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康之《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公共行政的组织【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张康之《公共管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 导 论【圣才出品】

张康之《公共管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 导 论【圣才出品】

第一章导论1.1 复习笔记一、公共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1.公共管理的概念(1)公共管理概念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及运用政治的、法律的、行政的和经济的手段而对与公共利益实现相关的广泛的社会事务的管理,其目标是促进社会发展和实现社会公平,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的成就。

①公共管理概念的三重含义a.公共管理是公共部门中的管理;b.公共管理是服务于公共事务的管理;c.公共管理是具有公共性质的机构或组织对社会的管理。

②对公共管理的概念进行的分析a.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包括政府在内的广泛的具有公共性的组织;b.公共管理的目的是服务于公共利益的实现,具体表现则是提高社会治理活动的效率、促进社会发展和保证全社会共享社会发展的成就。

c.公共管理的手段或途径是多样的,主要是由政治的、法律(政策)的和管理的三个方面构成。

d.公共管理系统是一个由多元社会治理主体构成的、以合作关系为纽带的和以提供公共服务为目标的统一整体。

(2)公共管理的特征①公共管理不以营利为目的。

②公共管理由公共管理组织内部的行政管理和外向的社会管理两个部分构成。

公共管理则要求把公共管理组织自身的行政管理与对外部的社会管理区分开来,把社会管理放在中心位置上,让组织自身的管理从属于社会管理的要求。

③公共管理担负着健全社会的责任,这是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以及日常生活管理的最为根本的区别,也是它与以往任何一种社会治理方式的不同之处。

私人组织的管理(如企业管理等)只求组织自身的完善,即通过组织自身的完善去提高与其他组织相比的竞争力。

2.公共管理产生的历史前提(1)公共管理得以产生的历史背景后工业化和全球化浪潮是公共管理得以产生的总的历史背景:①20世纪80年代,政府的社会治理适应性不足引起了一场全球性的行政改革运动,同时进入新世纪以来,危机事件的频发更说明,在工业社会中形成的社会治理模式已经无法应对今天的社会问题。

②由于后工业化和全球化,公共管理突出地反映出社会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特征。

张康之《公共行政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章 行政人员及其责任【圣才出品】

张康之《公共行政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章 行政人员及其责任【圣才出品】

第二章行政人员及其责任2.1 复习笔记一、作为特殊职业群体的行政人员1.行政人员(1)行政人员的定义行政人员指在一定的行政体系中通过掌握并行使行政权力去实现政府的内外部职能的政府工作人员。

(2)人民主权①人民主权的基本含义a.主权属于人民,不属于上帝、君主;b.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于人民,受人民监督;c.政府应当为人民工作,对人民负责,否则人民可以废黜、改组政府,罢免官吏。

②人民主权的涵义a.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行使国家主权的主体;b.人民享有并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一切事务的民主权利。

(3)行政人员身份和地位的法律规定①行政人员由国家依照有关法令特另选用,一经选用即承担起行政人员的角色。

②行政人员必须依法实施行政行为,从事行政公务。

③行政人员对国家负有忠诚的义务,行政人员的角色一经确定,就与国家发生特别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就必须以国家利益为其一切行政行为的出发点,尽心竭力为国家服务。

④行政人员在执行公务的过程中代表国家权力,因此,其职权范围以国家权力所管理的范围为限度;必须接受国家或其代表的指挥,对其职权范围内的工作,不论其数量和质量如何,均应妥善处置,对国家负无定量工作的义务。

(4)行政人员的双重角色①一方面行政人员接受了国家的授权,担任了一定的行政公职,享有和履行国家规定的公职权利与义务;②无论其担任多高的行政职务,其原来的角色,即公民及其法律地位,并非由于行政职务关系的形成而丧失,其仍然是一个公民,享受法律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同时履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

(5)行政人员的双重行为——个人行为与行政行为的区别①个人行为。

是以行政人员自己的名义从事的活动,只能代表行为的本人,不具有强制性,行为的效果只属于行为本人。

②行政行为。

行政行为表现了与个人行为明显不同的特征,具体如下:a.行政人员有资格作为国家的代表,以国家行政机关的名义从事活动;b.行政行为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因而也就具有国家的强制性;行政行为引起的效果由所属的国家行政机关承受;行政执行中的个人过错行为,其所属的行政机关负有连带责任;c.行政人员在从事公务活动时,享有行政职权和行政优益权,可以按单方面的意志构成与被管理的个人或组织的法律关系,在行政行为被依法撤销前,可推定为有效,并继续执行。

张康之《公共行政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四章 公共行政的权力及其体制【圣才出品】

张康之《公共行政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四章 公共行政的权力及其体制【圣才出品】

第四章公共行政的权力及其体制4.1 复习笔记一、行政权力的政治内容和管理特征1.行政权力概述(1)行政权力的含义行政权力是指国家的政治机关通过一定的程序授予行政机关的一种用于行政管理和公共管理的强制性力量。

可以从静态与动态两个不同的角度看行政权力,具体表现为:①静态地看行政权力,会发现权力是人的社会关系的集中体现,而且权力本身就是一种特定的人的社会关系模式,即人们之间的支配与服从的关系模式。

②动态地看行政权力,则会发现行政体系整体上以及它内部的全部运动都根源于行政权力,行政权力是作为一种力量和资源而存在的,即作为行政体系运动的推动力量和行政体系内部所争夺的资源。

(2)行政权力的衡量指标①广延性。

指服从权力的人数的多少。

服从的人数多,就说明权力大;反之,权力就小。

②综合性。

指权力所有者能够调动权力对象的活动领域,即权力对象的全部活动中受到权力控制的比例和范围。

③权力的强度。

指在权力控制领域内,权力所有者对权力对象的控制程度。

(3)行政权力的分类①根据行政权力受约束的程度a.羁束的行政权力。

指行使范围、程度和方式均受到法律法规的严格限制的行政权力;b.自由裁量的行政权力。

指法律法规只限定了行政权力的边界,对于在什么情况下将行政权力行使到何种程度,则由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自己酌情决定。

