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西医结合专家共识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脉管炎
中药 : 当归 、 参 各 2 g 桑 枝 、 参 、 芎 、 血 丹 0, 玄 川 鸡 藤各 1 g 青 木 香 、 七 、 乳 没 各 1 g, 仁 、 花 、 5, 三 制 2 桃 红 桂 枝 、 龙 各 l g 全 蝎 3 , 蚣 2条 。感 染 明显 者 地 o, g蜈 加金 银 花 、 蒲公 英各 3 g 久病 者 加 枸 杞 子 、 阳 、 0; 锁 淡 大云 ; 口长期 不 愈者 加 黄芪 。 伤 西 药 : 蛇抗 酸 酶针 剂 加 低 分 子 右 旋 糖 酐 注 射 腹
液 和地 塞米 松 , 脉滴 注 。 静
有祛 瘀 通 脉 之 功 ; 归 四 逆 汤 温 经 散 寒 、 血 通 当 养 脉; 四妙 勇 安 汤 清 热 解 毒 、 血 止 痛 。 再 配 全 虫 、 活 地龙 、 蚣 以增 强 疗 效 。 临 床 观 察 证 实 , 类 药 物 蜈 虫 有 较好 的镇 痛 作 用 , 可 扩 张 血 管 , 制 血 小 板 聚 并 抑 集, 改善 血 液 浓 、 、 现 象 , 而 改 善 微 循 环 。 粘 聚 从 现 代 药 理 研 究 表 明 , 芎 提 取 物 川 芎 嗪 能 保 川
护 血 管 内皮 细胞 , 除血 管 平 滑 肌 痉 挛 , 制 血 小 解 抑
外 用药 : 双 氧水 外 洗 ; 3 庆大 霉 素外 敷 , 日数 每 次 , 者用 庆 大霉 素 浸泡 数 次 。 甚
3 治 疗 结 果
板聚集 , 降低 血 液 粘 度 , 善 血 液 流 变 学 指 标 及 神 改 经系统功能障碍。溃疡久 而不愈者 , 重用 黄芪 , 可
中医辨证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心得
脾功能失调有 关 ,虽然 和现代 医学 的认识 不完 全一 致 ,但 患处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舌质青紫 ,脉沉或沉涩。
因上述可知 ,当有其 内在联系 ,而对外 因的认识 则相类似 。
治则 :血 府 遂瘀 汤加 减 ,当 归 、生 地 、桃 仁 、红 花 、
所有这些认识 ,均为正确 辨病 和辨证 论治 提供 了依据 (本 枳壳 、赤 芍 、柴 胡 、甘 草 、桔 梗 、川 芎 、川 牛 膝 、乳 香 、
发冷 ,四肢发凉 等寒 证 ,寒性 收引 《素 问 ·举 痛论》 “寒
主证 :患肢 发凉 ,麻 木 ,酸 胀加 重 ,持续 性疼 痛 ,夜
则气收 ”,“气收” 即气 机收 敛闭塞 ,阳气不能 达于 四肢之 间加重 ,间歇性足跛严重 ,皮肤可呈 紫绀 色 ,或见紫褐斑 ,
末端 ,使血脉收缩凝涩 。中医学认 为脉管炎 致病与心 、肾、 趾 (指) 甲增厚或变形 ,生长缓慢 ,汁毛稀疏或肌 肉萎缩 ,
泣而不行 ,客 于脉外 则血少 ,客于脉 中则 气不通 ,故卒 然
治则 :前述各方均可加右归饮 ,附子 ,肉桂 ,山萸 肉 ,
而痛”。另外 寒易 伤 阳气 ,若寒 入 达 脾 胃,或 伤肺 、肾之 杜仲 ,熟地 ,炙甘草 ,山药 ,枸杞子 。
阳,则这些脏器 功能 失调 ,不 能营养 ,肢 体 以致 出现 身体 3.2 脉络血瘀证 (型 )
除引起疼痛 外 ,还可 引起手 足冷 、苍 白、麻木 ,甚 至 由于
主证 :患肢 发凉 ,疼 痛 、麻 木 、酸 胀 ,问歇 跛 行 ,患
得不气血 的供 养而 坏死 ,发生 脱疽 证 ,造成本 病 的原 因是 肢局部皮肤温 度下 降 ,皮 肤颜 色或 苍 白,或苍 黄 ,患处 动
中医医师考点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验方》
助育汤
【功能主治】 功能补肾生精,助生育。主治精子减少引起的男性不育症。 【处方组成】 熟地15克、杞子15克、淮山药15克、楮实子15克、菟丝子15克、山萸肉10克、淫羊藿12 克、丹皮10克、茯苓10克、泽泻23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肾阴不足选加苁蓉10克、首乌10克、复盆子12克;精液清稀,肾气不足,加党参12克、 韭菜子9克、肉桂9克、附子9克;精子活率低下,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加肉桂9克、附子9 克、巴戟天9克、鹿茸6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精液中红细胞或白细胞多,阴虚火旺兼有湿 热下注,加知母10克、黄柏10克、木通10克、金银花12克;精子畸形,阴虚火旺,加知母10 克、黄柏10克、苁蓉10克、首乌12克;相火旺盛者加黄柏10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芡实 15克。 【临床疗效】 应用22例,全部治愈。服后精子数上升到6000-7000万/毫升者4例;上升到8000万/毫升 者6例;上升到达9000万/毫升者7例;上升到1亿/毫升者5例。精子活动率上升到70%者7例;上 升到75%者5例;上升到80%者5例;上升到85%以上者5例。 【按语】 本方补肾生精,促进精子的产生与成熟,增加精子数量与成活率,宜于精子减少引起之 男性不育症。
巧治初春感冒妙方
“雨水”节气是全年中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这一时期气温变化幅度较大,忽 冷忽热、乍暖还寒的天气对人们的健康危害很大,容易导致感冒发生。
以下偏方可以缓解感冒,减轻患者痛苦。 姜糖苏叶方 【原料】 生姜3克,苏叶5克,红糖适量。 【制法】 先将生姜洗净,切成细丝,与苏叶、红糖一并放入瓷杯内,以沸水冲人,加 盖浸泡10分钟即成。 【用法】 趁热顿服,服后加被取汗。 【主治】 普通感冒。 芥菜猪肉方 【原料】 芥菜400克,猪瘦肉200克。 【制法】 水适量,人锅后加入芥菜、猪瘦肉煮汤,煮熟加食盐3克,调味即可。 【用法】 饮食。 【主治】 风寒感冒、头痛发热等。 荸荠甘蔗方 【原料】 荸荠150克,甘蔗1000克。 【制法】 荸荠洗净,甘蔗去杂质、去节、去皮,切成3厘米条状,一起入沙锅,加水750 毫升,煎煮30分钟,取汁食用。
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秘方(1)
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秘方【来源】潘建中,《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熟附子20克,干姜6克,豆豉20克,桂枝12克,路路通,黄芪、毛麝香,甘草各20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温经散寒,活血通络。
【方解】本病多因感受寒邪侵袭、气血虚寒凝结所致。
