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小说人物命名的意义

合集下载

鲁迅小说人物命名的意义

鲁迅小说人物命名的意义

鲁迅小说人物命名的意义江苏省江都市丁沟中学张广祥1934年11月,鲁迅先生在《答〈戏〉周刊编者信》中曰:“人名也一样,古今文坛消息家,往往以为有些小说的根本是在报私仇,所以一定要穿凿书上的谁,就是实际上的谁。

为免除这些才子学者们的白费心思,另生枝节起见,我就用‘赵太爷’‘钱大爷’,是《百家姓》上最初的两个字……还有排行,因为我是长男,下面两个兄弟,为预防谣言家的毒舌起见,我的作品中的坏脚色,是没有一个不是老大,或老四、老五的。

”其实,我们仔细读一读鲁迅的小说,认真琢磨其中的人物名字,就不难发现,它们绝不仅仅具有排除“消息家”或“谣言家”“穿凿”的作用。

我们认为,鲁迅小说的人名,绝对不是作者信手拈来的。

研究起来,有如下一些耐人品味的意义。

一、外形特征的勾勒。

鲁迅小说中的人名,有一部分就是勾勒人物外形特征的漫画。

比如,“花白胡子”“驼背五少爷”“红眼睛阿义”“赵白眼”等,都极其省俭地活画出了人物的外形特点。

又如《阿Q正传》中的阿Q,光秃秃的头的后面,拖着一根小辫子,这“Q”不正是其外在形象的写照吗?读着这些名字,我们就仿佛见到他们的主人,真是“借一斑知全豹,以一名传精神”。

二、性格特征的揭示。

鲁迅小说中不少人物的名字,恰好揭示了其性格特征,使得“人如其名”,高度个性化了。

《狂人日记》和《长明灯》中的“狂人”和“疯子”,一“狂”一“疯”正是他们的最主要的性格特征。

《伤逝》里的“小雪花膏”也一样,非常清晰地勾画出一副爱慕虚荣、不务正业而多嘴的无聊面孔。

作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有的“假洋鬼子”,这一名字正好把这一人物的封建性和买办性混合在一起。

从这一名字中,我们似乎看见了他那副见风使舵、投机钻营的丑恶嘴脸。

三、时代色彩的涂抹。

一般说来,姓名是用以从芸芸众生中识别某个人的标志,但往往涂有强烈的时代色彩,即从一个简单的名字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一般生活背景、时代特征等等。

鲁迅笔下人物所用的名字如“九斤老太”之类,无不从市井村坊拾取,极其俚俗,而又反映了当时的时代风貌。

谈鲁迅《药》的人物取名

谈鲁迅《药》的人物取名

谈鲁迅《药》的人物取名
《药》是鲁迅的一篇短篇小说,通过讲述药铺老板于明府给死去的少年开药的故事,
深刻揭示了社会的冷酷残酷和人性的可悲之处。

在人物取名方面,鲁迅运用了精妙的手法,使得人物名字具有深刻的寓意。

其次,值得注意的是,鲁迅在选择人物名字时,还善于借用传统文化中的典故和象征
意义,以夸张和夸大的手法,突显出人物的某些特征。

比如,药铺老板于明府的妻子名叫“秋实”,“秋实”是指秋季丰收的果实,暗示她是一个贤惠勤劳、心地善良的贤妻良母。

而“于百忙”这个名字,则比较生动地表现出这个人一直在百忙之中,充满了生活的压力
和困苦;而他的儿子,一个被社会冷落、自卑多疑的小人物,却有一个乡土气息十足的名
字“二狗”,这也揭示出他的嘲讽意味。

总体上,《药》中每个人物的命名都尽可能符合他们的性格、地位与特征,同时也充
分体现了鲁迅对于传统文化和语言的理解与运用。

这种深刻的人物塑造,为读者深入了解
故事的背景、情节和人物感情提供了坚实的基石。

鲁迅名字的由来和意义

鲁迅名字的由来和意义

鲁迅名字的由来和意义
由来:一是为了纪念母亲,他的母亲姓鲁;二是取愚鲁而迅速之意。

意义:许寿棠先生曾向鲁迅做过询问,鲁迅的回答是:“我从前用过迅行的别号是你所知道的,所以临时命名如此。

鲁迅笔名的由来
鲁迅这个笔名,历来有两种解释:一种说法是指“鲁”字乃鲁迅先生母亲的姓,他的小说中常提到的“鲁镇”,就是他母亲的老家;“迅”是他的小名,所以在他的小说里也出现过“迅哥儿”一词。

另一种解释是先生挚友许寿裳所说,他亲自问过鲁迅先生,先生笑道:“取愚鲁而迅行的意思。

”此乃先生自谦之辞。

第三种解释是认为“迅”字,古义为狼。

出处见《尔雅·释兽》:“狼子绝有力者曰迅。

”照这样注解引申出来,“鲁迅”是指狼的一个勇敢有力的儿子。

持此一说的是历史学家侯外庐。

他说,鲁迅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的小说代表作《狂人日记》就是抨击封建社会“吃人”制度的,他取用这两个字为名,正是鲜明表示他甘以“狼子”自居,与封建社会制度彻底决裂之心声。

鲁迅小说《药》人物取名的深刻内涵(人教版高二必修)

鲁迅小说《药》人物取名的深刻内涵(人教版高二必修)

鲁迅小说《药》人物取名的深刻内涵(人教版高二必修)邢台市第一中学宁晓伟鲁迅的小说《药》里面的人物不下十个,鲁迅先生在给他们取名方面是很有讲究的,这些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名字到底有什么深刻内涵呢?对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主题有那些作用呢?以前我们读《药》,知道鲁迅写了两个家庭的悲剧,一是华家,一是夏家,而这两个家庭的悲剧,正是整个华夏民族的悲剧,华夏两家只是那个病态社会不幸人们的缩影。

正像鲁迅所说,“我的取材多来自那个病态社会的病态的人们,目的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看来鲁迅要医治的不是一两个家庭的病苦,而是整个中国人的病苦。

