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与运动控制

合集下载

基于双环轨迹跟踪控制的移动机器人控制器设计

基于双环轨迹跟踪控制的移动机器人控制器设计

基于双环轨迹跟踪控制的移动机器人控制器设计移动机器人是一种能够在各种环境中自主移动的智能设备,它在工业生产、物流运输、医疗护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而移动机器人的控制器设计则是保证移动机器人能够有效地执行任务的关键之一。

双环轨迹跟踪控制是一种常用的控制方法,本文将介绍基于双环轨迹跟踪控制的移动机器人控制器设计。

一、双环轨迹跟踪控制概述双环轨迹跟踪控制是一种控制方法,它通过将机器人分为外环控制和内环控制两个环路,分别对机器人的速度和姿态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对机器人轨迹的跟踪。

外环控制通常采用PD控制器,内环控制则采用PI控制器。

通过双环控制,机器人能够在不同的地形和环境中保持稳定的移动状态,并能够准确地跟踪预定的轨迹。

二、基于双环轨迹跟踪控制的移动机器人控制器设计基于双环轨迹跟踪控制的移动机器人控制器设计包括外环控制器和内环控制器两部分。

外环控制器主要负责机器人的速度控制,内环控制器则负责机器人的姿态控制。

下面将介绍这两部分控制器的设计原理和具体实现。

1. 外环控制器设计外环控制器采用PD控制器,其原理是通过对机器人的速度误差和速度变化率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对机器人速度的调节。

外环PD控制器的数学表达式如下:\[u_{v}=K_{pv}e_{v}(t) + K_{dv}\frac{de_{v}(t)}{dt}\]\(u_{v}\)是控制输入, \(e_{v}(t)\)是速度误差, \(K_{pv}\)和 \(K_{dv}\)分别是速度误差和速度变化率的比例系数和微分系数。

外环PD控制器通过对速度误差和速度变化率进行调节,控制机器人的速度,使得机器人能够跟踪预定的轨迹。

3. 双环控制器整合外环控制器和内环控制器是相互关联的,它们通过在机器人的速度和姿态上进行联合控制,以实现对机器人轨迹的跟踪。

外环控制器控制机器人的速度,内环控制器控制机器人的姿态,二者通过相互调节,最终实现机器人对轨迹的有效跟踪。

4. 控制器参数整定控制器的参数整定是保证控制器性能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地设置控制器参数,可以保证控制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轮式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智能控制》范文

《轮式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智能控制》范文

《轮式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智能控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轮式移动机器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工业自动化、军事侦察、服务机器人等。

在这些应用中,轨迹跟踪的准确性和智能性成为评价机器人性能的重要指标。

本文旨在研究轮式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的智能控制技术,探讨其应用与优势,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轮式移动机器人概述轮式移动机器人是一种常见的移动机器人类型,具有结构简单、移动灵活、运动速度快等优点。

其运动主要依靠电机驱动的轮子实现。

根据不同的需求,轮式移动机器人可分为单轮驱动、双轮驱动等不同类型。

此外,其内部控制系统也是机器人正常运行的关键。

三、轨迹跟踪的挑战与需求轨迹跟踪是轮式移动机器人的核心功能之一。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轨迹跟踪面临诸多挑战。

如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分布式控制系统可能导致机器人轨迹偏离设定路线,使得任务无法准确完成。

因此,我们提出了一个高质量的轨迹跟踪智能控制方案,以解决这些问题。

四、智能控制方案的设计与实现为了实现准确的轨迹跟踪,我们采用了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

首先,通过高精度的传感器实时获取机器人的位置和姿态信息。

然后,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实现智能决策和控制。

具体来说,我们采用了以下步骤:1. 传感器数据采集:通过激光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实时获取环境信息,包括障碍物位置、道路情况等。

