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测试卷附参考答案(精练)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测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 共10分)1.地震和火山喷发的原因是()。
A.地球内部温度太高B.地壳运动C.人类的活动2.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
A.山地B.高原C.峡谷D.平原3.关于地球内部的运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由火山喷发和地震现象可知, 地球内部是运动的B.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C.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压力作用下冲出地面, 形成海啸4.()常常会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
A.地壳的运动B.流水C.降雨5.在《世界地图》上, 你看到的白色通常表示()。
A.平原B.冰川C.山地D.沙漠E.海洋二.填空题(共5题, 共18分)1.黄河入海口的沙州, 主要是由于河水的()作用形成的。
(填侵蚀、沉积)2.地震是由于()引起的, 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地幔、()三部分。
3.地球上()面积大, ()面积小。
(填陆地或海洋)4.地震对地表的改变是()(填“剧烈的”或“缓慢的”)。
5.长白山天池是由()原因形成的, 弯曲的岩层是由()原因形成的。
三.判断题(共5题, 共10分)1.风的力量可以使岩石发生改变。
()2.娄底有许多没有明显脉络且坡度和缓的低矮山丘, 像这样的地形叫做山地。
()3.盆地四周地势较高, 中间低平。
()4.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有地震、火山、风的作用、水的作用等。
()5.治理黄河泥沙沉积问题的最好方法是多植树造林。
()四.连线题(共1题, 共10分)1.连线题。
沙漠黄山奇石戈壁雅丹地貌风蚀蘑菇风的搬运作用风的磨蚀作用风的沉积作用五.简答题(共5题, 共30分)1.影响地表变化的因素有哪些?(列举五种)2.请你说一说土壤是如何被雨水侵蚀的。
3.发生地震你知道怎么保护自己?4.风是怎样改变地球表面的?请写一写你的看法。
5.火山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又会带来哪些益处?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D3.C4.A5.B二.填空题1.沉积2.地球的内部运动;地壳;地核3.海洋;陆地4.剧烈的5.火山喷发;地震三.判断题1.√2.×3.√4.√5.√四.连线题1.五.简答题1.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有地震、火山、风的作用、水的作用和人类的活动等。
小学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试卷(附答案)

小学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试卷(附答案)学校:班级:姓名:得分: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14分)1、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
3、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4、光的传播速度很快;每秒约(30万)千米。
5、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6、光越强温度越(高)。
7、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列)制得了氧气。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8、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
(对)9、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长;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短。
(错)10、光是向四面八方发射的。
(对)11、人们用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
(对)12、科学家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计算出了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对)13、奥运会圣火种是用凹面镜取得的。
(对)14、在阳光下,黑色蜡光纸比黑色无光纸升温快。
(错)15、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多种科学原理设计出来的一种节能装置。
(对)16、为了准确评价各个热水器的效能,我们应该同时放到太阳下,并装同样温度同样多的水,然后作比较。
(对)17、放大镜能会聚太阳光。
(对)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2分)18、下列物体中不是光源的是 (A)。
A、月亮B、萤火虫C、荧光棒D、星星19、在灯光下靠近墙的地方,用手做出各种姿态,在墙上形成手影,当电灯保持静止,手向墙靠拢时,在墙上的手影将会:(A)。
A、变小B、变大20、阳光下,某一物体的影子由长到短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应该发生在:(A)。
A、上午B、中午C、下午21、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的规律是(A)。
A、西一东;长一短一长B、西一东:短一长一短C、东一西;长一短一长D、东一西:短一长一短22、排纵队时,如果后一位同学看到前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就表示队伍排整齐了,这主要是因为:(B)。