方用熟附子、干姜,桂枝温经散寒通脉,为方中之主药;干姜与熟附子同用,可降低附子的毒性,并可加强附子的回阳强心作用;黄芪补气,可强心与扩散血管作用;重用甘草之甘缓,可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不致辛燥,并能降低附子之毒性。
方中附子有毒,用量较大应先煎。
【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虚寒型或气滞血瘀型偏寒者。
【加减】病在下肢者,加牛膝20克;口干,舌质红、苔黄者,加金银花叶20克;合并溃疡或坏疽者,加虎杖30克。
本病若处于缺血期和营养障碍期者。
加用活络洗方(毛麝香、大风艾、海风藤根、桂枝各12克,大罗伞5克,入地金牛根13克);坏死期加用消炎洗方(一枝黄花、虎杖各15克,苦参,黄柏各12克,救必应15克)。
上述两方分别研未、并均以4000毫升开水泡药浸洗。
前者清洗,后者温洗。
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
【疗效】治疗50例,其中临床治愈15例(平均疗程64天),显效33例(平均疗程56.3天),缓解和无效各1例(疗程各30天)。
总有效率为98%。
【来源】杨培根,《新中医》(2)1987年【组成】丹参35克,赤芍、鸡血藤、地龙、乳香、没药、乌梢蛇各15克,当归、红花、甘草各10克,细辛7.5克,蜈蚣3条。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3次温服。
【功用】活血化瘀,搜风通络。
【方解】本组病例,无论是寒湿致病,或为虚寒成疾,总以气滞血瘀为其主要病理变化。
方中以丹参,赤芍,鸡血藤,乳香、没药、当归、红花活血化瘀,通利血脉;乌梢蛇,地龙,蜈蚣搜风通络。
细辛温经散寒。
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搜风通络之功。
【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加减】若偏于寒湿阻滞,阳气不能畅达者加附子、肉桂、桂枝、制川鸟、制草乌,防己、苍术温经散寒,祛风除湿;偏于湿热者,加黄柏,萆薢以清热利湿,热毒炽盛者,酌加金银花、紫花地丁,蒲公英,连翘、丹皮等以清热凉血解毒;若久病气血亏虚,创面不敛,肉芽不鲜者,酌加益气养血之当归,党参、熟地、首乌等。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西结合辨证施护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西结合辨证施护发表时间:2016-03-14T11:31:04.64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2期作者:张颖顺周春华张嫣[导读] 无锡市中医医院多年来我们对该病的护理方法进行了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无锡市中医医院江苏无锡 214001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慢性全身性血管疾患,多发生于青壮年,以男性为多,好发于四肢末端,是一种动、静脉血管腔发生闭塞、引起局部组织缺血、最后坏死至肢体末端脱落的炎性病变。
其病程缓慢,呈周期性加剧,患者十分痛苦。
本病属祖国医学“脱疽”范畴。
早在《内经》中就有关于本病的记载,《灵枢、痈疽第八十一》云:发于足趾,名脱痈,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治之。
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
本病的发生是由于人体情志不调,肝肾亏虚,感受寒邪侵袭,客于经络寒凝血瘀,气血运行不畅,造成肢端脉络瘀阻,阳气不能布达四肢,日久缺少气血的濡养而发生坏疽。
多年来我们对该病的护理方法进行了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本组资料共62例,男性55例,女性7例,最大72岁,最小24岁,平均48岁。
有吸烟史者55例,局部缺血期32例,营养障碍期14例,坏死期8例。
病程6月—7年,平均3.8年。
一、病因和病理多认为本病是由于运行气血不畅,脉络受阻而发生,与气血素亏,肾气虚损及长期大量的吸烟、饮酒、寒湿、潮湿、外伤、情绪和服用药物过多中毒等因素有关,病变常见于下肢细小动脉,伴行静脉也可受累,但较轻。
早期为血管痉挛、内膜增生和红细胞凝集,逐渐导致血管内血栓形成,管腔闭塞。
晚期血栓机化,其内部有小血管形成,能使管腔在通,晚期血栓机化,其内部有小血管形成,能使管腔再通,但通常是不完全。
二、辨证施护1、情志调护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长期慢性疾病,由于疾病的折磨,难以入寐,常有恐惧、孤僻,甚至有暴怒,自杀情绪。
故病人入院后要鼓励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给患者讲一些同种病例经过本院治疗已经痊愈的例子,告诫病人要树立乐观的态度,保持心情舒畅,生活要有规律,避免忧郁悲愤,从而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疼痛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
者占 2%,伴恶心呕吐者 占 5%。心电图示下壁急性心肌梗死 0 3 者 9. 1 %,无心前区疼痛者占 9 . 2 41 %,占同期住院治疗的急性
心梗 病人 的 71 . %,误 诊 时 间一般 占 3 5小 时 ,最长 时 间达 2 - 4
小时。
迷 走神 经 传 入 纤 维 的感 受器 几 乎 全 部 位 于心 脏 后 下 壁 表 面 ,缺 血 、缺 氧刺 激 这些 迷 走神 经纤 维 是心 脏 后下壁 急性 心梗 时产 生腹 痛 的原 因。因此 提 示腹痛 型 心梗 的病变 部位 大 都在 心 脏 后 下壁 。5岁 以上老 年人 因脑 动 脉硬 化 , 5 神经 系 统功 能衰 退 ,
年 2月至 2 0 0 3年 l 2月以腹痛为特征的急性心肌梗死 2 4例,
以探 讨 早期 诊 断线 索 ,减 少 误 诊。 发病 年龄 以 5 5岁 以上者 居 多 (9 ) 男女 比例 约 为 2 1例 , : l 。腹 痛 情况 以上腹 痛 多见 ( 6 。查 体 :血压 下 降者 占 7 %, 5 %) 6 第一 心音 减 弱且 低钝 者 占 8 %,腹 肌 紧 张者 占 3 2 %,腹部 压痛
甘草 3 g以缓急止痛 , 以蜈蚣通络解痉。同时配合穴位封 闭 0 佐
疗法 :维 生 素 B 10 g 1 0 m 、维 生 素 B 2 2 0 1 5 g于足 三里 或三 阴 p 交 交替封 闭, 隔 日 1次 。
4 阵发性痉挛性疼痛 痉挛性疼痛表现为在持续性钝痛的基础上阵发性加剧,患
维普资讯
.
