些学习者则更注重语法规则的掌握。
因此,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不同的认知差异会影响学习者对语言输入的解析和理解,从而影响他们的习得效果。
其次,情感差异也对二语习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学习者的情感状态和情感体验在二语习得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一些学习者可能对学习二语感到兴趣和热情,积极主动地学习。
而对于一些其他学习者来说,学习二语可能会带来焦虑、压力等负面情感体验,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习得效果。
最后,行为差异也是影响二语习得的一个关键因素。
不同的学习者在学习行为上表现出来的差异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二语习得效果。
例如,有些学习者更注重语言的应用和实践,会更愿意参与口语交流和听力训练,而有些学习者则更注重学习材料的理解和筛选,更愿意进行阅读、写作等活动。
因此,学习者的行为策略和习惯对于二语习得来说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学习者个体差异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在二语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以及针对不同学习者的个体差异,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学习者的二语习得效果和学习体验。
个体差异中动机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个体差异中动机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魏芳芳;何华清【期刊名称】《海外英语(上)》【年(卷),期】2013(000)001【摘要】Individual difference is a very important factor that may greatly affect the process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ndi⁃vidual difference factors include age, gender, language aptitude, motivation, personality, learning style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the main of which is learning motivation. The paper mainly deals with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classifications of motivation, affect⁃ing factors and influences of motivation o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the strategies of stimulating learning motivation.% 个体差异是二语习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个体差异因素中包括年龄、性别、语言学能、动机、人格、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其中最主要的是学习动机。
文中主要论述的是国内国外的动机分类,影响动机的因素,动机对二语习得的影响以及激发学习动机的策略。
【总页数】4页(P41-44)【作者】魏芳芳;何华清【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南充 637000;西华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南充 63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4【相关文献】1.二语习得中教学与学习者个体差异r研究视野下的日语教学r——评《二语习得研究与日语教育》 [J], 田靖2.试论二语习得中的学习动机因素及影响 [J], 王轶群3.场独立/场依存认知风格个体差异对二语习得中显性/隐性知识的影响 [J], 苗丽瑶;邢媛园;张玮;4.个体差异中动机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论如何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动机 [J], 王永亮;李冬青;李思涵5.个体差异中动机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英文) [J], 魏芳芳;何华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二语习得的论文
二语习得的论文1. 引言二语习得是指人们在掌握第一语言(母语)之后学习和习得第二语言(非母语)的过程。
对于许多人来说,学习第二语言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无论是为了适应国际交流的需要,还是为了获得更广阔的职业发展机会。
本文将探讨二语习得的理论基础、习得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以及有效的学习策略。
2. 二语习得的理论基础2.1 习得假设二语习得的理论基础之一是习得假设。
习得假设认为,人类习得第二语言的过程类似于母语习得过程,即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使用语言的实践来逐渐掌握第二语言。
这与传统的语法翻译法有所不同,后者强调语法规则和词汇的规则性学习。
2.2 自然顺序假设自然顺序假设认为,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不同语言的特点和语法规则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被习得。
研究表明,学习者常常先掌握第二语言中最常用的词汇和基本的语法结构,然后逐渐习得更复杂的语言现象。
