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郑州十四中第一次月考高三历史试题-最新版
2015-2016学年郑州十四中9月月考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1、《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2、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按规定,“诸行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
”南宋都城中的商业店铺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四十行”,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B、坊市制度已经瓦解C、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3、唐以前均规定“工商不得入仕”;唐后期规定工商业者改业三年之后可以入仕;宋代规定“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
”上述材料反映了A.科举取士逐步取消了身份职业限制B.科举取士促进社会重学风气形成C.科举成为宋代文人入仕的主要途径D.唐宋时期工商业者社会地位逐渐提高4.对井田制的解读主要有以下观点:是奴隶制度下的土地国有制;是奴隶制度下的农村公社制;是封建制度下的土地领主制;是封建制度下的家族公社制或农村公社制。
造成上述分歧的客观原因主要是A.西周的土地买卖频繁难以定性B.历史可以凭主观随意分析C. 史料证据匮乏与多元史观D. 春秋时期百家争鸣的具体表现5.“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
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
中国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
”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A.自然经济的脆弱性B.欧洲经济后来居上C.铁犁技术更新缓慢D.小农经济的停滞性6、北宋仁宗年间,贩卖婺州罗帛的沈赞沿路偷税,在富阳境内被县民蒋泽等人捉到。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十中学2022-2023学年3月高三月考历史试卷(人教版)含答案解析
乌鲁木齐市第四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月月考历史试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单选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1.春秋时期,霸主往往打着“尊王”的旗号举行会盟。
如鲁昭公二十五年的黄父之会,晋国的赵简子就“令诸侯之大夫输王粟”。
鲁昭公三十二年的狄泉之盟,任务是“城成周”,即屏卫周王室。
据此可知,春秋会盟A.延缓了周王室衰微的过程B.成为诸侯维护分封制的工具C.加强了天子对诸侯的控制D.反映了诸侯兼并战争的激烈2.1996年第8期《文物》杂志上,第一次全文公开发表了连云港市和东海县博物馆与1993年从尹湾六号汉墓发掘出土《集簿》(下图)的释文。
该考古发现可以为以下史实佐证的是()A.秦朝建立了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B.秦汉以上计制考核官员C.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将全国分为13个州,设刺史D.隋朝地方官每年要派员向中央报告3.如图中的内容是对某一历史时期文化现象的描述。
这一时期是()A.东汉时期B.魏晋南北朝C.隋唐时期D.五代十国时期4.据《元史》记载:“宣政院秩从一品,掌释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
遇吐蕃有事,则为分院往镇,亦别有印。
如大征伐,则会枢府议。
其用人,则自为选。
其为选,则军民通摄,僧俗并用。
元初,立总制院而领以国师。
”关于宣政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能够管理全国佛教僧徒事务B.能够管辖藏族军民政教事务C.管辖西藏、新疆和青海地区D.主管院事的高级长官称帝师5.康熙年间《广东新语》记载:“广东东莞的茶园村,农户多以种茶为业,富者千余棵,贫者也有百余棵,一年售价为万金。
”乾隆年间《棉花图册收贩》注释:“三辅(京城附近地区)……种棉之地,约居什之二三……每当新棉人市,远商翁集,肩摩踵错。
”由材料可知A.棉纺织技术得到推广应用B.经济重心呈现进一步南移趋势C.当地的经济结构有所变化D.中国经济与世界市场联系紧密6.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沦陷,广东籍的户部侍郎罗淳衍上奏折时称:“人心愤夷已极,而地方官自夷人入城以来,每讳言夷务,甚至文移公牍,称夷务为洋务,又称外国事件,不敢斥言夷字。
河南省偃师高中2013-201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河南省偃师高中2013-201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第I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24.四川不少地区过去都有举办“牛王会”的风俗。
崇州农户要给牛喂汤圆,简阳农户要给牛披红戴花,雅安农户要给牛王菩萨祝寿……这反映了A.四川地区农民生活富庶、安定 B.迷信思想借民间习俗广泛传播C.牛耕在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 D.川西地区小农经济的生产特点25.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一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26.1826年,伦敦大学学院的建立拉开了英国新大学运动的序幕。
在这一运动中建立的学院都由民众办理,注重工业和科学领域,面向中产阶级招生,招生没有教派及性别限制,采用住宿与走读两种制度。
下列关于这一运动的认识,错误的是A.反映了工业革命的需求 B.反映了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壮大C.说明英国工人运动获得了新发展 D.体现了自由平等的思想27.有学者论:“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
”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有①盐铁官营制度②“海禁”政策③商人群体形成④“重农抑商”政策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28.明初,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表现在对外政策上实施“海禁”政策。
下列关于明初“海禁”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有①明初和清初“海禁”的直接原因相同②“海禁”主要针对限制民间贸易③在官府组织下仍可以进行对外贸易④“海禁”对外商无限制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29.唐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变动时期。
从分期角度提出“唐宋变革”首推日本学者内藤虎次郎,1910年他在日本《历史与地理》上发表《概括的唐宋时代观》,提出唐和宋在文化性质上有显著差异。
高三第一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1(含答案)
高三第一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1(含答案)时量:90 分钟分值:100 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 分,共计45 分)1.西周实行分封制,被分封的诸侯对周天子的主要义务有()①镇守疆土②随从作战③交纳贡赋④朝觐述职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其中主张“兼爱”“非攻”的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3.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在文化方面的措施是()A.统一度量衡B.统一文字C.修筑长城D.实行郡县制4.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有()①颁布“推恩令”②设立中朝③实行察举制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5.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标志着中央行政体制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三省中负责执行政令的是()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吏部6.北宋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有()①杯酒释兵权②设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③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④设立通判监督地方长官A.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7.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拥有较大的权力,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
行省制度的主要作用是()A.加强了中央集权B.促进了民族融合C.发展了地方经济D.巩固了国家统一8.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逐渐走向衰落。
