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法和转换生成语法浅谈

合集下载

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综述

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综述

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综述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综述转换-生成语法简介(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 grammar,简称TG)是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提出的一个描述语法的一个术语,他在1957年所写的《语法结构》的出版是转换-生成语法诞生的标志。

简单的说,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研究的是人类为什么会说话以及如何了解新的句子。

在1957年所出版的《语法结构》和1965年的《语法理论要略》两书被乔姆斯基称为“标准理论”。

此后他又修正了些许这些理论,称为“扩展的标准理论”,后又修订扩展的标准理论,形成“修正的扩展的标准理论”。

生成语法学的基本概念“转换”“转换”本来是一个控制论的术语,指事物从一种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

生成语法学早期借用这个术语,指的是在句子的生成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具体的操作手段及相应规则的总称。

当然,乔姆斯基的“转换”与Harris的“转换”是有一定联系的。

我们平时所说的“变换”来自Harris,只的是一种表层的转换,关注的是句子与句子或结构与结构之间的“平行”的关系。

而乔姆斯基的“转换”不单是一种平行的变换,更为重要的是一种深层形式到表层形式的生成过程。

是把现代音位学的“位”观念引申到语句结构研究中来的必然结果。

要注意的是“转换”体现的是生成语法学“规则系统”阶段(1957-1980)的特点,而这个阶段提出的各种规则大都带有“个别语法”(particular grammar)的性质。

而在后来的“普遍语法系统”中,“转换”的地位大为降低,比如在“原则-参数理论”中,原来提出的所有转换规则都被压缩为一条“- 移位”。

“生成”(generation)的基本含义有两层一、创造性这是就语言本身的客观属性来说的。

任何一种具体语言都具有很高程度上的“递归”(recursion)特点,[1]即“有限的手段的无限运用”。

具体点说,外在化的语言是个无限的句子集合,但内在性语言却表现为一套数量有限的规则,语言的创造性就表现为以有限的规则生成无限数量的合格的句子。

浅议转换生成语法及其普遍语法理论

浅议转换生成语法及其普遍语法理论

浅议转换生成语法及其普遍语法理论◆毛绍磊 西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摘 要】转换生成语言学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经历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和变化,逐渐形成了对语言进行描述和解释的一个体系。

作为乔姆斯基语法理论的核心的普遍语法的提出是对传统观念的一种挑战,对进一步理解人类大脑如何形成语言能力具有重大意义,对现在正在发展中的二语习得理论也具有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乔姆斯基 转换生成语法 普遍语法理论20世纪的理论语言学,己无可争议地在语言学史上留下了最辉煌的篇章。

本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作为“现代语言学之父”,提出了关于符号学和结构主义的理论,明确了语言的本质,为现代语言学规定了总任务:把语言作为一个单位系统和关系系统来分析。

本世纪5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则提出了转换生成语法(Transf or mati onal-Gener2 ative Gra mmar),“乔姆斯基革命”把结构主义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阶段,理论语言学的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他的理论,在语言学界的影响之广泛和深刻是空前的。

20世纪大大小小的语言学家,无论属于哪个流派,几乎无不或多或少都受到过其影响。

他的影响所及,远不止语言学本身,还包括人文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许多部门。

如果说索绪尔语言学说的提出是语言学史上哥白尼式的革命,那么作为美国结构主义语法的反动,50年代由乔姆斯基提出的转换生成语法,则是语言学史上的又一次划时代的革命。

转换生成语言学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经历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和变化,逐渐形成了对语言进行描述和解释的一个体系,在当今语言学界的影响力,犹如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

作为乔姆斯基语法理论的核心的普遍语法,其中心思想是人脑有一种先天的特定结构或属性,即语言习得机制,它是人类学会使用语言的内因。

它的提出是对传统观念的一种挑战。

研究普遍语法理论对认知心理学有着重要的启示,对进一步理解人类大脑如何形成语言能力具有重大意义,对现在正在发展中的二语习得理论也具有深刻的影响。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整理]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整理]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无论是分析哲学还是欧洲大陆哲学,都重视研究语言,这是当代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语言不能脱离世界,语言只有表现世界才有它正真的存在。

当代美国语言大师乔姆斯基首创了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正是这种转换生成语法在语言中挑起了一场革命。

它标志着西方语言学的研究,尤其是美国的语言学界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即乔姆斯基时期。

一、乔姆斯基“革命”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所研究的不是语言现象,也不是人们的语言运用,而是人们的语言能力,这种做法是对当时美国占统治地位的布龙菲尔德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的否定。

转换生成语法的创立,被认为是语言学中的一场革命,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很快成为现代语言学最有影响、最有活力的理论。

