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调控能力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调控能力的培养

摘要:歌唱艺术的表现手段是声音、感情和动作。在歌唱过程中,技术的娴熟、感情的充沛是歌唱二度创作的必备条件。但是歌唱过程又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应随时调整各个器官、各个部位的动作,而核心问题是心理控制的能力,即歌唱对自己的心理调节与控制。本文旨在分析声音教学中歌唱心理的作用以及歌唱中产生心理失控的原因,同时,提出了几点提高心理调控能力的方法,供同行共勉。

关键词:歌唱心理心理调控声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a)-0200-01

声乐作为一门综合的艺术形式,它是通过具有思想情感的人利用各种声学技能和技巧而获得的。一首歌曲的好听与否,不单在于技术的处理和生理的条件,更与心理因素有直接关系。因为声乐的乐器存在于人体之内,人的气质、个性、心情、文化修养等各种因素决定了它音质的好坏。歌唱实践表明,要想充分展现自己的歌唱水平,既要掌握过硬的技术,又要很好的调控心理。心理调节和控制能力既是歌唱艺术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声乐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的环节。所以学生的歌唱心理调控能力要靠我们平时的培养,把声乐技巧与心理素质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完成声乐的艺术创造。

1 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的作用

人的心理活动是一种能动的过程活动。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的时候,心理活动以不同是形式地反映着客观世界,它不仅反映客观事物的属性、特征及其关系,还产生了对事物的态度,引起各种主观体验,这就是情绪和情感。情绪情感这种心理活动反映的是人脑与人的需求之间的关系,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心理体验。这种心理体验在声乐教学中主要起到以下几点作用:第一,动力功能。指情绪和情感对个体的行为活动具有增力或减力的效能;第二,调节功能。指情绪和情感是人的认识活动的唤起者与组织者,情绪和情感的适应能调节和组织其他心理活动,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情绪和情感的不适应则会干扰与破坏其他心理活动,产生心理异常;第三,信号功能。指情绪和情感通过表情将个体对客观事物或人的认识、评价、态度传递给他人;第四,感染功能。指个体的情绪和情感对他人的情绪情感施加影响的效能。

音乐以声传情,以情感人,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因此,对于每一个研习音乐的人来说,具有丰富的情感是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在声乐教学活动中,情绪与情感必须贯穿始终,情绪和情感具有天生的动力、调节、信号、感染功能,只有充分而有效地运用情绪情感的力量,唤起学生积极健康的情绪,让他们将“理智的思考”寓于“感情体验”中学习声乐歌唱技术,形成歌唱技能,才能使学生学得轻松、愉悦而又有所收获。

2 歌唱中产生心理失控的原因

2.1 缺乏自信心

由于受历史文化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曾经认为谦虚和内敛才是值得推崇的美德,而把自信和展现自己常常当做骄傲和不虚心的表现,很多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趋向于向内发展,而少有向外展和探索和表现的。因此,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常常表现的缺乏自信心,在与人交往中羞于表达自己,不善于表现自我,缺乏良好的心理素养。而声乐艺术是一种表现艺术,它要求个人能够在舞台上能够进行声色并茂的演唱表演,展现自己的音质之美,气韵之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加大心理素质的训练与歌唱心理培养的力度。

2.2 过于追求技术

有些同学悉心研究音乐,认真寻求歌唱技法,理论水平也很高,但一旦唱起歌来,便气不通,呼吸费力,身体僵硬,跑音变调,任何方法和技巧都用不上了。其原因是心理过度紧张,精神无法集中在歌唱表现上,缺乏对歌唱心理的调控能力。对这种情况,要让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歌唱观念,歌唱不单单是在表现技术,还在于表现和运用情感。

2.3 个人的得失感太重

有的学生在演唱时候过于追求结果,把每一次的演唱得失看的很重,怕丢面子。私心杂念太多,就会产生紧张心理,分散注意力,很难完成歌曲情感的表达;另外一方面,就是急于求成的心理作祟,当在技术处理和心理调控都不到位的情况下,就想唱大歌,结果使自己的心理负担过重,反而事与愿违。所以教师在进行歌唱教学的

时候,不但要注意技术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心态的调整。学习音乐的目的是因为音乐自身之魅力所在,而非外在的名利和光环。只有端正了学习心态,才会事半功倍。

3 在声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心理调控能力

3.1 培养学生对歌唱感觉的调控

在声乐教学中,声乐学生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从“感觉”入手,有良好的感觉就会有比较准确的判断。歌唱感觉包括情绪感觉,呼吸感觉,共鸣感觉以及总体感觉。歌唱时的各种感觉都是受神经系统的支配,歌唱者的思想感觉必须走在歌唱的前面,世界著名声乐教育家韩德森指出:“歌唱者的责任,不单是使自己感觉到感情,而且要使听众能感觉到它”。这就是说,首先,要自己获得真正的感觉,然后,听众才能获得真正的感觉。

3.2 重视情绪和情感的培养

情绪是建立在生理基础之上的一种主观心理活动,包括演唱者的喜、怒、哀、乐,情绪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演唱者的演唱效果。即使人体的所有器官状态很正常,如果心理情绪异常甚至是有抵触、害怕,那么演出也不可能成功。对于一个声乐学生或者声乐老师来说,丰富的情感和稳定的可控的情绪是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教师的情绪和情感在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把情绪和情感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做好良好典范。对于学生来说良好的情绪情感的培养,需要长期的积累,需要从平时练习做起,珍惜每一次舞台实践的机会,积极参加演唱活动。

3.3 重视心理暗示的作用,克服胆怯心理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演唱者成功的关键,教学中学生发声心理状态的失调,主要来自于两方面原因,即自尊心理因素和自卑心理因素。在这两种心理因素的影响下,表现出对高音的恐惧感、对技术的神秘感、对演唱(舞台)的陌生感。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应采取多肯定、少否定的办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克服怯场心理.同时要给你学生一定的心理暗示,让学生客观的看待自己和他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

3.4 重视技巧的培养

俗话说:“艺高人胆大”。要具备良好的歌唱心理调控能力,不但要从培养心理素养做起,更需要有扎实歌唱技巧做基础。演唱好一首歌曲的前提条件就是掌握了良好的歌唱技巧。要掌握良好的歌唱技巧,使科学的发声方法内化为熟练的歌唱技能,就必须经过艰苦的反复练习。心理学研究表明,反复的训练能够形成条件反射式的技能,会形成发声习惯。当然其前提必须是正确的发声习惯。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必须注重训练学生的基础发音技术,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生理、心理、身体条件的不同因材施教,切勿一个标准一线直推。要遵循声乐规律,打牢中声区基础。

参考文献

[1] 邹本初.歌唱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 邹长海.歌唱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教出版社,19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