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现场检查制度详细版
职业危害检测监测和评价管理制度
职业危害检测监测和评价管理制度一、制度背景近年来,职业病和职业危害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
因此,为了防止职业病和职业危害的发生,制定一套完善的职业危害检测、监测和评价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二、职业危害检测1.职业危害清单的制定:制定详细的职业危害清单,列出可能出现的职业危害因素,包括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
2.职业危害源的监测:对工作场所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测,记录职业危害源的种类、浓度、频次等指标,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评估:通过实地采样和检测,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评估,确定其对员工健康的风险程度和危害性。
三、职业危害监测1.职业病检查:对特定工种或接触高风险职业病的员工进行定期检查,监测员工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职业病的早期症状。
2.环境监测:定期对工作环境进行检测,包括空气质量、噪音、辐射等指标的监测,确保工作环境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
3.体检跟踪:对接触高风险职业危害的员工进行体检跟踪,监测员工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职业危害对员工身体的影响。
四、职业危害评价1.职业危害评估报告的编制: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危害的全面评估,包括危害源的种类、浓度、频次等指标,编制职业危害评估报告。
2.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对员工接触职业危害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职业危害对员工健康的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3.职业危害管控措施的评估:对现有的职业危害管控措施进行评估,确定其有效性和可行性,对不合理或不适用的措施进行改进和调整。
五、职业危害检测、监测和评价管理制度的实施1.制定年度检测、监测和评价计划,确保全面、系统地开展相关工作。
2.配备合格的技术人员,负责危害检测、监测和评价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3.保证职业危害检测、监测和评价数据的及时和准确性。
4.对职业危害检测、监测和评价进行周期性的总结和分析,及时修订和更新制度。
5.对检测、监测和评价结果进行及时、全面的反馈,指导员工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加强职业危害防护意识。
职业危害现场检查制度范本
职业危害现场检查制度范本一、目的本制度旨在加强对职业危害现场的检查,确保工作场所安全、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企事业单位的职业危害现场检查工作,包括生产车间、办公区域、工程施工现场等。
三、职责和权限1. 职业危害现场检查负责人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职业危害现场检查工作。
2. 职业危害现场检查人员负责具体实施职业危害现场检查工作。
3. 各部门负责自身工作区域的职业危害现场检查工作,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和改进。
四、职业危害现场检查的内容1. 对工作场所的职业危害源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人因因素等。
2. 对职业危害防控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包括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情况、设备和设施的安全性等。
3. 对职业危害现场的环境条件进行检查,包括温湿度、噪音、照明等。
4. 对职业危害事故和职业病案例的调查和分析。
五、职业危害现场检查的程序1. 制定职业危害现场检查计划,并经批准后下达。
2. 按照计划进行职业危害现场检查,确保检查全面、准确。
3.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制定整改措施并落实到位。
4. 检查结果和整改情况的报告和登记保管。
六、职业危害现场检查的频次1. 高风险职业危害现场每月检查1次,重大风险职业危害现场每季度检查1次,一般风险职业危害现场每半年检查1次。
2. 对于发现职业危害问题较多、整改不到位的工作场所,将加大检查频次。
七、职业危害现场检查的记录和报告1. 对每次职业危害现场检查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检查内容、发现问题、整改措施等。
2. 检查记录应当签字确认,并有检查人员和被检查单位的相关负责人签字。
3. 检查结果报告应当清晰、准确地反映职业危害现场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要求和建议。
八、职业危害现场检查结果的处理1. 对于发现的职业危害问题,责令被检查单位限期整改。
整改不到位或存在重大隐患的,责令停产停工,直至问题解决。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与检测制度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与检测制度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是为了保护工作者的身体健康和工作安全而制定的管理制度。
它包括了以下内容:1. 职业危害辨识和评估:对作业场所进行全面的危害辨识和评估,确定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
2. 职业危害控制措施:根据职业危害辨识和评估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物理控制、工程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体防护措施等。
3. 职业危害监测和检测:定期对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检测,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职业危害问题。
4. 培训和教育:对工作者进行职业危害防护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职业危害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5. 应急管理:制定应急预案,应对突发职业危害事件,减轻事故后果。
6. 健康监护:对工作者进行定期的健康监护,发现和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职业危害检测制度是指对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定期的检测和评估,确保职业危害的控制措施符合要求,并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职业危害问题。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 环境监测:对作业场所的空气、噪音、振动、光照、温湿度等环境因素进行监测,评估其对工作者健康的影响。
2. 有害物质监测:对作业场所的有害物质进行监测,包括毒性气体、粉尘、放射性物质等,评估其对工作者健康的风险。
