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的广度与深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论文题目:辨证谈大学教育的深度与广度
所在院系:地球科学院
课程名称:自然辩证法概论
考生姓名:魏宇峰
学号: 2011211594
专业年级:地质工程 8 班
任课教师:
完成日期:2011 年12 月 10 日
摘要:
本文通过详细地调研目前就大学教育的目的这一课题的国内国际研究现状,创新地从大学教育的目的这一角度分析中国大学教育的深度与广度。提出大学教育的深度与宽度在有限的时间条件下存在负相关性,以及综合了各个大学教育的目的的主流观点,把各个观点统筹兼顾,提出解决方案即深度与广度的互补性。
关键词:大学教育目的深度广度
Abstract:
After detailedly surveying the issue in home and abroad, which is about the purpose of education in college. The author innovatively analyse the depth and width of Chinese high education in the view of objective of it. Discover they have the relationship of negative correlation in the condition of limited time, and comprehensive these popular outlook of the goal in the university, finally come up with the complementarity of death and width by making overall plans and take all factors into consideration on the base of all viewpoint.
Key words: high education purpose depth width
本文将从大学教育的目的这一角度来分析大学教育的深度与广度,在此笔者通过大量调研,将大学生的教育目的概括为三个观点。第一个观点是大学教育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找到理想的工作,即在大学期间要学到深层次的技能,他们主张大学教育应注重深度;第二个观点是大学教育是人生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大学生应该学会适应社会,他们主张大学教育应注重大学教育的广度;第三个观点认为大学教育应该回到教育的本质的出发点,他们认为大学教育应该让学生学会思考,让自己优秀,大学教育应该统筹兼顾深度与广度。
大学教育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找到理想的工作,即在大学期间要学到深层次的技能,他们主张大学教育应注重深度。术业专攻,才有“核心竞争力”不少大学生认为上了那么多课,但是真正能深入探讨的寥寥无几【1】。知识的宽度很重要,但是必须建立在专业有所专攻的基础上。“只有具备了独特的资本,才有核心竞争力,才能在社会上找到更高的位置,对理工科学生更是如此”。在今年中大某学院的研究生面试中,一些学生也感慨,四年感觉上了很多课,但是并没留下什么深刻的东西,甚至连一两本经典的书籍都没有认真研读,到头来感觉自己还是比较肤浅。相比十年前的大学生,现在大学生知识面普遍拓宽,可是对专业的深度学习却难以企及。一名学生表示:“我听老师说,以前他们没有那么多五花八门的选修课,但专业课学得很深,而现在颇有顾此失彼的意味。”谈及“后喻文化”,大学生很“谦虚”:“我们学习的新知识很多,但是在一些专业领域,老一辈的知识更有厚重感【2】。不是课程太少了,而是太多了;许多课程没有必要,浅显的概论让人枯燥,讲几部思想史不如讲半部论语;课堂上教给学生最经典的东西就够了,培养出来兴趣后,学生会主动去阅读外延知识。有了更深的再去读浅显的,自然也容易些。况且,现在大学生获取浅显知识的渠道很多,尤其是网络,让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大大增加。小肖说,每天上Q时弹出的新闻界面信息量已经很大,时政、财经、娱乐等一应俱全,“连网址都不用输入,方便快捷”,而“百度一下”也几乎成为大家的口头禅。便捷多元的信息渠道让他们的知识面不容低估,但大多蜻蜓点水仅限于“知道”的层面。小肖笑言:“当‘科学家’可比当‘百度高手’难得多,我们可以自学成‘百度高手’,但我们难以自学成为‘科学家’。”
