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护理常规
呼吸衰竭病人护理常规及措施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监测体温、呼吸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症状。加强营养支持, 提高免疫力。
心力衰竭
预防措施
控制输液速度和量,避免短时间内大量 液体输入。监测病人心率、血压等指标 ,及时发现并处理心律失常、心绞痛等 症状。协助病人保持舒适体位,减轻心 脏负担。
VS
处理方法
遵医嘱使用强心、利尿等药物,改善心脏 功能。监测心电、血压等指标,及时发现 并处理心律失常、心绞痛等症状。加强心 理护理,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
01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 期通风换气,避免交叉 感染。
02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定 期为病人翻身、拍背。
03
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时间,避免疲劳和情绪 激动。
04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 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 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和 饮料。
病情观察与监测
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及伴随症状,如气喘、胸闷、咳嗽等。 监测病人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详细描述
根据病人情况选择适当的机械通气模式,如无创机械通气、 有创机械通气等;定期检查呼吸机参数设置,确保正常运转 ;注意观察病人呼吸情况,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药物治疗护理
总结词
药物治疗是呼吸衰竭病人护理的重要 手段,能够缓解症状、改善病情。
详细描述
根据医嘱给药,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 不良反应;定期评估病人情况,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注意观察病人生命体 征,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注意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皮肤颜色、温度等变化,以及有无水肿、发绀等症状。
心理护理
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倾 听其主诉,了解其需求和顾虑。
呼吸衰竭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呼吸衰竭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护理常规】1.病情观察:1)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患者呼吸的频率、节律和深度,以及呼吸困难的程度和意识状态。
2)密切观察药物疗效、不良反应、静脉点滴速度及配伍禁忌。
有CO潴留的患者禁用呼吸抑制剂及镇静剂。
3)合理氧疗,缺氧不伴CO潴留可吸高浓度氧(>35%),缺氧伴CO;潴留可给予持续、低浓度(<35%)吸氧,保持吸入氧气湿化。
4)监测机械通气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呼吸机的参数,准确记录出入量等;及时分析并解决呼吸机报警的原因;加强气道管理。
2.饮食与休息:1)有明显低氧血症时,应限制活动量,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呼吸困难明显时,应绝对卧床休息。
防止长期卧床和营养不良患者的皮肤损伤。
2)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饮食。
无法经口进食者,可遵医嘱给予鼻饲饮食及静脉高营养治疗。
少食多餐,进餐时维持氧疗,防止气短和进餐时血氧降低。
3.保持呼吸道通畅:1)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
每2h翻身1次,并给予拍背,促进痰液排出。
2)口服或雾化吸入祛痰药以湿化痰液,便于咳出或吸出痰液,观察痰液的颜色、性质、量、气味及痰液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3)痰液较多吸痰无效时,须立即行气管切开或气道插管吸出分泌物,解除气道痰阻。
【健康教育】1.给予患者及家属心理上的支持,使之正确认识疾病,增强治疗信心。
2.嘱患者定期复查胸片及肝肾功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3.指导患者加强营养支持,合理安排休息,适当活动,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避免呼吸道感染,以增强机体免疫力,进而增强抗病能力。
4.做好心理护理,与患者多沟通,鼓励患者诉说自己生理、心理的不适及诱发或加重焦虑的因素,指导患者学会自我放松等缓解不良情绪的方法。
