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案例:中粮集团的战略转型
中粮集团成功转型的做法及启示
中粮集团成功转型的做法及启示中粮集团成功转型的做法及启示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成立于1952 年的中粮总公司。
从当初的单一进出口业务现已转型成长为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和实力雄厚的食品生产商,享誉国际粮油食品市场,50 余年的国际贸易经验。
除拥有农产品贸易、生物质能源开发、食品生产加工、地产、物业、酒店经营等市场化企业外,在金融服务领域还拥有“中国食品”控股”两家香港上市公司和“中粮地产”中粮屯河”、生化”、“丰原生化”等6家国内上市公司。
1994 年以来,成绩卓著,连年入围《财富》世界500 强企业。
截至2006 年底,资产总额达1067.1 亿元,实现营业收入794.9 亿元,利润总额37 亿元、上缴税金24.3 亿元。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成功转型的主要做法实施集团战略转型在粮食进出口的专营时代,集团在某种程度上是一家垄断企业。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经营环境发生了变化,竞争加剧,垄断地位不断被削弱。
为此,实施战略转型,即在体制上从一家老国企逐渐变成相对市场化的企业;在业务上从贸易型企业逐步转变成有生产、有实业、全价值链的企业。
2005 年4 月,中粮集团将发展战略确定为有限度、相关多元、专业化、行业协同。
有限度,即坚持集团层面不搞过度多元化,第一要务是发展好主营业务,新进任何行业都要慎之又慎;相关多元,即多元化的业务之间一定要具备相关协同性,要有逻辑关系专业化,即每一个业务单元形成自身发展目标和行业竞争战略,找准行业标杆,明确自身定位,寻求符合自身发展的商业模式,形成行业领导地位行业协同,即通过不断调整业务组合,支持业务单元专业化的发展,增强集团整体竞争力。
同时,战略定位和组织架构的设计也要形成内在的商业逻辑的联系。
大企业的每个小单元都是一个强有力的模块,这个模块自身在其面对的行业竞争中是强有力的,不是仅仅在大企业的扶持下才能生存的。
但放在大企业的整体协同的支持下,要如虎添翼,更有超越对手的能力和条件。
财务管理论文(中粮并购蒙牛案例分析)
.高级财务管理结课论文论文题目:中粮并购蒙牛的案例分析年级专业: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摘要在国资委积极推进国企改革的今天,作为迄今为止食品行业第一大收购案——中粮集团收购蒙牛乳业显然成为国企集团转型的典型代表。
基于这一背景,仅从杠杆收购的角度,分析了其对此次收购可行性和收益性的影响。
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可以为今后国企的整合并购提供一些经验和思路。
关键词: 中粮蒙牛并购一、中粮并购蒙牛背景介绍(一)、主并企业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粮集团”,英文简称“COFCO”),是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又是实力雄厚的食品生产商,享誉国际粮油食品市场。
中粮集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2年,是中国从事农产品和食品进出口贸易历史最悠久和实力最雄厚的企业,几十年来一直是我国小麦、玉米、大米、食糖等大宗农产品贸易的主导者。
中粮集团目前旗下设中粮粮油、中国粮油、中国食品、地产酒店、中国土畜、中粮屯河、中粮包装、中粮发展、金融等九大业务板块,拥有中国食品(HK0506)、中粮控股(HK0606)两家香港上市公司,中粮屯河(600737)、中粮地产(000031)和丰原生化(000930)和吉生化(600893)等六家内地上市公司。
作为投资控股企业,中粮集团有效地利用自身遍及世界的业务网络来组织、调配各项经营资源,取得稳健快速的业绩增长,且名列美国《财富》杂志全球企业500强,居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之首。
(二)、目标公司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2319HK,简称蒙牛乳业),连续第三年稳坐中国乳业头把交椅。
蒙牛乳业创立于1999年8月,为完全由自然人发起的一家民营企业,2004年6月10日蒙牛乳业正式在香港联交所主板市场上市(股票代码2319 HK),成为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乳制品企业。
公司在全国15个省级行政区建立了约30个生产基地,带动内蒙古及周边地区新增奶牛110万头,产业链条辐射200多万农牧民。
用行动学习推动中粮组织转型—张楠
深 圳
金 资 中 利 三 木 香 粮 中 融 产
茶 海 利 精 油 谷 管 业 材 公 中 香 饲 集 务 理 公 船 发 粮 司 部 部 司 务 展 部 料 料 团
10
中粮战略转型——转型 2007年:按照专业化管理要求形成九大业务板块 中粮集团
办公厅 战略部 财务部 人力资源 部 创新与品牌 管理部
1.回顾有什么
回顾 工作 执行解决 方案、界定 是什么
问题
问题解决 与决策 5.计划制定行动计划
计划解决 方案 分析问题 的根源 产生可能 的解决方 案并选择
3.分析为什么
4.方案如何解决
基于“解决问题六步法”,中 粮集团形成了一个结构化的培训 研讨模式。每次培训研讨都从企 业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由 企业内部专家担任培训师,按照 : 导入理念和分析工具→集体研讨 →引导催化→总结关闭 四个环节,提出解决问题的 方法,作出决策。
446
30
20 10 0
16
24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总资产(亿元)
