茎 植物学实验报告
药用植物学实验四 植物的器官——茎

实验四植物的器官——茎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构造
2.熟悉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单子叶植物茎的构造特征
3.了解双子叶植物根茎的异常构造
二.仪器用品及实验材料
1.仪器类:显微镜
2.材料类:棉花幼茎横切面(示初生构造)、棉花茎横切面(示次生构造)装片、椴树三年生茎横切面装片、薄荷茎横切装片、单子叶植物茎横切装片、大黄根茎横切装片生大黄饮片、黄连饮片、苍术饮片
三.实验内容
1.双子叶植物茎的构造
a)初生构造(棉花幼茎)
b)次生构造(棉花茎)
c)草质茎的次生构造(薄荷茎)
d)木质茎的次生构造(三年生椴树茎)
2.单子叶植物茎的构造
a)表皮
b)基本组织
c)维管束
3.双子叶植物根茎的异常构造(大黄根茎)
a)低倍镜下观察:
木质部和宽广的髓部;髓部中的星点状的异型维管
束
b)高倍镜下观察:
异型维管束:形成层呈环状,内方为韧皮部,外方
为木质部
薄壁细胞中含棕色物质、大型草酸钙簇晶、淀粉粒4.观察大黄饮片,注意观察髓、木质部、形成层、韧皮部、周皮,重点观察髓部的星点;观察黄连、苍术的饮片,了解根茎的结构。
四.作业与思考
1.绘棉花幼茎的初生构造简图(示表皮、皮层、初生韧皮部和初生木质部、束中形成层、髓、髓射线)2.绘三年生椴树茎的横切面简图(示周皮、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髓、髓射线)
3.大黄的星点为何种类型的维管束?
4 简答:单、双子叶植物茎在显微结构上有何区别?。
生物茎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观察和记录植物茎的生长发育过程。
2. 分析茎的生长发育特点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3. 了解茎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茎是植物的主要支撑器官,具有输送水分、养分和储存物质等功能。
茎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细胞分裂、伸长、分化等阶段。
通过观察和记录茎的生长发育过程,可以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以及茎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杨树种子、土壤、水、温室等。
2. 实验方法:(1)将杨树种子播种在土壤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2)定期观察茎的生长情况,包括高度、叶片数量、茎粗等。
(3)记录茎的生长发育过程,并分析其特点。
(4)收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茎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茎的生长发育过程(1)种子发芽:播种后约一周,种子开始发芽,露出土壤表面。
(2)幼苗生长:发芽后,幼苗迅速生长,茎部逐渐伸长,叶片开始展开。
(3)茎部伸长: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茎部伸长速度较快,每周增长约1-2厘米。
(4)分枝:随着茎部伸长的同时,茎上逐渐出现分枝,形成树冠。
(5)木质化:茎部逐渐木质化,变得更加坚硬。
2. 茎的生长发育特点(1)茎部伸长: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茎部伸长速度较快,有利于植物向上生长。
(2)分枝:茎部出现分枝,有利于植物扩大光合作用面积,提高光合效率。
(3)木质化:茎部木质化,提高植物的支撑能力,有利于抵抗外界压力。
3. 茎与人类的关系(1)木材资源:茎是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木材是人类重要的建筑材料、家具等。
(2)药材:茎部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可用于制药,如当归、黄芪等。
(3)生态功能:茎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生态功能。
4. 茎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生物多样性:茎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维持。
(2)生态系统稳定性:茎在生物圈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五、讨论1. 茎的生长发育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光照、水分、土壤等。
植物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植物营养器官1.茎的形态术语根据茎的性质和寿命可分为:(1)木本茎,茎内木质部发达、木质化组织较多,质地坚硬,具有木本茎的植物称为木本植物,又可分为乔木、灌木、半灌木。
乔木:植株高大、主干显著直立,上部繁盛的分枝形成广阔树冠的木本植物。
灌木:植株矮小,无显著主干,常于近地处分枝的木本植物。
半灌木:外似灌木,但地上部分为一年生,越冬时枯萎死亡的木本植物。
(2)草本茎:木质部不发达,木质化组织较少,茎干柔软,植株矮小。
具有草本茎的植物称为草本植物,根据生活周期的长短可分为一年生草本、二年生草本和多年生草本。
一年生草本:在一个生长季完成全部生长史的植物。
二年生草本:在两个生长季内完成全部生活史,在第一年生长,第二年开花结实直至枯萎死亡。
多年生草本:生存期超过2年以上的草本植物。
植株地下部分生活多年,每年进行发芽生长,而地上部分每年生长季节末死亡。
根据茎的生长习性可分为:(1)直立茎:茎垂直地面直立生长。
(2)缠绕茎:茎柔软,不能直立,以茎本身缠绕于他物上。
(3)攀缘茎:茎柔软,不能直立,借助攀缘器官攀附他物上生。
(4)平卧茎:茎细长柔软,平卧地面生长。
(5)匍匐茎:茎平卧地面生长,节间极长,节上有不定根2.如何区分单叶和复叶单叶:在一个叶柄上只长一片叶。
复叶:在一个叶柄上有两片以上的叶。
复叶的叶柄称为总叶柄,总叶柄上着生的叶称为小叶,着生小叶的轴状部分称为叶轴。
3.描述10种植物的叶,并给出图片○1天竺桂叶近对生或在枝条上部者互生,卵圆状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7-10厘米,宽3-3.5厘米,先端锐尖至渐尖,基部宽楔形或钝形,革质,上面绿色,光亮,下面灰绿色,晦暗,两面无毛,离基三出脉,中脉直贯叶端,在叶片上部有少数支脉,基生侧脉自叶基1-1.5厘米处斜向生出,向叶缘一侧有少数支脉,有时自叶基处生出一对稍为明显隆起的附加支脉,中脉及侧脉两面隆起,细脉在上面密集而呈明显的网结状但在下面呈细小的网孔;叶柄粗壮,腹凹背凸,红褐色,无毛。
茎的结构实验报告

茎的结构实验报告背景介绍茎是植物体的主要部分之一,它起着支撑和输送水分养料的作用。