②根据行政行为的模式a.行政立法权。

指行政机关享有的依法制定和发布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权力;b.许可批准权。

指行政机关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某种活动予以许可或批准的权力;c.行政确认权。

指行政机关享有的对于某种事实或资格予以证明的权力;d.行政检查监督权。

指行政机关享有的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在社会生活中遵守法律、法规和行政命令的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的权力;e.行政制裁权。

指行政机关拥有的对违反法律、法规和行政命令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予以惩罚的权力;f.行政强制权。

指行政机关对不履行法定义务或行政命令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采取强制措施,迫使其履行法定义务、遵从命令的权力;g.行政司法权。

张康之《公共管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论述题)【圣才出品】

张康之《公共管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论述题)【圣才出品】

三、论述题1.公共治理的价值取向。

[北师大2019年研]答:(1)公共治理概述“公共治理”这一概念出现于公共治理理论中,是指对合作网络的管理,是为了实现和增进公共利益,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等众多公共管理主体彼此合作,在相互依存的环境中分享公共权力,共同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

公共治理理论对传统的公共行政理论进行了反思和批判,并且吸收了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中的合理内核。

具体来说,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①公共治理是由多元的公共管理主体组成的公共行动体系。

公共管理主体不仅包括几乎长期垄断公共管理主体地位的政府部门,而且还包括诸如私营部门和第三部门等非政府部门的参与者。

公共治理理论认为,政府并非是公共管理的唯一主体,除此之外,私营部门、第三部门等非政府组织在公共事务的管理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在介于市场经济与公共部门之间的“社会经济”领域内积极活动并且依靠自身资源参与管理共同关切的社会事务。

治理的主体可以是公共部门,可以是私营部门,可以是第三部门,还可以是三者多种形式的合作。

②多元化的公共管理主体之间存在着权力依赖和互动的伙伴关系。

公共治理理论认为,多元化的公共管理主体之间存在着一种权力依赖的关系。

公共管理主体间的权力依赖,是指参与公共管理活动的各个组织,无论其是公共组织还是私人组织,它们都不拥有独立解决一切问题所需的充足知识和资源;它们必须相互依赖,进行谈判和交易,在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中实现各自的目的。

③多元化公共管理主体进行自主自治的合作。

与传统公共管理单一等级制下的协调方式和依靠“看不见的手”来进行操纵的市场机制不同,在公共治理理论视野下,多元化公共管理主体及其相互间的权力依赖和合作伙伴关系以及其中的协商、谈判和交易机制,最终必然会推动公共管理朝着一种自主自治的网络化方向发展。

这种网络化公共管理的特征不再是监督,而是自主合作;不再是集权,而是权力在纵向和横向上的同时分散;不再是追求一致性和普遍性,而是追求多元化和多样性基础上的共同利益。

张康之《公共管理学》(第2版)章节题库(导论)【圣才出品】

张康之《公共管理学》(第2版)章节题库(导论)【圣才出品】

第一章导论一、概念题1.公共管理[华南师大2016年研;湖南师大2014年研]答:“公共管理”的概念具有三重含义:①公共部门中的管理;②服务于公共事务的管理;③具有公共性质的组织及其成员对社会的管理。

公共管理是指政府等多元社会治理力量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和战略性地运用治理手段而对与公共利益实现相关的广泛的社会事务的管理,其目标是促进社会发展和实现社会公平,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的成就。

历史地看,公共管理是人类社会治理发展到20世纪后期出现的一种新型社会治理方式,是政治、法律和管理等社会治理途径发展的最新成就,代表了社会治理的制度、方式和行为模式的最新文明典范。

2.参与治理答:参与治理是指让公众参与到公共事务和管理等公共产品的供给中来,具体地说,就是参与政府的决策和执行过程。

这对于改变政府在治理上的垄断地位具有积极意义:①公众参与决策能够保证社会问题及时转化为政策问题;②公众参与决策能够保证公众的意愿得到表达,并在决策过程中得到一定程度的采纳。

3.公共行政答:公共行政是指国家行政组织或公共行政组织在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范围内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

狭义的公共行政指政府对自身事务的管理,广义的公共行政是指政府对包括自身事务在内的整个社会的管理。

4.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中山大学2004年研]答:(1)公共管理是指政府等多元社会治理力量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和战略性地运用治理手段而对与公共利益实现相关的广泛的社会事务的管理,其目标是促进社会发展和实现社会公平,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的成就。

(2)公共行政是指国家行政组织或公共行政组织在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范围内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

(3)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之间既有差别性又有统一性。

自威尔逊以来,公共行政一直是政府公共部门管理的主要理论。

20世纪70年代末席卷全球的新公共管理运动使公共管理取代公共行政成为新的有效的公共部门管理理念。

张康之《公共管理学》(第2版)章节题库(公共政策及其运行)【圣才出品】

张康之《公共管理学》(第2版)章节题库(公共政策及其运行)【圣才出品】

第八章公共政策及其运行一、概念题1.公共政策[大连理工2018年研;湖南师大2016年研;首都经贸大学2015年研;江苏大学2015年研;湖南农大2013年研;武大2012年研;中财2011年研] 答:公共政策是指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公共政策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公共政策具有四个基本特征:①公共政策由特定的主体,即由国家或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所制定及执行。

②公共政策具有特定的价值取向,要实现特定目标或目的,政策主体尤其是执政党和政府总是试图通过制定和执行政策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目标。

③公共政策是政府为解决特定社会问题以及调整相关利益关系而采取的政治行动,是与谋略、法令、措施、办法、规定等密切相关的政治行为。

④公共政策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

2.政策执行[人大2019年研]答:政策执行是指政策方案被采纳以后,政策执行者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运用各种政策资源,经解释、实施、服务和宣传等行动方式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现实效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其特征包括:①对象的适用性;②执行的灵活性;③执行的有序性;④过程的动态性;⑤执行的协调性;⑥执行的时限性。