A、光速极大B、光沿直线传播C、光的反射23、下列叙述中的“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C)。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练习一、单选题1.目前人类在探地研究中达到的最深深度是( )A. 14千米B. 1400千米C. 100千米2.下列不是危险、可怕的自然灾害是()。
A. 地震B. 火山喷发C. 阵雨3.如果我们看到堆满了卵石的河床,一般就可以判断这段河床处在这条河的()位置。
A. 上游B. 中游C. 下游4.下游的河床一般有较多的( )。
A. 鹅卵石B. 大石头C. 细沙5.莫霍面指的是地球的()。
A.2200米处B.2900米处C.33千米处6.下列关于表达河流侵蚀和沉积作用正确的语句为()A. 陡坡处容易形成土壤沉积B. 缓坡处水流速度较大C. 水流速度大的地方容易把土壤侵蚀7.现在国家实行“退耕还林”政策,根本原因是()。
A.粮食够吃了,不需要那么多的耕地了B.我们需要更多的木材C.防治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和改善生态环境8.发生地震的主要原因( )。
A. 地壳的运动B. 地下的温度太高C. 人类的破坏9.上游河床布满了大石头,中游河床堆积了很多鹅卵石,下游河床堆满细沙,一条河流的不同地段出现这样不同的景观的原因是( )。
A. 水流的作用B. 冷热的作用C. 风力的作用10.在降雨量相同的情况下,下列选项中,( )的土地受到的侵蚀最严重。
A. 坡度大、有植物覆盖B. 坡度小、无植物覆盖C. 坡度大、尢植物覆盖11.假如地震来了,下面的做法不对的是( )A. 跳窗逃生B. 躲在桌子底下C. 躲在卫生间里的墙角D. 远离高压电线12.我国的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科学家在考察喜马拉雅山时意外的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
下列的解释中,你认为最有可能的是( )。
A. 外星人把海洋生物带到了喜马拉雅山,后来变成了化石B. 海洋生物化石被人类遗弃在喜马拉雅山C. 在远古时代,现在喜马拉雅山的位置可能是一片海洋13.下列选项中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缺少植被、降暴雨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土壤流失B. 泥石流是土地被雨水侵蚀的一种现象C. 人类的活动对土地被侵蚀的程度没有影响二、判断题14.地球内部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附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在我国,人们很早就知道用凹面的铜镜取火。
现在,我国仍然大力提倡使用以()原理做成的太阳灶,以充分利用能源。
2、奥运会圣火火种就是用()取得的。
3、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列曾用()会聚光线获得高温去加热一种化学物质,从而发现了氧气。
21A、凹面镜B、凸透镜C、近视镜D、远视镜4、太阳是一个在熊熊燃烧的巨大火球,外部温度()多度,内部温度高达()多度,日夜不停地把光和热散发到宇宙空间,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地球得到的太阳能量,仅仅占太阳放射能量的(),却使我们的地球充满了生机。
A、二十亿分之一B、十二亿分之一C、6千D、两万5、雨过天晴,空气中漂浮着很多微小的水滴。
这些小水滴起到了()的作用,把太阳光分解为不同色光,形成了彩虹。
A、凹面镜B、凸透镜C、棱镜D、三棱镜二、多项选择题。
1、( )是影子产生的条件。
A、光源B、遮挡物C、屏D、电源2、太阳能热水器的效能和()有关。
A、所采用的材料B、结构C、运用的原理D、所选用的品牌3、太阳能是一种()的能源,人们正在大力开发和使用太阳能。
A、危险B、清洁C、节能D、安全三、填空题。
1、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
2、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的改变而改变。
3、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有关。
4、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的形状有关。
5、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
216、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
7、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
218、光是()传播的。
反射光也是()传播的。
9、()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10、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系,()物体比()物体吸热快。
11、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有关系,物体与阳光()比()吸热快。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单元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科学(40分钟完卷,总分100分)班级姓名总分 .一、谨慎选择(把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物体,()不是光源。
A.燃烧的蜡烛B.太阳C.月亮2.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方向的变化是 ( )。
A.西—南—东B.西—北—东C.东—北—西3.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是()。
A.长---短B.短---长C.长---短---长4.物体的影子总是()。
A. 在背光的一面B.在向光的一面 C.无法确定5.夜晚,我们在灯光下读书、写字,利用了光的 ( )。
A.直线传播B.反射原理C. 折射原理6.潜望镜的两块镜片都是()。
A.平面镜B.凹面镜C.凸透镜7.在我国,人们很早就知道用( )取火。
A.平面镜B.凹面镜C.凸透镜8.在做影子大小与遮挡物到光源距离有关的实验时,不变的条件是()A光源到屏的距离不变 B遮挡物到屏的距离不变 C 手电筒到遮挡物的距离不变9.同样材料的物体,放置的角度也相同,但表面涂上( )色,吸收太阳热的本领最大。
A.红B.白C.黑10.同等条件下,物体( )温度上升最快。