5 0 1.
C ieeJu n l fh rcia C iee )m d m dc e2 0 VOL(8 NO.5 hn s o ra teP at l hn s 、i Mo e Me ii 0 5 o c I r n . ) 1 1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6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6例临床观察标签::中医内外合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我院自2001年4月~2007年12月采用中医内外合治结合静脉滴注药物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6例,经临床系统观察,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为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6例,男27例,女9例,年龄38~72岁,平均42,5岁。
病程2~18年,平均7,8年;患足冻伤史者32例,吸烟者33例:足背动脉搏动消失者12例,触到微弱搏动者19例,正常者5例,合并肌肉萎缩者9例,足趾干性坏死者10例,间歇性跛行者27例。
对照组32例,男25例,女7例;年龄32~68岁,平均38,4岁;病程3~17年,平均7,2年;患足冻伤史者29例,吸烟者28例;足背动脉搏动消失者14例,触到微弱搏动者11例,正常者7例,合并肌肉萎缩者7例,足趾干性坏死者8例,间歇性跛行者24例,所有病例均符合《外科学》(第五版)[1]诊断标准。
2治疗方法治疗组:(1)自拟中药汤剂内服:党参15克,黄芪30克,当归12克,赤芍10克,细辛3克,地龙12克,全虫12克,川芎12克,元胡18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乌梢蛇18克。
寒湿型加桂枝10克,杜仲10克,薏苡仁30克;血瘀型加桃仁6克,红花6克,水蛭10克;热毒型加双花30克,龙葵10克,生甘草10克;气血两虚型:加白术12克,牛膝12克,元肉12克。
[2]每日一剂,水煎2次,取汁800毫升,早晚分服。
(2)中药外洗方以四妙勇安汤加味:当归18克,元参15克,双花30克,丹参18克,赤芍12克,元胡20克,乳香18克,没药18克,毛冬青根150克,水煎泡洗患肢,每日两次,每次2小时。
已溃者,睡前以生机玉红膏外敷,未溃者冲和膏外敷,均以纱布包裹,抬高患肢[2]。
(3)同时用香丹注射液20毫升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毫升静点,每日一次。
对照组:低分子右旋糖酐500毫升静点,每日一次。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秘验方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秘验方(一)概述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周围血管的慢性闭塞性、炎症性疾病。
主要见于四肢中、小动脉和静脉,尤以下肢为多见。
临床表现为患肢缺血发凉,局部疼痛,间歇性跛行,受累动脉搏动微弱或消失,常伴有游走性血栓性浅表静脉炎,发黑发青,甚则肢端溃烂、坏死脱落。
本病男性多于女性,北方多于南方,病程多长,发展缓慢、常缓解与发作交替出现。
中医学称之为“脉痹”“脱骨疽”者,大多属于此病。
(二)临床分型辨证论治1、阴寒证型(阳虚寒凝脉痹之阴寒)症状:营血本虚,寒凝痰滞,痹阻于肌肉、筋骨、血脉、关节而致阴脱疽。
患处面肿无头,痠痛无热,皮色不变,患肢怕冷,触之欠温,局部皮肤苍白或潮红,麻木痠胀,间歇性跛行,跌阳、太溪或太渊、神门脉明显减弱,面色欠华,口中不渴,舌苔淡白,脉沉细。
治法:温阳补血,活血通络,温经散寒通滞。
处方用药:阳和汤加味。
熟地黄30克、肉桂3克、麻黄3克、鹿角胶9克、芥子10克、姜炭2克、生甘草10克、炙黄芪30克、鸡血藤30克、当归30克、川芎15克、丹参15克、桂枝6克、熟附子10克、地龙6克。
水煎服,每日一剂,一天三次。
用药论述:本方主治阴寒证之脱疽,其病机是由营血本虚,寒凝痰滞,痹阻于肌肉、筋骨、血脉、关节所致。
常见于病之初起阶段,系由寒邪凝滞,阳气失于温运成瘀,络脉被阻而成。
重用熟地黄温补营血。
鹿角胶填精补髓,强壮筋骨,藉血肉有情之品助熟地黄以养血。
寒凝痰滞,非温通经脉不足以解散寒凝,故以姜炭、肉桂温中有通;麻黄开媵理以达表;芥子祛皮里膜外之痰;与温补药共用,可使补而不腻;生甘草有化毒之功;鹿角胶、肉桂、炮姜、熟附子、麻黄温经散寒力专;丹参、川芎、当归、鸡血藤养血通络;炙黄芪补气以冀气行则血行;地龙通络解痉以缓急,配芥子又意在疏导被阻之络脉。
全方组成,一以温补营血不足;一以解散阴凝寒痰;一以活血行气通脉络,使其阴破阳回,寒消痰化。
若寒邪甚者可加桂枝10克、细辛3克;血瘀甚者可加水蛭6~10克、赤芍10克、三棱6克、莪术6克,同时炙黄芪用量为60克;若脾胃虚寒不胜受药者需加炒麦芽30克、鸡内金6克、生山楂30克、炒白术30克。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例杨玉龙;许依春;曹建春;刘继前【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2(010)014【总页数】1页(P45-45)【关键词】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介入治疗;中西医结合疗法【作者】杨玉龙;许依春;曹建春;刘继前【作者单位】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普外科,开封475000;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普外科,开封475000;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周围血管科,北京100078;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周围血管科,北京100078【正文语种】中文患者,男,41岁。
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发凉、麻木,当时未予诊治,后症状渐加重,且出现左下肢胫前局部硬结,发红疼痛,呈条索状,反复发作,此愈彼起,双下肢间歇性跛行逐渐加重,后逐渐出现静息痛,疼痛剧烈。
患者生活条件尚可,无久居寒冷及湿冷生活史,吸烟史30年,每日2包。
查体:双足背发暗,无溃疡,双足趾发凉,左胫前有一长约20cm条形发暗区,双足背局部有硬结,压痛明显,双侧足背动脉及右胫后动脉搏动未触及,右腘动脉搏动减弱,双侧股动脉搏动尚可。
血常规、凝血功能、尿常规均未见明显异常。
双下肢CTA显示:右侧腘动脉完全闭塞,双下肢膝下动脉闭塞可能。
患者舌红,苔黄腻,脉数,饮食、二便正常。
入院后给予静脉应用前列地尔祛聚、罂粟碱扩管、血栓通活血化瘀治疗。
给予中药汤剂以清热利湿,化瘀通络,方药:金银花140g,当归尾30g,玄参30g,甘草30g,陈皮10g,白术20g,鸡血藤30g,伸筋草20g,生杜仲20g。
入院5天后右下肢股动脉顺行穿刺右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
术前造影显示:右股浅动脉下段轻度狭窄,右腘动脉、胫前动脉、腓动脉完全闭塞。
选择右侧腘动脉,胫前动脉、腓动脉经PTA球囊导管开通该动脉至足踝部;且微导丝甚至开通到右足大趾。
再应用微导丝配合微导管超选至腓动脉,开通该动脉至踝部动脉网。
再造影显示:股浅、腘、胫前、腓动脉通畅,膝部、足部侧枝循环显著增多。
奚九一扶阳结合祛邪思想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验案举隅
