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 1-5单元知识点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3/8
九年级预学化学 上册知识点总结
16、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17、净化水的方法: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18、、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例:井水。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的水;例:开水。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硬水软化
点燃 Fe3O4
注意:集气瓶底部铺少量的细沙或加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铁丝在 空气中不能燃烧 (三)与某些化合物(蜡烛、甲烷)的反应——产物均为: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现象:比空气中燃烧剧烈,发出白光,集气瓶内壁出现水珠,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
产生。
文字表达式:石蜡+ 氧气(O2) 点燃 二氧化碳(CO2)+ 水(H2O)
8、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加快或变慢),但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
2/8
九年级预学化学 上册知识点总结
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特点:两不变(质量、化学性质)、一改变(反应速率)
注意:①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不能决定反应的进行;②催化剂不是反应物、又不是生成物;③
催化剂仅针对某一反应,并不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④某一反应的催化剂可能不只一种
文字表达式:碳(C)+ 氧气(O2) 点燃 二氧化碳(CO2) 化学方程式: C + O2 点燃 CO2
做木炭燃烧实验时,燃烧匙应慢.慢.从瓶口向瓶底伸入(充分利用瓶内的氧气)。 ○2 硫粉(淡黄色)燃烧: 实验现象: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在氧气中: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的火焰, 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3、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
的质子数相同。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24、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区 别
联系
含义
适用 范围
元素 宏观概念,只分种类不计个数
从宏观描述物质的组成。常用来表 示物质由哪几种元素组成。如水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原子 微观概念,既分种类又分个数 从微观描述物质(或分子)的构成。常用来表示 物质由哪些原子构成或分子由哪些原子构成,如 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
元素是同类原子的总称,原子是元素的基本单元
4/8
九年级预学化学 上册知识点总结
25、元素的分类: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三种。元素的分布:①地壳中含量前四
分子间存在间隔。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
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⑷同种物质间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间分子的性质不同。
15、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分子
原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性质
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31、核外电子的排布 原子结构图:①圆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
质子数
电子层
②+:表示原子核的电性;③弧线:表示电子层;
④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32、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①第一层最多容纳 2 个电子;②第二层最多容纳 8 个电子;
+17 2 8 7
电子层上 的电子数
③最外层最多容纳 8 个电子(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 2 个电子)
28、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方格提供的信息:
表示元素的原子序数
1H
表示元素符号

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元素名称
表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1.008
29、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②同一
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
30、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
33、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 易失电子; 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 易得电子
实例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 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 热性、延展性等
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助燃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
确定 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定
通过化学变化方可知
区别 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
3、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分数):氮气(N2)78%,氧气(O2)21%(氮气比氧气约为 4:1),稀有气
质量比
1 :8
E.检验: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2)结论: 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②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10、水的性质 :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液体、40C 时密度最大,为 1g/cm3; 化学性质:通电分解 文字表达式:水(H2O) 通电 氢气(H2) + 氧气(O2)
核外电子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因此: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
原子核中都有中子。例如:氢原子核中无中子
22、相对原子质量:⑴
某原子的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碳原子质量的 1/12
⑵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核内微粒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的方法:蒸馏、煮沸。
19、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 沉淀、过滤、吸附、蒸馏(均为 物理 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
是 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20、物质的组成、构成及分类
21、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的认识
原子
原子核 (带正电)
质子(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电子(带负电)
(2)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带正电,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数值上等于
空气中燃烧情况: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热,稍有黑烟。 6、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可表示为:A+B+…… → E (简称“多合一”)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可表示为:AB→A+B+……。(简称:“一变多”) ③: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 反应(石蜡的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
通电
化学方程式: 2H2O
2H2↑+O2↑
11、氢气: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氢气与其它气体的显著区别之处);难溶于水(排
水法)、无色无臭的气体。
证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的方法:用氢气吹肥皂泡,若肥皂泡上升,则密度比空气小
化学性质: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
文字表达式:氢气(H2) + 氧气(O2) 点燃 水(H2O)
实例
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相互关系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时先发生石蜡熔化现象。在发生物理变 化时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 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实质 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不变所呈现出的性质。 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改变时所呈现出的性质。
13、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等微粒。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或原子)
构成。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14、分子基本性质:⑴质量、体积都很小;⑵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⑶
位的元素:O、Si、Al、Fe;②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C、H、N;③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N、
O 26、元素符号: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表示的意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某种元 素的一个原子。例如:O: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 27、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因此当元素符号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符号就只能表 示原子的个数。例如:表示 2 个氢原子:2H;2H:表示 2 个氢原子。 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6.N:6 表示 6 个氮原子。
文字表达式:磷(P) + 氧气(O2) 点燃 五氧化二磷(P2O5) 化学方程式:4P + 5O2 点燃
2P2O5
1/8
九年级预学化学 上册知识点总结
注意:五氧化二磷(P2O5)是固体,不是气体 (二)与金属(镁、铁)的反应 ○1 镁带(银白色固体)在空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9、水的组成:(1) 电解水的实验:A.装置―――水电解器;B.电源种类---直流电;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
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D.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水(H2O) 通电 氢气(H2) + 氧气(O2)
通电
化学方程式:2H2O
产生位置 体积比
2H2↑+ O2↑
负极 正极 2 :1
电解水口诀: 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九年级预学化学 上册知识点总结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物理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
伴随现象 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
常伴随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本质区别 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7、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变化)
○1 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原理:
表达式:过氧化氢(H2O2) MnO2 水(H2O)+ 氧气(O2)
化学方程式: 2H2O2 MnO2
2H2O+ O2 ↑
注:MnO2 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C、装置: 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双氧水的为一类)
○2 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 a.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
文字表达式:硫(S)+ 氧气(O2) 点燃 二氧化硫(SO2) 化学方程式:S + O2 点燃 SO2
实验时,要在瓶底装少量水(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 红磷(暗红色固体)的燃烧 实验现象:在空.气.中: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白烟 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的白烟
体 0.94%,二氧化碳(CO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 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是相对的,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只要杂质含量低,不至于 对生产和科学研究产生影响的物质就是纯净物。
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5、氧气的化学性质: (一)与非金属(碳、硫、磷)的反应 ○1 木炭(黑色固体)燃烧 实验现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化学方程式:2H2 + O2 点燃 2H2O
点燃前,要验纯
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
注意:混有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前必须验纯。
12、物质的分类: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氢气、氧气、红磷等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水、高锰酸钾等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有氧元素的纯净物 例:二氧化硫、氧化铁等
文字表达式:镁(Mg)+ 氧气(O2) 点燃 氧化镁(MgO) 化学方程式:2Mg + O2 点燃 2MgO
○2 铁丝(银白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铁(Fe) + 氧气(O2) 点燃 四氧化三铁(Fe3O4) 化学方程式:3Fe + 2O2
表达式:氯酸钾(KClO3) MnO2 氯化钾(KCl) + 氧气(O2)

方程式:2KClO3
MnO2 △
2KCl + 3O2 ↑
注意:MnO2 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b. 加热高锰酸钾:

表达式:高锰酸钾(KMnO4)
锰酸钾(K2MnO4)+ 二氧化锰(MnO2)+ 氧气(O2)
方程式: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