茎的结构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了解茎的结构和功能,我们进行了茎的结构实验。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观察和研究茎的结构,了解其组成部分和功能,并通过实验验证茎的结构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材料:•鲜嫩的植物茎•刀片•显微镜•盖玻片•雅士利液(具有透明效果的药物)实验步骤:1.选择新鲜的植物茎,将其切割成薄片。
2.在茎片上加入一滴雅士利液,以增强透明度。
3.用盖玻片盖住茎片,并将其放置在显微镜下。
4.通过调整显微镜的焦距和放大倍数,观察茎的结构。
实验结果和观察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茎的各个部分和结构。
茎由皮层、木质部和髓部组成。
皮层(表皮)茎的外部部分被称为皮层或表皮。
皮层通常由细胞壁厚而坚硬的表皮细胞组成,这些细胞形成了保护茎的外层。
皮层还包含许多气孔,用于气体交换。
木质部木质部是茎的主要支撑组织,由导管元素和木质纤维组成。
导管元素负责水分和养料的输送,木质纤维则提供茎的力学支撑。
髓部髓部位于茎的中心,由具有松散结构的细胞组成。
髓部起到储存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结论通过茎的结构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茎的组成和功能。
茎在植物中起着支撑和输送水分养料的重要作用。
皮层保护茎不受外界环境的伤害,木质部提供了茎的力学支撑,髓部储存水分和养料。
这些结构的协调作用使得植物能够正常生长和发育。
通过本实验的观察和研究,我们对茎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探索不同植物茎的结构差异以及茎结构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关系。
参考文献[1] 王晓霞,李舟,李厚杰. 植物学实验指导[M].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3.。
植物学实验报告—茎的形态结构与发育

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茎的形态结构与发育课程名称:植物学实验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小组成员:日期:指导老师:一、实验目的1.巩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了解枝与芽的形态和类型。
3.掌握茎的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
4.掌握根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
5.了解木材三切面。
6.学习徒手切片方法。
7.观察茎尖的结构,了解其活动规律。
8.了解分枝和分蘖的规律。
二、实验原理1.光学显微镜成像原理:物体先经过物镜成放大的实像,再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二次放大,便能看清楚微小的物体。
光线通过凹透镜后,成正立虚像,而凸透镜则成正立实像。
实像可在屏幕上显现出来,而虚像不能。
2.细胞分化是指同一来源的细胞逐渐产生出形态结构、功能特征各不相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其结果是在空间上细胞产生差异,在时间上同一细胞与其从前的状态有所不同。
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组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选择性表达,通过不同基因表达的开启或关闭,最终产生标志性蛋白质。
3.茎是维管植物地上部分的骨干,上面着生叶、花和果实。
它具有输导营养物质和水分以及支持叶、花和果实在一定空间的作用。
有的茎还具有光合作用、贮藏营养物质和繁殖的功能。
茎上着生叶的位置叫节,两节之间的部分叫节间。
茎顶端和节上叶腋处都生有芽,当叶子脱落后,节上留有痕迹叫做叶痕。
这些茎的形态特征可与根相区别。
由种子植物中种子的胚芽发育而来。
4.芽是尚未发育成长的枝或花的雏体。
芽的组成。
芽是由茎的顶端分生组织及基叶原基、腋芽原基、芽轴和幼叶等外围附属物所组成。
有些植物的芽,在幼叶的外面还包有鳞片。
花芽由未发育的一朵花或一个花序组成,其外面也有鳞片包围。
芽由五部分构成:芽轴、顶端分生组织、芽原基、叶原基、幼叶。
三、实验材料以及器材1.材料:杨树三年生枝条、大叶黄杨芽、棉植株、石竹、丁香植株、松或杉等枝条、梨茎尖纵切片、菊芋(或向日葵、葡萄)茎横切片、小麦或玉米茎横切片、玉米或高粱等幼茎、椴树茎横切片、松茎横切片、水杉(或其他裸子植物)茎三切面切片和木材三切面段木。
茎段培养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茎段培养的方法和技术,理解茎段培养形成幼苗的基本原理。
2. 学习并操作茎尖剥离的技巧,认识茎尖生长点的形态特征。
3. 了解不同植物激素对茎段生长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某植物幼嫩茎段、茎尖、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再生培养基、植物激素(生长素、赤霉素等)。
2. 仪器:无菌操作台、剪刀、镊子、解剖针、显微镜、培养箱、天平、酒精灯、高压灭菌锅等。
三、实验方法1. 茎段培养(1)选取健康的某植物幼嫩茎段,剪成约1-2cm长的切段。
(2)将切段放入75%酒精中消毒30秒,再用无菌水冲洗3次。
(3)将切段接种到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置于培养箱中培养。
(4)观察并记录愈伤组织的形成和生长情况。
2. 茎尖剥离(1)选取健康的某植物茎尖,用解剖针剥离出茎尖生长点。
(2)将茎尖生长点放入75%酒精中消毒30秒,再用无菌水冲洗3次。
(3)将茎尖生长点接种到再生培养基中,置于培养箱中培养。
(4)观察并记录茎尖生长点的生长情况。
3. 植物激素对茎段生长的影响(1)将茎段接种到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和赤霉素的培养基中。
(2)置于培养箱中培养,观察并记录茎段生长情况。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茎段培养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的切段逐渐形成愈伤组织,并逐渐生长。
2. 茎尖剥离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再生培养基中的茎尖生长点逐渐生长,形成新的植株。
3. 植物激素对茎段生长的影响(1)生长素对茎段生长的影响:低浓度生长素能促进茎段生长,高浓度生长素则抑制茎段生长。
(2)赤霉素对茎段生长的影响:赤霉素能促进茎段生长,其促进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增强。
五、实验结论1. 通过茎段培养实验,掌握了茎段培养的方法和技术,理解了茎段培养形成幼苗的基本原理。
2. 通过茎尖剥离实验,学习了茎尖剥离的技巧,认识了茎尖生长点的形态特征。
3. 通过植物激素对茎段生长的影响实验,了解了生长素和赤霉素对茎段生长的促进作用及其浓度依赖性。
茎 植物学实验报告

2、不同地理位置的木材类型有什么区别? 、不同地理位置的木材类型有什么区别?
