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端午的鸭蛋
17端午的鸭蛋
在端午,最费心思的还是粽子。妈妈总是在端午的前 一天就开始动手:先要把买来的芦苇叶和我们到山里采来 的菠萝叶,用温水泡在大盆里,再把糯米和香米洗净淘好, 要泡上一天才行。到下午吃过晚饭,就开始包粽子了。先 把馅心摆好,然后用各色的线缠绕。苇叶粽子有三个角、 四个角、八个角的,菠萝叶都包成两个抱在一起的长方形。 满满一大锅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粽子排排好,然后上面 压一层笼屉,笼屉里放满鸡蛋,水要漫过鸡蛋,再盖好锅 盖,放到文火上煮。要这样慢慢慢慢地煮一夜,中间妈妈 总还起来添一次水。 早晨从林中回来,一进家门,先深深地吸一口气, 啊,香味都窜出来了!我们围在锅边,看妈妈打开锅盖。 一下子,屋里满是苇叶和菠萝叶的香味,白白的、浓浓的。 吃一个粽子,喝一口妈妈炖好的车前草鸡蛋汤,闻着撞来 撞去的艾草的香气。啊,端午真好!
咸菜茨菇汤
咸菜汤里有时加了茨菇片,那就是咸菜茨菇汤。或者 叫茨菇咸菜汤,都可以。 我小时候对茨菇实在没有好感。这东西有一种苦 味。民国二十年,我们家乡闹大水,各种作物减产, 只有茨菇却丰收。那一年我吃了很多茨菇,而且是不 去茨菇的嘴子的,真难吃。 我十九岁离乡,漂流,三 四十年没有吃到茨菇,并不想。 前好几年,春节后数日,我到沈从文老师家去拜年, 他留我吃饭,师母张兆和炒了一盘茨菇肉片。沈先生 吃了两片茨菇,说:“这个好!格比土豆高。”我承 认他这话。吃菜讲究“格”的高低,这种语言正是沈 老师的语言。他是对什么事物都讲“格”的, 包括对 于茨菇、土豆。 因为久违,我对茨菇有了感情。前几年,北京的菜 市场在春节前后有卖茨菇的。我见到,必要买一点回 来加肉炒了。家里人都不怎么爱吃。所有的茨菇,都 由我一个人“ 包圆儿”了。
北方人不识茨菇。我买茨菇,总要有人问我:“这是什 么?” “茨 菇。”“茨菇是什么?”这可不好回答。 北京的茨菇卖得很贵,价钱和 “洞子货”(温室所产) 的西红柿、野鸡脖差不多。 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菇汤。我想念家乡的雪。 视野拓展练习 1.请画出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句子。这对表现文章中心 有作用吗? 2.为什么作者会对家乡的咸菜茨菇汤难以忘怀?你有这样 的体验吗? 3.本文体现了汪曾祺散文语言的哪些特点 ?试举例说明。
语文:第17课《端午的鸭蛋》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他一生所经历的轰轰烈烈的大事可谓 多矣,可他却捻起凡人小事, 多矣,可他却捻起凡人小事,油盐酱醋 花鸟虫鱼,瓜果食物,写风俗, 茶,花鸟虫鱼,瓜果食物,写风俗,谈 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 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写 一地鸡毛” “一地鸡毛” 在大家拼命融入节奏越来越快的生 活时, 活时,他在散文中却向人们发出这样的 吁请: 慢点走,欣赏你自己啊! 吁请:“慢点走,欣赏你自己啊!”