凡是希望跟上语言学当前发展的语言学专家,都重视乔氏理论.一批富有朝气的年轻人,在乔姆斯基周围,形成了转换生成语法学派。

这些学派由于基础理论与方法的新颖,而被公认为是与逻辑实证主义、日常语言学派相并列的现代西方语言哲学的又一个重要派别。

不仅如此,这场“乔姆斯基革命”还很快波及到语言学以外的许多学科,对于哲学、心理学、逻辑学、人工智能、通讯工程等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因为人们认识到,人类与其他种类动物的明显区别,与其说是某种思维功能或智力,不如说是语言能力。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正是为了探究人的语言能力。

目的是为了对人类语言的某些最显著的特征做出数学般的精确描写。

二、转换生成语法的理论框架。

转换生成语法单纯从形式的角度来描写语法结构,在研究中采用数学和逻辑学的符号和公式等形式化的手段来研究语法。

乔姆斯基在语法研究过程中采用的是演绎法和内省法,其理论目标就是通过描述和分析语言结构和语言现象对语言使用者的语言能力作出充分解释,找出普遍语法,并进而探查人类所特有的内在语言习得机制,解释语言的生成和语言的创造性等问题。

本文仅谈及GB模型和MP模型。

GB模型是标志乔姆斯基理论成熟的模型,这个模型中他区分了语音形式PF(Phonetic Form)和逻辑形式MP(Logic Form),它们分别是同人脑主司发音的声音系统和思维认知系统的接口,叫语言模型的外模块性。

认知语法与生成语法的对比研究

认知语法与生成语法的对比研究

认知语法与生成语法的对比研究发布时间:2021-12-29T08:01:01.321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3期作者:张硕[导读] 本文从理论语言学研究的三个核心问题出发,着重对比生成语法与认知语法在语言研究方面之异同,以解初学者对二者的困惑张硕郑州财经学院河南郑州 450006摘要:本文从理论语言学研究的三个核心问题出发,着重对比生成语法与认知语法在语言研究方面之异同,以解初学者对二者的困惑。

本文另介绍了对认知语法的基本认识以及一些疑问解答,以加深初学者对认知语法的认识,进一步激发其学习与研究理论语言学的动力。

关键词:生成语法;认知语法;对比一背景介绍对于刚接触理论语言学的学习者来说,理论语言学似乎是一个令人生畏、枯燥无趣的学科。

但事实并非如此,因只有深入了解语言的结构、探索语言背后的机制与奥秘,方能真正地发现它的趣味与魅力,理清生成与认知两种语言研究思路对语言的深入研究影响颇大。

二生成语法与认知语法异同任何理论语言学研究都离不开对以下三个基本问题的回答(Larson, 2010.):(1)语言是什么或语言知识包含哪些内容?(2)语言知识是如何习得的?(3)语言知识是如何使用的?正是对这三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将认知语言学与形式语言学区分开来。

本节重点对比认知语法与生成语法的异同。

首先,广义上讲,二者都认为语言与人的心智有关,都可被成为认知语言学。

区别在于,生成语法认为人脑中存在一个独立的区域支配语言,即“语言官能”,就像人体的其它器官一样,独立存在于人脑中;语言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与概括性,表现为一系列的规则,并且语言知识是一个封闭、自治的系统。

而认知语法则认为,语言是人普通认知能力的一部分,与人的范畴化活动密切相关,语言是大脑与人的身体或心理经验互动,与普遍的认知能力(如概括、抽象、范畴化的能力等)共同作用的产物,而不是单独存在于人脑中的“语言官能”;语言知识具有百科性和动态性,是一个有结构的由一系列规约化单位形成的集合(Langacker, 2008)。

浅谈转换生成语法对语言学的影响

浅谈转换生成语法对语言学的影响

浅谈转换生成语法对语言学的影响作者:肖景俪来源:《校园英语》 2019年第15期文/肖景俪【摘要】1957年乔姆斯基《句法结构》的问世标志着生成语法的诞生。

在书中他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语言分析方法——转换生成语法,从此颠覆了“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在语言学界的统治地位,掀起了一场深刻的“认知科学革命”。

这场革命给语言学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将浅谈生成语法对语言学的影响。

【关键词】生成语法;语言学;影响【作者简介】肖景俪(1994-),女,汉族,湖南邵阳人,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

自从乔姆斯基(1957)提出生成语法,语言学领域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世界。

作为一个全新的语言学理论,生成语法给语言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浅谈生成语法对语言学发展的影响:普遍语法的目的;从语言描述到语言解释;语言天赋理论的目的。

一、普遍语法的目的行为主义学家认为语言学习的过程是一种刺激-回应的过程,人在出生后才有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