政策执行能够确保政策目标的实现,将政策转换成可操作的具体活动,检验政策成效,为后续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3.政策输出[人大2014年研]答:政策输出是指政策系统在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下,所产生的反映社会发展需要和外部团体、个人需求的公共政策。

按照伊斯顿的政治系统论观点,政策系统的运行表现为一个系统的不断输入、转换、输出的过程。

政策环境首先把种种要求和支持传导给政策主体,从而输入政治体系。

这里的要求是指个人和团体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向政府提出采取行动的主张;支持是指团体和个人遵守选举结果、缴纳税收、服从法律以及接受权威性的政府为满足要求而做出的决定或所采取的行动。

张康之《公共行政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五章 政府职能与公共事务管理【圣才出品】

张康之《公共行政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五章 政府职能与公共事务管理【圣才出品】

第五章政府职能与公共事务管理5.1 复习笔记一、政府职能概述1.政府职能的含义(1)含义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基本职责和功能,涉及到行使行政权力的范围、程度和方式。

政府职能是行政管理职责与功能的有机统一。

政府职能首先表现为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的职责,即政府应该管什么,管到什么程度和怎么管,同时政府职能又表现为政府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功用、效能,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政府职能包括几个层面的含义:①政府职能是国家职能的具体执行和体现国家的公共性规定了国家必须实施对社会的经济管理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

行政管理作为国家权力的执行活动,必然要履行上述要求,以维护国家的政治运行和社会管理为己任。

②政府职能与国家其他职能有机地联系着政府职能的行使受立法机关的监督,以司法机关等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反之,政府职能发挥的程度又制约和影响其他国家职能的实现程度。

③政府职能与公共行政的根本目的相联系公共行政的根本目的是对政府基本价值理念的阐释。

在实际过程中,行政目的表现为政府行政目标与政府行政动机的统一。

④政府职能的实施者是政府组织体系这一组织体系包括政府组织机构及其所属各类人员。

政府组织体系的效率高低,就看其履行政府职能的状况。

政府职能体系是其组织体系设置的基础和考核依据。

(2)政府职能的特点①执行性从行政与立法的关系看,政府职能是一种执行性职能。

政府职能的行使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与其他非国家活动的管理相比,它具有明显的代表国家意志的权威性。

②多样性行政管理的范围涉及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行政管理的职能也是多种多样的。

从不同角度可以对其进行不同划分。

③动态性政府职能不是静止不变的,它随着国家社会生活及行政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社会变迁是政府职能发展和转变的根本原因,(3)政府职能的意义①政府职能是建立行政组织的根本依据a.只有以职能为基础来认识行政机构,才能科学地确定行政机构的地位、作用及规模大小,才能合理地建立一个功能齐全、结构完备、运转协调的行政组织体系;b.机构改革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政府职能与机构改革能否相结合,只有在精简机构的同时转变政府职能,才能有效地推进机构改革。

张康之《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公共行政的运行机制【圣才出品】

张康之《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公共行政的运行机制【圣才出品】

第六章公共行政的运行机制一、概念题1.领导答:领导是指设定目标,率领和引导组织或个人在一定的时境以及其他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计划或方法实现该目标的行为过程。

具体是指组织中主管职能的承担者在一定思想的指导下,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依据有关的规章制度,行使其职权,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效地影响被领导者去共同努力,以实现既定的管理目标的过程。

领导就是选择一个方向,确定一个目标,制定一个规则,集合一个群体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而共同工作。

领导的基本功能包括三个方面:确立发展方向和前进目标、聚合追随者、动员和组织群众。

2.领导力答:领导力是指领导者激励他人自愿地在组织中做出卓越的成就的能力。

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要创造氛围,让人们在此氛围下抓住极富挑战性的机会,取得非凡的成就。

领导力的中心问题包括:①领导者如何通过实际行动,把理念化为行动;②把愿景化为现实;③把障碍化为革新;④把分裂化为团结;⑤把风险化为奖赏。

在一定的意义上,领导力就是行动能力。

3.行政沟通答:行政沟通是指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在各个部门和各个层级之间以及各种人员之间所进行的政务信息的交流与传递。

行政沟通在公共管理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①是实现行政决策化、民主化的重要基础;②是行政执行各环节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③是行政检查和监督的重要依据;④是所有行政人员参与管理的重要手段。

4.聘任制答:聘任制是指用人单位通过契约确定与人员关系的一种任用方式,又称聘用合同制,是相对委任制而言的。

一般的做法是由用人单位采取招聘或竞聘的方法,经过资格审查和全面考核后,由用人单位与确定的聘任人选签订聘书,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和受聘人员职责、待遇、聘任期等。

5.委任制答:委任制,又称任命制,与选举制相对应,是指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

①优点:程序简单,便于操作;权力集中,责任明确,指挥统一,行动迅速,利于治事和用人的统一,效率高、省时间。

张康之《公共管理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公共管理的实现途径【圣才出品】

张康之《公共管理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公共管理的实现途径【圣才出品】

第九章公共管理的实现途径一、概念题1.公共政策(湖南农大2013年研;武大2012年研;中财2011年研)答:公共政策是指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公共政策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公共政策具有四个基本特征:(1)公共政策由特定的主体,即由国家或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所制定及执行。

(2)公共政策具有特定的价值取向,要实现特定目标或目的,政策主体尤其是执政党和政府总是试图通过制定和执行政策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目标。

(3)公共政策是政府为解决特定社会问题以及调整相关利益关系而采取的政治行动,是与谋略、法令、措施、办法、规定等密切相关的政治行为。

(4)公共政策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

2.政策系统(对外经贸大学2008年研)答:政策系统是指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

政策系统是公共政策运行的载体,是政策过程展开的基础。

政策主体(政策活动者)一般界定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政策客体是指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

政策环境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3.公共政策问题(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研)答:公共政策问题是指基于特定的社会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问题,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问题。