A.水平放置B.竖直放置C.倾斜与太阳光垂直11.做手影游戏时,手离光源越来越近,影子 ( )。
A.会越来越小 B.会越来越大 C.没有有变化12.用手电筒照射同一物体,()照射时的影子最短。
A.90度 B.60度 C.30度13. 太阳在东北方向时,大树的影子在 ( )方向。
A.东北 B.西南 C.东南14.( )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工作的。
A.医生看耳朵用的额镜 B.皮影戏 C.汇聚光的凸透镜15.阳光下,树的影子越来越短,说明快到吃()的时候了。
A. 早饭B. 午饭C. 晚饭16.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现象。
A.斜射 B.折射 C.反射17.()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A. 月亮B. 太阳C. 火星18.烈日下,撑()的伞更凉快些。
A.红色 B.黑色 C.白色19. 宇航服的颜色光泽与( )有关。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测试卷及答案(精选题)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测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 共10分)1.观察世界地形图, 下面对地球表面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球的表面是广阔平坦, 没有起伏的B.地形图上的颜色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C.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2.下列()组岩石是岩浆岩。
A.大理岩、板岩B.砾岩、砂岩、页岩C.玄武岩、浮石、花岗岩3.可以使地形瞬间发生较大变化的是()。
A.岩石风化B.火山和地震C.雨水的冲刷4.下列有关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B.地震对地形变化没有影响C.发生地震时可以乘坐电梯逃离D.以上都对5.地球内部, 从外到内, 越到深处, 温度()。
A.越高B.越低C.没变化二.填空题(共5题, 共22分)1.地震主要发生在()层面, 而火山喷发则与()和()的运动有关。
2.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不间断循环。
雨水降落到地面会()土地。
3.沙漠是()型地貌, 戈壁是()型地貌。
4.由于地球表面地壳的运动形成了(), 而()是由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形成的, 它们对于人类都带来了巨大的()。
5.大风或洪水的力量可以把大块岩石()形成细小的沙、土搬运到远方, 只留下大大小小的砾石形成了()。
三.判断题(共5题, 共10分)1.水和风都会快速地改变地形地貌。
()2.从我国的地形图上可以看出, 我国的地势东高西低。
()3.治理黄河泥沙沉积问题的最好方法是多植树造林。
()4.乾坤湾是河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凸岸有悬崖、地形严峻;凹岸平缓。
()5.地球内部在不断运动。
()四.连线题(共1题, 共8分)1.在进行“雨水对土地的侵蚀”的实验研究中, 下面的材料或操作分别模拟自然界的什么事物和现象?坡形土堆下雨喷水器喷水地面的径流泥浆流淌山坡上的沟壑凹凸不平的土堆土壤裸露的山坡五.简答题(共5题, 共25分)1.敦煌地区的地表特点是怎样形成的?2.在一些高山峻岭中的河流, 它们的河道往往很深。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卷面分:3分。
我能做到书写端正,卷面整洁。
一、填空题。
(每个词只能用一次,选错或者使用别的词不能得分,每空2分,共20分)1.地球表面有_ —平原、山地、——和丘陵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
2.长白山天池的形成是由于,敦煌的雅丹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黄河第一湾一一乾坤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3.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地壳、、地核三个圈层。
而组成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三大类。
4.流水对土地的作用使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发生了改变。
5.被带走的沙子在风或流水速度减小时沉积下来,日积月累,就形成了二、判断题。
(每题2分,共20分)1.地形图上不同颜色表示不同海拔高度。
()2.我国地势西低东高,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多平原。
()3.地球表面海陆分布不均匀,陆地少、海洋多。
()4.火山喷发只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
()5.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雨水越大,对土地的侵蚀就越严重。
()6.地壳的运动常常会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但不会断裂或错动。
()7.地震发生时,应尽可能迅速地撤离到空旷地带。
()8.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走的现象叫作侵蚀。
()9.地表不是一成不变的,陆地面积因河流不断把泥沙冲向海洋,所以正在迅速变大。
()10.在做“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的影响”模拟实验时,砂纸打磨岩石的方向是垂直方向。
()三、选择题。
(每题2分,共20分)1 .( )属于平原的特点。
A.四周高中间低B.低又宽广C.高又宽广2 .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三大类,其中大理岩属于(A.岩浆岩B.沉积岩C.变质岩3 .( )不是由于地壳运动形成的。