2. 路径规划:根据获取的传感器数据,利用算法进行路径规划,为机器人制定合理的运动路线。

3. 反馈控制:将实际位置与目标轨迹进行比较,计算偏差并进行反馈控制,调整电机的输出力矩以使机器人回到正确的轨迹上。

4. 机器学习:利用深度学习等算法对历史数据进行学习,以提高轨迹跟踪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为了验证我们的智能控制方案的有效性,我们在不同环境下进行了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我们的方案在各种复杂环境下均能实现准确的轨迹跟踪。

此外,我们还对不同算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我们的方案在准确性和鲁棒性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

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算法

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算法

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算法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算法是指用于控制机器人运动的数学模型和算法。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器人已经在工业、医疗、军事等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而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算法作为机器人技术的核心之一,对机器人的运动能力和灵活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机器人的运动模型机器人的运动模型是机器人运动控制算法的基础。

常见的机器人运动模型可以分为刚体运动模型和柔性运动模型两类。

1. 刚体运动模型刚体运动模型是指将机器人看做一个刚体,分析机器人运动时忽略其形变。

在这种模型下,机器人的运动可以通过牛顿运动定律和欧拉角等来描述。

利用刚体运动模型,可以实现机器人的基本运动控制,如平移、旋转等。

2. 柔性运动模型柔性运动模型是指考虑机器人的形变,通过弹性力学原理来描述机器人的运动。

这种模型可以更加准确地描述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的运动行为,如弯曲、伸缩、扭转等。

二、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算法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算法主要包括路径规划和轨迹跟踪两个部分。

1. 路径规划路径规划是通过算法确定机器人从起始位置到目标位置的最优路径。

常见的路径规划算法包括A*算法、Dijkstra算法、RRT算法等。

这些算法通过对环境进行建模和搜索等方式,找到机器人运动过程中的最短路径或最优路径,并输出路径上的离散点。

2. 轨迹跟踪轨迹跟踪是将路径规划得到的离散点转化为机器人可以实际跟随的轨迹。

常见的轨迹跟踪算法包括PID控制算法、模型预测控制算法等。

这些算法通过对机器人当前位置和目标位置之间的误差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使机器人能够准确地跟踪规划得到的路径。

三、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策略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策略是指在运动控制算法的基础上,通过对机器人动力学、环境特性等的分析与处理,实现更高级的运动能力和灵活性。

1. 运动约束策略运动约束策略是指根据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确定机器人在运动中的约束条件。

这些约束条件可以是机器人自身的动力学限制,也可以是环境中的障碍物等。

三轮驱动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

三轮驱动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

束条 件 下 的运 动 学模 型 。根 据 移 动 机 器人 位 姿 误 差 微 分 方 程 的描 述 , 计 了基 于后 退 时 变状 态反 馈 方 法 的移 动机 器 设
人轨迹跟踪控制 器。基 于李雅普诺夫方法 , 对轨 迹跟踪控 制 器的稳定性 进行 了分析 , 明 了该控 制 器能够保证 闭环 证

应 盯
田 A


t e — h e dm b e r o i te rcs o a c r t c igc n o。A c r i ed sr t no iee t l q a o f h ew el o i b t n h oe s f r e t y r kn o t l c o n t t e ci i f f rni u t no r e l o p tj o a r d go h po d ae i mo i b t oio n r na o r r r e t y t c i o t l rb s d o ak s p ig a d t ev rig s t bl r o S s i a d o e tt n e o ,a t jc r r kn c nr l ae n b c t pn n i —ay t e e o ’p t n i i r a o a g oe e m n a
s s m,a cr i es bly a a s f rj t yt c i o t l r h i ua o s h e f tec r c e s f h yt e c o n t t t it n l i o a c r a kn c nr l .T es l inr u s ry h or t s o e d g o h a i y s t e o r g oe m t e vi en t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和轨迹跟踪算法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和轨迹跟踪算法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和轨迹跟踪算法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移动机器人已经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工业生产中的自动化物流搬运,到家庭服务中的智能清洁机器人,再到医疗领域的辅助手术机器人等等。

