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进展

合集下载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进展(综述)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进展(综述)

保守 治疗根 据患 者治疗后 有无 可能下 地行 走可 以归为 2类方 法 : 1对 于根本无法行走的患者穿” 字鞋 或短期皮 () 丁” 牵引, 行止痛对症治疗, 积极护理 防止皮肤压疮, 鼓励尽早坐起; (对于有希望下地行走 的患者, 2 ) 一般可采取股骨髁上或胫 骨结 节牵 引, 定期拍 x线 片 , 复位和牵 引重 量酌情进行调 整 , 对 床 边 x线 片显示骨痴形成 , 改行皮牵引或穿“ 字鞋 固定 4~8 丁” 周 。粗隆间骨折行骨牵引的适应证为 :1 有严 重伴 随疾病 或 () 早期并发症 , 系统治疗 2 经 周无效 , 不能耐受手术 ;2 系统治 () 疗后病情好转 , 骨折 时间超过 3 , 周 患者拒绝手术 ;3 于 3 ( ) 个 月 内有急性心肌梗死 、 脑梗死 和脑 出血者 , 手术治疗 有诱 发再 次发病可 能 ;4 于 6个 月 内有急性 心肌 梗死 、 () 脑梗死和脑 出 血者 , 手术治疗风险较 大 , 为相对适应证I l 】 。
和 内翻应力 , 一定 的抗旋转 作发生关 节僵 硬、下肢 深静 脉 血栓形成[ D S手术特点 :1D S内固定手术要求显露的手 o H 3 。 ( )H 术野小 , 术中没必要 对股 骨前后及转子 以上行过 多的分离 , 在 术前定位 良好的前提下 ,术中只显 露转 子及 下方 的股 骨外侧
架, 无需 2次手术取 出内固定物 。由于主要通过局麻就能完成
手术 , 以对不能耐受麻醉及手术风险的患者 比较适合 。虽然 所
外 固定支架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可以获得 较好 的疗效 , 但存
在较高的针道感染发生率网 王桂娥指出外 固定支架治疗老年 。 股骨粗隆间骨折特 别是高危患 者 , 有创伤小 、 具 手术安 全 、 失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进展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进展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进展摘要: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是指发生于股骨颈基底部到小粗隆水平上的骨折,属低能量损伤引起,多与骨质疏松有密切关联,以≥65岁的老年人群最为多见。

合理选择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缓解患者家庭经济负担以及社会负担。

本文就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希望有所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患者;保守治疗;手术;进展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股骨大小粗隆之间发生的骨折,又被称为转子间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多见于年龄超过65岁的高龄人群[1]。

随着现代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渐严重,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生率也随之提升,临床对于本病治疗给予了较多关注。

股骨粗隆间骨折分为保守和手术两种治疗方式,二者目的均为修复骨折解剖结构,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1 骨折分型骨折分型是临床选择手术方式和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较多,一般分为Evans分型和AO分型两种[2]。

股骨粗隆间骨折在Evans分型中包括稳定型(I型、II型)和不稳定型(III、IV、V型)两大类,合计五个亚组,其主要是结合骨折线方向对骨折进行分型。

第I类骨折线沿小粗隆向上外延伸,第II类骨折线为反斜型,稳定型骨折约占72%,不稳定型则为28%[3]。

该分型标准实用性较高,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解剖复位以及穿钉后继发骨折移位的可能性有较为准确的预见性。

在AO骨折分型中,股骨粗隆间骨折属于A类骨折,分型如下:①A1型,简单的经粗隆部骨折;②A2型:粉碎性粗隆部骨折,外侧骨皮质无损,但内侧以及后方骨皮质在多个平面上破裂;③A3型:外侧骨皮质破裂,反粗隆间骨折。

AO骨折分型可用于评估患者预后,便于开展统计学分析,可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临床选择内固定物[4~5]。

2 保守治疗临床采用保守方案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时多采用骨牵引或者皮牵引方法,持续8~12周,采用丁字鞋辅助联合功能锻炼,此种治疗方案在骨科临床上的应用较为广泛。

微创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进展

微创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进展

微创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进展【摘要】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常见但治疗困难的骨折类型,传统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挑战。

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微创治疗逐渐成为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重要方法。

本文通过对微创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优势、应用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了微创手术在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重要作用。

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指出微创手术在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微创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将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微创治疗、手术技术、优势、应用、临床疗效、并发症、发展趋势、重要方法、应用前景1. 引言1.1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困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通常由于高能外伤或老年人自发性跌倒等原因引起。

这种骨折一旦发生,治疗难度较大,主要困难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骨折部位特殊:股骨粗隆间骨折位于股骨近端部位,受力复杂,周围软组织丰富,治疗难度大。

2. 骨折类型复杂:股骨粗隆间骨折可分为多种类型,如嵴外型、嵴内型等,不同类型骨折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增加了治疗难度。

3. 并发症风险高: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过程中易发生并发症,如感染、骨不连、关节僵硬等,治疗过程复杂。

4. 传统手术创伤大:传统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需要较大的手术切口,创伤较大,术后疼痛明显,恢复时间长。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困难性主要体现在骨折部位特殊、骨折类型复杂、并发症风险高以及传统手术创伤大等方面,因此寻找一种更有效且创伤更小的治疗方法成为当今临床医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微创治疗的重要性微创治疗在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传统治疗方法可能会导致较大的创伤和并发症,造成患者痛苦和恢复时间延长。

而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微创手术不仅可以减少创伤和出血,还可以保留周围软组织的完整性,降低术后感染的风险,加快患者康复速度。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研究进展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研究进展

