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学案

合集下载

历史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学案(北师版七年级下册)

历史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学案(北师版七年级下册)

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认定目标】(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下面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的学习任务)1.了解隋唐实行科举制度的目的,考试科目、内容及科举制的作用。

2.了解唐朝衣食住行的时尚和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

【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阅读课文20-23页,回答下列问题:1.完成右面表格2.有位调皮学生让这位“唐代”骑马女俑吟诵了“北宋苏东坡”的两句词,他是为了说明什么问题?(1)(2)3.唐代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产生的原因、表现及特点分别是什么?【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1.科举制与唐朝的社会风貌有什么关系?2.学习小组疑点、难点:科举制的含义创立和完善主要科目①②主要作用你知道“雁塔题名”是怎么回事吗?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敢和我比赛吗?我也会!【归纳整理】想一想,本课讲述了哪些问题?你能设计出本课知识结构吗?【拓展练习】(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1.(2010·山东聊城)“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诗句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D.行省制2.(2010·重庆)我国的科举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科举制度正式创立于()A.西周B.春秋战国C.秦汉D.隋唐3.(2010·重庆江津)唐朝读书人要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最佳途径应该是()A.辛勤耕作B.作战立功C.经商致富D.参加科举考试4.(2010·湖南邵阳)下列关于科举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开创于隋朝,废除于唐朝B.通过分科考试选拨官员的制度C.毫无公平公正性可言D.看重门第,不利于选拔人才5.(2008·福州中考)我国是茶的故乡,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是在( ) A.西晋B.东晋C.唐朝D.宋朝6.(2009·内江中考)唐朝的社会习俗从饮食,服饰到音乐舞蹈都体现出什么样的特点?A.封闭、保守B.胡汗交融、中西贯通C.完全模仿北方少数民族D.完全模仿周边国家7.(2010·江苏苏州)民族的强弱、国力的大小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教学案例

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教案示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联系当今考试的实际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对唐朝人衣食住行的时尚和博大宏放的精神面貌的了解,感知科举制度的创新对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想象唐朝人的生活,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学习、练习,课后自我检测,掌握基本知识。

采用合作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科举制焕发的活力,加深学生对科举制度的理解,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

通过学习衣食住行时尚,学生通过相声表演体验想象唐朝人的生活,体会盛唐博大宏放的精神面貌。

通过学习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从唐朝气度恢弘的隆盛风采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多媒体演示图片,创设课堂情境,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科举制焕发的活力难点科举制的历史作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首先,我们由15-21号同学朗诵自己填写的乾陵武则天无字碑。

生:(略)朗诵会现在结束,请同学们上交课下作的课本P19自我测评与自己填写的乾陵武则天无字碑( 15-21号同学必交,其他同学自愿),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成绩册。

师:今天我们学习师:(演示课题)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师:(演示江南贡院图)这是什么地方?生:(略)师:请22号同学朗读课本P20正文第一自然段。

生:(略)师:这是什么拓本?生:(略)师:这是大雁塔进士题名帖拓本。

22号同学请回答:什么叫科举制?科举制是什么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的?科举制有什么作用?生:(略)师:请23号同学朗读课本P20正文第二自然段。

生:(略)师:23号同学请回答课本P20 想一想科举的主要科目有哪些?重在考察哪些能力?生:(略)师:请23号同学朗读课本P21材料。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gou)中矣。

”——王定保:《唐摭(zhi)言》生:(略)师:23号同学请你回答:唐太宗为什么要说“天下英雄入吾彀(gou)中矣”?生:(略)师:(演示唐三彩文官俑)这是什么俑?生:(略)师:这是唐三彩文官俑。

七年级历史下册 1.4《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学案 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1.4《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学案 北师大版

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学案●精题精讲例1 在中国封建社会,获取秀才、举人、状元这些功名称号的主要途径是A.参加科举考试B.辛勤耕作致富C.作战建立战功D.经商成为富商巨贾例2 下列关于隋唐科举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科举制度正式形成于隋朝B.常设的主要科目有进士和明经C.进士科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D.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我夯基我达标1.隋唐之前的选官主要凭()A.才能B.家世背景C.思想进步D.勤劳2. 隋唐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的选拔官吏的制度是()A.科举制B.九品中正制C.推荐制D.自荐制3. 下列关于科举制度历史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B.使国家机构人员不断更新C.挫伤了读书人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D.推动了唐朝崭新局面的出现4.进士科中,主要测试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能力的项目是()A.策问B.杂文C.经史D.诗词5.在科举制创立之初,李世民曾有一句名言。