“华”“夏”两姓氏的选择,反映了作品概括且暗示革命者如果不唤醒民众,就必然出现《药》的悲剧的题旨夏瑜是有原型的,作者用夏瑜来影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秋瑾,“夏”与“秋”相对,“瑜”与“瑾”相对,而且都从玉旁;夏瑜被杀的地方有四个暗淡金字“古口亭口”的破匾下的丁字街头,显然暗指秋瑾就义之处--古轩亭口。

用夏瑜影射秋瑾表示了作家对革命烈士的悼念,对他们所从事的革命的惋惜与同情。

华老栓、华小栓以及那些茶客的取名也很有寓意。

说到“栓”我们会想到像牲口一样被拴住,想到堵塞、不通,取“栓”字反映他们的精神麻木,愚昧落后。

花白胡子、驼背五少爷,作者用他们的特征来代指,二十多岁的青年用年龄来代指。

说到“驼背”我们会想到佝偻病,这是因缺钙造成的,驼背五少爷体质缺钙,精神不同样缺钙吗?一个缺钙的民族,不是一个健全的民族。

花白胡子、驼背五少爷代表了老年、中年人,他们思想迂腐,精神麻木,整日游手好闲,不关心政治,不理解革命,甚至仇视革命,把革命者的牺牲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

更值得一说的是那个“二十多岁的青年”,作者为什么用年龄来代指,而不用特征(比如“黑头发”或“小哥”)来代指,因为“二十多岁的青年”,本应该风华正茂,思想进步,是社会的生力军,可面前这位没有一点年轻人的朝气,说话老气横秋,跟不上趟,年龄不大,却跟花白胡子、驼背五少爷一样精神麻木,充当无聊的看客。

谈鲁迅《药》的人物取名

谈鲁迅《药》的人物取名

谈鲁迅《药》的人物取名《药》是鲁迅的一篇短篇小说,故事集中于一个老中医和一个年轻学生之间的对话。

在这个小说中,鲁迅通过对人物的取名,展现了他对中国传统医学的理解和思考,并通过这两个人物的对话,探讨了传统医学与现代科学之间的对立和冲突。

我们来谈谈老中医的名字“周太满”。

这个名字有着很明显的象征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医是一项深受尊重和崇敬的医学传统,被视为一种智慧的象征。

而在这个名字中,“周”是一个常见的姓氏,代表中华民族的传统和文化。

而“太满”这个名字则表达了老中医对中医学的热爱和执着。

太满的意思是充盈、满溢,这恰好表达了老中医对于中医学的极高热情和满腔热血。

与老中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年轻学生的名字“杜十娘”。

这个名字的意义略显复杂。

杜十娘是一个女性名字,而年轻学生是个男孩,这可以视为对传统医学中的性别角色定位的一种否定。

杜十娘是一个历史上的京剧人物,她是一个勇敢而执着的女性,自己愿意吃苦,且是民间的英雄角色,表现出强烈的个人意志和民间英雄主义精神。

鲁迅可能通过取这个名字,意味着年轻学生不同于老中医的观点和态度,并有追求个人主义和民间英雄主义的倾向。

除了正式的名字,鲁迅还以一种幽默的方式给予了这两个人物一些绰号,进一步丰富了他们的形象。

老中医被称为“装睡”,这个绰号暗示了老中医的老辣和精明,也说明了他对传统医学的自信心。

而年轻学生则被称为“瞎子”,这个绰号表达了他对传统医学的不了解和对现代科学的盲目崇拜。

通过对这两个人物的取名,鲁迅巧妙地展现了他对传统医学和现代科学之间冲突的理解。

他通过这两个人物之间的对话和争论,传达了他对传统医学的质疑和怀疑,并痛斥了一些中医行业内的陈规旧习和现象。

他也并不完全否定传统医学的价值,通过老中医的形象和思考,展现了传统医学的智慧和价值观。

通过这种刻画和对比,鲁迅展示了自己对中国传统医学的复杂态度,并提出了自己对于传统医学与现代科学关系的思考。

【参考文档】鲁迅名字寓意-范文模板 (11页)

【参考文档】鲁迅名字寓意-范文模板 (1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鲁迅名字寓意篇一:鲁迅为什么叫“鲁迅”?这个笔名有什么寓意鲁迅为什么叫“鲁迅”?这个笔名有什么寓意鲁迅以"鲁迅"笔名而闻名,人们甚至于忘了他的原名叫周树人.鲁迅在1918年4月2日作《狂人日记》时始用"鲁迅"笔名。

为什么鲁迅要给自己起个笔名叫"鲁迅"呢?对于这个笔名的含义,许寿裳先生曾向鲁迅作过询问,鲁迅的回答是:“我以前用过迅行的别号是你知道的,所以临时命名如此。

理由是:一,母亲姓鲁;二,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愚鲁而迅速之意。

”史学家侯外庐认为:一般人把鲁迅的迅字释为“快速”,是不确切的。

《尔雅.释鲁》云:“牧狼,其子,绝有力,迅。

”鲁迅的鲁,取自鲁迅母亲的姓。

迅,古义的狼子。

鲁迅之以狼子自居,是因为他甘做封建制度的逆子贰臣。

从历史的逻辑看,这个名字反映出他前期思想上,刻印着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的叛逆精神。

上述解释,侯外庐曾向许广平讲过,许广平连声说,谢谢!谢谢!我以为,侯外庐先生的解释有些强牵,明显违背了鲁迅先生"取愚鲁而迅速之意"的原意,有点硬是要把"鲁迅"这个笔名也要拔高之嫌.许广平的称谢或许也仅仅是客气而已.注: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并且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原名周樟寿、字豫才。