理解稳 定性 复位 的特 点 ,准确 的预见 股骨粗 隆间骨 折解
剖复位和穿钉后继发骨折移位的可能性 。
1 . 2 T r o n z O — E v a n s 分型 1 9 7 3有 了改 良的 T r o n z o — E v a n s ,
H o r o w i t z [ 9 ] 报道 ,牵引组病死率 达 3 4 . 6 %,内固定 组病死
骨折线经过大粗隆到小粗隆 ,小粗隆为完全游离 。 Ⅱ型 : 骨折 线经过 大粗隆 到小粗 隆 ,伴有小 粗隆 的撕 脱并有 移 位。 Ⅲ型 : 粗 隆间粉碎 性骨折 ,骨折块 > 4块 ,后壁 和内 侧壁 有骨缺 损 ,并有 移位 。Ⅳ型 : 伴有 大小粗 隆粉碎 性
老年患者 ,发 生率 占全身骨折 的 3 % ~ 4 %… 1 ,其中不稳定
型占3 5 %~ 4 0 %,是 引起 老年人死亡 和功能 障碍 的主要原 因[ 2 3 。随着人 口老龄 化 ,人均寿命 的不 断延长 ,骨质疏 松 的人数骤 增 ,股骨 粗隆 间骨折 的发 病率 有明显 上升趋 势[ 4 1 ,与股 骨颈骨折不 同,粗 隆间骨折部位血供 丰富 , 很 少发 生股 骨 头坏死 等 并发 症 ,但 易发 生髋 内翻畸 形 , 且 老年患者 长期 卧床引起 的并发症 及合并 疾病恶 化常导 致死 亡 [ 。 目前多数 学者主 张首选手 术治疗 | 6 ' ,以便 早期 下地 活动 ,减 少并发 症 ,降低 致残率 及病死 率 。国 内外针对股 骨粗 隆间骨折 的治疗 方法 报道较 多 ,本文就 该疾病 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骨折 ,可有股 骨颈及 大转 子冠状 面爆裂 骨折 。V型 : 最
为少见 ,逆转子 间骨 折 ,转子 下骨折 。其 中 I型 Ⅱ型为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手术治疗进展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手术治疗进展
第2 4 卷 第7 期

航 空 航 天 医 学 杂 志
2 0 1 3 年7 月
8 4 3



股 骨 粗 隆 间骨 折 的 临床 手 术 治 疗 进 展
何 小鹏 张亚斌 王 小春
关键词 老年 ; 股 骨粗 隆间骨折 ; 手术治疗 中 图分 类 号 :1 1 6 8 7 文 献 标 识 码 :A
遮 挡效 应 较为 集 中 , 易造 成术 后 局部 疼痛 及 内 固定物 断 裂。王建辉 等 。 。 报道 1 0 4例 , 其优 良率为 8 6 . 5 %。 1 . 5 股骨近端髓 内钉 系统 ( P F N) P F N内 固定 法既 承袭
了G a m m a钉的特点 , 其力臂更短 、 弯矩更小 , 具备滑动加压 等优点 , 其新增 加 的防旋 转螺 钉还 能起 到 防旋转 、 抗压 力 等作用 。但对于股骨颈短 、 细的患者 , 可能出现近端 2枚螺
人工关节置换 , 患者 可尽 早下 床活 动 , 更 是避 免 了坠积性 肺炎 、 髋 内翻等并发症 发生 。 ’ , 尤 其适用 于高龄属 不稳 定的粉碎粗隆间骨折 。作 者经查 阅资料发 现 , J a m e s P .等 人通过实施人工关节 置换术成 功治疗 I F F患者 1 0 2例 , 优
前针对老年人 股骨粗隆间骨折 治疗方法 较多 , 绝大 多数患 者都行手术治 疗 , 本 文通 过相关 文 献及 临床 实践 , 对 手术
治疗 进展 做一总结 。 1 内 固定 疗 法
1 . 1 … L’ 形 钢 板 常 见 的 L形 钢 板 可 分 为 1 3 0 。 与9 5 。 两 种型号。因其高稳 定性 , 防扭转 , 操作 方式 简便 而 为临 床

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研究进展

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研究进展

•294•浙江临床医学2020年2月第22卷第2期•综述•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研究进展陈杨达豪黄余亮*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下方区域的骨 折,又称转子间骨折。

多为间接暴力引起,在跌倒时,身体 发生旋转,在过度外展或内收位着地发生骨折;也有部分患 者因直接暴力损伤,由于跌倒时侧方着地,大转子受到直接 撞击,而发生转子间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一般好发于 身体衰弱的高龄老年人群,尤其好发于女性,发生率随年龄 增长而增加,这可能与骨质疏松相关[1]。

同时髋部骨折被认 为是骨质疏松症的最严重后果,因为其并发症的风险包括疼 痛、并发肺部感染、尾骶部压疮、残疾、生活质量下降和病 死率[2]。

并且在粗隆间骨折这一类髋部骨折中,住院期间治 病死率随着患者的年龄增长成指数增长,而治疗后临床效果、机体功能则随之下降。

因此如何尽早选择治疗方案十分重要。

1保守治疗保守治疗通常根据骨折类型、骨折移位情况、患者年龄 及全身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牵引方法。

对顺粗隆间稳定性 骨折,如无明显骨折移位和髋内翻畸形,一般采用Russell 皮肤牵引法;对于有移位的不稳定性骨折,选用胫骨结节牵 引,取髋关节外展约30。

位,将肢体安置带在有屈曲附件 的Thomas架上作骨平衡牵引。

现有学者提出传统布朗氏架 膝关节部位的支柱高度降低,远侧支柱不变,髋关节和膝关 节屈曲托举角度降为15° ~30° ,可以降低股骨粗隆间骨折 造成的髋内翻及下肢短缩畸形的发生率[3]。