这一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批判封建礼教的文学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红楼梦》9.古希腊城邦中,以民主政治著称的是()A.斯巴达B.雅典C.科林斯10.罗马法是古罗马留给后人的重要遗产,其核心内容是()A.《十二铜表法》B.公民法C.万民法D.自然法1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这一政体的特点是()A.君主专制B.君主统而不治,议会权力至上C.三权分立D.民主共和12.美国1787 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其中立法权属于()A.总统B.国会C.最高法院D.联邦法院13.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的《人权宣言》,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核心诉求是()A.反对封建专制统治B.追求自由、平等、民主C.建立资本主义制度D.保护私有财产14.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但其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
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_年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_年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一. 选择题(每题2分,25题共50分)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最基本表现.依据所学知识,回答1-4题1.秦汉时期,以下哪一地区尚未使用铁制工具A.蒙古草原匈奴居住区B.珠江流域越族居住区C.闽江流域越族居住区D.西域各民族居住区2.以下对牛耕技术的使用和推广分析错误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并逐步推广B.秦朝时在江南地区普遍推广C.两汉时期在越南推广D.北朝时,西北地区已经使用二牛一人的耕作方式3.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革新包括①牛耕的使用②翻车的发明③筒车的使用④水排的发明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④4.以下对我国古代生产技术的进步叙述正确的是A.商朝时人们已经能用粬造酒B.铸铁柔化技术比欧洲早二千年以上C.南北朝时发明了铜铁合炼的灌钢法D.唐朝中原地区发明了曲辕犁我国古代的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历程辉煌和曲折.依据所学知识,回答5-6题5.战国时期商业和城市逐渐兴盛起来,其表现不包括A.秦都咸阳商业发达程度最高B.许多诸侯国都城发展为商业中心C.各诸侯国都铸造了自己的钱币D.中原市场成为四方商品的集散地6.唐朝的商品经济比前代更为发达,其中最能反映其发达程度的是A.开元通宝成为通用货币 B.城市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市C.市的四周布满邸店 D.出现了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的柜坊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调整关系到封建国家的兴衰.依据所学知识,回答7-9题7.对西汉的编户和赋税制度的分析,正确的是A.编户农民没有独立的身份B.依据资产的多少承担国家的赋.役C.农民的田租和赋税都较轻D.郡县和封国征收的赋税都要上缴中央8.唐朝的赋役制度比前代的新变化表现在:A开始以庸代役B收取;租;和;调;C按人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 D一年分夏季.秋季两次收税9.春秋时期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与北宋王安石的方田均税法,两者的相似之处是A.按土地的多少平均收税B.按土地和财产多少收税C.按人丁和田亩多少收税 D.按土地的多少和田质的好坏收税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制度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是我国古代封建政治发展的最主要特征.依据所学知识,回答10-14题10.分封制虽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瓦解,但分封王侯的方式却为许多封建王朝继续采用,其主要原因在于A.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B.扩大地主阶级统治基础的需要B.镇压人民反抗的需要 D.保证封建君主;家天下;的需要11.西汉的分封与西周的分封相比,其变化趋势是①分封的对象逐步集中到同姓子侄②封地面积逐步缩小③封国的政治权力逐步被削弱④封地的租税逐步收回中央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 D.②③12.以下对汉朝实行刺史制度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刺史制度开始于汉武帝时期,以州为单位作为监察区B.刺史级别高,不仅可以监督郡县高官,而且可以监督诸侯王C.东汉时期,刺史逐步拥有地方行政权和军权D.东汉末年,刺史改为;州牧;,成为州的最高长官13.北宋在各地方设置通判,其主要职能是A.掌握州的行政.军事大权B.负责州的司法和刑狱C.负责监督知州D.制约节度使的权力14.我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最基本特征是A.通过分散相权,加强皇权B.通过分散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C.通过加强思想控制,维护政治的统一D.通过各级权力的相互;制约与平衡;,巩固君主专制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加强民族关系.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成为历代民族关系的主题.依据所学知识,回答15-16题15.下列对秦汉时期民族关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秦汉两代都组织移民开发边疆B.汉武帝时,西域和西南夷都已并入汉朝版图C.汉与匈奴的关系以和为主流D.秦汉两代都在南越地区设郡16.今天的一些少数民族,是从古代民族发展而来的,以下古今民族没有渊源关系的是A.回纥--回族B.吐蕃-藏族C.南诏--彝族D.黑水靺鞨--满族17.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不包括( )A.通婚联姻B.经济文化交流C.共同平定安史之乱D.长庆会盟走向海洋,是一个国家发展.强大和开放的重要标志.依据所学知识,回答18-19题18.中国开始走向海洋的一个重要标志是A.大秦王安敦派使者从海道来中国B.张骞开通了通往西亚和欧洲的;丝绸之路;C.汉武帝以后,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D.甘英出使大秦,到达波斯湾19.反映了唐朝时期我国进一步走向海洋的史实有①中国商船到达波斯湾②唐朝高僧到印度研究佛学③唐朝建造;海上霸王; ④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④在世界科技发展史上,中国古代科技长期居于世界领先行列.依据所学知识,回答20-22题20.以下关于中国古代历法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春秋时期,我国历法已经形成固定系统B.西汉;太初历;是世界第一部完整历书C.唐朝;大衍历;标志着历法体系成熟D.元朝的;授时历;是我国历法体系的重大变革21.奠定祖国医学理论基础的是A.《黄帝内经》B.扁鹊;四诊法;C.张仲景《伤寒杂病论》D.孙思邈《千金方》22.以下对我国古代在地理学方面取得成果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汉张衡发明了世界上最早预测地震的仪器B.西晋裴秀提出了绘制地图的原则C.唐朝的《水经注》是一部价值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D.春秋战国时最早提到了;地理;的名称儒家思想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时间最长.范围最大.程度最深的思想.依据所学知识,回答23-25题23.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不包括A.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B.维护周礼,主张贵贱有序C.主张以德治民,取信于民D.反对社会改革,维护旧制度24.思想界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从根本上反映了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逐步加强B.重农抑商政策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D.封建制的确立阻碍了思想文化的进步25.两千多年来,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主要在于A.儒家思想代表封建统治阶级利益B.孔子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不可动摇C.儒家思想本身具有兼容和发展的特性D.其它思想不能对儒家思想构成威胁二.非选择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4分,第28.29选做一题均为20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初,府兵之置,居无事时耕于野,其番上(轮值)者,宿卫京师而已.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则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故士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所以防微渐,绝祸乱之萌也.----《新唐书》卷五十材料2:开元二十五年,唐政府下敕:;于诸色征人及客户中,丁召募壮,长充边军.;称之为;长征健儿;.此后,更番戍边的制度已经不复存在,征募到的长征健儿,便成为终身制的职业兵.……于是,;师不土著,无家族之顾;,藩镇的将帅就利用这一弱点,威胁利诱,使士兵服从他,来对抗朝廷. ----王仲荦《隋唐五代史》上册材料3:北宋沿用开始于唐后期的雇佣兵制度,并希望充分利用这种制度,把破产的农民收容到军队中去,免得他们铤而走险,武装暴动.(北宋将领)常加以易置和更调,使;兵无常将,将无常师;,借以防范兵士和将领之间发生深厚的关系.