这一说法形成了语言相对论,即人类的语言没有共同点,彼此的语法也不尽相同,因此每一种语言都是独特的。

然而乔姆斯基(1975)并不赞成这一观点,他提出用唯心论来研究人类语言。

有一种普遍语法能够用来理解所有种类的人类语言。

这种普遍语法包含语言的所有特征,本身自成一套体系和规则。

他还认为在人类出生前,普遍语法就存在于人脑中。

这一假设可以解释为什么幼儿能够完成复杂的语言学习,而这一问题用刺激-回应理论却不能回答。

普遍语法并不是某一语言的语法体系,而是语法中的语法。

也就是说,它存在于所有的语言当中,是从无数具体语言中抽象出来的语法。

普遍语法包括一系列准则和规则体系,这些体系在出生前就存在于人脑中。

出生后一接触语言也就是参数,这些参数就会和准则体系相融合,使得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形成语言运用的能力。

因此,普遍语法构成了人类具体语言的基础。

普遍语法是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形成的前提条件。

浅谈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

浅谈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一、转换生成语法的诞生及发展转换生成语法由美国学者诺姆·乔姆斯基于20 世纪50年代创建,以乔姆斯基1957 年发表的《句法结构》为标志发展至今已经有近60 年历史。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是语言学领域中的一次革命性变革,其影响力波及到语言学、心理学、哲学、教育学、逻辑学、翻译理论、通讯技术、计算机语言等领域,英国当代语言学家约翰·莱茵斯曾经作出这样的评论:“无论乔姆斯基的语法理论正确与否,它无疑是当前最有生命力、最有影响力的语法理论。

”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乔姆斯基师从美国描写语言学后布龙菲尔德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语言学家海里斯,并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语言学、数学和哲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1957 年乔姆斯基的博士论文缩写而成的《句法结构》在荷兰出版,奠定了转换生成语法的理论基础。

转换生成语法发展至今经历了五个阶段:从1957 年转换生成语法诞生到1965 年为古典理论阶段,这一阶段的代表作是《句法结构》。

当时转换生成语法对当时美国流行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提出了挑战,从研究方法到研究对象,转换生成语法对结构主义进行了全面颠覆。

在这一理论阶段,乔姆斯基认为语义学是独立于语法学之外存在的,合乎语法并不意味着必须要有意义,某些句子尽管没有意义,但是确实合乎语法规范。

第二个阶段是以1965 年出版的《语法理论的若干问题》为代表,这一阶段属于标准理论阶段。

在此阶段中,乔姆斯基开始将语义纳入语法范畴,并认为语义是由深层结构所决定的,因为如果不考虑语义,生成语法将产生大量无意义的句子,这些句子的存在无疑会降低生成语法的解释力和应用力。

所以在标准理论阶段,生成语法包括了三部分:句法部分,语义部分和语音部分。

其中句法部分是整个语法的核心。

由于考虑了语义成分,生成语法比起其他语法在语义敏感性方面要更具优势。

第三阶段从1972 年到1977 年,乔姆斯基的《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语义解释》是从标准理论发展到扩充式标准理论的转折点。

“生成语法”、“认知语法”与英语语法教学

“生成语法”、“认知语法”与英语语法教学

“生成语法”、“认知语法”与英语语法教学【摘要】本文在对比认知语法与生成语法的基础上,根据两种理论的基本原理,用简单通俗的语言阐明其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并力图模糊语言理论边界,根据有利于掌握英语语法的原则,把两种看似对立的理论统一地运用于英语语法教学之中。

【关键词】生成语法认知语法英语语法教学一、当前主流语言理论1.“生成语法”Generative grammar, (N. Chomsky)。

生成语法学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语法学。

其研究对象是内在性语言,而不是外表化语言,是指人脑对语法结构的认识以心理形式体现。

生成语法学研究范围限于人的语言知识或语言能力,而不是语言的使用。

生成语法学以描写和解释语言能力为目标,提出语法假设和理论来揭示其规律,说明其原因。

乔姆斯基说,与其把生成语法看作一种理论,不如看作一门“学科”,其性质和研究方法与以往的语言学有本质的区别,它是建立在三个基本的假设之上:(1)语言是一个自足的认知系统,语言能力独立于人的其他认知能力。

(2)句法是一个自足的形式系统,独立于语言结构的词汇和语义部分。

(3)描写语义的手段是以真值条件为基础的某种形式逻辑。

2.“认知语法”Cognitive Grammar,(Langacker,R.W)。

跟“生成语法”注重形式、从形式出发相反,“认知语法”注重意义、从意义出发。

Langacker据此提出三个与“生成语法”针锋相对的假设:(1)语言不是一个自足的认知系统;对语言的描写必须参照人的一般认知规律。

(2)句法不是一个自足的形式系统;句法(和词法)在本质上跟词汇一样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象征系统;句法分析不能脱离语义。

