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必修2精品学案:第1节 行星的运动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教案-1._行星的运动_教学设计_教案_2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教案-1._行星的运动_教学设计_教案_2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不同的观点及发展过程;
2.知道开普勒对行星运动的描述;
3.知道天体运动的近似处理方法。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在客观事物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推理提出科学假设,再经过实验验证的正确认识事物本质的思维方法;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和提高实际应用的能力;
3.通过体验性活动提高学生实践的意识。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建立过程,渗透科学发现的方法论教育,建立科学的宇宙观和价值观;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求知热情;
3.培养学生交流合作以及评价探究结果的素养。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日心说”的建立过程。

2.行星运动的规律。

【教学难点】
1.学生对天体运动缺乏感性认识。

2.开普勒行星运动规律的应用。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课堂小结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和知道了:
1.“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不同的观点及发展过程。

2.行星运动的轨迹及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举R3/T2=K(K是与行星无关的量)。

3.大行星绕太阳的运动可近似看做匀速圆周运动。

高中物理 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 第一节 行星的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物理 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 第一节 行星的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节行星的运动课时:一课时教师: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具体为:知识与技能(1)知道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基本内容;(2)知道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3)知道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相等,且这个比值与行星的质量无关,但与太阳的质量有关.过程与方法(1)理解人们对行星运动的认识过程是漫长而复杂的;(2)了解科学发现的艰辛,真理是来之不易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使同学们感受到科学探索的乐趣与科学探究方法的魅力,树立为科学献身的远大理想.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的描述,难点是体验和理解把实验归纳和数学演绎结合起来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木板、白纸、棉线.教学过程:二个视频、〔导入新课〕学生齐读P31页二自然段自远古以来,当人们仰望星空时,天空中壮丽璀璨的现象吸引了无数智慧的头脑开始探索星体运动的奥秘.我们的祖先发现,大多数星星的相互位置几乎是固定的,几百年内不会发生肉眼可见的变化,它们是“恒星”,然而,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这五颗亮星则在众星的背景下移动,有的在几个星期中就能发现它的位置变化,所以把它们叫“行星”.认识宇宙要从行星开始.新课教学:一、古人对天体运动的看法及发展过程?1、古代人们对天体运动存在哪些看法?2、什么是“地心说”,什么是“日心说”?3、哪种学说占统治地位的时间较长?4、两种学说争论的结果是什么?科学的足迹1、地心说代表人物:托勒密观点: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太阳、月亮以及其他行星都绕地球运动。

2、日心说代表人物:哥白尼:拦住了太阳,推动了地球。

观点:太阳是静止不动的,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在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

3、日心说的进一步完善(1)天才观察者:第谷·布拉赫把天体位置测量的误差由10/ 减少到2/(2) 开普勒:真理超出希望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探究1]行星运动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什么形状?圆?年份春分夏至秋分冬至20043/206/219/2312/2120053/206/219/2312/2120063/216/219/2312/21春92天夏94天秋89天冬90天秋冬两季比春夏两季时间短第谷(丹麦)二十年的精心观测开普勒(德国)潜心研究 8分的误差四年多的刻苦计算否定19 种假设行星轨道为椭圆假设地球绕太阳的运动是一个椭圆运动,太阳在焦点上,根据曲线运动的特点,得从秋分到冬至再到春分的时间比从春分到夏至再到秋分的时间短,所以秋冬两季比春夏两季要短。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一节 行星的运动优质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一节 行星的运动优质教案

第一节行星的运动教学目标:1、了解日心说和地心说两种不同的观点。

2、知道开普勒对行星运动的描述。

重难点:掌握天体运动的演变过程熟记开普勒三定律引入:研究天体的运动是从古到今科学研究的永恒主题。

关于行星的运动,历史上有两种对立的说法,这是历史上牺牲最大的科学争论。

新课教学一、地心说1、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中心,任何星球都围绕地球旋转。

2、代表人物:托勒密(公元90——168年)3、存在条件:第一符合人们的日常经验,第二人们多信奉宗教神学,认为地球是宇宙中心。

二、日心说1、日心说:太阳是静止不动的,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太阳运动2、代表人物:哥白尼(1473——1543)3、存在条件:地心说解释天体运动不仅复杂,而且许多问题都不能解释。

而用日心说,许多天体运动的问题不但能解决,而且还变得特别简单。

古代的两种学说都不完善,因为太阳、地球等天体都是运动的,鉴于当时对自然科学的认识能力,日心说比地心说更先进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共同点:天体的运动都是匀速圆周运动。

三、第谷的观测1、第谷(1546——1601)是丹麦的天文学家、观测家,历时20年的观测,记录了行星、月亮、彗星的位置。

2、第谷虽然本人没有描绘出行星运动的规律,但他积累的资料为开普勒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四、探究1:行星运动的轨道年份春分夏至秋分冬至2004 3/21 6/21 9/22 12/222005 3/21 6/21 9/22 12/22 冬至夏至2006 3/21 6/21 9/23 12/2192天94天89天90天春分小结:行星运动的轨道不是圆周运动提出猜想:那么行星运动的轨道是什么样的呢?五、分组实验(体验椭圆)实验准备:两人一组、木板、图钉、线、笔、白纸小结:两个图钉位置靠的越近,椭圆就越接近于圆六、开普勒三定律:1.开普勒第一定律——椭圆轨道定律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注意:九大行星的轨道半径不同且所在的轨道平面不在同一个轨道平面上2.开普勒第二定律——又叫面积定律任何一个行星与太阳的联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必修2精品学案:第1节 行星的运动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必修2精品学案:第1节 行星的运动

第1节行星的运动一、地心说与日心说1.地心说: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太阳、月球以及其他星体都绕地球运动。

2.日心说:太阳是静止不动的,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太阳运动。

3.局限性:都把天体的运动看得很神圣,认为天体的运动必然是最完美、最和谐的匀速圆周运动,而与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的观测数据不符。

『判一判』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地球是整个宇宙的中心,其他天体都绕地球运动。

(×)(2)太阳是整个宇宙的中心,其他天体都绕太阳运动。

(×)(3)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这一现象说明太阳绕着地球运动。

(×)二、开普勒定律1.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开普勒第二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当行星离太阳较近的时候,运行速度较大,而离太阳较远的时候速度较小。

3.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都相等。

公式为:a3T2=k。

比值k是一个对所有行星都相同的常量。

三、行星运动的近似处理1.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十分接近圆,太阳处在圆心。

2.对某一行星来说,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或线速度)大小不变,即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

3.所有行星轨道半径r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T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即r3T2=k。

『做一做』(多选)(2020·石家庄精英中学高一月考)关于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B.地球绕太阳在椭圆轨道上运行,在近日点和远日点运行的速率相等C.表达式R3T2=k,k与中心天体有关D.表达式R3T2=k,T代表行星运动的公转周期『解析』根据开普勒第一定律可知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故A正确;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当地球离太阳较近时,运行速率较大,离太阳较远时,运行速率较小,故B错误;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表达式R3T2=k,k与中心天体有关,T代表行星运动的公转周期,故C、D正确。

高中物理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第1节行星的运动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1)

高中物理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第1节行星的运动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1)

第1节行星的运动1 •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用了20年的时间研究了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的行星观测记录,发现了行星运动定律。

2•开普勒第一定律指明行星绕太阳的轨道为椭圆轨道,而非圆轨道;第二定律可导出近日点速率大于远日点速率;第三定律指明了行星公转周期与半长轴间的定量关系。

3 •近似处理时,可将行星绕太阳运动或卫星绕地球运动看做是匀速圆周运动,且对同一中心天体的行星或3卫星,T=k中的k值均相同。

内容局限性地心说地球是于宙的中心,而且是静止不动的,太阳、月亮以及其他行星都绕地球运动都把天体的运动看得很神圣,认为天体的运动必然是最完美、最和谐的匀速圆周运动,但计算所得的数据和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的观测数据不符日心说太阳是宇宙的中心,且是静止不动的,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太阳运动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内容图示开普勒第一定律(椭圆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_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他r li说明不同行星绕太阳运动时的椭圆轨道是不同的课涮自主学习•基稳才能楼高1 •自主思考一一判一判⑴宇宙的中心是太阳,所有行星都在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

(X)(2)造成天体每天东升西落的原因是天空不转动,只是地球每天自西向东自转一周。

(X)(3)与日地距离相比,恒星离地球都十分遥远。

(V)⑷ 围绕太阳运动的行星的速率是一成不变的。

(X)(5)开普勒定律仅适用于行星绕太阳的运动。

(X)(6)行星轨道的半长轴越长,行星的周期越长。

(V)(7)在中学阶段可认为地球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V)2.合作探究一一议一议(1)地心说和日心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现在看来这两种观点哪一种是正确的?提示:两种观点受人们意识的限制,是人类发展到不同历史时期的产物。

两种观点都具0通方怎有历史局限性,现在看来都是不完全正确的。

(2) 如图6-1-1是火星冲日年份示意图,观察图中地球、火星的位置,思考地球和火星谁的公转周期更长。

对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理解定律认识角度理解开普勒第一定律对空间分布的认识各行星的椭圆轨道尽管大小不冋,但太阳是所有轨道的一个共同焦点不同行星的轨道是不同的,可能相差很大开普勒第二定律对速度大小的认识行星沿椭圆轨道运动靠近太阳时速度增大,远离太阳时速度减小近日点速度最大,远日点速度最小开普勒第三定律对周期长短的认识椭圆轨道半长轴越长的行星,其公转周期越长该定律不仅适用于行星,也适用于其他天体常数k与其中心天体有关图6-1-1提示:由题图可知,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小于火星到太阳的距离, 得:火星的公转周期更长一些。

高中物理 6.2《行星的运动》教学设计2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物理 6.2《行星的运动》教学设计2 新人教版必修2