军队的驻屯地区也时常更换……----翦伯赞《中国史纲要》第三册,材料4:王安石执政之后,首先在西北的泾.渭.仪.原四州驻军中设置专门负责操练军队的将官,……后来又向黄河流域各路推行,每路分为若干单位,每一单位设置将与副将各一人,选用武艺较高.作战经验较多的军官充任……----翦伯赞《中国史纲要》第三册回答:(1)依据材料1,分析唐府兵制的特点.(3分)(2)对比材料1和材料2,分析唐朝兵制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对唐朝政局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3)依据材料2.3,分析北宋对唐兵制有哪些继承和改革?产生什么影响?(4分)(4)对比材料3和材料4,指出北宋兵制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分)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三等之爵.……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至溢,小者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引自《汉书·诸侯王表第二》材料2 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以法割削,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引自《汉书·主父偃传》材料3:契丹旧俗,事简职专,官制朴实……至于太宗,兼制中国(指得幽云十六州后,统治区域扩及中原),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辽国官职分北.南院.……因俗而治得其宜矣.--《辽史·百官志一》回答:(1)根据材料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初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是什么?造成了什么后果?(3分)(2)根据材料2,主父偃主张采取什么方法解决王国问题?这一方法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是什么?(4分)(3)材料3反映了辽在其统治区域内采取的什么制度?分析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及产生的积极作用.(4分)(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在一个国家中采用不同制度的认识.(3分)28.我国封建时代的选官和用人制度,一方面,要与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力量的发展现状相适应,另一方面,又要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巩固和发展服务.用人制度是否得当,关系到封建王朝的兴衰.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有关历代选官用人制度的问题:(1)汉.唐分别推行什么选官制度?(4分)(2)汉.唐选官程序有何不同?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4分)(3)从汉至唐在选官标准上先后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4)造成选官标准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分)(5)北宋王安石变法,选官制度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29.我国古代王朝非常重视基础工程建设,在国防.水利.交通和城市工程建设等方面取得重大成就.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春秋战国时期,兴建了哪些重大的水利工程?对各诸侯国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6分)(2)秦朝有哪些重大工程建设?产生什么影响?(6分)(3)隋朝的重要建设项目有哪些?产生什么影响?(6分)(4)结合以上史实,谈谈你对国家兴建重大基础工程的认识.(2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25题共50分)题号 1 2 3 4 5 67 8 9 10 11 12答案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二.非选择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4分,第28.29选做一题均为20分,3题共50分)26.(1)(2)(3)(4)27.(1)_(2)_(3)(4) 28.(1)_(2)_(3)(4)(5)29.(1)(2)_(3)_(4)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25题共50分)题号 1 2 3 4 5 67 8 9 10 11 12答案 C BC B A DB D DD B B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C DB AC C BB A BD C A二.非选择题26.(1)特点:寓兵于农,兵农合一,府兵平时务农,战时出征;将帅临时委派,平时不能掌握军队.(3分)(2)表明唐的府兵制被募兵制取代.(2分)主要原因:土地兼并,均田制破坏,府兵制失去经济基础.(2分)影响:藩镇掌握军队,导致后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2分)(3)继承了唐后期的募兵制度.改变唐后期兵将结合的方式,实行兵将分离.(2分)影响:防止兵变和军事割据,加强中央集权.造成军队战斗力低下的;积弱;现象.(2分)(4)由兵将分离再到兵将结合.(1分)原因:北宋;冗兵;现象的日益加重,在对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兵将分离的弊端明显暴露.(2分)27.(1)实行郡国并行制.原因:认为秦朝是因为没有实行分封,孤立无援而导致灭亡.影响:诸侯势力膨胀,影响中央集权.(3分)(2)反对采取强削的办法,主张加大分封,把王国的土地再分给子弟.结果使诸侯封地越来越小,其势力越来越弱,无力与中央对抗.王国问题解决的前提是:汉武帝时期国库充足和中央集权势力强大;景帝平定叛乱后,王国实力有所削弱.(4分)(3)实行;藩汉分治;的制度.契丹征服者一时尚不能适应被征服地区先进的封建文明,于是;因俗而治;,实行双轨政治制度.这种承认汉法.设立南面官的做法,实际上是对先进封建文明的肯定和保护,并促进了契丹社会向封建制过渡,有利于民族融合.(4分)(4)认识:由于一国中不同地区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在;一国;的前提下,实行;两制;甚至;多制;,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但落后的制度如果不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革,将成为危害国家统一的隐患.(3分)28.(1)汉代察举制(举孝廉)和皇帝征召制度;唐代科举制.(2分)(2)汉代主要由地方推选人才为官;唐代主要由中央用考试的方法选官.(2分)实质:把官员的选拔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2分)(3)标准变化:西汉至东汉前期以才能和品德(声望)为标准;东汉后期注重出身门第;唐代以才能(主要是考试成绩)为标准.(3分)(4)变化原因:东汉后期,豪强地主势力发展,国家行政组织日趋瘫痪,选官逐渐被官僚家族支配.隋唐,士族门阀衰落;庶族地主兴起,经济政治力量扩大,要求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国家统一,也要求把选官权力从地方豪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加强中央集权.(4分)(5)在科举之外,规定太学生考试成绩优秀者,可直接受官.使太学变成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材的地方,同时也广大了选官的途径.(3分)29.(1)春秋时期楚国的芍陂,吴国的邗沟;战国时期秦国的都江堰.郑国渠.(2分) 作用:推动农业或交通的发展,增强这些诸侯国国力,为争霸和统一奠定物质基础.(2分)(2)秦修筑万里长城.阿房宫.骊山陵,开通灵渠,修建通达各地的驰道等.(2分)影响:长城.灵渠和驰道有利于边疆的巩固和开发,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工程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象征.但大兴土木,徭役繁重,导致农民起义推翻秦朝.(3分)(3)隋兴建长安.洛阳两都,广设仓库,开通大运河,修筑北方驰道等.(2分)影响:城市兴旺.国库充足.交通发达,为唐的繁荣及历代经济发展提供条件.但大兴土木,徭役繁重,导致农民起义和隋朝的灭亡.(2分)(4)认识:重大基础工程的修建,是国家发挥其职能的重要表现之一,是国家文明和强盛的重要象征,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但如果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则可能对社会经济造成破坏,甚至危及统治.(3分)。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关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B. 秦朝时期实行郡县制C. 唐朝时期实行科举制D. 清朝时期实行封建制答案:D2. 以下哪一项不是孔子的思想主张?A. 仁者爱人B. 礼治天下C. 法家思想D. 君子慎独答案:C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 军事征服B. 贸易往来C. 宣扬国威D. 寻找宝物答案:C4.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马关条约》C. 《辛丑条约》D. 《北京条约》答案:A5. 辛亥革命的主要历史意义是:A. 推翻了清朝统治B.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C. 完成了土地改革D. 实现了民族独立答案:B6. 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提倡民主和科学B. 反对封建礼教C. 提倡文言文D. 反对帝国主义答案:C7.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的一次重要胜利是:A. 台儿庄战役B. 平型关大捷C. 百团大战D. 淞沪会战答案:B8. 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事件,表述正确的是:A. 1950年土地改革完成B. 1953年三大改造完成C. 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D.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答案:C9. 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实行的经济政策是:A. 计划经济B. 市场经济C. 混合经济D. 国有经济答案:B10. 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是邓小平提出的B. 适用于香港、澳门和台湾C. 保证香港、澳门的长期繁荣稳定D. 允许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______制度。