内弯曲的岩层4 .在沙漠地区出现的“石蘑菇”,它的形成主要是(A.水B.风C.火山喷发5 .下面关于火山喷发的说法,正确的是()0 A.火山喷出来的是地底下的岩浆B.火山喷发过一次后就再也不会喷发了C.火山喷发给地球表面带来的改变是缓慢的6 .在做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时,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橡皮泥的用量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B.我们应该从外到里逐层制作地球结构模型C.我们可以用红、黄、绿三种颜色的橡皮泥7 .( )给地球表面带来的改变是缓慢的。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附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是()A. 地球B. 木星C. 太阳D. 水星答案:B2.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第____个行星。
A. 一B. 二C. 三D. 四答案:C3. 行星运行的轨道形状叫什么?A. 圆B. 椭圆C. 方形D. 三角形答案:B4. 下面哪个是地球的伙伴卫星?A. 彗星B. 土星C. 月亮D. 太阳答案:C5. 下面关于水星的说法错误的是()A. 水星是太阳系中离太阳最近的行星。
B. 水星没有大气层,没有空气和水。
C. 水星没有自转和公转。
D. 水星表面有很多大坑。
答案:C二、完成句子1.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____小时。
答案:242. 星体分成地____(亮星)和____(黑星)两大类。
答案:白天,夜晚3. 什么是公转?是指星体_____在______上运动。
答案:行星,椭圆轨道三、简答题1. 什么是星球?答:星球是太阳系中的天体,是太阳系中的行星。
2. 请简要解释什么是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答: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着自己的轴旋转,一个自转周期是24小时;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一周,一个公转周期是一年。
3. 请说明地球与其他行星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答:地球和其他行星的共同点是都属于太阳系中的行星,都围绕太阳运动;不同点是每个行星的大小、气候、表面特征等都不同。
参考答案仅供参考,提供简要解答。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测试卷完整答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测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下列选项中的说法,错误的是()。
A.泥石流是土地被雨水侵蚀的一种现象B.在缺少植被、降暴雨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土壤流失C.人类的活动对土地被侵蚀的程度没有影响2.地震是一种会带来巨大灾害的自然现象。
地震发生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如果在一楼,迅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B.如果来不及离开房间,就躲藏在坚固的家具下C.地震发生时,应该走楼梯逃生,不应该坐电梯D.地震发生时,快速跑到窗边,打开窗户大声呼救3.地震发生时,下面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立即切断电源B.在楼上时可以跳楼C.在结实的家具下躲避4.敦煌雅丹地貌的形成,主要与()有关。
A.风B.火山C.雨5.下列岩石中,属于岩浆岩的是()。
A.玄武岩B.砾岩C.砂岩二.填空题(共5题,共24分)1.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地、地幔、地核三部分,其中厚度最厚的是()。
2.从中国地形图可知,东部地区地势较(),多();西部地区地势较(),多()。
3.组成岩石圈的()在不停的运动。
4.火山喷发时产生的()会使土壤更加肥沃。
5.我国地形的整体特点呈现:()高()低,西部多()东部多(),呈()级阶梯状分布。
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有无植物覆盖与土地被侵蚀程度无关。
()2.地球表面的地形在不断地改变。
()3.黄土高原上的沟壑和黄河入海口的沙洲主要都是受水的作用形成的。
()4.地球表面千姿百态,有高原、山地、平原、海洋、峡谷等地形地貌。
()5.地壳在不断地运动。
()四.连线题(共1题,共8分)1.将地形与其特点连接起来。
五.简答题(共5题,共30分)1.(1)请你说一说土壤是如何被雨水侵蚀的。
(2)可能影响土壤被侵蚀的因素有哪些?2.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有哪些?3.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地表不受破坏?(至少3条以上)4.你知道有哪些地表形态吗?请写出5种。
5.植物对雨水的作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D3.B4.A5.A二.填空题1.地核2.低;平原;高;山地3.地球外壳4.火山灰5.西;东;高原;平原;三(3)三.判断题1.×2.√3.√4.√5.√四.连线题1.五.简答题1.(1)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
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测试卷(含答案)

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一、选择题1.小明走过地势平坦的平原,也领略过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风光,在参考祖国地形图时,他发现我国整体地形特点是()A.东高西低B.西高东低C.东西部海拔一样高2.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当发生地震时,下列行为中不正确的是()。
A.如果来不及离开房间就躲藏在牢固的床、桌子等坚固的家具下B.地震发生时快速跑到窗边,打开窗户大声呼救C.如果在一楼,就迅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3.由于流水对土地有()作用,地表形成了许多溪流和沟壑。