3. 个人监测:对工作者进行个人监测,测量其暴露于职业危害因素的程度,评估其对健康的影响。
4. 检测设备和方法:选择合适的检测设备和方法,确保监测结果准确可靠。
5. 检测记录和报告:对监测结果进行记录和报告,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工作者,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实施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和检测制度时,需要充分考虑作业场所的特点和工作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管理措施和操作规程,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检测和评价管理制度范本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检测和评价管理制度范本1、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和管理企业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监测、检测和评价工作,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有职业危害因素的企事业单位,包括但不限于工业企业、建筑工地、化工厂等。
3、责任部门及职责3.1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部门/职业危害因素检测部门负责对企业内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监测、检测和评价,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3.2 企业管理部门负责牵头制定并实施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检测和评价管理制度,并督促各部门和人员的落实。
3.3 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组织和实施员工的职业健康体检,并将体检结果与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检测和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4、监测与检测内容4.1 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对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进行全面的监测和检测,确保操作规范和适当的防护措施。
4.2 职业危害因素浓度检测对重要的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度进行定期检测,包括但不限于化学物质、尘埃、噪声等。
4.3 职业危害因素个体暴露监测通过专业的测试设备和方法,对员工个体暴露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检测。
4.4 职业危害因素评价综合分析监测和检测结果,评价职业危害因素对员工健康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护和改进措施。
5、监测与检测频率根据企业内具体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和检测的具体频率和时间表。
6、评价结果管理6.1 职业危害因素评价报告对监测和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并编制职业危害因素评价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评价结果、存在的问题、改进建议等。
6.2 报告通知与沟通评价报告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和人员,并召开相关会议进行沟通和讨论。
6.3 报告归档与保管评价报告需进行归档和保管,以备日后参考和咨询。
7、风险防护与改进措施根据职业危害因素评价报告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制定和实施相应的风险防护和改进措施。
8、培训与宣传定期组织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和检测的相关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员工对职业危害因素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范文
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范文一、制度背景1.使命和目标企业要关注职工的健康和安全,保护职工免受职业危害的侵害,确保职业危害日常监测工作的有效实施。
2.法律法规依据依据《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监测主体1.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负责制定监测计划、组织监测实施、监测结果的分析和评价,提供监测报告。
2.职业卫生监测机构负责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样品采集、实验分析等具体工作。
三、监测内容1.监测对象涉及有职业危害的作业场所、工种、岗位和人员。
2.监测指标监测指标根据职业危害的类别、性质和目标确定,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环境噪声、物理因素、放射性物质等。
四、监测计划1.监测周期根据危害程度和监测要求,制定监测周期,一般不超过一年。
2.监测方法和频次根据监测目标,确定监测方法和频次。
3.监测样品采集按照国家标准或规范的要求进行走样、单次采样或多次采样。
4.监测设备和工具使用符合监测要求的仪器设备和工具进行监测工作。
五、监测实施1.调查研究通过了解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明确监测工作的目的和重点。
2.监测现场准备参照监测方法和要求,准备好所需设备和工具,确保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监测操作按照监测方法和要求,进行监测操作,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监测数据处理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分析和评价,形成监测报告。
5.监测报告将监测结果及时报告给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
六、监测结果的分析和评价1.数据分析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均值、标准差、相关系数、趋势分析等。
2.评价结果根据监测结果和相关标准,评价职业危害的程度和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3.结果应用将评价结果应用于职业危害防控和管理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
七、监测记录和档案管理1.监测记录建立监测记录,包括监测计划、监测操作、监测数据等。
2.档案管理建立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的档案,包括监测计划、监测报告、监测记录等。
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及考核奖罚制度模版