2,000 1,800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净资产(亿元) 1,785
800 700
715
1,209 873 466 559
经营班子
研发部 审计部
法律部 党群工作部
BNU
小 大 糖 玉 期 玉 米 货 加 工 麦 米 业 米 公 事 业 部 部 部 部 部 司
啤 油 面 屯 酒 饮 巧 营 粮 果 食 肉 包 中 物 酒 酒 亚 龙 酒 谷 菜 品 装 业 店 店 湾 河 克 销 粮 原 脂 粉 贸 水 贸 食 实 投 投 管 开 业 料 公 力 公 地 料 易 产 易 业 资 资 理 发 部 部 部 司 部 部 部 司 部 部 部 部 部 产 部 部 部 部
中粮集团的品牌策略:覆盖食用油细分市场
中粮集团的品牌策略:覆盖食用油细分市场中粮集团的品牌策略越来越有宝洁的做派,尽管前者生产的是食品,而后者供应的是包括洗发水在内的日用消费品。
宝洁已经将洗发水做成了一个高度细分的市场,“飘柔”提供洗发水的通用产品,讲究护发的可以用“潘婷”,需要去屑的去找“海飞丝”,追求时尚的可以买“沙宣”,消费者对于洗发水的需求,宝洁一网打尽。
像做洗发水那样做粮油品牌,对中粮来说并不是异想天开。
在食用油领域,覆盖所有的细分市场,就是中粮想做而且正在做的。
错失第一波机会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中国人消费食用油就是千家万户拿着具有自家特色的油瓶去国有粮店,按照定量从沾满了油渍的大铁桶里摇出几斤豆油或者菜油分装到自家的油瓶里,类似的景象如今在中国的农村和郊区仍然可以见到。
没几个人在乎这是什么牌子的食用油、是由哪家企业生产的、有哪些营养元素是人体必需的这一类问题,当时仍然是食用油供应紧缺的时代,吃上油已经不错,没人想去琢磨是豆油好还是菜油好,是张三品牌还是李四品牌更招人喜欢。
将品牌引入食用油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是今天被称为益海嘉里的一家新加坡企业,有意思的是,1990年第一桶贴上“金龙鱼”品牌的小包装食用油下线时,中粮集团和益海嘉里是合作伙伴,一位业内人士说,面对这种亮晶晶的由透明塑料瓶灌装的食用油,中粮集团对未来的市场前景心存疑虑,担心中国人消费不起。
然而,中国人解决温饱问题的速度快得惊人,一开始定位作为逢年过节礼品的“金龙鱼”小包装食用油很快走进了中国城市普通消费者的厨房,从1996年起,金龙鱼连续十三年蝉联中国小包装油销量冠军,“金龙鱼”成为中国小包装食用油第一品牌。
1993年,中粮集团的小包装食用油下线,虽然一路马不停蹄,在中国小包装食用油市场的第一次发展浪潮中,中粮集团还是错失了成为食用油第一品牌的机会。
突破品牌铁桶阵包围如今的中国人已经不必为食用油吃不够而发愁。
1994年前后,中国食用油的消费量每年只有900万吨,2009年增长到2400万吨,今年预计达到3000万吨左右。
中粮集团演绎“数字化-数智化”升级演示稿件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1 2
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进 步,数字化时代已经来临,正在深刻改变着商业 模式和运营方式。
消费者需求变化
消费者对个性化、便捷化的需求日益增长,企业 需要借助数字化手段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3
行业竞争压力
数字化技术的普及使得行业竞争愈发激烈,企业 需要紧跟数字化发展步伐,提升竞争力。
业务模式创新
数字化转型推动了中粮集团业务模式的创新,实 现了从传统业务向数字化业务的转型。
组织架构优化
数字化转型促进了中粮集团组织架构的优化,提 高了企业决策效率和灵活性。
竞争力提升
数字化转型提升了中粮集团的竞争力,使其在激 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02
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与布局
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及挑战
物联网技术在中粮集团应用前景
智能化物流管理
通过物联网技术,中粮集团可以实现物流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智能调度,提高物流效率, 降低物流成本。
智能化仓储管理
物联网技术可以应用于中粮集团的仓储管理中,实现仓库的自动化、智能化管理,提高 仓储效率和准确性。
智能化供应链管理
中粮集团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智能化供应链管理系统,实现供应链的实时监控和 智能优化,提高供应链整体效率和竞争力。
创新激励机制
建立与数字化转型相适应的激励机制,如设立数字化创新奖励、提 供职业发展机会等,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企业文化重塑与价值观传播
倡导数字化思维
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引导员工树立数字化思维,积极拥抱数字 化转型。
重塑企业文化
在传承优秀企业文化的基础上,注入数字化元素,形成适应数字化 转型的新的企业文化。
中粮集团全产业链战略全景透视案例分析
邦基:以注重从农场到终端的产业链完整性而著称,在南美拥有大片农场,一边向农民卖化肥,一边 收购他们手中的粮食,再出口到其他国家或者进行深加工。
嘉吉公司:一直很注重粮油物流环节,拥有400条平底运粮拖船和2000辆大货柜车。嘉吉还主张开放 自由贸易,其发展战略主要是开发第三世界的潜在市场。
2007年1月,中粮将30多个业务单元集中于中粮 贸易、中国粮油、中国食品、中国土畜、地产酒店、 屯河公司、中粮包装、中粮发展、金融事业部等9大 板块。
结合对品牌认知程度的调查中可以看出,中粮在