第1节行星的运动新课教学(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不同的观点及发展过程.2.知道开普勒对行星运动的描述.(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1.“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发展过程在浩瀚的宇宙中,存在着无数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星球,而这些天体是如何运动的呢?在古代,人类最初通过直接的感性认识,建立了“地心说”的观点,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而太阳和月亮绕地球而转动.因为“地心说”比较符合人们的日常经验,太阳总是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好像太阳绕地球转动.正好,“地心说”的观点也符合宗教神学关于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说法,所以“地心说”统治了人们很长时间.但是随着人们对天体运动的不断研究,发现“地心说”所描述的天体的运动不仅复杂而且问题很多.如果把地球从天体运动的中心位置移到一个普通的、绕太阳运动的行星的位置,换一个角度来考虑天体的运动,许多问题都可以解决,行星运动的描述也变得简单了.随着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人们希望借助星星的位置为船队导航,因而对行星的运动观测越来越精确.再加上第谷等科学家经过长期观测及记录的大量的观测数据,用托勒密的“地心说”模型很难得出完美的解答.当时,哥伦布和麦哲伦的探险航行已经使不少人相信地球并不是一个平台,而是一个球体,哥白尼就开始推测是不是地球每天围绕自己的轴线旋转一周呢?他假设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它与其他行星都是围绕着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这就是“日心说”的模型.用“日心说”能较好地和观测的数据相符合,但它的思想几乎在一个世纪中被忽略,很晚才被人们接受.原因有:(1)“日心说”只是一个假设.利用这个“假设”,行星运动的计算比“地心说”容易得多.但著作中有很不精确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得出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跟行星位置的观测结果相符合.(2)当时的欧洲的统治者还是教会,把哥白尼的学说称为“异端学说”,因为它不符合教会的利益.致使这个正确的观点被推迟一个世纪才被人们所接受.德国的物理学家开普勒继承和总结了他的导师第谷的全部观测资料及观测数据,也是以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模型来思考和计算的,但结果总是与第谷的观测数据有8′的角度误差.当时公认的第谷的观测误差不超过2′.开普勒想,很可能不是匀速圆周运动.在这个大胆思路下,开普勒又经过四年多的刻苦计算,先后否定了19种设想,最后终于计算出行星是绕太阳运动的,并且运动轨迹为椭圆,证明了哥白尼的“日心说”是正确的.并总结为行星运动三定律.同学们,前人的这种对问题的一丝不苟、孜孜以求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我们对待学习更应该是脚踏实地,认认真真,不放过一点疑问,要有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热情及坚强的品质,来实现你的人生价值.2.开普勒行星运动规律(1)出示行星运动的挂图边看边介绍,让学生对行星运动有一个简单的感性认识.(2)放有关行星运动的录像录像的效果很好,很直观,让同学能看到三维的立体画面,让同学们的感性认识又提高一步.(3)开普勒行星运动的规律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的描述可表述为三定律.我们主要介绍开普勒第一定律和第三定律.(4)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这就是开普勒第一定律.行星运动的轨道不是正圆,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一直在变.有时远离太阳,有时靠近太阳.它的速度的大小、方向时刻在改变.示意图如下:板书: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5)所有行星的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这是开普勒第三定律.每个行星的椭圆轨道只有一个,但是它们运动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公转周期的平方的比值是相等的.我们用R表示椭圆的半长轴,T代表公转周期,表达式可为:显然K是一个与行星本身无关的量,同学们想一想,K有可能与什么有关呢?同学们开始讨论、猜想.都围绕太阳运转,只与中心体有关的一个值了.板书: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公转周期的三次方的比值都是相同的.表达式:(R表示椭圆的半长轴,T表示公转周期)(6)同学们知道现在我们已经发现太阳周围有几颗行星了吗?分别是什么?学生回答:金、木、水、火、土、地球、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评价:(回答的很好),那同学们知道哪颗行星离太阳最近?同学回答:水星.老师提问:水星绕太阳运转的周期多大?一般学生不知道.老师告诉学生:水星绕太阳一周需88天.老师提问:我们生活的地球呢?同学们踊跃回答:约365天.3.补充说明(1)开普勒第三定律对所有行星都适合.(2)对于同一颗行星的卫星,也符合这个运动规律.比如绕地球运行的月球与人造卫星,就符合这一定律(K′与行星绕太阳的K值不同,中心体变,K值改变)4、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和知道了:1.“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不同的观点及发展过程.2.行星运动的轨迹及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K是与行星无关的量).3.行星绕太阳的椭圆的半长轴R3与周期T2的比值为K,还知道对一个行星的不同卫星,它们也符合这个运行规律,即(K与K′是不同的).5、板书设计行星的运动.6.作业:阅读课文深入了解天体的运动规律完成P36练习题。

高中物理 必修二 第6章 第一节 行星的运动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物理  必修二   第6章 第一节 行星的运动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节行星的运动一、两种学说二、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三、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实际应用1.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十分接近圆,太阳处在圆心.2.对某一行星来说,它绕太阳转动的角速度(或线速度)大小不变,即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3.所有行星轨道半径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比值都相等.行星运动的模型一、模型特点1.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十分接近圆,太阳处在圆心.2.对某一行星,它绕太阳运动的角速度(或环绕速度大小)不变,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3.所有行星轨道半径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相同.若用r表示轨道半径,T表示公转周期,则r3T2=k.二、典例剖析飞船沿半径为r的圆周绕地球运动,其周期为T,如果飞船要返回地面,可在轨道上的某一点A处,将速率降低到适当数值,从而使飞船沿着地心为焦点的特殊椭圆轨道运动,椭圆和地球表面在B点相切,如图所示.如果地球半径为r0,求飞船由A点到B点所需的时间.解析:由开普勒第三定律知,飞船绕地球做圆周(半长轴和半短轴相等的特殊椭圆)运动时,其轨道半径的三次方跟周期的平方的比值,等于飞船绕地球沿椭圆轨道运动时其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周期平方的比值.飞船椭圆轨道的半长轴为r+r02,设飞船沿椭圆轨道运动的周期为T′,则有r3T2=(r+r0)38T′2.而飞船从A到B点所需的时间为:t=T′2=28⎝⎛⎭⎫1+r0r32·T.答案:28⎝⎛⎭⎫1+r0r32·T1.关于太阳系中各行星的轨道,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B) A.所有的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B.所有的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圆C.不同的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是不同的D.不同的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各不相同2.行星绕恒星的运动轨道如果是圆形,那么它运动周期T的平方与轨道半径r的三次方的比为常量,设T2r3=k,则常量k的大小(A)A.只与恒星的质量有关B.与恒星的质量及行星的质量有关C.只与行星的质量有关D.与恒星的质量及行星的速度有关3.某行星绕太阳运行的椭圆轨道如图所示,F1和F2是椭圆轨道的两个焦点,行星在A点的速率比在B点的大,则太阳是位于(A)A.F2 B.AC.F1 D.B4.(多选)两个小行星都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其周期分别是T、3T,则(BC)A.它们轨道半径之比为1∶3B.它们轨道半径之比为1∶39C.它们运动的速度之比为33∶1D.以上选项都不对一、选择题1.关于行星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D)A.行星轨道的半长轴越长,自转周期越大B.行星轨道的半长轴越长,公转周期越大C.水星的半长轴最短,公转周期最长D.冥王星离太阳“最远”,绕太阳运动的公转周期最长2.太阳系八大行星公转轨道可近似看做圆轨道,“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与“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的三次方”成正比.地球与太阳之间平均距离约为 1.5亿千米,结合下表可知,火星与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B)A.1.2亿千米B.2.3亿千米 C.4.6亿千米 D.6.9亿千米3.两颗行星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长轴分别为r1和r2,则它们的公转周期之比为(C)A.r1r2B.r31r32C.r31r32D.无法确定解析: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r31T21=r32T22,解得T1T2=r31r32,故C正确.4.太阳系中有两颗行星,它们绕太阳运转周期之比为8∶1,则两行星的公转速度之比为(C) A.2∶1 B.4∶1 C.1∶2 D.1∶4解析:由开普勒第三定律R31T21=R32T22,解得R1R2=3T21T22=41.由v=2πRT得v1v2=R1R2·T2T1=41×18=12,故C正确.5.关于天体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A.天体的运动与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所遵循的规律是不同的B.天体的运动是最完美、最和谐的匀速圆周运动C.太阳东升西落,所以太阳绕地球运动D.太阳系的所有行星都围绕太阳运动6.据新华社2011年5月15日电,研究人员从美国国家航天局“开普勒”望远镜发现的1 235颗潜在类地行星中选出86颗,作为寻找外星生命踪迹的观测对象. 关于这86颗可能栖息生命的类地行星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C)A.所有行星都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B.所有行星都绕太阳做椭圆运动,且轨道不相同C.离太阳越近的行星,其公转周期越小D.离太阳越远的行星,其公转周期越小二、非选择题7.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半长轴为1.50×1011 m,周期为365天;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半长轴为4.24×107 m,周期为1天,则对于绕太阳运行的行星,k s的值为________m3/s2;对于绕地球运行的卫星,k e 的值为________m 3/s 2.解析:根据地球绕着太阳运行的参数得:k s =(1.5×1011)3(365×24×3 600)2 m 3/s 2≈3.4×1018m 3/s 2.根据同步卫星绕着地球运行的参数求出:k e =(4.24×107)3(24×3 600)2 m 3/s 2≈1.0×1013m 3/s 2.答案:3.4×10181.0×10138.两颗行星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它们绕太阳运转轨道的半长轴分别为r 1和r 2.如果m 1=2m 2,r 1=4r 2,求它们的运行周期之比T 1∶T 2.解析:由开普勒第三定律r 3T 2=k 知r 31T 21=r 32T 22.即⎝⎛⎭⎫T 1T 22=⎝⎛⎭⎫r 1r 23=43,所以T 1T 2=81,其比值与质量无关.答案:8∶19.木星绕太阳运动的周期为地球绕太阳运动周期的12倍,那么,木星绕太阳运动轨道的半长轴是地球绕太阳运动轨道的半长轴的多少倍?解析:设木星、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周期分别为T 1、T 2,它们轨道的半长轴分别为a 1、a 2,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得a 31T 21=a 32T 22,则a 1a 2=3T 21T 22=3122≈5.24,所以a 1=5.24a 2.即木星绕太阳运动轨道的半长轴约为地球绕太阳运动轨道的半长轴的5.24倍.答案:5.24倍。

高中物理 第六章 第一节 行星的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物理教案

高中物理 第六章 第一节 行星的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物理教案

第一节行星的运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基本内容.2、知道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3、知道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且这个比值与行星的质量无关,但与太阳的质量有关.4、理解人们对行星运动的认识过程是漫长复杂的,真理是来之不易的.〔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托勒密、哥白尼、第谷·布拉赫、开普勒等几位科学家对行星运动的不同认识,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性并加深对行星运动的理解.〔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澄清对天体运动裨秘、模糊的认识,掌握人类认识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2.感悟科学是人类进步不竭的动力.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认识行星的运动.学好本节有利于对宇宙中行星的运动规律的认识,掌握人类认识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并有利于对人造卫星的学习.教学难点:对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宇宙中有无数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天体,由这些天体组成的神秘的宇宙始终是人们渴望了解的领域,人们认识天体运动围绕“天体怎样运动?〞和“天体为什么这样运动?〞两个基本问题进行了长期的探索研究,提出了很多观点。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应了解这些观点,知道行星如何运动。

〔二〕新课教学一、行星运动的两种学说1、地心说地心说的代表人物是亚里士多德和托勒玫。

他们从人们的日常经验〔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提出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并且静止不动,所有行星围绕地球作圆周运动。

地心说比较符合当时人们的经验和某某神学的思想,成为神学的信条,被人们信奉了一千多年,但它所描述的天体运动,不仅复杂而且以此为依据所得的历法与实际差异很大。

2、日心说日心说的代表人物是哥白尼,他在《天体运行论》一书中,对日心说进行了具体的论述和数学论证。

认为太阳是静止不动的,地球和其他行星围绕太阳运动。

把地球从天体运动的中心位置移到了一个普通的行星的位置。

1行星的运动-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

1行星的运动-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

1 行星的运动-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1.1 知识点行星的运动是天文学中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行星的运动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以下知识点:1.行星的轨道2.行星的周期3.行星的速度4.开普勒定律1.2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当掌握以下内容:1.理解行星轨道的形状与大小2.准确计算行星的周期3.理解和使用公式计算行星速度4.掌握开普勒定律的适用范围和重要意义1.3 教学重点1.行星周期的计算2.行星的速度计算3.开普勒定律的掌握和运用1.4 教学难点开普勒定律的理解和运用1.5 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讲解和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际计算和分析实例深入理解行星运动的相关知识点。

1.6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1.引入行星运动的概念,切入行星运动的知识点,引导学生思考行星运动的规律和规律背后的科学原理。

步骤二:行星轨道和周期1.讲解行星的轨道和周期及其应用,帮助学生了解行星运动规律并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

2.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掌握计算行星周转周期的方法。

步骤三:行星的速度1.讲解行星运动的速度计算公式及其应用,帮助学生理解行星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掌握行星速度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步骤四:开普勒定律1.讲解开普勒定律的意义和适用范围,帮助学生理解开普勒定律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2.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深入掌握开普勒定律的运用。