奚九一扶阳结合祛邪思想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验案举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典型临床表现为间歇性跛行、休息痛及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严重者肢端可发生不易愈合的溃疡和坏疽,基于此,临床上对于奚九一扶阳结合祛邪思想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验案进行深入探析,以期获得理想治疗效果,综述如下。
标签:扶阳;祛邪;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脉管病科奚九一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研究脉管病60余年,形成了“因邪致瘀、祛邪为先、分病辨邪、分期辨证”的学术思想。
目前奚老已年过九旬,但对自己的学术仍孜孜不倦,2008年,奚老学习了清代四川名医郑钦安火神派《医书阐释》,近十年来,我科曹烨民教授不断学术继承及实践创新,形成了祛邪与扶阳相结合的溫情并用理论,现介绍讨论两例典型病例,共为飨论。
例1:夏某,男,32岁,患者近一年来出现间歇性跛行病史,近两月来进行性加重伴左拇趾末端出现溃破坏死症状,下肢动脉CTA示:左足背、胫后动脉血管闭塞,左股浅动脉下段闭塞,血流消失;当地医院与相关抗凝扩血管(前列地尔、拜瑞妥等)应用及活血化瘀中药口服(当归、红花、丹参、地龙、水蛭等),期间曾在腰麻下“左足坏死拇趾切除术”,坏死足趾向近端足背方向扩散发展,第二、三趾趾体及趾间隙亦出现湿糜及溃烂症状,夜间疼痛难忍,患者不愿截肢,后辗转至我科住院治疗:左足肿胀,皮温偏低,左足第一趾切除,残端溃面广泛坏腐,并向足背方向蔓延,左足第二及三趾溃坏发黑,各趾间湿糜明显,触痛(++),左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消失,左腘动脉搏动减弱,抬高创白实验:左下肢II°15秒;右下肢(-);患者舌红,有齿痕,苔黄腻,脉弦细,结合奚老诊疗思想,故先予清热化湿解毒汤剂口服,附方如下:处方(1)内服熟附片12 g,炙麻黄6 g,细辛3 g,干姜6 g,垂盆草15 g,茵陈15 g,苦参15 g,豨签草30 g,山栀子15 g,拳参15 g,甘草9 g,每日煎汤400 ml(200 ml早晚温服);处方(2)外洗:一枝黄花30 g,半边脸15 g,黄精30 g,煎汤待温度适宜后浸洗患足;处方(3)外敷我科703粉(甲硝唑、消炎痛及强的松研细末成粉)。
四妙勇安汤加减治愈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坏疽)
四妙勇安汤加减治愈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坏疽)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治疗 9 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初步报告作者:王锦云血栓闭塞性脉管,又名特发性坏疽。
是一种较常见的全身性血管慢性病变。
主要病理变化是因血管壁内膜发炎,增厚血栓形成管腔闭塞,血管周围纤维化而致血流不畅,局部缺血所造成剧烈的疼痛及晚期的坏疽。
据一般文献记载多发于下肢,常侵犯25-40 岁之间的青壮年人,且男多于女。
是一种危害人体健康最大的疾病,以致造成终生残废。
截止目前为止,西医对此病的治疗,尚无成熟的经验。
作者经过西医学习中医之后。
自 1956 年 3 月——1957 年 10 月,共收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 9 人。
均用中药“四妙勇安汤加减”治愈。
今将初步临床经验报告于后,以供同道参考,但由于作者之理论水平有限,经验不足希给予指正。
祖国医学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认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医叫“十指冷落”“手足脱疽”(成脱骨疽)。
祖国医学文献对此,病的认识已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二千多年前,(公元前770-221)黄帝内经灵枢疽篇:“发于足指名曰脱。
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荣卫稽留于经脉。
之中,则血泣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
壅遏而不得行。
下陷肌肉筋髓枯。
内速五脏,血气竭。
当其下,筋骨良肉皆无余。
故命曰疽” 。
又说:“疽者上之皮天以坚如牛领之皮” 。
从上所看,虽然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症状记录不详,但其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病因,病理,症状,治疗预后等方面都有所记载。
后经文化的逐渐发达,劳动人民对祖国医学的不断钻研及临床实践,对脉管炎的特有症状,好发部位,病程转归,并发症,手术治疗等都有进一步的探讨。
在各家书中均有较详细的记载。
如:外科真诠中说:“人身气血周流于上下,而毒断不能结聚于一处,火毒之聚于一处者,亦乘血气之亏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效果观察李向东【摘要】目的: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60例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
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0.0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肝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
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可提高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期刊名称】《河南外科学杂志》【年(卷),期】2016(022)006【总页数】2页(P71-72)【关键词】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西医结合;疗效分析【作者】李向东【作者单位】河南汝州中医院普外科汝州 46759945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4.4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tis obliterans,TAO)是周围血管病变之一,多因小动脉痉挛和血栓形成而导致脉管循环发生堵塞,引发局部缺血,多发生四肢中、小动静脉,以下肢多见。
临床以患肢缺血、静息痛、间歇性跛行或游走性表浅静脉炎等为主要表现。
该病病程长、易复发,晚期坏疽继发感染可致残,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2]。
临床治疗以早期改善病变组织缺血,促进建立侧支循环,减轻因缺血引起的损伤及相关症状,合理控制病情发展为目的。