艰难转型的这些年来,虽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步, 但是在整体的战略布局和风险控制上,远远落后于 四大粮商。全产业链有效的控制了食品安全的各个 环节,但如果需要用全产业链进行推动整体品牌的 成长则危机重重。不断扩张带来的资金链风险,整 体品牌推广的举步维艰,海外原产地的艰难布局, 四大粮商的步步紧逼,无一不威胁着中粮全产业链 的生存。
路易达孚集团:非常重视通过期权期货来平衡农产品的交易风险。Biblioteka 国外竞争对手具体分析之嘉吉
美国嘉吉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控股公司、最大的动物营养品和农产品制造商。过141年的经 营,嘉吉已成为大宗商品贸易、加工、运输和风险管理的跨国专业公司。
业务领域&顾客群体: 1、农业服务:向世界各地的农作物和牲畜生产商提供适合客户需求的农业经营服务和产品 2、采购和深加工:通过采购、深加工、营销和分销能力,连接粮食、油脂和其他农产品的生产者 和用户。 3、食品原料和应用:向全球的、地区性的和当地的食品生产商、食品服务公司和零售商提供食品和 饮料原料、肉类和禽类产品,以及新产品应用服务。 4、风险和财务管理:向客户和公司提供风险管理和世界市场上的财务解决方案, 并开发电子商务的应 用和市场。 5、工业:向世界各地的客户供应化肥,盐和钢材类产品并提供相应服务,开发农业原料的工业应用。
精选案例:中粮集团的战略转型
中粮集团从粮油食品贸易、加工起步,逐步向实体领域发展,成为一家涉及农产品加工与贸易、金融、地产等多产业、跨领域的投资控股型集团公司,居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之首,名列美国《财富》杂志全球企业500强。
中粮集团的战略经历了从以贸易为主到全产业链的艰难转型历程。
以董事长宁高宁和总裁于旭波为代表的中粮管理团队发起一场以“全产业链”为主攻方向的全面战略转型,从过去的外贸业务为主逐渐向加工和品牌等产业链各个环节延伸,增强市场主导能力。
在新战略思想的指导下,中粮通过一系列的并购及分拆上市,形成了粮食贸易、粮食及农产品加工、生物质能源、品牌食品、地产、酒店、土畜产、包装、金融九个板块业务构成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基本实现了贸易向产业的转型。
中粮的竞争力也得到很大提高:与2004年相比,中粮2008年的总资产、营业收入增长1 倍多,经营利润增长5倍、净利润增长3倍以上。
1.传统战略(1)以贸易为主导的战略1987年以前,中粮是典型的外贸类企业,靠着外贸垄断权和资源权来生存和发展。
1992年,中粮开始由一家传统外贸代理企业向多元化公司转型。
1996年,中粮提出“四三三”经营格局——进出口贸易占40%,实业占30%,期货、金融及服务业占30%,实业成为公司经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粮将其全部实业项目划分为粮食油脂加工,农副产品种植养殖,酒、饮料生产,工业食品加工,包装,仓储运输,酒店经营和物业开发八大系列。
至2004年,中粮福临门牌食用油,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名列同行业第二;长城干红、干白葡萄酒的销量,在中国葡萄酒行业中排名第二;“金帝”巧克力,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位居第三;中粮可口可乐有限公司,是可口可乐在中国大陆的第三家独立装瓶商。
中粮在酒店、麦芽、面粉、金属包装等几个重要的投资项目上也获得了成功。
2004年12月,宁高宁从华润集团“空降”到中粮,成为中粮集团新的董事长。
2004年底的中粮,传统外贸依然是比较主导的业务。
(2)传统战略的弊端第一,发展战略思路相对简单,不系统中粮集团提出了2000-2005年的发展战略:加快企业改革的步伐,调整组织结构、人才结构;扩大粮油食品主业规模,调整产品结构;加强科技开发、资本运营、品牌经营,提高企业核心能力;建立国内营销网络,实现国内外经营一体化;实现产业资本、贸易资本、金融资本、智力资本的结合;到2005年使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进入世界300强。
中粮集团的品牌构建与品牌战略
中粮集团的品牌构建与品牌战略品牌构建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建立和塑造自己独特形象的过程,而品牌战略则是指企业制定的用于推动品牌发展和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长期规划和策略。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粮集团在品牌构建和品牌战略方面的做法。
一、品牌构建1. 品牌定位:中粮集团以“健康、安全、可持续”的理念为核心,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食品企业集团。
通过提供优质、安全、可靠的食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对健康和美味的需求。
2. 品牌形象:中粮集团注重塑造积极、可信赖的品牌形象。
通过大力推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加强质量控制和监管,确保产品的安全和可靠性。
同时,中粮集团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感,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3. 品牌传播:中粮集团采取多种渠道和媒体进行品牌传播。
通过电视广告、报纸杂志、网络平台等多种形式,向消费者传递中粮集团产品的优势和特点。
同时,中粮集团还与知名公众人物、明星签订代言合作,借助其影响力提升品牌知名度。
4. 品牌体验:中粮集团注重提供良好的消费体验。
通过开展产品试吃活动、举办品牌推广活动等方式,让消费者亲身体验中粮集团产品的品质和口感。