这一假设对于教学的组织和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2.3 输出假设输出假设认为,通过积极参与口语和书面交流,学习者可以提高第二语言的习得水平。
这一假设强调了实际使用语言的重要性,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沟通活动,不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3. 二语习得的关键因素3.1 学习者个体差异个体差异是影响二语习得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同个体在学习能力、学习策略和学习态度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会影响他们对第二语言习得的效果和速度。
3.2 输入环境输入环境指学习者接触和使用第二语言的环境。
一个良好的输入环境可以提供大量的语言输入和真实的语言交流机会,有利于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
3.3 学习者动机和情感因素学习者的动机和情感状态对二语习得过程有着重要影响。
积极的动机和积极的情感状态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投入度,从而促进他们的语言习得。
4. 有效的学习策略4.1 意识化学习策略意识化学习策略是指通过有意识地关注语言的形式和结构,来提高语言习得效果的策略。
学习者可以通过分析语言现象、记忆规则和词汇等方式,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和掌握。
二语习得中的个体差异
三、学习者个体差异与二语习得 的关系
学习者个体差异对二语习得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速度:不同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速度可能存在差异。有些学习者 可能很快就能掌握第二语言,而有些学习者则需要更长时间。这种差异可能与学 习者的年龄、智力、学习风格等因素有关。
2、学习方式:不同学习者偏好的学习方式可能不同。例如,有些学习者可 能更喜欢通过视觉学习,而有些学习者则更喜欢通过听觉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 差异可能会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五、总结
学习者个体差异和二语习得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主题。了解学 习者个体差异及其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应对不同学习者的需求, 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策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也希望广大教 育工作者能够这个主题的研究和发展,为推动二语习得研究做出更多的贡献。
引言:
2、合作学习:教师可以将不同特点的学习者分组合作,通过合作学习的方 式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理解。这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同时也可以培 养其团队协作能力。
3、激励和评估:教师需要给予学习者足够的激励和评估,以帮助他们保持 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评估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还可以帮 助学习者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不足之处。
2、增强学习动机:学习者可以通过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寻找学习的乐趣 和挑战等方式来增强自己的学习动机。
3、调整自己的认知方式:学习者可以尝试调整自己的认知方式,以更好地 适应不同的学习任务和环境。例如,对于一些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可以尝试采用 归纳整理的方式来提高记忆效果。
4、创造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学习者可以通过与他人合作学习、利用技术手 段等方式来创造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以更好地应对个体差异带来的挑战。例如, 可以使用在线学习平台、教育软件等工具来辅助学习。
国外二语习得个体差异研究的新进展
国外二语习得个体差异研究的新进展一、概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简称SLA)已成为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热点研究课题。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个体差异对学习者的影响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本文旨在综述国外二语习得个体差异研究的新进展,探讨影响二语习得的主要个体差异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如何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学习者的二语习得过程。
个体差异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涵盖了学习者的年龄、性别、语言学习经验、母语熟练程度、性格特征、语言学能、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等多个方面。
这些因素在二语习得中起着重要作用,不仅影响学习者的学习速度和效果,还决定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近年来,国外研究者对二语习得个体差异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这些研究不仅深入探讨了各个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机制,还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综述国外二语习得个体差异研究的新进展,包括语言学能、动机、学习策略等关键因素的研究动态,以及这些因素如何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学习者的二语习得过程。