母亲鲁瑞、父亲周伯宜。

后改字为豫才。

篇二:鲁迅小说人物命名的意义三、时代色彩的涂抹。

一般说来,姓名是用以从芸芸众生中识别某个人的标志,但往往涂有强烈的时代色彩,鲁迅小说人物命名的意义总之,鲁迅小说中人物的命名,有着极其深刻的意义。

《药》中人名背后的意义

《药》中人名背后的意义

《药》中人名背后的意义鲁迅先生为文严谨,就连他的小说中人物的姓名也绝不随便乱用,它们往往有着一定的含义。

尽管有的人物有姓无名,有的有名无姓,有的连姓名也没有,只有一种称呼或一个绰号,但它们或反映人物品质,或表现人物面貌,或点明人物地位,或折射人物心灵,无不生肖毕现,处处体现作者的匠心与机趣,在小说中有着重要意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许多人物已成为文学画廊中独特的“这一个”。

这在小说《药》中反映犹为突出。

文中提到的人物有11个,有名有姓的只有华老栓、华小栓和夏瑜3个人,有姓无名的有康大叔、夏三爷两个人,有名无姓的是红眼睛阿义,无名无姓只有称呼或代称、绰号的有华大妈、夏四奶奶、二十多岁的人、花白胡子、驼背五少爷等5人。

他们可以分为三类:革命者夏瑜,愚味麻木的群众华氏一家、夏四奶奶、二十多岁的人、花白胡子、驼背五少爷,统治阶级的走狗康大叔、红眼睛阿义。

透过这些人名,我们可以发现作者隐藏于背后的用意:一、人名反映人物思想品德作者显然是用夏瑜来影射秋瑾的。

“夏”与“秋”相对,“瑜”与“瑾”相对。

瑜、瑾,本为美玉,比喻美德。

成语有“怀瑾握瑜”,比喻具有纯洁无瑕的品德。

语出屈原《九章?怀沙》:“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

”夏瑜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对革命有着明确认识,推翻清王朝,建立“我们大家的”“天下”是他的斗争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意志坚定,在狱中仍坚持宣传革命道理,甚至劝牢头造反,对革命矢志不渝,毫不动摇。

在对敌斗争中,不要命、不怕打、不畏惧、不退缩,反而觉得打他的阿义“可怜”,终于在敌人的屠刀下英勇就义,表现出革命者英勇无畏、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

名如其人。

夏三爷。

南方方言有“下三烂”一词,指下贱、没有出息的人。

夏三爷正是这样灵魂污浊的人物,他怕被连累,不惜出卖自己的侄子,得那“二十五两雪白的银子”,何其卑劣!红眼睛阿义,一个敲骨吸髓的封建社会狱卒形象。

从夏瑜那里,他“榨不出一点油水”来,听到夏瑜劝说,反而恼羞成怒地打了他。

鲁迅小说中人名的取名艺术

鲁迅小说中人名的取名艺术

鲁迅小说中人名的取名艺术内容摘要: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二集》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创作难,就是给人起一个称号或诨名也不易。

”这就说明了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名称决不是信手拈来,随意而“安”的,而是蕴含着作者独具魅力的艺术构思。

关键词:暗示背景揭示主题表现形象一.暗示社会背景阅读任何文学作品,都不能离开作者当时特定的写作背景。

离开特定的社会时代背景,我们就不能全面地、辩证地、历史地看问题,不能正确把握文章的主旨,读鲁迅作品更是如此。

《故乡》中闰土这个名字看似平常,“闰月生的,五行缺土,所以,他的父亲便叫他闰土。

”旧时人家依照儿女的生辰取名是很正常的。

可细加玩味,这正表明封建习俗的积淀已经深深地淤积在中国民众的思想里,毒害着一代又一代的农民。

“我”搬家时,闰土要了一幅香炉和烛台便是最好的证明,二者相互呼应。

江南某些农村,还有用小孩出生时的斤数当作小名的习俗,所以,《风波》中便有了九斤、七斤、六斤,《社戏》中有了六一公公,八公公。

《风波》中的“风波”,是发生在辛亥革命六年以后、张勋复辟之际。

辛亥革命时,七斤被剪除了辫子;如今皇帝又坐了龙庭,没有辫子就当不成顺民,可见七斤夫妇无论对当初的辛亥革命还是眼下的张勋复辟都全无认识。

九斤老太的那句颠扑不破的名言“一代不如一代”,不仅是指祖孙三代出生体重一代不如一代,也是她对日益贫困的生活的理解,究其真正原因,正是由于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未能唤醒民众,发动民众。

张勋复辟便是辛亥革命不彻底的直接表现。

“九斤”、“七斤”、“六斤”的取名,正暗示了辛亥革命六年后,中国农村依然停滞、落后,农民依然贫困麻木的社会现实。

二.揭示文章主题《祝福》中的祥林嫂是被封建“四大绳索”——政权、族权、夫权、神权联合绞杀而死。

作为封建卫道士的鲁四老爷,在祥林嫂的悲剧上扮演了“四权”的全权代表的角色。

他是地主,无疑拥有政权,同时也是其它三权的绝对维护者。

当祥林嫂的婆婆来抓她回去,要卖她到深山老墺时,他“皱一皱眉头”,并且说,“既是她的婆婆要她回去,那有什么话可说呢”;当祥林嫂第二次丧夫且失子,走投无路再次来到鲁镇时,鲁四老爷暗暗告诫四婶,这种人是“败坏风俗的”,“祭祀时用不着她沾手。

鲁迅小说作品中人物取名艺术

鲁迅小说作品中人物取名艺术

魯迅小說作品中人物取名藝術“文學即人學“,好的小說站著的必然是鮮活的人物形象。

姓名是人物的形式符號,但是,名字又決不是隨意貼上的標籤,而是聯繫人物社會經歷、個性特徵、故事情節甚或小說主題的或隱或現的意蘊符號。

魯迅先生不愧是藝術大師,他的小說中的人物取名,往往是匠心獨運,小說中人物名字與鮮活的人物形象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