他看着新科进士从门中鱼贯而入,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对此理解最确切的是()A.新科进士是人才B.科举考试选中了天下英雄C.新科进士很多D.科举制扩大了唐朝统治的社会基础6.自隋唐以后,读书人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梦想的主要途径是()A.九品中正制B.推荐制C.科举制D.自荐制7.在唐代,使出行变得普遍而富于情趣的方式是()A.乘船B.乘车C.坐轿D.骑马8.不同的时代,人们追求的时尚生活特点也不一样。

下列反映了唐代时尚的有()①饮茶②骑马出行、游玩③穿胡服④到瓦舍娱乐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我综合我发展9.下面的说法哪些可能发生于盛唐时期?请在正确说法后打○,否则打△。

(1)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2)可以与朋友们饮茶、吟诗。

(3)可以骑马、开汽车出去旅行。

(4)妇女可以参加各种社交和文体活动。

(5)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建造房屋。

(6)喜欢吃胡食、穿胡服、戴胡帽、登胡靴。

北师大版历史七下《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word学案

北师大版历史七下《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word学案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学案名师导航●要点导学1.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始创于隋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 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从隋朝至明清的科举制度,它所坚持的是“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隋唐以后,几乎每一位知识分子都与科举考试有着不解之缘,从未参加过科举考试的读书人只是极少数。

科举产生出一大批善于治国安邦的名臣、名相和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众多有杰出贡献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诗人、学者、教育家、科学家、外交家等。

实行科举制,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激发了他们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他们中间的佼佼者进入统治集团之后,推动一系列改革进行,开创出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的崭新局面,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到晚清时,科举考试已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2。

唐人的衣食住行唐人大规模地穿戴外国异族服饰,并成为当时社会的流行风尚,这是其他朝代比较少见的现象。

京城长安里“胡著汉帽,汉著胡帽”非常普遍,胡汉风俗融合的结果竟使司法参军无法捕捉胡贼。

唐长安不但是一个兼容外来服饰文化的中心,而且胡食在长安也比比皆是。

东市和长兴坊有专门的胡食店,白居易的《寄胡饼与杨万州》更是众人皆知:“胡麻饼样学京师,面脆油香新出炉。

"近年来,西安地区考古出土的文物中,胡人女子骑马陶俑和胡人三彩俑不胜枚举,甚至还有一些昆仑黑人俑,正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胡化状况,体现出帝国自信开放的宏大气度和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3。

唐代精神风貌博大宏放的原因、主要表现唐代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科举制选拔出很多大胆革新的官员,推动一系列改革、创新,影响、推动着产生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主要表现:①唐代允许少数民族或外国人做官,与之通婚和亲;唐朝对各派学说和外来文化兼收并蓄的史实,体现了唐代胡汉融合,中西贯通的特点.②唐太宗“车轨同八荒,书文混四方"的政策展示了唐朝的博大宏放和革新气象.③“唐昭陵六骏”中的“拳毛”的图画展示出唐人建功立业的进取精神。

北师大初中历史七下《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word教案 (4)

北师大初中历史七下《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word教案 (4)

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唐朝衣食住行的时尚和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的了解,感知制度创新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通过想像唐人的生活,培养丰富的想像力。

过程与方法想像一下自己作为一个唐代士子参加科举考试的情况,以此了解唐朝科举制度的基本内容。

通过阅读课文及讨论,想像自己作为一个唐人时的衣食住行情况,借此体会盛唐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像唐人的生活情况,体会盛唐时代生机勃发的活力和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发扬奋发向上的精神,塑造自信大度的气质。

二、教材分析本课共有三个子目,分别是“科举制焕发的活力”“衣食住行的时尚”和“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科举制给士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机会,激发了他们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

他们中的佼佼者进入统治集团后,推动一系列改革,开创出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崭新的局面,赋予社会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唐人的衣食住行,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无不与之有关,而唐人衣食住行的时尚,处处展现出唐人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在世人面前展现了中华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和生机勃发的活力。

教学重点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这是课程标准的要求。

隋唐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的科举制度,推动了一系列改革与创新,影响着那个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和社会精神风貌。

唐代的科举制对盛唐社会焕发出的生机活力与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因此这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感知制度创新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因为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差距比较大,学生一时难以理解。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良好气质。