原句:筷子头一扎下去, 原句: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 红 油就冒出来了。 油就冒出来了。 改句:筷子头一扎下去, 改句:筷子头一扎下去,红油就 冒出来了。 冒出来了。 “吱”字写出了吃鸭蛋的动感和快 吱 一个字就写出了特色神韵。 感,一个字就写出了特色神韵。
思考: 思考:最后一段中作者写到了东晋车 囊萤”的故事。 胤“囊萤”的故事。它和本文主题 有关吗?谈谈你的理解。 有关吗?谈谈你的理解。
读读写写: 读读写写:
腌鸭蛋 yān 门楣 苋菜 méi xiàn 籍贯 jí 车胤 yìn 避邪 xié
粽子 zòng 门槛 kǎn
络子 lào
肃然起敬 sù
囊萤映雪 náng 城隍庙 huáng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初读课文, 思考: 思考:
1.作者家乡的端午有哪些风俗? 1.作者家乡的端午有哪些风俗? 作者家乡的端午有哪些风俗 家乡鸭蛋有何特点? 2.家乡鸭蛋有何特点? 文字透露出 作者对家乡鸭蛋何种感情? 作者对家乡鸭蛋何种感情? 3.端午鸭蛋一节中写了哪些生活小事? 3.端午鸭蛋一节中写了哪些生活小事? 端午鸭蛋一节中写了哪些生活小事
1.系百索子 系百索子
2.做五角子 2.做五角子
3.贴五毒 3.贴五毒
4.喝雄黄酒,画“王”字 喝雄黄酒, 喝雄黄酒
17《端午的鸭蛋》ppt课件
端午的鸭蛋 作者讲了端午的鸭蛋哪几件趣事? 表达了 怎样的情感? 挑鸭蛋
读文本 ——
趣 事
挂鸭蛋 吃鸭蛋 玩蛋壳
蛋壳装萤联到囊萤映雪的故事
怀 念 童 年
找出文中表动作的词,体会作者的 感情。
如:“挑”“装”“挂”“掏”等 表现了一种童真、童趣,流露出对 儿时生活的怀念。
第六自然段中,作者写到了东晋车胤“囊
ng 粽子 zò 门槛 kǎn
蝎子 xiē
肃然起敬 sù
囊萤映雪 ná ng 城隍庙 huá ng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端午的鸭蛋
端午的风俗 (1段) 家乡的鸭蛋 (2—3段) 端午的鸭蛋 (4—6段)
表达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念,对家乡的热 爱。
读文本 ——
系百索子 做香角子 贴五毒 贴符 喝雄黄酒
端午风俗
放黄烟子 吃十二红
•
《端午的鸭蛋》告诉我们:日常 生活富含生活情趣、人生意味。生活 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未必处处正 襟危坐。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 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我们才 能真实的体验到生活的滋味!
说风俗
中国的传统节日
• • • • • • • • • 春节 元宵节 清明 端午 七夕 中秋 重阳 冬至 腊八
这和其它地 方一样的
不一样的较 为独特的
系百索子
2.做香角子
3.
贴 五 毒 , 贴 符
4、喝雄黄酒,画“王”字
读文本2—3段家乡的鸭蛋
思考:
2、作者对家乡的鸭蛋有怎样的感情?
1、家乡的鸭蛋到底好在哪里?有什么特点?
问起籍贯 会肃然起敬
家 乡 鸭 蛋
名声久远
上海店里 会特别标明
双黄鸭蛋 会成批输出 引袁枚文作证 以北京鸭蛋相比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 端午的鸭蛋》课件 新人教版
5、喝雄黄酒:用酒 和的雄黄在额头上 画一个“王”字。
6、放黄烟子:点着后 不响,冒出一股白烟。 在板壁上写“一笔虎”。
7、吃十二红:十二道红颜色的菜。
炒红苋菜 咸鸭蛋
油爆虾
以上这“不识高邮人,先识高邮蛋”
品味语言
•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 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 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 有淡淡的幽默。
• 请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仔细体会本文 语言上的特色,用“我喜欢 ,因 为 ”的句式来品析本文的语言。
悠然我思
• 作者笔下的端午满含着浓浓的民族风 味,即使是小小的鸭蛋也是趣味盎然。 可是我们现在却又越来越多的人抱怨 过传统节日没意思,反倒是对西洋节 日越来越推崇。你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又应该怎样做才能使我们的传统民俗 文化得以传承?
整体感知
• 1、本文主要讲了哪几部分内容? • 2、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 3、作者家乡的鸭蛋有着怎样的特 点?为什么令作者久久不能忘怀?
