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理解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概念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第10期
全面理解“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概念内涵
邓 辉
“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这个题目比较
大。我觉得首先需要把这个题目的含义分析
一下。“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包含有三个
比较重要的概念,一个是“中学生”,一个
是“地理”,一个是“核心素养”。在回答
“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这个问题之前,首
先需要搞清楚地理学的核心内涵。只有把
“地理学是什么”这个问题搞清楚了,才有
可能做好中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教育。
一、全面理解地理学的内涵
我一直在大学从事地理方面的教学活
动,也曾经接触到一些中学生的地理教育,
对地理学的人才培养有一点感性认识。地理
教学的过程很复杂,它跟纯粹的科学研究还
不太一样,需要搞明白地理科学内容与地理
的教育对象两方面的事情。地理学的内容很
庞杂,“人地关系”是一种高度的概括,还
不能完全涵盖地理学的所有研究内容。
在传统地理学中,人地关系是一个核
心,但不是全部。到了现代地理学的发展阶
段,研究的内容变化更大。中国地理学界喜
欢使用“人地关系”这个词,我不知道这个
概念的原始出处,英文的地理学文献中很少
用“人地关系”这个词,而是使用“文化生
态”这个词。在早期经典地理学发展时期,
无论是德国,还是法国、英国、美国、加拿
大,地理学家都比较关注文化与生态环境,
或者是人类社会跟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就
人地关系而言,地理学家既可以很客观地、
定量地分析自然地理的各要素,也可以实证
地或非实证地研究人文现象,研究文化的时
空分布与差异。“人地关系”这个概念已经
不能把地理学涉及的所有内容都涵盖进去
了。在中学,地理学的位置很尴尬,现在的
中学生很少把地理学看成理科,一说起地理
学就认为是文科,是背诵国名、省名和铁路
线。高考的考试科目里也把地理试卷放在文
综考试里,地理是文科生的必考科目,而理
科生是不用考地理的。
中学地理的尴尬,与地理学的学科属性
有关系。地理学确实很特殊,它有一半是在
自然科学领域里,是以寻找客观规律为目的
的;还有一半是在人文科学领域里,这一类
的研究很多是属于非科学的,与客观规律不
相关。地理学科包括自然和人文两方面的内
容。植被、土壤、河流、山脉、温度、降水
等,是自然的要素;人口、城市、民族、宗
教、语言等,是文化的要素,它们都可以做
实证的研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工作超越
了对客观事物的实证研究的范畴,超越了传
统地理学的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的内容,转
而去研究地理意识、地理意向的内容,研究
形而上的东西,研究主观唯心的东西。
地理学的研究内容虽然很复杂,既包括
自然、人文等客观要素,也涉及思想、意
识、认知、心理等主观要素。虽然内容很复
杂,但地理学的各种研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65·
点。空间性可能是地理学最重要的特点,无论是地理学的学科建设,还是地理学的人才培养,都需要重视空间分析,学会空间区域的划分,学会在区域里进行综合分析,这可能是地理学最核心的东西。但是,地理学不光具有空间属性,同时还具有时间属性。在地理学研究里,空间与时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对立统一体,空间里有时间的活动,时间里有空间的变化。如果我们仅仅开展现代的文化地理现象的空间研究,你可能是说不清楚这种空间差异的形成原因的。在文化地理的研究里,文化现象的时间变化,或者文化景观的时间变化的过程研究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研究空间差异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空间差异之下还有一个时间的变化,也就是说,地理学研究是四维的,即三维的空间加上时间的变化,这一点很重要,而这一点常常被忽略。在传统的地理学内部,是比较强调空间研究而忽视时间研究的。这个传统至少可以追溯到德国的赫特纳(AlfredHettner),他认为地理学是对地理现象的空间特征进行区域分析的科学,而研究地理现象的发生和变化,则是历史学。这种思想在美国地理学家哈特向(RichardHartshorne)1938年出版的《地理学的性质》(TheNatureofGeog raphy)一书中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这本曾具有广泛影响的著作中,哈特向明确提出,历史学是研究时间的科学,地理学是研究空间的科学,时间与空间的研究不可能相容的观点。20世纪四五十年代,英美等国的地理学界曾经对所谓的“地理学的空间与时间”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许多学者发表文章,批评在地理学研究中轻视时间过程研究的观点。其中重视对地理现象进行时间过程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的达比(H.C.Darby)和美国的苏尔(CarlO.Sauer)。正是由于他们各自出色的实际工作和系统的理论阐述,才促使哈特向对自己的理论作了修正,肯定了地理要素在时间变化过程中的重要性。二、中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以上是我就个人认识简单总结了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下面我来说说第二个问题———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中学地理教育涉及三个方面:教师、学生、教材。毫无疑问,教师、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但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离不开教材。编写出版好的中学教材,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看到现在的高中地理教材必修、选修的课本加起来好几本,内容很多。中学的地理老师能不能把这些书都讲好呢?这很可能是个问题。中学地理教师的地理学修养可能会有比较大的差别。给他们提供适用的教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需要编写出一套好的、容易使用的地理教材,要能够满足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需要,即使教师没有讲清楚,中学生也可以自己去阅读教材。所以,中学教材应该尽量编得浅显易懂、图文并茂,能够吸引学生直接去阅读。我个人感觉现在的中学地理教材里,自然地理方面的内容比较成熟,而人文地理的内容则相对薄弱。相对国内地理学界来说,也是自然地理比较强大,文化地理相对弱一点。就文化地理而言,西方“新人本主义地理学”运动之后,文化地理学除了传统的社会科学实证研究的内容之外,还涉及认知地理学的内容。除了实体的、客观的地图以外,还有一个主观的、意象的地图,它与个人的世界观、认识论、知识结构有关。对于中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应该是全方位的,除了客观的自然地理现象、文化地理现象之外,也要介绍一些地理认识、地理意象的内容。就现在的中学地理教学而言,自然地理做得比较成熟,文化地理做得还不够全面。比如,关于民族、宗教、语言、城市的内容就不够系统,甚至比较碎片化。至于有关认·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