因为心材的质地比较硬,边材比较松软一点。南方天气湿润, 因为心材的质地比较硬,边材比较松软一点。南方天气湿润,雨水比 较多,故各细胞中的树脂,胶质,单宁,色素等物质的积累会少一点, 较多,故各细胞中的树脂,胶质,单宁,色素等物质的积累会少一点, 因此南方的木材相对于北方颜色会浅一点,含水量多,质地较软。 因此南方的木材相对于北方颜色会浅一点,含水量多,质地较软。
相同点
不一定长在地下的都是根, 不一定长在地下的都是根, 不一定长在地上的都是茎。 不一定长在地上的都是茎。 按不同的分法可以分为很多类
不同点
根:分为主根和侧根 分为主根和 主根 按根系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 按有无芽鳞分为裸芽 裸芽和 茎:按有无芽鳞分为裸芽和鳞芽 按芽所形成的器官分为叶芽 花芽, 叶芽, 按芽所形成的器官分为叶芽,花芽,混 合芽 按芽的生理状态分为活动芽 活动芽和 按芽的生理状态分为活动芽和休眠芽 根的表皮没有气孔器,茎的表皮有气孔器。 根的表皮没有气孔器,茎的表皮有气孔器。 根的皮层分为内皮层和外皮层而茎一般没有 内皮层,只有某些植物的地下茎,少数双子 内皮层,只有某些植物的地下茎, 叶植物的草本茎和水生植物的茎有凯氏带的 内皮层。 内皮层。 根的木质部是外始式,茎的木质部是内始式。 根的木质部是外始式,茎的木质部是内始式。 根的维管柱有中柱鞘, 根的维管柱有中柱鞘,茎的维管柱有束中形 成层和束间形成层。 成层和束间形成层。
栓内层
周末
周皮上 的皮孔
五、木材的三切面
切向切面。 切向切面。 能够看到 射线, 射线,以 及导管、 及导管、 管胞
管胞
射线
导管。 导管。导管 外围有管胞 木薄壁 细胞
茎的解剖结构的观察实验报告

茎的解剖结构的观察实验报告茎的分枝与禾本科植物的分蘖观察植物分枝现象在植物生长时普遍存在,主干的伸长,侧枝的形成都是顶芽和腋芽分别发育的结果。
侧枝和主干一样,也有其顶芽和腋芽,因此侧枝还可以继续产生新的次一级的侧枝,以此类推,形成了植物的枝系。
由于各种植物的芽其性质和活动规律不同,所以产生枝条的方式也不相同。
但分枝是有规律的。
种子植物分枝一般以单轴分枝,合轴分枝和假二叉分枝为主要方式。
但禾本科植物分枝呈分蘖的方式。
1. 在校园观察毛白杨、油松等树干及它们的分枝,可发现这些树的主干,也就是主轴,是山顶芽不断向上伸展形成的,这种分枝称为单轴分枝,也叫总状分枝。
2. 观察苹果、桃、梧桐、番茄等植物的主干,顶芽在生长季节不发育成发育迟缓,有的植物顶芽是花芽,因此这类植物的顶芽不能继续发育成主轴。
而是由顶芽下的腋芽发育成的侧枝向上伸长代替顶芽发育成主干。
这些植物的主干是由许多腋芽发育的侧枝联合组成,所以称合轴分枝。
3. 有些具有对生叶的植物,顶芽一般停止生长,有的顶芽是花芽。
在顶芽下的两侧腋芽同时发育成二叉状分枝,所以叫假二叉分枝。
实际上也是合轴分枝的一种变化.如丁香、接骨木等。
4. 禾本科植物的分蘖禾本科植物的分枝方式特殊,这类植物在苗期,几个茎节密集于基部,栽培学上称之为“分蘖节”,每个节都有腋芽。
当幼苗达4—5 叶时,最早的腋芽开始活动,并迅速生长为新枝,接着,在节上长出不定根,这种分枝方式称为分蘖。
5. 茎尖的结构茎尖基本和根尖类似,亦包括分生区(生长锥)、伸长区和成熟区三部分。
但主要观察分生区。
取丁香茎尖或黄杨茎尖的纵切制片观察(图)。
茎尖生长锥的顶端部分是原分生组织;它们可向后不断产生新细胞。
这些细胞一方面继续分裂,另一方面初步分化为初小分生组织;即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
(1)原表皮:最外面的一层较小的细胞,排列整齐,以后形成茎的表皮。
(2)基本分生组织:在原表皮之内。
细胞较大,排列不太规则。
茎的实验报告

茎的实验报告茎的实验报告茎是植物体的一部分,它起着支持植物体、输送水分和养分的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茎的结构和功能,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以下是我们的实验报告。
实验一:茎的剖面观察我们首先选择了一种常见的植物,将其茎进行了剖开观察。
我们使用显微镜对茎的剖面进行了放大观察。
在观察过程中,我们发现茎主要由细胞组成,这些细胞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和排列方式。
在茎的外部,我们看到了一层叫做表皮的组织,它起到保护茎内部组织的作用。
在表皮下方,有一层叫做皮层的组织,它主要起到储存和支持的作用。
在皮层下方,有一层叫做维管束的组织,它负责水分和养分的输送。
实验二:茎的水分传导为了研究茎在水分传导方面的功能,我们进行了一项实验。
我们选择了一株鲜活的植物,并将其茎剪断。
在剪断的茎的底部,我们放置了一根玻璃管,然后将茎的顶端浸入一盛装有染色液体的容器中。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染色液体在茎内逐渐上升,最终达到了玻璃管的顶部。
这表明茎具有水分传导的功能,并且能够将水分从根部输送到茎的其他部分。
实验三:茎的光合作用茎通常被认为是植物的支持结构,但它们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为了验证这一点,我们进行了一项实验。
我们选择了一些长势良好的茎,并将它们暴露在阳光下一段时间。
然后,我们使用叶绿素检测试剂对茎进行了测试。
通过测试,我们发现茎中含有一定量的叶绿素,这表明茎具有一定的光合作用能力。
实验四:茎的生长为了研究茎的生长过程,我们进行了一项实验。
我们选择了一些植物的茎,并在它们的表面标记出等距离的点。
然后,我们每天测量这些点之间的距离。
通过连续观察,我们发现这些茎在一段时间内逐渐增长,且生长速度并不是均匀的。
这表明茎的生长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对茎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茎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支持、输送水分和养分、进行光合作用等多种功能。
茎的结构包括表皮、皮层和维管束等组织,这些组织共同协作,使茎能够完成其功能。
茎的结构实验报告

茎的结构实验报告
《茎的结构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研究植物茎的结构,了解茎的组织构造和功能。
实验材料:小刀、显微镜、植物茎样本
实验步骤:
1. 选取不同种类的植物茎样本,如草本植物、木本植物等。
2. 用小刀轻轻地切割植物茎,取出一小段茎样本。
3. 将茎样本放在显微镜下,用适当的放大倍数观察茎的结构。
4. 观察茎的外部特征,如表皮、皮层、木质部等。