盛唐时期,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唐人的博大胸襟、自由豪放的精神等,这些都是现代中学生必须具备的。

要为他们塑造自信大度的气质,不是一两节课能完成的。

所以这也是本课的一个难点。

三、学情分析本课三目之间的关系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特别是“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学生凭已有的知识经验很难感知。

七年级下册《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学案北师大版

七年级下册《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学案北师大版

七年级下册《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学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学案北师大版教案示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联系当今考试的实际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对唐朝人衣食住行的时尚和博大宏放的精神面貌的了解,感知科举制度的创新对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想象唐朝人的生活,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堂学习、练习,后自我检测,掌握基本知识。

采用合作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科举制焕发的活力,加深学生对科举制度的理解,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

通过学习衣食住行时尚,学生通过相声表演体验想象唐朝人的生活,体会盛唐博大宏放的精神面貌。

通过学习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从唐朝气度恢弘的隆盛风采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多媒体演示图片,创设堂情境,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科举制焕发的活力难点科举制的历史作用教学过程导入新师:首先,同学朗诵自己填写的乾陵武则天无字碑。

生:(略)朗诵会现在结束,请同学们上交下作的本P19自我测评与自己填写的乾陵武则天无字碑,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成绩册。

师:今天我们学习师:(演示题)第4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师:(演示江南贡院图)这是什么地方?生:(略)师:同学朗读本P20正第一自然段。

生:(略)师:这是什么拓本?生:(略)师:这是大雁塔进士题名帖拓本。

22号同学请回答:什么叫科举制?科举制是什么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的?科举制有什么作用?生:(略)师:同学朗读本P20正第二自然段。

生:(略)师:同学回答本P20 想一想科举的主要科目有哪些?重在考察哪些能力?生:(略)师:同学朗读本P21材料。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gu)中矣。

” ——王定保:《唐摭(zhi)言》生:(略)师:唐太宗为什么要说“天下英雄入吾彀(gu)中矣”?生:(略)师:(演示唐三彩官俑)这是什么俑?生:(略)师:这是唐三彩官俑。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教案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教案北师大版

学生活动
复备栏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多次提到过科举制,那么科举制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们现在流行穿韩装、吃韩国料理,我们称之为时尚,那你想不想知道唐朝时人们衣食住行时尚是什么样?唐朝的社会风气如何呢?
二、自主质疑
1、科举制是通过选拨官吏的制度,强调以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它创立于时期。
●议一议:英国大百科全书中有这么一句话:“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这里指科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议一议这最早的考试制度在历史上产生过什么影响?
●说一说:唐朝衣食住行的概况。
●看一看:
●谈一谈:盛唐精神风貌有哪些表现?
●议一议:唐人之所以具有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原因是什么?
自学填空
回答并完成问题
小组合作,在预习的基础上,共同完成探究任务。
完成检测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完成《课课练》
教学反思:
五、矫正反馈
1、科举制度的影响,从侧面来分析,下面分析不正确的是〔〕
A、“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科举考试最大的获益者是皇帝。
B、参加科举考试人数众多—科举考试笼络了一大批读书人。
C、明经科以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科举制度控制了读书人
D、“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人们普遍推重明经考试。
2、饮茶习俗风靡全国是在〔〕
A、秦朝B、汉朝C、隋朝D、唐朝
3、“车轨同八荒,书文混四方”;《三教珠英》包含儒、佛、道内容;壁画中舞伎和乐队大都由多民族混合组成。反映唐〔〕
1习俗风尚体现出胡汉交融的特点
2思想文化体现出中西贯通的特点
③展示唐博大开放、汇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4.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下)

4.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下)

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教学内容】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教学目标】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唐朝衣食住行的时尚和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的了解,感知制度创新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通过想像唐人的生活,培养丰富的想像力。

想像一下自己作为一个唐代士子参加科举考试的情况,以此了解唐朝科举制度的基本内容。

通过阅读课文及讨论,想像唐人时的衣食住行情况,借此体会盛唐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隋唐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的科举制度,推动了一系列改革与创新,影响着那个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和社会精神风貌。

【教学难点】针对与唐朝人密切相关的科举制和衣食住行以及反映出的精神风貌展开合理想象。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设置环节:〖穿越时光的隧道〗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乘坐时光列车超越时空隧道,做个出身贫寒的读书人去唐都长安赶考吧。

