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习得对第一语言学习的影响
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学习的比较分析
黑龙江大学本科生学年论文浅析儿童第一语言习得与成人第二语言学得的异同学院:文学院年级: 2010级专业:对外汉语姓名:巨妍学号: ********指导教师:**2013年4月21日摘要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学得的问题是当前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焦点问题。
儿童母语习得与成人第二语言学得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二者之间也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每个新生儿天生都有学习语言的能力,儿童是怎样掌握复杂的语言系统的,这是第一语言习得必须探讨的问题。
对第一语言习得的研究,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极大地影响了第二语言学得的研究。
语言学家们从各个角度对第二语言学得做了探索,包括学习者的认知心理、语言环境、以及教学方法等。
本文将探讨二者在六个方面的共同点和六个方面的不同点。
二者的相同点反映出语言学习的普遍规律,二者的不同点正是外语教学中应当特别注意的方面。
因此,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和措施,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第一语言习得;第二语言学得;相同点;不同点AbstractThe problem of first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is the focal points of matter about teaching foreign languages’theories and practices. There are som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hildren’s first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adults’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In fact, language acquisition is an intellectual ability with which each newborn baby is endowed. How children master the complexities of human language is a question that first language acquisition must explore. Researches in the first language acquisition have had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study of the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both at theoretical and at the practical level. The study of the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has been undertaken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including learners’cognitive psychology, linguistic environment and learning methods. In this article, we would take about six aspects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six aspects of the differences. The similarities reflect the general rules about learning language. The differences, indeed,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in teaching foreign language. Therefore, taking targeted techniques and measures of teaching, would be good for achieving a satisfying learning result of students.Keywordsfirst language acquisitio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similarities; differences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前言 (1)一、儿童第一语言习得与成人第二语言学得的相同点 (2)(一)二者都是主观条件与客观条件相结合的结果 (2)(二)两种语言的学习都是为了培养交际能力 (2)(三)两种语言的学习都必须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等要素和受文化制约的语用规则,都必须形成一定的听说读写技能 (2)(四)都需要建立声音和意义之间的联系 (2)(五)都需要建立形式结构和语义结构之间的联系………………………………………^2(六)两种语言的学习大体上都经过感知、理解、模仿、记忆、巩固和应用阶段 (3)二、儿童第一语言习得与成人第二语言学得的不同点 (3)(一)学习的主体和效果不同 (3)(二)学习的目的和动力不同 (3)(三)学习的方法和过程不同 (4)(四)学习的环境和材料不同 (4)(五)教育者及相关因素不同 (5)(六)对文化因素的学习情况不同 (5)结论 (6)参考文献 (7)前言通常按照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可分为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二语习得理论对于语言教学的启示-精品文档
语习得理论对于语言教学的启示1Krashen 的二语习得理论二语习得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 年代末至70 年代初,国内外不少学者对于二语习得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形成诸多理论研究成果,而其中最有影响的理论就包括S.D.Krashen 的二语习得理论五大假说:习得- 学得假说、输入假说、情感过滤假说、监控假说、自然顺序假说。
这些理论对于揭示第二语言学习规律,提高语言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1习得- 学得假说Krashen 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涉及两个不同的过程,一种是语言习得,一种是系统的语言学习。
所谓“习得”是指学习者通过况下,流利、正确的使用该语言,儿童习得母语便是这样的过程。
与外界的实际实践,无意识的吸收到该种语并在无意识的情而语言学得是指有意识的掌握语言的过程。
Krashen 认为,只有习得”才能直接促进第二语言能力的发展,才是人们运用语言时的生产机制;二对语言结构有意的了解作为“学得”的结果,只能在语言运用中起监控作用,而不能视为语言能力本身的一部分。