5. 进一步观察茎的内部组织构造,包括维管束、韧皮部等。
实验结果:
通过观察和研究,我们发现不同种类的植物茎在结构上有所不同。
草本植物的茎通常较为柔软,表皮薄而柔软,木质部不发达;而木本植物的茎则通常较为坚硬,表皮较厚,木质部发达。
在茎的内部结构中,我们还发现了维管束的存在,它们负责输送水分和养分,是植物生长的重要组织。
同时,韧皮部也起着保护茎的作用,使植物茎更加坚硬和耐用。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植物茎的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植物茎的结构复杂多样,不同种类的植物茎在结构上有所差异,但都具有相似的组织构造和功能。
茎是植物的重要器官,它承担着支撑、输送养分和水分等重要功能,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实验,我们不仅增加了对植物茎结构的认识,也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对我们进一步研究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茎的构造实验报告

茎的构造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探究植物茎的内部结构和组织构造。
2. 实验器材和试剂- 植物标本- 刀片- 显微镜- 盐水溶液- 盖玻片- 透明胶带3. 实验步骤1. 选取一小段植物茎,用刀片切割鲜茎片。
2. 将切割好的茎片放在盐水溶液中浸泡几分钟,以软化茎的组织。
3. 使用镊子将茎片捞起,在显微镜下观察。
4. 将观察到的茎片放在盖玻片上,用透明胶带固定好。
5. 将盖玻片放在显微镜下再次观察。
6. 观察茎的横切面和纵切面的结构,并记录所见情况。
4. 实验结果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茎的构造如下:4.1 横切面结构横切面中,茎由许多环状的细胞组成。
这些细胞外部有一个厚厚的表皮组织,内部有纤维状的细胞组织。
在横切面的中央,有一个通道穿过整个茎,被称为髓。
髓内部还有柔韧的组织,起到支撑茎的作用。
4.2 纵切面结构纵切面中,茎的结构更加复杂。
茎被包裹在一个多层的表皮组织中,如同人的皮肤。
表皮下面有一个细胞层,称为薄壁细胞层。
它们负责传导养分和水分。
在薄壁细胞层下面,有一个更为厚实的组织层,被称为维管束。
维管束负责输送水分和养分,并提供机械支持。
5. 结论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初步了解了植物茎的内部结构和组织构造。
横切面和纵切面的结构都显示出茎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茎由多层的组织构成,包括表皮、薄壁细胞层和维管束等。
这些结构和组织协同工作,实现水分和养分的传输以及机械支撑的功能。
6. 注意事项- 在实验过程中要小心使用刀片,以防止划伤皮肤。
- 在观察茎片时,要注意调节显微镜的倍数和焦距,确保获得清晰的图像。
- 在固定茎片时,要避免使用过多的透明胶带,以免影响视野。
7. 参考资料。
大叶黄杨的茎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大叶黄杨茎的基本结构,包括表皮、皮层、维管束等部分。
2. 观察大叶黄杨茎中导管和筛管的结构,了解其输导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的功能。
3. 掌握植物茎的解剖学知识,提高对植物形态结构的研究能力。
二、实验原理大叶黄杨(Buxus megistophylla)是一种常绿灌木,茎直立,呈圆柱形,具有明显的节和节间。
茎的结构由表皮、皮层、维管束和髓组成。
表皮起保护作用,皮层负责养分和水分的运输,维管束是茎的输导组织,由导管和筛管组成,分别负责水分和无机盐、有机物的运输,髓位于茎的中心,储存营养物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大叶黄杨茎一段(带有几片叶)2. 实验仪器:放大镜、显微镜、锥形瓶、刀片、稀释红墨水、蒸馏水四、实验步骤1. 取一段大叶黄杨茎,用放大镜观察其外观特征,记录茎的长度、直径、颜色等。
2. 将茎横切成薄片,用显微镜观察茎的横切面结构。
3. 将茎纵切成薄片,用放大镜观察茎的纵切面结构。
4. 将茎插入稀释红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取出,用刀片将茎纵切开,用放大镜观察染成红色的结构。
5. 观察茎的髓、皮层、维管束等部分的结构,记录其特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外观特征:大叶黄杨茎直立,呈圆柱形,表面光滑,绿色,有光泽。
茎的长度约为5-10cm,直径约为0.5-1cm。
2. 横切面结构:在显微镜下观察,大叶黄杨茎的横切面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表皮、皮层、维管束和髓。
(1)表皮:位于茎的最外层,由一层细胞组成,细胞呈扁平状,排列紧密,起到保护作用。
(2)皮层:位于表皮下方,由多层细胞组成,细胞呈长方形,排列整齐,具有储存养分和水分的功能。
(3)维管束:位于皮层和髓之间,呈环状分布,由导管和筛管组成。
导管:呈长条状,细胞壁较厚,无细胞核,主要功能是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呈短条状,细胞壁较薄,有细胞核,主要功能是输导有机物。
(4)髓:位于茎的中心,由薄壁细胞组成,具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
茎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茎的形态结构与发育研究课程名称:植物学实验学院:XXX学院专业班级:XXX班姓名:XXX小组成员:XXX日期:2023年X月X日指导老师:XXX一、实验目的1. 了解茎的基本形态结构,包括表皮、皮层、维管束等部分。
2. 掌握茎的初生生长和次生生长过程。
3. 学习利用显微镜观察茎的微观结构。
4. 分析茎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变化。
5. 探讨茎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茎是植物的主要支持器官,具有输导水分和养分、支撑叶、花和果实等功能。
茎的生长分为初生生长和次生生长。