其基本内涵主要包括:(1)社会客观现象或问题情境。

政策问题来源于社会期望与社会现状之间的差距。

(2)对上述问题的察觉与认同。

即便存在上述客观现象或问题情境,倘若它并没有被社会大多数人所察觉,它也只能是一种潜在的社会问题。

(3)价值、利益与规范的冲突。

这种冲突除了表现于个体之间,更多地表现于个体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以至于个体、团体与整个社会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张康之《公共行政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七章 公共行政的过程【圣才出品】

张康之《公共行政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七章 公共行政的过程【圣才出品】

第七章公共行政的过程7.1 复习笔记一、行政决策1.行政决策概述(1)行政决策的含义行政决策是指国家行政组织依据既定政策和法律,就行政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并选择解决方案的活动。

(2)行政决策的主要特点①从决策的主体来看,只有掌握行政权力的行政组织和行政人员,才能成为行政决策的主体。

②从行政决策的内容来看,行政决策是一种公共决策。

行政决策的内容十分广泛,国防政策、福利政策、财政税收政策、农业政策等都属于行政决策的范畴。

③从行政决策的约束范围来看,行政决策比其他的组织决策更具有权威性,行政决策方案一经公布,就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④从行政决策的目的来看,任何行政决策都必须体现国家意志和公共利益,履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贯彻政策法律,提供公共服务,具有非营利的性质。

(3)行政决策的主要类型①根据行政决策主体在行政系统中所处的不同层次来划分a.国家行政决策国家行政决策又称宏观决策,是指国家最高行政机关为解决全国性的、对国家具有战略意义的以及其他适宜于中央政府统一处理的公共事务问题而制定并选择决策方案的活动。

b.地方行政决策地方行政决策又称中观决策,是指省、市、县等各级地方政府执行各自的职能、处理本地区公共事务问题,而制定并选择决策方案的活动。

c.基层行政决策基层行政决策也称微观决策,是指乡镇一级行政组织为履行自身职能,处理本地区管辖范围内的公共事务问题而制定并选择决策方案的活动。

②按行政决策问题所处的客观条件和后果的确定程度不同来划分a.确定型决策确定型决策指在要解决的问题相对简单、决策所面临的客观条件相对确定、各种方案的可能结果相对明确等条件下所进行的决策活动。

b.风险型决策风险型决策指有理想的决策目标和两个以上可供选择的决策方案,但决策条件中包含不可控制的因素,某一决策结果的出现有一定的统计概率,并不完全可靠,因而决策要承担一定风险的决策。

c.不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指决策对象所处状态基本上与风险型决策相近,不同的是未来出现哪一种决策结果的概率是无法预测的,因而决策难度更大、风险也更大。

张康之《公共管理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电子政务【圣才出品】

张康之《公共管理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电子政务【圣才出品】

第七章电子政务一、概念题1.电子政务(中央财大2006年研)答:电子政务是指各级政府机构的政务处理电子化,包括内部核心政务电子化、信息公布与发布电子化、信息传递与交换电子化、公众服务电子化等。

电子政务实质上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网络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电子政务的这个定义包含三个方面的信息:(1)电子政务必须借助于电子信息和数字网络技术,离不开信息基础设施和相关软件技术的发展。

(2)电子政务处理的是与政权有关的公开事务,除了包括政府机关的行政事务以外,还包括立法、司法部门以及其他一些公共组织的管理事务等。

(3)电子政务并不是简单地将传统的政府管理事务原封不动地搬到网络上,而是要对其进行组织结构的重组和业务流程的再造。

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之间有着显著的区别。

2.行政信息管理(北邮2006年研)答:行政信息管理是指在行政系统内,按一定的要求,通过对行政信息诸要素(内容、载体、手段、工作者等)及其运作的组织的管理,使之达到为行政工作服务的目的的过程。

行政信息管理要求真实和全面、及时和适用、连续和反馈、充分和经济。

行政信息系统是行政管理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其本身又是将信息提供给行政管理者的职能系统,它由人、载体、技术和数据等要素构成,这些要素即构成了行政信息管理的具体内容。

二、简答题1.信息管理在公共管理中有何重要作用?答:成功的信息管理对于公共部门来说是绝对需要的和不可缺少的。

信息管理在公共管理中有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增进公共部门的决策能力只有使信息及时准确的得到处理并传输给决策者,决策者才有准确的信息,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信息管理可以实现对信息迅速高效的处理。

更快的速度意味着在给定的时间里可以在更深层次上探求更多决策选择方案,从而更快地得到一个给定选择的方案,从而使管理者能够在同样的时间里做更多的工作,或者以更少的时间完成相同的工作。

张康之《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行政生态与行政发展【圣才出品】

张康之《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行政生态与行政发展【圣才出品】

第十章行政生态与行政发展一、概念题1.公共行政环境答:公共行政环境是直接或间接地作用或影响公共组织、行政心理、行政行为和管理方法与技术的行政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一般的环境不能称为行政环境,只有那些影响公共行政的环境才能称为行政环境,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内部条件)。

所谓外部环境,是指处于行政系统界线之外的、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行政系统生存与发展的一切因素或条件的总称。

所谓内部环境,是指处于行政系统界线之内的、影响其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或条件的总称。

2.一般行政环境答:一般行政环境是指公共行政的宏观环境,不仅指一个国家的公共行政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地理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也包括国际环境。

一般行政环境决定行政体制、权力体制、决策体制、战略和政策,决定行政心理和行政风格。

3.自然地理环境答:自然地理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自然状况包括地形、土壤、山林、水系、气候、矿物、动植物分布及所能够提供的各种资源。

自然地理环境不仅对民族的形成和政府的塑造有重要影响,而且能为政府提供物质资源,对政府确立公共行政目标和进行行政决策有很大的影响,有时甚至有决定性的影响。

4.具体环境答:具体环境也叫组织环境,是指具体而直接地影响和作用于公共组织、行政行为和组织凝聚力的公共组织的内部与外部环境的总和。

它包括组织文化、组织结构、组织的规章制度、组织的凝聚力、管理对象等。

组织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涉及组织的效率和工作人员的士气。

组织环境虽然受一般环境的影响,但是一旦组织环境形成自身的特点以后,却能够抵御一般环境的压力,保持组织环境的特性。

5.组织文化答: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一定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全体组织成员所共同信奉和遵守的价值观,并支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组织文化具有价值导向作用。