赶考的人很多,竞争很激烈,你一定不要输给别人哦!明确目标了解唐朝科举制的主要内容及影响;知道唐朝长安人的衣食住行时尚以及所反映出的精神风貌。

新授:一、科举制焕发的活力设置环节:〖知己知彼〗1.科举的主要科目有哪些?2.重在考查哪些能力?设置环节:〖你说我说〗说说唐朝科举制的历史作用。

实行科举制,便于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士子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办事效率。

他们推动了一系列改革,开创出了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关系的崭新局面,赋予了社会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过渡:〖出发咯〗恭喜你!如今你已金榜提名落户长安。

请带我们一起走进长安人的日常生活,去体验他们的衣食住行吧!注意别忘了展现博大宏伟的盛唐精神。

(展开小组讨论)二、衣食住行时尚教师借助图片展示唐朝人的衣食住行三、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你在长安城里感受到的盛唐精神是什么呀?重温目标,解决重难点。

〖体验历史〗【作业设计】选做作业:填充图册【板书设计】。

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教学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下)

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教学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下)

第4课时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教学案主设计人: 审核人:一、【学习目标】二、【课堂预习】(一)基础知识梳理1、科举制焕发的活力:科举制什么时候创立的?含义是什么?内容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2、衣食住行时尚:衣食住行包括哪些方面?3、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产生原因、表现及其特点是什么?(二)预习检测1、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中以 、 两科最为重要。

2、唐朝饮食包括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盛唐的精神风貌体现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特点。

三、【课堂教学】(一)构建知识体系(二)课堂练习1、唐太宗曾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使他得以实现这一愿望的主要工具是( )。

A. 举荐制B. 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 分封赏赐有功之人2、下列哪位皇帝是开殿试之先风的( )A 、隋炀帝B 、唐太宗C 、武则天D 、唐玄宗3、下列对科举制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科举制诞生在隋朝B 、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C 、唐太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D 、科举制度促进了封建社会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4、下列关于唐代历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A. 饮茶之风风靡全国B. 人们可以用上青瓷碗白瓷壶C. 农民可以用曲辕犁犁耕,筒车灌溉D. 除夕夜,百姓挂年画,贴“桃符”5、唐朝时期造型美观、釉色绚丽,被誉为世界工艺珍品的著名陶器是()。

A. 唐三彩B. 青花瓷C. 青瓷D. 白瓷6、材料一:“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人赵嘏材料二:“天下英雄人吾彀中矣。

(人彀:被收罗笼络的意思)”——唐太宗阅读后回答:①材料一中的“长策”是指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开始于什么朝代?什么朝代逐渐完善?最关键的人物是谁?唐朝时最重要的科目是什么?获得第一名的叫什么?什么朝代被废除的?(10分)②从材料看,这种制度获得收益最大的是谁?(2分)③这种制度有什么影响?(3分)四、【拓展延伸】体验历史假如你是唐朝人,判断一下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可以参加科举考试2.可以与朋友饮茶吟诗3.可以骑马开汽车出去旅行4.妇女可以参加各种社交和文体活动5.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建造住房。

2014年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教案

2014年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教案
在上课过程中暴露的缺点有:关注学生的自学情况不够,情境创设渲染不够充分,不能完全将“穿越”进行到底,没有做到抑扬顿挫。
优点:设计的情境较新颖,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好,课堂时间把握比较准确。
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
3
明确目标
了解唐朝科举制的主要内容及影响;知道唐朝长安人的衣食住行时尚以及所反映出的精神风貌。
自主学习
提升拓展
新授:
一、科举制焕发的活力
设置环节:〖知己知彼〗
1.科举的主要科目有哪些?
2.重在考查哪些能力?
设置环节:〖你说我说〗
说说唐朝科举制的历史作用。
实行科举制,便于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士子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办事效率。他们推动了一系列改革,开创出了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关系的崭新局面,赋予了社会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学情分析
本课三目之间的关系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特别是“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学生凭已有的知识经验很难感知。所以本课设计为带领学生穿越时光隧道感受当时的历史场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热情地去合理想象,组织好学生讨论,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重点
隋唐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的科举制度,推动了一系列改革与创新,影响着那个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和社会精神风貌。
自评:
本科三目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即科举制焕发出的活力影响唐朝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唐朝人的衣食住行时尚,从科举制及唐人的衣食住行时尚之中,又可以反映出唐朝的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因此,科举制焕发出的活力是唐朝博大宏放的根本原因。所以在上课过程中先通过“穿越”的形式创设“进京赶考”,激发学习兴趣,在“科举制焕发的活力”一目让学生自由讨论,自己寻找答案,解决本课重难点,然后通过“考中状元”,留在长安,让学生自由讨论,介绍唐人的衣食住行,最后和学生一起总结出唐朝的精神风貌是博大宏放的。