1.2输入假说该假说认为二语习得产生的一个条件就是:习得者需要有比现有水平更高的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对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这就是他著名的i+1 公式。
根据Krashen 的观点,这种输入需要习得者可以理解输入,并有足够的量。
“输入假说”还强调,语言能力不是教出来的,是接触大量可理解输入后自动形成的。
1.3情感过度假说情感过度说认为二语习得的进程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语言输入必须通过情感过滤才可能变成语言吸收,情感因素起着阻碍或者促进输入传到大脑语言习得的作用。
Krashen 归类出三种情感因素:动力、自信心和焦虑程度。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教师要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努力创造一种情感过滤程度低的环境以增加学生学习动力,提升学生自信心,排除学生心理障碍,从而保证输入与习得效果。
1.4监控假说此假说是在学得- 习得假说基础上出发,认为语言习得可以培养语言,从而流利顺畅地运用目的语进行交流,而语言学得只能起到监控的作用,即用学到的语言规则等来检查语言的准确性。
浅析第一语言学习与第二语言习得异同
浅析第一语言学习与第二语言习得异同西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金 莉[摘 要]第二语言与第一语言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之间有不少共同点,但更多的是不同点。
在学习第一语言时一般不会有很大困难,而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困难重重。
[关键词]第二语言习得 母语习得 相同点 不同点 特性 一、问题的提出第一语言学习是指人类个体生下来所学习的第一种语言。
由于第一语言多是母语,所以第一语言学习常称为母语学习。
许多学者认为,第一语言是儿童自然而然学会的,所以第一语言学习又称为第一语言获得或第一语言习得。
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 ng uage acquisition常略作SL A)指的是人们逐步提高其第二语言或外语水平的过程(王宗炎,1988),我们可以将第二语言习得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根据学习者的年龄划分为“儿童第二语言习得”和“成人第二语言习得”;根据输入的方式划分为“自然性第二语言习得”和“指导性第二语言习得”等等。
虽然不同类型的第二语言习得有不同的特点,但作为一种语言学习过程,他们还是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因此,从广义上说,第二语言习得指除第一语言习得以外的各种类型的语言习得。
二、第一语言学习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共同点第二语言学习跟第一语言学习的最重要的共同点有以下几点。
(1)都需要建立声音和意义的联系。
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体,一定的意义要用一定的声音来表示,一定的声音只能代表一定的意义,声音和意义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无论是学习第一语言还是学习第二语言,都是一个词一个词、一句话一句话地学习,这一个一个的词和一句一句的话都是言语现象,都需要首先听到这种言语现象的声音,同时了解这种声音所代表的意义。
(2)都需要建立形式结构和语义结构的联系。
语言的组织方式是形式结构与语义结构的统—。
形式结构与语义结构是一一对应的,一定的语义结构必须用与它相对应的形式结构来表示,一定的形式结构只能表示一定的语义结构。
无论是学习第一语言还是学习第二语言,实际上都要通过形式结构了解语义结构,都要掌握形式结构与语义结构的对应关系。
《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论文
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人们刚刚出生时的语言能力是极为有限的,只会哭、笑或者保持沉默。
四、五年之后,人们就学会了母语的全部基本语法和音位结构,并能在许多语境中用它来交际。
人是怎样学会他们的第一语言的呢?各个语言学习流派给出了不同的解释。
如行为主义就认为人通过不断的模仿来学习语言的。
而先天论则认为人一出生就具有天生的,遗传的语言习得能力。
这种能力常被称为语言习得机制。
据认为,儿童的语言习得机制从一出生就含有普遍语法的原则,而且一切语言到要遵守这些原则。
随着儿童的成长,普遍语法原则也在慢慢发挥它的作用。
因此,儿童在出生后几年中的某个时间,在某智力发展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已经建立起语言形式的最完整的系统。
即母语不必正式学习,儿童通过积极地与母语环境接触即可习得。
一切正常的儿童不用正式学习就能成功的习得母语,但在学习第二语言的时候,人们的学习速度和学习水平就大不相同,即使所花的时间和精力要远远超过第一语言的学习。
如果只是需要模仿或是天生语言习得机制可以起作用的话,为什么第二语言的习得会如此另人困惑呢?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和母语习得的过程到底有何区别呢?这些问题已探讨多年,也有涌现不同解释,如对比分析理论、语误分析理论,语境论等,但至今还未彻底解决。
因为篇幅有限,在此仅就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来探讨这个问题。
根据教育心理学原理,迁移是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迁移现象广泛存在于学习过程之中,有正负迁移之分。
正迁移(积极迁移)有助于另一种学习的理解和掌握。
如:你来帮助我。
Y ou come to help me .反之,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影响,导致错误和困难发生,就是负迁移(消极迁移)。
行为主义心理学试图用母语与第二语言的差别的大小来解释不同第二语言学习者能达到的不同水平。
如果第二语言与母语的差别越大,讲这种母语的人学习这种第二语言就越困难,母语对学习第二语言的“干扰”也就越大。
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的比较
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的比较浙江省湖州市湖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周元辉摘要: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是当前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焦点问题。
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既有不同点,又有相同点。
不同点主要表现在对两种习得的理论研究不同、习得的年龄不同、习得的动机不同、习得的方式不同和习得的环境不同等方面;而相同点主要表现在两种习得都必须具有一定的语言环境、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以及都必须经过一定的语言习得阶段等方面。
本文探讨的两种习得之间的差异正是第二语言教学中应该引起注意的方面,因此若采取适应的措施和方法,能进一步提高第二语言习得的效果。
同时,本文探讨的两种习得之间的相同点反映出语言习得的普遍规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第一语言的习得。