通常保守治疗的 患者通常需要卧床2~3个月,在此期间,疼痛和固定会对髋 部骨折患者的舒适度产生负面影响,这一系列因素可导致压 力性溃瘍、感染、血栓栓塞、肺部问题、谵妄、神经损伤和 便秘。

同时在长期卧床中,需经常翻身以防止褥疮,由于患 者患肢存在牵引,翻身时患肢断端无有效的固定,所以每次 翻身均有不同程度的骨折端移动,使骨折愈合不佳,影响保 守治疗效果。

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及其生物力学特征研究进展

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及其生物力学特征研究进展
发 症 。
点 。髓 内内固定系统 的力学 轴线 更靠 近人体 中 心, 生 其 物力学特性理论上更优 于髓外 内 固定系统 。早期 的髓 ] 内内固定系统如 Ku t hr 及后来 的 G mm ns e 钉 c a a钉 、 内 髓 髋螺钉 ( I MHS 、 )近端交锁髓内钉 ( F )防旋型股骨近端 PN、 髓内钉 ( F ) , P NA 等 均广泛应用 于临床。早期认 为髓 内内 固定 系统并发症少 , 是治疗 粗隆间骨折 的理想选 择 , 随 但 着时间的推移 , 中心大样本 临床研 究证 明髓 内内固定 多
操作失误使得拉力 螺钉偏 离股骨 头 中心 等情况 下 , 力 拉 螺钉易从股骨头颈切出( Z效应 ) 。Srkr 司在原有 等 t e公 y G m 钉的基 础上 研制 出第 三代 G m 钉 , a ma a ma 用于治 疗 不稳定 的股骨粗 隆 间骨 折无需 扩髓 , 股骨 头 内锁 钉有 3 种型号 (2 、2 、3 ) 10 15 10 可供选择 , 其远 端锁定孔 可为静 力
系统也存在较多并发症 。 G m 钉于 18 年开始应 用于 临床 , a ma 99 由髓 内主钉 、 拉力螺钉和远端锁 钉组成 , 过髓 内钉和拉力 螺钉 的结 通
合使股骨上段和股 骨颈牢 固结合 成一体 , 而远 端锁钉 固 定髓 内钉可 防止旋转和短 缩移位 。 目前 G m 钉 已广 a ma 泛应用 于国际 内固定 协会 ( ) 1 、1/ 、1A AO 3一 3- 23一 3型股 AI 1 骨粗 隆间骨折 , 至股 骨颈基底 部骨 折_ 。但有 临床 研 甚 7 ] 究l显示 , a a 8 G mm 钉存在较多的并发症 , 例如近端只有单 筮 ! 塑 ! Q 』
! 』

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及治疗进展

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及治疗进展

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及治疗进展股骨粗隆间骨折又称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人均寿命的延长,骨质疏松人数的增加,老年人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概率呈上升趋势。

粗隆间骨折一旦发生,采取保守治疗,患者须卧床,而卧床所带来的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褥疮等对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来说是致命的。

因此目前大多数学者主张采取手术治疗,仔细研究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型有利于对骨折程度作出更准确的判断,以选择更加适合的治疗方法和判断预后。

1 临床分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型很多,目前得以应用的有以下12种:Evans分型(1949),Boyd—Griffin分型(1949),Ramadier分型(1956),Dxcoulx-Lavarde分型(1969),Ender分型(1970),Tronzo分型(1973),Jensen分型(1975),Deburge分型(1976),Kyle分型(1979), Briot分型(1980),AO分型(1981),北京军区总院的分型。

任何骨折分型必须应用简便,并能指导治疗,同时提示预后才能具有临床意义。

目前AO分型、Evans分型、Boyd—Griffin分型、Jensen分型、Tronzo分型、北京军区总院的分型以及Kyle分型为大家熟知并广泛应用。

现介绍如下: 1.1 AO分型[1]AO将股骨粗隆间骨折纳入其整体骨折分型系统中,并将其归为A类骨折(见图1)。

A1型:经转子的简单骨折(两部分),内侧骨皮质仍有良好的支撑,外侧骨皮质保持完好。

1、骨折线延伸至粗隆间线;2、骨折线通过大粗隆;3、骨折线位于小粗隆下部。

A2型:经转子的粉碎骨折,内侧和后方骨皮质在数个平面上破裂,但外侧骨皮质保持完好。

1、有一内侧骨折块;2、有数块内侧骨折块;3、向小粗隆下延伸超过1 cm。

A3型:反粗隆间骨折,骨折线通过骨外侧骨皮质。

1、近端、斜形;2、简单、横形;3、粉碎。

图1 AO分型1.2 Evans分型[2]Evans根据骨折线方向将股骨粗隆间骨折分为两种主要类型。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进展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进展
熟 。在 目前 I T F治 疗 过 程 中 , 应根据患者年龄、 全
小粗 隆 以上 的骨折 , 又称 转子 间骨折 , 其 发生率 为约
全 身骨 折 的 3 ~4 , 约 占全 部 髋 部 骨 折 类 型 的
Ad v a n c e s i n Tr e a t me nt o f I n t e r t r 0 c h a n t e r i c Fr a c t u r e
S A Zho ng - qi u, ZHO U Xi
( De p a r t me n t o f O r t h o p e d i c s , Hu a q i a o Pe o p l e ’ S Ho s p i t a l , Ku n s h a n 2 1 5 3 3 2 , C h i n a )
v a n c e s i n t he t r e a t me n t o f I TF.
KEY W ORDS:i n t e r t r oc ha n t e r i c f r a c t ur e;c o n s e r v a t i ve t r e a t me n t ;s ur g i c a l t r e a t me nt
h a v e t h e i r a d v a n t a g e s a n d d i s a d v a n t a g e s .I n t h e i f b s e n c e o f a b s o l u t e s u r g i c a l c o n t r a i n d i c a t i o n s ,
关 键 词 :股 骨粗 隆间骨折 ;保守治疗 ; 手术治疗
中图分 类号 : R 6 8 3 . 4 2