急诊呼吸衰竭抢救护理常规
急诊呼吸衰竭抢救护理常规【评估】1.既往病史,本次发病的诱发因素。
2.患者动脉血气结果。
缺O2程度、有无CO2潴留、pH。
3.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使用辅助呼吸机呼吸的情况,口唇发绀的程度。
4.是否有精神、神经症状。
5.呼吸道是否通畅。
【急救护理】1.指导和协助病人取半卧位或坐位。
2.氧疗。
I型呼吸衰竭给予高浓度吸氧>35%;Ⅱ型呼吸衰竭给予低浓度吸氧<35%。
3.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
(1)指导和协助病人进行有效咳嗽、咳痰。
(2)每1~2小时翻身1次,并给予拍背,协助排痰。
(3)意识不清,分泌物黏稠者,可经口或经鼻给予机械吸引。
(4)注意饮水、雾化以及吸氧的湿化情况。
4.开放静脉通路,及时、快速、准确用药,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
5.Ⅱ型呼吸衰竭病人禁用对呼吸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如吗啡。
6.病情变化时,配合抢救,建立人工气道,准备好气管插管、呼吸机等用物。
【观察病情要点及记录】1.记录生命体征。
2.观察患者的呼吸形态。
3.观察氧疗的方式及浓度。
4.用药的方式、途径和用量及药物疗效。
5.痰液的性质、量、色,人工吸痰的方式,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变化。
【健康指导】1.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发展和转归。
2.鼓励病人进行呼吸运动锻炼,教会病人有效咳嗽、咳痰技术。
3.遵医嘱正确用药,熟悉药物的用法、剂量和注意事项等。
指导并教会低氧血症的病人及家属学会合理的家庭氧疗方法及注意事项。
4.指导病人制定合理的活动与休息计划,教会病人减少氧耗量的活动与休息方法。
5.增强体质,避免各种引起呼吸衰竭的诱因。
6.若有咳嗽加剧,痰液增多和变黄,气急加重等变化,应尽早就医。
呼吸衰竭护理常规
呼吸衰竭护理常规呼吸衰竭是指严重的呼吸功能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出现缺氧或伴有二氧化碳潴留,从而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
呼吸衰竭分为I型呼吸衰竭和II型呼吸衰竭。
I型呼吸衰竭是以换气障碍为主,表现为低氧血症;血气指标为PaCO2小于或等于40mmHg。
II型呼吸衰竭是以通气障碍为主,表现为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血气指标为PaCO2低于60 mmHg,PaCO2高于50mmHg。
1.按内科危重患者护理常规2、急性呼吸衰歇的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取半坐卧位。
3、纠正患者缺氧状态。
I型呼吸衰竭者,应提高氧浓度,一般流量为4~6L/分以上。
II型呼吸衰竭者,以低浓度持续给氧为原则,或以血气分析结果调节氧流量。
给氧方法可用鼻导管,鼻塞或面罩等。
应严密观察给氧效果,如果呼吸困难缓解,心率下降,发绀减轻,表示给氧有效,如若呼吸过缓,意识障碍加重,表示二氧化碳潴留加剧,应报告医师,并准备呼吸兴奋剂和辅助呼吸等抢救物品。
4、保持呼吸道通畅,增加通气量,及时清除积痰防止感染。
5、认真观察呼吸节律和频率的改变及精神神经症状,如头痛、记忆力和判断力减退、神志恍惚、谵妄、无意识动作和抽搐等。
如发现患者有精神神经症状、血压下降、呕吐咖啡样液体,并有DIC表现者,应立即报告医生。
6、对一般疗法无效者,需做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或辅助呼吸时,护士应做好术前准备及术中配合工作。
7、出现肺水肿患者应用利尿或脱水剂时,注意观察药物效果,按医嘱记录出入量。
8、有心衰者应限制其水和钠的摄入量,尿量少而有水肿者,静脉补液量不宜过多,滴速不宜过快,以免发生肺水肿。
9、病情危重长期卧床患者应做好皮肤与生活护理,给以精神安慰,取得患者良好配合。
10、出院指导:防止劳累,增进营养,加强耐寒和呼吸功能锻炼,坚持戒烟,控制呼吸道感染。
呼吸衰竭护理常规
呼吸衰竭护理常规呼吸衰竭是由各种原因导致严重呼吸功能障碍引起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低,伴或不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增高而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紊乱的临床综合征【氧分压低于60mmHg和(或)二氧化碳分压高于50mmHg]。
它是一种功能障碍状态而不是一种疾病,可因肺部疾病引起,也可能是各种疾病的并发症。
一、收集资料进行护理评估,实施护理程序。
二、护理措施(一)提供安静、整洁、舒适的环境,限制探视,减少交叉感染。
(二)急性呼吸衰竭应绝对卧床休息,并保持舒适体位,如坐位或半坐位以利呼吸。
慢性呼吸衰竭代偿期,可适当下床活动。
(三)进食富有营养、高蛋白质、易消化的饮食。
原则上少食多餐,不能自食者,给予鼻饲,以保证足够热量及水的摄入。
必要时静脉输液。
做好口腔护理,以增进食欲。
(四)病情观察除定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准确记录出入量,观察瞳孔变化及唇、指(趾)甲是否发绀外,特别注意以下几项指标:1、神志:对缺氧伴二氧化碳潴留患者,在吸氧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神志的细小变化,注意有无呼吸抑制。