关键词:第一语言习得;第二语言习得;不同点;相同点第一语言习得通常指人们在幼年时期对自己母语的习得,而第二语言的习得通常要晚于第一语言的习得,本文谈到的第二语言习得是从广义上来说的,指人们对外语和第二语言的习得。
要探讨两种语言习得的性质或特点,最好的办法是将第一语言习得跟第二语言习得作比较,有比较才能鉴别出二者的异同。
一、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的不同点1、语言习得的理论研究不同1.1 第一语言习得的理论研究研究第一语言习得的理论产生于18 世纪,始于德国的哲学家DietrichTiedemann 对他的孩子婴儿时期心理和语言发展过程的研究。
但由于受到研究方法的限制,在此之后的半个世纪内对儿童语言习得的研究发展较慢。
直到20 世纪 60 、70 年代,随着 Chomsky 的生成语法的发展,这方面的研究才开始日趋系统化和科学化。
而且在近几十年内,对第一语言习得的研究也得到了迅速地发展。
由于看问题的角度和研究的方法不同,出现了很多不同的理论:a.行为主义理论(Behavioristic Theory )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盛行于20 世纪 40 年代 50 年代,对第一语言习得的研究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二语习得理论对英语实际教学的影响及启示——以克拉申理论为例解读
二语习得理论对英语实际教学的影响及启示——以克拉申理论为例解读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英语教育学课程论文题目: 二语习得理论对英语实际教学的影响及启示——以克拉申理论为例姓名: 李静茹学号: 201332010514 班级: 2013级 5班日期: 2016年6月评语成绩教师签名:目录摘要 (i)1.引言....................................................................................... .. (1)2. 二语习得理论的对英语教学的具体影响……………………..…….………………….1 2.1习得——学得假说………………….…………………………………………..….2 2.2 情感过滤假说………………………………………………….……...……….…23. 二语习得理论对于英语教学的启示………………………………………….…………..34. 总结...............................................................................................3 参考书目.. (5)摘要本文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着手,分析了二语习得理论对于英语教学活动的影响及启示。
以著名语言教育家斯蒂芬?克拉申的两大假说理论,习得——学得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为例,分析了理论对于教学活动的指导意义,包括其对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的解释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情感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活动。
关键字:二语习得;习得——学得假说;情感过滤假说;英语教i1. 引言第二语言习得,是指“在自然的或有指导的情况下通过有意识学习或无意识吸收掌握母语以外的一门语言的过程”。
只是作为第二语言是开始于幼儿期,包括按时间的第三次或以后的任何语言的学习。
二语习得研究是为了系统地探讨二语习得的本质和习得的过程,其主要目标是:描述学习者如何获得第二语言以及解释为什么学习者能够获得第二语言。
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异同分析
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异同分析作者:赵彦冰来源:《校园英语》 2020年第26期文/赵彦冰【摘要】第一语言指的是儿童在出生后第一个接触并习得的语言,一个人的第一语言也通常是他的母语。
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可以通过自然的学习方式以令人惊讶的速度习得第一语言。
调查显示,人们习得第二语言的速度要远远慢于第一语言,并且第一语言对于第二语言的学习具有重大的影响。
事实表明,父母双方来自不同国家说不同语言的孩子,习得第二语言的速度可以和第一语言相当。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语习得与二语习得的各种方法、语言环境、学习目标等展现两者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并对这两种语言的学习有更深层的理解。
【关键词】第一语言;第二语言;相同点;差异【作者简介】赵彦冰,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一、共同点1.发育正常的发声器官和大脑。
不可否认,无论是哪种语言,人们都需要有正常的发声器官来进行学习。
只有拥有正常的发声器官,才能学会发音。
更重要的是,学习语言是一个了解整个世界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显而易见,这个过程需要一个健全的大脑来思考和储存所学的技能。
因此,无论是第一语言还是第二语言,人们都需要正常的发音器官和健全的大脑来汲取并掌握这些知识。
2.语言环境。
语言是社会存在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们相互交流不可缺少的工具。
因此,无论人们能说多少种语言,其主要的目的都是交际,这便需要一个语言环境来为人们提供说话的机会,是学习一门语言的必要且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3.某些需要或目的。
人们学习东西是因为这些东西恰恰被他们所需要。
语言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文化之一,人们的一生都需要使用语言。
人们的交流离不开语言,这是人类学习语言的动力,无论是第一语言还是第二语言,学习其的根本目的和需求都是交流。
4.声音和其意义的联系。
语言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
意义与声音有着对应关系,且这个意义在多数情况下是一一对应的。
无论是学习第一语言还是学习第二语言,都是逐字逐句地学习。
人们需要知道它的发音,同时进一步去懂得它的意义。
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比较研究
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比较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的比较研究,分析两者在习得过程、影响因素、习得策略以及习得结果等方面的异同。
第一语言习得,即母语习得,通常是在儿童早期自然发生的过程,而第二语言习得则是在已经掌握母语的基础上学习另一种语言的过程。
通过对比这两种语言习得的过程和机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语言学习的本质,并为语言教学和语言学习提供有益的启示。
本文将首先回顾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包括语言习得的普遍规律和个体差异。
然后,通过对比分析,揭示两种语言习得的共同点和差异,包括习得速度、习得顺序、习得策略等方面的差异。