答案:郡县制2. 唐朝时期,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有______和______。
答案:进士科、明经科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______。
答案:非洲东海岸4.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重庆一中2014届下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有答案)
重庆市一中2014届下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有答案)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最早“使儒家的伦常政治纲领有了一个系统论的宇宙图式作为基石……完成了自《吕氏春秋·十二纪》起始的、以儒为主、融合各家以建构体系的时代要求”的思想家是A.荀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夫之2.当代史学家喻大华认为,“维新变法的理论主要来自于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前者以繁琐考据的方法把维护封建制度的经学论证为‘伪经’,后者把孔子塑造成‘托古改制’的形象,以作为维新变法的护符,并把今文经学的‘三世说’和西方进化论结合起来,说明历史的进化。
”以下关于康有为变法理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形式上是新颖的 B.方法上是激进的C.学术上是科学的 D.思想上是落后的3.近代学者徐兆玮在其《棣秋馆辛亥日记卷》中记载,某人翻译一本书名叫《平民政治》,但现在却准备易名为《共和政治》后再出版。
《国粹学报》过去一段时间销路不畅,但最近改名为《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
据此,我们得到的最准确的认识是A.辛亥革命并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B.民国初期城市知识分子中共和观念盛行C.辛亥革命推动了报刊杂志的发行D.辛亥革命彻底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4.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指出:“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开罗宣言》的发表A.标志着中国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B.表明中国的抗战从此得到美英等国的援助C.从国际法角度确认中国对台湾的主权地位D.表明中国抗日战争正式进入全面反攻阶段5.“为了确保贵族不破坏他的改革,他为平民提供在政府的席位,他放开城邦议事会的任职资格,不再考虑公民的出身和血缘,那些富裕到有闲暇投入公共事务的人都可以进入议事会。
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固城中学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固城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在欧洲启蒙思想家看来,“自由”“平等”是不可剥夺的天赋人权。
在中国最早大力倡导这一观念的是()A.李贽的“异端”思想B.林则徐“开眼看世界”C.康有为的维新思想D.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参考答案:D2. 1936年10月,毛泽东与美国记者斯诺的对话中说:“从城市的观点来看,这个运动似乎注定是要失败的,因此中央委员会这时就明确的指责我。
我被撤销政治局常委的职务。
湖南省委也攻击我们,说我们是枪杆子运动。
”毛泽东此文中所说的“这个运动”是A.北伐战争B.长征C.建立抗日根据地D.工农武装割据参考答案:D1936年10月抗日战争没有全面爆发,所以排除C;由材料“从城市的观点来看,这个运动似乎注定是要失败的,因此中央委员会这时就明确的指责我”,这说明毛泽东倡导的革命道路不是城市中心论,结合所学,毛泽东主张“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即“工农武装割据”故选D;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反帝反封建的军事行动,侧重于夺取城市政权,排除A;长征实现了伟大的战略转移,和“注定是要失败”不符,故排除B。
故选D。
点睛:不同历史事件可能有某种联系,但关键要把握区别。
如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下的反帝反封建和实现国家统一的军事行动。
长征是国共下的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战略大转移。
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活跃地盘。
工农武装割据,是国共关系破裂下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结晶。
3. 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
以下都表示“阴”的方位是()A.山之南、水之北 B.山之南、水之南C.山之北、水之北 D.山之北、水之南参考答案:D解析:考查考生的人文素养,属于基本的文史知识。
中国古代地名和该地相邻山水关系密切,山之南成为阳,山之北称为阴,与此相反,水之南称为阴,水之北称为阳。
如洛阳就位于洛水北岸。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中学2022届高三历史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C. 各民族融合的程度
D. 学术思想的衍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唐朝开放繁荣,是空前的大一统帝国,表现出宏大的盛世景象;宋朝商业经济繁荣,文化气息浓厚。因此女性服饰变化的根源是社会环境的变化,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对这一变化也有一定的影响,但不符合题干中“根源于”的要求,排除B、C、D项。
D. 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反帝斗争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中体现出中国外交原则是不结盟,1978年中国实行开放之后需要一个和平的国内和国际环境,当时中国出台不结盟外交政策就是致力于经济建设与对外开放,A正确;“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说明不是消弭与西方的意识形态差别,B错误;材料目的是确立不结盟外交原则,C错误;材料不是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反帝斗争,D错误。
11.近代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其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
A. 复兴了古希腊人文精神
B. 取得了人与上帝直接沟通的权利
C. 揭示了宇宙运行的奥秘
D. 奠定了人类理性的主体地位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近代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表现为文艺复兴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精神,运动把人的从教会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启蒙运动则强调人摆脱专制统治和愚昧的束缚,确立起民主、平等、法治的价值观念,复兴了古希腊人文精神与材料中“从神的权威下解放”相符,故A项错误;人与上帝直接沟通是运动,但与材料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不符,故B项错误;宇宙运行的奥秘是科学而非个人的解放,与材料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不符,故C项错误;启蒙运动奠定了理性的主体地位,与材料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相符,故D项正确。
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富县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次月考高三历史试题命题人:吴开成审核人:周先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48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52分)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1.黍和稷为同一类作物,黏性的叫黍,不黏的称稷。
商代甲骨文中黍字出现300多次,稷字出现40次;周代《诗经》中提到谷物最多的也是黍和稷,分别达到28次和10次。
由此,可能作出的判断是()A.《诗经》中包含了大量反映农事的作品B.甲骨文是研究中国古代农业的重要资料C.黍和稷是商周最重要的粮食作物D.古代中国是世界上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2.牛是与农耕关系密切的家畜。
中国一直非常重视农业生产,牛不仅是人们从事农耕的必需,同时也成为人们心目中吉祥的象征,春牛图则成为年画、剪纸、刺绣等领域常见的题材。