初生生长主要指茎尖的生长,通过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实现;次生生长则指茎的形成层活动,使茎增粗。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植物茎(如玉米、小麦等)、成熟植物茎(如苹果、梨等)、切片机、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染色剂、滴管等。
2. 实验仪器:解剖镜、剪刀、镊子、放大镜、酒精灯、加热器、培养皿、水浴锅等。
四、实验步骤1. 取新鲜植物茎,用解剖镜观察其外部形态,记录茎的直径、节间长度、叶片数量等数据。
2. 将新鲜植物茎切成薄片,用切片机进行切片,厚度约5微米。
3. 将切片放入载玻片中,用盖玻片覆盖,滴加染色剂,在显微镜下观察茎的横切面结构。
4. 观察茎的表皮、皮层、维管束等部分,记录其形态、颜色、分布等特点。
5. 将成熟植物茎切成薄片,重复步骤3和4,观察茎的次生生长结构。
6. 分析不同环境条件下(如光照、水分、温度等)对茎生长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新鲜植物茎横切面观察结果显示,茎由表皮、皮层、维管束等部分组成。
表皮为单层细胞,具有保护作用;皮层由多层细胞组成,具有储存养分和调节水分的功能;维管束包括木质部和韧皮部,负责水分和养分的运输。
2. 成熟植物茎横切面观察结果显示,茎的次生生长结构明显,形成层活动旺盛。
次生木质部逐渐增厚,韧皮部也逐渐增粗,茎逐渐增粗。
3. 分析不同环境条件下对茎生长的影响,发现光照强度对茎生长有显著影响。
植物学实验报告—茎的形态结构与发育

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茎的形态结构与发育课程名称:植物学实验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小组成员:日期:指导老师:一、实验目的1.巩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了解枝与芽的形态和类型。
3.掌握茎的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
4.掌握根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
5.了解木材三切面。
6.学习徒手切片方法。
7.观察茎尖的结构,了解其活动规律。
8.了解分枝和分蘖的规律。
二、实验原理1.光学显微镜成像原理:物体先经过物镜成放大的实像,再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二次放大,便能看清楚微小的物体。
光线通过凹透镜后,成正立虚像,而凸透镜则成正立实像。
实像可在屏幕上显现出来,而虚像不能。
2.细胞分化是指同一来源的细胞逐渐产生出形态结构、功能特征各不相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其结果是在空间上细胞产生差异,在时间上同一细胞与其从前的状态有所不同。
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组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选择性表达,通过不同基因表达的开启或关闭,最终产生标志性蛋白质。
3.茎是维管植物地上部分的骨干,上面着生叶、花和果实。
它具有输导营养物质和水分以及支持叶、花和果实在一定空间的作用。
有的茎还具有光合作用、贮藏营养物质和繁殖的功能。
茎上着生叶的位置叫节,两节之间的部分叫节间。
茎顶端和节上叶腋处都生有芽,当叶子脱落后,节上留有痕迹叫做叶痕。
这些茎的形态特征可与根相区别。
由种子植物中种子的胚芽发育而来。
4.芽是尚未发育成长的枝或花的雏体。
芽的组成。
芽是由茎的顶端分生组织及基叶原基、腋芽原基、芽轴和幼叶等外围附属物所组成。
有些植物的芽,在幼叶的外面还包有鳞片。
花芽由未发育的一朵花或一个花序组成,其外面也有鳞片包围。
芽由五部分构成:芽轴、顶端分生组织、芽原基、叶原基、幼叶。
三、实验材料以及器材1.材料:杨树三年生枝条、大叶黄杨芽、棉植株、石竹、丁香植株、松或杉等枝条、梨茎尖纵切片、菊芋(或向日葵、葡萄)茎横切片、小麦或玉米茎横切片、玉米或高粱等幼茎、椴树茎横切片、松茎横切片、水杉(或其他裸子植物)茎三切面切片和木材三切面段木。
植物茎的作用实验报告

植物茎的作用实验报告植物茎的作用实验报告引言:植物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生物之一,而植物茎作为植物的主要器官之一,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方法,探究植物茎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一:茎的结构观察在本实验中,我们选取了一种常见的植物——向日葵,进行茎的结构观察。
首先,我们将采集到的向日葵茎进行切片处理,并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植物茎由细胞组成,细胞之间通过细胞壁连接,形成了一种连续的结构。
同时,我们还观察到茎内存在着导管组织,这些导管组织起到了输送水分和养分的重要作用。
实验二:茎的机械支撑功能为了探究植物茎的机械支撑功能,我们进行了一项简单的实验。
首先,我们选取了两株向日葵,一株茎部被支撑,另一株茎部不被支撑。
在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被支撑的向日葵茎生长得更加直立,而未被支撑的向日葵茎则生长得较为弯曲。
这说明植物茎具有机械支撑的功能,能够保持植物的竖直生长。
实验三:茎的光合作用茎不仅仅是植物的机械支撑结构,它还能进行光合作用。
为了验证这一点,我们进行了一项实验。
首先,我们将一株向日葵茎部暴露在光线下,而将另一株向日葵茎部暴露在黑暗中。
经过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暴露在光线下的向日葵茎部生长得更加茂盛,而暴露在黑暗中的向日葵茎部则生长得较为瘦弱。
这表明植物茎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能够通过茎部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提供能量。
实验四:茎的水分传导功能茎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还承担着水分传导的重要功能。
为了验证这一点,我们进行了一项简单的实验。