组织文化在政府也可以称为行政组织文化,在企业则称为企业文化。

组织文化包括组织观念,如人才观念、竞争观念、风险观念、效率观念等,法律意识,道德感情和价值观等。

张康之《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公共行政的保障【圣才出品】

张康之《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公共行政的保障【圣才出品】

第八章公共行政的保障一、关键概念1.公共财政答:公共财政是指国家的各级财政管理部门,为了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和提供公共服务,依照国家有关法规,遵循经济及财政管理规律,对公共财政的收入和支出过程进行管理的活动。

公共财政所指的是仅为市场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它是国家财政的一种具体存在形态,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

公共财政主要涉及到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个方面的内容。

具有以下主要特点:①公共财政的分配主体是社会经济管理者的政府;②公共财政的分配目的是为了满足公共需要;③公共财政具有强制性和补偿性。

2.公共预算答:公共预算又称国家预算、政府预算、财政预算等,是政府根据其施政方针和社会的需要所编制,经立法机关批准的某一年度内的政府财政收支计划。

可以从以下方面对公共预算的进行理解:①公共预算作为调整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重要控制手段,具体规定计划年度内国家财政收支指标及其平衡状况,反映政府活动的范围、方向和政策,是政府有计划地集中和分配资金,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财政手段和财政机制,在公共财政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②公共预算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它必须由政府提交国家立法机关审批后方能生效和执行,体现国家立法机关和全体公民对公共行政活动的制约和监督。

3.公共决算答:公共决算是指年度公共预算收支的最终结果,是国家政治经济活动在财政上的集中反映。

公共预算执行情况如何,是否完成收支任务,收支是否平衡,只有通过决算才可准确反映出来。

因此,公共决算体现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速度和取得的成果,是研究和修订国家财政经济政策的基本依据,是系统整理和积累财政统计资料的主要来源。

4.国家税收答:国家税收是指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的规定,向经济单位和个人无偿征收的实物或货币,是政府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基本形式。

税收是与公共财政运行过程和公共预算执行过程密不可分的重要范畴,是国家参与并调节国民收入分配、执行公共预算、积累社会资金的重要手段。

张康之《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行政生态与行政发展【圣才出品】

张康之《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行政生态与行政发展【圣才出品】

第十章行政生态与行政发展一、关键概念1.行政环境答:行政环境是指与行政系统有着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以及对行政系统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主客观因素的总和。

理解这个概念,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行政环境指的是对行政系统产生各种影响的环境要素的总和;②行政环境与行政系统之间的联系具有多样性;③行政环境的具体性和差异性。

2.经济环境答:经济环境是影响行政系统的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等因素的总和,它是行政环境的一种,对行政管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影响行政活动的最基本的因素。

经济环境包括经济制度和生产力水平两个方面。

经济制度是经济环境的核心内容,主要指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劳动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分配关系。

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不仅规定着社会的交换及消费的内容和形式,而且决定着国家政权的性质。

生产力是人类探索、利用、影响和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

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和制约着整个社会或某一具体行政组织的产生、发展和灭亡,决定着社会分化的程度,影响着行政管理的物质条件、办公自动化程度,决定着政府把现有物质财富的多少投入到公共项目上去。

3.政治环境答:治环境就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政治大背景,它是各种不同因素的综合反映,诸如国内危机,针对商业的恐怖主义行动,以及国家之间在特殊地区的冲突是政治体系存在和从事政治活动、进行政治决策的背景条件的总和。

一个国家的政治环境包括该国的国家政权制度、政党制度、社会组织结构、法律制度、政治文化等,政治环境决定并制约着行政管理。

深入研究政治环境,不仅有利于政府准确地理解和执行国家与政党制定的大政方针,也有助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各项法律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4.自然环境答:自然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与行政管理发生密切联系和交互作用的自然条件,包括地形、土壤、山林、水系、气候、动植物分布等资源。

这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通常把这些因素划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岩石圈等五个自然圈。

张康之《公共管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章 公共管理主体【圣才出品】

张康之《公共管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章 公共管理主体【圣才出品】

第二章公共管理主体2.1 复习笔记一、官僚制组织1.官僚制组织理论(1)“官僚制”是指一种建立在合理—合法型权威基础上的、体现了工具理性的等级控制组织系统,它拥有一整套严密的程序化命令—服从关系和职务等级系列,每一职位上的工作人员都按照组织规则而不是按照个人偏好办事,因而能够使组织的管理技术效能最大化,实现高效率。

(2)三种典型的权威及其统治类型,即魅力型、传统型和合理—合法型。

①传统型权威是一种最古老的权威形式,来自习俗、惯例、经验、祖训等等;②魅力型权威又可称为超人权威,是建立在非凡人格、英雄气概、创业奇迹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它来自对领袖个人魅力的崇拜;③合理—合法型权威又称为法定权威,是建立在相信规章制度和行为规则的合法性基础之上的。

这三种权威构成了三种不同的统治基础,官僚制组织是拥有合理—合法权威的现代组织类型。

(3)在韦伯看来,官僚制组织是效率最高的组织形式,是一种“理想类型”的高度理性化组织。

①它是正式建立的持久统一的规则系统,其规则表现为法律、法规、章程和制度;②它是具有明确的职权范围限定的行政机构;③它的机构与职位都按照等级原则进行管理;④通过技术性的或法律性的规则来控制官员,有专业培训;⑤行政人员同行政管理物资和生产物资完全分开;⑥任职人员不能有任何把职务占为己有的行为;⑦行政管理实行文书和档案管理。

2.官僚制组织在20世纪的发展(1)官僚制组织在20世纪的崛起的原因①官僚制组织的理性主义思路符合工业社会的要求近代社会是一个高扬理性和科学的社会,官僚制组织与这个社会是一致的。

