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幼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七
留美幼童
一、案例文本
中国留美幼童指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学生。公元1872年到1875年间,由容闳倡议,在曾国藩、李鸿章的支持下,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学生赴美国留学。这批学生出洋时的平均年龄只有12岁。
第一批幼童于1872年8月11日由上海出发,跨越太平洋,在美国旧金山登陆。他们乘坐刚刚贯通北美大陆的蒸汽火车,到达美国东北部的新英格兰地区,从此开始了长达15年的留学生涯。幼童被分配到54户美国家庭中生活。他们以惊人的速度克服了语言障碍,成为就读的各个学校中最优秀的学生。幼童群体取得的优异成绩令美国人惊叹不已。耶鲁大学校长波特在信中称:“贵国派遣的青年学生,自从来到美国,人人善用时间,研究学术,各门学科都有极佳的成绩。……他们的道德,也无不优美高尚。”据不完全统计,到1880年,共有50多名幼童进入美国大学学习。其中22名进入耶鲁大学,8名进入麻省理工学院,3名进入哥伦比亚大学,1名进入哈佛大学。
幼童们在美国接受西方的教育,过美国式的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不愿穿中式服装,而是一身美式打扮,不少幼童把脑后的长辫子剪掉,一些幼童受美国宗教文化的影响,甚至信奉了基督教。幼童们学习西方教材,不但学到了许多新的自然科学知识,也接触到较多的资产阶级启蒙时期的人文社会科学文化,这使他们对学习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失去兴趣,对烦琐的封建礼节不大遵守,反而对个人权利、自由、民主之类的东西十分迷恋。他们与美国的女孩子暗暗约会,参加各类体育活动……所有这些新变化都被清政府的保守官僚视为大逆不道,不可容忍,一场围绕留美幼童的中西文化冲突随之爆发了,导致原定15年的幼童留美计划中途夭折,1881年四批留学生全部被召回国。当时,耶鲁大学的22位留学幼童中只有詹天佑和欧阳庚二人顺利完成学业。容揆和谭耀勋抗拒召回,留在美国完成耶鲁大学学业。李恩富和陆永泉则是被召回后,重新回到美国,读完了耶鲁。被召回国的除中途撤回、病故外洋以及仍留在美国的共26名外,其余94名分三批回国。
幼童归国后,并没有“分别奏赏顶戴官阶”,而是饱受中国正统官僚系统的歧视和冷落。1881年11月6日,当幼童抵达上海后,像犯人一样被中国水兵押往上海道台衙门后面的“求知书院”。这所书院已关闭10年,墙壁剥落,地板肮脏,石阶满布青苔,门窗均已腐烂。幼童们夜晚就躺在两条板凳架起的一块木板上,望着满布蛛网的墙壁和地上砖缝中冉冉升起的潮气昏昏欲睡。他们刚从异国他乡回来,就被禁闭在这种地方,莫名其妙地失去行动自由,其痛苦不言而喻。更令他们愤慨的是,清政府强行分派他们到各地工作或重新学习,全然不考虑个人志趣及所学专业,每月只发给他们5到15两银子,使他们的生活陷入异常贫困的境地。与此同时,留美幼童遭到社会的谴责,当时的《申报》写道:“国家不惜经费之浩繁,谴诸学徒出洋,孰料出洋之后不知自好,中国第一次出洋并无故家世族,巨商大贾之子弟,其应募而来者类多椎鲁之子,流品殊杂,此等人何足以与言西学,何足以与言水师兵法等事。”
令人称奇的是,留美幼童“均能始终勤奋,日进有功”,在“备受歧视中,与中国‘守旧派’竞争”,“在实践中求希望”,日后大都成为朝廷重臣,活跃在铁路、电报、矿冶等新兴产业,在外交领域,更是当仁不让地代表大清国,足迹遍布世界各地。他们中有成功向
美国交涉返还庚子赔款1500万美元的驻美公使梁诚,有促成辛亥革命、南北议和的唐绍仪,有修成京张铁路的詹天佑,有清华大学首任校长唐国安,有北洋大学校长蔡绍基;也有在甲午海战中撞日舰“吉野”而为国捐躯的“致远”舰副舰长陈金揆,等等。
资料来源:
1.钱钢胡劲草:《大清留美幼童记》,当代中国出版社2009年1月。
2.孔凡军等:《走出中国》,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
3.《环球时报》2002年12月30日第十九版
4.中央电视台:《幼童》(五集电视纪录片)央视网站:
/geography/special/C12107/01/index.shtml。
二、思考讨论题:
1、清政府派出幼童留美的用意是什么?
2、清政府为什么要中途召回留美幼童?
3、清政府十五年的幼童留美计划夭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评价幼童留美事件?
三、案例解析:
清政府中的洋务派倡导办洋务,本是希望在保持封建政治和文化传统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挽救垂死的清王朝。派遣幼童留美的用意是希望假外国人之手培养出一批掌握西方科技知识,但服务于封建纲常礼教的卫道士,即所谓“中体西用”。
然而,幼童留美的结果却与这一初衷大相径庭。幼童在美国接受的是西方教育,过的是美国式生活,尤其是受美国宗教文化的影响,一些幼童甚至信奉了基督教,“美国化”越来越明显,为顽固派的口诛笔伐提供口实,让洋务派对之产生怀疑。在多重压力下,洋务派逐渐改变原来的支持态度,要求终结留学事业。首任留美幼童监督陈兰彬说“赴美生亦未必大有成就”,动议撤销肄业局。最后一任留美幼童监督吴子登更是污蔑留美学生“久居美国,必致全失其爱国心,他日纵能学成回国,非特无益于国家,亦有害于社会”,建议清政府“从速解散留学事务所,撤回留美学生”。1881年2月20日,李鸿章在给陈兰彬的电报中也说:“如真无功效,弗如及早撤局省费”。
幼童留美计划夭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幼童留美”始终受到顽固派的反对。1874年,第二批幼童派出之前,他们借口开销太大,主张不再派出第三、四批。尽管因洋务大员李鸿章的极力坚持,出洋肄业局没有因经费短缺提早撤回,但也给幼童留美事件蒙上了沉重的阴影。其次,美国的排华运动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879年,美国国会通过《排华法案》;1880年,卡罗拉多州发生排华暴动;同年,中美签订《北京续修条约》,对美国有权限制华人入境作出明文规定,并拒绝幼童进入美国陆海军学校,使幼童留美失去最基本的合法性。加上清廷对幼童“美国化”的恐惧。多种因素叠加影响,最终造成原定十五的留美计划破产。
尽管幼童留美计划夭折了,但幼童留美事件意义十分深远。首先,它开创了中国留学教育的先河,迈出了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步,此后中国学生留洋热情日渐高涨,留学之士源源不断,使中国传统的乡土观念受到巨大冲击。其次,作为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初次尝试,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