中国最早的牛耕出现在()A.春秋战国时期B.两汉时期C.唐代早期D.与农业生产一起出现3.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寒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B.郑国渠 C.灵渠D.芍陂4.《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该材料说明()A.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B.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 D.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5.在殷墟贵族墓葬中发现了许多随葬的贝壳,甲骨文中也有如图所示的带“贝”的文字。
这说明( )A.贝用于占卜 B.贝用于祭祀C.贝是装饰品 D.贝是货币6.据清代史书记载:“上自绅富,下自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对上述材料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必然产物B.是重农抑商政策带来的后果C.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7.下列言论中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 ( ) A.“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B.“,举以为收孥”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D.“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8.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
2013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回浦中学)
2013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回浦中学)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共50分)1. “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
”这段材料最主要反映了A.井田制的瓦解B.精耕细作的必要性C.人口膨胀的压力D.小农经济的脆弱性2.《新唐书》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
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
”陆游《老学庵笔记》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
”唐宋街鼓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A.社会治安明显好转B.坊市制度已经崩溃C.都城人口急剧增长D.城市管理更加严格3.清朝雍正帝维持和发展了康熙开创的盛世局面。
下列史实中,发生在雍正年间的是A.四大徽班进京,京剧初步形成B.设立军机处,授予决策大权C.制瓷工艺提高,粉彩瓷器发明D.短暂开放,允许浙江“一体贸易4.下列史料最能反映中国古代市场空间拓展的是A.“有买及买(卖)也,各婴其贾(价),一物不能名一钱者,勿婴”B.“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通晓不绝”C.“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D.“散放经丝,给予机户,按绸匹计工资”5.《汉书》中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
”对此理解正确的有①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②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商人地位的提高③农民的政治地位处在社会最底层④商人受歧视压制的现象开始转变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
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
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A.“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的政策的压制B.大河流域的农业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7.伊懋可的“高水平陷阱”理论认为: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就必须全力发展农业技术,以至于欧洲工业革命时,中国农耕技术远远领先欧洲。
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考古大发现的时代,一大批距今四五千年的重要史前遗存,如辽西红山文化的祭坛、山西襄汾陶寺史前墓地、山东大坟口文化刻符陶器、良渚文化大型祭坛与大型墓葬相继被发现。
这些史前遗存的发现()A.可用于研究北方早期国家的形态B.说明早期文明具有继承性特征C.表明奴隶制经济已经走向了繁荣D.折射了新石器时代灿烂的文明2.秦国规定东方各国来秦的移民可以享受免税免租的优惠,任其开垦荒地;同时,对秦人采取奖勤罚懒的法治,用严刑峻法来处罚惰农。
这一做法()A.加速了小农经济的破产B.有助于增强国家的竞争实力C.有力维护了土地国有制D.加剧了各阶级间的对立情绪3.北魏孝文帝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长取乡人强谨者。
邻长复一夫,里长二,党长三。
所复复征戍,余若民,三载亡愆则陟用,陟之一等”。
孝文帝的这一规定()A.结束了北方分裂割据局面B.为统一黄河流域奠定了基础C.利于强化中央对地方控制D.保障了北魏社会秩序的稳定4.辽宋夏金时期,主要少数民族都模仿汉字自行创造了本民族文字(如下图)。
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A.国家统一有利于推动文化的发展B.汉字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包容性C.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的频繁D.少数民族审美呈现世俗化趋势5.乾隆皇帝塑造并完善来自藏地的“文殊菩萨”称号,以及强化转轮王的化身身份认同,建构起“朕即佛祖”的象征符号。
他还将雍和宫改建为藏传佛教寺院并设立四大经学院,广招蒙古喇嘛入京学法,并在承德修建藏传佛教寺院。
乾隆帝的这些做法()A.加速了佛教中国化进程B.确立了佛教的国教地位C.对蒙藏实现了分而治之D.巩固了大一统政治秩序6.1876年3月,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举行换旗过户。
【历史】稻田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关键字】历史稻田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命制一、单项选择题:(16X3=48分)1.下列对夏、商、周三朝都城位置的表述,正确的是A.都在今天陕西省的境内 B. 都在关中地区C. 都在今天河南省的境内D. 都在今天的黄河流域2.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予乱”。
他批评的是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3.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芍陂4.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这句话反映的是A.儒家的思想B.道家的思想C.墨家的思想D.法家的思想5.“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6.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7.商鞅变法功不可没,但他本人却被贵族诬告谋反,惨遭杀害。
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贵族利益的是A.重农抑商B.统一度量衡C.迁都咸阳D.按军功授爵8.郭沫若为张衡墓题词:“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中亦所罕见。
”此评价的依据之一是张衡A.创制了简仪B.最早做了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C.制定了《大衍历》D.最早对月食作了科学的解释9.一位在华美国人士在评论近代中国的一部著作时说:“它是因中英战争刺激而产生的一部成果.我们认为它将极大地摧毁傲慢心态,驱散中国统治者和学究们的愚昧无知,证明他们所属的并非地球上的惟一一个国家.”该著作的作者是A.姚莹B.徐继畲C.郑观应D.严复10.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它A.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B.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C.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D.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11.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
内蒙古2021版高三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B卷
内蒙古2021版高三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中华民族起初不过山东、河南等处的小小几个部落,几千年间不断成长,最后长成泱泱雄风的大国。
以下地区属于自秦朝开始就归入中央王朝版图的是①云贵地区②西藏地区③岭南地区④黑龙江地区A . ①②B . ①③C . ②③D . ③④2. (2分)《春秋繁露》载:“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