同时,中粮集团还积极与消费者互动,收集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
二、品牌战略1. 市场扩张:中粮集团制定了全球化发展战略,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通过收购和合作等方式,进一步扩大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份额。
同时,中粮集团还注重开发新兴市场,抓住消费升级的机遇,满足不同地区消费者的需求。
2. 产品创新:中粮集团不断进行产品创新,推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
通过市场调研和消费者反馈,了解消费者的口味偏好和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开发新品种,以保持竞争力。
3. 品牌联合:中粮集团积极与其他知名品牌进行合作,共同推出联合品牌产品。
通过与其他行业领先企业的合作,借助其品牌影响力和资源优势,提升中粮集团品牌的知名度和形象。
4. 品牌扩展:中粮集团通过品牌扩展,进一步提升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中粮集团发展战略
中粮集团的发展战略摘要:中粮集团是中国领先的农产品、食品领域多元化产品和服务供应商,目前下设中粮粮油、中国粮油、地产酒店、中粮发展、金融等9大业务板块,拥有中国食品、中粮控股两家香港上市公司,中粮屯河、中粮地产和丰原生化3家内地上市公司。
福临门食用油、长城葡萄酒、金帝巧克力、屯河番茄制品以及大悦城Shopping Mall、亚龙湾度假区、凯莱酒店、雪莲羊绒、中茶茶叶、中英人寿保险农村金融服务等等,诸多品牌的产品与服务组合,塑造了中粮集团高品质、高品位的市场声誉。
同时,中粮集团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展开一系列的产业整合和重组并购,引入国际资本市场监管与评价机制,完善资源配置体系、管理架构和运行机制,持续提升企业竞争力。
1994年以来,一直名列美国《财富》杂志全球企业500强。
关键字:中粮集团发展战略协同多元化集团化一、中粮集团简介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粮”、“中粮集团”,英文简称COFCO)于1952年在北京成立,是一家集贸易、实业、金融、信息、服务和科研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横跨农产品、食品、酒店、地产等众多领域。
中粮是中国从事农产品和食品进出口贸易历史最悠久、实力最雄厚的企业,几十年一直是国家小麦、玉米、大米、食糖等大宗农产品贸易的主导者。
而后,其延伸至生物质能源发展、地产开发、酒店经营和金融服务等业务领域,在发展历程中不断扩大与全球客户在农产品原料、粮油食品、番茄果蔬、饮料、酒业、糖业、饲料乃至地产酒店、金融等领域的广泛合作,持久地为客户提供价值,并以此回报股东和所有权益相关者。
作为投资控股企业,中粮有效地利用自身遍及世界的业务网络来组织、调配各项经营资源,取得稳健快速的业绩增长,名列美国《财富》杂志全球企业500强,居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之首。
二、中粮集团的发展战略中粮从一个单一的进出口贸易商转型进入了多元化、实业化的发展阶段,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这和中粮集团的协同多元化发展战略是分不开的。
中粮集团:全产业链的战略转型
中粮集团:全产业链的战略转型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是单个企业之间的对抗,更是围绕企业向上和向下分别延伸出的价值链条之间的整体比拼。
中粮集团从粮油食品贸易、加工起步,逐步向实体领域发展,成为一家涉及农产品加工与贸易、金融、地产等多产业、跨领域的投资控股型集团公司,居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之首,连续18年位列《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之列。
以董事长宁高宁和总裁于旭波为代表的中粮集团管理团队发起的一场以"全产业链"为主攻方向的全面战略转型,从过去的以外贸业务为主逐渐向加工和品牌等产业链各个环节延伸,增强市场主导能力。
2005年4月,中粮集团经过广泛的深入思考,确立了"集团有限相关多元化、业务单元专业化"的发展思路,即:中粮集团的第一要务是发展好主营业务,不搞过度多元化,新进任何行业都将慎之又慎;行业之间要具备相关性和协同性;每个业务单元要形成自身的发展目标和行业竞争战略,业务单元之下不能再有多元化的业务组合;要把资源配置到有发展前景的业务单元,并通过不断调整业务组合增强集团整体竞争力。
在新战略思想的指导下,中粮集团通过一系列的并购及分拆上市,形成了由粮食贸易、粮食及农产品加工、生物质能源、品牌食品、地产、酒店、土畜产、包装、金融九个业务板块构成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基本实现了贸易向产业的转型,竞争力也得到很大提高:2004年,中粮集团总资产598亿。
2011年3季末,中粮集团总资产达2605亿。
8年间,中粮集团总资产增长了3.36倍。
一、转型之痛任何一个企业要实现模式的成功转变,都要经历一番"阵痛",中粮集团也不例外。
全产业链战略对集团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要求集团在产业协同、管控能力、财务管理等方面实现转变。
(一)产业协同之痛中粮集团的全产业链模式,从理论的角度看,实际上是纵向一体化,参与或控制整个产业链。
全产业链要求在不同的产业链条之间相互协同、资源共享,共同提升,如种植业与加工业的协同,内部交易价格及相应条款的确立等。
中粮集团的全产业链案例研究报告