而要让这些移动机器人能够高效、准确地完成各种任务,关键就在于其路径规划和轨迹跟踪算法的有效性。

路径规划,简单来说,就是为移动机器人找到一条从起始点到目标点的最优或可行路径。

这就好像我们在出门旅行前规划路线一样,要考虑距离、路况、时间等诸多因素。

对于移动机器人而言,它所面临的环境可能更加复杂多变,比如充满障碍物的工厂车间、人员密集的商场等。

因此,路径规划算法需要具备强大的计算能力和适应能力。

常见的路径规划算法有很多种,比如基于图搜索的算法,像 A 算法。

A 算法通过对地图进行网格化,并为每个网格节点赋予一个代价评估值,从而逐步搜索出最优的路径。

它的优点是能够快速找到较优的路径,但在处理大规模地图时,计算量可能会较大。

还有基于采样的算法,如快速扩展随机树(RRT)算法。

RRT 算法通过在空间中随机采样,并逐步扩展生成树的方式来探索路径。

这种算法在高维空间和复杂环境中的适应性较强,但可能得到的路径不是最优的。

另外,基于人工势场的算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它将目标点视为吸引源,障碍物视为排斥源,通过计算合力来引导机器人运动。

这种算法计算简单,但容易陷入局部最优。

轨迹跟踪则是在已经规划好路径的基础上,让机器人能够准确地按照预定的路径进行运动。

这就要求机器人能够实时感知自身的位置和姿态,并根据与目标轨迹的偏差进行调整。

在轨迹跟踪中,PID 控制器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它通过比例、积分和微分三个环节的作用,对偏差进行修正。

PID 控制器简单易用,但对于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其控制效果可能不够理想。

为了提高轨迹跟踪的精度和鲁棒性,现代控制理论中的模型预测控制(MPC)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MPC 通过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系统状态,并优化控制输入,来实现更好的跟踪性能。

轮式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的特点与方法

轮式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的特点与方法
中图分 类号 : P 4 T 2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 79 1 (0 I—0 8 2 1 0 —4 6 2 11 1 1 - 1 0 0
1、前 言
由于具有操作快捷 、 控制简单 , 并且节省能量等特点 , 轮式移动 机器人成为了用途最广泛的一类移动机器人 。 近些年来对轮式移动 机器人的研 究越 来越得到关注。 轮式移动机器 人控制的两个主要 问 题是 : 轨迹跟踪控制和点稳定控制。 虽然点稳定控制 问题在理论上 很难解 决 , 但是在实践 中的应用并不广泛 。 式移动机器人 的控制 轮 算法通常是在一个预先设定好的无障碍的路径 的基础上 工作 的。 因 此, 在实 际上轨迹跟踪控制 问题得到 了广泛的关注 。 移动机器人 的 轨迹跟踪控 制问题是控制机器 人跟踪一个 给定 的、 时变的轨迹。 一 般来说 , 目的是使机器 人能够在每一个采样周期上 以特定的姿态 其
控制算法 。 出的离散控制算法克服了以往的基于时间连续模型所 提 设计的连续控制器在数字控制器上执行所 需的小采样周 期的问题。 22动 力 学轨迹 跟踪 控 制 . 在机器人速度较低且载重不大 的情 况下, 基于运动学模型设计 的控制策略可以得到 比较满意 的控制效果 。 然而在机器人高速 的运 动或高负重运动 的情况下 , 只考虑运动学问题而忽略 了动力学方程 中的系统质量和惯性 会使得控制效果不理想 。 因此 , 在这种情况下 在移动机器人 的轨迹 跟踪控制 中基于动力学方程设计的控制器会 取得 更好 的控 制效果。 文献【提 出了一种 自适应 非线性控制器 , 3 ] 并 且通过实验验证 了该控制方法 的有效性 。 在文献[] 4中一种指数滑模 控制 方法 被提 出, 该方法具有很好 的鲁棒性 。 23移 动机 器人轨 迹跟 踪控 制 中常 见 的 问题 . 以上提出的控制方法大都是基 于理想情况所设计的。 但是在实 际中往往不能满足此理想情况。 些时候特别是当载重运输时 , 有 机器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和轨迹跟踪算法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和轨迹跟踪算法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和轨迹跟踪算法在当今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移动机器人正逐渐成为各个领域的重要工具,从工业生产中的自动化运输,到医疗领域的服务机器人,再到家庭中的智能清洁设备,它们的身影无处不在。

