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诗经二首》 同步练习(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诗经>二首》同步练习(解析版)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雎鸠
..(cēn cī)未晞.( xī)
..(yáo tiǎo)参差
..(jū jiū)窈窕
B.荇.菜(xíng )寤寐
..(jiān jiā)
..(wù mèi )琴瑟.(qín sè)蒹葭
C. 溯洄
..(hào qiú)在水之湄.(méi)
..(sù huí ) 萋.萋(qī)好逑
D. 跻.(jī) 水中坻.(chí)水中涘.(sì)水中沚.(zhǐ)
【答案】D
【解析】A窈窕(yǎo tiǎo) B荇菜(xìng ) C好逑(hǎo qiú)
2.解释加点词语:
(1)窈窕
..淑女:
(2)君子好逑.:
(3)左右流.之:
(4)寤寐
..求之:
(5)溯洄
..从之:
(6)白露未晞.:
(7)道阴且跻.:
(8)蒹葭采采
..:
【答案】(1)文静美好的样子。
(2)配偶。
(3)捞取。
(4)这里指日日夜夜。
(5)逆流而上。
(6)干。
(7)(路)高。
(8)茂盛的样子。
【解析】只有牢固掌握实词的含义,才能准确理解诗歌。
因此应该下功夫记忆。
3.默写填空:
(1)求之不得,。
,。
(2)蒹葭采采,。
,。
(3),道阴且右。
,宛在水中沚。
【答案】(1)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2)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3)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解析】注意书写工整,不要写错别字。
4.《诗经》是我国第部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时代大约五百年间的篇诗歌。
原本只称《诗》,在先秦典籍里通称《》,汉代以后,儒家奉它为经典,始称《诗经》。
《诗经》包括“、、”三部分。
“”
为民歌,共有十五国风。
共一百六十篇,是《诗经》中现实主义的代表,其中大部分是各地的民间歌谣;“”是“大雅”和“小雅”的总称,共一百零五篇。
大雅(31篇),小雅(74篇),其中大部分是王室贵族所作;“”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四十篇,是统治者祭祀天地宗庙的祭礼歌辞。
【答案】一 305 诗三百风雅颂风雅颂
【解析】文学常识的考查是中考的一个重要部分,平时学习中应该注意积累,牢固掌握。
5.《诗经》表现手法有、、。
为陈述(直接铺叙);为比喻;是托物起兴,即借别的事物来引起所歌咏的内容。
“、、、、、”合称为《诗经》“六义”。
《诗经》中的诗歌多以言为主,多为隔行用韵,但不拘泥,章节常反复,多用叠字。
《关雎》是《风》之始也,是305首中的第首。
【答案】赋比兴赋比兴风雅颂赋比兴四一
【解析】文学常识的考查是中考的一个重要部分,平时学习中应该注意积累,牢固掌握。
6.下面诗句没有运用比兴手法的一句是()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C.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D.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比兴手法的辨别和赏析。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集,其中赋、比兴是其中的写作手法。
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C项没有用到比兴。
二、阅读与赏析:
(一)课内阅读
7.《关雎》全篇的中心是哪个字?
【答案】求
【解析】这首诗全篇都在表现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追求,因此中心是“求”字。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赞美一个文静、美丽、热爱劳动的姑娘,歌颂一个贞洁、有德行的姑娘。
B.“流之”“采之”“芼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
C.“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写青年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也是他想象结婚时的热闹情景。
D.全诗情感率真、淳朴,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答案】A
【解析】A项该诗不是托物言志诗,而是爱情诗。
9.“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案】这四句运用了比兴的手法,借雎鸠鸟一声声的相互和鸣起兴,引起男子无限的情思,继而想到那位美丽贤淑的少女,正是自己理想的佳偶。
【解析】学生要熟练掌握《诗经》中重要的赋、比、兴表现手法,能准确识别,并简要赏析。
10.《蒹葭》开头两句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答案】开头两句起兴,交代了时令、环境,描绘了一幅萧瑟冷落、露凝霜结的晚秋图,为全诗渲染了凄清、惆怅的气氛。
【解析】首先简要概括两句诗所交待的内容,再分析其作用。
11.《关雎》与《蒹葭》的艺术特点有什么不同?
【答案】《关雎》一诗重在叙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小伙子从爱上“窈窕淑女”后开始追求她,到追求不到苦苦思恋,再到幻想已得到她的幸福场景这样一条线索。
《蒹葭》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
第一部分就写主人公隔水远望,“伊人”仿佛就在河对岸,又好像在水中央,若即若离。
后面两部分是对前面的反复咏叹,突出主人公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
与《关雎》相比,《蒹葭》的情感韵味更浓郁。
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
“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解析】从故事情节和表现手法两方面回答即可。
(二)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注释
黍:北方的一种农作物,形似小米,有黏性。
离离:行列貌。
稷:古代一种粮食作物,指粟或黍属。
行迈:行走。
靡(mǐ)靡:行步迟缓貌。
中心:心中。
摇摇:心神不定的样子。
悠悠:遥远的样子。
12.给加点字注音:
黍.离()彼稷.()靡.靡()
如噎.()谷穗.()哉.()
【答案】shǔ jì mǐ yē suì zāi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字词掌握程度,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积累并记忆。
1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A.彼黍离离
..:
B.行迈靡靡
..:
C.中心摇摇
..:
D.中心如噎.:
【答案】A繁茂的样子。
B脚步缓慢的样子。
C心神不定的样子。
D塞住。
【解析】有些词语比较难懂,可以结合全诗意思以及词语本意综合分析理解。
14.在本诗的三章中,随着黍、稷的成长过程,作者的情绪也在不断变换,说一说是如何变换的,及其这种变换的作用。
【答案】心中摇摇到心中如醉,再到心中如噎,感情不断深化,加深了浓厚沉郁的气氛。
【解析】这三节诗中变化的部分仅几个字,表达情绪的为“中心”后面的“摇摇”“醉”“噎”。
抓住这三个词语分析体会即可。
15.表现“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诗句是“,”。
【答案】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何求
【解析】解答此题应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完成,因此要认真阅读原文,结合注释,力争读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