中粮集团的全产业链之道研究背景近年来食品平安问题时有发生, 瘦肉精、三聚氰胺等食品平安事件接连出现。
食品平安问题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消费者越来越注重食品的品质。
当前中国的食品行业,中小型企业众多,技术水平低,竞争剧烈,价格低廉,利润空间狭窄,质量不一。
但是巨大的人口基数及多样化的饮食构造是中国食品行业开展的基石,所以整合食品产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迫在眉睫。
而中粮集团作为我国国最大的农产品加工和食品生产的国有企业,致力为社会公众提供丰富且平安放心的食品。
中粮集团在2009年首次提出“全产业链〞战略,对产业链上下游环节进展整合,将市场交易行为转化为管理协调,可以提高价值的增值效率和企业对产业链的掌控能力。
整合产业链的方式有很多,例如:三井物产通过穿插持股,网状辐射,渗透中国钢铁产业链关键环节。
中国企业通常采用的纵向并购方式,其中比拟典型的是中粮集团。
全产业链是以消费者为导向,从产业链源头做起,经过种植与采购、贸易及物流、食品原料和饲料原料的加工、养殖屠宰、食品加工、分销及物流、品牌推广、食品销售等每一个环节,实现食品平安可追溯,形成平安、营养、安康的食品供给全过程。
中粮全产业链战略模式通过对原料获取、物流加工、产品营销等关键环节的有效管控,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贯穿。
企业采用全产业链模式可以给企业带来以下竞争优势:首先,“全产业链〞模式能够使企业迅速扩大规模。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行业竞争剧烈。
仅靠企业部开展,快速提高竞争力并不现实,但可以通过兼并收购迅速扩大规模。
第二,“全产业链〞模式能够提高企业技术水平。
大型跨国企业专注于核心技术的开展,而国企业普遍缺少核心技术,从而导致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
通过收购上下游的公司,企业能够学习到新的技术,在此根底上开展自己的核心技术,提高竞争力。
第三,“全产业链〞模式可以降低交易本钱。
一体化削弱了对手的价格谈判能力,这不仅会降低采购本钱〔后向一体化〕,或者提高价格〔前向一体化〕,还可以通过减少谈判的投入而提高效益。
中粮集团战略转型
中粮集团战略转型第1章中粮公司发展历程1.1昨日中粮1.1.1中粮公司前身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粮公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建国初期。
如今多元化、航母型的中粮公司是由原单纯的进出口贸易公司发展而来的。
中粮公司的前身是1952年9月在北京组建的中国粮谷出口公司、中国油脂出口公司和中国食品出口公司,三家公司分别经营中国粮食、油脂等大宗农产品以及食品的出口业务。
中粮公司最初就是由这三家专业贸易公司合并而形成的: 1953年1月,中国粮谷出口公司与中国油脂出口公司合并为中国粮谷油脂出口公司;1961年1月,中国粮谷油脂出口公司与中国食品出口公司合并成立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发展中,公司先后更名为“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总公司”(1965年)、“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1998年)、“中国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2004年)、“中粮集团有限公司”(2007年)。
11.1.2转型前的中粮公司转型前的中粮公司有两大主要特征:一是在高度集中的对外贸易体制下被赋予专业化经营和管理的双重职责;二是从主营业务领域来看,中粮公司是单一的进出口贸易企业。
建国初期,我国实行了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同时实行由外贸部统一领导、统一管理,外贸各专业公司统一经营,实行指令性计划、统负盈亏、高度集中的对外贸易体制。
中粮公司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背景,其经营管理机制必然带有该时代的特征。
根据《中粮志》记载,自1952年成立以后,为适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中粮公司逐步建立起专业化经营、高度集中管理的经营体制和组织结构,即各省、市、自治区以及计划单列市建立具体经营粮油食品进出口业务的公司,但在计划、财务、机构编制和劳动工资等方面一律由中粮总公司总体核算。
作为粮油食品领域的专业贸易公司,这一时期的中粮公司被赋予经营和管理的双重职责:既是粮油食品进出口的专业化经营单位,又是该行业的管理“机关”。
1987年之前,中国的小麦、玉米、大米、大麦、大豆、油料、原糖等大多农产品以及罐头、蔬菜、酒、饮料的进出口贸易,均由中粮集团统一经营和管理。
中粮案例分析
中粮案例分析目录1. 内容概述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2. 中粮公司概况 (4)2.1 公司简介 (5)2.2 发展历程 (6)2.3 组织结构 (7)3. 中粮案例分析 (8)3.1 市场环境分析 (10)3.1.1 行业分析 (11)3.1.2 竞争对手分析 (13)3.1.3 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14)3.2 公司战略分析 (15)3.2.1 总体战略 (17)3.2.2 业务战略 (18)3.2.3 营销战略 (19)3.3 核心竞争力分析 (20)3.3.1 技术优势 (22)3.3.2 人力资源 (23)3.3.3 品牌优势 (24)3.4 经营模式分析 (25)3.4.1 供应链管理 (27)3.4.2 生产运营 (28)3.4.3 销售渠道 (29)3.5 财务状况分析 (30)3.5.1 盈利能力分析 (31)3.5.2 偿债能力分析 (33)3.5.3 运营效率分析 (34)4. 中粮案例启示 (35)4.1 行业发展启示 (37)4.2 企业战略启示 (38)4.3 管理实践启示 (39)1. 内容概述本案例报告以中粮集团为研究对象,旨在深入剖析其在国内外市场中的发展历程、战略布局、经营管理模式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报告首先概述了中粮集团的背景信息,包括其成立背景、发展历程、业务板块等。
