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导学案(无答案) 新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同步练习分层作业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含答案)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1.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A.炫耀明朝国力B.开拓殖民地C.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用中国的货物换取海外的奇珍D.发展对外贸易2.电影《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中的故事发生在郑和大航海时代。
影片中的中国皇帝应是( )A.宋太祖B.元世祖C.明太祖D.明成祖3.郑和的足迹最远到达了( )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B.地中海沿岸和非洲西海岸C.印度洋沿岸和好望角D.大西洋沿岸4.戚继光赋诗明志:“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
”诗中的“危”指( )A.东北地区遭到入侵B.台湾被殖民者强占C.新疆地区遭受侵略D.东南沿海倭患严重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哥伦布每次航材料二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1)根据材料一,请你谈谈为什么说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不得照抄材料)(2)郑和下西洋有何意义?(3)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一、二,指出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有什么本质区别。
1.7次昼夜星驰的行程,30多个陌生国度的停泊,郑和7下西洋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
明朝出现这样的壮举的根源是( )A.海上交通发达B.明朝前期国力强盛C.指南针用于航海D.造船技术高超2.2017年是郑和首次下西洋612周年,该壮举发生在公元纪年年代尺(下图)中的哪一时段( )3.某电视台准备拍摄一个纪念郑和下西洋的节目,打算重走郑和下西洋的航线。
他们不可能...经过的地方是( )A.印度洋沿岸B.红海沿岸C.非洲东海岸D.地中海沿岸★4.歌曲《奔赴索马里》中唱道:“铁血儿男,无畏征程,早有郑和六百年;英雄水兵……重任在肩,祖国会看到我凯旋。
”郑和7次下西洋,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些国家和地区分布在今天的( )①亚洲②非洲③欧洲④美洲A.①②B.①②③C.①③D.①②④5.右图中的历史人物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其远洋航行的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
他的航海活动( )A.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B.促进了我国与欧美国家的经济交流C.对非洲国家的财富进行了大肆掠夺D.与所到的亚非各国发生了激烈冲突6.图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小丽在自主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原卷版)
七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1.(2023·云南中考)“明初以如此巨大规模的船队,历时近30年,遍访‘西洋’30余国……船队规模之大,航程之远,在当时世界航海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材料评价的是()A.张骞通西域B.鉴真东渡C.郑和下西洋D.玄奘西行2.(2023·湖北武汉中考)阅读下列图表,促成来华使节次数变化和技术交流的主要原因是()A.张骞通西域B.郑和下西洋C.戚继光抗倭D.哥伦布远航3.(2023·湖北随州中考)“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这位平定倭患的民族英雄是()A.岳飞B.戚继光C.郑成功D.左权4.(2023·辽宁营口中考)“15世纪初,一位航海家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这项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它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
”材料中提到的远洋航海()A.开辟了通往地中海的海上航线B.单纯追逐贸易交换C.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D.宣扬国威,使国家富强5.(2023·吉林中考)如果让你讲述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小故事,可以选择的内容是()A.卫青北击匈奴B.岳飞抗金C.文天祥抗元D.戚继光抗倭6.(2023·黑龙江哈尔滨中考)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有一些地名是以“三宝”命名的,如马来西亚有“三宝山”,印度尼西亚有“三宝井”“三宝洞”。
这些地名的由来都有一定的历史渊源,与这些地名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张骞出使西域B.玄奘西行天竺C.鉴真东渡日本D.郑和七次远航7.(2023·山东济宁中考)据记载,郑和第三次返航时“附古里(今印度地区)等十九国贡使来朝”;第五次出航“送摩骨都束(今非洲地区)等十五国贡使返国”。
由此可见郑和远航()A.目的是接送外国使臣B.到达了西欧的国家C.增加了明朝财政收入D.密切了与海外联系8.(2023·江苏苏州中考)历史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各种联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教案_8
《八股取士》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了解明朝加强专制统治在文化上的主要措施,即“八股取士”。
【教材分析】“八股取士”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一课的重要内容。
明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时期,而明朝君权的加强是明朝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体现在文化上就是通过八股取士,实行文化专制,控制读书人的思想,从而维护专制王权。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初一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但他们的兴奋点往往集中在有趣的历史事件上,这就要求历史教学要有趣味性。
本课通过故事讲述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降低历史知识的枯燥性,使之通俗易懂。
