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动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动机

第一节动机的一般概念

一、动机的内涵与功能

(一)动机的内涵

动机:指发动、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二)动机的功能

1、激活功能

动机是人的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推动有机体产生某种活动,如饥择食。动机的性质与强度不同,激活作用的大小也不一样。

2、指向功能

在动机的支配下,有机体的行为将指向一定的目标和对象。动机不一样,有机体活动的方向以及所追求的目标也是不一样的。

3、维持和调整功能

当活动产生以后,人们是否坚持进行这种活动,同样要受到动机的调节和支配。活动的结果与个体原定目标的对照,是实现动机的维持和调整功能的重要条件。

二、动机与活动的关系

动机与活动的关系十分复杂,不同的人,同一活动可能有不同的动机,即各种不同的动机通过同一活动表现出来;不同的活动也可能有同一或相似的动机。

同一个人,活动动机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些动机占主导地位,称主导性动机,有些动机处于从属地位,称从属动机。由于主导动机的性质不同,它和从属动机的关系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动机的体系。个体的活动往往不是受单个动机的驱使,而是由它的动机体系

所推动的。

在动机与效果的关系上,良好的动机产生良好的活动效果;反之,则会产生不良的社会效果,这就是动机与效果的统一。

第二节需要、诱因与动机

一、需要及其种类

(一)需要的内涵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反映某种客观的要求和必要性,并成为个人活动的积极性的源泉。

苏联心理学家波哥斯洛夫斯基指出:需要是被人感受到的一定的生活和发展条件的必要性,它反映有机体、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稳定的要求。

(二)对需要的解释

1、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

2、需要是人对某种客观要求的反映。

这种要求可以来自有机体的内部(内环境),也可以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需要总是指向能满足需要的客体或事件,即追求某种客体,并从客体得到需要的满足。

3、需要是人的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重要源泉。

4、动物的需要和人的需要有着本质的区别。

人的需要主要是由人们的社会条件决定的,具有社会的性质;人的需要的内容与满足需要的手段,也和动物不同;由于人有意识,人的需要受到意识的调节与控制。

(三)需要的种类

1、按起源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文化需要

自然需要:也生物学需要,它包括饮食、运动、休息、睡眠、排泄、配偶、嗣后等需要。这些需要主要由肌体内部某些生理的不平衡状态所引起,对有机体维持生命、延续后代有重要意义。

人和动物都有自然的需要,但需要的具体的内容不同,满足需要的对象与手段也不一样。人生活在社会中,人的自然需要不仅可以通过自然界的物体得到满足,而且可以通过社会的产品得到满足。人的自然需要还受社会需要的调节。

社会文化需要是人类特有的需要,如劳动的需要、交往的需要、成就的需要、社会赞许的需要、求知的需要等。这些需要反映了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对维系人类社会生活、推动社会进步有重要作用。

2、按指向的对象划分: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

物质需要指向社会的物质产品,并以占有这些产品而获得满足,如对工作和劳动条件的需要;对日常生活必需品的需要;对住房和交通条件的需要等。

精神需要指向社会的各种精神产品,如对文艺作品的需要;欣赏美的需要;阅读报刊、杂志和观看电视、电影的需要等。

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在追求美好的物质产品时,同样表现了某种精神的需要,如向往整洁、雅净的住房、入时的衣着、外观美丽的音响系统等。而精神需要的满足又离不开一定的物质产品。

二、需要、诱因与动机的关系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当某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它就会推动人们去寻找满足需要的对象,从而产生活动的动机。

动机的产生除了有机体的某种需要外,诱因的存在也是一个重要条件。所谓诱因是指能

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如,食物的色泽、芬香是饥饿时觅食的诱因。

在动机中,需要与诱因是紧密联系着的。需要比较内在、隐蔽,是支配有机体行动的内部的原因;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机体达到了某种目标,满足了相应的需要,就会降低相应的动机,使机体处在相对不活跃的状态。

没有需要,就不会有行为的目标;相反,没有行为的目的和诱因,也就不会有某种特定的需要。在实际生活中,人的行为往往取决于需要与诱因的相互作用。

三、需要的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美国研究人格问题的著名心理学家,早年信奉行为主义,曾在哈罗的指导下从事猴子行为的研究。以后受弗洛伊德主义和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转向人的行为,特别是人格问题的研究。他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是他人格理论的核心内容。他把人的需要从高到低分为7个等级:

1、生理需要

包括人对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等需要,在人的所有需要中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有力量的。

2、安全的需要

表现为人们要求安全、稳定,受保护,免除恐惧和焦虑等。例如,幼童需要大人陪伴,成人需要工作的保障,衣、食、住宅等基本条件等。马斯洛认为,安全需要与生理需要都属于低级需要。

3、归属和爱的需要

表现为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和实际联系,与他人亲近,受到接纳,有所归依。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认同某个团体等。

4、尊重需要

指人们希望得到一种稳固的高评价,包括自尊和受到他人的尊重。自尊需要得到满足,会使人充满信心,富于创造力;与此相反,丧失了他人的尊重与自尊,则使人自卑、灰心、丧失信心。

5、认知需要

包括求知、探索和好奇。马斯洛认为,学习和发现的愿望以及探索新异事物与未知世界的愿望是人性基本的方面之一。

6、审美的需要

表现为人们追求对称、秩序与和谐。

7、自我实现的需要

表现为人们追求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并达到完善化。当前面几种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们的活动便由自我实现的需要所支配。自我实现者的积极特征:具有一种接受自我、他人和自然的能力;深厚的人际关系;对现实的充分觉知及与现实的合宜关系;常见常新的鉴赏能力;独立于文化环境之外的自主性;创造性;民主的性格结构;具有周期性的神秘感和高峰体验;再神圣化;帮助人类的使命;宽广的友谊;伴有哲理的、友善的幽默感;以问题为中心,不以自我为中心;超然于世的品格和独处的需要;具有强烈的道德感和美感。

马斯洛关于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要点:

(1)马斯洛认为,这七种需要都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这些需要都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他们构成了不同的等级和水平,并成为激励个体行为的力量。

(2)关于低级需要与高级需要的关系,马斯洛认为,需要的层次越低,它的力量越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