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进展

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进展

或 移位 的 骨 折 固定 不 牢 。对 股 骨 大 转 子 、 股 骨 上段 大块 粉碎 及冠 状位 骨折 固定 困难 , 甚 至 内 固定 失败 。
1 . 4 L I S S倒 打 是 上世 纪末 A O研 究 中心 设 计 的 一 种新 型 微创 内 固定 系统 。 目前 仅 有用 于 股 骨远 端 和
角, 防止髋 内翻 , 而 且 避免 了螺 钉 的拔 m 、 断 钉 和钢 板
断裂 。 ; 近 端 多枚螺 钉散 向打人 股骨 颈部 , 起 到有 效 的
固定 作 用 , 更适 合 骨 质 疏松 的 老年 患 者 。钢 板 与 骨 膜 问点 状 接触 , 无 需 过 多剥 离 骨膜 , 保 护 了骨膜 的血 运 。操作 简 单 易行 , 出血 少 , 手术风险小 。[ 大 1 为 稳 定
2 髓 内 固定
力加压拉力螺钉 、 加压锁钉三部分组成 , 钢板部固定 外侧皮质, 主要分担张应力 ; 负重时粗螺钉可沿筒滑 动, 具有静力性和动力性加压作用 , 符合髋部的生物 力学要求。相对 D H S 而言, D C S 有其 明显的优点, 可 用于股骨转子 间各 型骨折, 尤其对 于传统 D H S 难 以 固定 的反 转 子 间骨折 。
最 早 推 荐应 用 于股 骨 远 端的髁 问 骨折 , 并 由A O学 派 首先 倡 导 用 于 股 骨 转 子 问骨 折 。DC S由钢 板 部 、 动
的 内 固定 , 允许 早期 的不 负重 功 能 锻 炼 , 可有 效 避 免 产生 关 节 僵硬 及 其他 全 身并 发 症 的 可能 。不足 是 目 前 还 没 有 专 用 于股 骨 近端 的 L I S S 钢板, 需 要 取 对 侧 股 骨远 端钢板 倒 置后 使用 。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进展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进展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进展发表时间:2020-11-16T14:58:52.237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4期作者:桑明中郭月香赵敏桑圣范洪程[导读]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目前临床实践中最常见的骨折形式之一,尤其是在老年人中最为常见。

桑明中郭月香赵敏桑圣范洪程寿光市中医医院关节外科山东寿光 262700【摘要】:股骨粗隆间骨折是目前临床实践中最常见的骨折形式之一,尤其是在老年人中最为常见。

关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式已有许多报道。

以保守治疗为主,简单易行,但治疗周期长,且并发症多,患者的死亡率高。

手术治疗可以通过解剖方式让骨折部位尽可能的复位,尽快回复骨折部位的肢体功能,并最大限度减低并发症,从而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中医治疗与护理可以有效的克服老年人对手术的恐惧,从而进一步的减少治疗后的并发症和死亡率。

外科手术治疗主要是结合中药调理的方式来对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恰当的治疗。

本文主要是对股骨粗隆间骨折近年来的治疗进展进行全面的综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治疗方式;进展0.引言股骨粗隆间骨折是目前老年人中最常见的骨折形式。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情况加剧,人类的寿命不断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会面临骨质疏松的情况,而且在老年人中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概率也在不断的提高。

其实针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式有非常多,但是每一种治疗方式之间都存在非常大的差异性。

随着近年来不同文献的报道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式有非常多,现主要就对其的治疗方式进行全面的综述。

1保守治疗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所采取的保守治疗方式主要就是对骨折部位的肢体通过牵引治疗[1]。

牵引疗法是一种传统且非常实用的方法。

事实上,这是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主要治疗方法,在临床医学中被广泛使用,也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根据相关报道,经过保守治疗后,有50%的患者可以恢复独立生活,只有25%的患者可以恢复受伤前的活动水平,但是接受手术的患者中有80%以上的患者可以恢复令人满意的肢体功能。

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进展

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进展
髋 内翻 。尤 其是股骨粗 隆间骨折 好发于老年 人 ,高龄患者 长期 卧床 可
现 已成为 治疗稳 定型粗 隆问骨折 的金标准 。汪业伟 等 采用动力 髋螺 钉 内固定治疗 股骨粗 隆间骨折6例 ,结果显示 :骨折全部愈 合且解剖 1 复 位 ,无一例 感染 ,无髋 内翻及短缩 畸形 ,无旋转 ,临床效果 满意 。 但D 存在 相对不稳定性 ,抗旋转能 力弱 ,用于骨质 疏松患者 时 ,有 HS
22 ・ 又 _ 缧 还 1 献