步骤五:总结课程内容1.加强对课程重点内容的强化讲解和总结。

2.针对学生存在的疑问和问题进行解答和梳理。

步骤六:课后练习1.让学生在课后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内容并提高运用水平。

1.7 课外拓展1.继续了解和研究行星运动的规律和原理;2.探究行星运动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应用价值;3.研究太阳系行星的探索历程和未来计划。

1.8 总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行星运动的知识点和运动规律。

从行星轨道、行星周期、行星速度、以及开普勒定律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对行星运动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认识和掌握,并通过实际例子和计算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运用开普勒定律。

高中物理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第一节行星的运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1)

高中物理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第一节行星的运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1)

第一节行星的运动[学习目标]1.知道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基本内容及发展过程. 2.知道开普勒行星运 动定律及其建立过程. 3.能够运用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公式解决有关行星运动问题.、地心说与日心说(阅读教材P 32)1 .地心说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且是静止不动的,太阳、月亮以及其他行星都绕地球运动. 2_日心说太阳是宇宙的中心,且是静止不动的,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太阳运动. 3^种学说的局限性两种学说都认为天体的运动必然是最完美、 最和谐的匀速圆周运动,而这和丹麦天文学 家第谷的观测数据不符.拓展延伸? ------------------------------------------------------- (解疑难)古代对行星运动的两种学说都不完善, 因为太阳、地球等天体都是运动的,并且行星 的轨道是椭圆的,其运动也不是匀速的, 鉴于当时对自然科学的认知能力, 日心说比地心说 进步. 1.关于“日心说”和“地心说”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B. “太阳从东方升起,在西方落下”这说明太阳绕地球转动,地球是不动的C. 如果认为地球是不动的(以地球为参考系),行星运动的描述不仅复杂而且问题很多D. 如果认为太阳是不动的(以太阳为参考系),则行星运动的描述变得简单提示:选 CD.地球和太阳都不是宇宙的中心,地球绕太阳公转,是太阳系的一颗行 星.“太阳从东方升起,在西方落下”,是地球上的人以地球为参考系观察的结果,并不能 说太阳绕地球转动,因为运动是相对的,参考系不同,对运动的描述也不同.二、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阅读教材刊2〜P 33)拓展延伸? ------------------------------------------------------- (解疑难)1 .开普勒三定律是对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总结,实践表明开普勒三定律也适用于其他天 体的运动,如月球绕地球的运动,卫星 (或人造卫星)绕行星的运动.[学生用书P 38]椅理基础釋疑解难2•开普勒第二定律与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区别:前者揭示的是同一行星在距太阳不同距离时的运动快慢的规律,后者揭示的是不同行星运动快慢的规律.2. (1)绕太阳运动的行星的速度大小是不变的. ()(2)开普勒定律仅适用于行星绕太阳的运动. ()(3)行星轨道的半长轴越长,行星的周期越长. ()提示:⑴X (2)X (3)V三、行星运动的近似处理(阅读教材P33)1. 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十分接近圆,太阳处在圆心. ______2. 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3r3. 所有行星轨道半径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即r j2=k.拓展延伸? ------------------------------------------------------ (解疑难)开普第三定律中的k值是由中心天体决定的,与环绕天体无关,与是椭圆运动还是圆周运动无关.出送 3.“嫦娥三号”先进入半长轴为a的绕月椭圆轨道,周期为T,后调整为半径为R的近月圆轨道,则“嫦娥三号”在近月轨道的周期为_____________ .提示: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得:二=T,则%多维课堂题组通关知识点一对开普勒三定律的理解[学生用书P39]1 .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所有行星都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动,太阳则位于所有椭圆的一个公共焦点上. 否定了行星圆形轨道的说法,建立了正确的轨道理论,给出了太阳准确的位置.2.讲练结合深入探究第二定律(面积定律)揭示了某个行星运行速度的大小与到太阳距离的关系. 阳时速度小.近日点速度最大,远日点速度最小.3 .第三定律(周期定律)行星靠近太阳时速度大,远离太第三定律反映了行星公转周期跟轨道半长轴之间的关系•椭圆轨道半长轴越长的行星, 其公转周期越大;反之,其公转周期越小•在右图中,半长轴是 AB 间距的一半,T 是公转 周期•其中常数k 与行星无关,只与太阳有关.12015 •衡水高一检测)下列关于开普勒对于行星运动规律认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B. 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圆C. 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二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三次方的比值都相同D. 所有行星都是在靠近太阳时速度变大[解析]由开普勒第一定律知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 太阳处在椭圆的一 个焦点上,所以A 正确,B 错误•由开普勒第三定律知所有行星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 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故C 错误.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 行星在椭圆轨道上靠近太 阳运动时,速度越来越大, D 正确.[答案]AD高考江苏卷)火星和木星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 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 定律可知( )A. 太阳位于木星运行轨道的中心B. 火星和木星绕太阳运行速度的大小始终相等C. 火星与木星公转周期之比的二次方等于它们轨道半长轴之比的三次方D. 相同时间内,火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等于木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解析]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火星和木星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时, 太阳 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选项A 错误;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不同,周期不同,运行速度大 小也不同,选项B 错误;火星与木星运行的轨道半长轴的立方与周期的平方之比是一个常量, 选项C 正确;火星与太阳连线在相同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木星与太阳连线在相同时间内 扫过的面积相等,但这两个面积不相等,选项 D 错误.[答案]C哈雷彗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比较扁的椭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彗星在近日点的速率大于在远日点的速率 B. 彗星在近日点的角速度大于在远日点的角速度C. 彗星在近日点的向心加速度大于在远日点的向心加速度D. 若彗星周期为76年,则它的半长轴是地球公转半径的 76倍[解析]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为使相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则应保证近日点与远 日点相比在相同时间内走过的弧长要大.因此在近日点彗星的线速度 (即速率)、角速度都较2v大,故A 、B 正确.而向心加速度 a =,在近日点,v 大,R 小,因此a 大,故C 正确.根R3 3 2据开普勒第三定律 T = k ,则|1 = T 1= 762,即a i =引5 776 a 2,故D 错误.[答案]ABC[名师点评]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是理解行星运动和进一步学习天体运动知识的基 础.本节知识的考查点主要集中在应用行星运动三定律分析有关天文现象和人造卫星运动问 题.知识点一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应用世〕典例题址 __________________(自选例题,启迪思维)[学生用书P 39]1 •星体绕中心天体做椭圆运动时,其周期与轨道半长轴的关系满足:2 •星体绕中心天体做圆周运动时,其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满足: 3. 绕同一中心天体运行的星体,有的轨迹为椭圆,有的轨迹为圆,则满足:k .''----------------------------- (自选例题两颗人造卫星 A 、B 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周期之比为T A : T B = 1 : 8,则轨道半径之比为()F A7= 4F AC.£= 2R A F BF A 1[解析]A 、B 两卫星都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则〒=〒.又已知T A : T B = 1 : 8,解得R =-.C D 错误.[答案]B假设某飞船沿半径为 地面时,可在轨道上某点 A 处将速率降到适当数值, 椭圆与地球表面的 B 点相切,如图所示.求该飞船由 [解析]飞船沿半径为 R 的圆周绕地球运行时,可认为其半长轴 a =R1飞船沿椭圆轨道运行时,设其周期为 T ',轨道半长轴a '= -(R + F 0),3 3a a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得T 2=,所以,飞船从A 点运动到B 点所需的时间3a 〒=k . R 3 产k .a 3 R 3产厂2 =F A 1B.RT 4 F A 1 D-=- 吊2[答案]B高考浙江卷)长期以来“卡戎星(Charon ) ”被认为是冥王星唯一的卫星, 它的T 1 = 6.39天.2006年3月,天文学家新发现两颗冥 「2= 48 000 km,则它的公转周期 T a 最接近于( )25天45天3公转轨道半径r i = 19 600 km ,公转周期 王星的小卫星,其中一颗的公转轨道半径A. 15 天B.C. 35 天D. 3「1 [解析]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得 pT 1 ~ 25天,选项B 正确,选项A T ,地球半径为Fb .该飞船要返回 从而沿着以地心为焦点的椭圆轨道运动, A 点运动到B 点所需的时间.[答案]t =[名师点评](1)开普勒第三定律不仅适用于椭圆轨道的行星运动,也适用于圆轨道的 行星运动.(2)绕同一天体运动时,开普勒第三定律公式中的k 值相同.[学生用书P 4o ]思想方法一一微分法在开普勒第二定律中的应用行星在近日点、远日点时速度方向与连线垂直, 若行星在近日点、 远日点到太阳的距离 分别为a 、b ,取足够短的时间 △ t ,由于行星与太阳的连线扫过的图形可看做扇形, 由开普 1 1 V a b 一 一勒第二定律应有2V a • △ t • a = 2V b • △ t • b ,得v = a ,即行星在这两点的速率与行星到太阳 的距离成反比.[范例]“神舟十号”飞船绕地球飞行时近地点高度约h i = 200 km ,远地点高度约 h a=330 km,已知R 地=6 400 km,求飞船在近地点、远地点的运动速率之比 V i : v a .[解析] “神 舟十号”飞船在近地点和远地点, 相同时间△ t 内通过的弧长分别为:V i A t 和V a △ t ,扫过1 1 的面积分别为:2V 1( R 地+ h 1)A t 和2V 2( R 地+ h a ) A t .由开普勒第二定律得: 1 12V 1( R 地 + h 1)A t = 2V a ( R 地 + h a ) A tR&+ h 2 6 400 + 330 “a V 1 : V 2 — - + h「6 400 + 200-673 :660.[答案]673 : 660[名师点评]行星的速率特点(1) 定性分析:行星靠近太阳时,速率增大;远离太阳时,速率减小. (2) 定量计算:在近日点、远日点行星的速率与行星到太阳的距离成反比. (3) 行星的运行轨道看成圆时,速率不变.(2015 •杭州高一检测)如图所示是行星 m 绕恒星M 运动情况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mDA. 速度最大点是B 点B. 速度最小点是C 点C. m 从A 到B 做减速运动収例说眩触类旁通6D. m 从B 到A 做减速运动解析:选C.由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近日点时行星运行速度最大,因此, A 、B 错误; 行星由A 向B 运动的过程中,行星与恒星的连线变长,其速度减小,故 C 正确,D 错误.[学生用书P4i][随堂达标]1. 16世纪,哥白尼根据天文观测的大量资料,经过40多年的天文观测和潜心研究,提出“日心说”的如下四个基本论点,这四个论点目前看存在缺陷的是()A. 宇宙的中心是太阳,所有行星都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B. 地球是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行星,月球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它绕地球运转的同时还跟地球一起绕太阳运动C. 地球每天自西向东自转一周,造成太阳每天东升西落的现象D. 与日地距离相比,恒星离地球都十分遥远,比日地间的距离大得多解析:选AB.所有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3行星在椭圆轨道上运动的周期T和轨道半长轴a满足旱=恒量,故所有行星实际并不是在做匀速圆周运动,整个宇宙是在不停地运动的.2.(2015 •抚顺一中高一检测)某行星绕太阳运行的椭圆轨道如图所示,F i和F2是椭圆轨道的两个焦点,行星在A点的速率比在B点的大,则太阳是位于()A. F2B. AC. F iD. B解析:选A.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因为行星在A点的速率比在B点大,所以太阳位于F2.2. 据报道,研究人员从美国国家航天局“开普勒”望远镜发现的 1 235颗潜在类地行星中选出86颗,作为寻找外星生命踪迹的观测对象. 关于这86颗可能栖息生命的类地行星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所有行星都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B. 所有行星都绕太阳做椭圆运动,且轨道都相同C. 离太阳越近的行星,其公转周期越小D. 离太阳越远的行星,其公转周期越小解析:选C.所有的行星都绕太阳做椭圆运动,且轨道不同,故A、B错误;由开普勒第三定律知,离太阳越近的行星,公转周期越小,故C正确,D错误.33. 关于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公式丰=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公式只适用于绕太阳做椭圆轨道运动的行星B. 公式适用于宇宙中所有围绕星球运动的行星(或卫星)C. 公式中的k值,对所有行星或卫星都相等D. 围绕不同星球运动的行星(或卫星),其k值不同3解析:选BD.公式T = k不仅适用于太阳一行星系统,而且适用于所有的天体系统.只不过不同的天体系统k值不相同,故B、D选项正确.以练促学补咼扬长4.(选做题)某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远日点离太阳的距离为 a ,近日点离太阳的距离 为b ,过远日点时行星的速率为V a ,则过近日点时的速率为 ()Aba 扫A. V b =尹B. V b = . Ja解析:选C.如图所示A 、B 分别表示远日点、近日点,由开普勒第二定律知,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在相等的时 间里扫过的面积相等,取足够短的时间△ t ,则有11a吝' t • a =2V b * t • b ,所以 vb = B Vb .[课时作业]一、选择题 i .(多选)某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太阳一定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B. 该行星在a 点的速度比在b 、c 两点的速度都大C. 该行星在c 点的速度比在a 、b 两点的速度都大D. 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是相等的解析:选ABD.由开普勒第一定律知, 太阳一定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A 正确;由开普勒第二定律知太阳与行星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是相等的, 因为a 点与太阳的连线最短,b 点与太阳的连线最长,所以行星在 a 点速度最大,在 b 点速度最小,选项 B D 正 确,C 错误.3a2.(多选)(2015 •孝感高一检测)关于公式〒=k ,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 k 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量B.若地球绕太阳运转轨道的半长轴为 a 地,周期为T 地;月球绕地球运转轨道的半长轴33为a 月,周期为T 月,则寻=务I 地 I 月C. T 表示行星运动的自转周期D. T 表示行星运动的公转周期3解析:选AD.公式旱=k 中的k 为一常数,与中心天体有关,与行星无关,所以选项 A 正确.地球是太阳的行星,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中心天体不同,比例常数不同,所以选项 B错误.公式中T 应表示绕中心天体的公转周期, 而不是自转周期,所以选项C 错误,D 正确.3. 若将八大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轨迹粗略地认为是圆,各星球半径和轨道半径如下表所 示. 行星名称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十星 天王星 海王星 星球半径6 (x 10m)2.44 6.05 6.373.39 69.8 58.2 23.7 22.4 轨道半径11 (x 10 m)0.579 1.08 1.50 2.28 7.7814.328.745.0从表中所列数据可以估算出海王星的公转周期最接近( )aC. V b = V ab D V b = bv aA. 80 年B. 120 年C. 165 年D. 200 年解析:选C.设海王星绕太阳运行的平均轨道半径为 r i ,周期为T 1,地球绕太阳公转的3 33r i 「2 "i轨道半径为「2,周期为T a (T 2= 1年),由开普勒第三定律有 T 2= T 2,故T i = \ 乙-T 2-165年,故选C.4•太阳系八大行星公转轨道可以近似看做圆轨道,“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与“行星 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的三次方”成正比. 地球与太阳之间平均距离约为 1.5亿千米,结合下表 可知,火星与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 )行星水星 金星地球 火星 木星 十星 公转周期(年) 0.2410.6151.01.8811.8629.5A.1.2C. 4.6亿千米 D. 6.9亿千米T 2解析:选B.由题意可知,行星绕太阳运转时, 满足「3 =常数,设地球的公转周期和轨道T 21 T 22半径分别为「、「1,火星绕太阳的公转周期和轨道半径分别为T 2、「2,则—-,代入数r 31 r 32据得r 2 = 2.3亿千米.5. (2015 •聊城高一检测)宇宙飞船围绕太阳在近似圆周的轨道上运动,若其轨道半径 是地球轨道半径的 9倍,则宇宙飞船绕太阳运行的周期是( )A. 3年B. 9年C. 27 年D. 81 年解析:选C.由开普勒第三定律正确,A 、B D 错误.解析:选 C.木星、地球都环绕太阳按椭圆轨道运行,近似计算时可当成圆轨道处理,33因此它们到太阳的距离可当成是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半径.由开普勒第三定律畧=「地得r 木=H T 地木2r 地=\地7.地球和木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都可以看做是圆形的.已知木星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 轨道半径的5.2倍,则木星与地球绕太阳运行的线速度之比约为( )A. 0.19B. 0.44C. 2.3D. 5.2333解析:选B.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木=学,得木星与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周期之比F=O 木,G T 地T 地M R 地线速度v =,故两行星线速度之比 ^木 - 0.44,故B 项正确.Tv 地& (多选)太阳系中的第二大行星一一土星的卫星众多,目前已发现数十颗.下表是有 关土卫五和土卫六两颗卫星的一些参数.则两卫星相比较,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6.木星的公转周期约为 阳的距离约为( )12年,如果把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作为 A. 2天文单位B. 4天文单位C. 5.2天文单位D. 12天文单位p 年)X 1 ~ 5.2(天文单位).1天文单位,则木星到太A. 土卫五的公转周期较小B. 土卫六的转动角速度较大C. 土卫六的向心加速度较小绕太阳运动的角速度不变近日点处线速度大于远日点处线速度 近日点处加速度大于远日点处加速度其椭圆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周期的二次方之比是一个与太阳质量有关的常数解析:选BCD 根据开普勒定律可以判断 B 、D 正确,A 错误;近日点v 大,R 小,由a 2v =知近日点加速度大, C 正确. ☆ 10.我国发射“天宫一号”空间实验舱时,先将实验舱发送到一个椭圆轨道上,其近 地点M 距地面200 km ,远地点N 距地面362 km ,如图所示•进入该轨道正常运行时,其周 期为T i ,通过M N 点时的速率分别是 V i 、V 2.当某次通过N 点时,地面指挥部发出指令,点 燃实验舱上的发动机,使其在短时间内加速后进入离地面 362 km 的圆形轨道,开始绕地球 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为T 2,这时实验舱的速率为 V 3.比较在M N P 三点正常运行时(不包 括点火加速阶段)的速率大小和加速度大小,及在两个轨道上运行的周期,下列结论正确的 是()A. v i >V 3B. V 2>V iC. a 2>a iD. T >T 2解析:选A.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可知,轨道半径大的周期大,所以T i <T 2,选项D 错误;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可知,v i >V 2, v i >V 3,选项B 错误,A 正确;由2a = V 可知,a i >a 2,选项C 错误. R二、非选择题11.天文学家观察到哈雷彗星的转动周期是 75年,离太阳最近的距离是 8.9 X 1010 m ,离太阳最远的距离不能被测出.试根据开普勒定律估算这个最远距离.(太阳系的开普勒常数 k = 3.354 X 10 18 m 3/s 2)解析:哈雷彗星运行的半长轴1 1 + l 2a= 2,3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善k联立得12= 2a — 11 = 2 kT — 11, 代入数值解得12 = 5.226 X 10 12 m.D. 土卫五的公转速度较大 解析:选 ACD •设其运动轨道是圆形的,且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轨 得选项A 正确.土卫六的周期较大, 故选项B 错误.根据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加速 r 3 1 2 1•〒•产4 n 可知 厂1 2L r = 2n道半径的三次方与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相等, 匀速圆周运动的知识得,土卫六的角速度较小, 竿2r 及开普勒第三定律 ¥= k 得a = 则由 度公式a =3 2r = 4 n 2 -~T2- r = 4 n 轨道半径大的向心加速度小,故选项C 正确.由于可知轨道半径小的公转速度大,故选项 D 正确.9.(多选)美国宇航局发射的“深度撞击”号探测器成功撞击“坦普尔- 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彗星的“大对撞”, 如图所示.假设“坦普尔行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其运动周期为 5.74年,则关于“坦普尔 确的是()号”彗星,实'号”彗星绕太阳运 号”彗星的下列说法中A.B. C. D. k• r ,嗣J答案:5.226 X 10 12 m☆ 12.月球环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60倍,运行周期约为27天,应用开普勒定律计算:在赤道平面内离地面多高,人造地球卫星可随地球一起转动,就像停留在天空中不动一样?(已知R地=6.4 X 103 km)解析:设人造地球卫星轨道半径为R周期为T,由题意知T= 1天,月球轨道半径为60R地,周期为T0 = 27天,亠戌F地3由T2= L卫星离地咼度H= R—R地=5.67 R地=5.67 X 6 400 km4=3.63 X 10 km.答案:3.63 X 10 4 km。