同时,本文还将探讨个体差异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以期为二语习得研究和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1. 二语习得的重要性及研究背景二语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简称SLA)是语言学和教育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主要研究人们如何学习并掌握第二语言的过程和机制。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二语习得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为掌握一门或多门外语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个人竞争力和国际交流的关键要素。
从学术角度看,二语习得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人类语言的本质和习得规律,还可以为语言教学和语言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国外二语习得研究的发展历程悠久,经历了从描述性研究到解释性研究的转变,研究方法也从单一的定量分析逐渐发展到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第二语言学习个体差异性特征的研究
第二语言学习个体差异性特征的研究赵虹(燕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搞要:本文试图系统研究和讨论语言学习者个体差异性特征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主要涉及年龄、学习能力、学生性格、学习动力、学习风格方式、学习习惯以及学习策略等方面。
这对语言教学颇有意义。
、关键词:语言学习者;个体差异性特征:第二语言学习学习者是有个体差别的。
他们可能来自不同的地域.具有不同的知识水平、社会文化和教育背景.其个性和学习特点也不尽相同。
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许多专家认为研究学习者个体差异和相应的教学策略对语言教学颇有意义.关于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对第二语言习得影响的理论与两方面研究关系紧密:语言学习的最佳年龄阶段:成为出色的语言学习者的因素。
1语言习得最佳年龄阶段在学习年龄与二语习得之间的关系上.研究者普遍认为在第一和第二语言习得方面儿童比成年人更易成功。
乔姆斯基(1965)的。
语言习得机制”(LA D)理论及其发展.特别是Lenneber g(1967)提出的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C PH).构成了支持这种观点的基础。
乔姆斯基等先是认为人的大脑包含一套预设好的程序化的语言习得机制.后来说这种机制是有最佳使用期限的。
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强调“人在生理上有一个语言习得最佳时期.在这一时期内习得语言相对容易;而错过这一时期,学习语言将会越来越难”(B r ow n,2000:53)。
关于语言习得关键期何始何终研究者的观点是不一致的。
Penf i el d and R ober t s(1959)认为人类的语言习得能力在十岁之前最为旺盛,之后会随着青春期的到来而逐渐衰退。
Lenneberg认为人类自然的语言习得能力两岁左右就开始形成了。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人类语言习得能力的衰退时间比青春期早得多(B r ow n,2000)。
也有学者怀疑在年龄和二语习得之间存在关联(El l i s,1994)。
关于二语习得年龄问题可谓众说纷纭.但是学习者年龄因素始终应该是教育者关注的问题。
学习者个体差异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及启示
学习者个体差异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及启示摘要二语的习得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
其中,学习者个体自身因素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学习者个体差异对二语习得的效果和影响也有所不同,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特征,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二语习得;个体差异;启示引言影响学习者二语习得的因素众多,主要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
内因主要指学习者个体自身的因素,如学习动机、认知能力、学习方法、学习兴趣、态度等。
外因主要指社会语言环境、教育教学环境、教师等因素。
本文主要探究学习者个体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1、学习动机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学习目标,以满足某种学习需要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
为了顺利习得二语,学习动机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
不同学者将动机分为了不同的类型,如融合性动机、工具性动机、内部动机、外部动机等。
虽然每种动机的定义和范围划分不一样,但总体来说,二语的习得并不取决于某一单项动机。