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及考核奖罚制度模版一、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工作,促进企事业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开展,确保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企事业单位,包括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等。
三、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的内容1.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查a) 对工作场所环境中的粉尘、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等进行检查,确保不超过国家相关标准;b) 检查企事业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有定期检查和评估的措施。
2. 员工职业健康检查a) 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体检、职业病检查等;b) 根据职业病危害程度,确定不同岗位的职业健康检查频次。
3. 职业卫生培训a) 对企事业单位的员工进行职业卫生培训,包括职业病防治知识的普及、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等;b) 对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进行职业卫生管理培训。
四、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的频率1. 根据企事业单位的职业病危害程度,制定不同岗位的职业卫生监督检查频率;2. 对于危害程度较高的岗位,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卫生监督检查;3. 对于职业病防护做好的企事业单位,酌情减少监督检查频率,但不得少于每两年一次。
五、奖励制度1. 打造职业卫生先进单位a) 对职业卫生管理水平较高,防护措施做到位的企事业单位进行表彰;b) 设立职业卫生先进单位奖,给予荣誉称号和奖金。
2. 个人奖励a) 对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表现进行奖励,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职业病防治工作;b) 设立职业卫生优秀个人奖,给予荣誉称号和奖金。
六、处罚制度1. 轻度违规a) 对于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的轻微违规行为,给予口头警告,责令改正;b) 对于个别员工的违规行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记过等处分。
2. 严重违规a) 对于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的严重违规行为,进行调查核实后,给予严重警告、降低职务等处分;b) 对于企事业单位的严重违规行为,依法进行罚款、吊销许可证等处理。
七、监督检查的结果通报1. 对于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结果良好的企事业单位,及时通报表扬;2. 对于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结果较差的企事业单位,责令整改,并进行监督检查;3. 对于严重违规的企事业单位,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依法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
职业安全健康检查制度模版
职业安全健康检查制度模版一、总则本制度旨在规范企业职业安全健康检查工作,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与安全。
涵盖了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治和职业危害因素防控等方面的内容,确保企业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二、职责1. 企业管理层应当建立和完善职业安全健康检查制度,确保各项措施的有效实施并评估其效果;2.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具体的职业安全健康检查方案,并组织实施和监督;3. 各部门负责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落实和执行,定期进行自查,并积极配合安全管理部门的检查;4. 所有员工应当严格遵守本制度的要求,保障自身的安全和健康。
三、职业安全健康检查内容及要求1. 安全生产检查(1) 工作环境检查:检查工作场所的通风、照明、安全出口等情况,确保员工的工作环境符合相关规定;(2) 设备设施检查:检查生产设备是否符合安全规范,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如有问题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3) 安全教育培训检查:检查员工是否参加了相应的安全培训,是否掌握安全操作规程等;(4) 安全防护设施检查:检查是否配备了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并保证其有效使用;(5) 应急救援设施检查:检查应急疏散通道、消防设施等是否齐备,并保证其正常使用。
2. 职业病防治检查(1) 工作岗位评估:对每个岗位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评估,确定相应的职业病防护措施;(2)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对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期检测,并分析结果,采取相应措施;(3) 职业病防护设施检查:检查是否配备了必要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保证其正常使用;(4) 职业卫生监护:对易受职业危害影响的员工进行定期体检,及时发现职业病病例,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3. 职业危害因素防控检查(1) 危险物品管理:检查危险物品的储存、使用和处置情况,确保符合法律法规;(2) 作业环境卫生检查:检查作业环境卫生状况,采取相应的卫生防护措施;(3) 噪声、震动、辐射等职业危害因素检查:检查职业危害因素的来源、浓度、暴露时间等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4)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对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定期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制度范本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制度范本一、引言职业危害因素是指在工作场所中可能导致职工患病或受伤的各种因素。
为了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工作安全,我们制定了这份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制度。
该制度旨在通过全面、科学的检测措施,及时发现并解决工作场所中存在的危害因素,以进一步改善劳动环境,保护职工的权益。
二、检测目的与范围1. 检测目的:本制度的目的在于评估工作场所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通过检测,可有效预防与控制职业病和职业事故的发生,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和工作安全。