随后,通过分析中粮集团在国内外市场的战略布局,展示了其在粮食产业链、食品加工、仓储物流等领域的竞争优势。
接着,报告详细探讨了中粮集团的经营管理模式,包括供应链管理、品牌战略、技术创新等方面。
此外,本案例报告还对中粮集团当前面临的国内外市场环境、政策法规、竞争对手等挑战进行了深入分析。
提出了针对中粮集团未来发展的建议,以期为我国食品行业企业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1 研究背景中粮的多元化业务布局和全球市场影响力:中粮的业务覆盖粮食收购、加工、仓储、物流、贸易、食品加工等多个领域,并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业务网络,其经营成果和战略布局对我国农业和食品企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粮集团改革案例
中粮集团改革案例
中粮集团作为中国最大的粮食和食品企业之一,曾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提升竞争力。
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改革案例:
1. 战略结构调整:中粮集团通过调整战略结构,将粮食业务和食品业务分拆或重组,以更好地专注于各自领域并提高运营效率。
2. 国际化布局:面对全球化竞争,中粮集团积极拓展国际市场,通过并购、合资等方式进军海外市场,扩大海外业务版图。
3. 品牌升级和创新:为提升市场竞争力,中粮集团进行了产品品牌升级和创新。
他们注重产品质量、食品安全,并推出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新品类产品。
4. 数字化转型:中粮集团进行了数字化转型,加强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的应用,优化生产、供应链和销售,提升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5. 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中粮集团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推动绿色生产、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同时参与公益慈善活动,提升企业社会形象。
6. 管理体系优化:通过优化内部管理体系和流程,中粮集团提升了决策效率,加强了内部沟通和协作,提高了整体运营水平。
这些改革案例反映了中粮集团在不同方面的努力,从业务结构调整到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旨在适应市场变化、提升竞争力和满足消费者需求。
中粮集团全产业链战略全景透视案
中粮全产业链之“伪命题”分析
中粮集团及旗下品牌
中粮全产业链之“伪命题分析”
Hale Waihona Puke “蒙牛劫” 回首蒙牛牛奶中含强致癌物质黄曲霉毒素M1的事件,“癌变”的蒙牛引 起了公愤,很多人再次将指责的矛头对向了蒙牛创始人牛根生。而事实上, 牛根生这次真的是背上了黑锅。自从三聚氰胺事件后,蒙牛在2009年7月已 经被中粮收编,摇身一变成为了中粮宣称的“产业链,好产品”中重要一环。 遥想当年中粮并购蒙牛时,中粮董事长宁高宁对牛根生表示,“其他我 可以不管,但食品安全一定要管”。余音未了,蒙牛却像个扶不起的“阿 斗”,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点也不给新东家中粮留有回旋余地。据不完全 统计,自2008年9月三聚氰胺事件后,蒙牛大小食品安全事故近10起,成为 了中国乳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最多的企业! 如果说作为食品企业,偶尔发生一次食品安全事故在所难免的话,但如果 连续不断地考验公众的容忍度,那只能说明其背后的食品安全体系存在重大 问题。祸不单行,2012年2月9日,中粮进口花生被质检总局查出黄曲霉毒 素B1超标。如果再联想起中粮蜂蜜、大米等产品曾相继被曝出的食品安全 问题,这不禁让人对以“食品安全是食品企业的道德底线”的产业链体系产 生怀疑,到底中粮能否走好这条路?
竞争对手DWC分析(以联合利华为例)
W(想做什么?) 联合利华的历史已经横跨了3个世纪,它的成功也历经了多个重大的历 史时期:经济繁荣期、萧条期、世界大战、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和技术 的进步。而联合利华一直以来不断开发新的产品,致力于改善人们的生 活,比如帮助人们减少花在家务上的时间;增加食品的营养;使品尝食 物成为享受;让人们开始更多的关注起自身、家庭和衣物等。 今天,联合利华仍坚信成功意味着企业行为的高标准化,‘以企业行为 的最高标准对待我们的员工,消费者,社会,乃至于我们所在的整个世 界’。这些年来,联合利华发起或参与了越来越多的项目,寻求可持续 发展的产品原料;保护环境;支持当地的社区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案例:中粮集团的战略转型中粮集团从粮油食品贸易、加工起步,逐步向实体领域发展,成为一家涉及农产品加工与贸易、金融、地产等多产业、跨领域的投资控股型集团公司,居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之首,名列美国《财富》杂志全球企业500强。
