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体诗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体诗词”代表中国诗词文化的前进方向

继承“唐宋诗词”的辉煌

创新“新体诗词”的繁荣

——关于用科学发展观探讨唐宋诗词的继承发展问题

中国诗词文学是中华文明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现代,对唐宋诗词的继承要取其精华、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创新“新体诗词”是我国诗词文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代表中国诗词文化的前进方向。

(一)起源与发展

中国文学史——诗歌文学有着近三千年的发展史。

它的第一个源头就是春秋时期孔子整理的《诗经》。继承《诗经》并发展《诗经》的是战国时代伟大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楚辞》。它打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形式,并保留了咏唱的叹声词兮。使《楚辞》的句式,于参差中见整饬,既富于“长以取妍”的声情,又突破了《诗经》的短章、重叠为主的局限。这就更适合表现繁复的社会生活内容,抒发在较大时空跨度中经历的复杂情感。《楚辞》发展了《诗经》把诗歌文学推进到一个新阶段。(能举个例子不?从楚辞里?说明原来诗经的局限是什么样的,楚辞的革新如何体现出来的)

诗歌文学发展到唐代,出现了格律诗。铸就了中国诗歌乃至世界诗歌史上空前绝后的辉煌。格律诗出现在盛唐时期,适合于表达当时的社会内容。为诗人们所接受,为朝廷所提倡,一时名家辈出,名篇累牍。唐宋诗词讲究声调。律诗、绝句还要讲究平仄。其重点是增韵或减韵。《唐韵》一书中记载,(什么)共有206韵。宋北平水人刘渊著书,把206韵合并为107韵,清代改称为“平水韵”,以后又合并为106韵。到唐中期,创新新诗类——词。词,创建于唐而盛于宋,故称唐诗宋词。在以后的年代里,诗词家们,对诗词的格律做了诸多规范,构成了流传至今的格律诗词的范本。它的代表作就是唐诗三百首及宋词三百首和各种版本的《诗词概论》等著作。

若今天仍延用唐诗宋词的规律,则规范太繁、太严、讲究太多,束缚人们的思想,不适合表达现代生活内容,不能充分抒发新时代的情感。因此容易出现一些读者多、作者少的不健康现象。在2007年《诗刊》中,诗词专版发表的诗稿共614 首,诗词稿作者340人。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里,这两个数字显得太少了。但它的趋势(如果说到趋势,你应该再举出2008年2009年统计数字,用数字来讲话是最具说服力的)将会越来越少,如果再过六十年,《诗刊》诗词专版将会怎样?

近期,诗人们对诗词发展出现一些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唐宋诗词艺术已是空前绝后了,只等自动消失了”。这种“到顶论”“自动消失论”会扼杀诗词文化的发展。其实,创意“新体诗词”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抗战初期,诗人柯仲平先生就主张诗的口语化、大众化,主张把旧诗与现代新诗融合到一起,尝试民族形式的新体诗。鲁迅先生早就有所提示,他说:“新(体)诗先要有节调”,“有形式,要易记、易懂、易唱、动听,但格式不要太严。要有韵,但不必依旧诗韵,

只要顺口就好。”唐宋词评论家夏承焘先生在《唐宋词欣赏》一书中,评论古代诗人写道:“由于他(指温庭筠)过分讲究文字声律,因而产生了许多流弊,使词这种文学趋向格律化,使它成为文人的专用品,逐渐远离人民”。这番话,发人深思,也可以说,是当前旧体诗词发展现状的写照。

古代诗词文化,是中华文明一份珍贵遗产,我们应当继承它、发展它。用科学发展观来探讨诗词的发展前景,应当是乐观的。我们这一代炎黄子孙应该肩负起弘扬和发展唐宋诗词的责任。在继承和开拓现代文化中,推动对诗词的发展,创新“新体诗词”是现代诗词文化发展的新使命。

(二)继承和发展

继承唐诗宋词的辉煌,发展新体诗词,要处理好扬与弃的问题。扬——唐宋诗词的精华;弃——束缚人们思想的格律。创新适合表达时代精神风貌、抒发现代情感与时代相适应的新体诗词。

首先要走出诗歌一定要遵循格律的误区。我国古代诗词通称为诗歌,词牌、词谱,表示词的字数、句数、韵脚。唐宋以后的诗词特讲究平仄和声调。在诗词的写作上两类声调相互交错,就能使声调多样化,不至于单调。这样造成诗词的节奏感。讲究平仄,规范格律,就是为了发挥诗词歌唱的功能。所以,写作诗词时,讲究平仄就得对每个字推敲再推敲,斟酌再斟酌,看能否发出婉转多情的声调来。所以,写作诗词不易学会,难就难在这里。就是这些格律、平仄束缚着人们的思想。时代发展到二十一世纪。时在中国新文化运动之后,特别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年和改革开放三十年以后的今天,音乐歌唱文化蓬勃发展。唐宋诗词中,歌的内涵已经分化发展成为独立地歌唱文化,现在写的格律诗词中不再有歌的功能,它的艺术表现形式只有朗诵。所以今天在作诗填词时,仍然按照格律规范去做,就有点画蛇添足了。所以,要推动对唐宋诗词的发展,创新“新体诗词”在认识上首先应该走出这个误区。