2. 检测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全体员工,包括办公区域、车间、生产线、仓库等各类工作场所。
三、检测内容与方法1. 检测内容:(1)各类物理因素的检测:如噪音、振动、光照强度等。
(2)各类化学因素的检测:如有害气体、有毒物质、粉尘等。
(3)各类生物因素的检测: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4)各类人因因素的检测:如工作强度、劳动时间、工作姿势等。
2. 检测方法:(1)资料搜集法:收集有关工作场所的基本情况、工艺流程、物质使用情况等相关资料。
(2)现场检测法:利用专业仪器对工作场所中的危害因素进行实时监测。
(3)体检与问卷调查法:通过对职工的体检和问卷调查,了解职工身体状况和主观感受。
四、检测标准与评估结果1. 检测标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制定相应的检测标准。
例如:(1)噪音标准:不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工作场所噪音限值。
(2)空气质量标准: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
(3)工作强度标准:根据工作内容合理确定工作强度。
2. 评估结果:对工作场所中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评估,根据检测结果,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种情况。
对于不合格的情况,需及时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五、改善措施与效果评估1. 改善措施:(1)根据检测结果,针对不合格的危害因素,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方案。
(2)改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调整工作布局,增设防护设施,改进工艺流程等。
2. 效果评估:实施改善措施后,需要进行效果评估,确保危害因素得到有效控制。
外来施工单位及人员的职业危害管理制度模版(四篇)
外来施工单位及人员的职业危害管理制度模版职业危害管理制度模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外来施工单位及人员的职业危害管理,保障其健康与安全,提高职业危害防控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规范,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与外来施工单位及其派遣的人员之间的职业危害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制度的宗旨是防止、控制职业危害,保障职工健康与安全,实现人无事故、无伤害、有成效工作。
第四条外来施工单位及其派遣的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单位的职业危害管理制度,配合本单位的管理要求。
第五条本单位负责对外来施工单位及其派遣的人员的职业危害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
第六条外来施工单位及其派遣的人员发现职业危害的,应立即向本单位管理人员报告,并采取必要措施进行控制。
第二章职业危害管理的基本要求第七条外来施工单位及其派遣的人员在工作中应准确了解危害因素的性质、来源和危害程度,正确使用和佩戴各种防护用品,采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和操作规程。
第八条外来施工单位及其派遣的人员在工作中应遵守安全操作规范,严禁擅自改变工作环境或操作方式,不得随意停工或停电。
第九条外来施工单位及其派遣的人员在工作中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定,严禁违章指挥、违法操作或故意破坏安全设施。
第十条外来施工单位及其派遣的人员在工作中发现职业危害问题应及时报告本单位管理人员,配合开展相关的职业危害防控措施。
第十一条外来施工单位及其派遣的人员不得饮酒或饮用影响工作安全的药品,不得吸烟或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进入施工现场。
第三章职业危害管理的主要措施第十二条本单位对外来施工单位及其派遣的人员的职业危害管理采取责任分工、监督检查和培训教育相结合的方式。
第十三条本单位每年组织开展一次职业危害评估,评估结果作为改进职业危害防控措施的依据,并及时告知外来施工单位及其派遣的人员。
第十四条外来施工单位应对其派遣的人员进行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培训,确保他们具备相应的职业危害防护知识和技能。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安全制度模版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安全制度模版一、总则本制度是为保障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的安全进行规范管理,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所有从事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的人员必须遵守本制度。
二、工作职责1. 所有从事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并熟悉相关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
2.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人员应按照工作任务要求,准确进行采样和分析,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3.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人员应熟悉并执行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和防护措施,确保自身安全。
4.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人员应将检测结果及时报告给有关部门,并提供相关的建议和意见。
三、安全操作规程1.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人员在操作前必须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手套、防护眼镜、口罩等。
2.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人员在操作中要注意工作环境的通风,确保空气流通,避免有害气体的积累。
3.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人员在采样和分析过程中应注意避免与有害物质直接接触,并遵守相应的操作规范。
4.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严禁吸烟、吃东西等行为。
5.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人员在操作中如发现异常情况或者安全隐患,应立即报告相关负责人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四、事故处理1.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中发生的事故要及时报告给上级领导,并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处理,确保事故不再扩大。
2.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人员在事故处理中要始终牢记自身安全第一的原则,不可盲目冒进。