2014-01—2015-01间,我科对30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组6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均符合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诊断标准[3]。
其中男50例,女10例;年龄32~50岁,平均年龄32.80岁。
病程3个月~2.6 a,平均10.80个月。
Ⅰ期患者26例,Ⅱ期患者30例,Ⅲ期患者4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每组30例。
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西医结合专家共识
目录
01 一、血栓闭塞性脉管 炎的症状和诊断标准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
02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 优势和现状
三、血栓闭塞性脉管
03 炎疗 方案和选择
05 参考内容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主要累及四肢远端血管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以下肢多 见。本病病因不明,可能与吸烟、寒冷、潮湿、外伤等因素有关。临床表现主 要为患肢疼痛、发凉、感觉异常、皮肤苍白等,严重者可出现坏疽。由于病情 复杂,本病治疗难度较大,常需综合治疗。本次演示将结合中西医结合专家的 共识,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些建议,以更好地处理此类患者。
三、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治 疗策略
1、药物治疗:主要使用抗凝剂、抗血小板药物、抗炎药物等,以减轻症状、 控制病情发展。
2、手术治疗:在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较重时,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 括内膜剥脱术、搭桥手术等。
3、介入治疗:通过导管进行血管扩张、溶栓、取栓等操作,以恢复下肢血流 通畅。
根据中西医结合专家的共识,以下是推荐的治疗方案和选择:
1、对于早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以活血化 瘀、通络止痛为主,西医则可使用抗炎、抗凝、溶栓等药物进行治疗。
2、对于晚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如出现溃疡或坏疽,需采取综合治疗措 施。除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外,还可结合外科手术、高压氧等治疗方法。同时, 应注意保护患肢,避免感染。
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治疗策 略与未来展望
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较少见的血管疾病,主要影响患者的下肢供血。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种疾病,本次演示将介绍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 断方法、治疗策略以及一个典型病例的分析和总结。
一、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病 因和发病机制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问题及对策
( 江苏 省盐城 市第 一人 民医 院 中医科
【 关键 词】 血栓 闭塞性脉 管炎; 中西 医结合 疗法
盐城
24 0 ) 20 6
【 中图分类号 】 R6 .; 3R08 【 44R5 ; 5 4 5 文献标识 码】 A 【 文章编号 】 1 2 21(050 — 2 — 2 0 — 6920)8 67 0 0
维普资讯
河 北 中 医 20 05年 8月第 2 卷 7
—
c t 8 tq
— —
b i C Au t 0 5, o No 8 2 He e JT M ,  ̄s 2 0 V l 7, .
—
6 7 2
中 护 理 医
中西 医结 合 治疗 血 栓 闭塞 性 脉 管 炎 的 问 题 及 对 策
4 对
策
4 1 心 理 疏 导 血 栓 闭 塞 性 脉 管 炎 是 一 种 长期 慢 性 病 . 变 , 体疼痛 , 肢 医疗 费 用 高 , 患 者 精 神 压 力 很 大 , 情 绪 使 而 变化 可 致 自主 神 经 功 能 紊 乱 , 感 神 经 兴 奋 , 血 管 收 缩 交 使 加重 病 情 。 中 医学 认 为 , 志 不 畅 使 心 、 、 的 功 能 失 情 f 肝 脾 调 , 导 致 经 络 气 血 功 能 紊 乱 而 发 奉 病 。 此 , 理 中要 而 护 关心体贴 患者 , 患者所 想 , 患 者所 急 , 心 i解病 因 、 想 急 耐 J } 用 药 机理 及 治 疗 的 最 新进 展 。 其 精 神 渊摄 , 怒 有 节 , 使 喜 增 强 战胜 疾 病 的 信 心 , 观 主动 地 配合 治疗 护 理 。 乐 42 饮食调护 . 患 肢 血 管 均 有 血 栓 形 成 , 此 饮 食 要 低 因 盐 少 油脂 , 食 生 冷 、 辣 刺 激 性 食 物 。 营 养 不 良尤 其 是 忌 辛 维 生 素 B C缺 乏 更 会 使 血 管 遭 受 损 害 , 多 食 新 鲜 蔬 菜 、 故 水果 及 山药 、 枣 、 小 豆 等 健 脾 利 湿 的 食 品 。 有 溃 疡 和 大 赤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4 心 理 护 理
痛 ( 神 门、 取 交感 、 、 肢 、 耳 区 交 替 n 豆 ) 保 持 创 心 下 两 三 , 面清 洁 . 用刺 激 强或 有腐 蚀性 的 药物外 敷 上药 不 ?。
法得 到控 制 !。 l此 要 向病人 重点 讲解 吸 烟与本 病 发 大 j
生 、 展 和 症 状 出 现 的 频 率 、 烈 程 度 以 及 预 后 的 关 发 剧
【 l 2
张 红 英 . 栓 闭 塞 性 脉 管 炎 护 理 体 会 l . 南 巾 蹶 中 药 杂 志 . 血 。 厶
更 不 要 擅 自用 药 , 别 是 麻 醉 药 , 用 病 情 越 重 , 果 特 越 后
抗凝 剂 及 止痛 药 。因该 病病 程 长 。 情 反 复 , 理 病 护 经常 修剪 指 甲 , 防止 抓伤 , 不 可 自行 剪 除鸡 眼 和胼 剂 、 切
出现湿性坏疽者 , 每天用 7 乙醇擦拭 , 5 或用 1:500高 0
合 临 床治疗 , 病人 的康 复 到 仃效 的促 进 作川 。 对
参 考文献 :
[ ] 张 建 斌 . 圣 栋 . 激 素 往 『栓 塞 脉 管 炎 中 的作 俐 探 讨 . 1 张 雌 f 『 L 』 山
两 职 工医 学 院 学 报 . 0 6 1 ) 3 2 O . 6 : 0—3 . L 3 2
T AO 病程 长 , 疗 困难 , 临床 上 中 药 治 愈 _ 病 治 现 小 的有 效率 越来 越 高 , 西医 结 合 是 目前 治 愈 本 病 的主 中
中西医结合辩证施护脉管炎
中西医结合辩证施护脉管炎摘要】目的观察以中医辨证分型为基础应用中国灸结合中药熏洗疗法对不同中医证型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辨证护理效果。
方法将2010年12月-2012年7月我科收治80例I、II期TAO患者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基本治疗均采用抗菌消炎、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改善微循环,两组患者均在基本治疗的基础上施护。
