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针法讲座课件
合集下载
子午流注针法讲课讲稿30页PPT
![子午流注针法讲课讲稿30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ecd7cafaed630b1c58eeb511.png)
子午流注针法讲课讲稿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网)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子午流注针法课件
![子午流注针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518754e192e45361066f5a9.png)
甲 丁壬
庚子头, 戊癸走壬子, 周而复始求。 是说明:
甲日、己日的12个时辰,都是从甲子开始:子时:甲子…… 乙日、庚日的12个时辰,都是从丙子开始:子时:丙子…… 丙日、辛日的12个时辰,都是从戊子开始:子时:戊子…… 丁日、壬日的12个时辰,都是从庚子开始;子时:庚子…… 戊日、癸日的12个时辰,都是从壬子开始:子时:壬子…… 正好每5天地支轮转一周,甲与己相差5;乙与庚相差5,顺 此 列推。
至阴 涌泉 *按“阳进阴退”法,癸日的开穴时辰应是癸丑,
而不是癸亥,为什么? 因为流注从甲日起开穴,每日值日一
经,每经值日十一个时辰,九天以后, 共值日一百一十时
辰,而十天共有一百二十时辰,柜差十时辰, 因此,为了
保证下一个周次循环从甲戌时开始,癸日肾经井穴的开穴时
间 不能起于癸丑,而应提前十个时辰在癸亥时开涌泉穴。
B、(公式法)日干支公式直接计算法:(但必须知道 当 年元旦日的干支) 公式:
某日天干=(元旦日天干数十天数-1)÷10=得数……所得余数。
某日地支=(元旦日地支数十天数-1)÷12=得数……所得余数。 天干所得余数查天干的代号, 地支所得余数查地支的代号。 1、公式中的减1,是因为元旦本身占了一天,故减去 2、年、月、日数为阳历 (阴历有农历、平、闰年之 别、月的大、小规
2019年干支:公式:(2019-3)÷60二
34……19。 地区 查前面的六十环周表:
19为壬午。
(二)、月干支推算方法: 月天干 (歌诀法)
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丙辛之年庚寅
上, 丁壬壬寅顺行流,戊癸之年甲寅始,一
月干支仅为此。
这儿甲己、乙庚、丙辛、丁
壬、戊癸是前面所介绍的过的 “过五相合”的天干
子午流注理论与中医操作 ppt课件
![子午流注理论与中医操作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8d82c0f58fb770bf78a55c7.png)
根据这种规律,选择适当时间治疗疾病,可以获得较佳疗效。 因此提出“因时施治”、“按时针灸”、“按时给药”等。
子午流注就是辨证循经按时针灸取穴的一种具体操作方法,它是 依据经脉气血受自然界影响有时盛,有时衰并有一定规律而制定的。 其含义就是说:人身之气血周流出入皆有定时,运用这种方法 可以推算出什么疾病应当在什么时辰取什么穴位进行治疗。
ppt课件 12
十二时辰养生法
辰 时 (7点至9点)
胃经最旺。 人在7点吃早饭最容易消化, 如果胃火过盛,会出现嘴唇 干裂或生疮。 可以在7时清胃火,胃寒者 7时养胃健脾
ppt课件
13
十二时辰养生法
巳 时 (9点至ll点) 脾经最旺。“脾主运化,脾统血” 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 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 血的质量好,嘴唇才是红润的。 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 唇紫标志寒人脾经。
子午流注理论与中医操作
ppt课件
1
目录
ppt课件
2
基本概念
子午流注是中医圣贤发现的一 种规律,中医认为人体中十二 条经脉对应着每日的十二个时辰
ppt课件
3
子午流注的含义
ppt课件
4
子午流注的含义
子午流注,是中医针灸以“人与天地相应”的观点为功能活动、 病理变化受自然界气候变化、时日等影响而呈现一定的规律。
ppt课件
29
ppt课件
30
子午流注在消化科的应用
• • • • 根据疼痛时辰判断疾病的部位 通过痛症的发生时间可以判断疾病的部位, 如疼痛在子时丑时发生,考虑胆疾病, 疼痛发生在寅时卯时,考虑为肺与大肠疾病,
ppt课件
31
子午流注与灵龟八法(自制)PPT课件
![子午流注与灵龟八法(自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9803b43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84.png)
-
7
❖ 流注意为流水输注,比喻人体气血运行输注 经脉腧穴的时辰。这种流注如环无端,运行 不息,与季节日月时辰变化紧密相关。《灵 枢·卫气行》认为,“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 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因此,子午流注 是指古代医家观察天地、日月、阴阳、四季 变化对人体的影响,用人与天地相应观点, 运用"择时选穴"进行针刺治疗的方法。
胆(木)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曲泉
心(火) 少冲 少府 神门 灵道 少海
脾(土)
隐白
大都
太白 商丘
阴 泉
陵
肺(金) 少商 鱼际 太渊 经渠 尺泽
膀胱(水) 至阴 通谷 束骨 京骨 昆仑 委中
三焦 火)
(相关冲
液门 中渚
阳池 支沟
天井
-
肾(水) 涌泉 然谷 太溪 复溜 阴谷
心包 火)
(相中冲
劳宫 大陵 间使 曲泽
-
13
二、天干地支
❖ 天干,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 、壬、癸 10 个字,等于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0 个数,又称 十天干。
❖ 地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 、申、酉、戌、亥 12 个字,等于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2 个数,又称十二地支。
-
28
三、年月日时干支的推算
❖ 子午流注针法以时间为基础,首先推算当时 的年月日时的干支,再结合阴阳、五行、脏 腑,按时选取五输穴进行针刺治疗。推算方 法简述如下。
-
29
(一)年干支计算方法
❖ 《素问·六微旨大论》指出"天气始于甲,地气 始于子,子甲相合,命曰岁立,谨候其时,气 可与期。"年的干支始于甲子,年的干支天干从 甲开始顺序排列,年的地支从子顺序向下排列 。一般用六十环周表查出当年的干支。
子午流注讲稿课件.