官僚制体系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体系,它所体现的是与近代资本主义一道成长起来的工具理性原则,它只考虑活动的效率和技术可行性。

②官僚制组织满足了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要求任何其他组织形式都不能满足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这种需要,只有具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专门化训练的人员和管理的官僚制组织才能满足这种需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官僚制组织是经济发展的结果。

张康之《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政府职能与公共事务管理【圣才出品】

张康之《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政府职能与公共事务管理【圣才出品】

第五章政府职能与公共事务管理一、关键概念1.政府职能答: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基本职责和功能,涉及到行使行政权力的范围、程度和方式。

政府职能是行政管理职责与功能的有机统一。

政府职能首先表现为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的职责,即政府应该管什么,管到什么程度和怎么管,同时政府职能又表现为政府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功用、效能,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政府职能包括几个层面的含义:①政府职能是国家职能的具体执行和体现;②政府职能与国家其他职能有机地联系着;③政府职能与公共行政的根本目的相联系;④政府职能的实施者是政府组织体系。

2.政府的基本职能答:政府的基本职能是指国家机关所具有的最根本的职责和功能,它由政府的基本属性所决定。

具体的讲,政府的基本职能是指政府所有具有的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教育职能、社会服务职能。

这些政府职能集中体现了政府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整体作用,也包括了政府管理的基本内容。

其中,政治职能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政治秩序的基本职能,其核心在于维护和巩固国家政权。

经济职能是政府在国家经济管理活动中的职责范围和应发挥的作用。

文化教育职能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全民的思想道德建设以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管理。

社会服务职能是指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和搞好社会保障,搞好诸如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城市规划、旅游娱乐以及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制度和待业保险制度,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

3.政府职能模式答:政府职能模式是指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模式,是政府如何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对经济的运行加以调控的方式、方法的总和,集中反映在政府所确立的经济体制和政府参与的经济运行机制之中。

政府职能模式有着不同类型,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类型的政府职能模式会不断地更替和转变。

政府职能模式包括“保护型的政府职能模式”、“干预型的政府职能模式”和“引导型的政府职能模式”。

4.保护型的政府职能模式答:保护型的政府职能模式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产物,是服务于自由市场经济的。

张康之《公共管理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1-9章)】【圣才出品】

张康之《公共管理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1-9章)】【圣才出品】

第三部分章节题库第一章导论一、概念题1.行政和行政学(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研)相关试题:行政的涵义。

(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行政是指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活动。

行政是行政管理学的基本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两种说法:广义的行政是指国家机关和非国家机关如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乃至私人组织中的计划、决策、协调、人事、后勤庶务等管理活动;狭义的行政是指政府机关执行的任务和进行的活动。

行政学又称行政管理学、公共事务管理学、公务管理学等,是指关于公共行政制度或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发展性的比较系统的思想、理论、逻辑、知识和方法的体系。

行政学是一门以狭义政府即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为主要研究对象,涉及领域广泛、内容丰富、综合性和动态性较强的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相对独立的学科。

行政是行政学的研究对象,行政学是行政的理论载体,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行政现实中的问题需要行政学理论的指导,行政学的理论需要在行政实践中得以检验。

同时,二者在一定程度上是共同向前发展的,但是行政学的发展速度一般快于行政。

2.公共部门(华中师大2008年研)相关试题:简述公共部门的特点。

(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答:公共部门是指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

广义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政府以公共利益为导向,其职能是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无偿占有社会公共资源,并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除政府机构外,还存在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机构等“准公共部门”组织,又称第三部门或非营利组织,但因其具有的鲜明的“公共”特性,也将其归入公共部门之中。

3.行为科学、梅奥的组织理论答:从1927年到l932年,梅奥和罗特利斯伯格及怀特赫德三位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在美国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连续五年进行了新的试验,即著名的“霍桑试验”。

张康之《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公共行政的保障【圣才出品】

张康之《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公共行政的保障【圣才出品】

第八章公共行政的保障一、概念题1.公共财政答:公共财政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政府收支活动模式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

它是国家以社会和经济管理者的身份从市场上取得收入,并将这些收入用于政府的公共活动支出,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充分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活动。

2.国家预算制度答:国家预算制度是国家政权内部立法机构与行政机构划分财政权限,并且由立法机构对行政机构的财政行为予以根本约束和决定的一种制度。

发达国家财政预算制度基于市场经济和民主制度而形成,在运作机制上都具有超强的法律属性、突出的公共属性、公开透明的运作方式、贯穿始终的公平与效率原则、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等共性特征。

这些共性特征反映了现代财政预算制度发展的基本规律。

3.国家预算答:国家预算,是指经法律程序批准的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财政收支计划。

国家预算是国家财政实现计划管理的重要工具,实现财政职能的基本手段。

作为政府的基本财政计划,国家预算反映着国家的财政收支状况,反映国家的施政方针和社会经济政策,规定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

4.税收答: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公共权力,按照法律所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强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分配方式。

它体现了国家与纳税人在征收、纳税的利益分配上的一种特殊关系,是一定社会制度下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

税收收入是国家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

5.税收制度答:税收制度简称“税制”,它是国家以法律或法令形式确定的各种课税办法的总和,反映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国家财政制度的主要内容。

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

税收制度的内容包括税种的设计、各个税种的具体内容。

6.财政支出答:财政支出又称公共财政支出,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进行的财政资金的支付。

张康之《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1-10章)【圣才出品】

张康之《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1-10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导论一、概念题1.行政和行政学答:(1)行政通常是指政府公共行政过程中的政务的分析和推行。

具体表现为政府以为全体国民服务等宪法原则和宪法精神为依据,以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等行政理念为指导,以运用公共行政权力为基础,以承担行政责任为前提,以合法的行政管理方式为手段,以追求卓越为目标履行政府职能,制定国家宏观公共政策。

(2)行政学是关于公共行政制度或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发展性的比较系统的思想、理论、逻辑、知识和方法的体系。