一、運用摹形手法,給小說人物命名,揭示主題意蘊魯迅先生在給小說人物命名時,繼承和發展了我國古代小說人物取名的摹形手法,不但形象地勾勒人物外在的相貌特徵,而且考慮到“形”和“神”的關係,摹形命名深入人物內在靈魂,從而使人物的取名,形神兼備,涉筆成趣,見其名如見其人。

魯迅先生的名作《阿Q正傳》,為什麼給一個舊中國農村的流浪雇農取這麼一個怪趣橫生的名字呢?從外形看,阿Q頭上除了幾處喇疤瘡外,還有一條黃辮子。

“Q”正是腦袋後面拖根黃辮子的絕妙漫畫肖像。

往內裏說,他本來姓趙,被趙老太爺打得不敢姓本姓;名是“桂”,還是“貴”?不能確定,只好用洋字拼音“Quei”的第一個字母來代替。

他的地位低得連姓名也不配有。

再引申說,腦袋後拖根小辮子的寫照,點明了特定的時代背景。

“Q”又是英語“Question”(問題)的開頭字母,庶幾藉以表明小說要反映的是當時中國社會的一系列問題,這就蘊寓了作者所說的要創造出一個現代國民的魂靈,來探求改革中國國民性的創作意圖。

再如小說《故鄉》中的“圓規”取名,楊二嫂“凸顴骨,薄嘴唇”,“細腳伶仃”,“圓規”正是她外在形象的絕妙畫像。

從內裏看,“圓規”的取名,揭示了當時社會小市民的市儈和尖刻,從而表現了人際之間的隔膜,社會的世態炎涼。

二、通過語義的聯繫給人物取名,揭示社會生活魯迅先生筆下的在魯鎮鹹亨酒店“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孔乙己,是封建社會倍受科舉制度摧殘的下層讀書人。

對這麼一個為禮教和權勢所戕害的腐儒,作者從描紅紙上大人孔乙己這半通不通的話裏壓縮後替他取下這個名字,蘊含著魯迅先生對孔孟之道的輕篾和揶揄.•.魯迅先生的另一篇小說《藥》,是以華老拴和夏瑜兩家的不幸遭遇為線索,反映清末舊民主主義的革命現實。

浅析鲁迅小说中人物姓名的意义

浅析鲁迅小说中人物姓名的意义

《长江丛刊·理论研究》2017.08· 4 ·浅析鲁迅小说中人物姓名的意义曾睿涵【摘 要】在鲁迅先生的小说中,人物姓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们在高中语文课上学习鲁迅的小说时,首先就应该理解他小说中各个人物名字的深远意义。

本文通过对鲁迅小说人物命名的修辞手法的讨论,并对人物姓名在小说中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对我们深入理解鲁迅通过文章想要表达的主题和时代意义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鲁迅 小说 人物姓名 意义鲁迅先生是一代文学大师,他主张行文简洁,作品从不拖泥带水,力求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信息。

这一点,从他对小说人物姓名的选取上就可以看出来,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名字不是随意而来的,无论是主人公,还是配角,他们的名字都取得自有其奥义,都是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时代特色,经过严肃的审查后决定的。

因此,深入理解先生小说中人物名字的意义,对我们准确把握小说的主题和寓意有很大的帮助。

一、从修辞角度看人物命名鲁迅是一位伟大的语言大师,他在小说中善于运用修辞书法。

通过不同的修辞手法,让他小说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活灵活现,丰富多彩。

小说中的人物姓名主要采用了以下修辞方式:一是反语。

比如《药》中的阿义、康大叔和《祝福》当中的祥林嫂等。

阿义的“义”字取仁义之意,但阿义这个人实际上是一个不仁不义之人,他剥光了夏瑜的衣服,对夏瑜极尽毒打,是个不折不扣的坏人;康大叔一名给人以和蔼、亲切的感觉,但小说中的康大叔不但杀害了夏瑜,而且利用封建迷信去残害劳动人民,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反面人物,与“康”字大相径庭;祥林嫂的“祥”一字,本是吉祥之意,但祥林嫂悲哀的一生没有任何吉祥可言,最后甚至在“祝福”的时候死亡;二是象征。

比如《长明灯》中的疯子和《狂人日记》中的狂人,他们并不是真的疯子和狂人,他们在那个时代是异类,所以“疯”、“狂”,实际却是开始觉醒的反封建斗士的象征;三是双关。

比如《祝福》中的鲁四老爷,又被人叫做“四叔”,又有“四书”之意,用谐音来双关,因为他满脑子都是封建主义思想,是被封建思想奴役的代表,是封建思想的忠实捍卫者;四是借代。

谈鲁迅《药》的人物取名

谈鲁迅《药》的人物取名

谈鲁迅《药》的人物取名《药》是鲁迅先生为中国文学史贡献的一部重要作品。

小说以一个普通医生的视角,展现了当时社会的荒诞和迷茫。

小说中的人物取名富有特色,反映了鲁迅先生对中国社会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思考。

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药》中的人物取名。

小说中的主人公,即医生刘峰的名字,可以说是十分有寓意的。

在中国文化中,“刘”字有“劝说”之意,而“峰”则是高山之巅。

这样的名字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刘峰这一角色的性格特点,他是一个富有正义感和责任心的人,常常站在道德的高峰上劝说并影响他人。

这种人物取名的想象力和精准度都值得我们深思。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刘峰的妻子名叫翠翠,看似平淡的名字其实也蕴含着深刻的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翠”是一种颜色,给人以清新、美好、安宁的感觉,而“翠翠”则传递出她人品的美好、性格的清新以及对家庭的温馨。

这个名字为人物赋予了一种清新脱俗的气质,从而更好地凸显了她的独特魅力和重要地位。

小说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雨果。

他是一个具有才华和思想的文人,对刘峰产生了强烈的影响。

他的名字来源于法国作家雨果(Victor Hugo),可以说是鲁迅先生对他的崇敬和敬意。

雨果这个名字在小说中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刘峰的内心世界,使他从迷茫和困惑中重新找到了方向。