![子午流注讲稿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9684540a26925c52dc5bf10.png)
辰时 胃经
子时 胆经
十二经流注(每日循环)
巳时 脾经
亥时 三焦
戌时 心包
酉时 肾经
申时 膀胱
未时 小肠
午时 心经
寅 时:气血流注肺经。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
肺经 实证
肺经 虚证
寅 时( 3~5 ) 取其子穴尺泽,施以泻法
卯 时( 5~7 ) 取其母穴太渊,施以补法
补泻时间已过或不实不虚之证:取其本穴经渠、原穴太渊 “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
金土火木水
皮肤 肌肉 肢体 筋肉 脑 萎黄 萎缩 冰凉 拘挛 瘫痪 肺脾 心肝肾
金土火木水
脊柱五行辩证
骨 (正骨)水(黑)
肌肉(按摩)土(黄)
筋腱(抻筋)木(青)
皮肤(刮痧)金(白)
血脉(活血)火(红)
肾 (补肾)水(黑)
主讲:王存乐
子午流注的概念和意义
“子午”在地支中是两个对立的名词,可以代表冬 与夏、半夜与日中,也代表水与火、阴与阳、南与 北等。在这里代表时间变化。“流注”是流动灌注, 代表十二经脉气血在体内的运行状态。“子午流注” 结合起来的意思是:人体气血是在十二经脉中按着 一定的时辰规律周而复始地如环无端地运行着,并 且在十二经脉的五输穴上呈现着盛与衰的气血变化 状态。子午流注疗法就是根据这一理论,运用不同 的补泻手法,按时开经开穴,以达到调和气血阴阳, 治疗疾病的具体手段。
申 时( 15~17) 取其母穴后溪,施以补法
补泻时间已过或不实不虚之证取其本穴阳谷、原穴腕骨 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
上输于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如 小肠有热,人会干咳、排气。此时多喝水、喝茶有利小 肠排毒降火。
子午流注针法课件
![子午流注针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8ec73ff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58.png)
n (2) 原有本原之意思; n (3) 治疗本经病效果特别好。 n 返回来开值日经的原穴。 本-值日经络。
39
n 甲日胆经主气,甲戌时开取胆经井穴窍 阴。
n 甲戌时下一个阳时,当在乙日丙子时开 取小肠经荣穴前谷,因为十天于的甲, 在脏为木,属阳,其井穴为窍阴,阳井 属金,其脏为木,以金能生水。小肠经 荣水穴前谷,
n《灵枢·九针十二原》谓:“气来盛实不可逢, 气去虚衰时不可追。”自后,候营卫气血流 注盛衰时刻而迎随补泻之说日倡。
16
n肺寅大卯胃辰宫, n 脾已心午小未中。 n申膀酉肾心包戌, n亥焦子胆丑肝通。
17
n 宋代由于天干地支卦象之说盛行,促进 了子午流注理论的发展和应用。
n 约在公元1153年 (金代) 《子午流注针 经》中刊有“流注指微赋”一文,署称南 唐何若愚撰,常山阎广明注。
25
推算方法
n 总的原则:阳日、阳时取阳经五输穴;阴 日、阴时取阴经五输穴。日时干支逢单为 阳,逢双为阴。十天干配合脏腑和经脉, 即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 脾、庚大肠、辛肺、壬膀胱,癸肾,三焦、 心包络并入壬、癸。例如甲日甲戌时开取 胆经井穴足窍阴;丙子时开小肠经荥穴前 谷;戊寅时开胃经输穴陷谷,同时取胆经 原穴丘墟,称为返本还原;
n 解:甲己二天的夜半子时起于甲子,而 后依次为乙丑、丙寅 … … …
n 乙庚二天的夜半子时起于丙子,而后依 次为丁丑、戊寅 … … …
36
①按时开穴
n 阳日阳时开阳经之穴,阴日阴时开阴经 之穴,按阳进阴退的规律,推演循环。
n 甲 乙丙丁戊 己庚辛壬癸 甲 乙 n 戌酉 申未午 巳辰卯 寅丑子亥
n 甲日 甲戌时 胆-窍阴 n 乙日 乙酉时 肝-大敦 n 丙日 丙申时 小肠-少泽
39
n 甲日胆经主气,甲戌时开取胆经井穴窍 阴。
n 甲戌时下一个阳时,当在乙日丙子时开 取小肠经荣穴前谷,因为十天于的甲, 在脏为木,属阳,其井穴为窍阴,阳井 属金,其脏为木,以金能生水。小肠经 荣水穴前谷,
n《灵枢·九针十二原》谓:“气来盛实不可逢, 气去虚衰时不可追。”自后,候营卫气血流 注盛衰时刻而迎随补泻之说日倡。
16
n肺寅大卯胃辰宫, n 脾已心午小未中。 n申膀酉肾心包戌, n亥焦子胆丑肝通。