在一般情况下,它主要反映政府(国家行政机关)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自身事务的活动,并通过对这些活动的本质与现象、主体与客体、观念与技术、内容与形式、制度与过程、历史与未来的研究,发掘公共行政管理的规律性,帮助和推动这些活动的科学化、法治化、规范化、合理化、效率化和时代化的进程。

(3)行政是行政学的研究对象,即行政学的研究对象是国家行政管理现象及其规律。

在行政学的各个发展阶段中,行政学的研究内容不尽相同,概括起来一般包括以下基本内容:行政理论、行政功能、行政体制、行政组织、行政权力、行政行为、行政领导、行政决策、行政信息、行政实施、行政监督、行政法制、人事行政、财务行政、行政机关管理、行政方法、行政效率、行政改革等。

这些基本内容相互联系,构成了行政学的基本学科体系。

2.公共行政与公共行政学答:(1)公共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构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有效活动。

其含义包括:①公共行政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构即政府或行政当局,不包括立法和司法机构;②公共行政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即政府在管理公共社会事务上是权威,在私人事务上不是权威;③公共行政活动必须依法而行并且有效率。

(2)公共行政学,又称行政学、行政管理学,是研究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社会公共事物及自身内部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科学。

其研究对象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有效活动的规律,即公共行政的规律。

3.伍德罗·威尔逊答:伍德罗·威尔逊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家、公共行政学的创始人,曾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和校长,后任美国新泽西州州长和美国第二十八任总统。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行政组织【圣才出品】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行政组织【圣才出品】

第五章行政组织一、概念题1.首长制答:首长制,又称部长制或独任制,是指行政机关权力交由行政首长一人负责,并同时承担全部领导责任的组织体制。

其优点是:在这种体制下,由于行政首长权力集中,所以,指挥高度统一、命令上下贯通,对信息的反应速度和决策的速度都比较快,因而行政效率较高,行政责任也比较明确,因而为多数国家政府所采用。

其缺点是:如果处理不当,也可能由于行政首长个人的局限性而贻误决策,或者滥用权力、独断专行、营造私利,而置国民利益于不顾。

2.委员制答:委员制,又称集体制或会议制,是指行政权力交由若干人组成的集体共同负责,并集体承担领导责任的组织体制。

其优点是:委员制体现民主精神,有利于反映各方面的意见和集思广益,也有助于防止和克服舞弊现象。

缺点是:如果运用不当,可能出现职责不清、争功诿过、决策迟缓、行动不力等现象,并可能由于法不责众而妨碍行政责任的落实和行政纪律的执行。

3.分级制答:分级制,又称层级制或系统制,是指行政组织纵向结构的各个层级的工作性质相同,但管辖范围随层级下降而缩小的一种组织体制。

在实行分级制的组织体制中,组织的每一个层级在性质上都是普遍的和完全的,在范围上或领域上都是部分的和不完全的。

分级体制是典型的层级节制结构,其优势点在于:结构严谨、事权集中、指挥灵活、行动统一,缺点是:如果层级节制过严,有可能抑制下级的主动精神,并使行政首长忙于处理日常事务,无暇顾及调查研究和组织的变革与发展。

4.分职制答:分职制,又称职能制或参与制,是指横向划分部门的组织体制。

分职制的特征是将组织一定层级上的职能,按照一定的标准分配给平行的、不相统属的机关去完成,与分级制相反,分职制所形成的每一个部门,在性质上都是部分的和不完全的,在范围上和领域上却是普通的和完全的。

其优点是:分职制有利于集中技术人才和发挥技术优势,也有利于行政首长将注意力集中到组织的整体谋略方面。

缺点是:如果运用不当,也可能松弛行政权力,使组织的横向配合与协调发生困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公共行政的组织
一、关键概念
1.官僚制
答:“官僚制”由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是指一种以分部——分层、集权——统一、指挥——服从等为特征的组织形态,即现代社会实施合法统治的行政组织。

韦伯认为,从纯技术的观点来看,“官僚制”是效率最高的组织形式,它是一种高度理性化的组织机构的“理想类型”。

现代国家的政府组织皆是高度正式化、严格的层级节制的科层组织。

在科层组织中,每一位成员都有固定和正式的职责,依法行使职权。

官僚制的权力体系是层级节制的权力体系。

人员的工作行为以及人员间的工作关系,须遵循法规的规定。

科层组织内的职位,按人员的专长做合理的分工,其工作范围、权责、薪俸也以法律明文规定。

2.官僚制组织理论
答:官僚制组织理论由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所创立。

韦伯的官僚制组织不是日常意义上的文牍主义、墨守成规、效率低下的组织现象,而是指一种理想类型的组织结构形态及其行为模式。

其中,合理合法的权力或职权是官僚制组织的核心要素,以合理合法的权力为基础的官僚制组织是最有效地进行管理的组织形式。

其内容有:(1)组织的结构性要素
①专门化的权限和任务。

指为完成组织目标而进行的工作和权威的分工;部门及其官员有明确划定的权限,包括特定的义务、权力及强制手段的使用等正式条文说明。

②职位按照“层级制”(等级制)的原则加以组织,明确规定层级之间的控制关系,协调专门化的部门行动。

③官员的选任以专业技术资格为标准,官员可在不同的专业化分工和层级间进行职业升迁。

(2)组织的行为程序要素
①非人格化。

官员以组织“成员”的身份服从组织的法律,人们服从的并不是支配者个人,而是服从一个非人格性的无私秩序。

②规则约束。

官员的行为是一种受规则约束的行为,行为基础是特定的法律规则以及得到法律授权的行政命令,官员的职务行为通过技术性或法律性的规则加以控制。

③高度纪律性。

官员的职务行为如违背规则和不服从命令将受到纪律制裁。

(3)组织行为结果
在上述结构和程序要素基础上的行政行为将是高效的、持续的、精确的、可预期的、专业化的和纪律严明的。

韦伯的官僚制组织理论是以他关于“权威支配”的观点为基础的,他认为存在魅力型权威、传统权威和法定权威。

3.马克斯·韦伯
答:马克斯·韦伯(1864-1920)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社会理论家,也是现代一位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思想家,社会学创立以来最伟大的社会学家之一。