3.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人员在事故处理完毕后必须彻底整理安全设备和场地,确保无后续安全隐患。
五、考核和奖惩1.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人员应按照规定的工作要求进行操作,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如有违规操作或数据造假行为,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2.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人员应参加定期的安全培训和考核,通过考核方可继续从事相关工作。
3.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中发现安全隐患并及时进行上报的人员将受到相应的奖励和表扬。
职业危害日常检测管理制度模版
职业危害日常检测管理制度模版一、目的与依据为了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避免职业危害的发生和迅速进行管理,制定本职业危害日常检测管理制度。
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及其暴露限值》等相关法律法规。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所有员工,包括办公室、工厂、实验室等各个工作场所。
三、职业危害日常检测管理机构与职责1. 职业危害日常检测管理机构指定专门负责职业危害日常检测工作的部门或人员,负责组织、指导和监督职业危害日常检测工作。
2. 职业危害日常检测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包括:(1) 定期进行职业危害日常检测,发现危害超过暴露限值的情况及时处理;(2) 制定并完善职业危害日常检测方案;(3) 对职业危害日常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提出改进措施;(4) 组织开展职业危害防护培训和宣传工作;(5) 汇报职业危害日常检测工作情况。
四、职业危害日常检测工作流程1. 职业危害日常检测的频次由职业危害日常检测管理机构根据工作场所实际情况确定。
2. 职业危害日常检测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检测准备:职业危害日常检测前,必须进行充分准备,包括仪器设备的校验与验证,人员的培训与督导等工作。
(2) 检测方法: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和仪器,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检测操作: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检测操作,确保检测过程的标准化和可重复性。
(4) 检测记录:对每一次的检测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检测时间、地点、检测项目、仪器型号等信息。
(5) 结果评估与处理:根据职业危害日常检测结果,及时评估危害程度,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
五、职业危害日常检测结果的处理1. 如果职业危害超过暴露限值,则需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危害防护和管理。
2. 检测结果的处理由职业危害日常检测管理机构负责,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相应处理。
3. 如果职业危害日常检测表明危害程度已经达到危害等级,需要立即进行整改和处理,确保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职业卫生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制度范本
职业卫生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企业职业卫生安全管理,保障员工身体健康和工作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体员工,包括正式工,合同工以及临时工。
第三条企业职业卫生安全管理分级负责制,企业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各级管理人员为第二责任人,全体员工为第三责任人。
第四条企业职业卫生安全工作分计划制定、隐患排查、防护设施管理、健康监测、事故应急五个方面。
第二章计划制定第五条企业每年制定一份职业卫生安全管理工作计划,并报批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第六条职业卫生安全管理工作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①危险因素评估分析;②职业卫生安全隐患排查计划;③职业卫生安全培训计划;④职业卫生安全防控措施制定与落实计划。
第七条各级管理人员应按计划制定职业卫生安全工作责任书,并下发到岗位,明确责任人和责任内容。
第三章隐患排查第八条企业每季度进行一次隐患排查并记录,每年组织一次全面排查。
第九条隐患排查范围包括生产设备、作业环境、工艺过程、劳动保护用品等。
第十条隐患排查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①危险源辨识评估;②作业环境评价;③从业人员健康检测;④职业卫生安全设施设备检查;⑤职业卫生安全培训合格证核发。
第四章防护设施管理第十一条企业应配备相应的防护设施,并落实使用、维护和更新管理。
第十二条防护设施包括但不限于: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口罩、防护手套、防护耳塞等。
第十三条防护设施应定期检查,有损坏、失效的应及时更换和修复。
第五章健康监测第十四条企业应结合职业危害因素,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健康监测。
第十五条健康监测项目应根据不同岗位和职业危害进行设置。
第十六条健康监测结果应及时通知个人,并建立健康档案,监测结果严格保密。
第六章事故应急第十七条企业应建立健全职业卫生安全事故预防和应急管理制度。
第十八条事故应急管理制度应明确事故报告、处置措施、救援流程等。
第十九条企业应定期组织事故应急演练和培训。
某公司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范文
某公司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范文一、目的与依据本制度旨在通过日常监测,识别和评估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确保职工的健康和安全。
本制度的依据包括国家有关职业卫生和安全的法律法规以及公司内部的管理规定。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岗位的职工,包括全职员工、临时员工和合同工人。
三、定义1. 职业危害:指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对职工健康和安全造成伤害的物理、化学、生物、人为等因素。
2. 监测:指对工作环境、职工健康状况以及作业流程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观察、检测和评估。
四、职责与义务1. 公司管理层负责制定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并落实到各部门和岗位。
2. 各部门负责组织实施职业危害日常监测,包括对工作环境、职工健康状况和作业流程的观察、检测、评估。
3. 职工有义务积极参与职业危害监测工作,如配合监测人员进入工作区域进行检测和采样操作。
4. 监测人员负责根据监测要求进行检测和评估,并及时向管理层和相关部门汇报监测结果。