(3)基于真值条件的形式逻辑用来描写语义是不够用的,因为语义描写必须参照开放的、无限度的知识系统。

二、用“生成语法”指导基本语法规则教学众所周知,英语最基本的语法规则几乎都是固定的。

对于基本的语法规则,学习者几乎不可能从意义出发去掌握这些规则。

转换生成语法

转换生成语法

转换生成语法:它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由形式语法学家乔姆斯基提出。

他认为仅仅描写语法形式是不够的,而要探索隐藏在语法行为背后的人类普遍的“语法能力”,这种语言能力通过一套“深层结构”向“表层结构”的转换规则,从而把意义和形式结合起来,把静态描写提高到动态描写。

2。

美国认知语言学家乔姆斯基(A·N·Chomsky)的转换生成语法认为,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体系,人具有天生的语言习得机制和语言能力。

人类使用语言不是靠机械模仿和记忆,而是不断理解、掌握语言规则、举一反三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过程。

找到一个图,发不上来,用流程画给你看下语法→转换部分→表层结构→语音部分→句子的语音表现|基础部分→深层结构(指向转换部分)→语义部分→句子的语义表现简单的说,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研究的是人类为什么会说话以及如何了解新的句子。

上图是一个转换-生成语法的理论框图。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学家只需要制定上图中突出显示的四个部分的规则。

上图也是转换-生成语法的理论内容的示意图:语法主要包括基础和转换两个部分,基础部分生成深层结构,深层结构通过转换得到表层结构,语义部分属于深层结构,它为深层结构作出语义解释。

语音部分属于表层结构并为表层结构作出语音解释。

所谓语言的深层结构, 也就是一般所谓语言的思维形态结构。

所谓语言的表层结构, 也就是一般所谓语言的形式结构。

资料:【语言是附着在思维上的结构体, 语言是受思维支配的, 它是处在交际中的思维的载体。

人作为社会的成员必然具有这个社会的思维特征、思维方式和思维风格,我们统称为思维的形态。

思维形态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又是一种共时的产物, 它无时无刻不在支配语言表现并模式化为语言的深层机制, 这种人类所共有的、内在的、心理的东西称谓语言的“深层结构”。

对比语言学这种分析语言的原理首先是布龙菲尔德创立的结构主义学说,是在结构主义语言理论以及外国语教育的双重刺激下崛起的, 它运用同一种原理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描述分析。

fg转换、功能、认知

fg转换、功能、认知

转换、功能、认知——语言研究的三维视角庄会彬张培翠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摘要:生成语法、功能语法、认知语言学是国内语言研究的三大阵营,这三个阵营一向各自经营,相互之间很少借鉴,但早已有许多语言学者尝试进行三者或者其中两者的比较。

本文认为三者是从三个不同视角对语言进行研究,虽然理论和实践各自独立,但共同统一在语言研究之下,它们一起向人们揭示了语言世界。

关键词:生成语法功能语法认知语言学三维视角交点“60年代末,生成语法在中国语言学界登陆,不久,欧洲以布拉格学派、伦敦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的为代表的语言学派,及其后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也陆续出现在中国的学术刊物上,从而形成我国形式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的对立阵容。

认知语言学后来的崛起改变了这一双峰对峙局面,而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胡壮麟2005)。

国内语言研究的三大阵营,生成语法、功能语法、认知语言学却一向各自经营,相互之间很少借鉴。

国外曾有学者对他们之间的相互借鉴的可行性作过研究,其中最有名的就是Fawcett(1981)和Newmeyer(1998),两人一个从功能语法的角度搞生成,一个站在生成语法的立场评论功能语法,主张吸收功能语法的精华。

在此之后,国内也有一些学者开始尝试对他们三者或者其中两者的进行比较,如苗兴伟(1998)、朱永生(2002)、林芳(2003)等。

三者到底是对立的还是统一的?笔者认为,它们是对语言进行研究的三个不同视角,我们应该借鉴各个学派理论全面深入地认识语言世界。

我们看下面三个句子①:(1) The duke gave my aunt this teapot.(2) My aunt was given this teapot by the duke.(3) This teapot my aunt was given by the duke.单纯从语义上讲,以上三个句子所表达的内容是一样的。

但它们所选择的各自的表达方式却很不相同。

(1)是主动句,(2)是被动句,(3)是话题化了的被动句。

转换生成语法浅析

转换生成语法浅析

转换生成语法浅析摘要:当今语言学界最具影响力的两种语言学派之一的转换生成语法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建立了一套约束结构和变换的规则,实现了语言现象的动态描写,并通过对其自身缺陷的克服丰富了语言学的内容。

本文首先介绍了转换生成语法的基本观念,接着把它与系统功能语法进行比较,并提出了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