从学生的认知能力来看,初一学生对历史的认识还处在感性认识阶段,正确分析历史事件或现象的思维能力不强,这就要求通过“和谐高效、思维对话”的阳光课堂,促进学生由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
【设计理念】正确处理学生、教师与教材的关系,整合教材,将课堂真正交还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创设情境、再现历史,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使课堂丰富多彩,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在引导的同时,与学生共同学习、探究、感悟,实现教学相长。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八股取士”的基本史实,包括八股取士的目的、内容及影响,全方位,多角度评价八股取士。
培养学生客观分析历史事件、合作探究新知、史料分析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本次教学精心设计了温故知新、史实探究、巧述典故、引经据典、各抒己见、知识延伸几个环节,点面结合,层层深入,在了解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通过师生思维对话,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全面看问题的思维模式,使他们认识到通过“八股取士”,明朝在文化上加强了君权,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体现,读书人思想日益保守,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了。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 )-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优质精炼教学课件(部编版)
文莱
西
洋
物品用途:
有的是用于慷慨送礼,展 现大国风度,发展相互之 间的友好关系;有的是用 于贸易,互通有无,互补 互利。
装载物品 :
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和 漆器等各类物品,以及大量的金银 货币。
红海 沿岸
和平友好
刘家港
进贡了狮子、郑金和及随行人员与所到国家 钱豹、表大西达马通好的意愿,进行贸易。一
思考:郑和下西洋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人物
郑和
时间 次数 船数
1405~1433年
7次 大船62艘,连小船共有
200艘
船只大小
长44丈 宽18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到达范围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哥伦布
1492~1504年 4次
17艘
100吨, 长24.5米 宽6米
美洲
达·伽玛
1497~1498年 1次 4艘
120吨 100吨 50吨 印度
时间早 次数多
规模大 范围广
地位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是伟大 的航海家
第一篇章: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1、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2、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
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第一篇章:郑和下西洋
思考:郑和下西洋有什么消极影响吗?
第二篇章:戚继光抗倭
倭寇的含义?
元未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 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
第二篇章:戚继光抗倭
倭患出现的原因
官庾( yǔ,谷仓)民舍焚劫,驱掠少壮,发掘 墓冢(zhǒnɡ)。树婴孩杆上,沃以沸汤,视其 啼号,拍手笑乐。得孕妇卜度男女,刳(kū) 视中否,为胜负饮酒,积骸如陵。
明朝对外关系
和平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郑和七下西洋 交往
明中后期—国势衰落—— 戚继光抗倭—— 武力 冲突
B 1.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的时间是 ( )
A.1402年 B.1405年 C.1417年 D.1421年
C 2、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 )
A.印度洋沿岸和红海沿岸 B.印度洋沿岸和非洲东海 岸 C.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D.满刺加和红海沿岸
相关史事
郑和的船队为保证航行时的协调一致, 采用了多种通讯手段。白天升旗为号,夜间 悬灯为号,遇到天气恶劣视野不良时,则用 吹喇叭、敲锣鼓的方式。整个船队的进退、 集合、升帆、抛泊等行动,都在统一号令下 进行。
装载物品:
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 茶叶和漆器等各类物品,以 及大量的金银货币。
物品用途:
无恶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时称“倭患”。
明朝中期为什么倭患严重?
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 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弛
明代绘画《倭寇图卷》(局部) 画面描绘了民众遭受倭患而逃难的情景
戚继光抗倭的主要事迹
1、过程 浙江平倭:台州九战九捷
进入福建、广东剿倭 (与俞大猷合作)
2、结果 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为什么说抗倭战争是反侵略战争?
明中期海防松懈,倭寇勾结中国海盗,奸商经常到中 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他们杀居民, 劫财货,无恶不作,严重威胁了沿海居民正常生产和
生活秩序。因此,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其性质是 一场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是正义民族自卫战 争。
材料一:“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 乌俗称剽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 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以南方多薮泽,不利驰逐,乃因 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 而更置之。‘戚家军’名闻天下。”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精品课件)
封侯非我意, 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戚继光
读了戚继光的诗句, 你有何感想?