”该材料()A . 体现了道家“无为”的治国理念B . 体现了儒学的民本思想C . 强调了孔孟儒学的“仁爱”思想D . 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伦观念3. (2分) (2017高一下·成都月考) 德国学者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记载:在1500年到1800年的三百年间,中国成了全世界白银的“秘窖”,欧洲殖民者从拉丁美洲掠夺来的白银,有一半最终都运抵中国。
这主要是()A . 中国商业环境相对宽松B . 中国古代手工业高度发达C . 中国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D . 中国新经济因素的资本原始积累4. (2分)陈独秀认为,某历史事件体现出来的特点是“对于社会国家的黑暗,由人民直接行动,加以制裁”。
该事件是A . 洋务运动B . 戊戌变法C . 五四运动D . 新文化运动5. (2分)(2020·河北模拟) 下表所示为有关明朝经济政策的记述,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明朝()A . 坚持推行抑商政策B . 商品经济空前繁荣C . 立法限制商业流通D . 农商取得同等地位6. (2分) 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属于A . 当时最大的官办军用企业B . 中国第一家官办军用企业C . 洋务派办的首家民用企业D . 中国最早的民族工业之一7. (2分)洋务运动之所以没有达到“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主要是因为A . 沿用传统的封建生产管理方式B . 局限于引进西方先进科技C . 外国资本的挤压D . 没有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8. (2分) (2018高三上·安徽月考) 有专家指出,《十二铜表法》以来的成文法,罗马大法官发布的有关谕令和判例,以及公民大会和元老院的一系列决议,其他长官的各种命令等,经过长时期积累,逐步形成了系统的法规。
高三1月月考历史试题
C 总结前朝教训D.消除南北隔阂
7.唐宋时期,言利的思想主张日益抬头,一批思想家对传统的价值观念进行了猛烈的批判。这一时期,社会价值取向从注重形式转向注重实期( )
A.传统的儒家伦理纲常已被完全抛弃B.平民文化和市井文化的发展和兴盛
A.表明抗战胜利促进中国民主政治的建立
B.表明中共的和平建国纲领即将得到实施
C.表明抗战胜利促使国民党放弃了一党专政
D.反映了当时中国参政扩大化的历史趋势
18.下图漫画《鸟儿与草人》发表于1952年9月《人民日报》。
鸟儿对草人说,“我过去一直以为你是农民,现在农民可不是你这个样儿。”
该漫画反映了( )
2.现在已经面世的甲骨卜辞,除了极少数是记事刻辞之外,绝大部分是对于祖先神灵的贞问。大量的卜辞材料所表现的思想,乃是神灵为历史的主宰,神意左右着历史的发展。到了西周时期,彝器铭文则多载人事,而少言神灵。甲骨卜辞与青铜铭文记载内容的不同,表明( )
A.天命神学在西周遭到普遍怀疑B.中国古代人神关系出现重大变化
C.体现了审判程序的民主D.体现了民主程序与公正结果的一致性
22.有学者指出,巴格达城的码头,停泊着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和丝绸;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和矿物;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和毛皮;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和黑奴。据此可知( )
A.阿拉伯帝国沟通了世界的贸易往来B.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通道
28.1933年3月,美国联邦政府发布关于除财政部批准外一律禁止黄金出口的行政命令,后来强制全国私人公司和个人把储备的黄金交到联邦储备银行,停止银行券兑换黄金,10月,罗斯福宣布减少美元的黄金含量。第二年,国会又授权联邦储备银行,以国家债券为担保,增发30亿美元。这些措施( )
安徽省宣城市榔桥中学2022年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宣城市榔桥中学2022年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有利时机,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革命是解放生产力,也是解放生产力”“计划和市场不是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上述观点带来最主要的影响是A.停止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把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B.深化开放将现代化建设推向到新阶段C.加强精神文明建设D.建立经济特区发展外向型经济参考答案:B2. 下表为中国每万人所拥有的商业、饮食、服务业网点变化情况表(单位:个)表格反映的变化趋势主要是因为( )1952年1957年1962年1965年47.6 26.4 13.2 9.5C.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D.经济体制陷入停滞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表格信息有效获取能力。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每万人所拥有的商业、饮食、服务业网点在逐渐减少,说明市场因素在逐渐减少,当时计划经济在不断确立和发展;根据所学知识,BCD项不符合题意。
所以答案选A。
3. 战争期间,“吸引了一个美国事观察团、一些美国国务院外交官和一个美国总统特使前来访问,另外还有大批外国记者前来采访”。
其主要原因是()A.中共领袖人物的个人魅力B.中共的主张得到了普遍认同C.中共坚持赢得了国际友人的广泛同情D.中共领导的力量在中的地位日显重要参考答案:D解析:根据阅读题干提供的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先排除B、C两项,因为两项中有“普遍”和“广泛”字眼,不符合历史实际。
A、D 两项比较,D项更符合实际。
考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的中国民的斗争内容,引用了新材料,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4. 1964年1月,台湾当局被迫撤走了驻巴黎的“大使馆”。
1971年,英国在联大投票支持立即恢复的一切合法权利。
这些现象A.是当时两大阵营冷战对峙的恶果 B.反映出美国对华孤立政策趋于破产C.为中美关系改善奠定了坚实基础 D.说明政府在国际上获得承认参考答案:B5. 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
高三月考历史试题
高三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4分,共40分)1、小农经济是古代中国农业经营的基本形式,个体生产是封建农业的标志。
个体生产的发展速度从根本上说取决于()A.铁农具的推广程度B.牛力等畜力使用程度C.封建政府重视程度D.土地私有化发展程度2. 中国古代民谣:“七月流火,过我山陵。
女儿耕织,男儿做兵。
有功无赏,有田无耕。
有荒无救,有年无成。
悠悠上天,忘我苍生。
”这首民谣反映中国古代( )A.小农经济的依赖性B.小农经济的封闭性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小农经济的优越性3.下图反映了19世纪60~80年代中国棉布、棉纱进口的变化,能够对这一变化作出合理解释的是()棉布进口棉纱进口A.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B.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C.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D.中国沦为世界市场的附庸4. 中国的资金积累率由1952年的11%上升到1957年的20%,这种罕见的积累率使中国可以进行固定资本的大量投资。
出现这一变化的政策原因是( )A.土地改革 B.过渡时期总路线 C.双百方针 D.大跃进5. 1958年,河北省徐水县大搞“共产主义”试点,并实行了所谓的“全民供给制”。
这一现象( ) A.体现了社会主义分配制度 B.消除了城乡之间的差别C.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D.超越了历史发展的阶段6. 新华社北京2013年11月7日电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在即,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又将开启……改革开放对中国人来说,绝不是一个普通的概念,它不仅意味着历史性的关键抉择……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改革。
其中“关键抉择”是指( ) A.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B.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实行对外开放D.进行经济体制改革7. 1929—1933年,胡佛任总统四年间,美国政府公共工程开支达7亿美元,修建了37000英里公路,国家公园增长了40%,森林面积扩大了250英亩,1930年胡佛水坝开工兴建。
福建省龙岩市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011届福建龙岩市高三月考历史试题(一)(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试题设计:沈君飚 审核:王伟一、选择题:共25题,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示意图(右)”体现了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①权力的高度集中 ②王权与神权相结合③严格的等级差别 ④以血缘关系为纽带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2.一位同学说“春秋时期的楚辞,吸收了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句式以四言体为主。
”这位同学的话违背历史事实的有 A.1处 B.2处 C.3处 D.4处3.有人说:“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