1、系百索子:五色的丝
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
2、做香角子:丝丝缠 成小粽子,里面装了 香面。
3、贴五毒:红纸剪成 五毒,贴在门槛上。
4、贴符:一尺来长的 黄色、蓝色的纸条,画 些道道,贴在门楣上。
17、端 午 的 鸭 蛋
汪曾祺
认识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 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 节、艾节、端五、重午、午 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 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 同的。 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 的传统节日。
端午风情
包粽子
• 赛龙舟
插艾草
学习目标
•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 2、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感 情。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四单元17端午的鸭蛋(汪曾祺)(市一等奖)
八年级语文《导学案》课题:17 端午的鸭蛋教师寄语:在我的眼里,故乡的山无一不秀美,故乡的水无一不清澈,故乡的人无一不亲切!预习案【知识链接】1、写作背景当今社会,由于复制技术造成的那种虚拟幻化的“大文化”、“大话语”、“大叙事”,因为它们的虚幻和刻板,已经不再具备可体验的审美特征。
真正具有可体验的美的特征的,恰好是真实的个体生存中的无时无刻不在的“小文化”“小话语”“小叙事”。
汪曾祺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的贡献,就在于他对“大文化”“大话语”“大叙事”的解构,在于他对个体生存的富有人情味的真境界的昭示和呼唤,在于他帮助人们发现了就在自己身边的“凡人小事”之美。
美在身边,美在本分。
汪曾祺散文的精神气质和艺术神韵之所以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魅力,就在于他对“凡人小事”的审视,能做到自小其“小”,以小见大,而不是自大其“小”,以小媚“大”。
必须指出,汪曾祺写“凡人小事”的小品文深蕴着他独特的人生体验,但其效用并不只是自娱一己的性情,他强调自己的作品还应于世道人心有补,于社会人生有益,决不是要把个人与社会隔离开来,对立起来。
他的作品间或也流露出道家主张的随缘自适、自足自保的悠然任化的意趣,但断然有别于魏晋文人的清谈和颓废,在本质上他对人生的理解和描绘是乐观向上的,相信“人类是有希望的,中国是会好起来的”。
现代艺术,太多的夸饰,太多的刺激,太多的借助声光电气。
汪曾祺则是要从内容到形式上建立一种原汁原味的“本色艺术”或“绿色艺术”,创造真境界,传达真感情,引领人们到达精神世界的净土。
2、艺术特色《端午的鸭蛋》是汪曾祺系列散文《故乡的食物》中的一篇文章,被编排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故乡的食物》系列中汪老不仅如数家珍地介绍了家乡高邮的普通小吃(炒米、焦屑),家常小菜(咸鸭蛋、咸菜茨菰汤),寻常水产(虎头鲨、昂嗤鱼、砗螯、螺蛳、蚬子),特色野味(野鸭、鹌鹑、斑鸠、鵽)和时令野菜(蒌蒿、枸杞、荠菜、马齿苋);而且借各种吃食向读学习目标:1.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课件2:第17课 端午的鸭蛋
一(1 ) 写家乡端午的风俗。 二(2~3 ) 写家乡鸭蛋的名声、特点。 三(4~6 ) 写端午的鸭蛋,着重写了挂“鸭蛋络子”,
如何吃和玩端午的鸭蛋。
端午的风俗
家乡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
研读课文,感受情趣
系百索子 做香角子 贴五毒 贴符 喝雄黄酒 放黄烟子 吃“十二红”
(引出鸭蛋 铺垫下文)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猜猜是哪个节日,来历如何?
屈子冤魂终古在, 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 醉讽离骚不解愁。
——边贡
艾草 香囊
粽子 龙舟
童谣 五月五,是端阳; 插艾叶,挂香囊; 吃粽子,撒白糖; 龙船下水喜洋洋。
五月初五端午节,系百索子,做香角子,各种风俗带给人 多少乐趣。单是一个小小的咸鸭蛋,就有说不完的美妙之处。 倘若没有一种故乡情结,没有一颗超然自在的心,谁能从平淡 的生活中咂摸出如许滋味?
(1920~1997) 江苏高邮人,作家。 代表作有《受戒》、《大淖(nào)记事》等小 说,《蒲桥集》等散文集。 他的行文如同随意聊天,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 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文风闲适自由,不做 刻意的雕凿加工,不刻意追求结构的严谨,但在 随意中体现了整体的严谨与和谐。
整体感知 本文是什么文体? 散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本文的语言特色:
1、平淡质朴而有味 2、熔方言、口语、书面语、古汉语于一炉,很典雅。 3、淡淡的幽默
例句 1、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 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 青的两种。——语言平淡、质朴而有味 2、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 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第17课端午的鸭蛋精品教育
和端午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 忠魂一去讵能还。
端 国亡身殒今何有, 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午 诗
词
午日处州禁竞渡 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 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 ,舟楫何劳吊屈来 。
端午风情
香包除外形活泼多样之外,也
有趋吉避凶的含意。 这一天,家家 户户门口都挂艾草或蒲草,小孩子身 上挂着「艾虎」的香囊,男人喝雄黄 酒,传说有避邪、求吉祥的作用。
文章如此津津乐道谈论“咸鸭蛋”有意义
吗?