A.风化B.沉积C.侵蚀4.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三个圈层。
A.地壳、地幔、地核B.地壳、地核、地幔C.地幔、地壳、地核5.以下图片中的地形属于山地的是()。
A.泰山B.黄河入海口的沙洲C.黄土高原6.喜马拉雅山是两个板块()形成的雄伟的高山。
A.拉张B.碰撞C.平移7.地震主要发生在地球内部的()A.地壳B.地幔C.地核8.下列选项中,()不是风的作用造就的结果。
A.雅丹地貌B.东北平原C.撒哈拉沙漠9.上游河床中布满了大石头,中游河床堆积了很多鹅卵石,下游河床堆满细沙。
一条河流的不同地段出现这些不同的景观的原因是()A.冷热作用B.水流作用C.植物作用10.以下选项中,()是火山喷发会对环境产生的有利影响。
A.烧毁森林、房屋B.污染空气C.火山地热可作为清洁能源11.下列关于地球内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壳在地幔上层B.地球内部是静止的C.地震和火山喷发说明地球内部是运动的12.小明突然感受到房屋在晃动,桌上的杯子滑落在地,于是他迅速作出判断,这是发生了()。
A.地震B.火山喷发C.台风13.下列关于河流侵蚀和沉积作用表达正确的是()。
A.陡坡处容易形成土壤沉积B.缓坡处水流速度较大C.水流速度大的地方容易把土壤侵蚀14.下面受到雨水侵蚀最严重的地区是()。
A.黄土高原B.华北平原C.热带雨林1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测试卷附答案(满分必刷)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测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 共10分)1.下列有关火山喷发的叙述, 不准确的是()。
A.火山喷发会烧毁森林、房屋, 掩埋农田和城市, 污染空气B.火山喷发落在火山周围的火山灰能提高土壤肥力C.火山地热是一种会污染环境的能源2.敦煌雅丹地貌的形成, 主要与()有关。
A.风B.火山C.雨3.组成地壳的岩石可以分为()。
A.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B.花岗岩、沉积岩、变质岩C.岩浆岩、大理岩、变质岩4.戈壁的特点是()。
A.地面上有一层厚厚的细沙B.地面被粗沙、砾石所覆盖C.长满水草, 有很多鸟类5.下列地形与其主要形成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A.长白山天池—水的作用B.黄土高原上的沟壑—火山喷发C.敦煌的雅丹地貌—风的作用D.长江三角洲—地震二.填空题(共5题, 共18分)1.地震发生后给地表带来的改变有地面产生裂缝和塌陷、()、()等。
2.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叫()。
3.学习了“河流对土地的侵蚀”, 我知道了, 河流的()最容易被流水侵蚀, 河流的()最容易发生沉积现象, 鹅卵石通常会出现在河流的(), 细沙通常会堆积在河流的()。
(填“上游”“中游”或“下游”)4.地震和火山喷发的主要原因是()。
5.植物对雨水的侵蚀具有()(填“加剧”或“减缓”)作用。
三.判断题(共5题, 共10分)1.变质岩包括大理岩和页岩。
()2.盆地四周地势较高, 中间低平。
()3.小明的家乡四周地势较高, 中间低平, 具有这种特点的地形是盆地。
()4.砍伐森林可以减少雨水对土壤的侵蚀。
()5.我们可以制作地球构造模型。
()四.连线题(共1题, 共10分)1.选择下面的地形地貌与其形成原因。
五.简答题(共5题, 共25分)1.说一说自己的家乡是什么地形。
2.光的多少和温度的高低有什么关系?3.从地形图上我们能发现什么?4.地震是一种非常可怕的自然灾害, 那么地震时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5.写出岩石变化的四个原因。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保密★启用前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小明用了两把喷水量不一样的水壶做“影响土壤侵蚀因素”的实验,他研究的是()。
A.土地坡度大小与侵蚀的关系B.降雨量与侵蚀的关系C.有无植被与侵蚀的关系2.关于地形地貌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敦煌的雅丹地貌的形成与水的作用有关B.黄河第一湾——乾坤湾的形成与风的作用有关C.长白山天池的形成与火山的作用有关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河流大多是南北走向B.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C.观察世界地形图后我们知道,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4.2022年1月3日,17时46分,我国台湾省的花莲县发生6.4级地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震是岩浆活动引起的B.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C.发生地震时应迅速到房屋内躲避5.关于火山喷发认识正确的是()。
A.火山喷发是火山长时间受太阳照射而喷出岩浆的现象B.火山喷发是地壳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向上隆起的现象C.火山喷发是由于岩浆在高温高压作用下从地壳薄弱地带喷涌出来的现象6.科科终于到达雁荡山,雁荡山怪石林立,因为()。
A.没有植被侵蚀严重B.有植被侵蚀严重C.跟植被没有关系7.黄河第一湾—乾坤湾是由于()的作用形成的。
A.流水B.沉积C.风吹8.地形地貌的形成不止受内力的影响,也受外力的影响,雁荡山受的外力是()。
A.水力B.风力C.海浪9.雁荡山形成于白垩纪,由于地球的内力形成的,主要是因为()。
A.太平洋板块和亚洲板块张裂B.太平洋板块向美洲板块俯冲C.太平洋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10.我国黄土高原上的沟壑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风力侵蚀B.地震的作用C.流水侵蚀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1.地壳运动除了会引起火山还会引起,都是比较重大的地质灾害。