”提出这一观点的依据是因为董仲舒提出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C.“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D.“存天理、灭人欲”4.“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
”材料中的“它”是指A.西汉中外朝制度B.唐朝三省六部制C.元朝的行省制度D.明朝的内阁制度5.宋明理学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规范秩序,维护封建统治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6.《清史稿》载:“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官员)出纳,职居密勿。
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军机处是“隐然执政之府”的依据是A.实际参与机要事务 B.军机大臣有决策权C.清代最高权力机构 D.军机大臣位高权重7.据载,三庆班于1790年进京为乾隆祝寿,后为乾隆帝所宠爱。
因为臣下所议论,道光帝将他们驱逐出宫。
徽班从此在北京民间继续演出,广受欢迎。
新中国成立前京剧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是A.产生在全国政治文化中心B.受统治阶级的推崇C.融合吸收了多个剧种曲调D.京剧艺术的大众化8.下图是一张清末上海会审公廨审案情形的照片,它集中反映了列强侵犯了近代中国的A.领土主权B.关税主权C.贸易主权D.司法主权9. 近代太平天国运动为了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这一制度A.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B.反映了农民阶级实现农业近代化的强烈要求C.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D.反映了农民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愿望10.“维新变法是一剂假药,因为当时甚至连中国的领土也成了外国民族瓜分的对象,而且中国的经济也崩溃了。
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附答案)
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先秦是祖国历史的开篇,据此回答第1—3题1.商朝时,商人出门经商,他可能会①乘坐畜力车②携带几串贝作为货币③由于没有旅舍,他只能住宿到农家④只能托相熟的人给家中捎信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右图是利用杠杠原理来汲水灌溉农田的工具,春秋战国时此物在哪一地区被普遍采用A.长江以南B.中原地区C.江淮之间D.太湖流域3.春秋时期,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的主要目的是A.促使耕地转向私有 B.增加国家财政收入C.减轻农民负担 D.确立封建制度4.商鞅变法中直接促进封建经济发展的内容是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②统一度量衡③废分封,行县制④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富民强国是历史的经验,只有民富了,才能真正强国。
据此回答5---7题:5、战国时期,下列的诸子百家主张中,哪一项更能体现“富民”的思想核心?A、兼爱B、非攻C、尚贤D、宽刑薄赋6、秦国能统一六国是国强的结果,但统一后,没有执行富民政策,最终而亡。
秦统治者违背富民政策的主要措施有①徭役繁重②刑法不均③赋税沉重④焚书坑儒A、①②③B、①③C、①②③④D、①②7、两税法的实行,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
“进步”最主要体现在A.税制完成统一 B.放松了人身控制C.扩大了纳税面 D.减轻了农民负担中国古代科技灿烂辉煌,对后世、对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据此回答8---12题。
8.我国开始以正月为岁首的历法是A.《大衍历》B.《十二气历》C.《太初历》D.《授时历》9.在我国的一本古代典籍中阐述了一项天文学方面的重要思考:“当日之冲(日冲:古代天文学概念,指的是太阳、地球与月亮等其他星体成一直线的现象),光常不合者,蔽于地(大地,即今日所说的地球)也,是谓暗虚,在星则星微,遇月则食(月食)。
2020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白米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
2020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白米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北宋《孙明复小集》中记载:儒家学者批判汉唐经学时说“汉魏而下,诸儒纷然四出,争为注解,使我六经之旨益乱”。
《二程集》认为“汉之经术安出?只是以章句训话为事.”由此可知宋代儒学A.忽视了对先秦孺家经典的传承B.实现了儒学在危机下的复兴C.批判汉唐经学并重建人文信仰D.重视知识系统远离生活实践参考答案:C【详解】据材料“儒家学者批判汉唐经学时说‘汉魏而下,诸儒纷然四出,争为注解,使我六经之旨益乱……汉之经术安出?只是以章句训话为事’”等信息可知,宋代儒学批判汉唐经学使儒家学说纷乱,而且材料批评汉代的经学浅显,只是对人们的教导、训诫,不能让人们建立人文信仰,因此C正确;据材料“儒家学者批判汉唐经学时说汉魏而下,诸儒纷然四出,争为注解,使我六经之旨益乱”可知,没有涉及与先秦孺家经典的关系,A错误;材料只是批判汉唐经学,没有涉及儒学复兴;且据材料“北宋”并结合所学可知,理学处于形成时期,B错误;据材料宋代儒学批判汉唐经学使儒家学说纷乱,而且材料批评汉代的经学浅显,没有涉及其重视知识系统远离生活实践,D错误。
2. 1885年.清政府改台湾府为台湾省,任命刘铭传为首任巡抚。
此举提高了台湾的战略地位,加强了东南海防。
构成这段文字的是A.历史叙述和史料实证B.历史解释和历史观点C.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D.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参考答案:C历史学家杜维运认为:“历史叙事和历史解释是历史的两大要素。
所谓历史叙事,一般来讲,是叙述以往发生过的事件;所谓历史解释,大致是阐明历史发展的轨迹及其意义所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885年,清政府改台湾府为台湾省,任命刘铭传为首任巡抚”属于历史叙述;“此举提高了台湾的战略地位,加强了东南海防”属于历史解释。
故选C。
3. 明代的“恒版”印刷,就是按照彩色绘画原稿的用色情况,经过勾描和分版,将每一种颜色都分别雕一块版,每块版代表版面的一部分,分别刷上不同的颜色,逐个地印到同张纸上,拼集成为一个整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武城二中2017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4.西周建国以后开始分封诸侯,共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到春秋战国时期,大部分诸侯国国君谥号都称“公”甚至称“王”。
这一现象反映出()A.分封等级制度森严B.社会嫡庶存在明显差异C.地方势力威胁中央集权D.礼崩乐坏有助于社会转型25.经过汉儒加工的“天人感应”理论以“天道”为基本,使政治理论神学化,使政治管理具有神秘主义色彩。
汉儒加工这一理论的主要目的是()A.推进民族共同心理素质形成B.批评当政者以修正政治失误C.促进宗法血缘关系更加紧密D.加强思想控制以统一民众意志26.据《全唐文》记载:“岭南、福建及扬州蕃客,宜委节度观察使常加存问,除舶脚收市进奉外,任其往来通流。
”皇帝诏令允许蕃客“自为贸易,不得重加率税”。
这反映了唐朝()A.海上丝绸之路繁盛B.经济重心南移刺激外贸C.抑商政策有所松动D.设立机构加强外贸管理27.历史学家黄仁宇在《放宽历史的视界》中写道:明朝借助血缘关系维系的商业组织,其投资者道德义务可能超过其经济利益。
执商业资本之牛耳的徽商、晋商,其汇兑业务的运转全赖个人操守及道德观念,“亦不能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以民法及公司法之作保障者相提并论”。
由此看来,16、17世纪中国商业()A.重视道德义务,漠视经济利益B.主要采取重血缘的家庭式经营方式C.传统观念固化影响商业发展D.因缺乏现代法制作保障而举步维艰28.下图反映的是1853—1858年清朝户部银库结存实银数变化趋势。
导致清政府财政匮乏的原因可能是()A.军费开销巨大B.兴办洋务军事企业C.购买外国商品D.支付英法战争赔款29.19世纪70年代初,生丝、茶叶合计占中国贸易出口总值的近90%,1900年降至38%左右,20世纪初年中国已失去主要丝茶输出国的地位。
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丝茶竞争力减弱B请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C.中国小农经济的瓦解D.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30.1938年初,国民政府颁布多部法规,要求将每一工厂、商号、银行、钱庄都纳入到同业工会内,又将每一同业工会纳入当地商会内。
这些法规()A.抑制了官僚资本膨胀B.挫败了日军经济掠夺C.防止了国民经济崩溃D.积聚了抗战经济力量31.下图是1957—1960年中国全国职工总人数变化图,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一五计划”期间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B.这一时期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C.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八字方针”的实施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32.《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二条规定:如果于夜间行窃,就地被杀,则杀死行窃者应认为是合法的。
这一规定说明()A.《十二铜表法》维护雅典公民利益B.古罗马帝国注重保护公民私有财产C.同态复仇在法律中仍有具体体现D.公民法以维护公民个人利益为目的33.1906年,英国自由党在大选中获胜,英国议会主动提议逐年削减并最终停止对中国鸦片出口。
在此基础上,两国政府磋商谈判,并最终于1907年签订了《禁烟条件》。
由政府公开支持的鸦片贸易终于成为历史。