而要让这些移动机器人能够高效、准确地完成任务,路径规划和轨迹跟踪算法就显得至关重要。

路径规划,简单来说,就是为移动机器人找到一条从起始点到目标点的最优或可行路径。

这就好像我们出门旅行,需要规划出一条既省时又省力的路线。

而轨迹跟踪,则是让机器人能够按照预定的路径或轨迹准确地移动,避免偏离“既定路线”。

在路径规划方面,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和策略。

其中,基于地图的规划方法是比较常见的一种。

就好比我们在手机上使用地图导航,机器人也需要一个对其工作环境的“地图”认知。

这个地图可以是事先通过传感器获取并构建的,也可以是根据机器人在运行过程中的实时感知不断更新完善的。

例如,栅格地图法将工作空间划分为一个个小的栅格,每个栅格都有相应的状态标识,比如是否可通行。

通过对这些栅格的分析和计算,机器人就能找到可行的路径。

这种方法简单直观,但对于复杂环境可能会出现精度不够或者计算量过大的问题。

另外,还有基于几何形状的规划方法。

比如,利用圆形、矩形等简单几何图形来描述机器人和障碍物的形状和位置,通过几何运算来确定可行路径。

这种方法在一些规则环境中效果较好,但对于形状不规则的障碍物处理起来可能就比较棘手。

除了这些传统方法,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一些基于深度学习的路径规划算法也逐渐崭露头角。

通过让机器人学习大量的环境数据和路径样本,它能够自动生成适应不同环境的路径规划策略。

轨迹跟踪算法则致力于确保机器人能够精准地沿着规划好的路径移动。

常见的轨迹跟踪算法包括 PID 控制算法、模型预测控制算法等。

PID 控制算法是一种经典的控制算法,它通过比例、积分和微分三个环节的作用,来调整机器人的控制输入,从而使机器人的实际轨迹尽量接近预定轨迹。

车式移动机器人系统的轨迹跟踪控制【开题报告】

车式移动机器人系统的轨迹跟踪控制【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车式移动机器人系统的轨迹跟踪控制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近年来,机器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原来单一的制造业,逐渐拓展到像医疗、家务、娱乐等非制造业和服务行业。

它的出现有力的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带给人们巨大的经济财富。

机器人技术是在新技术革命中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其研究一直是国内外极为重视的高技术领域,各国的研究机构已经根据需要研制出多种不同用途的机器人。

移动机器人是机器人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重要的军用和民用价值。

机器人分类有多种,按控制方式或自主水平来分,分为遥控式移动机器人、半自主式移动机器人和自主式移动机器人;按移动机构的结构来分,分为车式移动机器人、履带式移动机器人和步行式移动机器人。

其中,车式移动机器人(WMR)具有速度快、运动稳定以及能源利用率高等特点。

因此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正在向工程实用化方向迅速发展,也是目前智能机器人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本课题主要研究车式移动机器人的轨迹控制问题。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基本内容:分析车式移动机器人系统的轨迹跟踪问题。

基于运动学模型分析,提出一种自适应的轨迹跟踪控制方法。

通过引入状态反馈实现系统的镇定,所使用的控制方法能够使四轮车式移动机器人在导航中具有理想的跟踪轨迹(直线和圆周两种轨迹)。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1)机器人运动学模型的建立(2)自适应轨迹跟踪控制问题(3)最优控制器的设计(4)实现一定的抗干扰能力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技术路线:采用滑模变结构实现对移动机器人的轨迹跟踪控制。