本文还将探讨影响两种语言习得的主要因素,如环境因素、个体差异、学习动机等,并分析这些因素如何在不同类型的语言习得中发挥作用。
本文将对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的比较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并提出对语言教学和语言学习的建议。
通过比较两种语言习得的过程和机制,我们可以发现不同语言习得的特点和规律,为语言教学和语言学习提供更为科学和有效的方法。
本文的研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语言学习的本质和能力,为语言学和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第一语言习得概述第一语言习得,通常指的是儿童从出生开始到青春期之前,无意识地、自然而然地掌握母语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儿童认知发展和语言发展相互交织的复杂过程,涉及到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在生理方面,儿童的大脑在出生时就已经具备了学习语言的潜能。
随着儿童的成长,大脑的语言区逐渐发育成熟,为语言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生理基础。
心理方面,儿童在第一语言习得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他们通过模仿、试错和实践,逐渐掌握语言的发音、词汇和语法规则。
儿童的认知发展也为语言学习提供了支持,他们通过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认知活动,理解和运用语言。
社会和文化因素在第一语言习得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浅谈儿童第一语言习得与成人第二语言习得
浅谈儿童第一语言习得与成人第二语言习得浅谈儿童第一语言习得与成人第二语言习得语言是人类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工具,不同年龄段的人在语言习得上存在着差异。
儿童在自然环境中习得母语,而成人学习第二语言则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
本文将从儿童第一语言习得和成人第二语言习得的角度探讨这两者之间的差异。
首先,儿童在习得第一语言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儿童从出生开始就面临着沉浸在语言环境中,对语言的感知能力更为敏锐。
他们能够准确地模仿和发音,快速地掌握语言的基本规则。
与此同时,儿童的语言习得过程是自然而然的,他们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和使用来不断提高语言能力。
儿童的大脑对于语言习得具有天然的适应性,能够较快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相比之下,成人学习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相对困难一些。
因为成人从小已经掌握了母语,学习第二语言需要他们打破原有的语言思维模式,接受新的语言规则和结构。
成人在学习语言时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如学习时间的限制、学习动机的差异等。
尽管成人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强,但他们相对于儿童而言,总体上更难获得语言的纯正发音和自然表达。
其次,儿童和成人在语言使用方面也存在差异。
儿童第一语言习得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他们的目的是为了与自己周围的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因此,他们更注重语言的实用性和交际功能,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习得并应用语言。
儿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会逐渐掌握词汇、句法和语用等各个层面的知识。
相比之下,成人学习第二语言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交际范围和应对特定的语言环境。
成人在学习第二语言时,需要研究语法规则、词汇知识等基础内容,以及文化差异、语言习惯等实践性知识。
成人在学习第二语言时会更倾向于在学习上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归纳,通过反思和训练来提高语言水平。
此外,儿童和成人在语言习得的时间上也存在差异。
儿童在自然环境中习得母语,整个习得过程几乎是无意识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掌握和应用语言。
相比之下,成人学习第二语言需要通过有意识的学习和不断的练习。
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的比较
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的比较浙江省湖州市湖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周元辉摘要: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是当前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焦点问题。
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既有不同点,又有相同点。
不同点主要表现在对两种习得的理论研究不同、习得的年龄不同、习得的动机不同、习得的方式不同和习得的环境不同等方面;而相同点主要表现在两种习得都必须具有一定的语言环境、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以及都必须经过一定的语言习得阶段等方面。
本文探讨的两种习得之间的差异正是第二语言教学中应该引起注意的方面,因此若采取适应的措施和方法,能进一步提高第二语言习得的效果。
同时,本文探讨的两种习得之间的相同点反映出语言习得的普遍规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第一语言的习得。
关键词:第一语言习得;第二语言习得;不同点;相同点第一语言习得通常指人们在幼年时期对自己母语的习得,而第二语言的习得通常要晚于第一语言的习得,本文谈到的第二语言习得是从广义上来说的,指人们对外语和第二语言的习得。
要探讨两种语言习得的性质或特点,最好的办法是将第一语言习得跟第二语言习得作比较,有比较才能鉴别出二者的异同。
一、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的不同点1、语言习得的理论研究不同1.1第一语言习得的理论研究研究第一语言习得的理论产生于18世纪,始于德国的哲学家Dietrich Tiedemann对他的孩子婴儿时期心理和语言发展过程的研究。
但由于受到研究方法的限制,在此之后的半个世纪内对儿童语言习得的研究发展较慢。
直到20世纪60、70年代,随着Chomsky的生成语法的发展,这方面的研究才开始日趋系统化和科学化。
而且在近几十年内,对第一语言习得的研究也得到了迅速地发展。
由于看问题的角度和研究的方法不同,出现了很多不同的理论:a.行为主义理论(Behavioristic Theory)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盛行于20世纪40年代50年代,对第一语言习得的研究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在语言习得研究领域中的行为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Bloomfield和Skinner。