12.科科和爸爸妈妈商量来年暑假想去新疆罗布泊游玩,据说这里是典型的雅丹地貌,是受形成的。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测试卷及参考答案(最新)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测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 共10分)1.可以使地形瞬间发生较大变化的是()。
A.岩石风化B.火山和地震C.雨水的冲刷2.在模拟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时, 在小山丘的顶部撒上一些红色沙子是为了()。
A.使小山丘更美观B.增加小山丘的高度C.使实验现象更明显3.关于地球表面的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震不会造成地面隆起或出现裂缝B.地壳主要由沉积岩和变质岩两大类岩石组成C.人类的乱砍滥伐, 可能会造成水土流失现象D.海浪、风等外力作用不会改变地球的地形地貌4.要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 下列无关的措施()。
A.植树造林B.绘制地形图C.改坡地为梯田5.在火山喷发模拟实验中, 番茄酱模拟的是()。
A.地壳B.岩浆C.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二.填空题(共5题, 共12分)1.地震和火山喷发的主要原因是()。
2.下雨时, 随着雨量增大, 地面就有了()。
3.地球上()面积大, ()面积小。
(填陆地或海洋)4.运动后, 鹏鹏边看电视边吃早餐。
科普频道正在介绍地球内部结构, 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5.火山地热是一种()能源。
三.判断题(共5题, 共10分)1.地势宽广平坦的地方就是平原。
()2.在科普频道, 鹏鹏和小城看到了深圳地形图。
他们发现深圳东部大部分是丘陵, 西部大部分是平原, 所以深圳的地形是西低东高。
()3.侵蚀会改变土地的地形地貌, 但不影响我们的生活。
()4.地壳的结构很稳定, 几千年也不会发生改变。
()5.乾坤湾是河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凸岸有悬崖、地形严峻;凹岸平缓。
()四.连线题(共1题, 共8分)1.牵线搭桥, 我厉害。
五.简答题(共5题, 共25分)1.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有哪些?(请写出五种常见地形)。
2.火山喷发会给环境带来哪些影响?(写出2点即可)3.敦煌地区的地表特点是怎样形成的?4.科学家探索地球内部构造的方法。
教科版(新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教科版(新)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一、填空题1.地球的表面被坚硬的包裹着,不仅包括我们看到的陆地,还包括海洋的底部。
2.地球内部结构模型的三个圈层,从外到内依次是、、。
3.雨水降落时的力量会打散并带起土壤的微粒,一部分土壤被带走,这就是。
4.地球表面的主要陆地地形有、、、高原、丘陵等。
5.地震给地表带来的改变是的。
(填“缓慢"或“剧烈")二、判断题6.地壳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厚度从5千米到70千米不等,海洋部分厚,陆地部分薄。
()7.火山喷发对人类有坏处也有益处。
()8.我们在做模拟风沙对岩石的影响时,打磨岩石的方向是竖直的。
()9.发生地震时,应尽可能撤离到空旷的地带。
()10.远望归航船队时,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是因为桅杆高。
()11.我国是世界上缺水比较严重的国家,目前农业灌溉中常用的滴灌技术是最为节水的灌溉技术之一。
()12.火山喷发是一种壮观的自然现象,它是地球内力作用的产物。
()13.敦煌的雅丹地貌是由流水的作用形成的。
14.携带沙尘颗粒的风能磨圆岩石,形成戈壁滩、沙漠。
15.从地壳到地核,压力越来越大,温度越来越低。
()三、单选题16.小明生活的地方地势低,起伏较小,地面平坦,具有这种特点的地形是()。
A.山地B.平原C.盆地17.模拟火山喷发实验时,预示着火山将要喷发的现象是()A.土豆泥纹丝不动B.土豆泥出现裂缝、冒气C.番茄酱涌出土豆泥18.凡尔纳的小说《地心游记》,激起了人们去地心旅游的想象。
假如有一天你真的能在地面乘坐某一工具通向地心,你将依次穿过的是()。
A.地核-地幔-地壳B.地幔-地核-地壳C.地壳-地幔-地核D.地壳-地核-地幔19.关于地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的地震是人为造成的B.绝大多数地震发生在地核圈层C.目前人们已可精确预测地震的发生D.地球内部运动都有可能导致地震20.地形图上的不同颜色主要表示()。
A.地势的高低B.气温的高低C.植被的多少D.雨水的多少21.小明在西藏旅游时,导游告诉他们:当地山体中有很多不同种类的贝壳化石,这说明()。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第一部分:知识检测站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地势高低不平。
2.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叫火山岩。
3.长白山天池是由火山爆发形成的,唐家山堰塞湖形成的原因是山体滑坡。
4.河流会改变地形地貌:侵蚀作用会带走河流两岸的泥土,沉积作用会填平低洼的地形。
5.做实验研究植物对雨水侵蚀的影响时,我们改变的条件是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变的条件是雨水的强度和时间。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在地形图上,绿色表示草原。
(错误)2.大风或洪水的力量可以把沙、土壤运到远方,只留下砾石,就形成了戈壁。
(正确)3.岩石在高温和高压下发生变化形成的岩石叫变质岩。
(正确)4.水的作用常常会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
(错误)5.在地球的内部,越往下去,压力越大,温度越高。
(错误)6.地震对地表的改变是剧烈的。
(正确)7.黄河第一湾乾坤湾是由地震形成的。
(错误)8.我们一般使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地震和火山的成因。
(错误)9.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但也有可能带来好处。
(正确)10.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河口往往是平原。