公认的社会学三大“奠基人”之一。

他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他开创了比较社会学、理解社会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指出了理性对于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系统的阐释了东西方宗教伦理差异对于社会现代性以及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他和迪尔凯姆被认为是宗教社会学最早的开创者,也是宏观社会学的集大成者。

其学术成就之宏大精深,影响之深远,在社会学界乃至整个世界社会科学理论体系上都是空前绝后的。

他在各种
学术上的重要贡献通常被通称为“韦伯命题”。

4.层级制
答:层级制又称分级制,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上下节制的层级组织结构,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却随着等级降低而逐渐变小的组织类型。

与职能制(机能制)相对。

其优点有:①层级节制,一级管一级,权力关系清楚,有利于领导和指挥,有利于提高效率;②责任明确,有利于监督;③行政目标统一,有利于对公务员的绩效考评;④有利于推行决策。

缺点有:①如果层级过多,信息传递缓慢或失真,造成决策失误;②节制严格,不利于调动下属的积极性;③容易出现家长制和依附性上下级关系。

5.非人格化
答:非人格化是理性化的另一种表述,是官僚制组织的特征之一。

它是指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是理性的,不带任何个人情感色彩,对事不对人,公事公办。

不存在任何公职人员对职位据为己有,利用职位的权力为个人谋私利,而是服务于他职位上的纯粹事务。

在官僚制组织中,组织成员要遵从官场的严格规则、纪律和制约,不得滥用其职权,个人的情绪不得影响组织的理性决策;组织成员都按严格的法令和规章对待工作和业务交往,以确保组织目标的实施。

6.法理型组织
答:法理型组织又称为合理化—合法化组织,其行使的权威称为法理型权威,又称为法定权威,是建立在相信规章制度和行为规则的合法性基础上的。

法理型权威以规则为统治的
出发点和最终的归宿点,只有根据法定规则所发布的命令才具有权威,人们普遍遵守规则、信守规则,规则代表了一种大家都遵守的普遍秩序。

法理型组织的合理性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①组织的劳动分工体系;②调节成员关系和行为的规范秩序;③对个人自利追求的激励和制裁体制。

这种组织的形式、结构和运行机制,表现为高度理性化的法律规章和制度体系。

它的理性是一种工具理性,具体表现为它仿佛一架精心设计的机器,具有精密的结构设计,从而具有特定的功能,功能的发挥是依靠所有部件的紧密咬合和秩序协作而完成。

法理型组织充分地体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精神,它所的追求是通过稳定的、有秩序的、分工合作且运作协调的组织体制来谋求效率。

7.职能专业化
答:职能专业化是指组织内部根据需要实现劳动分工,明确划分机构与人员的职责权限,并由法规严格设定。

作业流程是根据工作类型和目的进行划分的,具有很清楚的职责范围,它科学地划分了每一工作单元,删除了那些无用的重复工作,并考虑到职能交叉的必要。

各个成员将接受组织分配的任务,并按分工原则专精于自己岗位职责的工作。

8.职业化
答:职业化是指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即要求人们把社会或组织交代下来的岗位职责,专业地完成到最佳,准确扮演好自己的工作角色。

职业化的内涵至少包括四个方面:①以“人事相宜”为追求,优化人们的职业资质;②以“胜任愉快”为目标,保持人们的职业体能;③以“创造绩效”为主导,开发人们的职业意识;④以“适应市场”为基点,修养人们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心态是职业化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职业化的中最根本的内容。

9.行政组织
答:行政组织是指政府机构和人员所构成的实体性存在,是为了实现行政目标而按照一定权责关系组合在一起的具有合理结构的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活动群体。

在我国,行政组织包括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内设部门、职能部门、直属机构、办公机构、办事机构和派出机关及其成员。

行政组织的特殊性有:①公共性;②政治性;③执行性;④权威性;⑤法治性。

10.领导机关
答:领导机关是一级行政组织的中枢,对辖区内的重大行政管理问题进行决策,并指挥督导决策的实施。

它是指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统辖全局的首脑机关。

我国的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是领导机关。

11.职能机关
答:职能机关是指分管专门行政事务的机构,它服从领导机关的意志,在其管辖范围内负责各产业部门的事务及其他社会事务。

它是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设立的各级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它既是同级人民政府的组成部门,也是专门履行某方面公共行政职能的行政机关,它的行政权限和效力范围只及于其所管理的具体行政事项。

国务院各部委就属于职能机关。

12.监督机关
答:监督机关是指对行政机关及其管理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的执法性机构。

监督机关的健全能促使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忠于职守,我国的监察部门和审计部门就起着这样的作用。

13.辅助机关
答:辅助机关是指为了使行政首长或职能机关顺利开展工作而设立的承担服务性和辅助性工作的机构。

通常是指协助行政首长处理日常事务的综合性办事机关。

它分为综合性的(如国务院和地方政府的办公厅或办公室)和专业性的(如各机关的人事和财务部门);政务性的(如政策研究室)和事务性的(如机关事务管理局)等。

14.派出机关
答:派出机关是指一级政府或政府部门按管辖地区授权委派的代表机构。

一般情况下,派出机关没有独立的法律地位,它以派出它的政府或部门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力,其行为的法律责任也由派出它的政府或部门承担。

在我国,派出机关有很多,省人民政府下设的地区行政公署,县级人民政府职能部门派驻到乡镇的各种所、站等都属于派出机关的范围。

15.机构设置
答:机构设置是关于承载组织权力的一系列特定的机构的确定,它是组织内部分工的结果,公共组织通过一定的机构体现出来。

行政机构是行政组织的实体,也是行使行政权力的载体。

机构设置必须依据行政目标按照一定法制程序来进行。

机构设置是行政组织的核心,是决定行政效率的关键。

16.职位设置
答:职位设置是指一定机构内职位(包括职级、职数、职责等)的确定。

职位是行政组织运行最基本的要素之一,职位设置保证了组织权力的流动和组织资源的整合与分配。

职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