滑模变结构控制是根据系统所期望的动态特性来设计系统的切换超平面,通过滑动模态控制器使系统状态从超平面之外向切换超平面收束。

系统一旦到达切换超平面,控制作用将保证系统沿切换超平面到达系统原点,这一沿切换超平面向原点滑动的过程称为滑模控制。

由于系统的特性和参数只取决于设计的切换超平面而与外界干扰没有关系,所以滑模变结构控制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对非线性系统的控制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 l o b a l s t a b i l i t y o f t h e s y s t e m .S i mu l ti a o n r e s u h s a n d e x p e r i m e n t l a v e r i i f c ti a o n s h o w t h t a t e h t r a c k i n g c o n t r o l l e r ,w h i c h
M o b i l e R o b o t T r a j e c t o r y T r a c k i n g a n d M o t i o n C o n t r o l
REN Gu o - hu a
( C o i l e g e o f Ma n u f a c t u r i n g S c i e n c e a n d E n g i n e e r i n g ,S o u t h w e s t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S i c h u a n M i a n y a n g
d i r e c t me t h o d t o c o n s t r u c t a#o b l a l y a s y m p t o t i c ll a y s t a b l e t r a c k i n g c o n t r o l l e r ,c o n t r o l t h e r o b o t m o v e en m t f o t h e ng a u l r a

要: 针对轮式移动机器人在 实际运行 中受环境 因数影响, 采用扩展卡 尔曼滤波( E K F ) 算法融合里程计与激 光雷达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观测数据 ,对机 器人的参考轨迹信 息进行校正 ,并与离散卡 尔曼滤波进行比较 。在机器人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 .运用
L y a p u n o v直接 法 , 构造具有全局渐近稳定的轨迹跟踪控 制器, 控制机 器人运动 的角 w速度 ' v ' 使机 器人的位姿状 态达到
K lm a a nf i h e r( E K F )a l g o r i t h mf u s i o n o d o m e t r y a n d l a s e r r a d a r o b s e r v a t i o n d a t a , c o r r e c t i o n i n f o r m ti a o n o ft h e r e f e r e n c e t r a j e c t o r y ft o h e r o b o t . C o m p ri a s o n w i t h t h e d i s c r e t e Ka l m a n ih f e r . B se a d o n t h e r o b o t d y n a mi c mo d e l ,u s i n g t h e L y a p u n o v
c o mb i n e d w i t h ( E K F ) d t a a ih f e r i n g a l g o r i t h m a n d L y a p u n o v m e t h o d i s e f e c t i v e .
机 械 设 计 与 制 造
1 O O
Ma c h i n e r y De s i g n

Ma n u f a c t u r e
第 3期 2 0 1 4年 3月
移 动机 器人 轨 迹 跟 踪 与运 动控 制
任 国华
( 西南科技大学 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 , 四川 绵 阳 6 2 1 0 1 0 )
6 2 1 0 1 0 ,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w h e e l e d m o b i l e r o b o t s o r e i n lu f e n c e d b y t h e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f a c t o r i n p r a c t i c e . U s i n g t h e e x t e n d e d
要 求。 根据 L y a p u n o v 稳定性定理证 明了系统的全局稳定性。 仿真及 实验验证表明, 卡 尔曼滤波算法对机 器人的定位数据
滤 波与 L y a p u n o v方法 结 合 的轨 迹 跟踪 控 制 器 效果 良好 。
关键词 : 移动机器人 ; 扩展卡尔曼滤波; 轨迹跟踪 ; 运动控制 ; L y a p u n o v 直接法 中图分类号 : T H1 6 ; T P 2 4 2 .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1 — 3 9 9 7 ( 2 0 1 4 ) 0 3 — 0 1 0 0 ~ 0 3
v e l o c i t y , s p e e d ,m e t t h e r e q u i r e m e n t f o t h e s t l a e o f t h e r o b o t ’ S p o s t u r e . B a s e d o n L y a p u n o v s t bi a l i t y t h e o r e m t o p r o v e t h 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