2、呼吸:注意呼吸的节律、快慢、深浅变化。
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师。
3、痰液:观察痰量及性状,痰量多、黄色黏稠,表示感染加重,应及时通知医师,留标本送检。
(五)氧气疗法依病情及病理、生理特点,采取不同给氧方式,争取短时间内使氧分压高于50mmHg,氧饱和度达到80%以上。
(六)保持呼吸道通畅神志清楚的患者,指导其咳嗽、咳痰;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可遵医嘱给予患者雾化吸入,鼓励其多饮水。
不能自行排痰者,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及时吸痰,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防止缺氧窒息。
(七)遵医嘱予患者用药,并注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
如使用呼吸兴奋剂时,给药过快、过多,可出现呼吸过快、面色潮红、出汗、呕吐、烦躁不安、肌肉颤动、抽搐和呼吸中枢强烈兴奋后转入抑制,应减药或停药。
纠正酸中毒使用5%碳酸氢钠时,注意患者有无二氧化碳潴留表现。
呼吸衰竭的常规护理措施
观察呼吸状况
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 、深度、节律等指标,评 估呼吸状况。
监测生命体征
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脉 搏、血压等生命体征指标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记录病情变化
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 、症状表现和治疗效果, 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疗依 据。
02
药物治疗护理
抗生素使用护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总结词
抗生素是治疗呼吸衰竭的重要药物,但使用时需谨慎,遵循医嘱。
监测情绪变化
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如出 现情绪波动,及时采取措施进行
干预。
调整环境
创造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减少 外界刺激,有助于患者情绪的稳定 。
音乐疗法
根据患者的喜好,选择舒缓的音乐 ,有助于放松心情,缓解焦虑和抑 郁。
家属沟通与支持
与家属建立良好沟通
向家属介绍病情和治疗方案,解答家属疑问,取得家属的理解和 支持。
高热量、高蛋白
丰富维生素和矿物质
确保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以 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提供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以满足 身体的能量需求和修复组织的需求。
营养补充
根据病情补充营养
对于因呼吸衰竭导致的营养不良患者,应根据病情制定个性化的 营养补充方案。
选择合适的营养补充剂
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营养补充剂,如蛋白质粉、维生素片 等。
强心剂使用护理
总结词
强心剂可增强患者心脏的收缩功能,提高心输出量,但需注 意用药时机和剂量。
详细描述
在使用强心剂时,应遵循医嘱,控制用药时机和剂量。同时 ,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心律和血压等指标,如出现异常 情况,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03
饮食护理
饮食原则
呼吸衰竭护理常规
呼吸衰竭护理常规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神志、血压、呼吸、脉搏、体温、皮肤色泽等。
有无肺性脑病症状及休克。
尿量及粪便颜色,有无上消化道出血。
各种药物作用和副作用,动脉血气分析和各项化验指数变化。
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2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协助体位引流、翻身、拍背,每2~3小时一次。
降低痰液粘稠度,增加水分,包括多饮水和静脉输液,配合雾化吸入治疗。
必要时用吸痰或纤维支气管镜吸痰。
3缓解支气管痉挛:选用茶碱类,有助于缓解小气道平滑肌痉挛、降低气道阻力及肺泡压,使痰液易于咳出。
给予正确的氧疗方式,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4饮食护理:给高蛋白、高脂肪和低碳水化合物的饮食。
对病情危重不能进食或昏迷患者,应予鼻饲营养。
5皮肤护理:观察皮肤的温度、湿度、颜色,皮肤的完整性,定时翻身,防止压疮发生。
6记出入量:准确记录24小时的出入液量,注意电解质尤其是血钾的变化。
2、对症护理1呼吸困难、发绀的护理1 2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的血压、意识状态、呼吸频率,昏迷患者要检查瞳孔大小、对光反射、肌张力、腱反射及病理症。