大学教育是人生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大学生应该学会适应社会,他们主张大学教育应注重大学教育的广度。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作为素质人才的主要输出地,其教育目的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思考。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人的全面发展,不是单纯的培养具有某一方面的知识、能力的人,而是培养具有广泛的知识、基本的科学态度、独立的个性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且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的人。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现代世界有一个人是,是他们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帮助他们认识自己接下来的各项学习任务。其重点并不是注重知识本身,而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独立探索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接受专业教育的同时,主动地去发现、关注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自身的学习
掌握某类学术领域内的思考和研究方法【3】
。因此很多通识课程的内容都遵循着“通”而非“精”
的原则,这样十分考验教师在授课时对课程内容深度的把握和授课方式的选择。一位睿智的作家写道:“我认为.大学阶段被称为‘教育’,其实是一种恭维的说法。大学阶段其实并不是
教育——它仅仅是教育的开始。它是一个基础。或许是一个很好的打基础的阶段,但它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树立起以后人生的大框架。有一个容易为人们所忽视的事实是,大学所教授的不过是一门科学或艺术的初步知识。大学课程仅仅是为进行学术研究做准备,而不是教育一个人。文凭并不能代表你学到了很多东西——它仅仅是你完成学校所规定课程的学习任务的证明【4】。
大学教育应该回到教育的本质的出发点,他们认为大学教育应该让学生学会思考,让自己优秀,大学教育应该统筹兼顾深度与广度。一位名人曾经说过:“读书的目的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一种超乎书本之外的、只有通过细心观察体会才能获得的处世智慧。”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就是这个道理。大学教育的确可以提高人们的文化知识水平.但这种知识常常是理论性的,并其获得常常是以牺牲人的活力和个人意志为代价的。有时候.书本教育反而会阻碍个人的实际能力和心智的发展,使人自身的潜能被扼杀。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学教育意味着一种投资,一种个人力量的投资【5】。年轻人从这种投资中获得一种人生力量——一种知识创造的力量。这种力量包含两方面:思考的能力和意志的力量。评判大学教育是否有必要的标准就在于,是否获得了这种力量,或者说是否获得了这种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是任何成功者都必须具备的。我曾经询问过美国一些大公司的人力资源主管,他们最希望找到怎样的人才,或者说在众多应聘者中间最难发现什么样的人才,绝大多数人回答都是:具有正确的思考能力的人。大学最独特的功能在于,通过教育和辅导,开发受教育者的思维能力,它使年轻人变得善于思考而且思维开阔,同时懂得如何用自己的智慧和学识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服务
【6】。
大学教育的深度与广度在有限的时间内具有负相关性。
大学四年的时光是有限的,而在这四年时间里如果大量地拓展所接触到的领域,那么对所接触到的领域的理解深度是有限的。笔者在大学时光中发现,大学对学生提出最低学分要求,其中总学分最低为196学分,而各个学院所开设的选修课都有最低要求。比如外语类最低6学分,人文类最低4学分,计算机类最低6学分,体育类最低6学分,本科所学专业最低28学分,但是这些开设课程的院系设置的课程每门大多数是2学分。2学分是什么概念呢?从学时的角度来计算是8周课,每周2大节课即每周接近3个半小时,其中第一节课是课程概要,没什么实质内容,最后一节课是答疑,算起来大约是2学分约等于24小时的课程,往往是老师把此课程领域的专业名词照本宣科完就结束了。所以本科毕业生总学分最低为196学分,对应着近60门课,如果每门课老师讲24小时的名词解释,一个小时讲10个名词解释,那么一个本科生大学毕业就要学习14400个名词解释。概括地说,本科生要在4年的时光中,接触到14400个名词解释,而大学课程的设计乱而杂,这14400个名词解释又是没有关联性的,可想而知,大学生在这14400个名词解释面前根本无法确定哪一类才是自己感兴趣的,即使找到了兴趣所在,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对感兴趣的知识深度的研究。最终的结果是大学毕业生学习了好多门课程,但是回顾自己所学,却感觉自己什么都没学到。
大学教育的深度与广度的互补性。
在很多大学教授看来,要以博养专,两者相辅相成,如何把握好度是关键。具体到个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