A g s 2 1 。 O., O2 u t 0 V I N .4 1 9
股 骨粗隆 间骨折治疗进展
陆 茂德
( 广西钦州市第二人 民医院 ,广 西 钦卅 5 5 0 ) 13 0 0
【 要】 股 骨粗 隆 间骨折 是 股 骨 颈基底 部 至 小粗 隆 水平 以上部 位 的 骨折 ,常 E- ̄ 摘 I - 【 关键 词 】股 骨粗 隆 间骨折 ;治疗 ;进展 中图 分类 号 :R8 .3 6 34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 号 :17 — 14 (0 1 4 0 1— 2 6 1 8 9 2 1 )2 — 2 2 0 A 。治 疗 上分 为保 守 治疗和 手 术 治疗 ,治 疗 的 目的是
防止 发生 髋 内翻畸 形 ,具体 治疗 方法应 根据 骨折 类 型、 移位 情 况、 患者年龄 和 全 身情 况 ,分别 采取 不 同的方 法。
股骨 粗隆 间骨 折是老 年人常见损 伤 ,患者平 均年龄 比股骨颈骨 折 患者高 56 。由于粗 隆部血运 丰富 ,骨折后 较易愈 合 ,但容 易发 生 ~岁
侧肌 群、手术 时间短 、固定牢 固等 优点 。王恩 时等p比较G m 钉 和 a ma
D S H 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结果表明:G m 钉功能优 良 a ma 率由优 于D 组 ( HS P<O 5 . ),G mm 钉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缩短,手术创 0 a a

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进展

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进展

治疗策略
复位的要求
• 骨折的良好复位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稳定性取决于内侧弓的完整性 (小转子是否累及)和后侧骨皮质的粉碎程度(大转 子是否粉碎)。 • 对于稳定型骨折,轴向牵引、轻度外展内旋即可 获得解剖复位。 • 对不稳定型骨折仅恢复股骨颈干解剖关系即可, 无需追求解剖复位(*因为这并未增加髋内翻畸形 及内固定失败的发生率) 。
• • • • • •
分型
• 改良Evans分型
Ⅰa Ⅰb
• • •

基于大小粗隆是否受累及复位后骨折是 否稳定而分为五型。 Ⅰa型:两骨折片段,骨折无移位。 Ⅰb型:两骨折片段,骨折有移位。 Ⅱa型:三骨折片段,累及大粗隆,因 为移位的大粗隆片段而缺乏后外侧支持。 Ⅱb型:三骨折片段,累及小粗隆,由 于小粗隆或股骨矩骨折缺乏后内侧支持。 Ⅲ型:四骨折片段,骨折累及两个粗隆, 缺乏内侧和外侧的支持,为Ⅱa型和Ⅱb 型的结合。
非手术治疗----牵引疗法
适应证: • 所有类型的粗隆间骨折。 • 有较严重内脏疾患不适合手术 者。 • 本人不愿意手术者
非手术治疗----牵引疗法
要求:
• 对稳定性骨折,牵引8周,扶拐下 地患肢免负重须待12周,临床骨折 完全愈合才可完全负重,以防髋内 翻的发生。 对不稳定性骨折: 牵引重量,约占体重1/7; 髋内翻畸形矫正后,需保持占体重 1/7~1/10(约5~7公斤)的牵引 重量,以防髋内翻畸形再发; 牵引应维持足够时间,一般8~12 周,骨折愈合初步坚实后逐步负重。
倒打LISS
斯氏针、拉力螺钉
• 缺点为固定不稳定、 骨折端无加压作用、 骨折愈合慢、克氏针 等易松动、并发症发 生率高。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 适应证: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进展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进展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进展1. 引言1.1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进展《引言》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复杂且危险的骨折类型,常见于高能量外伤或骨质疏松等情况下。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进展。

在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方面,学者们逐渐认识到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与年龄、性别、骨质密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一些基因与遗传因素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易感性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骨折发生的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诊断方法的改进与发展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影像学技术如CT、MRI等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医生准确评估骨折类型和严重程度,从而制定更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治疗策略的探讨也是股骨粗隆间骨折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传统的手术治疗方式如内固定术、髓内钉固定术等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随着微创技术和生物材料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的治疗方案被引入到临床实践中。

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和并发症及预后的研究也吸引了学者们的关注。

通过加强公众的健康教育和骨质密度监测,可以有效降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率和提高患者的康复率。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进展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预防措施,但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挑战。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机制和治疗策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和护理。

2. 正文2.1 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病因及发病机制是股骨粗隆间骨折研究的重要方面之一。

研究表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病机制与外力作用、骨质疏松、骨折部位解剖结构等因素密切相关。

外力作用是导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重要原因之一。

外伤、跌倒、车祸等外力作用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发现,高能量外伤和骑车事故是导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常见原因,特别是在年轻人群中。

外力作用导致骨折的方式与骨折部位、骨质密度等因素相关,进一步研究外力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影响机制对于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进展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进展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进展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下肢骨折,通常发生在年龄较大的患者中。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病因、诊断、治疗等方面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病因主要是骨质疏松、外伤以及肌肉力量不足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的加重,往往使股骨容易发生骨折。

外伤是导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常见原因,比如摔倒、交通事故等。

肌肉力量不足也是导致老年人骨折的重要原因之一。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

临床上,患者会出现明显的疼痛、活动受限、肢体变形等症状,可以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来了解病情。

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X线片、CT、MRI等,其中X线片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以直观地观察到骨折线、骨折间隙等。

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主要是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

保守治疗主要是通过休息、疼痛缓解、功能锻炼等方法来进行。

伴有明显骨折位移或关节紊乱的患者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主要包括内固定和髓内钉固定等。

手术治疗可以有效恢复骨折的稳定性,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病因、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这些研究对于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治疗方法选择的规范性和个体化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探讨。

未来的研究可以着重于完善病因的探究,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改进治疗方法,力争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防治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微创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研究进展