旗舰 大福船
戚继光抗倭 舰队的船只
侦察敌情 的渔船
开浪船
2.读史料: 材料一:
鸳 鸯 阵
材料二: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与俞大猷均为名 将。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飚发电举,屡 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戚继光用兵,威名震寰宇。然当张居正、谭 纶任国事则成,厥后张鼎思、张希皋等居言路则废。任将之道,亦可 知矣。
学习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爱国精神。(难点)
新课探究
目标导学一:郑和下西洋
郑和故里的三宝亭
(位于云南省晋宁县昆阳镇)
郑和墓
(位于南京市江宁区 牛首山南麓 )
西洋:明代把文莱以西各地和印度洋沿岸地区称作西洋
宝船:又称“西洋取宝船”,意为郑和下西洋是为皇室采办 域外的珍宝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红海沿岸
苏禄王的王妃和次
子温哈剌、三子安
都鲁留居中国守墓,
苏
今天该地温、安两
禄 王
姓,多是苏禄王的 后裔。
墓
丝织品、瓷器、茶叶、印 花布、铁器、金属货币等
中国
西洋
香料、染料、
榜
药物、珍珠、
葛 剌
玛瑙、宝石、
进
象牙等
麒
麟
南洋纪念郑和
图
的宝山寺
观察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说一说他们在干什么? 猜猜郑和的船队可能到过哪些国家和地区?
1405-1433 年七下西洋
非洲东海岸
刘家港
151.8米
郑和宝船
24.5米
哥伦布 旗舰
郑和宝船的舵杆 长11米,南京出土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精讲优质课件(核心素养提升版)
课堂小结
和平交往
郑和下西洋
朝贡贸易,友好往来
明中后期 国力渐衰
战争冲突 受到侵略
戚继光抗倭
(来自东方的挑战)
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
(来自西方的挑战)
启示:国家实力决定外交关系
民族复兴,向海图强!
课堂小练
1.“15世纪初,一位航海家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这件开拓事业之所以名
C 垂青史,是因为它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习总书记这段话中提
到的航海家是( ) A.张骞 B.鉴真 C.郑和 D.戚继光
B 2.下列关于“郑和下西洋”史实的陈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目的是为提高明朝国外地位和威望 B.船队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欧洲西海岸 C.明成祖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 D.1405-1433,先后七次下“西洋
3. 7次昼夜星驰的行程,30多个陌生国度的停泊,郑和七下西洋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丰
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
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
文莱
材料2:我国船队战无不胜,可
用之扩大经商,……交换一些
中国所缺之香料,珍奇异兽等。
明太祖
明惠帝 (建文)
明成祖
3. 为什么下西洋?
政治目的: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外交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经济目的: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5.““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古代对外开放中体现这
一优良传统的是( ) ①丝绸之路 ②鉴真东渡③郑和下西洋④戚继光抗倭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B
6.“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达了一位抗倭将领维护祖国海防安全的决心。该名
C 将和生活的时代分别为( )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时练习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习题 1(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课堂达标训练题一、选择题:1.随同郑和远航的费信在《星槎胜览》中这样描述一个国家:“木骨都束国,自小葛兰(印度的魁郎)顺风二十昼夜可至。
其国濒海,堆石为城,垒石为屋四五层。
”这则材料说明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了哪里?()A.印度西海岸B.美洲东海岸C.非洲西海岸D.非洲东海岸2.“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
”其中的“海波”指的是()A.起义的叛军B.西方列强的侵略C.新疆的叛乱D.倭寇的袭扰3. 如图是明朝前期一次远航活动的路线图。
这一“远航活动”是指A.鉴真东渡B.玄奘西游C.马可·波罗来华D.郑和下西洋4.“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
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
”这首歌谣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A.岳飞抗金B.文天祥抗元C.戚继光抗倭D.康熙帝抗俄5.郑和能够七下西洋的最根本条件是()A.明朝国力雄厚B.船队配有完整的航海图和指南针C.明朝航海技术十分先进D.郑和本人具有勇于开拓的精神6.印尼有个港口城市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印度有三宝石像在每年特定的日子里,当地居民都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