认识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差异
认识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差异我爱英语网 认识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差异探索和研究有效听说教学的策略八十年代以来"听说领先"、"提高学生听说能力",已经成为我国中学外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目标。
我国的广大外语教师和专家亦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
然而我们的教学离开这一目标尚有很大的距离。
在这方面我们需要进行更深入、系统的探究。
本项研究旨在运用心理学理论,尤其是各种有关语言习得的心理学理论,对比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外语)习得过程中的差异,探讨提高中学英语听说能力的条件,并进而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在总结多年英语教学的基础上提出若干教学策略,以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一、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三大差异(一)学习动机上的差异语言是人类最易习得的知识技能系统之一,所有发育正常者都能学会母语。
如果不是这样,人类就不会选择语言作为人类的交际工具。
然而外语又是许多国家学生耗时最多,最难学好的学科之一;在外语教学中,听说能力的提高又是难中之难。
原因之一是,对于大多数学习者来说,第一语言习得的动机是第二语言习得动机难以比拟的。
在时间上:第一语言的学习动机始于婴儿的"呀呀学语",而且第一语言的习得是从听说开始。
第二语言习得,多从小学,初中开始,不一定从听说开始,动机的形成也较晚。
在需要上:第一语言的学习动机是"内在的"、"本能的"、"自发的"与人类最原始的生存,最基本的需要联系在一起。
而第二语言的学习动机至少在开始是"外来的",以后与"赢得兴趣认同"和"赞扬"、"成功"联系在一起的。
这对英语教师是一个大的挑战,强化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学效果高低的第一个关键,研究和形成多种引起和保持动机的策略,是教师必须努力探索事半功倍的领域。
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比较研究
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比较研究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比较研究引言语言是人类最基本且重要的沟通工具之一。
人类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通过自然方式习得一种母语,而在学习其他语言时则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本文将探讨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之间的区别和相似之处,以及对教学的启示。
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区别第一语言习得是指人类在儿童时期从家庭和社会环境中通过自然方式习得的语言能力。
这种习得方式通常不需要形式化的教学。
儿童在与父母和其他人的交流中,通过模仿和接触到的语言输入逐渐掌握语言的发音、词汇、语法等要素。
第一语言习得是一种内化的过程,循序渐进地培养出儿童的语言能力。
相比之下,第二语言习得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完毕母语后,自愿或被迫去学习其他语言的过程。
第二语言习得需要更多的认知努力和学习策略。
学习者需要通过形式化的语言教学,例如课堂学习、语言培训等方法来获取所需的语言知识。
第二语言习得受学习者的年龄、学习背景、动机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的相似之处虽然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在过程和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它们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首先,无论是第一语言习得还是第二语言习得,都需要频繁的语言输入。
对于第一语言习得,孩子们通过与母语使用者的交流接受大量的语言输入。
而对于第二语言习得,学习者需要通过听、说、读、写等方式获取大量的语言输入,才能逐渐习得语言知识。
其次,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都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无论是第一语言还是第二语言,语言都是人类社会交流的工具,会受到不同社会环境的影响。
儿童在家庭和学校环境中习得第一语言,而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也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例如生活在一个说英语的国家,学习者更容易接触到语言输入和使用的机会。
最后,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都需要语言学习者具备一定的语言意识和学习动机。
无论是儿童学习第一语言还是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他们都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意识,才能意识到语言的规则和结构,并将其运用到实际交流中。
第一语言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
第一语言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作者:赵馨来源:《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8年第06期摘要:第一语言在第二语言的获得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弄清楚第一语言的作用,有助于第二语言的教、学。
本文根据第二语言习得的相关理论,阐述了第一语言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和发展。
并且提出一些关于语言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第一语言;作用;第二语言中图分类号: F0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6-031-01一、引言一般认为,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在第二语言的获得中具有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
研究资料表明:对于第一语言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作用的认识还存在着分歧。