3、病情观察:神志、血压、呼吸、脉搏、体温、皮肤色泽等。
有无肺性脑病症状及休克。
尿量及粪便颜色,有无上消化道出血。
各种药物作用和副作用,动脉血气分析和各项化验指数变化。
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4、健康教育:鼓励患者适当活动,尽可能下床活动。
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保暖,季节交换和流感季节少外出,少去公共场所。
劝告戒烟,如有感冒尽量就医,控制感染加重。
慢性呼衰患者体力消耗大,尤其在施行人工通气者,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分解代谢增加,(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常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系多种原发疾病如休克、创伤、严重感染、误吸等疾病过程中发生的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主要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
护理措施1.病人全身情况的监护。
呼吸衰竭护理常规
呼吸衰竭护理常规呼吸衰竭是一种严重的生命威胁,常见于呼吸系统疾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呼吸功能障碍。
护理呼吸衰竭的常规包括评估患者呼吸状况、提供支持性护理、监测和维持氧合和通气状态、预防并发症、教育患者和亲属等。
一、评估患者呼吸状况1.收集患者病史,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史、用药史、个人和家族病史等。
2.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浅,注意是否有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
3.评估血氧饱和度和二氧化碳含量。
4.检查患者的体温、血压等生命体征。
二、提供支持性护理1.保持患者通气道的通畅,及时清除分泌物。
2.保持适宜的体位,促进呼吸道通气。
3.减轻患者焦虑和紧张,提供充足的安全感。
4.监测患者的液体平衡,保持正常的血容量。
三、监测和维持氧合和通气状态1.监护血氧饱和度,必要时给予氧疗。
2.监测动脉血气,评估患者的氧合和酸碱平衡情况。
3.监测呼吸频率、深度、量和呼吸节律。
4.必要时进行呼吸机辅助通气,如无创呼吸机通气或有创呼吸机通气。
四、预防并发症1.预防肺部感染,保持呼吸道清洁,避免进食和吸入异物。
2.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肌肉萎缩。
促进早期康复运动,避免长时间卧床。
3.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血压和心率,预防心脏并发症。
五、教育患者和亲属1.详细解释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氧疗、呼吸机使用等。
2.教育患者和亲属如何观察和记录患者的呼吸情况,及时报告异常。
3.教育患者和亲属关于预防呼吸衰竭的措施,如戒烟、避免接触过敏原等。
综上所述,呼吸衰竭护理常规主要包括评估患者呼吸状况、提供支持性护理、监测和维持氧合和通气状态、预防并发症、教育患者和亲属等。
通过科学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率。
同时,护士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呼吸衰竭护理常规
急性呼吸衰竭、慢性呼吸衰竭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呼吸道病变、肺组织病变、肺血 管疾病、胸廓外伤、胸廓畸形和 手术创伤、神经中枢及其传导系 统呼吸肌疾患。
发病机制
通气不足、弥散障碍、通气/血流 比例失调、肺动-静脉样分流。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发绀、精神神经症状、血 液循环系统症状、消化和泌尿系统症 状。
03
基础护理措施
提供舒适的环境
01
02
03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 空气流通,避免交叉感染。
调整温湿度
根据患者的需求和舒适度, 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保 持舒适的环境。
减少噪音
保持病房安静,避免噪音 干扰,为患者提供一个安 静的休息环境。
保证充足的休息
安排充足的休息时间
减少活动量
保证患者有足够的休息时间,有助于 缓解呼吸衰竭的症状。
适当按摩
对患者下肢进行适当按 摩,促进血液循环。
06
氧疗护理
氧疗指征与注意事项
氧疗指征
当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60mmHg,或动脉血二氧 化碳分压(PaCO2)高于50mmHg时,应考虑给予氧疗。
注意事项
在给予氧疗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和深浅度, 以及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氧流量或 供氧方式。
呼吸衰竭护理常规
contents
目录
• 呼吸衰竭概述 • 护理评估与监测 • 基础护理措施 • 病情观察与记录 • 并发症预防与护理 • 氧疗护理