这种文化现象与哪一历史人物及其事迹有关?()A.郑成功收复台湾B.郑和下西洋C.戚继光抗倭D.岳飞抗金7.电影《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讲述的故事发生在郑和大航海的时代,影片中的中国皇帝应是()A.宋太祖B.元世祖C.明太祖D.明成祖8.“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诗句中戚继光表明的志向是()A.荡平倭寇B.赶走荷兰殖民者C.击退沙俄侵略者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9.下面对郑和下西洋这一问题所做的知识卡片错误的一项是()A 条件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B 目的扩展对外贸易,增加政府收入C 影响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D 地位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A.AB.BC.CD.D10.下列有关戚继光抗倭的评价中,不正确的是()A.戚继光为扫清倭寇做出重大贡献B.戚继光是中国古代史上的民族英雄C.其斗争使明朝从此免除外来威胁D.其斗争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二、综合探究题:11.某校七年级(2班)同学开展“郑和下西洋”学习与探究,请你参与以下活动。
人教版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三单元第15课
同步训练
(1)结合材料一分析,戚继光为什么能在抗倭战争 中屡建奇功,并取得抗倭战争的胜利? 人民支持、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2)材料二的诗句抒发了戚继光怎样的情怀和抱负? 为什么说他领导的抗倭战争是反侵略战争? 他不追求个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 戚继光抗击的倭寇是来自日本的侵略者,所以 抗倭战争是反侵略战争。
货物,或先向郑和的舰队袭击,郑和是不使用武力
的。”材料表明“郑和这次远航”的特点不包括
(C )
A.技术先进
B.规模较大
C.利润丰厚
D.和平交往
4.央视播放的电视剧《郑和下西洋》引起了观众的广 泛关注。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A )
A.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B.获取经济效益
C.海外移民
D.殖民扩张
——[英]李约瑟
同步训练
(1)根据材料一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宣扬国威,显示中国富强。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概括指出郑和下西洋的 特点。
规模大、人数多、范围广、时间早、和平交往。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郑和下西洋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 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 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同步训练
能力提升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 强”。
——[清]张廷玉《明史》 材料二 (郑和下西洋)“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 范围之广,那是历史上所未有的,就是明朝以后也没 有。这样大规模的航海,在当时世界历史上也没有 过”。
——吴晗 材料三 东方的航海家……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 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部编版)
目的
1、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宣扬国威) 2、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明 郑和下西洋
时间次数:1405-1433年,七次下西洋 所带物品:中国的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和漆器等,以及大量的金银货币。
朝
物品用途:慷慨送礼,展现大国风度,发展友好关系;用于贸易,互通有无,互利互补。
——《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东方的航海家……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 ……
-----李约瑟(英)
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一、和平交往:郑和下西洋
(七)影响
郑和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洲际航海家,作为人类征服海洋的先驱,他 揭开了世界航运史从大陆转向海洋的序幕,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 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
2、郑和率领的船队,就其性质而言,并不是一般的商船队。他七下西洋的
主要目的是( A)
A.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B.开拓海外贸易
C.学习外国先进文化
D.换取海外奇珍
3.“郑和这次远航共有船只62艘……每船可容千余人……船上有航海图、罗
盘针……只要不抢掠宝船的货物,或先向郑和的舰队袭击,郑和是不使用武
C 力的。”材料表明“郑和这次远航”的特点不包括( )
A.技术先进
B.规模较大
C.利润丰厚
D.和平交往
4.“忆往昔,郑和壮举,美名远播;看今朝,一带一路,合作共赢”。“郑
和壮举”最远到达( A )
A.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B.印度半岛最南端
C.非洲西海岸和红海沿岸
D.阿拉伯半岛最南端
5.在非洲帕泰岛的西游村有“杏林”世家,家族祖传医术是从郑和船队随行
【历史】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戚继光抗倭