七年级历史下册《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下册《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教案、教学设计
(2)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唐朝社会的繁荣与发展。
(3)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意识。
(4)运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形式,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2.教学策略:
(1)情境创设:通过讲述唐朝时期的历史故事,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2)总结性评价: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形式,检测学生对唐朝社会风貌知识的掌握程度。
(3)发展性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促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教学拓展:
(1)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遗址等地,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提高历史素养。
(2)开展历史主题活动,如唐朝文化知识竞赛、历史剧表演等,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
5.培养学生尊重历史、敬畏历史的态度,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经过上半学年的历史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和思维能力。他们对历史事件、人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往往对历史现象的深入分析和理解仍需加强。在本章节学习中,学生将面临以下挑战: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必做题:
(1)结合教材,整理唐朝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的主要成就,形成知识结构图。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唐朝时期社会风貌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3)选择一位你感兴趣的唐朝历史人物,了解其生平事迹,下周课堂上进行分享。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教案题第4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个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唐朝衣食住行的时尚和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的了解,感知制度创新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通过想像唐人的生活,培养丰富的想像力。

过程与方法:想像一下自己作为一个唐士子参加科举考试的情况,以此了解唐朝科举制度的基本内容。

通过阅读文及讨论,想像自己作为一个唐人时的衣食住行情况,借此体会盛唐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

情感态度价值观:想像唐人的生活情况,体会盛唐时代生机勃发的活力和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以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发扬奋发向上的精神,塑造自信大度的气质。

教学重点: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这是程标准的要求。

隋唐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的科举制度,推动了一系列改革与创新,影响着那个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和社会精神风貌。

唐代的科举制对盛唐社会焕发出的生机活力与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教学难点:感知制度创新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因为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差距比较大,学生一时难以理解。

本将通过表演、想像等教学方式来加强学生的体验以解决这一难点。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导入新]设情景,激发兴趣,揭示矛盾师:老师接任了一个自己一点儿也不了解的新班,要选几位品德好、关心集体、办事能力强的班干部,用什么办法?师:谢谢大家这么多的好主意,老师现在心里有数了。

那么,如果我们是一位封建帝王,我们又应该如何选拔一些有才干的官员呢?因学生在前面的讨论中已经感觉到了选拔一个人才要考虑很多,所以回答这个问题时比较慎重,也觉得略有困难。

教师相机点拨:其实那些封建帝王也真的遇到了我们现在的这个问题,他们也为此做了很多尝试:有亲自去查访的,有发文布言征求的,也有以门第选拔的……但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

直到隋唐时期,才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重要制度――科举制。

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第一目“科举制焕发的活力”,然后同桌说说科举制的主要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目标导航学习目标掌握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联系当今考试的实际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对唐朝人衣食住行的时尚和博大宏放的精神面貌的了解,感知科举制度的创新对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想象唐朝人的生活,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重难点分析重点科举制焕发的活力难点科举制的历史作用对本课教学重点的处理,教师可以做两种选择:一种是以科举制度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为教学重点。

教材在前两个子目中分别叙述“创立”与“完善”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阶段。

在这一过程中,隋朝的历史任务是破旧立新,确立科举制度──废止过时的选官旧制(九品中正制),将选官、用人权力从地方收回中央;开始突破门第的限制,按考试成绩择优选才。

但是隋朝不经常举行考试,录取的人不多,各科考试的内容和方法尚未形成固定制度。

唐朝的历史任务是继承发展,健全科举制度──扩充国学规模,扩大考生来源,增加考试科目,丰富考试内容,严格考试制度。

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在完成这些任务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另一种是充分利用课文中提供的材料、“阅读分析”,把教学重心放在分析科举制度的作用、影响上,并对科举制度进行具体、客观的评价。

例如,隋唐时期科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开考试、平等竞争的特性,使处于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能的机会,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

学法指导注意提示学生运用从具体的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方法,言之有据地分析问题。

例如,从思想上看,从每年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数、开元年间科举出身的宰相占2/3、从进士及第后的曲江宴和雁塔题名可以得出——科举制度笼络了读书人,从科举考试中明经科以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可以得出──科举制度控制了读书人。