中粮集团的战略经历了从以贸易为主到全产业链的艰难转型历程。
以董事长宁高宁和总裁于旭波为代表的中粮管理团队发起一场以“全产业链”为主攻方向的全面战略转型,从过去的外贸业务为主逐渐向加工和品牌等产业链各个环节延伸,增强市场主导能力。
在新战略思想的指导下,中粮通过一系列的并购及分拆上市,形成了粮食贸易、粮食及农产品加工、生物质能源、品牌食品、地产、酒店、土畜产、包装、金融九个板块业务构成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基本实现了贸易向产业的转型.中粮的竞争力也得到很大提高:与2004年相比,中粮2008年的总资产、营业收入增长1倍多,经营利润增长5倍、净利润增长3倍以上。
1.传统战略(1)以贸易为主导的战略1987年以前,中粮是典型的外贸类企业,靠着外贸垄断权和资源权来生存和发展。
1992年,中粮开始由一家传统外贸代理企业向多元化公司转型。
1996年,中粮提出“四三三”经营格局—-进出口贸易占40%,实业占30%,期货、金融及服务业占30%,实业成为公司经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粮将其全部实业项目划分为粮食油脂加工,农副产品种植养殖,酒、饮料生产,工业食品加工,包装,仓储运输,酒店经营和物业开发八大系列。
至2004年,中粮福临门牌食用油,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名列同行业第二;长城干红、干白葡萄酒的销量,在中国葡萄酒行业中排名第二;“金帝”巧克力,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位居第三;中粮可口可乐有限公司,是可口可乐在中国大陆的第三家独立装瓶商。
中粮在酒店、麦芽、面粉、金属包装等几个重要的投资项目上也获得了成功.2004年12月,宁高宁从华润集团“空降”到中粮,成为中粮集团新的董事长.2004年底的中粮,传统外贸依然是比较主导的业务。
(2)传统战略的弊端第一,发展战略思路相对简单,不系统中粮集团提出了2000—2005年的发展战略:加快企业改革的步伐,调整组织结构、人才结构;扩大粮油食品主业规模,调整产品结构;加强科技开发、资本运营、品牌经营,提高企业核心能力;建立国内营销网络,实现国内外经营一体化;实现产业资本、贸易资本、金融资本、智力资本的结合;到2005年使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进入世界300强。
从这些描述来看,中粮缺乏系统性的战略思维,没有构建有效的战略以及战略的实现路径,各职能战略缺乏内在的逻辑性,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第二,业务模式单一随着国家进出口经营权的放开,原先拥有的垄断优势逐步丧失,中粮集团开始遇到战略困境。
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的外贸管理体制进一步向WTO的原则靠拢,纯粹外贸公司不仅业务量会越来越小,而且竞争对手会越来越多。
中粮公司近几年进出口业务方面的贡献越来越小,实业贡献越来越大。
传统外贸企业赖以生存的条件发生了改变.中粮倚重的贸易,存在的理由源自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进出口许可与配额,一旦理由消失,就必然对中粮集团形成致命性的威胁。
中粮集团单一的贸易业务模式,使得集团利润来源也比较单一,对集团的风险性非常大。
2。
中粮全产业链战略“环境决定战略”。
中粮集团进入新世纪后,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无论是国际的还是国内的,这就要求中粮集团“谋定而后动”,需要在使命愿景、发展战略、业务战略等方面进行根本性的改变,实现由单纯的贸易型企业向全产业链模式的转变,以规模经济、协同效应和产业地位实现价值最大化。
(1)中粮集团的使命愿景2004年初,董事长宁高宁从华润集团空降到中粮集团后,就提出“中粮必须回答中粮是什么样的企业”,这是任何一个企业必须思考的战略核心命题.中粮集团的产品主要是粮食贸易、农产品加工、食品制造、生物质能源生产、地产等,也就是为广大的消费者提供吃的和住的。
因此,无论从中粮未来发展空间看、自身定位,还是今天的发展基础,还是从国家宏观需要来看,中粮作为央企,最需要发挥作用的地方就是食品安全,包括食品总量和质量安全。
由此,中粮集团的使命非常清楚了。
中粮必须作为粮油食品企业存在,必须致力于提供丰富的食品及解决消费者和政府都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
这就意味着中粮打造一个强大的粮油食品产业体系,从大宗的粮油贸易到食品加工、销售,中粮必须打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为消费者提供丰富的食品之源。
(2)发展战略中粮集团总体战略为:成为以粮油食品贸易加工为主的、多业务的投资控股企业,主业集中在粮食贸易、加工,食品加工、销售,土畜产,地产,酒店及金融服务业;通过充分发挥粮食贸易主渠道及中国食品主要供应商的地位,满足客户对粮食、食品日益高品质的需求;建立国内外贯通的粮食贸易、分销、物流、加工体系,建立品牌食品的研发、生产、物流、分销体系,由此建立真正国际的大粮食、大食品加工及贸易商的地位。
2005年4月,中粮集团经过广泛的深入思考,确立了“集团有限相关多元化、业务单元专业化"的发展思路:中粮的第一要务是发展好主营业务,不搞过度多元化,新进任何行业都将慎之又慎;行业之间要具备相关和协同性;每一个业务单元要形成自身的发展目标和行业竞争战略,业务单元之下不能再有多元化的业务组合;要把资源配置到有发展前景的业务单元,并通过不断调整业务组合增强集团整体竞争力。
(3)业务战略中粮集团的主要业务板块:其一,粮油业务公司通过整合中粮粮油、中国粮油、中国食品三大粮油食品业务群,形成了粮食“大通道”经营理念下的上、中、下三游产业结构,发挥国有粮油企业的主渠道作用。