(错误)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内蒙古大草原很宽广,一望无际,它所处的地形属于()。
A.平原B.盆地C.高原答案:C2.中国的地形特点决定了我国河流流向大多是()。
A.自西向东B.自东向西C.自南向北答案:C3.如果把地球比作鸡蛋,鸡蛋的蛋壳相当于地球的()。
A.地壳B.地幔C.地核答案:A4.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不断发生变化,下列现象中()不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A.地震B.岩石的风化C.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答案:B5.下列岩石中属于岩浆岩的是()。
A.浮石B.页岩C.大理岩答案:A6.地震带来的灾害不包括()。
A.地面出现裂缝、塌陷B.山体滑坡C.烧毁森林答案:C7.以下使地球表面的局部地表在瞬间发生较大变化的是()。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测试卷及答案(含四套题)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测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40分钟)一、选择题。
(把你认为的正确选项填在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东非大裂谷是( )形成的。
A.两大板块受拉张 B.地震C.火山D.两大板块碰撞、挤压 2.下列各种自然现象,( )是因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A.涨潮退潮 B.地震 C.龙卷风 D.洪水3.( )可以使地球的局部表面在瞬间发生较大的改变。
A.冰川、火山. B.火山、地震 C.流水、风 D.地震、重力4.大雨过后,黄土高原上的大量泥沙被水冲走,下列治理方法中,可有效减少水土流失的是( )。
A.将草原开发成耕地 B.植树造林C.建造大型水库D.把林地改造成果园 5.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平原是( )形成的。
A.地球内部运动 B.水流冲击 C.风的作用 D.泥沙堆积6.地震是一种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自然现象,当发生地震时,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如果来不及离开房间就躲藏在牢固的床、桌子等坚固的家具下B.如果在一楼,就迅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C.地震发生时,快速从窗户跳出D.来不及逃跑时迅速找枕头、被子等护住头部 7.下列地形中,( )更容易造成侵蚀。
A.草原B.光秃秃的山坡C.森林D.梯田 8.下面的说法错误的是( )A.做“降雨量大小对土地的侵蚀程度的影响”实验时,必须有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实验B.地球表面的地形隔一-段时间就会发生变化C.雨点降落在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D.风、冰川和海浪会使地形发生缓慢的变化9.钱塘江岸边的堤坝下部的岩石比上部的岩石要光滑,这是由于( )对岩石的作用引起的。
A.水B.风C.地球内部D.气温 10.我们要去大草原旅游,应该选择的地点是( )。
A.内蒙古 B.海南岛 C.西藏 D.四川 11.下列选项中,由于地球外部力量形成的地形是( )。
A.喜马拉雅山 B.日本富士山. C.沙漠中的蘑菇石 D.东非大裂谷12.当风刮过地面的时候,风力能吹起黏土和细沙,风越强,它所携带的颗粒就越大。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测试卷含答案【完整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测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组成地壳的岩石可以分为()。
A.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B.花岗岩、沉积岩、变质岩C.岩浆岩、大理岩、变质岩2.下列岩石中,属于岩浆岩的是()。
A.玄武岩B.砾岩C.砂岩3.我们的家乡地形属于()。
A.山地B.高原C.平原4.如果把地球比作一个鸡蛋,那么地壳相当于鸡蛋的()。
A.蛋壳B.蛋清C.蛋黄5.在王亚平阿姨的太空课堂上,我们看到一滴水在空中()。
A.完全分散消失B.变成一个水球C.还是一滴水浮在空中二.填空题(共5题,共22分)1.雅丹地貌主要是由风的()作用形成的。
2.火山喷发后形成的地形地貌:()、()、()等。
3.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沉积岩和()三大类。
4.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后,山体滑坡阻塞河道,形成()。
5.地球的结构可分成三部分,由外到内依次是()、()和()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内。
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地球表面的地形一直没有变化过。
()2.火山喷发飘在空中的灰尘,有时会让周围环境温度下降。
()3.通过对我国地形图的观察和研究,我发现我国地势的特点是东低西高,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
()4.岩浆在高温高压下,会在地壳薄弱地带喷涌而出,形成火山喷发。
()5.火山喷发只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
()四.连线题(共1题,共20分)1.将下列地形地貌与其主要成因连线。
五.简答题(共5题,共40分)1.请简单描述火山喷发的危害和好处。
2.什么叫风化?什么叫风化作用?3.组成地壳的岩石大致分为几个类型?它们分别是什么?4.在一些高山峻岭中的河流,它们的河道往往很深。