微创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研究进展
经 皮 DC S适 用 于 累 及 梨 状 窝 或 股 骨 大 转 子 的 粉 碎 性 不
是 以最 小 的手 术 侵 袭 和组 织 干扰 达 到 最 佳 的 治 疗 效 果 ,是 当 代 外科 技 术 发 展 的 趋 势_ l I 创 治 疗 股 骨粗 隆 间 骨折 , 以 减 。微 可 少患 者 的手 术 损 伤 , 高 手 术 的 耐 受性 , 低 手 术 风 险 。 由 于 提 降 闭合 复 位 .经 皮 多枚 斯 氏针 或 螺 钉 固定 治 疗 股 骨粗 隆 问骨 折 无 加 压 作 用 或 固定 强 度 弱 , 定性 差 , 出 现 针 道松 动 、 钉 , 稳 易 滑
稳定骨折及大块有移位的骨折。 由于 进 钉 点 位 置较 高 , 少 涉 较 及 骨 折 线 , 乎 不 损 伤髋 部 外 展 肌 。D S微 创 治 疗 粗 隆 间 骨 几 C 折 与 D S相 比适 应 证 广 , 用 于 A H 可 3型 骨折 。 D S 受 的 但 C 所
弯 曲 压 力 较 大 ,加 之 骨 折 粉 碎 ,造 成 潜 在 疲 劳 断 裂 的危 险较
复位 时 , C P则 很 难 应 用 。P ye 等 认 为I其 临 床 适 应 症 PC e sr A ” I 为 A1 A 、 2型 骨 折 , 理 性 骨 折 和 无 法 闭 合 复 位 者 不 能 采 取 此 病
法 。 国 内文 献 认 为 ㈣早 期 开 展 病 例 应 选 择粗 隆 间 骨 折 较 容 易
体 弱多 病 、 法 耐 受 内固 定 手 术 的 患者 。 无 2 髓 外 固定 微 创 治 疗
全性 等优 点 。但 是 A de k l n raC S e y也 指 出 对 于 简 单 类 型 的 l
骨 折 . C P是 一 种 理 想 的 内 固 定 物 . 如 果 需 要 额 外 的 手 法 PC 但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进展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进展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进展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高能量外伤,通常由于汽车事故、跳伞、高坠等导致。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病率也呈逐年递增趋势。

这种骨折类型容易出现并发症,如肺栓塞、脂肪栓塞、创口感染以及肘关节僵硬等,给患者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本文将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1. 诊断和评估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诊断和评估是治疗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最常见的诊断方式是通过X 线成像技术进行。

但是,由于股骨粗隆是一种三维结构,仅仅使用常规X线成像难以全面诊断。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立体成像技术的发展,可以更加全面地诊断股骨粗隆间骨折。

同时,对于高能量外伤引起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往往存在多系统损伤,需要全面评估,包括骨折伴随的脑外伤、胸腹部和脊柱损伤等。

2.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处理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最好方式。

手术方式包括开放性还原内固定术、闭合性还原内固定术、框架外固定术和股骨头置换术。

其中,开放性还原内固定术是一种常用的手术方式,它通过切开皮肤和肌肉将骨折复位,然后固定内部骨折部位。

闭合性还原内固定术则是不需要切开皮肤和肌肉完成骨折复位和固定。

框架外固定术通过向骨折周围施加一定的力量来改善骨折情况。

股骨头置换术则是在股骨头部分失去血液供应时进行的手术,采用人工置换股骨头的方式来恢复关节功能。

3. 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是手术治疗后的重要程序,它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恢复患者的活动功能。

常用的康复治疗方式包括主动和被动关节运动、肌肉锻炼和物理治疗等。

主动和被动关节运动对于恢复关节肌肉功能、提高关节活动度十分有益。

肌肉锻炼也能够增加患者的肌肉力量、促进肌肉的再生和修复。

物理治疗包括局部热敷、按摩和拍打等,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加速骨折愈合。

4. 预防措施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是很多都是可以避免的。

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保持安全驾驶习惯、正确使用防护装备、防止高处坠落和减少运动伤害等。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进展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进展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进展
陈光友;邓涛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14(000)010
【摘要】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上常见骨折之一,多发于老年人。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相关文献报道较多。

保守治疗简单易行,但周期长,并发症多,患者死亡率较高;手术治疗能使骨折尽可能达到解剖复位,尽早恢复肢体功能,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中医药治疗、调护,可克服老人惧怕手术心理,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

手术治疗结合中医药调理是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较适宜方法。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进展。

【总页数】4页(P2228-2231)
【作者】陈光友;邓涛
【作者单位】四川宜宾市屏山县中医医院宜宾 645350;四川宜宾市屏山县中医医院宜宾 64535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进展
2.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进展
3.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进展
4.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钉治疗进展
5.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治疗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进展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随着人口老龄化,它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

该病的治疗方法总体分为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

近年来,随着各项技术的发展及对疾病认识的不断完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改进,但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千差万别,本文对各种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方法进行对比,就其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标签:股骨粗隆间骨折;保守治疗;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IFF)指股骨颈基底到小粗隆下平面区域内的骨折,为关节囊外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与骨质疏松有关,多由跌倒引起,老年人多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等,因此病死率较高。

随着生物力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内固定材质的不断改进、手术操作技术的逐渐提高,IFF 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降低。

目前IFF的治疗方法很多,但治疗效果千差万别。

本文综合国内外文献,对IFF的治疗作简要阐述。

1 保守治疗对于IFF,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保守治疗方法为牵引,牵引治疗简单、实用。

该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IFF,是本病一种必不可少的治疗方法[1]。

保守治疗适用于一般情况太差,无法耐受手术及麻醉,拒绝手术的患者,尤其是移位不明显的稳定型骨折伴有较严重的内科疾病不能接受手术的患者。

保守治疗相对手术治疗,对于骨折处周围的血运损伤较小,但增加了患者的卧床时间,加重了护理工作,期间容易发生许多并发症,如坠积性肺炎、压疮、血管栓塞、泌尿系统感染等,严重时甚至导致死亡。