人教版 必修二第六章第一节《行星的运动》学案+答案

人教版 必修二第六章第一节《行星的运动》学案+答案

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6.1 《行星的运动》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基本内容。

2.知道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迹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3.学习开普勒三大定律,能用三大定律解决问题。

4.了解人类对行星的认识过程是漫长且复杂的,真理来之不易。

【重点难点】开普勒三大定律且应用【课前预习】1、“地心说”的观点:。

代表人物是。

2、“日心说”的观点:。

代表人物是。

3、开普勒第一定律:。

4、开普勒第二定律:。

5、开普勒第三定律:。

公式是。

6、公式k Ta 23中的比例系数k 与有关。

[堂中互动][问题探究1]古代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教师点拨]对天体的运动,历史上有过“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对立的认识。

发生过激烈的斗争。

1、地心说由于地球的自转,我们在地球上看到天上的星星,感觉上都是绕地球运动,太阳与月亮也一样,这样人们就很容易得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月亮及所有的星星都是绕地球转动的。

这就是地心说。

其代表人物是古希腊的托勒密.“地心说’符合人们的直接经验,同时也符合势力强大的 神学关于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认识,故地心说一度占据了统治地位.2、日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1473-1543)提出“日心说”(《天体运行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太阳运动。

为宣传和捍卫这个学说,意大利学者布鲁诺被 裁判所活活烧死。

“哥白尼拦住了太阳,推动了地球。

”实际上,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也并非静止,它在以2.46亿年的周期绕银河系中心运动。

…… 例1.16世纪,哥白尼经过40多年的天文观测和潜心研究,提出“日心说”的如下四个基本论点,这四个基本论点目前看不存在缺陷的是( )A.宇宙的中心是太阳,所有的行星都在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B.地球是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行星,月球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它绕地球运动的同时还跟地球一起绕太阳运动C.天体不转动,因为地球每天自西向东转一周,造成天体每天东升西落的现象D.与日地距离相比,恒星离地球都十分遥远,比日地间的距离大得多【解析】选D ,所有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所有行星实际并不是在做匀速圆周运动,整个宇宙是在不停运动的.所以目前只有D中的观点不存在缺陷.【拓展】关于天体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天体的运动毫无规律,无法研究B.天体的运动是最完美的、和谐的匀速圆周运动C.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所以太阳绕地球运动D.太阳系中所有行星都围绕太阳运动【解析】选D.天体运动是有规律的,不是做匀速圆周运动,且轨迹是椭圆,而日心说认为太阳系中的所有行星都绕太阳转动.A、B、C均错误,D正确.[问题探究2]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教师点拨]1、第谷的观测和记录第谷编制的一部恒星表相当准确,至今仍然有使用价值。