首先,我们将一株向日葵茎部切断,并将切断的茎部浸泡在染料溶液中。
经过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染料已经通过茎部传导到了植物的其他部分,如叶片和花朵。
这表明植物茎具有水分传导的功能,能够将水分从根部输送到其他部位。
结论: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植物茎是植物的主要器官之一,具有结构支撑、光合作用和水分传导等重要功能。
小学科学,《植物的茎》,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植物的茎》,实验报告小学科学,《植物的茎》,实验报告植物的茎【实验名称】验证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实验器材】凤仙花、水(滴入红墨水便于观察)、矿泉水瓶、小刀等。
【实验步骤】1、剪取一枝凤仙花枝条。
2、把凤仙花插入装红墨水的矿泉水瓶里。
3、把装置放在阳光下,叶面水分迅速蒸腾水分,从而使红色染液迅速上升到叶脉。
4、当看到叶脉微红时,从瓶里取出,用清水冲洗,再制成切片观察。
【实验现象】茎内导管被染红,其他部分没被染红。
【实验结论】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实验说明】1、凤仙花俗称:指甲桃。
2、凤仙花可用芹菜(其叶柄和茎是相通的)替代,效果非常好。
3、时间不宜过长,因为时间长,就会因茎的横向运输,使茎内不只导管染成红色,其他部分也染上了红色,这样就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了。
改进:选用带树皮细的枝条比较好,能明显的区分茎运输水分和养料的部分。
第6课:秋季星空——制作观星箱制作步骤:1、准备一个较大的盒子、线、胶带;2、将盒子去掉盖,并在盒底左下角或右下角挖一个小洞,作为观察孔,洞不宜太大;3、再原来盒盖处用线编出大小一样的网格,线的端口可以用胶带固定再盒子上,网格起到为观察对象定位的作用;4、将制作好的观星箱放置再便于观察研究对象的位置,固定不动,并开始利用观星箱对研究对象进行长期观察。
【基础知识】1、观察方位的确定:观察南面的天空:上北下南左东右西观察北面的天空:上南下北左西右东2、北斗七星的位置: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东3、()是秋季星空中一个耀眼的星座。
这个星座中的五颗亮星构成一个“M”形。
4、()是北方天空中最醒目、最重要的星座。
著名的()就处于这个星座。
第8课木材实验名称:研究木头的特点实验实验材料:各种木头、水槽、放大镜、酒精灯、导线、电池、小刀、锤子、实验方案:1、将木头放在火上烧观察哪种木头更易燃烧。
2、用放大镜观察木块上的花纹,比较花纹的形状、纹络粗细3、用小刀刻木头、用指甲刻画木块,探究木块的软硬程度4、将木块放入水中,看沉浮现象。
根茎植物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根茎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长习性;2. 掌握根茎植物的培养方法和繁殖技术;3. 分析根茎植物在不同生长环境下的生长状况;4. 比较不同根茎植物的适应性差异。
二、实验材料1. 根茎植物:姜、姜黄、薯蓣、莲藕等;2. 培养土:泥炭土、珍珠岩、蛭石等;3. 实验工具:培养皿、剪刀、尺子、温度计、湿度计等。
三、实验方法1. 根茎植物选取: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根茎植物,剪去枯萎的叶片和部分须根;2. 培养基配制:将泥炭土、珍珠岩、蛭石按体积比2:1:1混合均匀,作为根茎植物的培养土;3. 培养容器:将培养土装入培养皿,厚度约5cm;4. 根茎植物种植:将剪好的根茎植物种植在培养土中,覆土厚度约2cm;5. 环境控制:将培养皿放置在室内通风、光线适宜的地方,保持温度在25℃左右,湿度在60%-80%;6. 观察记录:每隔5天观察根茎植物的生长状况,包括叶片生长、根系发育、植株高度等;7. 数据分析:对观察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比较不同根茎植物的适应性差异。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根茎植物生长状况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根茎植物的生长状况存在一定差异。
姜、姜黄、薯蓣等根茎植物在适宜的生长环境下生长良好,叶片翠绿,根系发达;而莲藕等根茎植物在生长初期叶片较小,根系较浅。
2. 根茎植物适应性差异通过观察记录的数据,发现不同根茎植物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存在差异。
具体表现为:(1)温度适应性:姜、姜黄、薯蓣等根茎植物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强,能在15℃-35℃的温度范围内生长;而莲藕等根茎植物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差,适宜生长温度在20℃-30℃之间。
(2)湿度适应性:姜、姜黄、薯蓣等根茎植物对湿度的适应性较强,能在50%-90%的湿度范围内生长;而莲藕等根茎植物对湿度的适应性较差,适宜生长湿度在60%-80%之间。
(3)光照适应性:姜、姜黄、薯蓣等根茎植物对光照的适应性较强,能在散射光、弱光条件下生长;而莲藕等根茎植物对光照的适应性较差,适宜生长在半阴环境下。
实验六茎的形态与结构

植物学实验室
1
实验目的
2
观察茎的基本形态
3
了解和分蘖的基本规律
4
观察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生
结构
5
观察单子叶植物禾本科茎的结构
6
进一步掌握徒手切片法
7
主要仪器和材料
9
2材料:白杨枝条、小麦或大麦植株、
菜薹幼茎、黄豆幼茎、各种永存片。
8
1主要仪器:显微镜、镊子、刀片、
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1%番红。
实验内容 观察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 观察禾本科植物分蘖情况 自制徒手切片的观察 绘棉花老茎部分横切面图,并 注明各部分名称。
1观察茎的基本形态 3观察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构造 观察禾本科植物茎的构造 作业 绘水稻茎横切面的局部图,并 注明各部分名称。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立体图解