五、监测内容及方法1. 工作环境的监测:包括但不限于对空气质量、噪音、震动、光照、温度和湿度等因素进行监测,评估是否达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 空气质量监测:采用空气采样仪器,监测有害气体的浓度和颗粒物的含量。
- 噪音监测:采用声级计,监测噪音的强度,并对超标的噪音源进行分析和控制。
- 震动监测:采用震动仪器,监测震动的频率和强度,并对可能产生的危害进行评估。
- 光照监测:采用光照度计,监测工作区域的光照强度是否满足工作要求。
- 温度和湿度监测:采用温湿度测量仪,监测工作区域的温度和湿度,并进行评估。
2. 职工健康状况的监测:包括但不限于对职工的体检、职业病检测、生物学监测和心理健康评估等。
- 体检:根据职工健康状况的要求,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体检,评估职工的健康状况。
- 职业病检测:对可能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工进行相应的职业病检测,确保职工的健康。
- 生物学监测:通过采集职工的血样、尿样和呼吸道样本等,检测是否存在职业病相关物质的暴露。
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维修检查制度范本
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维修检查制度范本一、制度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提供一个全面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维修检查的规范,以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并确保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有效运行。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维修检查工作,包括但不限于防护用品、安全装置、警示标识等。
三、职责与义务1. 公司:(1)负责制定并修订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维修检查的管理制度;(2)安排专人负责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维修和检查工作,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3)确保维修检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及时处理维修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和隐患。
2. 维修检查人员:(1)熟悉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维修检查工作内容和要求;(2)按照制度规定的时间对职业危害防护设施进行维修和检查;(3)及时发现和报告设施维修中出现的问题和隐患;(4)严禁私自更换或修理职业危害防护设施。
3. 员工:(1)严格按照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使用和保养的规定操作;(2)及时向维修检查人员汇报设施的异常情况;(3)对设施维修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给予积极配合和支持。
四、维修检查内容1. 防护用品类:(1)检查防护用品的完整性、清洁度和可靠性;(2)检查防护用品的有效使用情况,如防护口罩的佩戴是否正确、安全帽是否合适等;(3)检查防护用品的存放和保管情况,确保其安全和易寻找。
2. 安全装置类:(1)检查安全装置的操作性和可靠性;(2)检查工作场所的紧急停机装置是否正常;(3)检查安全装置的使用和保养情况,如灭火器的检查保养记录等。
3. 警示标识类:(1)检查警示标识是否清晰、完整;(2)检查警示标识的布局和安装位置是否合理;(3)检查有无模糊、不清晰或掉落的警示标识。
五、维修检查频率1. 防护用品类:每月进行一次维修检查。
2. 安全装置类:每季度进行一次维修检查。
3. 警示标识类:每半年进行一次维修检查。
六、维修检查记录1. 维修检查人员应当准确记录维修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2. 维修检查记录应包括维修检查的日期、维修检查人员、问题描述、处理意见等;3. 维修检查记录应被妥善保管,保留至少一年。
职业危害排查治理制度模版
职业危害排查治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预防和减少职业危害事故的发生,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工作岗位和从事各类劳动活动的职工。
第三条本制度的基本要求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依法管理,适度为原则。
第二章职业危害排查第四条本单位应当对职业危害进行全面排查,确定危害因素及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
第五条职业危害排查包括以下内容:(一)对职工岗位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辨识,确定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二)了解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特征,排查可能暴露于职业危害因素的职工;(三)评估职业危害因素对职工身体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危害程度;(四)确定职业危害的管控措施和防护设施。
第六条职业危害排查的具体步骤:(一)制定职业危害排查计划,明确职责分工;(二)收集职业危害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三)进行现场勘察,了解职业危害状况;(四)评估职业危害的影响及危害程度;(五)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和防护设施;(六)编制职业危害排查报告,并及时上报;(七)评估职业危害排查效果,适时进行调整和完善。
第三章职业危害治理第七条本单位应当根据职业危害排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第八条职业危害治理包括以下内容:(一)职业危害管控措施的执行和监督;(二)防护设施的安装、使用和维护;(三)职业危害因素的替代或减少措施;(四)职业危害因素对职工身体健康的影响控制;(五)职业危害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
第九条职业危害治理的具体步骤:(一)制定职业危害治理计划,明确责任人和措施;(二)落实职业危害管控措施,确保防护设施的有效使用;(三)监督职业危害管控措施的执行情况;(四)定期检查和维护防护设施;(五)进行职业危害因素的替代或减少措施;(六)保障职工身体健康的需求得到满足;(七)定期开展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演练。
第四章监督检查第十条本单位应当加强对职业危害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监督检查内容包括:(一)对职业危害排查情况的复核;(二)对职业危害治理措施的执行情况的检查;(三)对防护设施的使用和维护情况的检查;(四)对职业危害事故应急预案执行情况的检查。
职业卫生及生产场所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范本