有一种看法认为:“从心理学观点上看,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学习者的两个语言系统无法和平共处,而是不断的发生冲突,而且这种冲突不仅仅局限于认识领域,它在人的记忆新知识的过程中是一直存在的。
”另一种看法否定了前一种观点。
这两种观点看起来都有道理。
因此,重新认识并明确第一语言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理论基础对于第一语言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的研究,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否定第一语言的作用。
至19世纪60年代末期,第一语言的作用仍认为第一语言对于第二语言的习得产生的是负迁移。
这种观点认为,第二语言学习者所面临的困难都是由第一语言造成的。
正是这些干扰了第二语言的学习。
根据这种行为主义理论,语言学家和语言教师们总是不将学习者的错误看作他们学习中的正常现象,而是看作由于负迁移而产生的恶劣影响。
因此,外语教师们坚持在课堂练习中要以“问题区域”即容易犯错误的方面为主,认为这样才能帮助学习者克服第一语言的消极影响。
简单说来,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的获得只有消极的影响。
第二阶段,是重新评估的阶段。
从19世纪70年代早期开始,人们开始重新研究第一语言,并且出现了一些不同于以往的新的观点。
有一些发现是很令人惊讶的。
Dulay和Butt所作的一个案例研究给这种说法提供了例证,这个研究是对一些以西班牙语为母语的孩子学英语过程的研究。
第一语言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资料
如果刺激经常出现,反应也就熟练了,最后达到了自动化。 (强调刺激)
Skinner------ Skinner的新行为主义对习惯怎么发展有一个很 不同的解释,他降低了刺激的重要性,基于不是总能够找到 引起某一行为的刺激。同时他却强调反应的重要性,他认为 是反应加强了行为并帮助强化了刺激与反应的结合。 (强调反应)
• Two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to habits
(习惯的两个重要特征)
• Observable-----可触的客观事物和可测的行为 • Aotumatic -----自动的(习惯是在无意识的条件下自发
的,并且很难消除,除非环境变化促使它形成的刺激消 失。)
Habits 习惯
The Role of The First Language
曹园园
1003042157
宁芳芳
1003042156
包羊羊
1003042154
Team Members
Content
1 Introduction 2 Behaviorist learning theory 3 Habits 4 Errors
强形式假说thestrongformhypothesis认为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不同可以预测所有的第二语言学习偏误psychologicalaspectcontrastiveanalysis对比分析的心理学方面弱形式假说theweakformclaimsonlydiagnostic认为假设只是确诊性的对比分析可以确定哪些偏误是由于干扰造成的因此依据弱形式假设对比分析需要和偏误分析结合首先只有分析了学习者所有语言才可以确定真正的偏误然后对比分析才能确定那些偏误是由于第二语言和第一语言的不同造成的不用说弱形式假设认为不是所有的偏误都是干扰的结果弱形式假设和强形式假设比淡化了第一语言的作用
浅谈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异同
256浅谈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异同荣珊珊 固安县第一中学摘要: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学习母语和外语的过程中既有相通之处也有所区别,本文通过自身的语言学习和教授过程总结了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习得的不同,从而为语言学习者们在学习过程中提供一些指导。
关键词:语言习得;异同一个人从生下来开始,就进入到一个语言的环境中,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因此,一个人只要其拥有正常的发音器官和健全的大脑,都会随着认识地不断发展而掌握一种语言。
这种语言就是他所处的语言环境中的语言,也就是他的母语。
每个人都至少掌握一种语言,这种语言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母语或第一语言,而获得母语的过程,即第一语言习得。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国家、地区间的交往逐渐增多,仅仅会一种语言是远远不够的。
于是许多人开始了其他语言的学习和使用。
因此,我们把对非母语语言的学习和获得的过程称为第二语言习得。
在这里我将结合自身学习汉语和英语的经历,简单谈一谈对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异同的认识。
首先是两者相同的地方,可以简要地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无论是第一语言习得还是第二语言习得都需要具备一个基本的前提,即这个人拥有正常的发音器官。
发音器官各部分协同动作从而产生声音。
与此同时,还需要拥有健全的大脑,因为语言的学习过程,就是认识世界的过程,思维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实现的生理基础就是拥有健全的大脑。
二是无论是第一语言习得还是第二语言习得都要具备一定的语言环境。
学习者要处于一定的语言社会环境中。
具体来说,由于语言是社会存在的重要必备要素之一,是人与人之间交往不可缺少的工具。
一个人无论是只会母语还是掌握了第二语言,其最终的目的都是用来交流。
因此他一定处在一个语言圈子中,这个圈子里的人用某种语言来交流,从而使整个社会维持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三是无论是第一语言习得还是第二语言习得它们都是在一定的动力驱使下进行的。
因为只有有了某种需要,才会进行某种活动,语言的学习也不例外。
浅谈第一语言在第二语言学习与教学中的影响
选 择 ( 对 某些 项 目进 行 对 比 )
;
.
’
3
比 较 ( 其 目 的是 找 出异
同);
.
4
预测 ( 易错 的可 能性 )
以 上 比较使 语 言 学 家很 快 发现
,
不 同的语 言之 间不 仅 存在着相 似和 差 异 性
,
而 在 程 度上
也不 一 样
.
,
如下 所示
:
1
.
两 种语 言在 某一 结构 上 非常相 近
,
本 文 中打 算 从多方 面 来探讨 国 内外语 言学 专家 的意见
二 语 言教 学 中的 重要 性
,
,
从 一 些 提 法入 手
,
及 对 第 一 语 言在 第
,
与各位 老师 一 块探 讨
。
、
争论
。
当然 文章 的构 思 并不 很完 善
加之 材
料 有限
,
有 很 多不 足之 处
一
、
干 扰 学 的产生 及对 比分 析 干 扰 学 起 源 于 六 十年代 后 期 较 为流 行 的行 为 主义 语言学 习观 点
现 困 难 的主要 或者说 甚 至 是唯一 的原 因 就是来 自学 习 者 的第 一 语言 的干扰
。
“
导 致 错误 或 出
”
而 另 一 种看 法则
。
认为对 比分 析 只 能起 诊断 作用
,
帮助认 识 哪些 错误 或困 难是 来 自干扰 的结果
,
因此
,
在学习
者所 使用 的第二 语言中找 出错 误
这 一 对 比分析 必 须与错误 分析 相结合进行
,
第二语言习得对第一语言的影响罗仁地RandyJLaPolla澳大利亚拉