高中物理 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第1节《行星的运动》参考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物理 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第1节《行星的运动》参考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6.1 行星的运动一、知识目标1.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不同的观点及发展过程.2.知道开普勒对行星运动的描述.二、教学重点1.“日心说”的建立过程.2.行星运动的规律.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天体运动缺乏感性认识.2.开普勒如何确定行星运动规律的.四、教学方法1.“日心说”的建立的教学——采用对比、反证及讲授法.2.行星运动规律的建立——采用挂图、放录像资料或用CAI课件模拟行星的运动情况.五、教学步骤导入新课我们与无数生灵生活在地球上,白天我们沐浴着太阳的光辉.夜晚,仰望苍穹,繁星闪烁,美丽的月亮把我们带入了无限的遐想之中,这浩瀚无垠的宇宙中有着无数的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天体,它们的神秘始终让我们渴望了解,并不断地去探索.而伟大的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已为我们的探索开了头,让我们对宇宙来一个初步的了解.首先,我们来了解行星的运动情况.板书:行星的运动.新课教学(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不同的观点及发展过程.2.知道开普勒对行星运动的描述.(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1.“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发展过程在浩瀚的宇宙中,存在着无数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星球,而这些天体是如何运动的呢?在古代,人类最初通过直接的感性认识,建立了“地心说”的观点,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而太阳和月亮绕地球而转动.因为“地心说”比较符合人们的日常经验,太阳总是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好像太阳绕地球转动.正好,“地心说”的观点也符合宗教神学关于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说法,所以“地心说”统治了人们很长时间.但是随着人们对天体运动的不断研究,发现“地心说”所描述的天体的运动不仅复杂而且问题很多.如果把地球从天体运动的中心位置移到一个普通的、绕太阳运动的行星的位置,换一个角度来考虑天体的运动,许多问题都可以解决,行星运动的描述也变得简单了.随着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人们希望借助星星的位置为船队导航,因而对行星的运动观测越来越精确.再加上第谷等科学家经过长期观测及记录的大量的观测数据,用托勒密的“地心说”模型很难得出完美的解答.当时,哥伦布和麦哲伦的探险航行已经使不少人相信地球并不是一个平台,而是一个球体,哥白尼就开始推测是不是地球每天围绕自己的轴线旋转一周呢?他假设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它与其他行星都是围绕着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这就是“日心说”的模型.用“日心说”能较好地和观测的数据相符合,但它的思想几乎在一个世纪中被忽略,很晚才被人们接受.原因有:(1)“日心说”只是一个假设.利用这个“假设”,行星运动的计算比“地心说”容易得多.但著作中有很不精确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得出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跟行星位置的观测结果相符合.(2)当时的欧洲的统治者还是教会,把哥白尼的学说称为“异端学说”,因为它不符合教会的利益.致使这个正确的观点被推迟一个世纪才被人们所接受.德国的物理学家开普勒继承和总结了他的导师第谷的全部观测资料及观测数据,也是以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模型来思考和计算的,但结果总是与第谷的观测数据有8′的角度误差.当时公认的第谷的观测误差不超过2′.开普勒想,很可能不是匀速圆周运动.在这个大胆思路下,开普勒又经过四年多的刻苦计算,先后否定了19种设想,最后终于计算出行星是绕太阳运动的,并且运动轨迹为椭圆,证明了哥白尼的“日心说”是正确的.并总结为行星运动三定律.同学们,前人的这种对问题的一丝不苟、孜孜以求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我们对待学习更应该是脚踏实地,认认真真,不放过一点疑问,要有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热情及坚强的品质,来实现你的人生价值.2.开普勒行星运动规律(1)出示行星运动的挂图边看边介绍,让学生对行星运动有一个简单的感性认识.(2)放有关行星运动的录像录像的效果很好,很直观,让同学能看到三维的立体画面,让同学们的感性认识又提高一步.(3)开普勒行星运动的规律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的描述可表述为三定律.我们主要介绍开普勒第一定律和第三定律. (4)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这就是开普勒第一定律.行星运动的轨道不是正圆,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一直在变.有时远离太阳,有时靠近太阳.它的速度的大小、方向时刻在改变.示意图如下:板书: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5)所有行星的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这是开普勒第三定律.每个行星的椭圆轨道只有一个,但是它们运动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公转周期的平方的比值是相等的.我们用R表示椭圆的半长轴,T代表公转周期,表达式可为:显然K是一个与行星本身无关的量,同学们想一想,K有可能与什么有关呢?同学们开始讨论、猜想.都围绕太阳运转,只与中心体有关的一个值了.板书: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公转周期的三次方的比值都是相同的.表达式:(R表示椭圆的半长轴,T表示公转周期)(6)同学们知道现在我们已经发现太阳周围有几颗行星了吗?分别是什么?学生回答:金、木、水、火、土、地球、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评价:(回答的很好),那同学们知道哪颗行星离太阳最近?同学回答:水星.老师提问:水星绕太阳运转的周期多大?一般学生不知道.老师告诉学生:水星绕太阳一周需88天.老师提问:我们生活的地球呢?同学们踊跃回答:约365天.3.补充说明(1)开普勒第三定律对所有行星都适合.(2)对于同一颗行星的卫星,也符合这个运动规律.比如绕地球运行的月球与人造卫星,就符合这一定律(K′与行星绕太阳的K值不同,中心体变,K值改变)六、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和知道了:1.“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不同的观点及发展过程.2.行星运动的轨迹及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K是与行星无关的量).3.行星绕太阳的椭圆的半长轴R3与周期T2的比值为K,还知道对一个行星的不同卫星,它们也符合这个运行规律,即(K与K′是不同的).七、板书设计行星的运动1.“地心说”与“日心说”的发展过程.2.。

【新教材精创】7.1 行星的运动 导学案(1)-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

【新教材精创】7.1 行星的运动 导学案(1)-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

第七章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第1节行星的运动1.知道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基本内容.2.知道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3.知道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且这个比值与行星的质量无关,但与太阳的质量有关.4.理解人们对行星运动的认识过程是漫长复杂的,真理是来之不易的.1.重点:理解和掌握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认识行星的运动.学好本节有利于对宇宙中行星的运动规律的认识,掌握人类认识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并有利于对人造卫星的学习.2.难点:对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理解和应用,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澄清人们对天体运动神秘、模糊的认识。

一、自主学习1.地心说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表人物日心说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表人物_____2.开普勒第一定律又称定律,它指出: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太阳位于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

远日点是指__________,近日点是指_________。

不同行星的椭圆轨道是不同的,太阳处在这些椭圆的一个公共焦点上。

3.开普勒第二定律又称定律。

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所以行星在离太阳比较近时,运动速度________。

行星在离太阳较远时,运动速度_________。

4.开普勒第三定律又称定律,内容是:所有行星的轨道的跟它的的比值都相等。

该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是:_________。

5.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不仅适用于行星,也适用于其它卫星的运动。

研究行星运动时,开普勒第三定律中的常量k与________有关,研究月球、人造地球卫星运动时,k与____________有关。

1.最先发现行星是绕太阳做椭圆运动的科学家是()A.亚里士多德B.伽利略C.第谷D.开普勒2.日心说的代表人物是()A.托勒密B.哥白尼C.布鲁诺D.第谷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关于天体运动的日心说、地心说都是错误的B、地球是一颗绕太阳运动的行星C、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月亮及其他行星都绕地球转动D、太阳是静止不动的,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太阳转动4、关于行星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行星轨道的半长轴越长,自转周期越长B、行星轨道的半长轴越长,公自转周期越长C、水星的半长轴最短,公转周期最长D、海王星离太阳“最远”,绕太阳运行的周期最长5、哈雷彗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比较扁的椭圆,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彗星在近日点的速率大于在远日点的速率B.彗星在近日点的角速度大于在远日点的角速度C.彗星在近日点的向心加速度大于在远日点的向心加速度D.若彗星周期为75年,则它的半长轴是地球公转半径的75倍6、某行星绕太阳运行的椭圆轨道如图所示,F1和F2是椭圆轨道的两个焦点,行星在A点的速率比在B点的大,则太阳是位于()A.F2B.A C.F1D.B7、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长轴为1.50×1011m,周期为365天,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半长轴为3.8×108m,周期为27.3天,求:(1)对于绕太阳运行的行星a3T2的值(2)对于绕地球运行的卫星a3T 2的值1、关于开普勒第二定律,正确的理解是()A、行星绕太阳运动时,一定是匀速曲线运动B、行星绕太阳运动时,一定是变速曲线运动C、行星绕太阳运动时,由于角速度相等,故在近日点处的线速度小于它在远日点处的线度D、行星绕太阳运动时,由于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故它在近日点的速度大于它在远日点的速度2、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椭圆轨道如图所示,由开普勒定律可知()A.太阳处于此椭圆的一个焦点上B.地球在此椭圆轨道上运动时速度大小不变C.若地球的公转周期为T,则R3T2=常量D.若地球的公转周期为T,则r3T2=常量3、关于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公式a3T2=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公式只适用于轨道是椭圆的运动B、式中的k值,对于所有行星(或卫星)都相等C、式中的k值,只与中心天体有关,与绕中心天体旋转的行星(或卫星)无关D、若已知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根据公式可求出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4、已知海王星绕太阳运转的平均轨道半径为4.50×1012m,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平均轨道半径为1.49×1011m,估算海王星的公转周期最接近()A、80年B、120年C、165年D、200年5、如图,椭圆为一颗绕太阳运行的行星的运动轨迹,当该行星由a向b运行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线速度增大,角速度增大B 、线速度增大,角速度减小C 、线速度减小,角速度增大D 、线速度减小,角速度减小6、某一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月球绕地球运转的轨道半径的13,则此人造卫星运行的周期大约是在( )A .1~4天之间B .4~8天之间C .8~16天之间D .16~20天之间7、某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远日点离太阳距离为a ,近日点离太阳的距离为b ,过远日点时行星的速率为v a ,则近日点速率v b 为(提示:行星运动在短时间内可近似认为速率不变) ( )A 、v b =a bv a B 、v b =a b v a C 、v b =b a v a D 、v b =b a v a8、飞船沿半径为R 的圆周绕地球运动,其周期为T .如果飞船要返回地面,可在轨道上的某一点A 处,将速率降低到适当数值,从而使飞船沿着以地心为焦点的椭圆轨道运动,椭圆和地球表面在B 点相切,如图所示.如果地球半径为R 0,求飞船由A 点到B 点所需要的时间。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六章《行星的运动》教学设计1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六章《行星的运动》教学设计1