为了提高自学能力,开阔知识面,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或课后,查阅《辞海》等书籍,看一看自己知道的一些古代人物,例如姚崇、李白、杜甫、岳飞、司马光等是否参加过科举考试,他们是否中过进士。

教法设计在学习隋朝创立科举制时,教师可以围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会给各种人带来什么变化”为题,指导学生进行推理分析——高门权贵的子弟失去了什么?原来把持选官实权的地方官和高门权贵失去了什么?出身低微的读书人得到了什么?朝廷得到了什么?进而总结科举考试的直接作用──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

提问学生“如果你是一个准备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举人,得知唐玄宗规定诗赋作为今年考试的内容,你会怎样做?”“请你再估计一下唐朝的文学界、教育界将呈现出怎样的局面?”学习“科举制度的影响”时,可以直接组织学生分小组总结、讨论隋唐科举制度的影响。

注意引导学生从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社会矛盾、社会风气与习俗等方面分析,从对外国、对后世以至今天影响的角度分析,从科举制度与唐朝繁荣的关系角度分析。

学习设计自主探究,师生互动一、科举制焕发的活力提出问题:科举制产生的背景、科举制的主要内容、科举制的影响是什么?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找到答案。

总结“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隋朝的历史任务是破旧立新,确立科举制度。

隋文帝开皇年间,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唐朝的历史任务是继承发展,健全科举制度──扩充国学规模,扩大考生来源,增加考试科目,丰富考试内容,严格考试制度。

为了广开选官的途径,唐太宗继承并发展了科举制度,这是唐代最主要的选拔人才的制度。

唐代的科举每年定期举行,常设的考试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比隋代有所增加。

武则天开始殿试和设立武举。

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

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在完成这些任务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唐朝实行科举制对社会发展的进步意义,认为科举考试的形式是封建时代所可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显示出生气勃勃的进步性。

它不仅扩大了唐朝以后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而且促进了社会上努力读书求学的风气。

唐代的科举制尤其是进士科的诗赋取士,促进了唐诗和唐朝文化的发展。

它不仅造就了一批诗人,而且推动了古文运动的勃兴和传奇小说的发展,使唐代的文学水平达到一个很高的层次。

我国科举制在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

明经考试有一种叫做“帖经”的试题类型:考官任意选取《五经》中的某一段,用纸条遮盖其中的几个字或几句话,要求考生将其默写出来。

你怎样看待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现在的考试中有相似的题型吗?明经考试中的“帖经”,是封建统治者用儒家学说统治、禁锢人们思想的表现。

这种试题题型,有利于强化记忆,但不利于读书人发挥自己的见解。

它类似于今天的填空题。

你认为唐朝的进士科重视诗赋考试好不好,为什么?唐朝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对于唐朝文学繁荣和发展、诗歌艺术的普及与提高是有利的。

对于确立唐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衣食住行时尚请你谈谈你所了解的唐代物质生活情况。

(演示唐代面食)这是什么时候的面食?(演示唐朝陆羽写的《茶经》)这是何时何人写的一本什么书?你能谈谈唐朝人饮茶的情况吗?(演示唐戴帷帽骑马女俑)这是什么俑?你能谈谈唐朝人骑马出行的情况吗?学生一一解释这些问题,唐朝衣食住行时尚迎刃而解。

三、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唐朝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鼎盛,展示了博大开放、汇纳百川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整个社会激荡者为国建功立业的进取精神。

典型例题唐朝科举考试最受重视的是哪一科()A、明经B、武举C、进士D、贤良方正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唐朝的科举制度的内容的了解。

唐朝的科举制度是唐朝历史非常重要的方面。

它在唐朝政治制度的建设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

它主要有明经和进士等科。

其中进士科倍受推崇是唐朝科举最重要的科目。

答案:C巩固训练1.唐朝科举考试最受重视的是哪一科()A、明经B、武举C、进士D、贤良方正2.以下食品在唐朝没有的是()A、饺子B、饼C、面条D、点心3.唐朝主要的交通工具是()A、马B、牛车C、船D、驴车4、科举制度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A、才能B 家世背景C 人品D 修养5、科举制度的影响,我们从侧面来分析,下面分析不正确的是()A、“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科举考试最大的获益者是封建最高统治者皇帝。