01
呼吸衰竭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机体在静息状态 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并伴有不同程度的高碳酸血症, 进而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呼吸衰竭的护理常规
呼吸衰竭的护理常规呼吸衰竭的护理常规包括以下目标和措施:一、护理目标:1.让患者能够维持最佳的呼吸状态,缓解呼吸困难。
2.确保患者能够保持最佳的气体交换,改善缺氧情况。
3.通过有效的咳嗽帮助患者清除气道分泌物。
4.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改善营养状况。
5.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二、护理措施:一)入院评估如果患者因急性呼吸衰竭入院,应先进行急诊治疗,并进行连续的护理评估。
评估患者发生呼吸衰竭的时间、地点,呼吸困难持续的时间,就诊前的病情变化及院前急救措施。
观察患者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的症状和体征,如发绀、肺部呼吸音及啰音变化。
进行24小时心电监护,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意识状况,注意有无尿量减少及全身浮肿情况,观察有无肺性脑病的表现及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
及时了解血气分析、血电解质、胸片等检查结果。
评估患者有无恐惧、焦虑的表现及程度,了解患者担忧的原因。
评估患者及家属对治疗及可能发生并发症的认知度和心理承受能力。
二)急救治疗急救过程中应细致观察与评估,及时掌握患者有关资料。
首先协助医生处理危及生命的情况,如心跳骤停、窒息等。
对已发生休克的患者立即建立2条或以上的静脉通路,及时输血,补液,纠正血容量不足;持续氧疗、心电监护。
保持呼吸道通畅。
当患者呼吸停止,立即清理口腔分泌物,在呼吸道通畅情况下,以简易呼吸囊进行人工通气。
如发生心跳骤停,采取体外心脏按压等有关的抢救措施。
必要时协助医生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调节呼吸机进行合理的机械通气。
三)氧疗的护理呼吸衰竭患者需要吸入较高浓度(FiO2>35%)的氧气,使PaO2迅速提高到60-80mmHg或SaO2>90%。
一般在PaO2<60%时才开始氧疗,应予低浓度持续给氧,使PaO2控制在60 mmHg或SaO2在90%或略高。
四)用药护理使用呼吸兴奋剂静脉点滴时,注意观察呼吸频率、节律、睫毛反应、神志变化及动脉血气的变化,以便调节剂量。
如出现恶心、呕吐、烦躁、面色潮红、皮肤瘙痒等现象,需要减慢滴速。
急诊呼吸衰竭抢救护理常规
急诊呼吸衰竭抢救护理常规1.保护患者的呼吸道:急诊呼吸衰竭时患者的气道通畅性可能受到严重威胁。
护理人员应迅速采取措施,保障患者的气道通畅。
如患者有分泌物积聚,可以采用吸痰、气管切开等操作清除分泌物。
2.给予氧疗:急诊呼吸衰竭患者缺氧是一个严重问题。
护理人员应立即给予氧疗,以保证患者对氧的吸入。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选择鼻导管氧疗、面罩氧疗、无创通气等氧疗方法。
3.监测生命体征:在急诊呼吸衰竭抢救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对于评估病情和疗效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应不断监测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4.输液支持:急诊呼吸衰竭患者往往伴随体液失衡,需要给予液体补充。
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静脉输液或口服给予合适的液体。
5.痰液管理:对于分泌物过多且粘稠的患者,可以采用解痰药物或物理疗法进行痰液管理。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定期进行痰液抽吸或推拿等操作。
6.安全护理:在急诊呼吸衰竭抢救中,护理人员需要保证患者的安全。
护理人员应加强患者的位置翻身,防止褥疮的发生。
同时,还需要注意床边防护,防止患者意外掉落。
7.心理支持:急诊呼吸衰竭可以导致患者产生强烈的焦虑和恐惧感。
护理人员需要通过耐心倾听、情绪疏导等方式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减轻其心理负担。
8.与医生密切合作:在急诊呼吸衰竭抢救中,护士需要与医生密切合作,根据医生的指示进行操作。
同时,护士也应积极向医生提供患者的观察结果,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以上是急诊呼吸衰竭抢救护理的常规措施。
在具体护理操作中,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以达到最佳抢救效果。
由于急诊呼吸衰竭的病因和病情千变万化,护士在抢救过程中还应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急性呼吸衰竭护理常规
急性呼吸衰竭护理常规急性呼吸衰竭是指急性发生的呼吸系统功能减退或呼吸衰竭的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
其病理生理特点是呼吸功能受限,出现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代谢酸中毒。