中粮粮油业务板块定位于粮食贸易和物流环节,整合了原中谷粮油集团公司的粮油内贸业务,划入原属其它业务板块的饲料业务进行集中经营管理,同时将原中谷粮油集团公司的油脂加工、粮油科技和房地产业务剥离至相关业务板块。
中粮粮油是集粮食采购、储运、销售、内外贸于一体的综合贸易运营商,为客户提供粮食原料采购、仓储物流和套期保值服务。
业务种类包括小麦、玉米、稻谷等主粮贸易、油脂油料贸易、杂粮杂豆和食品原料贸易、饲料原料贸易与加工、粮油收储业务、粮油物流业务、粮油期货业务等.中国粮油是公司主营粮油加工的业务板块,是中国领先的农产品加工商和供应商,为全球客户提供食品原料解决方案及生物能源和绿色化工产品。
中国粮油的主业集中于粮油价值链的加工环节,辅以相关的贸易业务,包括油脂加工、非粮生物质能源、大米贸易及加工、麦芽加工、小麦加工以及期货业务。
中粮的大米业务将由单一的对外贸易拓展为“种植—收储—加工—贸易—品牌—分销”一体化产业链模式。
中国食品是公司主营品牌食品饮料的业务板块,致力于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食品企业,进行可追溯的食品安全控制,为客户奉献营养、健康的优质食品。
业务范围包括酒类、糖果、小包装食用油、厨房调味品及饮料等.其二,中粮地产中粮地产围绕住宅地产领域,以提供高档住宅为定位,辅以中高档住宅和其他功能混合的都市综合体,通过合理的业务组合实现均衡发展。
其三,中国土畜中国土畜经营业务包括茶叶、木材、羊绒、香精香料、船务等产业。
中国土畜下设中茶公司、木材部、雪莲羊绒公司、利海船务公司、香精香料公司和中国山货等业务单元。
中茶公司是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科研于一体,在福建、浙江、云南、湖南等中国茶叶原产地建有多家生产企业和原料基地,茶叶销售位居国内市场第一,是中国茶叶行业规模最大的企业.中茶公司以“中茶”、“猴王"、“海堤”、“蝴蝶”等品牌经营普洱茶、绿茶、红茶等多类茶叶品种,并从事可可与咖啡豆的贸易、加工业务。
其四,中粮屯河2005年6月,中粮全面重组新疆屯河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改称中粮新疆屯河股份有限公司。
经过近年来的改造与整合,中粮屯河公司建立了以非粮农产品加工为主业的,涵盖种子研发、种植、原料收购、加工、物流及产品销售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市场竞争力得到显着提高。
2009年9月25日,公司全称由原名“中粮新疆屯河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中粮屯河股份有限公司”。
中粮屯河公司主营番茄加工及贸易、制糖及贸易、林果加工及贸易三大业务.中粮屯河公司是世界第二、亚洲最大的番茄加工企业。
其五,中粮包装中粮包装控股有限公司,是综合性消费品金属包装领域的龙头企业,是中国最大的金属包装集团。
公司拥有十家全资子公司和一家绝对控股公司,拥有全国布局近二十多间工厂。
公司定位于中高端的消费品客户群,拥有三片饮料罐、食品罐、气雾罐、金属盖、印铁、钢桶和塑胶等七大类主要包装产品,主要应用于食品、饮料、日化等消费品包装,深度覆盖茶饮料、碳酸饮料、果蔬饮料、啤酒、乳制品、日化等消费品包装市场,在多个细分市场领域均排名第一位.其六,中粮肉食中粮肉食投资有限公司控股企业6家,包括集种猪培育、饲料加工、商品猪饲养、肉食品加工及配送于一体的武汉中粮肉食品有限公司、中粮肉食(天津)有限公司、中粮肉食(江苏)有限公司;从事肉鸡饲养、屠宰加工、禽肉销售的潍坊中粮禽业发展有限公司;从事鸡肉熟制品及方便速冻食品加工的潍坊中粮富瑞食品有限公司。
其七,金融业务金融事业部主要通过建立金融混业平台,有效分散金融风险,发挥协同效应,推动产融结合,探索农业产业金融新模式。
金融事业部以中粮信托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粮信托”)为金融股权投资平台、业务跨区经营平台和金融产品创新平台,以中英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英人寿”)、中怡保险经纪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怡保险”)、大庆市商业银行为金融产品销售平台。
由此,中粮集团以消费者和客户需求为导向,涵盖从田间到餐桌,从农产品原料到终端消费品,包括种植、采购、贸易和物流、食品原料和饲料生产、养殖和肉类加工、食品加工、食品营销等多个环节,通过对全产业链的系统管理和关键环节的有效控制,形成整体竞争力,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营养健康的食品,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凭借纵向打通、横向协同的整体优势,中粮集团可以控制从田间到餐桌的各关键环节和终端出口,统领农业、食品产业链上的相关环节和企业,同时通过收购兼并推动行业整合,提高全行业的整体效率和资源利用率.(4)资本运营战略中粮集团根据总体发展战略,通过资本运营的方式,不断进行业务重组和资产整合,优化产业结构。
至今拥有4家香港上市公司和3家内地上市公司,即中国食品、中粮控股、蒙牛乳业、中粮包装、中粮屯河、中粮地产和丰原生化。
2004年中粮集团并购中国土畜公司,并对其大力进行业务重组和资产整合,调整产业结构和商业模式。
2005年6月,中粮全面重组新疆屯河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改称中粮新疆屯河股份有限公司.经过近年来的改造与整合,中粮屯河公司建立了以非粮农产品加工为主业的,涵盖种子研发、种植、原料收购、加工、物流及产品销售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市场竞争力得到显着提高.2009年,全面接手五谷道场公司,进入到方便面行业.2009年,中粮集团联合厚朴基金,投资61亿港元收购蒙牛公司20%的股权,成为蒙牛集团的第一大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