>人生并不总是惊涛骇浪,更多的是风平浪静;
>“平平淡淡才是真”,平淡的生活中富含生活的情趣,
人生的意味;
>只有热爱生
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
现诗意.
>在小小的咸鸭蛋里尝出
生活的滋味,悠然恬静之间,流露出的是对儿时生活的
怀想,对故乡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介绍汪曾祺 Nhomakorabea散文特点
江苏高邮人 学者 作家
获奖小说
他的散文着眼于“小叙事”,写 凡人小事,写有盐酱醋茶,写“一地 鸡毛” ……他帮助人们发现就在自 己身边的“凡人小事”之美。他的散 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 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 来,如话家常。
品读汪曾祺的散文好象聆听一 位性情温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 话,虽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
《受戒》《大淖记事》
除了端午节外,你还知 道哪些我们自己的传统 节日
民俗——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请你谈谈你喜欢的节日风俗, 为什么你会喜欢它?
17《端午的鸭蛋》
对家乡咸鸭蛋的难以忘怀,实际上不 是作者个人的心态。这是人类普遍的心 理。儿时的一切,在成年之后,都会笼 罩一层异样的光辉。
学习课文
学习第二部分。
家乡高邮鸭蛋有何特点?作者着重写 了哪些内容 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高邮鸭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 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 尤为别处所不及。 这段文字写法上的特点是轻松幽默,流露出 对家乡由衷的热爱与自豪。
明确:
家乡最有名的是咸鸭蛋, 尤其是双黄鸭蛋,因此作者对 此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述。
小结:
文章介绍 高邮鸭蛋,写 得有声有色, 跌宕起伏,对 家乡的自豪之 情溢于言表。
第二课时
学习课文
•学习第三部分
提问3
这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你是如何理解 课文结尾作者写到的东晋车胤“囊萤” 夜读的故事的
明确:这部分作者介绍了“挂鸭蛋络子” 的习俗,具体写了做鸭蛋络子的鸭蛋的挑 选到孩子们的吃法,吃完后的用途等等。 作者将现在的成人立场和在故乡时的少年 人的视觉交织在一起,以童趣写出了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乡的依恋和热爱。 课文结尾,作者写了东晋车胤”囊萤” 夜读的故事。有人认为,这段话与课文主 要内容无关,是赘笔;也有人认为,由萤 火虫在鸭蛋壳里闪闪发亮的样子联想到车 胤苦读用的囊萤,很自然,整体现了汪曾 祺闲适自由的风格。(不求统一的答案。)
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门楣(méi )
苋菜( xià n )
籍贯( jí ) 硝药(xiāo ) 腌腊(yān ) 大襟( jīn ) 车胤(yìn )
解释下列词语。
门楣: 门框上的横木。 莫名其妙: 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 奇怪,使人不明白。 籍贯: 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 城隍: 迷信传说中指主管某个城的神。 肃然: 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曾经沧海难为水: 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端午的鸭蛋》课件
香包除外形活泼多样之外,也
有趋吉避凶的含意。 这一天,家家 户户门口都挂艾草或蒲草,小孩子身 上挂着「艾虎」的香囊,男人喝雄黄 酒,传说有避邪、求吉祥的作用。 端午节包粽子、吃 鸭蛋洋溢着中国传统文 化的特色。
。
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 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
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 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 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 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 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 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 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 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 成后来的粽子样。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
1997),江苏高邮人, 作家。代表作有《受戒 》、《大淖记事》等小 说,《蒲桥集》等散文 集。他的行文如同随意 聊天,于自然而然中写 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 活的妙处。文风闲适自 由,不做刻意的雕凿加 工,不刻意追求结构的 严谨,但在随意中体现 了整体的严谨与谐。
汪曾祺散文语言风格
例: 1、这是与众不同的鸭蛋,因为“高邮还
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 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 2、这是远近闻名 的鸭蛋,因为‚我在苏南
、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 ,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 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 ,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 通过这些反映出作者满怀着自 豪和喜爱之情介绍高邮的鸭蛋。 • 作者用这些事实,通过平淡而 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诉说内心的 赞美和自豪,这种赞美源于作 者浓浓的思乡之情,源于那深 深的故乡情节。
课文小结
端 午 的 鸭 蛋
活情 系百索子.做香角子 的感 怀: 端午的风俗 贴五毒.帖符.喝雄黄酒 想对 。故 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乡 的 名声( 问起籍贯 会肃然起敬 自 久远) 上海店里 会特别标明 豪 家乡的鸭蛋 双黄鸭蛋 会成批输出 、 质细而油多 引袁枚文 热 爱 特色 作证 之 蛋白而柔嫩 以北京鸭蛋相比 情 , 挂“鸭蛋 囊萤映雪的故事 对 端午的鸭蛋 络子” 童 敲破“空 年 联想 头吃 鸭蛋壳装萤 生
第17课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的散文风格
汪曾祺的行文如同随意聊天,于自然而 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 文风闲适自由,不做刻意的雕凿加工,不 刻意追求结构的严谨,但在随意中体现了 整体的严谨与和谐。
关键词: 闲适自由
端午的风俗 端 午 的 鸭 蛋
家乡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
这种层层递进、环 环相扣的结构,你在 文中还能找到一例 吗? 我的家乡是水乡。 出鸭。高邮大麻鸭 是著名的鸭种。鸭 多,鸭蛋也多。高 邮人也善于腌鸭蛋。 高邮咸鸭蛋于是出 了名。
端 午 的 鸭 蛋
名声
家乡的鸭蛋
特色
挑鸭蛋 挂鸭蛋
端午的鸭蛋
吃鸭蛋
玩蛋壳
情感: 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对童年生活 的怀念。
课文以什么样的线索展开的?你认为这样的行文 线索严谨吗?为什么?