对照组采用常规血管外科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措施基础上对血脉瘀阻型、寒湿阻络型两种中医证型患者选择不同中药局部熏洗并进行中国灸,疗程2月。
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率、显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无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进步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根据中医理论对I、II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进行辨证施护,效果显著。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简称脉管炎)是一种慢性周期性加剧的全身中小动静脉阻塞性疾病,属于中医脱疽范畴。
好发于下肢,病变成全血管炎,血栓形成,管腔狭窄,最后导致肢端坏死而致残,对身体健康危害极大。
中医护理学,有着几千年的历史。
早在《黄帝内经》里就有不少这方面的记载。
唐代孙思邈就是一位十分重视护理的医学家,在当时,就总结出了护理在疾病的治疗及预后方面的重要作用,尤其强调情志护理和饮食护理。
明代著名外科学家陈实功在《外科正宗》里,全面总结了脱疽的治疗护理经验,是古代医籍中记载“脱疽”护理最全面、最重要的一部著作,对我们今天的护理工作仍有指导意义。
现将我科对本病的辨证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80例中,男63例,女17例;年龄20~50岁50例,51~62岁13例;病程10~20年。
临床表现:下肢受累者60例,四肢均受累者1例,上肢受累者3例,病程最短者3个月,病程最长者20年,以1~5年最多。
病症分期[1]:(1)局部缺血期31例,(2)营养障碍期22例,(3)坏死期33例,其中Ⅰ级坏死21例,Ⅱ级坏死8例,Ⅲ级坏死4例(小腿截肢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护理
[] 中华 护理杂 志 , 9 ,37 ; 9 40 J. 1 83()4 — 1. 9 0
文章 编号 :0 6 2 3 2 0 )0 92—0 1 0 —6 3 (o 3 1 —05 2
中 西 医结 合 治 疗 血 栓 闭 塞 性 脉 管 炎 的 护 理
李 娜
( 岛 大 学 医 学 院 附 属 医 院 中 医 科 , 山 东 青 岛 2 6 0 ) 青 6 0 3
原 因是 : 刺 前 没 有 旋 转 留置 针 松 动 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套 管 , 套 管 与 穿 使
针 芯 粘 连 , 成 置 管 困难 而 引起 失 败 。 造
3 体 会
通 过 对 以上 四 种 静 脉 留置 针 置 管 、 管 操 作 的 比 送
较 , 人认 为 静 脉 留置 针 穿 刺 置 管 要 掌 握 : 刺 速 度 不 本 穿 宜 过 快 , 免 刺 破 血 管 后 壁 ; 回 血 后 , 低 穿 刺 角 度 以 见 降
2. 首 先 , 好 心 理 护理 。患 血 栓 闭 塞 性 脉 管 炎 后 应 1 做 消 除 紧 张 、 虑 、 观 的 情 绪 , 持 心 理 平 衡 等 。 向 病 焦 悲 保 人 做 好 解 释 工作 , 明 用 药 及 手 术 的 目的 、 意 事 项 , 说 注 使 其 能 更 好 的 配合 治 疗 。
管 0 Im, 芯 尖 锋 利 , 用 方 法 2置 入 外 套 管 后 退 出 .c 针 采
针 芯 相 当 于 针 头 在 血 管 内 潜 行 , 于 操 作 者 置 人 角 度 由
人 次 , 功 率 7 %。 成 0
方 法 2 穿 刺 见 回 血后 , 单 手 将 导 管 和 针 芯 一 起 : 先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Ⅲ期24例临床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Ⅲ期24例临床体会
马栓全;李惠娟
【期刊名称】《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7(20)3
【摘要】临床资料 24例患者:住院21例,门诊3例;Ⅲ期1级13例,Ⅲ期2级7例,Ⅲ期3级4例;中医辨证属:脉络寒凝证2例,脉络血瘀证3例,脉络瘀热证11例,脉络热毒证6例,气血虚证2例。
治疗方法 1.中医辨证治疗以我院自制脉管炎片为基本方剂,各型都口服脉管炎片,每次6片,每日3次(组成:丹参、当归、赤芍、川芎、玄参、牛膝、忍冬藤、地龙、生芪、党参、生草),根据不同证型,辨证立法,选方用药(即脉管炎片与各证型用药同时运用)。
1.1.脉络寒凝证:证见患肢足部发凉。
【总页数】2页(P23-24)
【关键词】脉管炎;血栓闭塞性;中医药结合治疗
【作者】马栓全;李惠娟
【作者单位】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外一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4.405
【相关文献】
1.小儿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型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体会 [J], 汪晴;谌丹
2.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临床治疗体会 [J], 余国声;张戈;李伊
3.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30例临床观察与体会 [J], 郭辉;蔡晓博;陈
军
4.中西医结合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治疗及护理体会 [J], 宋红梅
5.中西医结合治疗Ⅲ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78例临床观察 [J], 吴海江;吴金华;吴志强;吴月芝;吴建华;乔九胜;杨晓红;王仲选;娄玉梅;于素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栗清亮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15(30)2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疗效.方法将162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1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降纤酶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疗法,一个疗程后对比两组疗效及血流图指标,随访1年对比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53%优于对照组的88.89%,观察组血流速度、血流量、血管阻力指数等血流图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复发率3.79%低于对照组的13.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可改善血液循环,减少复发,提高疗效.