关键词:转换生成语法基本观念比较应用一、引言在西方语言学界,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onal Generative Grammar)是最有影响的语言学理论之一,由美国语言学家Norm Chomsky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创立。

它被认为和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一起代表了现代语言学经历的三个主要时期。

1958年Noam Chomsky的《句法结构》出版,标志着转换生成语法的诞生。

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的语法都是生成语法:语法规则的最终目的就是描写生成句子的思维机制。

转换生成语法学派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Chomsky。

他是一个彻底的理性主义者,无法接受语言学上的反心灵主义。

他认为肤浅的心理学和语言学把直观知识的世界排除在外,这就必然导致研究语言的源泉的枯竭。

转换生成语法正是一个可以明确表示出直观知识,并且仅靠内在逻辑的协调性就能自我检验、发现谬误的理论。

“生成”这一概念借自数学。

对语言的描写有静态的和动态的两种方法。

前者认为各种实体是根据它们的相互关系而排列起来的。

层次语法就是静态描写的典型。

静态描写事实上是把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换的各个项目展现出来。

后者即是转换生成,例如把动词词形变化看成词根加词尾的一个过程。

生成语法不仅运用动态方法描写语言中明显发生的事情,而且描写用静态方法很容易表示出的关系,当然这种动态是假设的。

转换生成主义者会把“句子是或等于名词短语加动词短语(S=NP+VP)”说成是“句子产生一个名词短语加动词短语(S→NP+VP)”。

二、转换生成语法三阶段从1955年到1965年为第一语言模式时期,从1965年到1970年为标准理论时期,1970年以后为扩充式标准理论时期。

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对外语教学启示

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对外语教学启示

浅论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摘要: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于1957年提出的转换生成语法是高度抽象的理论。

根据其哲学基础、研究对象与方法、发展阶段等方面的基本原理,本文分析了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框架下的“认知教学法”对外语教学的指导意义及可应用性,以此促进外语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紧密结合。

关键词:转换生成语法外语教学认知教学法20世纪50年代末以《句法结构》为标志,美国学者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创建了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 ational generative grammar),其发展至今不仅在语言学领域中产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影响力还涉及了心理学、哲学、教育学、计算机等领域。

正如英国当代语言学家约翰·莱茵斯所说:“不论乔姆斯基的语法理论是否正确,它无疑是当前最具生命力、最具影响力的语法理论。

任何不想落后于语言学发展形势的语言学家都不敢忽视乔姆斯基的理论建树。

”(刘润清,2004)一、哲学理论背景任何一个语言学流派都必然受到某种或某些哲学派别和思想的支配和影响,转换生成语法主张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语言的生物属性,它的哲学基础包括唯理主义、自然主义、内在主义和个人主义(童辉,2008:78)。

作为当代语言学流派,首先,乔姆斯基的理论是以唯理主义为哲学基础的,其本人宣称自己是彻底的唯理论者。

乔氏的理性主义思想与前辈柏拉图和笛卡尔等有很多相似之处。

其次,乔主张采用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语言和心智,他认为学习语言和学习其他自然科学,与数理化的本质是相同的,因此乔的学说被广泛认为更接近自然科学。

最后,乔姆斯基把语言分为“内在语言(i-language)和“外在语言(e-language)”。

内在语言就是储存在人大脑内部的语言规则和语言知识,而非任何外部世界发生的联系。

研究内在语言的学者们关心的是说话者对某种语言“懂得些什么“和这些是从哪来的,而对实际说出的话语并不给予过多关注。

《转换生成语法》课件

《转换生成语法》课件
总结词
提高机器翻译准确性的手段
详细描述
在机器翻译领域,转换生成语法通过对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进行建模, 能够提高机器翻译的准确性。通过构建语言规则和模型,机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 生成目标语言的句子,从而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语音识别与合成中的转换生成语法
总结词
语音技术的核心算法
详细描述
在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中,转换生成语法是实现高质量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的核心算法。通过构建语音规则和模 型,语音识别系统能够将语音信号转化为文本信息,而语音合成系统则能够将文本信息转化为自然的语音输出。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语义角色的识别与转换
01
语义角色是指句子中各个成分所表达的语义关系,如施事、受 事、工具等。
02
转换生成语法通过识别和转换语义角色,将深层结构的语义关
系转换为表层结构的语法关系。
语义角色的识别与转换有助于理解句子的语义信息和语法结构
03
之间的对应关系。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2
转换生成语法的核心概 念
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
深层结构
句子所表达的逻辑结构和语义关系, 是抽象的句法结构。
表层结构
实际表达出来的句子形式,是具体的 语法结构。
转换规则
01
转换规则是一组语法规则,用于将深层结构转换为 表层结构。
02
转换生成语法的发展背景
20世纪5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提出转换生成语法的概念,旨在克 服传统语言学中结构主义学派的局限性。