这个角色命名的巧妙之处在于,通过名字的选择,鲁迅先生对读者展示了这个人物在小说中的不同形象,并增加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除了刘峰一家的人物取名,小说中还出现了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角色,如死于吗啡的少女“小梅”以及吸食鸦片的老人“老爷子”,他们的名字也都具有一定的含义。

少女“小梅”这个名字,看似温柔和柔弱,实际上暗含着社会的黑暗和无奈。

而“老爷子”这个名称则体现了他丧失了自己的尊严和人格权利。

这些名字的选择,直接展现了小说中这些人物的悲惨命运,同时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残酷和不公。

通过对《药》中人物取名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鲁迅先生对于人物取名的选择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在为人物取名时,充分考虑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社会背景,使得作品更加生动和鲜活。

契诃夫与鲁迅作品中人物姓名的象征意义与写作手法对比

契诃夫与鲁迅作品中人物姓名的象征意义与写作手法对比

契诃夫与鲁迅作品中人物姓名的象征意义与写作手法对比契诃夫与鲁迅作品中人物姓名的象征意义与写作手法对比摘要:人的命名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行为。

契诃夫与鲁迅同为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巨匠,在文学创作方面都展现了很高的造诣,其文学作品更是家喻户晓。

在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都是截取及其平凡的生活片段,凭借独具特色的艺术写作手法对人物进行真实的描述,深刻揭示当时的社会现实,透视各种社会现象。

关键词:姓名;象征;性格;比较;写作手法0.引言人皆有名,姓名的第一意义即在于符号性。

符号是常用的一种传达信息的基元,姓名符号用以表示和象征特定的人名持有者,便于在社会生活中的识别与交际。

“名,自命也。

从口,从夕,夕者冥也。

冥不相见改以口自名。

”——(摘自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这句话的意思是:“名”是由看不见的“命”和看得见、喊得出并具有一定意义的文字符号所组成。

“命”是属于无形、无音但具有一定灵性的阴性物质。

也就是现代西方科学家正在探索的所谓“暗物质”之类的东西。

“名”是有形、有音、有义的符号,属阳性物质。

由这两种阴阳物质所组成上的“名” 代表着人和事物的“命” 并不只是简单的一个代号。

”远古时代,日落天黑,人们互不见面,只好用口招呼。

大约自古以来,人与人的交际都必须有称呼语,绝不能只叫一个“喂”字。

于是问者叫被问者的称谓,被问者要回答自己的称谓,这个称谓就是自命的“名” 。

只要在社会上生存,每个人首先都必须有自己的区别性符号,否则,“ 冥不相见”时,一人呼众人应,那岂不乱了套?人名符号的象征和识别作用于是由此而生。

人的命名,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行为。

契诃夫与鲁迅同为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巨匠,在文学创作方面都展现了很高的造诣,其文学作品更是家喻户晓。

在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都是截取及其平凡的生活片段,凭借独具特色的艺术手法对人物进行真实的描述,深刻揭示当时的社会现实,透视各种社会现象。

近来,国内外文学界点评契诃夫与鲁迅作品的文学刊物层出不穷,特别是在批判现实主义方面,评论家们经常将两者联系到一起,因为不论是在创作意图、题材风格方面,还是在个人的生活经历方面,他们都有很多相似之处。

谈鲁迅《药》的人物取名

谈鲁迅《药》的人物取名

谈鲁迅《药》的人物取名鲁迅的小说《药》讲述了一对夫妻因为生计困难而不得不用孩子作为赚钱的工具。

小说中的人物取名很有寓意,通过对人物取名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背后的含义。

首先是小说的主人公——朝九。

朝九这个名字看起来很普通,但是却蕴含着深刻的含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朝代九州是指古代中国的疆域,代表着国家的统一和繁荣。

而在小说中,朝九却是个贫穷潦倒的打工者,过着艰辛的生活。

这个名字的取名是对人物命运的一种讽刺,暗示着朝九原本可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却被命运所屈服,沦为社会底层的一员。

其次是朝九的妻子——怨春。

怨春这个名字直接暗示了她的悲惨命运。

怨字可以理解为怨恨,春则是生命的象征。

整个名字包含了矛盾的含义,代表着她对命运的不满和对生活的渴望。

她的命运受到了社会的束缚和他人的压迫,使她无法摆脱贫困和困苦的生活。

这个名字通过反讽的方式,深刻展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和命运。

除了朝九和怨春外,小说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光明。

光明是朝九夫妇的孩子,也是整个故事的重要节点。

在小说中,光明被父母当作商品一样出售给人贩子,这样的行为就像是将光明的未来和希望抹杀一样。

光明这个名字本身就象征着希望和光明,有一种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期盼。

光明这个名字也让人在故事中看到了希望的线索,在绝望的环境中,也有光明存在。

通过对这些人物取名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对人物性格和命运的深刻思考和揭示。

他通过这些富有寓意的名字,深刻揭示了社会现实和人性的阴暗面,表达了深切的关怀和拷问。

朝九和怨春的名字直接突出了他们命运的悲惨和不公,而光明的名字则展现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渴望。

这些名字不仅仅是对人物命运的一种暗示,更是鲁迅对社会现实的一种批判和抨击。

通过这样的取名方式,鲁迅让人物更加具有象征意义和深刻的内涵,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小说的主题和内涵。

浅谈鲁迅小说中的人名及称呼

浅谈鲁迅小说中的人名及称呼

浅谈鲁迅小说中的人名及称呼作者:张嘉楠来源:《青年时代》2018年第07期摘要:在人类社会中,名字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人名称呼更是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与研究价值。

本文通过对鲁迅小说人物的命名手法及对人们交往过程中称呼的描写进行研究,发现作者揭露现实、改造国民性的创作意图,同时这些人名与称呼也能反映一定的时代特征。

关键词:鲁迅;《呐喊》;《彷徨》;人名;称呼“人们对起名非常重视,他们把人名、地名、品名、点名等不仅仅看作是单纯的名称符号,而且赋予它们种种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就拿人名而言,普遍认为,名字作为个人符号,不但代表着人的名誉和人格,而且象征这人的理想和运气。