韩海华(2011)主张在具备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能够使用有效的学习方法条件下,一个人的学习动机越强烈,他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就越多,对二语习得的成功也越有帮助。
如果学习的行为是自发的,那么学习者对学习的热情则会更持久,从而引起的学习动机也更为强烈。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使学生能够保持对二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刘璐(2019)提出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二语学习动机:强化学生对目标语言的了解;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保持教学的多样性;提倡以引导式教学为主;及时鼓励,适当表扬;设置合理的期望值;创造舒适、良好的外部课堂环境。
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二语习得。
2、年龄年龄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最为著名的是Lenneberg提出的关键期假说(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他认为如果一个人没有在特定的年龄前学习第二语言,那么会由于大脑的成熟,发音器官的改变等生理因素,使得第二语言学习变得困难。
个体因素差异在二语习得中的影响
个体因素差异在二语习得中的影响作者:胡依琳来源:《新生代·上半月》2019年第04期一,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跨文化的普及,学好并熟练的掌握一門外语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门技能。
大部分初高级中学都开设了外语课,但似乎学习了十多年的外语仍然学来的是哑巴式英语。
了解英语的同时却始终无法开口讲英语。
在已经熟练掌握母语的基础上学习第二语言成了一件困难的事。
而影响二语习得进程和效果的因素多种多样,个体因素的差异性就是其中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二,个体因素差异个体因素差异在二语习得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我们会发现在同一教室里,同一老师教授同样的内容,可是一些学生的接受能力非常高,而一些学生接受能力相对来说比较缓慢,语言进度也比较缓慢。
因此研究表明不同的学习者在二语习得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
贾冠杰指出学习者多种自身因素都会对二语习得产生影响,例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意志品格,学习者年龄因素等等。
而Skehan认为学习者个体差异因素包括内外向性格,冒险精神,智力,场独立的认知方式,焦虑感等。
笔者在本文中将会选取学习者年龄,学习动机和学习风格三个方面来探讨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2.1学习者年龄对二语习得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家长让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时期或者幼儿园之前就开始接触英语学习英语。
但是研究表明,这只在英文发音上帮助较大,而在语法规则,句型结构等方面并没有展现出过多的优势,反而是青少年时期才开始接触外语的孩子掌握的更加牢靠,使用的更加符合语法规则。
Snow和Hoefuagel-Hohle在调查中发现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有较明显进步的多为青少年,并且在第二语言学习进步的速度上青少年要优于成年人,成年人又优于儿童。
辛柯等也分析了学习者的年龄因素,认为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年龄因素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也是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关键点。
因此我们可以说在任何年龄段开始学习第二语言从理论上都是可以取得一定进步的。
区别在于语音语调方面儿童的习得效率与相似度较高,因为儿童在说英语时类似于母语习得,不会顾及过多的语法规则和法结构。
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个体差异及影响
2010年第9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 19,2010第26卷JO UR NAL O F ED UCAT I O NAL INST ITUT E O F J I L IN PRO VINC EVol 126(总249期)To t a l No 1249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刘英杰(—),女,辽宁朝阳人。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公外部,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研究。
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个体差异及影响刘英杰(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公外部,辽宁大连116052)摘要:随着语言的发展,第二语言的习得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和研究。
本文在对二语习得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比较之余,着重分析了学习者个体差异的各个因素,浅要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或发展趋势,由于它们在二语习得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已成为二语习得模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本文的分析对二语习得有着实际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个体差异;影响因素;二语习得;外语教学中图分类号:G 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0)09—0087—02 二语习得理论是在对第二语言习得过程及其规律的研究基础上提出来的。