因此,对于IFF,越来越多的学者趋向于手术治疗[2]。

2 手术治疗IFF多主张手术治疗,对于手术时机,Al-Ani等[3]对850例IFF患者的前瞻性研究,认为手术应该在伤后入院24~48 h完成,除非患者有严重的并发症。

目前治疗IFF的内固定系统总体上可以分为髓外钉板系统和髓内固定系统两大类。

2.1 外固定支架外固定支架治疗是一种半侵入穿针外固定手术方法,利用外固定支架进行骨折治疗时,减小了对骨质周围软组织的损伤,减少了对骨折处血液循环的破坏,有利于根据具体情况对骨折固定进行适当的调整,对伴有一系列内科疾病的老年患者、不能耐受手术麻醉及手术带来创伤的患者较为适用。

外固定支架的缺点在于针道与外界相通易发生感染,固定的钢针需穿过肌肉而影响活动,外装置需留置体外且体积过大,使患者感觉不适应,从而对日常活动造成影响。

Kazakos等[4]研究分析了56例采用外固定支架法治疗IFF的患者,6个月患者死亡率为16.1%,12个月患者死亡率为20.4%。

Ali等[5]也作过相似的研究。

钟翠婵[6]、曹晓芳[7]参照动力髋螺钉,对动力髋螺钉系统与其他髓外内固定系统及外固定支架治疗囊外髋部骨折的疗效进行比较,认为只进行简单的固定治疗对整个股骨的治疗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但Christodoulou等[8]应用外固定支架对IFF进行治疗并收到较好的疗效,认为它是一种操作简单、损伤较轻、并发症较少的固定方法。

2.2 内固定2.2.1 髓外固定系统髓外固定系统是治疗IFF较为常用的方法,以临床上比较经典的滑动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为代表,除此之外,临床上较常使用的还有动力髁螺钉(dynamic condylar screw,DCS)、经皮微创加压钢板(percutaneous compression plating,PCCP)。

DHS由一枚拉力螺钉和带套筒的钢板构成,结构坚固,具有加压和滑动双重功能,可有效减少髋内翻的发生;螺钉可沿着套筒滑动,使近端骨折块压缩,骨折端靠拢并使其稳定,减少骨折间隙,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DHS是国内外治疗IFF的经典方法之一,其固定强度大,且剪应力小,使骨折稳定固定。

林国兵等[9]在2007年对此进行了相关性研究,认为其优势明显,治疗效果良好。

DCS最初设计是用于股骨髁部骨折,经多次的改进使其发展与普及,主要用于骨折累及大粗隆及粗隆下的严重粉碎骨折,对于进针点需位于骨折线时也可使用。

DCS进钉位置较高时可避开骨折线,但不是所有粗隆部粉碎的髋部骨折都适用。

张保华等[10]认为骨折为Evans分型Ⅳ、Ⅴ型骨折可使用DCS,对于Ⅰ、Ⅱ型骨折主张使用DHS进行固定,当内固定失败,患者经济情况又不乐观时,DCS不失为一种好的手术方法。

PCCP是在DHS基础上,从骨折微创理念上出发,发明的一种新型的治疗IFF的内固定系统,由1块钢板、2枚头颈拉力螺钉和3枚股骨干皮质螺钉组成。

荣红亮等[11]对PCCP和DHS治疗老年IFF的疗效进行对比,研究后发现PCCP 相对于DHS具有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小、手术操作时间短等一系列优点,同时认为PCCP对高龄、基础疾病比较严重的患者是比较理想的固定方式。

2.2.2 髓内固定系统髓内固定系统的材料主要有Gamma钉、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等,相对于髓外固定系统,髓内固定系统为中心内固定,它的弯矩小、力臂短,能最大限度地恢复颈干角,且其应力遮挡较小,很大程度上符合股骨的生物力学结构,能最大限度地防止旋转畸形,减少对骨折端的骚扰,利于骨折愈合。

Gamma钉结合髓内固定和髋滑动加压钉的优点,具有力矩短、弯距小的优点,使作用在骨折端的压应力及张应力相对减少,局部的加压作用也更确切,而且是半闭合操作,创伤小,对骨折血运破坏小。

王建辉等[12]报道104例IFF患者行Gannma钉治疗,优良率为86.5%,但可导致患者术后疼痛及疲劳骨折的可能。

Bjorgul等[13]研究对比了544例IFF患者,其中52例行二次手术,17例为内固定物周围骨折,11例为骨折愈合后周围疼痛,9例为骨不连接,8例发生切割。

同时分析得出,Gamma钉比较粗,若操作不规范,容易发生股骨干骨折,故不推荐常规使用Gamma钉治疗IFF,目前逐步被PFN取代。

PFN是在Gamma 钉的基础上形成的,集成了Gamma钉的优点,改变了主钉的直径,减少了不必要的扩髓,使得操作时间进一步缩短,近端可植入2枚具有防旋作用的中空拉力螺钉,增加了防旋钉固定,提高了抗旋能力[14]。

朱勋兵等[15]认为PFN钉适于治疗高龄IFF,其疗效好,创伤小,患者可早日下床活动。

潘晓华等[16]分别采用DHS和PFN治疗IFF患者,其中采用DHS治疗34例,PFN治疗30例,发现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近期并发症方面PFN均优于DHS,说明PFN较适用于老年人IFF。

