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贷危机以来各国刺激经济方案及影响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次贷危机以来各国刺激经济方案及影响评价

陈功贺军李明旭

(安邦咨询公司分析师)

摘要:自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从美国、欧盟和日本这些最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到越南、印度这样的新兴经济体,都在为拯救经济而同时忙乱。引人注目的是,多个国家都纷纷紧急推出挽救经济的措施,以财税政策、货币政策和金融“输血”手段来拯救市场,避免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动荡与经济衰退同时发生,把各国经济拖入衰退的泥潭。这场全球经济风暴离中国远吗?中国的经济政策应该如何随之而动?了解国外的经济刺激计划,对于中国的经济金融政策调整大有裨益。

全球经济似乎从未像现在这样混乱!自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从美国、欧盟和日本这些最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到越南、印度这样的新兴经济体,都在为拯救经济而同时忙乱。引人注目的是,多个国家都纷纷紧急推出挽救经济的措施,以财税政策、货币政策和金融“输血”手段来拯救市场,避免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动荡与经济衰退同时发生,把各国经济拖入衰退的泥潭。这场全球经济风暴离中国远吗?中国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增速仍然高达10.4%,似乎与上述问题国家相去甚远,但经济全球化使得中国与外部环境难脱干系——外需变化、热钱流入、通货膨胀、油价和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中国经济同样要随着这些变化而起舞。在各国推出经济刺激计划的同时,中国市场上关于推出经济刺激计划的呼声也日益增高,各种传闻也在满天飞,这对中国的政策制定者无疑是个考验。在我们看来,梳理各国政府有代表性的救市措施,观察其政策效果,对中国的决策层将会有所裨益,也对关注政策走向的企业会有所帮助。

一、各国政府和央行在次贷危机后的各种救市措施

据不完全统计,从去年次贷危机爆发至今年9月初,各国推出的拯救经济方案的总规模已超过5200亿美元。在各种救市方案中,既有针对金融机构的,也有针对普通百姓的;在手段选择上,既有财税政策,也有货币政策,还有“输血式”的金融手段。

我们按照不同措施的特点,大致将拯救经济的方案分为三类:紧急救市措施、各主要央行的货币政策、各国财政刺激政策。此外,我们提供了一个新兴经济体——越南的国别案例。(略)二、对各国“救市”计划的评价

为方便起见,我们把各国拯救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以财税政策拯救经济的措施,简称为“救市”计划。从各国的救市措施来看,一类措施是为了拯救陷入危机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主要是采取国有化措施,以及用各种政策工具向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以避免金融机构的倒闭。另一类措施是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实体经济,刺激消费,避免经济持续放缓,恶化至衰退。

各国纷纷推出“救市”计划,引发了各界关于自由市场与政府干预之争。有观点认为,这些坚持自由市场经济的国家,以政府和财政力量来救市,是为了避免眼前的金融市场危机和经济低迷,为了短期目标而放弃自由市场的原则。然而,这种看法有失偏颇。在我们看来,自由市场原则并不绝对地排斥政府干涉,如果干涉的原则是为了维护自由市场原则,而不是代替它,那么这种干预就是可接受的。因此,表面看似一样的干涉,其内涵和目的是不同的。不过,各国政府大力救市的做法仍然遭到了绝大多数市场和研究人士的非议。在他们看来,“救市”计划将会产生如下一些负面后果:

首先,救市措施延缓了本应该有的市场“结清”,延长了那些不盈利、不健康的公司的寿命,同时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此次蔓延西方市场的信用危机和经济放缓,显示西方经济出了错误,它们最大的问题是消费太多,储蓄太少,错误地配置了资源。尤其是美国经济,长期靠挥霍信用来借贷消费。很多出现问题的金融机构,都是这一信用链条断裂的牺牲品。危机的出现实际上要求做出调整,将问题机构清除出市场。要指出的是,各国“救市”的目的是拯

救市场,而不是某个具体的公司,比如美国政府出手接管“两房”,其主要目的是挽救美国的住房按揭市场和金融市场,而不是单为了“两房”这两家公司。不过,多数经济学家认为,这些“救市”措施不大可能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起到重要促进作用,而是帮助了本来可能在价格上涨和商业环境恶化的情况下倒闭的企业。