职业卫生及生产场所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范本一、引言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职业卫生及生产场所危害因素的检测管理是确保员工健康和企业安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为了规范并有效管理职业卫生及生产场所危害因素的检测工作,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目的与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的目的是规范企业职业卫生及生产场所危害因素的检测管理工作,确保员工健康和安全生产。
适用于企业所有生产场所、生产设备及相关工艺的危害因素的检测与管理。
三、术语与定义1. 职业卫生:指保护和改善劳动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预防工作相关疾病和职业性损伤的学科和活动。
2. 危害因素:指在生产活动中可能对员工健康造成伤害的物理、化学、生物、社会心理等因素。
3. 检测管理:指对职业卫生及生产场所危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估、监测、控制和改善的管理活动。
四、检测管理机构与职责1. 设立检测管理机构,负责职业卫生及生产场所危害因素的检测管理工作。
2. 检测管理机构的职责包括:1) 制定职业卫生及生产场所危害因素的检测计划,并组织实施;2) 对生产设备及相关工艺进行危害因素的检测;3) 对员工的工作环境进行危害因素的检测;4) 对员工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体检;5) 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估,并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6) 定期向企业管理层报告职业卫生及生产场所危害因素的检测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7) 组织员工职业卫生知识的培训。
五、核心内容1. 危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估1) 对生产设备及工艺流程进行危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估;2) 对员工的工作环境进行危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估;3) 对员工的工作操作进行危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估;4) 对各类危害因素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其对员工健康的威胁程度。
2. 监测与控制措施1) 对危害因素进行定期监测,确保其在可控范围内;2) 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危害因素对员工健康的影响;3) 进行现场改善,消除或减少危害因素的源头。
3. 员工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体检1) 对所有员工进行定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体检;2) 根据体检结果,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职业危害防治相关规章制度
职业危害防治相关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保障职工身体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和机构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
第三条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原则,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防治体系,保障职工健康和安全。
第四条各级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加强对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建立健全责任制度。
第五条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置方案,确保职工在工作中免受危害。
第六条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要求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完善的职业危害台账,记录相关数据和防治措施,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
第七条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经费应当列入生产经营单位的年度预算,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章职业危害防治工作机构第八条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设立职业危害防治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和组织架构,配备专业人员和必要设备。
第九条职业危害防治工作机构应当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负责职业危害的识别、评估、控制等工作。
第十条职业危害防治工作机构应当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共同推动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开展。
第三章职业危害防治措施第十一条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制定相应的职业危害防治措施,严格执行。
第十二条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职业危害防护设备的配备、职业健康检查的开展、职业危害物质的替代等。
第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相关的职业危害物质储存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危害物质的使用和管理。
第四章职业危害防治培训第十四条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组织职业危害防治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第十五条职业危害防治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职业危害识别、职业病防治、职业危害物质的防护等。
第十六条职业危害防治培训应当由具备相关资质和经验的专业人员进行,确保培训质量。
职业危害日常检测管理制度范本
职业危害日常检测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和依据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员工的安全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因素对员工的伤害,提升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同时,本制度还旨在加强对职业危害日常检测的管理,确保相关措施的有效执行,减少职业病的发生率。
本制度的依据是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等。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劳动的员工,包括全职、兼职、临时工等。
三、职业危害日常检测管理的责任和义务1. 公司的主管部门需要负责制定和完善职业危害日常检测管理制度,并保证其有效实施。