•D.鲁迅和拜伦的事例,旨在证明文化的交流互鉴只会使本民族的精神更加彰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世界各民族间文化交流互鉴缺失,人类文化的繁荣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
•B.文明的交流互鉴,不仅能丰富各国人民的精神生活,也将推动大同社会的到来。
•C.只有讲究方法,民族文化才不会在交流互鉴中失去特色,背离自身发展的需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之海寇,动计数万,皆托言倭奴,而其实出于日本者
不过数千,其余皆中囯之赤子无赖者入而附之耳。 材料二 倭寇一直闯到徽州、芜湖、南京、淮安和徐州、邳县一
带。他们到处杀人越货、掳人勒赎或出卖。
材料三
在福建有首歌谣流传至今:执法如山军纪明,出师矢志
灭胡尘。斩子励众并为囯,千秋共仰思儿亭。讲的是当年戚帅率 军抗倭时,一次临阵派兵,他的儿子做先锋,路遇大雾没有按时 赶到,军令如山,亲儿子被他无情地处以军法。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巩固与发展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戚继光抗倭
一、戚继光抗倭
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 名将,字元敬,登州(今山东蓬 莱)人。出身将门,17岁承袭父 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担负起 防御倭寇的任务。戚继光先后 在山东、浙江、福建、广东沿 海抗倭,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 利,率领的军队被称为“戚家 军”,他本人也与俞大猷等同 为抗倭名将,声名远扬。
•pMrUkz16l7zcvbm,mrtdpMrUkz16l7zcvbm,mrt长期发展进程中,中国国画还受到其他民族和国家绘画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受西方油画的影响要比受印度绘画的影响更大。但是,中国国画的民族特色并未因此荡然无存,而是在交流互鉴中更好保持了自身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再看 文学,鲁迅的《狂人日记》,名字来自俄罗斯作家果戈里的同名小说,但内容是中国人的灵魂和精神。世界文学作品中这样的例子也屡见不鲜,如英国诗人拜伦的《曼弗雷德》,显然受到德国文学家歌德《浮士德》影响,但作品中并没有一点德国精神,而是洋溢着英国精神。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按课)复习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人物:
郑和
在位皇帝: 明成祖
1405——1433次数: 时间:
七次
目的: 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建文帝、宣扬国威)
郑和下 出发地: 刘家港 西洋 到达: 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
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努尔哈赤 人物
女真的 国号 兴起
都城
时间
1616年 金(后金) 沈阳(盛京) 皇太极(清太宗)
清朝的 满洲 改族名 建立
迁都
人物
改国号
清
1644迁都北京
清朝强化君权的主要措施
目的 加强君主专制 人物 雍正帝
1.机构改革 名称 军机处 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
标志 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目的 加强君主专制
用史实证明西藏自古是中国的领土 1、元朝时期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西藏 成为元朝的行政区 2、清朝确立中央政府册封西藏首领达赖 和班禅的制度设立驻藏大臣 用史实证明新疆自古是中国的领土 1、西汉设立西域都护 2、清朝设立伊犁将军
北接西伯利亚
东北至黑龙 江以北的外 兴安岭和库 页岛 东临太 平洋 东南到台湾及 其附属岛屿钓 鱼岛、赤尾屿 等
4. 明
(3)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结合 下图谈谈我国经济重心发生的变化及主要原因。 变化:由黄河流域 转移到长江流域( 原因:①北方人民 的南迁带来充足的 劳动力和先进的生 产技术 ②南方相对安定 的社会环境 (4)列举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造纸术 印刷术 火药 指南针
第18课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2、手工业
丝织业(苏州、南京) 制瓷业(景德镇-青花瓷)
2019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知识梳理
2019部编版:七下历史《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知识梳理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一、明朝的建立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目的:为了巩固统治,以强化皇权。
朱兀璋强化皇权的措施:(一)在地方:1、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行省,设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
2、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二)在中央:废除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废除丞相,撤中书省,权分六部)(三)军事方面:分散兵权(把大都督府一分为五),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分散兵权,统归并部),皇帝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四)监察方面: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特务机构锦衣卫;明成祖又成立了同类机构东厂。