【总页数】2页(P343-344)
【作者】栗清亮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医外科,安阳455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治疗2期以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54例疗效评价
2.中西医结合治疗早中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疗效观察
3.中西医结合治疗86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4.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5.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及血脂水平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0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00例
贾艳花
【期刊名称】《河南中医》
【年(卷),期】2014(34)8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100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均采用舒芬太尼联合中医辨证施治。
结果:100例患者痊愈67例,显效23例,进步8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8.0%。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疗效显著。
【总页数】2页(P1584-1585)
【关键词】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四妙活血汤;四妙勇安汤;活血当归饮;阳和汤;顾步汤;中西医结合疗法
【作者】贾艳花
【作者单位】滦南县中医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9.43
【相关文献】
1.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效果 [J], 吕占伟;张燕;李艳;许多;单延龙;张敏道
2.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90例临床分析 [J], 严高
3.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J], 叶慧; 郝怿隆; 何春水
4.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J], 曹乾;曹建春;常金霞;牛少辉;方毅娜
5.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及血脂水平的影响 [J], 韩文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西医结合专家共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累及四肢中小动静脉的一种炎性、慢性闭塞性血管疾病。
具有:节段性,神经痉挛性,炎性内容物形成堵塞和反复发作性。
(1、2、3)一、命名: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 TAO,又称Buerger’s disease。
直译为:血栓闭塞性血管炎。
根据词根解释,其含义是一种合并血栓的血管的炎症,可以是具有如石头般的内容物,也可以是具有类似淡黄色物质的内容物。
中医称之为脉管炎,属于“脱疽”,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指出:“凡患此者,多生于手足,故手足仍五脏枝干,疮之初生,形如粟米,头便一点黄泡,其皮犹如煮熟红枣黑色侵漫,相传五指,传遍上至脚面,其疼如汤泼火燃,其形则骨枯筋练,其秽异香难解,其命仙方难活。
”结合中西医各自命名的历史及涵义,共识中文命名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简称:脉管炎。
(4、5、6、7、8、9)二、病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病因尚不明确,其发病的机制机理也不明确。
目前能够较完全解释的理论为:“神经-炎症”及中医的“邪-气”论,其本质均是认为体内平衡被炎症(邪)打破,神经作用失调,继而出现血管痉挛并促使炎症(邪)聚集,形成炎性内容物,导致血管闭塞。
烟草接触是此病明确的诱因。
患者一般吸烟年龄较早,多在15岁前存在吸烟史,难治性的患者中吸食大麻史常见,其他毒品证据不足。
吸烟诱导TAO患者的气管上皮细胞发生MyD88基因突变并刺激上皮细胞分泌白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IL-33受体人基质裂解素2(Suppression of tumorigenicity 2,ST2)的表达也在一系列免疫细胞成分中上调(包括树突状细胞、Th2细胞、M2巨噬细胞、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
在A阶段,当IL-33被激活时,树突状细胞刺激初始T细胞的Th1/ Th2极化向Th2倾斜;在B阶段,Th2细胞进一步介导成纤维细胞向纤维细胞的转化;在C~E阶段,IL-33还激活M2巨噬细胞、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IL-33活化细胞浸润血管壁,释放炎性介质破坏人血管内皮细胞(Huma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HVECs),导致血管腔内急性炎性内容物形成,最终导致TAO发生。
(详见上图)。
共识认为:炎症是根本病因,中医表述为“邪”。
各种因素导致的炎症,特别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炎症,是引起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病因,只是目前还不能找到明确的致炎因子,所有可以明确致炎因子的类似表现的疾病,均要予以排除。
比如:红斑狼疮性血管炎、雷诺病等。
中医表述为,素体阳气不足、脾肾亏虚,多有外感寒湿、寒邪客脉、跌仆或金石所伤等外因为病,加之烟毒侵袭、饮食不节、情志不遂、房事不节等内因所致,导致气血凝滞、脉道阻塞、心气不足、血脉不至而为病。
急性期,诸病因而致湿热蕴结,热毒炽盛而发病;慢性期多见气阴两虚、气血两虚等本虚表现。
(10、11、12、13、14、15、16、、17、18、19)三、组织生理病理学1、生理学:(20,21,22)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平滑肌、神经和血流动力学之间的关系:血管内膜和血管外膜对血管弹性的贡献相对血管中膜较小,可以忽略。
将血管中膜分为内外两层,均由平滑肌连接而成的弹簧结构组成,其中内层受血压调控,外层直接受神经调控弹性模量发生变化。
假设两层血管均满足胡克定律,且内外层泊松比相同。