教学设计1行星的运动文本式教学设计(一)江苏海州高级中学张启业本教案获江苏新课程教学创新设计大赛三等奖设计思想所谓重视过程就是重视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所经历的某种有价值的学习活动,例如观察、实验、解释、分析、概括、交流等.通过该探究活动,能在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让学生获得体验,形成意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下面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案例分析来说明如何体现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对天体运动探索的历程.二、过程与方法1.查阅资料,了解“地心说”与“日心说”模型提出的历史背景.2.了解“地心说”与“日心说”模型建立的依据,认识物理模型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3.通过对“地心说”与“日心说”争论的评述,提高交流、合作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由人类对天体运动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除科学的想象力外,更离不开对物体间作用力长期深入的思考.由此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的想象力是建立在对事物长期深入思考的基础之上的.3.树立把物理事实作为证据的观念,形成根据证据、逻辑和既有知识进行科学解释的思维方法.教学设计本课的重点是开普勒三定律,重点介绍第谷和开普勒等人观测和研究的成果.如果按一般的教学流程,对他们的研究成果像讲故事一样详细介绍,学生也能接受但必然会感到很乏味,整个的教学过程在学生的心理上就不能留下较深的印记,也失去了一次科学探究的大好机会,重视过程的教学思想便成了一句空话.针对这个问题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进行了如下设计,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探究一]首先让同学们回顾天文学的有关知识,回顾人类不断探究行星运动规律的过程:先是托勒密提出的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著名的九重天模型;再是哥白尼提出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因此他拦住了太阳,推动了地球;哥白尼去世三年后,天才观测家第谷诞生了,经过二十多年的观测把人们测量天体的误差大大减小了;开普勒经过多年的刻苦计算对天体的匀速圆周运动产生了怀疑,从而发表了行星运动的开普勒三定律,对万有引力的发现也有重大的影响.展示人类发现行星运动规律的过程.在这个探究过程中同学们讨论发现过程中每个科学家的作用.[探究二]探究开普勒第一定律时,首先探究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迹是否为椭圆,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春夏秋冬的时间长短)来证明地球绕太阳的运动不是完美的匀速圆周运动.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并不是完美的匀速圆周运动,通过这个探究过程,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认识到地球绕太阳的运动轨迹是一个椭圆.[探究三]对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学习,如果只给出定律的内容,告诉学生比值k是与行星无关的常数,只与太阳有关.学生将只能记忆,不能体验探究过程的乐趣.于是我设计了如下的过程供学生探究,找出八大行星的半长轴与周期的大小,让学生去探究半长轴和周期的关系,然后再列出绕地球运动的月球及地球同步卫星的参数,学生通过计算后自然得出比值的规律.再计算其他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半长轴的三次方和周期平方的比值以及卫星绕地球运动的比值,通过计算证明:所有的行星的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周期的平方的比值都相等,确实与环绕天体无关,与中心天体有关.卫星的比值与它所围绕的行星有关,与环绕天体无关.课后反思通过三个探究过程的设计,整节课达到了预想的效果.反思这节课教学我深刻地感觉到以下几点:一、注重学科间的渗透,关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本节课所设计的探究过程都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进行的.例如探究一,许多学生都是天文学的爱好者,对托勒密、哥白尼、第谷、开普勒等都有所了解,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究,去讲科学发现的过程.在探究二中有关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地理课上学生都已经学习过,学生比较熟悉,因此和地理知识的融合更具有可行性.同时该节课还将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交融起来,使学生获得对自然界更加本质的认识,对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该部分内容与天文相关,所以很自然地渗透了天文地理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感到自然,而不是生搬硬套.在认知、情感、态度的目标中,找到恰当的结合点,在教学设计中自然引入.同时,设计中探究半径的三次方与周期的平方的比值的探究中,把八大行星的参数都列出来,对k的特点进行考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水到渠成.所以此课堂设计的探究活动自然贴切,针对性强,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二、课堂设计关注了物理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本节课中天文科学家的故事,还有春、夏、秋、冬四季变换都是学生身边的生活中的知识,非常贴近学生实际生活,通过学生熟悉的现象揭示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实际,使学生体会到了知识来源于实际,并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天体运动的认识也逐步深入,由与宗教神学相关的地心说到日心说和开普勒提出的关于行星运动的认识,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三、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季节的长短探究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迹是圆或者是椭圆,通过对八大行星的半长轴和周期数据的分析总结出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周期的平方的比值是一个定值.这个定值与太阳有关而与行星无关,绕地球运动的卫星的半径的三次方与周期的平方的比值为另一个定值.这些结论好像与同学们非常遥远,但如果由学生从一定的角度或资料上的知识去探究,自己去发现,则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四、真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前的教学中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由学生回答,或让学生亲手操作实验,都是在老师的提示下或要求下进行的,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那种课堂的活跃只是表面现象,学生并没有和老师一起去探讨,学生只是教师上课表演的道具.而这种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探究发现的教学过程,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课堂以本来的面目,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了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要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自主活动,启发他们善于抓住问题关键,让他们拿到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要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品质:1.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吸收为主动探究;2.提高学习的自立性,在教师指导下自学、质疑、讨论、评价,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3.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做到集中精力、认真学习、互相合作、踊跃发言,体现高度的主人翁精神.总之,新课程改革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开阔视野,跳出学科界限,既要知识融会贯通,又要深入浅出,既要研究学生的特点,又要设计好科学探究的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将新课程不断推向前进.。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第7章第1节行星的运动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第7章第1节行星的运动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教学设计3、古人的观点天体的运动是最完美最和谐的匀速圆周运动。

思考:行星运动果真如此吗?二、开普勒定律1、丹麦天才的观测家第谷出示图片:第谷丹麦天才的观测家第谷经过二十年的精心观测,把他以前人们测量天体位置的误差大约是10′,第谷把这个不确定性减小到2′。

若理论和实际测量数据之间误差超过2′就有可能存在问题。

思考讨论:为什么开普勒对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产生怀疑?因为开普勒用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观点所得的结论和第谷所观察的数据存在至少8′的角度误差,但当时公认观测数据的误差不超过2′,也就是说,这6′的误差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对天体运动的观点存在问题,因此产生了对天体运动是匀速圆周运动这一观点的怀疑。

只有假设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不是圆,而是椭圆,才能解释这种差别。

2、开普勒第一定律(1)内容:所有行星绕太阳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出示动画:开普勒第一定律(2)对开普勒第一定律的理解①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严格来说不是圆而是椭圆;②太阳不在椭圆的中心,而是在其中一个焦点上;学生思考讨论观看动画开普勒第一定律了解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不是圆,而是椭圆的猜想依据掌握理解开普勒第一定律③行星与太阳间的距离是不断变化的。

做一做绘制椭圆实验器材:细绳、图钉、白纸、木板。

实验步骤(1)把白纸铺在木板上,然后按上图钉。

(2)把细绳的两端系在图钉上。

(3)用一支铅笔紧贴着细绳滑动,使绳始终保持张紧状态。

(4)画出的轨迹就是椭圆,图钉在纸上留下的痕迹叫作椭圆的焦点。

思考:保持绳长不变,当两焦点不断靠近时,椭圆形状如何变化? 焦点重合时,半长轴转变为什么?当两焦点不断靠近时椭圆形状逐渐趋近于圆,焦点重合时,半长轴转变圆的半径。

典型例题1;关于开普勒第一定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的发现是建立在天文学家第谷的观测数据之上B.该定律中的“所有行星”是指除太阳外太阳系的所有天体C.开普勒假设天体不是做匀速圆周运动是发动手做一做绘制椭圆学生练习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了解椭圆的特点。

高中物理《行星的运动》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物理《行星的运动》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2)