线索-------作者从端午的风俗写到家乡的鸭蛋。 行文------作者行文自然,如同随意聊天,但自由 之中透出严谨和谐。 作者写端午的风俗是介绍总体背景-----由其中一 个风俗十二红引出家乡的鸭蛋-------自然引出端 午节的鸭蛋,环环相扣,徐徐道来,一丝不乱。
与有荣焉: 因而也感到荣幸。
囊萤映雪: 晋朝车胤和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 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后形容 读书刻苦勤奋。
整体感知
根据内容,你觉得课文写了哪 几方面内容?请概括出来。 端午风俗(1) 家乡鸭蛋(2、3) 端午鸭蛋(4、5、6)
一、家乡端午风俗
预描 设绘 背端 景午 气 氛 , 为 介 绍 鸭 蛋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 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 上的追求:
1.平淡而有味, 2.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 地方特色, 3.有淡淡的幽默。
1.“平淡而有味”例
17《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学习内容
作者简介
相关资料 基础知识 整体把握 划分层次
内容分析
探讨研究 品味语言 艺术特色 端午诗词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现
当代作家。 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 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 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 表小说《受戒》、《大淖记事》。 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描写家乡端午节
的风俗,富有地方特色,表现了对家乡 的怀念。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描述家乡最 有名的是咸鸭蛋,尤其是双黄鸭蛋。 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写孩子们如 何玩、吃端午的鸭蛋。
内容分析
1、文章的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第一段主要介绍了端午的种种风
俗。 2、作者家乡的端午有哪些风俗? 明确: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 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 红”。
3、为什么要先写端午节的风俗?它与
文章的题目和下文有什么关系? 明确:从文章思路来看,先谈端午风俗 很有必要。文题为“端午的鸭蛋”,因 此,首先必须先写端午风俗,从各地均 有的风俗写到家乡独特的风俗,再写到 “十二红”,写到“咸鸭蛋”,于是水 到渠成地转写“端午的鸭蛋”;
整体把握
1、总结个自然段大意:
明确:第1段,说“端午的风俗”,介
绍了家乡端午的种种风俗。第2段,说 “家乡的鸭蛋”,写家乡鸭蛋的名声。 第3段,说“家乡的鸭蛋”,写家乡鸭 蛋的特色。第4段涉及“端午的鸭蛋”, 着重写端午的“鸭蛋络子”。第5段写 吃鸭蛋、玩蛋壳。第6段是补笔。
2、文章脉络:
3、端午节的起源。普遍的说法是纪念爱国诗
《端午的鸭蛋》课文
《端午的鸭蛋》课文家乡的端午, 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
系百索子。
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 系在手腕上。
丝线是掉色的, 洗脸时沾了水, 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
做香角子。
丝线缠成小粽子, 里头装了香面, 一个一个串起来, 挂在帐钩上。
贴五毒。
红纸剪成五毒, 贴在门坎上。
贴符。
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
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 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 还有两把小纸扇。
符送来了, 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
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 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 这就能辟邪么?喝雄黄酒。
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 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
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 放黄烟子。
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 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 而是雄黄。
点着后不响, 只是冒出一股黄烟, 能冒好一会。
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 说是可以熏五毒。
小孩子点了黄烟子, 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
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 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
”还有一个风俗, 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 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
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 其余的都记不清, 数不出了。
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 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
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 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 而且, 苋菜、虾、鸭蛋, 一定是有的。
这三样, 在我的家乡, 都不贵, 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我的家乡是水乡。
出鸭。
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
鸭多, 鸭蛋也多。
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
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我在苏南、浙江, 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 回答之后, 对方就会肃然起敬: “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 必用纸条特别标明: “高邮咸蛋”。
高邮还出双黄鸭蛋。
别处鸭蛋有偶有双黄的, 但不如高邮的多, 可以成批输出。
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
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 里面圆圆的两个黄, 使人惊奇不已。
端午的鸭蛋汪曾祺散文
端午的鸭蛋汪曾祺散文端午的鸭蛋汪曾祺散文《端午的鸭蛋》是汪曾祺先生的文章,也入选了语文课本,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端午的鸭蛋汪曾祺散文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端午的鸭蛋课文原文故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