血管中存在残余应力,这点已被经典的血管张开角试验证明,在生理状态下,神经的调节在维持血管力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在血流冲击下,血管中膜内层内侧所受的力发生变化,内层应力随之变化并传递到外层使得外层应力也发生变化。
外层的应力变化传递神经反馈,神经反馈兴奋电传导外层细胞,使平滑肌细胞收缩的值发生改变,反过来影响外层应力进而通过传递来改变内层应力使两层应力达到平衡。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平滑肌细胞功能受损,其对相关区域的神经反馈持续不断,使得受损节段相邻正常的血管在神经持续作用下痉挛收缩,痉挛远端形成炎性内容物,再远端则是休眠血管。
2、病理学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组织病理学的最大特点为:一、除了终末期,受累血管内、中、外膜三层结构完整。
二、血管内堵塞物非一般定义上的血栓,而是炎性内容物。
(23,24,25,26,27)四、诊断标准(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一)诊断1、多见于45岁以下;2、绝大多数有烟草接触史;3、下肢远端缺血的存在:跛行,静息痛、缺血性溃疡或坏疽,经非侵入性血管检查证实;4、排除明确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高凝状态,糖尿病血管硬化性病变和腘动脉陷迫综合征;5、排除有近端来源栓子;6、症状/非症状肢体的临床表现与动脉造影表现一致;7、舌苔和脉象:①舌象:舌质多见淡紫、青紫、可见瘀点(斑),苔白润或见舌质红或绛,苔黄或黄腻或舌质淡,苔薄白等;②脉象:可见弦紧或沉涩或弦数滑数或弱或细无力等;③肢体远端动脉(趺阳脉)减弱或消失;(二)具体分型、分期1、分型是指血管形态学上的认识,按其解剖部位分为A、B、C、D、E五型。
A 型:痉挛闭塞段为足踝区B型:痉挛闭塞段为内收肌管到腘动脉P 3段区C 型:痉挛闭塞段为股浅动脉开口段区D 型:痉挛闭塞段为髂动脉区E型:痉挛闭塞为其他部位2、分期则是指血管病变的阶段,按其病理发展分为I、IIA、IIB、IIC、III期:I期:痉挛期,无血栓形成II期:血栓期A:急性期血栓形态成份以炎性细胞为主B:亚急性期血栓形态成份以炎性细胞纤维细胞等分C:慢性期血栓形态成份以纤维细胞为主III期: 血管闭塞纤维坏死消融期3、临床分期是指依据临床表现和症象分期的方法,分别为一、二、三期:第一期(局部缺血期):患肢发凉、怕冷、麻木不适和轻度疼痛,间歇性跛行。
冬季症状加重。
有的病人(约40%)足部和小腿反复发作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
患肢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肢体位置试验(+),泛红试验(+)。
第二期(营养障碍期):第Ⅰ期症状加重,跛行距离明显缩短。
并出现静息痛,夜间疼痛剧烈,患者常抱足而坐,终夜难眠。
出现营养障碍征(皮肤弹性消失、汗毛减少或脱失、趾甲肥厚生长缓慢、肌肉萎缩),严重者可出现缺血性神经炎。
肢端有触电样或针刺样疼痛以及感觉障碍。
肢端皮肤呈潮红、紫红或青紫色。
患肢动脉搏动消失。
第三期(坏死期):二期表现进一步加重,由于缺血严重,肢端出现干性或湿性坏疽。
常先从大或小趾开始,向上蔓延,逐渐延及各趾及足背,甚至超过踝关节。
坏疽组织脱落则产生溃疡,然后再发生新的坏疽,互为因果。
合并感染时,则红肿明显,流脓味臭,剧烈疼痛。
感染严重者,可出现大面积湿性坏疽,伴有高热、剧痛、贫血、衰竭等全身毒血症表现。
根据坏疽部位分为三级:一级:坏死局限于足趾(指)部。
二级:坏死扩展到趾跖关节。
三级:坏死扩大到足背、足跟、踝及踝关节以上。
(三)诊断管理流程五、鉴别诊断(41、42、43、44、45、46、47、48、49、50)1、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1)患者年龄多超过50岁中老年人;(2)常合并导致动脉硬化的其他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等。
2、急性动脉栓塞:(1)患者常常突然发病,大多伴有心脏房颤病史;(2)在短期内出现远端肢体“5P症状”,即动脉搏动消失、剧烈疼痛、颜色苍白、感觉麻木、运动障碍。
3、多发性大动脉炎:(1)该病多见于年轻女性,亚洲人易发,又称之为“东方美女病”;(2)多发生在主动脉一级分支开口,影响的是大血管,很少累及肢体中小型动脉。
4、糖尿病性足坏疽:(1)患者多大于50岁,具有糖尿病病史多年;(2)化验提示血糖升高;(3)肢体坏死常发生在足趾的末端。
5、雷诺综合征:(1)多见中青年女性;(2)多因寒冷刺激诱发起病,累及手、足末梢循环,表现为阵发性手、足末端发凉、皮肤发白,甚至出现疼痛,温暖休息后缓解;(3)往往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桡动脉和尺动脉搏动仍然良好;(4)很少会发生肢体坏疽。
六、临床特点(51、52、63、54、55、56、57)(一)人口学特点:1.患者中青年男性,大多数患者发病年龄在45岁前,没有明显的动脉硬化,一般不合并糖尿病,尿毒症等慢性疾病;2.该病存在一定区域内有的种族差异性,比如在西北地区:汉族相对较少,回族相对较多;3.患者在青壮年时期可存在生活工作环境较差,生活不规律导致内分泌紊乱的情况。
(二)烟草的关系患者吸烟,且年龄较早,一般在15岁前存在吸烟史,难治性的患者中多存在吸食大麻史。
(三)临床影像学特点1.部分患者B超可见血管壁增厚,血管闭塞物性质为中、低等回声,但不同于血栓;2.疾病的不同阶段可存在不同的B超,CT和DSA表现,病情发展至一定阶段所有影像学检查均可发现病变血管直径变细;3.部分患者早期出现雷诺现象,早期造影可以发现病变及健侧血管出现多发环形痉挛现象;4.疑似TAO的患者,均应行B超检查探查四肢动脉和静脉的直径及血管壁的厚度,可能在动脉症状轻微时发现静脉直径率先变细;5.TAO患者在动脉造影时经常可以发现动静脉短路,动脉血极易回流至病变近端的静脉内。
(四)临床炎性因素关系特点:1. 患者可以存在炎症指标或结缔组织免疫指标阳性,但没有特异性,且白细胞的升高与这种炎性状态没有关联;2. 当患者没有阳性的炎性指标或自身免疫性指标异常,同时患者没有动脉栓塞和斑块事件的基础病变却突发血栓闭塞,仍应考虑炎性状态活跃,血栓源于炎性浸润的血管内膜;3. 形态上,病变段血管与正常血管之间存在明确的界限,但并不代表形态正常的血管段没有受到炎症累及;4. 炎性因素的强弱可能影响患者向TAO和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的发展方向,因此不可因为患者存在ASO而忽略患者存在炎性因素和炎性状态,较大的中年患者所患的TAO通常合并明显的ASO,也可能表现为患有严重于同年龄段的ASO基础上合并活跃的炎性状态表现;5. 具有活跃的炎性状态的血管具有:疾病无诱因快速恶化、易形成血栓、对支架等异物反应较重、血管壁增厚、血管壁与周围组织粘连、血管壁脆弱、血管壁渗出较多,存在炎性指标和自免指标的升高或不升高。
(五)临床症状特点1. 此类患者虽然存在间歇跛行症状,但与ASO的渐进性加重的间歇跛行存在差别,此类患者的间歇跛行呈间隔长短不等时段后突然加重的阶梯型下降的特点。
2.患者从炎性状态活跃期进入到了不活跃期,从而临床表现为症状没有继续急剧恶化,但仍将缓慢进展,直至再次进入活跃期时将出现快于前次的恶化状况,表现为经治疗后患者获得极好的影像学效果,但患者的症状改善在随访过程中始终存在不及影像学效果的问题,且使用各种活血药物没有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