”[1]同样,在鲁迅的小说中,人物的名字亦是如此,它不仅增添小说的表现力,还有助于作者抒发对旧社会的控诉、对未来新社会的希冀。

作为读者的我们,也能从中窥视出当时代的文化状况。

一、以字母命名,意图改造国民劣根性鲁迅对于小说中每个人物的命名都是有花心思的,他想透过这些人名反映小说的主题,最后达到改造国民性的目的,最典型的莫过于对阿Q的命名了。

在《阿Q正传》中,鲁迅讲到“我又不知道阿Q的名字是怎么写的。

他活着的时候,人都叫他阿Quei……”从语言学角度看,“语音是与意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2],因而Quei这个语音也不例外,在《阿Q正传》中,“我”曾想过:“阿Quei,究竟是阿桂还是阿贵?但是另有一个说法使我更加信服,就是日本学者丸尾常喜说道:‘‘阿Q’这个人物的名字的全称‘阿Quei’,实际上是‘鬼’的意思。

’”丸尾先生之所以这样认为,主要基于两个依据:一个是鲁迅故乡绍兴的鬼文化;另一个是鲁迅在谈创作《阿Q正传》的目的时所说的“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3]。

也有学者认为“我们认定阿Quei就是阿鬼,也就是有了坚实的依据,这个鬼很显然不是女吊似的鬼,而是无常似的鬼,这个鬼所负载的不是绍兴的优良传统和积极的文化精神,而是消极的国民的劣根性。

鲁迅小说作品中人物取名艺术琐谈(网友来稿)

鲁迅小说作品中人物取名艺术琐谈(网友来稿)

鲁迅小说作品中人物取名艺术琐谈(网友来稿)浙江嘉兴高级中学教科室薛万霖邮编 314001“文学即人学“,好的小说站着的必然是鲜活的人物形象。

姓名是人物的形式符号,但是,名字又决不是随意贴上的标签,而是联系人物社会经历、个性特征、故事情节甚或小说主题的或隐或现的意蕴符号。

鲁迅先生不愧是艺术大师,他的小说中的人物取名,往往是匠心独运,小说中人物名字与鲜活的人物形象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一、运用摹形手法,给小说人物命名,揭示主题意蕴鲁迅先生在给小说人物命名时,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代小说人物取名的摹形手法,不但形象地勾勒人物外在的相貌特征,而且考虑到“形”和“神”的关系,摹形命名深入人物内在灵魂,从而使人物的取名,形神兼备,涉笔成趣,见其名如见其人。

鲁迅先生的名作《阿Q正传》,为什么给一个旧中国农村的流浪雇农取这么一个怪趣横生的名字呢?从外形看,阿Q头上除了几处喇疤疮外,还有一条黄辫子。

“Q”正是脑袋后面拖根黄辫子的绝妙漫画肖像。

往内里说,他本来姓赵,被赵老太爷打得不敢姓本姓;名是“桂”,还是“贵”?不能确定,只好用洋字拼音“Quei”的第一个字母来代替。

他的地位低得连姓名也不配有。

再引申说,脑袋后拖根小辫子的写照,点明了特定的时代背景。

“Q”又是英语“Question”(问题)的开头字母,庶几借以表明小说要反映的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一系列问题,这就蕴寓了作者所说的要创造出一个现代国民的魂灵,来探求改革中国国民性的创作意图。

再如小说《故乡》中的“圆规”取名,杨二嫂“凸颧骨,薄嘴唇”,“细脚伶仃”,“圆规”正是她外在形象的绝妙画像。

从内里看,“圆规”的取名,揭示了当时社会小市民的市侩和尖刻,从而表现了人际之间的隔膜,社会的世态炎凉。

二、通过语义的联系给人物取名,揭示社会生活鲁迅先生笔下的在鲁镇咸亨酒店“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是封建社会倍受科举制度摧残的下层读书人。

对这么一个为礼教和权势所戕害的腐儒,作者从描红纸上大人孔乙己这半通不通的话里压缩后替他取下这个名字,蕴含着鲁迅先生对孔孟之道的轻篾和揶揄..鲁迅先生的另一篇小说《药》,是以华老拴和夏瑜两家的不幸遭遇为线索,反映清末旧民主主义的革命现实。

探究《药》中人物姓名之寓意

探究《药》中人物姓名之寓意

探究《药》中人物姓名之寓意鲁迅先生以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背景创作的一篇著名短篇小说——《药》,分别以华、夏两家的悲剧故事构建明、暗两条情节线索,将华老栓、华大妈、华小栓和夏瑜、夏四奶奶,以及康大叔、阿义、花白胡子、驼背五少爷、二十多岁的青年等一批不同阶层的人物群象展示在读者面前,比照描写了革命者英勇献身的寂寞悲哀和普通民众的愚昧麻木。

一方面愤怒控诉了封建统治者残杀革命志士,麻痹和毒害人民的罪行;另一方面也深刻地反省了旧民主主义革命者严重脱离群众而孤军奋战,最终惨遭失败的沉重教训。

其深邃的思想内蕴和创作意旨,不仅可以通过作品的“人物性格之历史”加以分析,而且还可以借助作品中人物命名的深刻寓意予以管窥。

华老栓是个身处社会底层的城市贫民。

他一家三口靠开茶馆糊口度日,点的是“遍身油腻的灯盏”,盖的是“满幅补丁的夹被”。

贫困拮据的经济状况,卑微低下的社会地位,使得他安分守己、与世无争,对周围一切都漠不关心。

他和老伴饱经苍桑,把生活的全部希望都“栓系”和寄托在唯一的爱子小栓身上,希望爱子能“健康”成长,命“栓”体“牢”。

然而,残酷的现实却偏偏不以老栓的希望为转移,儿子染上了痨病,是一种在旧中国被视为不可治愈的病。

当他从康大叔那里得到“信息”,便毫不犹豫地将自己起早贪黑、节衣缩食积攒的一包洋钱揣到杀害革命者的刑场,换回了一个令他满心欢喜的人血馒头。

人血馒头终于让小栓吃下了,小栓的命却最终没有“栓牢”而夭亡了,华家悲剧的深刻意蕴便通过老栓与小栓两代人取名为“栓”,而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在贫穷、落后、愚昧的旧中国,与世无争、安分守己、勤劳节俭、糊涂忍让等民族古训是不可能维系〔栓〕华家的血脉的。