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本章设计本章主要在讲述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及其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是在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等人的天文学研究成果基础上,由牛顿运用力学原理发现的重要定律.万有引力定律阐明了宇宙万物之间普遍存在的相互作用力的规律,为人们认识天体的运动奠定了基础.本章教材内容可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第1节—第3节):介绍万有引力定律的建立过程.从观察行星运动、描述行星运动规律开始,人类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经历了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直到开普勒的行星运动规律.牛顿根据这些已知的运动规律,探究运动规律的原因,先提出猜想,再经月—地检验,再将其合理推广到一切物体之间,得到万有引力定律.第二单元(第4节—第5节):列举万有引力定律的成就.一是理论成就“称量地球的质量”“发现未知天体”等;二是其实践成就,航天事业的发展及其巨大成果.第三单元(第6节):经典力学的局限性.从低速到高速、从微观到宏观、从弱引力到强引力三个方面提出问题,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本章的重点内容是: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人造卫星的发射和运行及航天活动,难点是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及天体运动的综合性分析与计算.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要了解人们对天体运动认识的发展过程和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认识过程以及思考和研究问题的方法,掌握解决天体的运动、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速度等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在宇宙航行中的应用时,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跟生活、跟社会联系的思考,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增进科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万有引力、人造卫星是近年来高考的热点内容,由于航空航天技术、卫星技术属于现代科技发展的重要领域,所以近些年的高考对万有引力、人造卫星的考查每年都有.高考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其中与现代科技的联系是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体现高考试卷的现代性.随我国宇宙事业的迅速发展(如我国神舟飞船发射及准备发射月球卫星),今后仍将是高考的热点之一,教学时要给予高度重视.在理解和把握本章内容时,要和前一章的匀速圆周运动结合起来,找出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以及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哪些力来提供,从而求出题目所要求的结果,切不可不加分析死记硬背.本章共6节,建议用8课时,备课时安排如下:文本式教学设计整体设计本节内容包括“地心说”“日心说”的内容及争论的焦点、开普勒三大定律的内容等知识点.学习这一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下一节推导万有引力定律作铺垫,因此教材中没有过重地讲述开普勒的三大定律,而是将三大定律的内容综合在一起加以说明,节后也没有安排练习.本节内容对学生来说是抽象的、陌生的,甚至无法去感知.对天体的运动充满好奇,又觉得非常神秘而不易理解.所以我们必须去引导学生了解人们对星体运动认识的发展过程,从“日心说”和“地心说” 的内容到其两者这间的争论,从第谷的精心观测到开普勒的数学运算,在学生整体感知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这些大师们的思路、方法及他们的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并激发他们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求知热情.“日心说”“地心说”及两者之间的争论有许多内容可向学生介绍,教材为了简单明了地简述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的规律,没有过多地叙述这些内容.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补充.具体授课中教师可以用故事的形式讲述,也可以通过放资料片和图片的形式讲述,也可大胆地让学生进行发言.在讲授“日心说”和“地心说”时,先不要否定“地心说”,让学生了解托勒密巧妙的解释,同时让学生明白哥白尼的理论推翻了统治人类长达一千余年的地球是宇宙中心的“地心说”理论,为宣传和捍卫这一学说,意大利的思想家布鲁诺惨遭酷刑,伽利略也为此受到残酷迫害,借此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教学重点对开普勒三大定律的理解.教学难点1.开普勒三大定律的适用范围.2.对开普勒第三定律中k的理解.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基本内容.2.明确开普勒三大定律,能应用三定律分析问题.3.知道人类对行星运动的认识过程.过程与方法1.了解观察在发现行星运动规律中的作用.认识物理实验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2.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对人类认识自然的重要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建立过程,渗透科学发现的方法论教育,建立科学的宇 宙观.2.通过人类对行星运动规律认识过程的曲折与艰辛,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不怕牺牲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故事导入《天问》是战国时期楚国伟大诗人屈原的佳作,屈原对茫茫宇宙提出了一系列问题:“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这些都反映了人类对星空的向往,体现了人类了解自然奥秘的渴望.面对浩瀚的星空,哪里才是宇宙的中心?“地心说”“日心说”孰是孰非?情景导入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月亮由东向西运行,有时弯如镰,有时圆如盘,每月变化一次;天上的星星有的看起来不动,有的如闪电划过夜空,日月星辰的这些运动,人们从遥远的古代就注意了.但是,日月交替,斗转星移,天体的运动遵循什么规律?浩瀚星空,哪里才是宇宙的中心?从这一节开始,我们将学习这些规律.复习导入 复习旧知:圆周运动的基本公式⎪⎪⎪⎪⎪⎪⎪⎪⎩⎪⎪⎪⎪⎪⎪⎪⎪⎨⎧⎪⎪⎪⎭⎪⎪⎪⎬⎫=======⎪⎪⎪⎭⎪⎪⎪⎬⎫⎪⎪⎪⎩⎪⎪⎪⎨⎧======动也适用于非匀速圆周运即适用于匀速圆周运动只适用于匀速圆周运动,22222222v m r m r mv F v r r v a tv v r T T t T r t s v ωωωωωωπππϕωπ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速率、角速度不变,速度、加速度、合外力大小不变,方向时刻变化.合外力就是向心力,它只改变速度方向.非匀速圆周运动:合外力一般不是向心力,它不仅要改变物体速度大小(切向分力),还要改变速度方向(向心力).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离心现象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汽车过拱形桥火车转弯很多天体的运动就是圆周运动,在学习中我们将应用圆周运动的知识解决天体运动的问题.本节课我们先学习第一节:行星的运动. 推进新课一、“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发展过程 课件展示:在浩瀚的宇宙中,存在着无数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星球,而这些天体是如何运动的呢?在古代,人类最初通过直接的感性认识,建立了“地心说”的观点,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而太阳和月亮绕地球转动.因为“地心说”比较符合人们的日常经验,太阳总是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好像太阳绕地球转动.正好,“地心说”的观点也符合宗教神学关于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说法,所以“地心说”统治了人们很长时间.但是随着人们对天体运动的不断研究,发现“地心说”所描述的运动不仅复杂而且问题很多.如果把地球从天体运动的中心位置移到一个普通的、绕太阳运动的行星的位置,换一个角度来考虑天体的运动,许多问题都可以解决,行星运动的描述也变得简单了.随着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人们希望借助星星的位置为船队导航,因而对行星的运动观测越来越精确.再加上第谷等科学家经过长期观测及记录的大量观测数据,用托勒密的“地心说”模型很难得出完美的解答.当时,哥伦布和麦哲伦的探险航行已经使不少人相信地球并不是一个平台,而是一个球体,哥白尼就开始推测地球是不是每天围绕自己的轴线旋转一周呢?他假设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它与其他行星都是围绕着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这就是“日心说”的模型.用“日心说”能较好地和观测的数据相符合,但它的思想几乎在一个世纪中被忽略,很晚才被人们接受.原因有:(1)“日心说”只是一个假设.利用这个“假设”,行星运动的计算比“地心说”容易得多.但著作中有很不精确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得出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跟行星位置的观测结果相符合.(2)当时的欧洲的统治者还是教会,把哥白尼的学说称为“异端学说”,因为它不符合教会的利益,致使这个正确的观点被推迟一个世纪才被人们所接受.德国的物理学家开普勒继承和总结了他的导师第谷的全部观测资料及观测数据,也是以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模型来思考和计算的,但结果总是与第谷的观测数据有8′的角度误差.当时公认的第谷的观测误差不超过2′.开普勒想,很可能不是匀速圆周运动.在这个大胆思路下,开普勒又经过四年多的刻苦计算,先后否定了19种设想,最后终于计算出行星是绕太阳运动的,并且运动轨迹为椭圆,证明了哥白尼的“日心说”是正确的,并总结为行星运动三定律.设计意图:通过观看上述材料,让学生了解前人对问题的一丝不苟、孜孜以求的精神,引导学生对待学习更应该是脚踏实地、认认真真,不放过一点疑问,要有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热情及坚强的品质,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问题探究通过观看上述材料及课本内容,要求学生解决以下问题: 1.在古代,人们对天体的运动的认识有哪几种学说? 2.各个学说的内容是怎样的?代表人物是谁?3.哪种学说更先进?用现在的观点,如何认识这两种学说?4.是哪位科学家否定了古人的观点?他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思考、交流后总结出结论:1.地心说: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代表人物:托勒密(古希腊).托勒密(Ptolemy,90—168)地心说符合人们的直接经验,同时也符合势力强大的宗教神学关于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认识,故地心说一度占据了统治地位.2.日心说:太阳是静止不动的,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太阳运动.代表人物:哥白尼.哥白尼(Nicolaus Copenicus,1473—1543)3.日心说能更完美地解释天体的运动.古代的两种学说都不完善,因为太阳、地球等天体都是运动的.鉴于当时对自然科学的认识能力,日心说比地心说更先进.4.开普勒否定了古人认为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观点,他发现了行星的运动规律.二、开普勒运动定律1.第谷的观测第谷(1564—1601)是丹麦的天文学家、出色的观测家,历时二十年观测,记录了行星、月亮、彗星的位置.第谷本人虽然没有描绘出行星运动的规律,但他积累的资料为开普勒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2.开普勒对行星运动的描述开普勒(1571—1630)是德国的天文学家、数学天才.开普勒与第谷一起工作了十八个月后,第谷去世了,开普勒以全部的精力整理了第谷的观测资料,在哥白尼学说的基础上又迈进了一步,于1609年在他的著作《新天文学》中提出了著名的三大定律中的前两条,十年后,又提出了第三条定律.[教师活动]1.出示行星运动的挂图.2.放有关行星运动的录像.通过放录像,让同学能看到三维的立体画面,让同学们的感性认识又提高一步.[课件展示]开普勒行星运动的规律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如右图所示:说明:该定律又叫椭圆轨道定律,行星与太阳间的距离一直在变.开普勒第二定律:对于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如图所示.说明:该定律又叫面积定律.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说明:该定律又叫周期定律.数学表达式:23Ta=k,或者22322131T a T a ,其中a 为椭圆轨道的半长轴,T 为公转周期.实践拓展实际上,多数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与圆十分接近,所以在中学阶段的研究中能够按圆处理,那么开普勒三大定律应该如何表述?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明确:第一定律:多数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十分接近圆,太阳处在圆心.第二定律:对某一行星来说,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或线速度大小)不变,即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第三定律:所有行星轨道半径的三次方跟它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设计意图:通过该实践拓展使学生了解处理物理问题的一般方法: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 疑难探究疑难点一:开普勒第三定律中的k 如何理解?它由什么因素决定?疑难点二:开普勒三定律是通过研究行星运动的规律得出的,那么卫星绕行星运动是否也遵守这些规律呢?如果遵守该如何表述?疑难点三:我们通常将行星的轨道近似为圆,这样合理吗? 释疑1:比值k 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常量,只跟行星所围绕的天体有关,即由中心天体决定,因此对于绕同一天体运行的行星此比值是相同的.开普勒第三定律也适用于卫星绕行星的运动,这时的比值是与行星无关的常量.此结论可由下题得出:下表所给出的是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绕太阳做椭圆运动的平均轨道半径的数值和周期的数值.从表中任意选择三个行星验证开普勒定律,并计算常量k=23TR 的值.由学生自己动手计算,可提高学生动手计算的能力,并加深k 的决定因素的理解.通过计算得出k 值近似相等,得出k 由中心天体来决定.释疑2:研究表明开普勒三定律同样适用于卫星绕行星的运动,即卫星绕行星运动的轨道是椭圆,行星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行星与卫星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同一行星的卫星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跟运转周期平方的比值都相等.(只不过此时的23TR =k′中的恒量k′与行星中的比值不同)方法链接:处理问题时可以作合理的近似.释疑3:经观测,多数大行星的轨道十分接近圆,所以中学阶段的研究中可以按圆处理. 典型例题例1 (开普勒第二定律的应用)某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远日点离太阳的距离为a,近日点离太阳的距离为b,过远日点时行星的速率为v a ,则过近日点时的速率为( ) A.v b =a v ab B.v b =a v ba C.vb =a v ba D.vb =a v ab解析:如图所示,A 、B 分别为远日点、近日点.由开普勒第二定律,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里扫过的面积相等.取足够短的时间Δt,则有v a ·Δt·a=v b ·Δt·b,所以v b =a v b a.答案:C例2 (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应用)有一个名叫谷神的小行星(质量为m=1.00×1021 kg ),它的轨道半径是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半径的2.77倍),求它绕太阳一周所需要的时间.解析:假设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 0,则谷神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2.77R 0 已知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运动周期为T 0=365天 即T 0=31 536 000 s 依据23TR =k 可得:对地球绕太阳运动有:2030TR =k对谷神绕太阳运动有:23TR =k联立上述两式解得:T=33R R·T 0.将R=2.77R 0代入上式解得:T=0377.2T所以,谷神绕太阳一周所用时间为:T=0377.2T =1.45×108 s. 答案:1.45×108 s总结:解决行星运动的问题,地球公转周期是一个很重要的隐含条件,可以将太阳系中的其他行星和地球公转周期、公转半径相联系,再利用开普勒第三定律求解.例3 飞船沿半径为R 的圆周绕地球运动,其周期为T,如果飞船要返回地面,可以在轨道上的某一点A 处,将速率降低到适当数值,从而使飞船沿着以地心为焦点的特殊椭圆轨道运动,椭圆和地球表面在B 点相切,如图所示.如果地球半径为R,求飞船由A 点到B 点所需的时间.解析:由开普勒第三定律知,飞船绕地球做圆周(半长轴和半短轴相等的特殊椭圆)运动时,其轨道半径的三次方跟周期的平方的比值,等于飞船绕地球沿椭圆轨道运动时,其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周期平方的比值.飞船椭圆轨道的半长轴为2R R +,设飞船沿椭圆轨道运动的周期为T′,则有23023'8)(T R R TR +=,而飞船从A 点到B 点所需的时间为:t=RR R RTR R T 24)(2'00++=.答案:RR R RTR R 24)(00++总结:开普勒定律是对行星绕太阳运动规律的总结,该结论对卫星绕行星的运动情况也成立.对于同一行星的不同卫星,圆轨道半径的三次方与运动周期的二次方之比等于常量,且该常量与卫星无关.注意:在开普勒第三定律23Ta =k 中,要注意a 是椭圆半长轴,不是飞船到地球的距离.课堂训练1.关于行星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关于行星的运动,早期有“地心说”与“日心说”之争,而“地心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的原因之一是由于相对运动使得人们观察到太阳东升西落B.所有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椭圆轨道都可近似地看作圆轨道C.开普勒第三定律23TR =k ,式中k 的值仅与太阳的质量有关D.开普勒第三定律也适用于其他星系的行星运动2.木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椭圆,那么木星在椭圆轨道上运动的速度的大小是( ) A.恒定不变的 B.近日点大、远日点小 C.近日点小、远日点大 D.无法判定3.某一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月球轨道半径的1/3,则此卫星运行的周期大约是(d 为“天”)( )A.1 d —4 d 之间B.4 d —8 d 之间C.8 d —16 d 之间D.16 d —20 d 之间 4.阅读下列信息,并结合该信息解题.开普勒从1609—1619年发表了著名的开普勒行星三定律.第一定律:所有的行星分别在大小不同的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运动,太阳在这个椭圆的一个焦点上.第二定律: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平方的比值都相等. 实践证明,开普勒三定律也适用于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如果人造地球卫星沿半径为r 的圆形轨道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为T,当开动制动发动机后,卫星速度降低并转移到与地球相切的椭圆轨道,如图,问在这之后,卫星经过多长时间着陆?空气阻力不计.地球的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圆形轨道作为椭圆轨道的一种特殊形式. 参考答案:1.解析:由行星运动规律的发现过程知A 正确.实际的行星轨道非常接近圆,所以B 正确.23TR =k中的k 由中心天体质量决定,所以C 正确.经过理论分析,开普勒三定律适用于其他星系的行星运动,所以D 正确,故选A 、B 、C 、D. 答案:ABCD2.B3.解析:由开普勒第三定律,2323月月卫卫T R T R =T 卫=23323)27()31(d R T R ∙=∙月月卫≈6 d 所以选项B 正确. 答案:B4.解析:设卫星在圆轨道上运行周期为T,椭圆轨道上周期为T′,由开普勒第三定律 2323')2(T r R Tr +=卫星着陆时间t=T rr R rr R T ∙++=24)(2'.答案:T rr R rr R ∙++24)(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和知道了:1.“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不同的观点及发展过程.2.开普勒行星运动规律⎪⎩⎪⎨⎧周期定律面积定律椭圆轨道定律)3()2()1(布置作业1.阅读有关对行星运动的认识的发展史.2.把月球及绕地球的同步卫星(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看作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试计算一下月球与同步卫星到地面中心的距离比.板书设计 1 行星的运动一、古代天体运动的学说⎪⎪⎩⎪⎪⎨⎧⎩⎨⎧⎩⎨⎧代表人物内容日心说代表人物内容地心说二、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k T a23周期定律面积定律椭圆轨道定律活动与探究课题:从季节的变化上证明行星绕太阳的运动是椭圆.在二十四节气里,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将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试根据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秋冬两季比春夏两季要少几天.(春分、秋分是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是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是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思路:从地球绕太阳的运动规律入手,明确四季交替时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位置,建立起空间图景,根据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规定和物体的运动规律进行论证.论证:假设(1):地球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规定,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关系.因为南北回归线相对于赤道对称,根据圆周运动的知识,可知从冬至到春分和从春分到夏至的运动时间应该相等,即秋冬两季和春夏两季的时间应相等,但事实是秋冬两季比春夏两季时间要短,说明地球绕太阳的运动不是匀速圆周运动.既然不是圆周运动,那是什么运动呢?假设(2):地球绕太阳做椭圆运动,而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关系.根据曲线运动的受力特点,地球必受太阳的引力作用,当地球从冬至到春分再到夏至的过程中,太阳对地球的引力要做负功,因为引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的夹角大于90°,速度减小,所以v 冬至>v 夏至,而春夏两季和秋冬两季所走的路程基本相等,速度不同,所以时间不同,由于地球在秋冬两季时运动速度大,所以时间要短些.春夏两季一般在186天左右,而秋冬两季只有179天左右.习题详解1.解答:行星绕太阳的运动按圆轨道处理,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有:2323火星公转火日地球公转地日T r T r =33233215.1==地球公转地日火日火星公转T rr T ×3652T 火星公转=35.1×365天=670天.2.解答: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卫星在近地点速度较大,在远地点速度较小.3.解答:设通信卫星离地心的距离为r 1、运行周期为T 1,月心离地心的距离为r 2、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为T 2,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22322131Tr T r =912713223222121===TT r r .4.解答: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2323彗星绕日彗日地球绕日地日Tr Tr =得到:T 彗星绕日2=33地日彗日rr ×T 地球绕日2=(118)×12T 彗星绕日=318年≈76.4年则哈雷彗星下次出现的时间是:1986+76=2062(年).设计点评本教学设计为了使学生感受科学家对科学不懈追求的动力,体会科学家们朴实的科学价值观,促进学生自身科学价值观的形成,大量展现了对行星运动认识的发展史.在讲解完行星运动三大定律后,为了使学生能尽快掌握所学知识,先精选了三个典型例题,接着又推出四个课堂训练.这样讲练结合,使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容易,为下一节推导万有引力定律做了铺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行星的运动一、地心说与日心说1.地心说: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太阳、月球以及其他星体都绕地球运动。