针对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常规主要包括积极监测病情、保持呼吸道通畅、提供氧疗、调控体液电解质平衡、促进气体交换和预防并发症等。
一、积极监测病情:1.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深度、节律以及气道分泌物的变化,尤其是突然加重的情况。
2.监测心率、血压、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
3.定期记录患者病情变化,及时沟通与医护团队,协助医生制定治疗计划。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1.维持患者的半卧位或头低位,利于气体交换以及减少肺部负担。
2.定期翻身,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炎及其他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3.规律清洁患者口腔,以预防口腔感染,同时保证患者舒适。
4.鼓励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和痰液的引流,避免气道阻塞。
三、提供氧疗:1.根据患者的氧合状态,选择适当的吸氧浓度和氧疗方式(如鼻导管、面罩、高流量氧等),以维持氧饱和度在合理范围内。
2.注意观察氧疗引起的不良反应,如氧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等,并及时调整氧流量。
四、调控体液电解质平衡:1.监测患者的液体输入和排出情况,确保水平衡。
2.根据患者的电解质水平,合理给予电解质补充,如钠、钾、钙等。
3.避免过度补液或过度利尿,以免影响循环和呼吸系统的代谢。
五、促进气体交换:1.鼓励患者适量运动或进行呼吸康复训练,以增强肺功能和促进气体交换。
2.定期改变患者的体位,帮助改善通气和血流分布。
3.要确保患者充分休息,减少身体机械按压时间,避免肌肉疲劳。
六、预防并发症:1.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如肺炎、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等。
2.保持患者的体温平稳,避免感染和过热导致的呼吸困难。
3.提供心理支持,使患者心态平稳,减轻病情对患者身心的负面影响。
以上就是急性呼吸衰竭护理的常规措施。
护士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保持呼吸道通畅,提供合适的氧疗和保证体液电解质平衡,促进气体交换,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衰竭护理常规
一、观察要点
(一)观察患者神志、血压、呼吸、脉搏、体温、皮肤色泽等。
(二)注意观察有无肺性脑病及休克症状。
(三)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和各项化验指数变化。
(四)观察用药情况:药物作用和副作用(尤其是呼吸兴奋剂)。
二、护理措施
(一)饮食护理:鼓励患者多进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不能自行进食者予以鼻饲饮食)。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
1.鼓励患者咳嗽、咳痰,更换体位和多饮水。
2.危重患者每2h翻身拍背一次,协助排痰。
如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应加强气道管理,必要时机械吸痰。
3.神志清醒者可做雾化吸入,每日2—3次,每次10—20min。
(三)合理用氧:对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给予低浓度(25%一29%),低流量(1—2L/MIN)鼻导管持续吸氧。
如果患
者配合使用呼吸机和呼吸中枢兴奋剂可适当提高给氧浓度。
(四)危重患者或使用机械通气者应做好护理记录,并保持床单位平整、干燥,预防褥疮发生。
(五)使用鼻罩或口鼻面罩加压辅助机械通气者,做好该项护理有关事项。
(六)病情危重患者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应按人工气道护理要求进行护理。
(七)建立人工气道接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时应按机械通气护理要求进行护理。
(八)用药护理:
1.遵医嘱选择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呼吸道感染。
2.遵医嘱使用呼吸兴奋剂,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
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以防药物过量;对烦躁不安、夜间失眠患者,慎用镇静剂,以防引起呼吸抑制。
三、健康教育
(一)教会患者做缩唇腹式呼吸以改善通气。
(二)鼓励患者适当活动,尽可能下床活动。
(三)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注意保暖、季节交换和流感季节少外出,少去公共场所。
(四)劝告戒烟,如有感冒尽量就医,以控制感染加重。
(五)严格控制陪客和家属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