它们的河道一开始就那么深吗?它们是怎样形成深深的河道的?5.(1)从地形图上我们能发现什么?(2)说一说自己的家乡是什么地形。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A3.C4.A5.B二.填空题1.磨蚀2.火山岩小山;火山岛;火山口湖3.岩浆岩;变质岩4.堰塞湖5.地壳;地幔;地核;地壳三.判断题1.×2.√3.√4.√5.×四.连线题1.五.简答题1.好处:(1)增加土壤中有机物含量(更容易种植)(2)产生矿产资源(3)形成一些自然景观(如温泉)坏处:(1)增加形成酸雨的可能(喷发物中有二氧化硫)(2)火山灰会泯灭村庄,甚至城市(3)岩浆会引发火灾等(4)影响交通2.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风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我国,人们很早就知道用凹面的铜镜取火。
现在,我国仍然大力提倡使用以()原理做成的太阳灶,以充分利用能源。
2、奥运会圣火火种就是用()取得的。
3、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列曾用()会聚光线获得高温去加热一种化学物质,从而发现了氧气。
21
A、凹面镜
B、凸透镜
C、近视镜
D、远视镜
4、太阳是一个在熊熊燃烧的巨大火球,外部温度()多度,内部温度高达()多度,日夜不停地把光和热散发到宇宙空间,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地球得到的太阳能量,仅仅占太阳放射能量的(),却使我们的地球充满了生机。
A、二十亿分之一
B、十二亿分之一
C、6千
D、两万
5、雨过天晴,空气中漂浮着很多微小的水滴。
这些小水滴起到了()的作用,把太阳光分解为不同色光,形成了彩虹。
A、凹面镜
B、凸透镜
C、棱镜
D、三棱镜
二、多项选择题。
1、( )是影子产生的条件。
A、光源
B、遮挡物
C、屏
D、电源
2、太阳能热水器的效能和()有关。
A、所采用的材料
B、结构
C、运用的原理
D、所选用的品牌
3、太阳能是一种()的能源,人们正在大力开发和使用太阳能。
A、危险
B、清洁
C、节能
D、安全
三、填空题。
1、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
2、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的改变而改变。
3、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有关。
4、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的形状有关。
5、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
21
6、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
()。
7、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
21
8、光是()传播的。
反射光也是()传播的。
9、()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10、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系,()物体比()物体吸热快。
11、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有关系,物体与阳光()比()吸热快。
12、()是一种光热转换器,具有节能、环保、安全的优点。
13、在光的照射下,物体有了()。
14、光传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约()万千米。
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分钟。
21
15、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也叫()。
16、生活中人们常常巧妙地利用光的反射解决难题。
()能使驾驶员看到车后面的情况,医生带了()能给病人检查耳朵。
21
17、阳光照到()上,经弯曲的镜面反射后,会聚到一点。
这一点的光很强,温度很高。
18、像放大镜一样的()也能会聚太阳能,产生高温。
四、连线题。
1、光强温度就低
光弱温度就高
2、光弱时瞳孔放大
光强时瞳孔缩小
五、判断题。
1、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
2、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反射。
()
3、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
()
4、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不在发热。
()
5、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
6、产品的设计,不仅要考虑构造,还要考虑材料的选择、依据的科学原理以及如何方便、实用。
()21
7、美国宇航员在月球上安置了几面特殊的镜子(激光反射器),地球上的科学家向镜子发射光,光可沿入射光的方向返回。
科学家测量了光反射回地面需要的时间,然后根据光速计算出地球到月球的准确距离是384403米。
( )
8、潜水艇上装有潜望镜,当潜水艇潜到水下时,水兵常常利用潜望镜观察海面上的情况。
()
9、1666年,英国科学家爱迪生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
令人惊异的现象发生了,这书白色太阳光居然扩展成了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排列而成的美丽光谱。
()10、太阳光中还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紫外线、红外线、X射线、伽玛射线、无线电波等。
他们共同组成了光线的大家庭。
()
答案
第二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3、B 4、C D A 5、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BC 3、BCD
三、填空题。
1、光源2、位置方向3、距离4、侧面5、投影投影6、反7、短长
8、直线直线9、太阳10、深色浅色11、垂直倾斜12、太阳能热水器13、影子
14、30 8 15、光的反射反光16、汽车反光镜额镜17、凹面镜18、凸透镜
四、连线题。
1、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2、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五、判断题。
1、对2、对3、对4、错5、对6、对7、错8、对9、错10、对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