认知语法的特点及与生成语法之比较

认知语法的特点及与生成语法之比较

认知语法的特点及与生成语法之比较一、引言语法是语言的基础,它规定了词语的组合规则和意义。

认知语法和生成语法是两种主要的现代语法理论,它们对语法的理解有着显著的不同。

认知语法侧重于语言的经验和认知结构,而生成语法则更关注形式规则和抽象的系统。

本文将探讨认知语法的特点,并比较它与生成语法之间的异同。

二、认知语法的特点1.强调意象和隐喻性:认知语法认为,语言不仅仅是对现实的简单反映,而是人类经验和理解的产物。

它强调词语的意义往往是通过隐喻和意象来表达的,这种隐喻性在语法中也有所体现。

2.词汇和句法紧密相连:认知语法认为,词汇和句法是紧密相连的。

词汇不仅仅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它们还反映了人类的认知结构和经验。

因此,语法规则是由词汇的语义特征决定的。

3.句法结构的灵活性:认知语法认为,句法结构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灵活变化的。

不同的语境和认知方式可以导致不同的句法结构。

4.语言经验的整体性:认知语法强调语言经验的整体性,即语言是一个相互关联的网络,词语和句子的意义不仅仅取决于其自身的形式,还取决于它们与其他词语和语境的关系。

三、与生成语法的比较1.语言观:生成语法将语言视为一套形式规则和抽象的系统,这些规则和系统独立于人类经验和认知结构。

相比之下,认知语法更注重语言的经验和认知结构。

2.句法规则:生成语法通常强调形式规则和抽象的系统,而较少关注语境和经验对句法结构的影响。

相比之下,认知语法更注重句法结构的灵活性和语境依赖性。

3.语义与句法关系:在生成语法中,语义和句法是分离的,语义信息通常需要通过词汇的上下文来推断。

相比之下,认知语法认为语义信息直接决定了句法结构,因此语义和句法是紧密相连的。

4.语言与环境的关系:生成语法通常将语言视为独立于环境的现象,而认知语法则认为语言是与环境紧密相连的。

词语和句子的意义不仅仅取决于其自身的形式,还取决于它们与环境的互动。

四、结论认知语法和生成语法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反映了它们对语言的不同理解和解释。

2021认知语法和转换生成语法特点对比范文2

2021认知语法和转换生成语法特点对比范文2

2021认知语法和转换生成语法特点对比范文 一、生成语法 (一)生成语法的发展历程 1957年乔姆斯基发表的《句法结构》代表着转换生成语法的诞生,到现在近六十年历史,经历了五个阶段。

1957年-1965年是第一个阶段,为古典理论阶段,全面颠覆了正在盛行的结构主义,《句法理论》是他在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

1965年-1970年为第二个阶段,即标准理论阶段,他在语法范畴中增添了语义,《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是他在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

1970年-1979年为第三个阶段,即扩展式标准理论阶段,他认为表层结构在语义的解释中也有作用,他的主要作品有《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及语义说明》。

1979年-1993年为第四个阶段,即为管约论阶段,乔姆斯基将语义解释加入到表层结构中,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有《支配和约束论集》。

1993年至今为最简理论阶段,这个时期他的主要作品是《语言学理论最简方案》。

(二)生成语法的研究对象以及重要概念 语言能力被生成语法视为主要研究对象,乔姆斯基秉承天赋论,并提出了普遍语法。

乔姆斯基还提出了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的概念,认为深层结构在语义的解释上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并且认为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并且人天生就具有这种转换能力。

除此之外,乔姆斯基认为虽然每个民族的语言具有不同的表层结构,但是各民族语言都有一样的深层结构,这个观点对于翻译理论有着重大影响。

二、认知语法的形成及主要特点 在1976年Langacker在前人的基础之上提出了“认知语法”,Langacker 、Lakoff 、Taylor、Johnson、Talmy等是认知语言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认知语法的语言学家们认为,句法构造形成内在原因包括两点:语义和认知,语义和认知是决定句法构造的外在形式。

认知语法在批判转换生成语法的同时提出了一些新思路,如:语言及句法的非自治性,它们是具有体验性的;以语义研究分析为出发点;只设三个概念单位,并认为象征单位=音位单位+语义单位;用识解论来解释语法现象;认为语法具有相似性、模糊性。

认知语法概论

认知语法概论

认知语法概论一、认知语法是什么呢?认知语法呀,就像是我们理解语言的一把特殊钥匙。

它可不是那种干巴巴的语法规则哦。

打个比方,就像我们看一幅画,认知语法会告诉我们这幅画里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在语言里呢,就是单词、词组和句子之间的那些微妙联系。