17
n 宋代由于天干地支卦象之说盛行,促进 了子午流注理论的发展和应用。
n 约在公元1153年 (金代) 《子午流注针 经》中刊有“流注指微赋”一文,署称南 唐何若愚撰,常山阎广明注。
25
推算方法
n 总的原则:阳日、阳时取阳经五输穴;阴 日、阴时取阴经五输穴。日时干支逢单为 阳,逢双为阴。十天干配合脏腑和经脉, 即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 脾、庚大肠、辛肺、壬膀胱,癸肾,三焦、 心包络并入壬、癸。例如甲日甲戌时开取 胆经井穴足窍阴;丙子时开小肠经荥穴前 谷;戊寅时开胃经输穴陷谷,同时取胆经 原穴丘墟,称为返本还原;
n 解:甲己二天的夜半子时起于甲子,而 后依次为乙丑、丙寅 … … …
n 乙庚二天的夜半子时起于丙子,而后依 次为丁丑、戊寅 … … …
36
①按时开穴
n 阳日阳时开阳经之穴,阴日阴时开阴经 之穴,按阳进阴退的规律,推演循环。
n 甲 乙丙丁戊 己庚辛壬癸 甲 乙 n 戌酉 申未午 巳辰卯 寅丑子亥
n 甲日 甲戌时 胆-窍阴 n 乙日 乙酉时 肝-大敦 n 丙日 丙申时 小肠-少泽
子午流注针法讲座
![子午流注针法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1e27e24c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d6.png)
可能不佳。
子午流注针法的未来发展
科学研究
进一步开展子午流注针法的科学研究,探究其治疗机制和临床应 用效果,为该疗法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技术创新
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对子午流注针法进行技术创新和改进,提高其 治疗水平和可操作性。
国际化推广
将子午流注针法推向国际舞台,促进针灸文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为更多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子午流注针法的理论基础
总结词
子午流注针法的理论基础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 中医学理论,强调时间因素对人体经脉脏腑的影响。
详细描述
子午流注针法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中医学的阴阳五行、 脏腑经络等理论。它认为人体内部脏腑的功能活动与自 然界的时间变化密切相关,人体的经脉气血也会随着时 间的变化而运行。在不同的时间,人体的经脉气血有不 同的盛衰变化,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针灸可以调整气血 的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因此,在子午流注 针法的实践中,需要充分考虑时间因素对人体经脉脏腑 的影响,根据不同的时间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治疗。
运针
根据病情和穴位特点,采用适 当的运针手法,调节气血流通。
定位
确定需要针刺的穴位,根据穴 位所在部位的解剖特点,采取 适当的体位和姿势。
进针
使用适当的针具,采用适当的 进针手法,将针刺入穴位。
出针
在留针一定时间后,将针轻轻 拔出,并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 防止出血。
子午流注针法的注意事项
01
02
03
子午流注针法与其他疗法的结合
01
02
03
中药治疗
子午流注针法可以与中药 治疗相结合,通过针灸和 中药的协同作用,提高治 疗效果。
推拿按摩
子午流注针法可以与推拿 按摩相结合,通过针灸和 按摩的相互补充,缓解肌 肉紧张和疼痛。
子午流注针法的未来发展
科学研究
进一步开展子午流注针法的科学研究,探究其治疗机制和临床应 用效果,为该疗法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技术创新
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对子午流注针法进行技术创新和改进,提高其 治疗水平和可操作性。
国际化推广