(区分开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成立了东厂)。
(五)思想上:加强思想控制、实行“八股取士”。
(六)立下“祖制”,规定子子孙孙不得改变他的做法。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立是明朝君主集权高度强化的表现。
评价(影响):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这样就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变化:1、明朝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
2、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3、文体格式严格限于“八股文”,应考者不能随意发挥。
影响:(1)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
(八股文的危害)(2)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四、经济的发展农业上: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手工业:(1)纺织业: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2022年部编版历史七下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同步练习 1(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课堂达标训练题一、选择题:1.随同郑和远航的费信在《星槎胜览》中这样描述一个国家:“木骨都束国,自小葛兰(印度的魁郎)顺风二十昼夜可至。
其国濒海,堆石为城,垒石为屋四五层。
”这则材料说明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了哪里?()A.印度西海岸B.美洲东海岸C.非洲西海岸D.非洲东海岸2.“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
”其中的“海波”指的是()A.起义的叛军B.西方列强的侵略C.新疆的叛乱D.倭寇的袭扰3. 如图是明朝前期一次远航活动的路线图。
这一“远航活动”是指A.鉴真东渡B.玄奘西游C.马可·波罗来华D.郑和下西洋4.“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
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
”这首歌谣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A.岳飞抗金B.文天祥抗元C.戚继光抗倭D.康熙帝抗俄5.郑和能够七下西洋的最根本条件是()A.明朝国力雄厚B.船队配有完整的航海图和指南针C.明朝航海技术十分先进D.郑和本人具有勇于开拓的精神6.印尼有个港口城市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印度有三宝石像在每年特定的日子里,当地居民都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
这种文化现象与哪一历史人物及其事迹有关?()A.郑成功收复台湾B.郑和下西洋C.戚继光抗倭D.岳飞抗金7.电影《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讲述的故事发生在郑和大航海的时代,影片中的中国皇帝应是()A.宋太祖B.元世祖C.明太祖D.明成祖8.“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诗句中戚继光表明的志向是()A.荡平倭寇B.赶走荷兰殖民者C.击退沙俄侵略者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9.下面对郑和下西洋这一问题所做的知识卡片错误的一项是()A 条件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B 目的扩展对外贸易,增加政府收入C 影响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D 地位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A.AB.BC.CD.D10.下列有关戚继光抗倭的评价中,不正确的是()A.戚继光为扫清倭寇做出重大贡献B.戚继光是中国古代史上的民族英雄C.其斗争使明朝从此免除外来威胁D.其斗争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二、综合探究题:11.某校七年级(2班)同学开展“郑和下西洋”学习与探究,请你参与以下活动。
1明朝的对外关系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
学习目标
1.能知道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路线 2.能概括郑和远洋的特点及历史意义 3.能概括出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及意义 并能理解戚继光抗倭的精神 4.能了解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史实
本课重点:郑和下西洋
预习小测
1.英国学者李约瑟说:“明代的水师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其他亚洲国家的
任何时代都出色,甚至较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乃至所有欧洲国家联合
起来,都可说不是它的对手。”能够证明材料所述史实的历史事件是
()
A.戚继光抗倭
B.郑和下西洋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雅克萨之战
【答案】B
【解析】C、D选项的事件都发生在清朝,A选项的事件与“水师”无关,只
有B选项郑和下西洋发生在明代,且与明代水师有关,故选B项。
活动探究
探究二:戚继光抗倭
活动: 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云护牙签满, 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韬钤深处》
《抗倭图卷》局部
活动探究
[1]说一说,你从诗中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案: 情感:抗击倭寇侵略的坚定决心,安疆靖民的爱国情怀。(言之有理即可)