第二语言习得对第一语言的影响罗仁地 (Randy J. LaPolla)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语言接触及其结果最近跟双语很有关系的一个热门话题是语言接触。
Thomason & Kaufman (1988, 还有Thomason 2001) 的研究纵览语言之间广泛接触的情况,并从中归纳出语言接触的一些原则。
他们认为语言接触与因语言接触所引起的语言影响是有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接触越强,影响越深,接触的程度与所呈现的影响的深度成正比:如果接触程度不深入,一般所呈现的影响只限于借词,语法和语音影响的现象只有在有比较深入接触的情况下才会呈现。
语言学家对语言接触越关注,就越发现其普遍性。
以前我们做语言分析和语言比较的时候,不怎么重视语言接触,只是当我们碰到了一些解释不了的现象的时候就会说“可能是语言接触的影响”。
Dixon (1997) 认为语言的发展与自然生态的发展很类似,呈现“疾变平衡” (punctuated equilibrium) 的现象。
所谓的“平衡”是说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言长期并存、接触,慢慢地、潜移默化地互相影响,有长期持续性的平衡情况。
但是偶尔会有所谓的“疾变”情况。
这通常是在有外族侵占或民族迁徙的情况下出现。
以前我们多数注意到“疾变”的结果,而比较少注意到长期并存的结果。
Dixon 认为语言接触是影响所有语言的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再也不能象以前一样,轻视语言接触。
我们今天讨论的是双语教育和双语情况。
真正的双语情况正是我上面所说的,只能在有比较深入的语言接触的情况下才能呈现。
基本上来说,深入而长期的双语情况最后有两种可能的结果(我指的是社会双语情况):第一种结果:说话者完全转用第二语言,第一语言消失。
第二种结果:两种语言在类型上单向或互相同化,形成一个语言区域 (Sprachbund, linguistic area)。
第一语言虽然被保留,但却已蜕变成为另一种类型的语言。
如果第一语言是弱势语言(人口少而又没有文字),而第二语言是强势语言,那么第一种结果最有可能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与这项研究的学生必须在某一特定的语言学制中学习了9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并且参 加了3年级、6年级、9fg级的全省英语统考(PAT)。 第一组研究对象由283名学生构成,所有学生均在1 997--1 998学年进入其所在语言学制 的一年级。第二组研究对象由265名学生构成,他们均于1998--1999学年进入其所在语言学 制的一年级。第三组研究对象由282名学生构成,他们均于1999--2000学年进入其所在语言 学制的一年级。如表1所示,三个组的总数是830名学生,大部分来自于中英双语学制或法语 沉浸式学制,少数来自于德英双语和乌克兰语、英语的双语学制。
表1
实验组#1 中英双语 法语 德英双语 乌克兰英语双语
总计
119 121 34 9 283
三个研究对象组的学制人数分布情况
实验组#2
121 96 38 10 265
实验组≠≠3
138
lOO 37 7 282
总计
378 317 109
26
830
4.研究结果
4.1英语成绩分析 对于三组研究对象,我们采用阿尔伯达教育厅颁布的《低于可接受的标准、符合可接受 的标准、达到优异标准》的分类标准进行分数分类。根据全省的统计数据,我们给每一成绩 标准设定了预期学生人数。表2展示了研究对象学生同全省其他学生的英语成绩差。从总
1~9年级始终都在同~学制中学习。
English Language Arts Achievement Levels
∞ 加
∞
∞
\
t争 Below
∞ ∞
加 m
o
—■一Acceptable Excellence
蒋一———t~—每一一…一~。罄
G rade 3
Grade 6
G rade 9
图1
研究对象组的全省统考标准
2001,2003)。
et
a1.,2006;Turnbull,Lapkin,&Hart,
埃德蒙顿公立教育局的学生在二语学习上有很多选择。该学区拥有大约八万多名学生, 根据规定,所有学生从4年级开始都要求学习一门二语。其二语课程形式多种,法语全沉浸 课程的法语授课时问从幼儿园开始时可以达到100%。到高中12年级时,其授课时间逐渐减 少到45%。双语课程,除英语之外,二语教学时间可以达到、但是不可以超过50%。埃德蒙 顿公立学校拥有长达30年之久的沉浸式和双语教育经验,因此要研究二语课程对母语学习成 效的影响,具备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再加上多年来,该课程已具备相当规模,可以挑选足够 符合条件的学生为研究对象,确保研究能够获得真实而可靠的数据资料。
Tallowitz,2002;and
Willig,1985)。结果显示,每一个学习者都能够对一种语言的机能
特征进行梳理归纳(Cummins,1978,1979,1981;Genesee,1986)。也就是说,一个孩子 在母语学习中具备的能力,在有利的条件下,能够转化为促进第二语言发展的能力。这一 点,不但通过理论(e.g.,Cummins&Swain,1986),也通过实践(e.g.,Genesee,1986; Genesee&Cloud,1998)获得了验证。从理论上讲,这就暗示着“转化”应该可以反向发 挥作用。不过,尽管有些实验结果对这一结论提供了佐证,但是基于怎样的条件下才能有这 样的收效,仍然让许多人迷茫。 Cummins(1978,1979,1981)曾提出,学习者学习两种以上的语言,会在学习过程 中受益于两种语言的规则和技能的相互过渡。他所提出的两个假设,在过去30年的语言习得 研究中一直占据着核心地位。第一个假设为“底限假设”,即一个孩子要想在学习二语过程 中取得大的进步,首先要在母语能力上达到一个底限。第二个假设是“语言关联假设”, 即大部分语言的认识理解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个假设为此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尽管Cummins的这两个假设仍有待进一步验证,但是,在过去30年中,始终获得了一些重 要研究的鼎力支持(Archibald
的英语成绩不降反升,比其他的学生进步的幅度更为显著。
关键词:双语教育 1.引言
沉浸式语言学制
母语和二语习得
二语教学模式
很多教育工作者、政策制定者、教学研究人员以及一些家长长期以来都存在着一个疑 问,那就是二语学习究竟会对母语读写能力的发展产生积极还是消极的影响(Bournot—Trites &Tallowitz,2002)。这种担心是如果学生耗费太多时间用来学习第二语言,有可能会消弱 他们运用母语的能力。但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基于很多在某种语言环境下的小型研究成 果来看,这种忧虑都是不成立的。(Archibald
et
a1.,2006;Bournot—Trites&Tallowitz,2002;Turnbull,
Lapkin,&Hart,2001,2003)。
1981年,Cummins改进了他的“语言关联假设”,提出了母语和二语学习具有对称性的 观点,即对一种语言的学习经验能够有效作用于另一种语言的学习。由此推定,两种语言的 双向转化取决于其中任何一方的语言能力底限。在大部分情况下,一个学生是不能把母语和 第二语言学到同一水平的,而在语言内容和程度的转化上(如果存在),双向性并不代表彼 此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相同的。 对沉浸式学制和双语学制持反对意见的一个常见理由是:当初进入这些学制的学生就是 成绩优异的学生(Archibald
2.理论背景
国内外都曾对二语教育进行过大量的研究(Archibald
et
a1.,2006;Bournot—Trites&
①作者简介:李伟,加拿大,加拿大埃德蒙顿孔子学院副院长,埃德蒙顿公立教育局课程主任。E-mail:wei li@epsb.Ca.