表皮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机械组织 初生韧皮部 初生木质部 髓
髓射线
束内形成层
维管形成层的产生及活动
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
木栓形成层的产生及其活动
周皮和皮孔的形成
玉米茎立体图解
小麦与水稻茎的结构
大家注意徒手切片的要领
谢谢聆听
植物学实验 茎

1 2
3
4
5
6
7组织;4.薄壁细胞;5.外 韧皮部;6.束中形成层;7.木质部;8.内韧皮部
南瓜茎横切面中的双韧维管束
表皮 厚角组织 纤维 薄壁组织 双韧维管束 髓腔
南瓜茎纵切中的筛板
筛板
松树茎横切面
周皮 皮层 树脂道 次生韧皮部 维管形成层 晚材 早材 生长轮 初生木质部 髓
水稻茎横 切
表皮 厚角组织 韧皮纤维 后生韧皮部 束中形成层 束间形成层 髓射线 后生木质部 原生木质部 髓
初生韧皮 部
初生木质 部
向日葵横切面(部分)
A
B
C
D
E
F
大豆幼苗 根—茎转 换区不同 部位初生 维管组织 的结构转 换. A—F表 示木质部 的分叉、 倒转、移 位和合并 的过程
南瓜茎横切、纵切
黑藻茎尖纵切面
幼叶 生长锥 腋芽原基 叶原基 通气结构 原表皮层 原形成层 腋芽 基本分生组织
表皮 机械组织 薄壁组织 维管束 髓腔 同化组织
薄壁组织 维管束鞘 初生韧皮部 后生木质部 原生木质部 气腔
维管束
小麦茎横切面(部分)
表皮 机械组织 薄壁组织 维管束 髓腔 同化组织
淀粉粒 维管束鞘 初生韧皮部 后生木质部 原生木质部 气腔 薄壁细胞
松茎横 切面
具缘纹孔 射线
具缘纹孔
松茎径向 切面
射线
射线 具缘纹孔
松茎切 向切面
周皮 皮层 次生韧皮部 韧皮射线 维管形成层 次生木质部 晚材 早材 初生木质部 髓 生长轮
椴 树 茎 横 切 面 ( 部 分 )
导管
毛白杨木材 组成细胞
管胞
木纤维
薄壁细胞
莲藕中的淀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长轮: 生长轮:由维管形成层周而复始的季节性活动所形 成的次生木质部同心圆环构成的。 成的次生木质部同心圆环构成的。 年轮: 年轮: 同一年内形成的早材和晚材构成一个生长轮,为年轮。 同一年内形成的早材和晚材构成一个生长轮,为年轮。
早材: 天气变暖是维管形成层的活动加强,形成的导管、 早材: 天气变暖是维管形成层的活动加强,形成的导管、 管胞的管腔大,壁较薄,木材质地比较疏松, 管胞的管腔大,壁较薄,木材质地比较疏松,颜 色较浅。 色较浅。 晚材: 当气候逐渐变凉时,形成层活动变弱,形成的导管和管 晚材: 当气候逐渐变凉时,形成层活动变弱, 的管腔小,壁较厚,木材质密色深。 的管腔小,壁较厚,木材质密色深。 边材: 靠近树皮部位颜色浅,质地较松软。 边材: 靠近树皮部位颜色浅,质地较松软。是近几年维管束产生 的次生木质部,导管和管胞具有运输功能。 的次生木质部,导管和管胞具有运输功能。 心材: 靠近中央部位颜色深,质地较硬。 心材: 靠近中央部位颜色深,质地较硬。具有较早时候的次生木 质部, 质部,以及初生木质部和髓
表皮
束中形 成层
皮层( 皮层(有2-4层 层 细胞) 细胞)
皮层以内的部 分就是维管柱
髓
髓射线
初生木 质部
次生木 质部
束中形 成层
筛管
伴胞
韧皮纤维
三、玉米茎的结构(禾本科植物) 玉米茎的结构(禾本科植物)
表皮
机械组织
薄壁组织
维管束
玉米茎的维管 束散布于薄壁 组织中外围的 维管柱小而多, 维管柱小而多, 内部的维管束 较大而数目小
木纤维
管胞
径向切面。 径向切面。 看上去横 着的部分 是射线, 是射线, 竖着的是 导管或者 是管胞。 是管胞。
导管
射线
从这里可以 判断这是管 胞
讨论: 讨论:这些圆的 点点是不是正在 被运输的无机物。 被运输的无机物。
这个可能 是导管
六、观察导管的类型
网纹导管
环纹导管
螺纹导管
梯纹导管
【实验总结】 实验总结】 根和茎在形态和结构上的异同点
栓内层
周末
周皮上 的皮孔
五、木材的三切面
切向切面。 切向切面。 能够看到 射线, 射线,以 及导管、 及导管、 管胞
管胞
射线
导管。 导管。导管 外围有管胞 木薄壁 细胞
横向切面。 横向切面。横 切面可见导管, 切面可见导管, 管胞, 管胞,木薄壁 细胞和木纤维 横切的形状和 直径大小。 直径大小。射 线呈辐射条形, 线呈辐射条形, 可以显示出它 的长度和宽度
茎:与束中形成层相接部位的髓射线 发生脱分化,恢复分裂能力, 发生脱分化,恢复分裂能力,形成束 间形成层。 间形成层。束中形成层和束间形成层 连接后, 连接后,构成完整的圆筒状维管形成 横切面上呈圆环状。 层,横切面上呈圆环状。
双子叶植物和禾本科植物茎的区别
禾本科植物 茎的区别
生长习性
双子叶植物
有连年不断的次生长, 有连年不断的次生长, 一年内即生长到一生中所长到的高 即每年都有高生长与径生 度,若多年生第二年及以后不再有 高生长与径生长。 长。
双子叶植物根和茎维管形成层的发生和活动的异同点
维管形成层 相同点 不同点 根:原形成层保留一部分,在次生生 原形成层保留一部分, 长时能形成维管形成பைடு நூலகம்的一部分。 长时能形成维管形成层的一部分。 都由圆筒形的维管形成层 和木栓形成层活动引起
发生
茎:在次生生长时与束中形成层相接 部分的髓射线细胞开始脱分化
活动 都是由保留的原形成层细胞先启 动
根:保留的原形成层分别向左右两侧 扩至中柱鞘处,形成一个连续的层环。 扩至中柱鞘处,形成一个连续的层环。 此后层环向内产生次生木质部, 此后层环向内产生次生木质部,向外 分裂产生次生韧皮部, 分裂产生次生韧皮部,波浪状的形成 层环逐渐变为圆形环。 层环逐渐变为圆形环。
【实验内容】一、草石蚕茎尖 纵切制片 实验内容】 观察茎尖结构) (观察茎尖结构) 图片请见下页
幼叶 有类似于根尖的结构
生长锥 叶原基
腋芽原基
原表皮层
可能是花芽
与 草 石 蚕 相 比 , 黑 藻 有 很 明 显 的 通 气 道
通气道
顶端有类似于 根尖的根冠结 构
三、向日葵幼茎切片(观察双子叶植物的初生结构) 向日葵幼茎切片(观察双子叶植物的初生结构)
【实验讨论】 实验讨论】
1、根和茎表皮的结构与功能有什么不同? 、根和茎表皮的结构与功能有什么不同? 结构的不同:根的表皮位于成熟区的外面, 结构的不同:根的表皮位于成熟区的外面,由原表皮层 发育而来,细胞壁薄。 发育而来,细胞壁薄。茎的表皮外切向壁和角质膜都较 厚有的还有腊被。 厚有的还有腊被。 功能的不同:根的表皮有吸水作用,其上可发生根毛, 功能的不同:根的表皮有吸水作用,其上可发生根毛, 增大吸水面积。茎的表皮上有表皮毛, 增大吸水面积。茎的表皮上有表皮毛,气孔器和腺毛的 分布,腊被的存在有降低蒸腾的作用。 分布,腊被的存在有降低蒸腾的作用。
3、植物的茎秆空了还能存活吗? 植物的茎秆空了还能存活吗?