B、参加科举考试人数众多——科举考试笼络了一大批读书人。

C、科举考试明经科以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科举制度控制了读书人D、“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人们普遍推重明经考试。

6、茶是故乡浓,有关唐朝茶文化内容不正确的是()A、饮茶习俗在唐代风靡全国,茶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

B、品茶是美的享受,以茶会友,以茶入诗,蔚然成风。

C、茶作为普通饮品已经超过酒的作用。

D、茶税成为国家财政的来源之一,茶成为中原与少数民族贸易的主要物品。

7、唐朝对陶瓷业有“南青北白”之说,其著名的产地各是()A.越窑邢窑B.越窑定窑C.汝窑邢窑D.汝窑定窑8、唐代盛行骑乘之风,其中最流行的交通工具是()A.骑马B.肩舆C.骑驴D.驿驴9、下面有关唐朝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描述不正确的是:()A、博大宏放出现的原因是:国运鼎盛,政局安定,制度创新。

B、唐朝不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

C、体现了唐太宗“车轨同八荒,书文混四方”的追求。

D、整个社会激荡着为国建功立业的进取精神。

10、下列描述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诗句的含义不正确的是()A、李白激昂奔放,自我肯定的精神境界B、表现出盛唐无所羁束和激昂豪迈的精神风貌C、李白流露出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复杂感情D、唐代社会不重视人才的现象非常突出二、议一议科举制度是怎么形成的?其进步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三、课堂延伸1、假如我们乘着时间隧道来到唐朝,我们将怎样生活呢?你可以是农民、手工业者、商人、官吏、皇帝,等等,要求是要符合唐朝经济生活的实际”2、英国大百科全书中有这么一句话:“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这里指科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最早的考试制度在历史上产生过什么影响?如果你是一个准备参加进士科举考试的举人,得知唐玄宗规定诗赋作为今年考试得内容,你会怎样做?请你估计一下唐朝文学界将呈现怎样得局面?参考答案:1、C2、C3、A4、A5、D6、C7、A8、A9、B 10、D二、答:形成:隋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

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

后来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加试经史、杂文、后来杂文专考诗赋。

表现: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就业机会;开创了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的崭新局面,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新精神。

三、课堂延伸1、答:1、“我是唐朝的农民,我用曲辕犁耕地,用简车灌溉庄稼,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了。

”(抓住了唐代农具的改进这一知识点,将曲辕犁的构造制作成画,突出反映其三大改进之处,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大作用,从而化解了难点。

)2、“我是唐朝时居住在江南的一个农民,我在自己的房前屋后种了许多茶树,我还专门研究可以喝了增肥的茶树种。

”(唐朝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饮茶之风在全国范围内盛行,而且唐代以胖为美,符合唐朝审美观。

)3、:“我是唐朝的商人,经营高档陶瓷,我的店铺里有三彩陶瓷,有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

我的越窑的青瓷是专门从运河水路运到这里的。

”(联系隋朝历史,具有创新思维。

)4、“我来到唐朝,当上了皇帝,穿着精制的丝绸衣服,经常到长安朱雀大街上逛逛。

朱雀大街可热闹了,有来自边疆各族和世界各国的人士。

”5、“我来到唐朝,成了唐玄宗的一个县令,却正好遇到了蝗灾,大量庄稼被蚕食,我带领我的人民去消灭蝗虫。

”(不愧是个好官吏,人民会记住你的。

)6、“我成了唐朝的商人,专做贩马的生意,因为唐朝女子春天有骑马郊游的风俗,贩马生意肯定好。

”7、“我是唐朝的诗人,专门写诗歌颂唐的繁荣。

我写过一首诗……”8、“我也做商人,专门经营丝绸,我还接待来自阿拉伯的商人……”2、答:1、中国古代考试制度与英国科举考试制度及现代各国考试制度之间的渊源关系,说明中国古代考试选官制度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国一定的影响。

2、学习李白等人得诗句,模仿并自我创新,在诗赋上多下功夫。

重视考诗赋,对于唐朝文学繁荣和发展、诗赋艺术得普及与提高诗有利得,对于确立唐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得地位有着很大得促进作用。

学科舞台唐朝进士、明经两科的考试内容唐朝科举考试的进士科,在唐初时沿袭隋朝考试内容,只考“时务策”,即对时事和政治的看法;唐太宗时加考以经书或史书内容拟出的策问题;高宗时又加考《老子》及其他“杂文”题,形成“三场考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