John Macnab
Stuart
Wachowicz李伟:第二语言习得对第一语言学习的影响。麓逶》。《整
3.研究设计
3.1研究数据的来源 埃德蒙顿公立教育局的所有3年级、6年级和9年级的学生都要参加阿尔伯达省政府所组 织的对各门主课的统考。在完成了12年级的课程后,还要参加各主课的统考,以获取高中毕 业证书。由于在写这篇论文时,参与我们研究的这两个学制的学生都尚未完成12年级的学 习,所以我们将研究限制在3、6和9年级的全省英语成绩(PAT)。 全省英语成绩考试(PAT)由两部分构成:写作测试(Part A)和多项选择阅读测试
≯?。。j慧汉语教学法创新
(Part B)。两部分都是根据省课程大纲的要求设计的。写作的评估有五项指标年级的写作考试中,都有叙述性写作;6年级和9年级的 考试还有实际语言应用的写作,例如,私人书信或公务信函的书写。阅读考试包括阅读文章 并回答多项选择的问题,问题的设计旨在考查学生的四种能力:识别并诠释观点和细节、诠 释文章的组织、相关的含义、综合观点。各项内容评分的比重根据年级的不同有略微差别。 我们没能分别获取阅读和写作的分数,而是将这两部分的总分作为反映“英语”成绩的 指标。学生的成绩按分数被划分为三类:低于可接受的标准、可接受的标准、优异标准。 利用上述分类,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前期考试一后期考试设计。根据省的规定,我们将 3年级的全省统考(PAT)作为前期考试,6年级和9年级的全省统考(PAT)作为后期考试; 此外,6年级的全省统考(PAT)作为前期考试,9flz级的全省统考(PAT)作为后期考试。 我们将全省学生统计数据作为控制组,而将双语和沉浸式学生作为实验组。为了确保实 验数据尽可能符合设计效果,我们将实验组的学生限定为完成所有考试要求,并都处于同一 个学制学习的学生;在参±J[19年级的全省统考(PAT)时,他们都已在这两个学制中学习9年
i≯≯一§参∥
汉语教学法刨新
第二语言习得对第一语言学习的影响
John Macnab
Smart Wachowicz李伟①
摘要:这项研究对埃德蒙顿公立教育局双语教学和沉浸式学制进行了追溯性的研究和分 析。尤其是对这两个学制的学生在英语作为母语学习的成效方面做了细致调研。依据人口普 查的统计方法,对3年级、6年级和9年级学生的英语科目全省统考的成绩进行了跟进式的研 究和比较分析,以探寻这两个语言课程对学生英语能力发展的影响。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英语 成绩分析表明,第二语言的学习不但对第一语言的学习没有反面的影响,反而起到积极推动 的作用。特别是3年级英语成绩很不理想的学生,随着第二语言学习的不断深入,这些学生
John
Macnab
Stuart
Wachowicz李伟:第二语言习得对第一语言学习的影响
i《:冀
麓t
体上来看,实验组的成绩普遍要比控制组的成绩高很多,特别是到了9年级。
表2
年级
LA3 LA3 LA3 LA6
LA6
埃德蒙顿公立教育局双语和沉浸式研究对象学生与该省其他学生英语成绩差距
标准 低于 可接受 优异 低于 可接受 优异 低于 可接受
//、\
\
‘{
\
图4
9-£F-级英语成绩(zff数)
4.3讨论与进一步分析 如以上图表所示,从3年级到9年级,低于可接受的标准的学生人数急剧减少,而处于优 异标准的学生人数则大大增加,这种变化发生在整个考试分数的不同等级当中。不过这些图 反映的都是研究对象整体效果,无法具体说明某个人的分数变化情况。 根据定义,在所有标准化考试中,学生的平均z分数是0,而埃德蒙顿公立教育局双语或 沉浸式学制中学生的英语平均z分数从3年级到9年级则提高了0.37,相当于6%。但并非所有 学生的成绩都有这一变化。事实上,在3年级时成绩较差的学生比那些成绩居中的学生在9年 级时成绩有了更大进步。在3年级的英语考试中只取得“低于可接受的标准”的双语或沉浸 式学制中的学生,82%在9年级时达到“可接受的标准”或“优异标准”;而在3年级的英语 考试中取得“可接受的标准”的双语或沉浸式学制中的学生,99%在9年级时处于“可接受 的标准”或“优异标准”,其中30%处于“优异标准”。虽然这些学生比英语学制的学生在 英语学习上花费的时间要少得多,但他们的英语成绩却比英语学制中的学生提高得更快(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