系百索子。
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
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
做香角子。
丝丝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
贴五毒。
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
贴符。
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
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
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
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避邪吗?喝雄黄酒。
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
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
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
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
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
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
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
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
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
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
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
这三样,在我的故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我的故乡是水乡。
出鸭。
高邮麻鸭是著名的鸭种。
鸭多,鸭蛋也多。
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
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独特标明:“高邮咸蛋”。
高邮还出双黄鸭蛋。
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出口。
端午的鸭蛋阅读题及答案
4(一)《端午的鸭蛋》课内阅读(一)①A.我的家乡是水乡。
出鸭。
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
鸭多,鸭蛋也多。
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
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高邮还出双黄鸭蛋。
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
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
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
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B.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
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
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
文不长,录如下: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
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
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②C.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
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
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
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
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
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7.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段内容。
第①段:第②段:8.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9.文中画线的句子分别体现本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A处: B处: C处:10.“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一句中,“吱”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11.袁枚是____________代诗人、诗论家,文中引用他的文章说明了什么?12.文段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怎样的思想感情?13.从语段的语言运用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14选段主要写了两方面内容,先写了高邮咸鸭蛋,然后写了高邮咸鸭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传统的端 午佳节。然而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 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 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
你对此有何看法?
甲:人家申报成功了,我们也不必大惊小怪, 尽管这节日的“出生证”在我们这里,但谁叫 我们这几年连粽子都懒得吃了,而人家却有 “规模和气派”地发展起端午节文化了呢!
屈子冤魂终古在, 楚乡遗俗至今留。
边贡《午日观竞渡》
汪曾祺
与攸县的端午风俗相比,作者 家乡的风俗有哪些独特之处?
速读课文,在下面 括号内填上一个动词, 以表明“端午”与“鸭蛋” 之间的联系。
端午( )鸭蛋
请你联系文章,以高邮人的身份来 说几句广告语,向来宾推销一下高 邮咸蛋。
感情
作者是带着怎样的感情向我们介 绍自己家乡的特产——高邮咸蛋呢?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感受
乙:端午节等会不会被“端”走,根本 还在于我们对待传统节日的态度问题, 那就是我们对待民族特色的文化是不是 热爱,以及热爱到何种程度。
丙:与情人节、圣诞节等一系列洋节近 年来在中国的火爆热闹相比,端午等中 国传统佳节实在是太冷清,太受冷落了。
丁:我们看看屈原是怎么死的,人们 为什么纪念他,就会明白端午节一旦 流落异乡我们失去的将求:平淡 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 色;有淡淡的幽默。这三点在课文中能看 出来吗?
1、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 子蠢,有的秀气。
2、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 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
3、只有一点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4、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