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者夏瑜,其原型是1907年7月15日在浙江绍兴城内古轩亭口被杀的同盟会成员秋瑾。

“瑜”和“瑾”都是美玉,都比喻人的美德。

《楚辞九章怀沙》中有“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

由“瑜”“瑾”同为美玉可推,夏瑜暗指秋瑾。

谈鲁迅《药》的人物取名

谈鲁迅《药》的人物取名

谈鲁迅《药》的人物取名《药》是鲁迅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通过对人物的取名,鲁迅展现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力和批判意识。

以下是对《药》中人物取名的详细讨论。

一、宋朝《枪政策》人物取名1. 田荨:田荨是农民,他的名字“田”暗示他与土地与农业密切相关,而“荨”则表示他是社会底层人物,苦于贫困。

他沉迷于《枪政策》,体现了他虚无的生活和追求,以及对现实的无能。

2. 金岷:金岷是田荨的朋友,名字中的“金”代表了权力和金钱,他追随田荨玩弄《枪政策》,象征着对权力和金钱的迷恋。

二、解放战争时期人物取名1. 老万:老万是田荨的朋友,名字中的“老”表示他的年龄较大,经历较多,有着一定社会地位和威望。

他在解放战争时期对武装起义指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杨超:杨超是田荨的邻居,他名字中的“杨”字暗示了他是普通农民的标志。

他逃荒归来后,成了一个“虚伪英雄”,体现了受到共产主义思想影响的普通农民在新的社会环境中的对英雄的理解和追求。

3. 大姑娘:大姑娘是一个名叫杨兰的女农民,但在文中并没有给她起一个真正的名字。

这样的取名方式使她成为一个普通农民女性的代表,没有个性化,凸显了她的普遍性和普通化。

4. 稻香:“稻香”这一名字通过描写小村庄的醇香感和平静美好的生活,代表了乡土中国的美好和纯朴。

她是一个对田荨导致母亲自杀感到愤怒的伪善的寡妇。

5. 黄毛子:黄毛子是一个在解放战争时期出现的杀人犯罪分子。

这个名字“黄毛子”带有贬义,暗示他是地痞流氓,行为糜烂,伦理沦丧。

三、现代社会人物取名1. 药店老板:这个人物并没有正式的名字,通过只称呼他为“药店老板”来强调他的社会角色,象征着冷漠的现代社会。

2. 医生:医生是药店老板的朋友,名字中没有提及。

这种取名方式使他成为一个普通的医生代表,暗示了他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

3. 护士:护士是医生朋友的女儿,同样没有给她起一个具体的名字,突出了她的普通性和功能性,作为现代医疗体系中的一个环节。

谈鲁迅《药》的人物取名

谈鲁迅《药》的人物取名

谈鲁迅《药》的人物取名《药》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小说,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取名可以看出鲁迅先生的艺术功力。

下面就让我们来深入分析一下《药》中的人物取名。

首先出场的人物是药店老板“夏建业”。

夏建业一词暗示了他自己经营着一家小小的药店,生意还算不错。

鲁迅先生通过这个名字向读者展现了一个身体健康的人,他的事业也是兴盛发达,这和他自己的生活状态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通过对夏建业这个角色的命名,鲁迅先生展现了药店老板这个行业的特质及其职业地位。

接着登场的是一位卖力的工人,名字叫“黄财”。

黄财这个名字预示了他的经济状况并不富裕,他为了温饱糊口而辛勤劳作。

取名的用意,最能体现出鲁迅先生对于社会底层人物的关注,他通过细致的人物命名展现了对社会底层人群的深刻洞察。

接着又有一位人物登场,他叫作“陈水”。

陈水这个名字暗示了他飘泊无依,犹如水一般流荡不定。

值得注意的是,陈水这个名字还暗含着水患之意,这也是鲁迅先生隐喻角色所处境遇的一个象征。

然后登场的是一个卖力的女劳动者,“赵合”。

赵合这个名字也预示了她不会因为缺少劳动力而停下脚步,她会坚持不懈地为了生活而奋斗。

赵合这一角色的取名也表现了鲁迅先生对于勤劳朴实的人们的赞誉。

在小说的后半部分,还有一个出现频率较高的角色,“宰牛郎”。

宰牛郎一词意味着他是一个以宰杀牛为生的人,由此可见他的职业地位相对较低。

通过对宰牛郎这一人物的命名,鲁迅先生再次展现了对社会底层人物的关注,并表达了对这些人们艰辛生活的同情和敬意。

最后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小说中的医生,“益堂”。

益堂这个名字意味着他是一个善良又有医德的医生,他通过自己的医术为人民健康做出了贡献。

益堂这个名字不仅展现了医生的职业特质,还暗示了他在医疗道德上的崇高追求。

通过对《药》中的人物取名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在创作中深刻挖掘了每个人物的性格标签及其社会角色,并通过巧妙的命名手法体现了对不同人物的深刻理解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这也是鲁迅先生作为鼓舞人心的革命作家的一种创作手法。

浅析鲁迅作品中的人物命名

浅析鲁迅作品中的人物命名

浅析鲁迅作品中的人物命名
鲁迅先生的作品里的人物命名呈现出多样性,有着丰富的含义和美感,是我们一个深入观照鲁迅文化的起点。

首先,鲁迅的作品的人物大多采用弥尔顿式的名字,其中绝大多数采用的都是拉丁化的名字,如在《狂人日记》中的“谷令”,“谷言”,“狂令”,“狂言”等,这些
名字代表了鲁迅对古希腊文明的深刻理解,有着深远的文化含义。