但PFN也有缺点:拉力螺钉可切割股骨颈、拉力钉或防螺旋钉退出所造成的“Z”字效应等,对松质骨的把持能力也是比较大的问题,股骨颈螺钉与拉力螺钉易松动,可能是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及手术时拉力螺钉位置偏上而造成,且两根动力螺钉间的骨质容易发生退化并造成股骨头坏死的危险。

虽然PFN治疗IFF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仍有较多并发症。

PFNA是PFN 的改进产品,PFNA以1枚螺旋刀片取代2枚螺钉,其螺旋刀片芯的直径逐渐增粗,对它周围的松质骨进行挤压,使其周围疏松的松质骨变得更加紧实。

崔恒燕等[17]认为使用PFNA对IFF进行治疗,减小了手术创伤,缩短了手术时间,简化了手术操作,使患者术后下地活动提前,防旋转切割,骨折愈合率更高,并发症更少,它是治疗IFF的理想器械,尤其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更为合适。

Simmermacher等[18]对315例IFF患者采用PFNA治疗,认为此方法能有效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

张东等[19]对28例IFF患者采用PFNA治疗,术后随访6~13个月,骨折均愈合,按照Sanders评分,24例优,4例良。

3 人工关节置换关节置换术是应用生物材料制成人工关节,对病损关节进行置换的一种方法。

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IFF进行治疗尚未达成共识。

冀明欣等[20]认为IFF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通过固定骨折大小转子、重建股骨距、置换人工假体等多方面综合处理,解决了骨折愈合及患者长期卧床的问题。

多数学者主张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人不稳定性IFF,该法能使患者早期下地负重行走,缩短卧床时间,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梅汉尧等[21]认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适应证为>80岁患者,IFF呈移位、不稳定或严重粉碎,骨质疏松严重,可耐受手术,预期寿命<10年。

也有学者认为IFF不属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适应证,IFF的骨折不愈合率和股骨头坏死率不高,经适当的治疗较容易愈合。

Grimsrud等[22]对29例老年不稳定性IFF行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第1天患者即可坐起,拄拐行走,2周后可完全自行负重行走,所有粗隆部骨折块都愈合良好。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有许多并发症:围术期出血多、感染、脱位、需二次翻修手术等,这些并发症很多都是灾难性的,因此IFF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目前由于骨折本身的复杂性及患者的发病年龄不同,在分型治疗、疗效评定方面尚无统一标准,故IFF对骨科医生来说仍是一个挑战。

IFF的治疗方法较多,各有优缺点,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做到治疗前全面评估,治疗中即时调整,治疗后积极预防,患者就能早日康复。

随着生物力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及科技的发展,IFF的治疗必将更加成熟。

[参考文献][1] Meye C,Schumann J,Wagner A,et al.Effects of homocysteine on the levels of caveolin-1 and eNOS in caveolae of human coronary artery endothelial cells[J].Atherosclerosis,2007,190(2):256-263.[2] Pioli G,Barone A,Giusti A,et al.Predictors of mortality after hip fracture:results from 1-year follow-up[J].Aging Clin Exp Res,2006,18(5):381-387.[3] Al-Ani AN,Samuelsson B,Tidermark J,et al.Early operation on patients with a hip fracture improved the ability to return to independent living.A prospective study of 850 patients[J].J Bone Joint Surg Am,2008,90(7):1436-1442.[4] Kazakos K,Lyras DN,Verettas D,et al.External fixation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in elderly high-risk patients[J].Acta Orthop Belg,2007,73(1):44-48.[5] Ali AM,Abdelkhalek M,El-Ganiney A.External fixation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in elderly high-risk patients[J].Acta Orthop Belg,2009,75(6):748-753.[6] 钟翠婵.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0,9(5):22-24.[7] 曹晓芳.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DHS内固定41例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5(8):2033-2034.[8] Christodoulou N,Sdrenias C,Salagiannis G,et al.Fixation of trochanteric or subtrochanteric fractures using dynamic external fixators[J].Rev Chir Orthop Reparatrice Appar Mot,2007,93(3):264-268.[9] 林国兵,沈锋,洪志群,等.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5(14):1077-1078.[10] 张保华,叶伟,李春海.动力髁螺钉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06,6(6):456-457.[11] 荣红亮,朱明双,赵信用,等.PCC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近期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J].海南医学,2011,22(11):52-54.[12] 王建辉,刘长贵,罗先正,等.股骨近端髓内钉和Gamma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创伤杂志,2003,19(2):17-18.[13] Bjorgul K,Reikeras O.Outcome after treatment of complications of Gamma nailing:a prospective study of 554 trochanteric fractures[J].Acta Orthop,2007,78(2):231-235.[14] Cole PA,Miclau T 3rd,Ly TV,et al.What′s new in orthopaedic trauma?[J].J Bone Joint Surg Am,2008,90(12):2804-2822.[15] 朱勋兵,张长春.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J].中华全科医学,2009,7(6):555-557.[16] 潘晓华,肖德明,林博文,等.动力髋部螺钉(DHS)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6(7):69-73.[17] 崔恒燕,王建伟.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30例[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10):147-148.[18] Simmermacher RK,Ljungqvist J,Bail H,et al.The new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in daily practice:results of a multicentre clinical study[J].Injury,2008,39(8):932-939.[19] 张东,张廷玖,庾明.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J].重庆医学,2010,39(18):2543-2544.[20] 冀明欣,王旭东.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假体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8,14(5):24.[21] 梅汉尧,索鹏,周永顶,等.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6,8(8):725-729.[22] Grimsrud C,Monzon RJ,Richman J,et al.Cemented hip arthroplasty witha novel cerclage cable technique for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hip fractures[J].J Arthroplasty,2005,20(3):337-3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