当堂检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之海寇,动计数万,皆托言倭奴,而其实出于日本者不过数千,其余 皆中囯之赤子无赖者入而附之耳。 材料二 倭寇一直闯到徽州、芜湖、南京、淮安和徐州、邳县一带。他们到处杀 人越货、掳人勒赎或出卖。 材料三 在福建有首歌谣流传至今:执法如山军纪明,出师矢志灭胡尘。斩子励 众并为囯,千秋共仰思儿亭。讲的是当年戚帅率军抗倭时,一次临阵派兵,他的 儿子做先锋,路遇大雾没有按时赶到,军令如山,亲儿子被他无情地处以军法。
15-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测试时间:20分钟一、选择题1.(2015山东滨州中考)“他们绕东南亚航行到印度;有些船继续西航到亚丁和波斯湾口;而个别船则驶入非洲东岸的一些港口。
我们应该记得,在这一时期,葡萄牙人只是刚刚开始沿非洲海岸探寻航路。
”“他们”是指谁率领的船队()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郑和2.(2018江苏盐城响水文博中英文学校二模)2018年4月12日的“南海阅兵”彰显国威、军威,向世界发出了中国声音。
明朝航海史上向亚非各国发出了友好中国声音的是()A.郑和下西洋B.戚继光抗倭C.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D.郑成功收复台湾3.(2015广东茂名中考)亚非的许多国家和地区至今还保存着众多以这位航海家命名的遗迹:印尼有个港口城市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印度有三宝石像……每年到了这位航海家登陆的日子,当地居民都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
你知道他们纪念的是哪位人物的伟大事迹吗()A.郑成功收复台湾B.郑和下西洋C.戚继光抗倭D.岳飞抗金4.历史图片是浓缩的历史,是对客观历史进程更直观、更简明的反映。
小徐同学在自主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她要为这组图片拟定一个共同的标题。
最恰当的应是()A.中外交往B.民族团结C.祖国统一D.抵抗侵略5.(2016山东烟台中考)“以和为贵,友好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长期以来,中华民族积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友好交往。
下列人物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作出过突出贡献的有()①文成公主②玄奘③鉴真④郑和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6.(2018北京石景山二模)明朝中期,中国沿海倭患日益严重,一位著名抗倭将领曾写道“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他是()A.戚继光B.郑成功C.俞大猷D.岳飞7.(2017云南昆明呈贡民大附中期末)“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学习目标】
1、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
3、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向学生进行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
【学习过程】——师生互动
一、郑和下西洋。
1、思维导图填空。
(见上图)
2、.“郑和下西洋”史料分析题。
材料一:史书记载洪武末年时:“仓廪充积,天下太平”。
建文帝时期:“家给人足,外门不阖”。
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臻极盛。
材料二:明成祖即位后随着国内形势的好转,眼光始移向海外,要求扩大对外关系,以远播明朝声威,进一步健全朝贡体系。
材料三:宋元以来,海船制造技术与航海水平大为提高,如罗盘针的发明,气象测量的进步,航海的勘探等,海外地理知识也日见丰富。
根据上述材料,思考郑和成功航行西洋7次的条件有哪些?
二、戚继光抗倭。
3、对于“戚继光抗倭”这一部分内容,参考之前的思维导图,小组议一议,再写出你们小组的思维导图设计方案。
4、“戚继光抗倭”史料分析题。
材料一: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倭寇袭击浙东的宁波、台州,“攻掠诸郡邑无算,官民廨舍焚毁至百千区”。
嘉靖三十四年,戚继光调任浙江,招募军队抗倭。
嘉靖四十年,戚继光九战九捷,大败倭寇于台州。
嘉靖四十四年,他与俞大猷配合,击灭盘踞在广东南澳的倭寇,最后荡平东南沿海的倭寇。
——《张岂之《中国历史新编》材料二: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明)戚继光《凯歌》根据材料一,在材料中圈画出戚继光抗倭的主要战绩、据此评价一下戚继光?
根据材料二,戚继光所作军歌表现了怎样的战斗意志?
——巩固练习
1、郑和率领的船队,就其性质而言,并不是一般的商船队。
他七下西洋的最主要目的是()
A.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B.换取海外的奇珍
C.开拓海外贸易 D.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
2、郑和下西洋距今已经六百多年了,人们之所以缅怀他,依据是()
A.民族团结,永载史册 B.航海壮举,促进交流
C.祖国统一,丰功伟绩 D.抵抗外辱,扬我国威
3、“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荡平倭寇,实现“海波平”的英雄人物是()
A、岳飞
B、郑成功
C、戚继光
D、邓世昌
4、“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
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
”这首歌谣
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A.岳飞抗金
B.文天祥抗元
C.戚继光抗倭
D.康熙帝抗俄
5、在古代对外交往的事例中,与“丝绸之路”属于同一类的是()
A.戚继光抗倭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郑和下西洋 D.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