其次,政府过度干预会扭曲市场。美国智囊机构卡托研究院(Cato Institute)的中国问题专家詹姆斯·多恩(James Dorn)认为,美国国会创办房利美和房地美两家巨型抵押融资公司,并给与其“政府资助企业”地位之日,也就是一个巨大的道德风险问题舞台搭成之时。美国政府拯救“两房”,实际上是告诉市场,“市场社会主义(market socialism)”并非创造财富的魔杖。政府通过暗示性地担保债务,污染了资本市场,给市场参与者留下的印象:即使“政府资助企业”陷入金融困境,他们也会受到保护。在我们看来,这种客观存在争议,其最主要的关注点集中在资金运用的合理性方面,即是否应该用纳税人的钱来救市,是否存在道德风险。

第三,政府经济刺激计划的有效性值得怀疑。以日本为例,过去16年日本政府推出了16项经济刺激一揽子计划,可以说最擅长采取紧急措施刺激低迷经济。但各界对日本政府近期宣布的一揽子刺激计划提出批评,认为无法帮助经济摆脱当前的困境。如11.5万亿日元的预算金额看起来很大,但实际追加的开支只有1.8万亿日元(约167亿美元)。相比资产泡沫破裂后所谓“失去的十年”期间平均每年3万亿-4万亿日元的追加预算开支。再比如,英国政府提出用10亿英镑来协助第一次购房者及挽救负资产人士,这一政策也受到质疑。反对者认为,英国政府是在向市民行贿,鼓励他们在跌市中置业,结果不仅没有帮他们,反而可能害死这些置业者。

综观这些刺激经济计划,似乎成为西方政府共同看好的“万金油”。然而,在西方国家失衡的经济结构下,如果政府继续以政策来强行刺激消费,挽救市场,恐怕只能在短期内推动GDP 的增长率,但时间一长,政府赤字会进一步上升,对长期经济的负面影响很大。

从各种版本的救市传闻不难看出,其中的内容多是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如救股市、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减税、加大财政支出等,这反映了当前股市低迷、经济放缓背景下的国内市场心态,也显示了市场、利益集团如果与政府进行博弈时,他们的博弈点在哪里。

在传闻所涉及的内容中,有一部分是有可能出台的政策,比如加大对民生问题和农业的投资,但有相当一部分政策内容的可能性不大。比如,现在很多人寄希望于中国也采取类似美国的直接减税方案来刺激中国经济增长,这种方案实现的可能性不大。安邦集团策略分析师陈功认为,减税刺激方案的出台与国情有关,提出以直接减税刺激经济建议的人,恐怕不大了解中国国情。近年来,中国的财政收入增长迅速,一路从2000年的1.3万亿元发展到2007年的5.1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收入大约2.8万亿,这相当于四川省当年财政收入(1300亿)的20多倍。但中央财政却仍在表示“钱不够花”,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在这样的情况下,是不大可能提出类似美国的直接减税刺激方案的。但如果在其他财税政策改革中(如两税合并、增值税改革、出口退税政策等)形成的减税效应,则又另当别论。

其实,在中国要保经济增长,不一定完全指望中央政府出台刺激经济方案。由于中国的各级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一样,也掌握着大量的政策资源、财政资源、土地资源及其他的资源,如果适当调动起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刺激起经济增长应该不难。

我们注意到,在中国的经济大省广东省,2008年上半年对外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双双回落,上半年本地经济增长10.7%,增幅同比回落3.6个百分点,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3个百分点,总体增速为近6年来最低。在这种压力下,广东省政府再次提出“以大投入带动大发展”、“以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新一轮大发展”,启动了被称为“新十项工程”的庞大政府投资计划,在222个项目上的计划投资总额达22770亿元,其中投入最大的是交通运输体系工程共71项,计划总投资6472亿元。此外,广州市单是2010年亚运会的投资额就高达20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北京奥运会总投资金额(3000亿元)的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