二语习得理论对当今英语教学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早在20世纪初,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将言语看成是由言语器官活动组成的习惯系统。
他认为,言语行为是由有机体自动地发出的一种操作行为,说话人言语由于听话人的反应而得到强化;儿童正是通过这种途径学会正确地使用语言。
上述行为主义理论,过分强调了语言环境在语言习得中的作用,并且把语言习得看成是言语习惯形成的机械过程。
一、学习者个体差异研究的方法根据思科汗的观点,研究学习者个体差异主要有两种方法:级差法和连接法。
这两种方法的划分是依据理论研究与实际研究的关系。
级差法是先形成理论,然后通过理论来预测特定的个体差异如何影响学习。
这些预测是以假设的形式而存在,并通过实验的方法来验证。
但是如思科汗所指出,这种方法在个体差异研究中没有多少用途,因为个体差异研究中尚未形成充分而又详细的理论。
学习者的个体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1 7. 96
重要前 提 , 它是 “ 情感 过滤 ” 的重要侧 重 点 , 自身充满 自信 的人 , 对 对有用 的语 言
R b  ̄认为 二语 习得的最佳 年龄是在人 oe 生的头十年 ,在这段时期 内的大脑具有 会渐渐消失 。因此 他们 认为学习二语 的 理想年龄介于 4岁至 1 岁之 间。 0 但是也
方法 和恰 当的管理 策略 , 提高学 习效率 。 另外应提倡广 大外语 教师根据教学对象
科学分析教学组织行 为 ,系统开展教学 活动 。这样才 能为我 国英语 教学质量的 提高创造可能。
过程 中,儿童 在掌 握二 语的方面要好 于 是情感变量 因素之一 ,它是学 习者个体 增加语言知识 , 提高听力和 阅读能力。③
b a 但是 , e) 从教育心理学来看 , 学习动机 语 的依赖程度 。④ 采用 恰当的管理策略
其进行 了研究 ( 王胜苏 ,0 6 ;景瑕 , 20 2 0  ̄ 王鸥 ,0 8 ) 08 ; 2 0 r 。综合国内外 的研究  ̄ 结果 ,他们大多认为年龄对二语 习得 的 影响主要 限于年龄与结果之 间。比如 , 成 人学习法语是有优势的 ; 而儿童在语音 、 平 ,只有儿童才有能力在非正式 的学 习
21. ( 0 05 总第6 6翔)
全摘除左半球 , 他也能获得语言能力。 克拉 申( r hn 于 2 Ka e ) 0世纪 8 年 代 s 0 初提出二语习得理论 聃 ,他 的主要观点 是: 语言学习的早期 , 年龄大 的孩子 比年 龄小的孩子效果要好 ,但在语言 的学 习 成年人 ,而且 孩子年纪越小 ,熟练度越 高。 特别在语音 和语调 方面。关 于年龄
个体差异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
差异 包括 生理、 情 感、 认知及学 习策略 的差异 。本文主要 是从学 习者个人差异( 情感 、 年龄 、 语 言天赋、 性格 、 学习策略 ) 的角
度 来探讨其在二语习得 中的作 用。
[ 关键词 ] 个体差异 ; 二语 习得 ; 影 响因素 [ 中图分 类号 ] H0 5 9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6 7 1 - 5 0 0 4( 2 0 1 3)0 1—0 0 8 4—0 2
【 Ab s t r a c t J T h e r e a r e m a n y f a c t o r s w h i c h h a v e a n i mp a c t o n S e c o n d L a n g u a g e A c q u i s i t i o n , i n c l u d i n g e x t e r n a l f a c t o r s s u c h a s s o c i a l f a c t o r s , t h e
个体差异在二语 习得中的作用
陈海燕
(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 南通, 2 2 2 0 1 0 )
[ 摘
要 ] 影响二语 习得的 因素有很 多, 如 学习者外部 因素 包括社会 因素、 第二语 言 习得 的输入及 其与 习得之 间相互关
系; 内部 因素包括语言的转移、 对第二语 言的认知 和语言共性等一 系列影响学 习者的第二语言的心理 因素 ; 学 习者的个人
‘
I n d i v i d u a l Di fe r e n c e s i n S e c o n d La n g u a g e Ac q u i s i t i o n
CHEN Ha i — y a h
个体因素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个体因素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作用研究[摘要] 人从一出生就存在个体差异,这些差异也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二语习得过程及效果。
本文从性格特点、学习动机、语言学能、年龄对二语习得过程中及习得效果产生的影响。
对本课题的研究,将有效指导教师从事教学活动和助于学者进行自我调控。
[关键词] 个体差异二语习得语言学能一、引言二语习得就是习得除母语外的第二种语言。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个体差异对它有很大的影响。
它包括学习动机、性格、语言能力倾向、学习风格等。
而早在1994年,ellis提出了著名的个体差异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
其中,学习者存在个体差异,使得学习者策略不同,通过不同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机制对二语进行学习,产生不同的二语学习成果,包括二语习得的熟悉程度、二语学得的进展和二语习得的速度。
本文主要探讨的这些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及二语习得的效果。
二、个体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1.性格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学者普遍认为,性格与二语习得密切相关。