其次,鲁迅作品中的名字相当敏感,姓名和职位经常被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例如《朝花夕拾》中的“高翠兰”,“高昆仑”,“兰官贡”,“昆仑瑞”等,由此可见,作
者大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以示某种共性的艺术精神,同时也反映了鲁迅多情的内心世界,衍生出空前异常宽广的文化氛围。

再次,作者还把中国神话传说的神灵被融入到作品的人物命名中,如《革命的潮流》里的“范蠡”,“樊稠”,“项羽”,以及《香火》里的“燕山云”,“洪水庆”,“海棠春”等,这表明,鲁迅在给人物赋名时,并不刻意追求变换新颖,而是旨在增加
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发挥神话故事的娱乐功能。

最后要着重强调的是,鲁迅不仅注重文字的意味,而且注重词语的节奏和韵律,如《一天》里的“白衣巨擘”,“妈妈筒子”,“老爹油纸”等,它们都凑成了悦耳的歌谣,增添了作品的魅力。

综上所述,鲁迅作品中的人物命名集中体现出其大胆独创的文字架构能力,他把神话传说、拉丁文字等多种文化元素完美地糅合到一起,用唯美的音节和颇具生命力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正是我们钦佩鲁迅文化的原因所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小说人物命名的
意义
江苏省江都市丁沟中学
张广祥
1934年11月,鲁迅先生在《答〈戏〉周刊编者信》中曰:“人名也一样,古今文坛消息家,往往以为有些小说的根本是在报私仇,所以一定要穿凿书上的谁,就是实际上的谁。

为免除这些才子学者们的白费心思,另生枝节起见,我就用‘赵太爷’‘钱大爷’,是《百家姓》上最初的两个字……还有排行,因为我是长男,下面两个兄弟,为预防谣言家的毒舌起见,我的作品中的坏脚色,是没有一个不是老大,或老四、老五的。

”其实,我们仔细读一读鲁迅的小说,认真琢磨其中的人物名字,就不难发现,它们绝不仅仅具有排除“消息家”或“谣言家”“穿凿”的作用。

我们认为,鲁迅小说的人名,绝对不是作者信手拈来的。

研究起来,有如下一些耐人品味的意义。

一、外形特征的勾勒。

鲁迅小说中的人名,有一部分就是勾勒人物外形特征的漫画。

比如,“花白胡子”“驼背五少爷”“红眼睛阿义”“赵白眼”等,都极其省俭地活画出了人物的外形特点。

又如《阿Q正传》中的阿Q,光秃秃的头的后面,拖着一根小辫子,这“Q”不正是其外在形象的写照吗?读着这些名字,我们就仿佛见到他们的主人,真是“借一斑知全豹,以一名传精神”。

二、性格特征的揭示。

鲁迅小说中不少人物的名字,恰好揭示了其性格特征,使得“人如其名”,高度个性化了。

《狂人日记》和《长明灯》中的“狂人”和“疯子”,一“狂”一“疯”正是他们的最主要的性格特征。

《伤逝》里的“小雪花膏”也一样,非常清晰地勾画出一副爱慕虚荣、不务正业而多嘴的无聊面孔。

作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有的“假洋鬼子”,这一名字正好把这一人物的封建性和买办性混合在一起。

从这一名字中,我们似乎看见了他那副见风使舵、投机钻营的丑恶嘴脸。

三、时代色彩的涂抹。

一般
说来,姓名是用以从芸芸众
生中识别某个人的标志,但
往往涂有强烈的时代色彩,
即从一个简单的名字可以窥
见当时社会的一般生活背
景、时代特征等等。

鲁迅笔
下人物所用的名字如“九斤
老太”之类,无不从市井村
坊拾取,极其俚俗,而又反
映了当时的时代风貌。

在旧社会,老婆须随夫姓,
如“华大妈”“夏四奶奶”;
女人须从夫名,如“祥林嫂”;
以及按照命中“五行”所缺
来取小名,如“闰土”“水
生”……这些名字,无不深
深涂抹上了鲜明的时代色
彩。

四、阶级印记的打烙。

鲁迅
小说中的人名,还往往烙有
深刻的阶级印记。

小说中诸
如“赵太爷”“夏三爷”“鲁
四老爷”“钱大爷”“赵七
爷”等等,一个个都是当时
的权贵。

他们的名字中都共
有一个“爷”字。

在旧社会,
“爷”是有身份有特权的人
的称呼。

《故乡》中就有这
样一幕情景:“他站住了,
脸上显出欢喜和凄凉的神
情;动着嘴唇,却没有做声,
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
分明地叫道:‘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战;我就
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
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
不出话。

”这段文字分明告
诉我们,在旧社会,一旦为
“官”了,就得以“爷”相
称。

五、主题思想的蕴含。

《药》
里的夏瑜暗指革命家秋瑾,
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夏对秋,
瑜对瑾嘛。

但是,当我们将
其与另一个人物姓名华老栓
联系起来,我们就不禁脱口
叫绝了。

《书·武成》疏云:
“华夏为中国也。

”原来,
鲁迅将“中国”这个古称“华
夏”分别作为两户人家的姓,
既显示了他们之间合二为一
的亲密关系,又揭示了他们
之间一分为二的隔膜状况。

夏瑜应该依靠但却没有依靠
华老栓,华老栓应该支持但
没有支持夏瑜。

流血的不知
道为谁流血,吃血的不知道
吃了谁的血。

以互不关心始,
以同归于尽终。

仅仅研究人
物的姓名,就可以看出这篇
小说的主题思想:人民群众
愚昧麻木,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脱离群众。

总之,鲁迅小说中人物的命
名,有着极其深刻的意义。

我们阅读他的小说,不能不
重视这方面的探讨和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