2. 各部门的负责人需要负责组织和指导本部门的职业危害日常检测工作,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相关情况。
3. 职业危害日常检测人员需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检测工作,准确记录检测结果,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反馈。
四、职业危害日常检测工作内容1. 对工作场所的环境进行日常检测,包括对空气中的各种污染物进行定期检测,如粉尘、化学物质、噪音、振动等。
2. 对职业危害因素接触的员工进行健康监测,包括体检、问卷调查等,并根据监测结果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3. 对使用的工艺、设备进行日常检测,保证其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性。
4. 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日常检测,如防护用品、通风设施等,确保其正常使用和有效性。
五、职业危害日常检测的频次和方法1. 职业危害因素日常检测的频次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不得少于每年一次。
2. 职业危害因素日常检测应由具有专业资质的机构进行,检测方法和标准应符合国家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六、职业危害日常检测结果的处理1. 如果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超过国家规定的限值,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和纠正,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2. 对检测结果正常的部门和人员应及时反馈,做好记录,以备日后查阅和参考。
七、职业危害日常检测结果的通报和宣传1. 公司应定期向员工通报职业危害日常检测的结果和措施,提高员工对职业危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制度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8866(管理制度范本系列)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制度详细版The Daily Operation Mode, It Includes All Implementation Items, And Acts To Regulate Individual Actions, Regulate Or Limit All Their Behaviors, And Finally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编辑: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制度详细版提示语:本管理制度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的规则或运作模式中,包含所有的执行事项,并作用于规范个体行动,规范或限制其所有行为,最终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
,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1、职业病危害事故实行报告制度,凡发生事故,均要进行报告。
2、职业病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车间负责人和安环处报告。
3、车间负责人和安环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前往事故发生地进行处理,同时报告生产管理部安全组。
4、如情况紧急,生产管理部安全组接到报告后,立即报告单位负责人。
单位负责人应当于一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5、特殊情况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6、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6.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6.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6.3事故的简要经过;6.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6.5已经采取的措施;6.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7、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职业病事故相应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GD/FS-3982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职业危害现场检查制度详
细版
The Daily Operation Mode, It Includes All Implementation Items, And Acts To Regulate Individual Actions, Regulate Or Limit All Their Behaviors, And Finally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职业危害现场检查制度详细版
提示语:本管理制度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的规则或运作模式中,包含所有的执行事项,并作用于规范个体行动,规范或限制其所有行为,最终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
,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一、为了加强职业危害现场检查工作,更好地履行职业危害监察的职能,制定本制度。
二、现场检查工作管理制度包括三方面:现场检查工作管理,职业防治设施停运检修的请求、报告及批复管理及工作档案管理。
三、现场检查工作管理
现场检查的内容:
1、对职业危害防护设施运行情况进行检查;
2、现场警示标语情况;
3、应急救援设施完好情况;
4、通讯报警装置运行情况;
5、职工个人劳保用品使用情况;
6、各职能部门、生产区队执行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情况。
四、现场检查的人员及时间
1、矿领导牵头组织,职业危害防治管理机构成员参加,每季度进行检查一次。
2、职业危害防治专(兼)职管理人员每月组织检查一次。
3、专业科室、区队负责人,对本专业、本区队作业范围每周检查一次。
五、现场检查要求:
1、职业防治科要制定各项目检查内容表,检查时对照项目逐一检查。
2、填写现场检查记录,写明违章事实,履行告知制度;
3、检查要全面,无死角。
包括粉尘、噪声、热
害、有害气体等职业危害因素检查。
4、各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发现的安全隐患可直接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各作业区接到整改通知书要认真整改,采取措施消除事故隐患。
5、检查的每一个作业场所,必须作好详细登记,每次检查都必须对前次检查登记的问题进行复查。
6、检查记录、隐患整改通知书等由职业防治科整理成台账,存档。
7、检查出的隐患必须按“三定”原则落实整改,并做好跟踪考核,确保隐患及时保质保量完成。
可在这里输入个人/品牌名/地点
Personal / Brand Name / Location Can Be Entered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