不能。因为植物的茎是支持和输导作用作用的主要器官, 不能。因为植物的茎是支持和输导作用作用的主要器官, 如果茎中 那么支持作用会减弱,植物可能会倒塌;如果茎中空, 空,那么支持作用会减弱,植物可能会倒塌;如果茎中空,就不再有运 输的作用, 输的作用,就可能造成植物缺水而死
形 态
结 构
都有类似于生长锥的结构。 都有类似于生长锥的结构。 有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有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初生结构有表皮,皮层和维管柱。 初生结构有表皮,皮层和维管柱。 内皮层上有凯氏带(判断内皮层) 内皮层上有凯氏带(判断内皮层) 一般都有次生结构的生长。 一般都有次生结构的生长。 韧皮部都是外始式。 韧皮部都是外始式。
2、不同地理位置的木材类型有什么区别? 、不同地理位置的木材类型有什么区别?
因为心材的质地比较硬,边材比较松软一点。南方天气湿润, 因为心材的质地比较硬,边材比较松软一点。南方天气湿润,雨水比 较多,故各细胞中的树脂,胶质,单宁,色素等物质的积累会少一点, 较多,故各细胞中的树脂,胶质,单宁,色素等物质的积累会少一点, 因此南方的木材相对于北方颜色会浅一点,含水量多,质地较软。 因此南方的木材相对于北方颜色会浅一点,含水量多,质地较软。
5、为什么树怕剥皮? 、为什么树怕剥皮?
因为在植物的皮里有韧皮部, 因为在植物的皮里有韧皮部,韧皮部里有筛管 和伴胞, 和伴胞,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养料通过它们 运送到根部和其他器官中去的。 运送到根部和其他器官中去的。有些树木中间 已经空心,可是仍有勃勃生机, 已经空心,可是仍有勃勃生机,就是因为边缘 的韧皮部存在,能够输送养料的缘故。 的韧皮部存在,能够输送养料的缘故。如果韧 皮部受损,树皮被大面积剥掉, 皮部受损,树皮被大面积剥掉,新的韧皮部来 不及长出, 不及长出,树根就会由于得不到有机养分而死 亡,从而导致整颗树死亡 。但是杜仲被剥皮之后 从而导致整颗树死亡 却不会死, 却不会死,因为杜仲剥去的皮是外层的硬化纤 韧皮部仍被保留着。 维,韧皮部仍被保留着。
四、椴木茎横切(观察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 椴木茎横切(观察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
韧皮射线
木射线
髓 韧皮部
表皮
多年生长后, 多年生长后,皮 层和初生韧皮部 就不在了, 就不在了,成为 周皮的一部分
周皮。表皮下方的数层 扁平细胞,排列紧密
皮层
韧皮部
维管形 成层 木质部
表皮 1-2层被然 层被然 为紫色的 厚壁细胞 木栓层 薄壁细胞, 薄壁细胞, 木栓形成 层
4、为什么会说藕断丝连? 、为什么会说藕断丝连?
因为藕的运输组织细胞是螺旋状的,样子就和弹簧一样。 因为藕的运输组织细胞是螺旋状的,样子就和弹簧一样。当把藕折断以 由于它的运输细胞并没有被切断,一拉, 后,由于它的运输细胞并没有被切断,一拉,导管内壁增厚的螺旋部脱 成为螺旋状的细丝看起来就像许多丝连着,所以说是藕断丝连。 离,成为螺旋状的细丝看起来就像许多丝连着,所以说是藕断丝连。
形态
没有环状箨叶 茎多充实。 茎多充实。
有特化的箨叶、有明显的节, 有特化的箨叶、有明显的节,而且 每节处有环状箨叶痕, 每节处有环状箨叶痕,茎多中空
构造
维管束呈环状 维管束呈散生状,没有形成层, 维管束呈散生状,没有形成层,不 能够进行增粗生长。 有形成层, 有形成层,能够进行增粗 能够进行增粗生长。 生长
植物学实验报告
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邵小明 姓名: 姓名:周开谊 班级:植物108班 班级:植物 班 日期: 日期:2011.04.11
【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1、认识植物茎的外形 实验目的 、 2、掌握茎尖的结构,明了起生长动态 、掌握茎尖的结构, 3、掌握双子叶植物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 、 4、掌握禾本科植物茎的结构特点 、 5、了解禾本科植物的结构特点 、
通过做植物学实验,自己对植物学更有兴趣了。 通过做植物学实验,自己对植物学更有兴趣了。
相同点
不一定长在地下的都是根, 不一定长在地下的都是根, 不一定长在地上的都是茎。 不一定长在地上的都是茎。 按不同的分法可以分为很多类
不同点
根:分为主根和侧根 分为主根和 主根 按根系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 按有无芽鳞分为裸芽 裸芽和 茎:按有无芽鳞分为裸芽和鳞芽 按芽所形成的器官分为叶芽 花芽, 叶芽, 按芽所形成的器官分为叶芽,花芽,混 合芽 按芽的生理状态分为活动芽 活动芽和 按芽的生理状态分为活动芽和休眠芽 根的表皮没有气孔器,茎的表皮有气孔器。 根的表皮没有气孔器,茎的表皮有气孔器。 根的皮层分为内皮层和外皮层而茎一般没有 内皮层,只有某些植物的地下茎,少数双子 内皮层,只有某些植物的地下茎, 叶植物的草本茎和水生植物的茎有凯氏带的 内皮层。 内皮层。 根的木质部是外始式,茎的木质部是内始式。 根的木质部是外始式,茎的木质部是内始式。 根的维管柱有中柱鞘, 根的维管柱有中柱鞘,茎的维管柱有束中形 成层和束间形成层。 成层和束间形成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