其次,要面对中国汉语文字发展演变的现状。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文言文已经进入到博物馆,白话文、普通话已成为国语。随着社会的进步,语言也在演变,《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删去了一些陈旧的词语,修改一些词语并增添一些新词新语,共增补了一千二百个词条。最近又做了第二次增补。在文字的演变中,古汉语以字为中心,现代汉语以词为中心。在作诗填词时,不应为了合乎旧体格律诗词的平仄要求而弃词不用,更不容拆开现成的词语,或有意改变字序、词序、语序。中国文字的演变,已经冲破了平仄格律规范的围墙。

(三)创新点

创意“新体诗词”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为宗旨”,遵循“取其精华,推陈出新,古为今用”的原则,对唐宋诗词实行现代化,即:用现代汉语、普通话,抒写现代社会生活内容,表达现时代的精神风貌,抒发现代人的思想情感。那么,创新“新体诗词”,取什么“精”,推什么“陈”,怎样出新呢?

首先,要确认创作旧体诗词,束缚人们思想的内涵在哪里。格律诗词的概念是:“诗、赋、词、曲等关于字数、句数、对偶、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则。”我们用艺术思维解析的方法,对上述五项格式规则,一一进行微观解剖分析、新旧对照、平仄考证(见附件:“平仄考”)以一首七言诗“观上海世博会开

幕式”为例,按照七律平仄规则标示,而后逐字考证是否符合平仄要求,结果:八句诗全需修改,五十六个字需换掉十九个字,新词新语几乎全部不能入诗。如果按照平仄规则修改换字,这首七言诗就不复存在了。不比不知道,一比明白了。因此,我们确认:写旧体诗词束缚人们思想的有两个症结。一个是押韵格式规则,106韵太繁,需要合并减韵;一个是平仄格式规则太严,妨碍现代语言,新词新语的运用,故应舍弃。对不束缚思想地字数、句数、对偶等方面的格式规则则继承发扬。这样,经过艺术的整合,思维的创新,思想的解放,脱颖而出的则是一种既体现旧体诗词的文化内涵又代表中国诗词文化的前进方向而又不束缚人们思想的“新体诗词”。

第二,创立“新体诗词”的设想。

(一),沿用唐宋诗词的形式、格式。

诗:沿用旧体诗的各种体裁、形式,为今所用。

词:沿用宋词至今保留下来的267个词牌、词谱,固定下来的字数、句数、韵脚,填上积极上进的社会生活内容。

(二),韵:弃106平水韵,用汉语拼音22个韵,不讲究平仄。

(三),语言:弃文言文。用现代汉语、普通话。避用陈词套语,晦字、拗句,尽量不用典故,以杜甫“诗清立意新”为写作准则。

(四),风格:创新思维,创新构思,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文字要通俗,形象,生动活泼。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发展中创新,不断丰富和充实“新体诗词”的内涵。

第三,“新体诗词”概念表述:继承旧体诗词的体裁形式和格律规范中关于字数、句数、对偶、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则。沿用原词牌、词谱的句数、字数和韵脚。舍弃束缚人们思想地平仄格式规则和106平水韵。用现代汉语拼音22个韵,用文学语言新词新语。充分表达现实社会生活内容;充分表现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风貌;充分抒发现代人们的真情,豪情。弘扬、普及、繁荣社会主义诗词文化。

第四,评审、赏析“新体诗词”的标准。

“新体诗词”是从“旧体诗词”脱颖而出的,既体现旧体诗词的文化内涵又代表中国诗词文化的前进方向。因此,应该有一个新的评审、赏析标准。

制定“新体诗词”标准的依据有三:一是遵循杜甫“诗清立意新”的创作准则;二是依鲁迅先生对“新体诗词”所提示的:“有节调,易记,易懂”,“有格式不要太严”,“有韵不依旧诗韵,只要顺口就好”。三是按照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正确对待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既要坚持诗词文化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又要通俗易记、易懂,为工农兵大众所接受。拟制条件如下:(一)创新思维,创新构思,立意新颖。

(二)内容健康,思想向上,以颂扬社会主义精神风貌为主旋律,扩展诗词文学形式为社会服务的功能。

(三)创新风格,探讨把旧体诗词婉约派与豪放派的艺术技巧与民歌形式相融合,形成“新体诗词”的新风格。语言自然、清丽,生动活泼,触景生情,情景交融,不写空言。直率、坦白地表达新时代人们热情,真挚,豪放的情感。

(四)用现代汉语拼音22个韵,力求顺口通畅。

(五)作品所选用的形式、格式应符合原词牌的基本要求。

(四)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