性格因素中诸如自尊心、抑制、焦虑、冒险精神及内外倾向等会对二语习得有一定的影响,它们使学习速度和最终外语水平产生差异。
人们一般认为,外向型的学习者比内向型的学习者更适合于学习第二语言。
因为外向型的学习者他们性格开朗、活泼、直率而又大方,在二语习得过程中他们更愿意与别人沟通,从而为二语习得创造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在交流过程中,他们的听说能力、模仿能力不断提高,但存在一定的缺陷。
如不太注意语言的基本形式、较弱的忍耐力和进一步的思考分析能力。
与此相反,对于内向型的学习者,由于沉默寡言、胆怯敏感的性格使得他们更注重对有限输入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其忍耐力较强,但在表达交际能力较弱。
kranshen(1981)研究证明,二语习得者口语流利程度与其性格的内倾或外倾有着极大的相关性。
近年来的研究也越来越表明,外向型的学习者在掌握人际交流技能方面具有优势,在课内外口头交际活动中表现得更为积极主动,但在对语言结构的掌握及听力、理解能力、笔头表达等方面,内外向型性格的人并无明显的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者个体差异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摘要: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学习者个体差异对二语习得,尤其是学习成效起着重要的作用。
个体差异研究已经成为二语习得领域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着重分析,介绍了个体差异的四个主要方面即年龄、学能、动机和学习策略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并讨论了这些因素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二语习得,个体差异,年龄,学能,动机,学习策略引言多年来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者们一直在探讨为什么在相同的环境下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在语言最终的学习成效上存在显著差异。
究其原因,在语言学领域可以是语言迁移现象,僵化,过度归纳等的影响;而在非语言学领域,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和语言学习成效有着直接的关系。
因此对个体差异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这一点,本文着重讨论了学习者个体差异的四个主要方面:年龄,学能,动机,及学习策略,以及它们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一年龄关于二语习得年龄的研究一直致力于回答这样的问题:学习外语是否有最佳年龄---即语言学习的关键期?许多研究者都在考察一种普遍的观点,即儿童学习外语要优于成年人。
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关键期假设理论,此理论始于20世纪60年代,即人类只有在2岁到青少年初期这段时间具备学语言的能力,过了这段时期,这种学习语言的能力会明显减弱。
但有趣的是研究的结果却无法令人信服。
相反有些研究结果还证明年龄是一个优势。
如Harley(1986)研究中加拿大学生学习法语,Snow 和Hoefnagel(1978) 英语成人学习者和儿童学习者学习荷兰语的实验结果证明,如果成人和儿童用同样的方法在同样的环境下学习外语,成人在最初的语音规则和句法结构的掌握均优于儿童。
但这些研究所证明的是在语言习得初始速度上成人的表现优于儿童。
而在Johnson和Newport(1989)的研究中,46名受试者是生活在美国的中国和韩国学习者,研究的结果是二语习得的起始年龄对最终的学习成效具有预测作用。
Singleton (1989)的研究证明习得起始年龄小的儿童二语习得更易取得更大的成效。
他们的研究及其它的研究说明语言习得有关键期,但这是从最终的学习成效来考察的,仍然还存在质疑。
这些研究的结果是如此的复杂而自相矛盾。
Krashen, Scharcella 和Long (1979)提议如果长效学习和短效学习区分开来,那么年龄对二语习得的影响会有一个清晰的脉络,即年龄大的学习者学得快而年轻的学习者学得更好。
长效学习研究表明从长远来看年轻学习者的外语水平最终会高于年龄大的学习者,尤其是在语音方面。
只有年龄非常小的学习者的语音才会达到英语本地人的水平,而过了青春期之后语音很难达到与本族语相当的水平。
就语音习得而言年龄的影响毋庸置疑。
而短效学习研究表明年龄大的学习者在掌握句法和构词方面速度较快,但这种优势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
即成人在语言习得的最初阶段优于儿童,但最终儿童取得的成效高于成人。
这些是年龄问题研究取得的共识性结论。
对于最佳年龄期研究者们有着不同的看法。
笔者以为,不论人们如何阐述关键期假设理论,外语学习是服务于每个人不同的目的的。
如果学习者打算以外语作为一种流利使用的交际工具,并且计划花几年的时间来学习,那么最好从儿童期开始,这样他们有可能成为流利的语言使用者。
如果只是想对某种语言有个了解,那么他们可开始的晚些。
年龄不同,学习方式应做相应的调整,而教师也应变化教学方式来满足学生的不同要求。
另外对于成人学习者来说,教师不应过分强调他们语音的准确性,进行过多的纠音,这会挫败他们学习的动力;而应该把重点放在是否可以运用外语清晰的表达思想,是否可以进行流利的交流上,毕竟语言是我们用以交流的工具。
年龄只是人们从生理的角度研究外语学习的生理因素,对二语习得有影响,但不是主要的。
二学能个体差异研究的第二个重要方面是学能研究。
学能是指学习者学习外语所需要的认知能力或学习外语能力倾向。
学能是相对稳定的,它不是通过训练或实践可以改变或提高的。
有些人这种能力较强而有些人则较弱。
抛开年龄和动机等因素,我们都承认个体学习的速度和水平是不同的。
这种差异可归因于众多因素中的一个----学能因素。
早在五六十年代,研究者们通过Carroll和Sapnos的现代语言能力测试MLAT(1959)或是Pimsleur语言能力Battery (1966)来考察学习者的学能。
Carroll(1981)认为学能由几个相互独立的能力构成,即语音解码能力、语法敏感性、语言学习归纳能力和联想记忆能力。