它是从我们人类的认知角度去看待语法的,和传统语法有很大的区别呢。

传统语法可能更注重规则的死记硬背,认知语法更关注我们大脑是怎么处理语言信息的。

二、认知语法的重要部分1. 概念化这是认知语法里超级重要的概念哦。

就好比我们看到一个苹果,我们大脑里会有关于苹果的各种概念,比如它的形状、颜色、味道。

在语言里也是这样,当我们说“苹果”这个词的时候,其实背后蕴含着我们对苹果的一整套概念化的东西。

比如说“红红的苹果”,这里的“红红”就是我们对苹果颜色这个概念的一种体现。

2. 语义和语法的融合在认知语法里,语义和语法可不是分开的两兄弟。

它们是手拉手的好朋友。

比如说“吃苹果”这个短语,“吃”这个动作和“苹果”这个对象之间的关系,既是语义上的动作和对象的关系,也是语法上的动宾关系。

三、认知语法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1. 我们的日常表达在我们平时说话的时候,经常会用到认知语法,只是我们可能没意识到。

就像我们说“我高兴得像只小鸟”,这里把自己的高兴程度和小鸟的状态联系起来,这就是一种认知语法的体现。

我们的大脑通过对小鸟欢快状态的认知,来表达自己的高兴情绪。

2. 语言学习中的作用对于学习外语的小伙伴来说,认知语法能帮上大忙。

比如说学英语,当我们理解了英语里一些词汇和短语背后的认知概念,就更容易记住它们的用法。

像“on the tree”和“in the tree”,如果从认知语法的角度去理解,“on”表示在物体的表面,“in”表示在物体的内部或者被物体包围的空间里,那我们就能很清楚什么时候该用哪个短语啦。

四、认知语法的趣味点1. 像拼图一样认知语法就像一个大拼图。

每个小的语法元素、语义元素就像是拼图的小碎片。

生成语法与认知语法刍议

生成语法与认知语法刍议

转折是从研究语言(外表化了的客体)转到研究语法(一 思维规律和本质属性。(封宗信,2006:140~141)
种思维状态),这是成熟的说话者思维状态发展变化中的
(三)研究内在化语言:的状态。第二次转折从研究规则系统转到研 言机能、语言认知系统、内在化语言等术语的意义和所指
所研究的对象就是人的语法知识,包括人类语言共有的普 “生成”在数学中的这个含义正好可以借用来描写人们在
遍语法和某种具体语言所特有的特殊语法知识。
语言能力方面表现出来的创造性。
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从20世纪50年代成型到现在,
(二)语言能力的模式:生成语法不是说话过程的模
经历了几个发展过程——从1957年的早期转换生成语法, 式,而是语言能力的模式。生成语法不局限于对个别语言的
的,因为语义描写必须参照开放的、无限的知识系统。一
(五)生成语法学的论著是“小题大做”,而“大
个词语的意义不仅是这个词语在人脑中形成的一个情景, 题不做”。“生成语法学的一般论文、专著都不谈原则性
而且是这一情景形成的具体方式,即意象。
大问题,专门在技术性的小问题上做文章。竟有上百成千
(二)理论基础
篇文章探讨为什么不能把一个名词词组从关系从句中移出
广义语法,因为认知语法是认知语言学的一种研究方法或
认知语法最突出的有两点:一是句法部分不是独立
一个方面,因此,“认知语法完全可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一 的,而是与词汇、语素连为一体的符号系统的一部分;二
个组成部分。”(王寅,2006:2)
是语义结构因语言而异,语义结构中有一层层约定俗成的
认知语法从名称上看似乎是对语言的认知研究范式的统 映像,语义结构是约定俗成的概念结构,语法是语义结构
诩的“语言学革命的革命”,即对乔姆斯基语法革命而发 务是精确的、完全形式化的语言理论。乔姆斯基把语言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语法和转换生成语法浅谈
1 哲学基础
乔姆斯基结构主义的语言假说以“天赋论”为哲学基础。

侧重于语言能力即指本族语的人理解和生成从未听过的数量无限句子的先天能力。

因为每个人的大脑里存在着一个生成和过滤句子的装置——语法。

其核心部分是人类共有的——普遍语法。

它是由抽象规则和原则构成的有限系统。

语法本身是独立的系统,句法也是自主的,其构造无须参照语言的其它层面,如语义、语用等。

这种哲学观所导致的一个必然结果是,把语言当作抽象的数学符号那样进行一系列的运算。

认知语法在哲学上采取的是“非客观主义”的态度,又称为“经验主义”。

语言的意义并不限于语言系统内部,而是植根于人类与世界互动过程中形成的经验。

语言的内部知识和外部知识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自然语言的生成和理解是离不开认知的,而认知与语言之间相互交融。