这体现了()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B.中国禁烟运动收到实效C.鸦片贸易的罪恶被深刻认识到D.鸦片贸易不再有利可图34.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
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
”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A.继续坚守计划经济B.鼓励私营企业发展C.承认市场调节作用D.摆脱经济停滞状态35.2015年12月,针对美联储宣布近十年来的首次加息的消息,德国财经网指出:美国加息的传言屡屡掀起世界金融市场波动,美国投放“加息病毒”后,全球脆弱国家的名单将越来越长,接下来还将出现连锁反应。
材料说明()A.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性增强B.世界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加大C.新的世界贸易体系须尽快建立D.美国企业巩固美元的霸主地位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欧中世纪的资本主义萌芽,实为其社会所孕育着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各式完整基因在内的有机胚胎,主要以西欧中世纪城市为载体。
或者说,西欧中世纪城市在建立、发展过程中,由于其内在素质和传统文化诸关系,逐步培育出这一有着细胞系统构造的胚芽,且在有关历史条件下茁壮成长。
而中国古代乃至明清时期的城镇基本不存在西欧中世纪城市的相关基因,那种主要将当时的手工作坊或手工工场雇佣劳动的数量和规模状况作为萌芽单一标志的研究方法,其萌芽认定概念本身就是极为片面的。
——杨师群《明清城镇不存在资本主义萌芽——与西欧中世纪城市的比较研究》材料二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江南地区的某些手工业部门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其中以江南丝织业和棉纺织业最为明显。
……在苏州出现了机工寻求雇佣机会的固定劳动力市场。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本主义萌芽对欧洲政治、经济、文化的推动作用。
(12分)(2)分别概括材料一、二对中国古代资本主义萌芽的看法,并指出二者观点的主要分歧。
(13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定的生产方式要求有一定的运输方式(运输工具)与之适应,生产方式的变革必定伴随着运输方式(运输工具)的变革。
交通运输一旦与新的生产方式相适应,会反过来对整个社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马克思《资本论》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交通与社会变迁”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12分)(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43.材料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官阶和俸禄均以“衡”的单位“石”来表示。
到了汉代逐渐将官阶与俸禄分成两种方法表示,官秩(“秩”为官员等级标准)以“石”表示,如万石、二千石等,官俸(“俸”为官员的报酬)则用“量”的单位“斛”来计算,如最高秩万石月俸三百五十斛。
在隋唐时期官员俸禄形式主要有米、田两种。
隋代官员的俸禄分京官、外官两种支付标准。
京官按品级支付,外官按州、郡、县的等级计户食禄。
除俸禄外还有职分田,以品为差,由一顷至五顷不等。
宋代则因货币的广泛流通,俸禄多以钱币计算。
百官除正俸外,还有服装、禄粟、茶洒厨料、薪炭、盐、随从、衣粮、马料、纸笔、差费、职钱、公使钱及恩赏等各种补贴,地方官则配有大量职田。
元代官员俸禄以实物和货币两种形式支付,地方官俸禄中无实物部分,但却享有职田收入,作为俸禄的补贴。
到了明代则实行折色俸禄制,即以米为单位折算成钞、钱、布、银发给百官,并以货币为主。
清代官员俸禄是银米兼支,但以银为主。
京官有俸禄、禄米,外官有养廉银。
(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俸禄制变化的趋势。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俸禄制变化的影响。
(9分)文综历史部分答案24.D 【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难度中等。
由材料“春秋战国时期,大部分诸侯国国君谥号都称‘公’甚至称‘王’”可知诸侯国违背了西周的政治等级制度,故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嫡庶,故B项错误;西周没有形成中央集权,故C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礼崩乐坏,分封制瓦解,推动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是历史的进步,故D项正确。
25.B 【解析】本题考查“天人感应”理论,难度中等。
“天人感应”理论认为天子无道,上天会降灾于他,有制约君主的作用,故B项正确;推进民族共同心理素质形成不是“天人感应”理论的目的,故A项错误;宗法制是周代政治制度,“天人感应”理论是为维护汉代中央集权制度而产生的,故C项错误;“天人感应”理论主要是针对君主的,故D项错误。
26.C 【解析】本题考查唐代的经济,难度中等。
由材料得出唐代时皇帝允许外商到中国贸易,不加重税,故C项正确;从材料中看不出有多少外商到中国经商,体现不出繁盛,故A项错误;经济重心南移是在宋代完成的,故B项错误;节度使是官职,不是机构,故D 项错误。
27.C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中国商业,难度中等。
商人重视道德义务可能超过其经济利益,并不代表商人不重视经济利益,故A项错误;重血缘的家族或经营方式只体现材料前半部分内容,不全面,故B项错误;借血缘关系维护商业组织,只凭借良好的道德维系商业发展,都说明传统观念固化,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商业发展举步维艰,故D项错误。
28.A 【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难度中等。
1856—1860年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大量的白银用于战争,故A项正确;洋务运动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材料中的时间不符合,故B项错误;这段时间,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入侵,并没大量购买外国商品,故C项错误;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还没结束,也就无从谈支付英法战争赔款,故D项错误。
29.A 【解析】试题分析:中国近代生丝、茶叶出口比重下降,是因为日本、印度等国生丝、茶叶的竞争力加强,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
甲午战后,清政府允许民间设厂,实际上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故B项错误;中国小农降级的瓦解是在新中国土改时,故C项错误;近代社会中国产业结构没有发生质的变化,故D项错误。
考点:晚清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化•晚清对外贸易30.D 【解析】本题考查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难度中等。
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支持官僚资本膨胀,故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失败了日军经济掠夺,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看不出1938年时国民政府经济崩溃,且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面对日本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国民政府颁布法规,把所有的工业集中起来对抗日本侵略,积聚了抗战经济力量,故D项正确。
31.B 【解析】本题考查“大跃进”运动,难度中等。
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故A 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农村开展的,材料说的是职工,故C项错误;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故D项错误;1958年发动“大跃进”运动,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建立了大量工厂,职工人数因而迅速增长,故B项正确。
32.D 【解析】本题考查《十二铜表法》,难度中等。
《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而非雅典,故A项错误;《十二铜表法》颁布于公元前449年,当时是罗马共和国时期,故B项错误;同态复仇是指受害方给对方以同等的报复,以命抵命,以伤抵伤,材料不属于同态复仇,故C项错误;根据题意,偷窃危害了被偷窃者的个人利益,因而当行窃者被杀时,杀死他的人维护了公民个人利益,其行为是合法的,故D项正确。
33.A 【解析】本题考查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难度中等。
英国议会主动提议逐年削减并最终停止对中国出口鸦片,是因为英国开展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而鸦片贸易削弱中国人购买外国工业品的能力,损害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故A项正确;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中国的禁烟运动没取得多大进展,故B项错误;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本性说明C项错误;鸦片战争后英国政府极力推动鸦片贸易合法化,说明鸦片贸易有利可图,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