2.日心说:太阳是静止不动的,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太阳运动。

3.局限性:都把天体的运动看得很神圣,认为天体的运动必然是最完美、最和谐的匀速圆周运动,而与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的观测数据不符。

『判一判』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地球是整个宇宙的中心,其他天体都绕地球运动。

(×)(2)太阳是整个宇宙的中心,其他天体都绕太阳运动。

(×)(3)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这一现象说明太阳绕着地球运动。

(×)二、开普勒定律1.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开普勒第二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当行星离太阳较近的时候,运行速度较大,而离太阳较远的时候速度较小。

3.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都相等。

公式为:a3T2=k。

比值k是一个对所有行星都相同的常量。

三、行星运动的近似处理1.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十分接近圆,太阳处在圆心。

2.对某一行星来说,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或线速度)大小不变,即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

3.所有行星轨道半径r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T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即r3T2=k。

『做一做』(多选)(2020·石家庄精英中学高一月考)关于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B.地球绕太阳在椭圆轨道上运行,在近日点和远日点运行的速率相等C.表达式R3T2=k,k与中心天体有关D.表达式R3T2=k,T代表行星运动的公转周期『解析』根据开普勒第一定律可知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故A正确;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当地球离太阳较近时,运行速率较大,离太阳较远时,运行速率较小,故B错误;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表达式R3T2=k,k与中心天体有关,T代表行星运动的公转周期,故C、D正确。

『答案』ACD探究1开普勒三定律的理解1.开普勒第一定律解决了行星运动的轨道问题: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如图所示。

不同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椭圆轨道是不同的,但所有轨道都有一个共同的焦点——太阳。

开普勒第一定律又叫轨道定律。

2.开普勒第二定律比较了某个行星在椭圆轨道上不同位置的速度大小问题(1)如图所示,在相等的时间内,面积S A=S B,这说明离太阳越近,行星在相等时间内经过的弧长越长,即行星的速率越大。

开普勒第二定律又叫面积定律。

(2)近日点、远日点分别是行星距离太阳最近、最远的点。

同一行星在近日点速度最大,在远日点速度最小。

3.开普勒第三定律比较了不同行星周期的长短问题(1)如图所示,由a3T2=k知椭圆轨道半长轴越长的行星,其公转周期越长。

比值k是一个对所有行星都相同的常量。

开普勒第三定律也叫周期定律。

(2)该定律不仅适用于行星绕太阳的运动,也适用于卫星绕地球的运动,对于地球卫星,常量k只与地球有关,而与卫星无关,也就是说k值大小由中心天体决定。

『例1』关于行星运动的规律,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A.第谷总结出了行星按照椭圆轨道运动的规律B.开普勒在牛顿运动定律的基础上,导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C.开普勒在天文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D.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找出了行星按照这些规律运动的原因『解析』开普勒在第谷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与牛顿运动定律无联系,选项A、B错误,C正确;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但没有找出行星按照这些规律运动的原因,选项D错误。

『答案』C『针对训练1』火星和木星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可知()A.太阳位于木星运行轨道的中心B.火星和木星绕太阳运行速度的大小始终相等C.火星与木星公转周期之比的平方等于它们轨道半长轴之比的立方D.相同时间内,火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等于木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解析』太阳位于木星运行轨道的一个焦点上,A项错误;火星与木星轨道不同,在运行时速度不可能始终相等,B项错误;“在相等的时间内,行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相等”是对于同一颗行星而言的,不同的行星,则不具有可比性,D项错误;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知,对同一中心天体来说,行星公转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其周期的平方的比值为一定值,C项正确。

『答案』C探究2开普勒三定律的应用1.适用范围:天体的运动可近似看成匀速圆周运动,开普勒第三定律既适用于做椭圆运动的天体,也适用于做圆周运动的天体。

2.应用(1)知道了行星到太阳的距离,就可以由开普勒第三定律计算或比较行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

反之,知道了行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也可以计算或比较其到太阳的距离。

(2)知道了彗星的周期,就可以由开普勒第三定律计算彗星轨道的半长轴。

反之,知道了彗星的半长轴也可以求出彗星的周期。

3.k值:表达式a3T2=k中的常数k,只与中心天体的质量有关。

如研究行星绕太阳运动时,常数k只与太阳的质量有关,研究卫星绕地球运动时,常数k只与地球的质量有关。

『例2』(多选)(2020·高台县一中高一期中)某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太阳在圆心上B.该行星在a点的速度比在b、c两点的速度都大C.该行星在a点的向心加速度比在b、c两点的都大D.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是相等的『解析』 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知,太阳与行星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行星在运行过程中,离太阳的距离不同,线速度大小不同,则A 错误,D 正确;对每一个行星而言,太阳行星的连线在相同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距离太阳越近,速度越大,该行星在a 点的速度比在b 、c 两点的速度都大,故B 正确;根据a =v 2r ,距离太阳越近,速度v 越大,r 越小,向心加速度越大,该行星在a 点的向心加速度比在b 、c 两点的都大,故C 正确。

『答案』 BCD『例3』 (多选)(2020·江西安福中学高一月考)如图所示,B 为绕地球沿椭圆轨道运动的卫星,椭圆的半长轴为a ,运行周期为T B ;C 为绕地球沿圆周运动的卫星,圆周的半径为r ,运行周期为T C 。

下列说法或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地球位于B 卫星轨道的一个焦点上,位于C 卫星轨道的圆心上B.卫星B 和卫星C 运动的速度大小均不变C.a 3T 2B =r 3T 2C,该比值的大小与地球有关 D.a 3T 2B ≠r 3T 2C,该比值的大小不仅与地球有关,还与太阳有关『解析』 根据开普勒第一定律可知,地球位于B 卫星轨道的一个焦点上,位于C 卫星轨道的圆心上,故A 正确;卫星C 做匀速圆周运动,速度大小不变,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卫星B 做椭圆运动的速度大小时刻改变,近地点速度大,远地点速度小,故B 错误;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a 3T 2=k ,知a 3T 2B =r 3T 2C ,该比值的大小只与地球质量有关,与太阳无关,故C 正确,D 错误。

『答案』 AC『针对训练2』 (2020·石家庄精英中学高一月考)已知日地距离为R 0,天王星和地球的公转周期分别为T和T0,则天王星与太阳的距离为()A.3T2T20R0 B.T3T30R0C.3T20T2R0 D.T30T3R0『解析』天王星和地球都绕太阳做圆周运动,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R30T20=R3T2,解得R=3R30T20T2=3T2T20R0,故A正确,B、C、D错误。

『答案』A1.(开普勒三定律的理解)(多选)关于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行星轨道的半长轴越长,自转周期就越大B.行星轨道的半长轴越长,公转周期就越大C.水星的半长轴最短,公转周期最大D.海王星离太阳“最远”,绕太阳运行的公转周期最长『解析』由a3T2=k知,半长轴a越长,公转周期T越大,选项B、D正确。

『答案』BD2.(开普勒三定律的理解)(多选)关于开普勒行星运动的公式a3T2=k,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k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量B.T表示行星运动的自转周期C.T表示行星运动的公转周期D.若地球绕太阳运行轨道的半长轴为a地、公转周期为T地,月球绕地球运行轨道的半长轴为a月、公转周期为T月,则a3地T2地=a3月T2月『解析』开普勒第三定律公式a3T2=k中的T是指行星的公转周期而不是自转周期,其中k 是由中心天体决定的,不同的中心天体k 值不同。

选项A 、C 正确。

『答案』 AC3.(开普勒三定律的应用)(2020·上海市高二期中)从开普勒第二定律,我们可知( )A.行星绕日运动的轨道是椭圆B.行星运动的速度是不变的C.任意一点速度方向与太阳的连线时刻垂直D.行星运动的速度在不同位置的快慢是不同的『解析』 行星绕日运动的轨道是椭圆是开普勒第一定律的内容,A 错误;开普勒第二定律内容为太阳系中太阳和运动中的行星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连线长度不相等,时间相等而扫过的面积相等,行星运行的速度大小一定不同,近日点运行速度大,远日点运行的速度小,B 错误,D 正确;行星的速度方向为轨迹的切线方向,切线方向与连线不是时刻垂直,切线方向与曲率半径垂直,C 错误。

『答案』 D4.(开普勒三定律的应用)如图所示,某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月球绕地球运转半径的19,设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为27天,则此卫星的运转周期大约是( ) A.19天B.13天C.1天D.9天『解析』 由于r 卫=19r 月,T 月=27天,由开普勒第三定律r 3卫T 2卫=r 3月T 2月,可得T 卫=1天,故选项C 正确。

『答案』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