在一些认知语言学家当中,他们认为人类要想来理解客观的世界,就要通过基本的范畴和动觉图式,而语言正是这种认知行为的反映。

由此得出,在认知语法中语言能力和其他认知能力是分不开的,这不仅体现了人类的经验和认知,还充分体现了语义的意象。

2 语言的研究模式
如何进行语言研究和以什么样的理论模式更适合于语言来说,Langacker与Chomsky存在着很大区别。

Chomsky认为语言可以作为算术系统来描述,就像数学中理论一样,是一门形式的科学,按照“经济”的原则,即在建立一种语言语法时,要以经济为首位,并且觉得冗繁的陈述就表示着失去有研究价值的概括。

在生成语法中,由成分要素构成的句法结构是用树形图来表示的,并采用“自上而下(Top-Down)”的分析方法。

在句法树形图中,各成分是完全分离的,其间可划出明确界限,它反映了一种传统的“组合观”,成分要素犹如“建筑构块”,并置后自然可组成较大的成分,或者说较大的成分都是由较小的成分组合而成的,都是可分析的①。

与此相反,Langacker却认为语言更像是一种生物机体,对经济的考虑应退居其次,在对语言结构的认知表达中,冗繁应该是允许的,这与获取有价值的概括并不矛盾。

有鉴于此,生成语法所采用是用最少的必须的理论上的和描写上的装置来描写语法,即:语法越简单越好。

并且生成语法强调运算即:任何能从总
原则中推导出来的都将在语法上被删除,这是因为这些具体的规则是可以运算出来的,而不必单列出来。

认知语法信奉的是以运用为基础的模式,它在语言描写中采取的是从繁的原则,认为语言系统是约定俗成单位的庞大的,高度冗繁的总汇“这些单位从非常概括的到非常具体的,它们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别”此外,认知语法认为语法模式应该是“非简化的”语法。

认知语法采用的是从具体到总体的方法,它不仅关注总的原则,还关注它们不同的约定俗成的例示,研究有关句型的实际扩展以及影响它的因素,由于句型是从具体的实例中抽象出来的,因此,我们需要研究抽象化的过程。

3语义观
乔姆斯基初期(1957—1964)的生成语法理论在语法描写中不考虑语义。

为此他还列举了“Colorless green ideas sleep furiously”这样一个句子,认为这句符合语法,但无意义,所以在语法里语义是不起作用的。

而到了第二阶段(1965—1971),他采纳了Kaze和Postal的建议,提出了语法、语义、语音三部分规则系统(即语言中的三个不同层次)。

他认为深层结构是句子的抽象句法表达(即结构组织的底层平面,决定如何解释句子),表层结构作为句法表达的最后阶段,为音位规则提供输入,更接近我们平时的说话。

即深层结构决定意义,表层结构决定声音。

Chomsky的第三阶段理论被人称作为EST理论(1972-1977)。

然而他把语义解释放到了表层的结构上,同时增加了“逻辑形式”层次、提出了虚迹(trace)理论。

Chomsky的第四阶段理论是GB Theory(1978)(即支配和约束理论,又简称管约论)。

在管约论里,Chomsky提出了普遍语法和核心语法,并把我们的注意力引入一个新的方向,那就是空范畴,有时也称“空位”,指只具有某些特性但没有实际语音的范畴。

“空范畴”作为管约论中的重要地位。

在研究“空范畴”时能够及时的了解语言结构中语法和语义的表达和规则。

在90年代,Chomsky把TG理论发展到了第五阶段,被称为最简方案理论。

认为意义由“语义层”解释。

总的看来,语义的地位在生成语法中呈现上扬的趋势,但在乔氏看来,语义是附着于语法规则系统之上的从属性的独立部分。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法成分都有意义,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是分不开的,并将语义研究视作基本出发点。

Lakoff(1987)认为认知语法主要就是要表明形式如何按照意义来表达的。

Taylor(2002)也指出语义结构的研究赫然耸立于认知语法之中。

并且认为语言意义是包罗万象的。

Langacker将意义等同于基于身体经验的概念化,它就大致等于认知加工,心理加工或心智经历,并与心智空间密
切相关,因此,语义等于能在心智中被激活的相关概念内容,以及加于其上的识解(王寅,2006)。

认知语法标志着在语法研究上由注重形式转向了注重意义,将两者紧密的结合起来共同研究。

语义在认知当中是一种体验的现象,是通过身体和心智的结合产生的产物,也是人类与外界互动所产生的结果,语义描写不仅是基于客观真值,而且还必须考虑人的认知方法(王寅,2002)。

参考文献
[1] Vivian Cook,Mark Newson.Chomsky’s Universal Grammar:An Introduction[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