这些能力与二语习得有着直接的联系,对学好外语是有帮助的。
如语音解码能力可帮助辨别和记住发音,这种能力强的学习者语音就学的快;具有良好语言分析能力的人比较容易发现和归纳语言规律等。
同样Skehan(2002)认为学能在二语习得的不同时期起着不同的作用。
语音解码能力在习得的输入加工接触起作用;语言分析能力在中央处理阶段发挥作用;记忆能力则在语言检索和输出时产生作用。
这些学习能力帮助学习者提高学习速度,降低学习难度,对学习效果有着直接的预测作用(戴运财,2006)。
而在研究学习者能力和教学处理的相互关系方面,Cronbach 最早提出了能力倾向处理交互模式。
根据这个模式当教学策略或教学步骤和学习者能力相匹配时,学习者能取得最优化的学习效果(杨连瑞,2009)。
三动机二语习得研究表明一些学习者比另一些学习者学得更好,达到更高的程度是因为他们有着强烈的动机。
这种动机和成功之间的直接关系首先由Gardner和Lambert(1972)提出。
他们在动机对二语习得的作用方面做了广泛的研究。
以此为基础,他们把动机分为两大主要类型: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融合型动机指学习外语是为了与另一文化背景说这种语言的人进行交流,为了认识目标语文化、语言,尊重目标语社会。
具有这种动机的学习者对目标语、文化、民族有着真正的兴趣并且有着融入其社会的强烈愿望和认同感。
工具型动机则指学习者学习语言是因为它有利于某些实际的目标,如找工作、出国留学,通过等级证书考试等等。
通过研究,Gardner(1972)总结到融合型动机对培养交际技能尤其重要。
而这种动机对正规学习的重要性同样不可忽视。
Cook(1996)相信学习者越崇拜目标语文化,在课堂上学习会越成功,表现越好。
似乎对于二语习得的长期目标来说融合型动机更优于工具型动机。
然而在其他情形下,如果目标语如英语是作为外语来学习的,例如Gardner的菲律宾学生,工具型动机则极为有效。
这种相矛盾的结论可能源于目标语在学习者所处社会中起到的作用不同。
而近几年对动机的研究又有了新的发展。
研究者们对融合型动机赋予了新的解释。
其中多内的的研究最具开创性。
他(2005)认为应该重新定义融合型动机的认同感,所认同的国家或文化不应该是某一个国家或文化,而是外语在学习者心目中的理想位置,这种叫理想外语自我。
这个自我是学习者所向往的,而精通外语是学习者心目中的愿景。
实现这个愿景就会给学习者带来学习的动力。
有着这种愿景或理想自我的学习者会愿意出国留学,工作,旅游,关心国际风云,愿意和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
因此融合型动机的这些外在的表现源自学习者对理想外语自我的认同(王初明,2010)。
但不论怎么说,如果学习者既无融合型动机又无工具型动机,他会发现学习目标语是困难的,语言教师也同样认为教授没有任何学习动机的学习者很难。
在教师看来,学习者应该带着对目标语言和文化的浓厚兴趣和强烈好奇心走进语言课堂,他们渴望学习到尽可能多的语言文化知识。
而现实与理想相去甚远。
从某种程度上讲,学习者动机的增强是依赖于教师的。
学习者对教师及课程的看法将会影响他们的动机,而动机又会最终影响他们学习的成败。
Gardner(1972)写道动机由两个因素组成----对学习环境的态度如教师或课程等以及融合性(包括教师在语言教授过程中如何对待目标语文化因素等)。
显然他的观点强调了教师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师在课堂上的一切言行可以或是激发学习者学习动力或是使学习者失去动力。
因此,教师最好对学习者不同动机了然于心或至少应该意识到学习者是有不同动机的。
这样他们才能够顺利解决课堂上的问题。
对教师来说重要的是增强学习者的动机并使他们能够保持。
因为动机可把学习者引向成功,而成功反过来会提升他们的动机。
要达到这种目标,在课堂上需要考虑几个因素。
Crook和Schmitt(1991)认为课堂活动、教师的肯定和学习内容都对动机有极大的影响。
因此,教师的言行、教授的内容、输入的语言信息都应符合学习者的动机。
这些对提高动机并最终影响他们语言学习成败起着重要作用。
在正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习者的影响是不可替代的。
四学习策略Cohen(1998)认为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而进行的有意识的行为活动。
他们通过储存、记忆、回忆、运用等来加强语言学习和运用。
学习策略可以包括几个方面,着重于新信息的学习过程中为增进理解对信息进行分析和组织,学习完成后对它进行评估以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行动。
学习策略既可用于学习词汇这样的简单任务,也可用于语言理解和产出的复杂任务(J.C. Richards, J. Platt, H. Platt, 2000:260)。
对于策略的分类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种是由O’Malley 和Chamot(1990)提出的,认为策略可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交际策略。
另一种是Oxford(1990)的二分类法,即直接策略(包括记忆、认知、补偿策略)和间接策略即元认知、情感和社交策略。
早期的策略研究源于探究好的学习者策略,从而得出能够帮助弱势学习者的普遍策略。
而由此引发的问题是弱势学习者是否能够通过运用介绍给他们的策略而提高学习的效果呢?大量研究表明结果并不如此。
因为学习效果的好坏除了我们上述因素的影响,在学习策略层面,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有关学习者策略选择的问题,而策略的选择又由年龄、动机、个人喜好、学习风格等诸多因素决定。
策略研究的另一个领域是学习策略培训。
根据Cook(1996), Oxford (1990)和Bailystok(1990)的观点,策略培训的目的是帮助学习者了解他们能够采用的所有策略而不是教授他们一些特别的技巧。
研究者对策略培训进行了各种认证,但结果各不相同。
O’Malley和Chamot(1990) 通过对学生的策略培训发现训练学习者运用学习策略可促进外语学习。
在我国这方面的研究中,朱维芳(1999)对57人进行策略培训。
结论是只有31%的学生反映有收获,多半学生认为效果不显著。
王立非、范琳、刘津开等的实验结果是策略培训能够促进外语学习。
Ellis(1994)曾提出疑问诸如应该接受哪些策略?策略培训是应该融入语言教学还是分开教学?要取得长久的效果需要多长时间?这些问题的研究目前仍没有令人满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