将子午流注针法推向国际舞台,促进针灸文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为更多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子午流注针法的理论基础
总结词
子午流注针法的理论基础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 中医学理论,强调时间因素对人体经脉脏腑的影响。
详细描述
子午流注针法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中医学的阴阳五行、 脏腑经络等理论。它认为人体内部脏腑的功能活动与自 然界的时间变化密切相关,人体的经脉气血也会随着时 间的变化而运行。在不同的时间,人体的经脉气血有不 同的盛衰变化,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针灸可以调整气血 的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因此,在子午流注 针法的实践中,需要充分考虑时间因素对人体经脉脏腑 的影响,根据不同的时间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治疗。
运针
根据病情和穴位特点,采用适 当的运针手法,调节气血流通。
定位
确定需要针刺的穴位,根据穴 位所在部位的解剖特点,采取 适当的体位和姿势。
进针
使用适当的针具,采用适当的 进针手法,将针刺入穴位。
出针
在留针一定时间后,将针轻轻 拔出,并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 防止出血。
子午流注针法的注意事项
01
02
03
子午流注针法与其他疗法的结合
01
02
03
中药治疗
子午流注针法可以与中药 治疗相结合,通过针灸和 中药的协同作用,提高治 疗效果。
推拿按摩
子午流注针法可以与推拿 按摩相结合,通过针灸和 按摩的相互补充,缓解肌 肉紧张和疼痛。
子午流注针法基础知识ppt课件
![子午流注针法基础知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ebad33a3b3567ec112d8a53.png)
? 五输穴与脏腑、经脉、阴阳、五行的关系见附表5。
附表5五输穴与脏腑、经脉、阴阳、五行的关系
经五别行五 输穴
胆(木)
小肠(火) 胃(土) 大肠(金) 膀胱(水)
三焦火()相
金 井
窍阴 少泽 厉兑 商阳 至阴
关冲
水 荥
侠溪 前谷 内庭 二间 通谷
液门
阳经六输 木
输
原
临泣 后溪 陷谷 三间 束骨
中渚
丘墟 腕骨 冲阳 合谷 京骨
申 后溪
酉 至阴
戌 复溜
亥 中冲
子 中渚
丑 侠溪
寅 曲泉
泻发 子穴 时间
寅 尺泽
卯 二间
辰 厉兑
巳 商丘
午 神门
未 小海
申 束骨
酉 涌泉
戌 大陵
亥 天井
子 阳辅
丑 行间
本穴 经渠 商阳
足三里 太白 少府 阳谷
足通谷 阴谷 劳宫 支沟
足临泣 大敦
原穴 太渊 合谷 冲阳 太白 神门 腕骨 京骨 太溪 大陵 阳池 丘墟 太冲
系是固定不变的。 ? 病气变血,流可注选有取盛肺有经衰的,有肺关气腧旺穴于,寅当时其(方清盛晨之3~时5,点采)而用终“于迎卯而时夺。之如”肺的经泻发法生;
肺气衰退之时,采用“随而济之”的补法。其他各经病变依次类推。 ? 2.补母泻子取穴法
补母泻子取穴法是根据五输穴与五行的相生规律,法于“虚则补其母、实则 ? 泻其子”的治疗原则,以子母穴作为基础。例如肝经病变属实者,取肝经的
证候举例 咳喘、心烦、胸满 齿痛、咽喉及面口鼻疾患 腹胀、烦满、脚气 舌本强、腹胀满、体重、黄疸 咽干、舌痛、掌热 项强、颌肿、肩痛 头项腰背腘腨疼、癫疾 心悸、腰痛、少气 心烦、胁痛、妄笑 耳聋、目痛、喉闭、癃闭 头痛、胁痛、疟疾 胁痛、疝气、呕逆
附表5五输穴与脏腑、经脉、阴阳、五行的关系
经五别行五 输穴
胆(木)
小肠(火) 胃(土) 大肠(金) 膀胱(水)
三焦火()相
金 井
窍阴 少泽 厉兑 商阳 至阴
关冲
水 荥
侠溪 前谷 内庭 二间 通谷
液门
阳经六输 木
输
原
临泣 后溪 陷谷 三间 束骨
中渚
丘墟 腕骨 冲阳 合谷 京骨
申 后溪
酉 至阴
戌 复溜
亥 中冲
子 中渚
丑 侠溪
寅 曲泉
泻发 子穴 时间
寅 尺泽
卯 二间
辰 厉兑
巳 商丘
午 神门
未 小海
申 束骨
酉 涌泉
戌 大陵
亥 天井
子 阳辅
丑 行间
本穴 经渠 商阳
足三里 太白 少府 阳谷
足通谷 阴谷 劳宫 支沟
足临泣 大敦
原穴 太渊 合谷 冲阳 太白 神门 腕骨 京骨 太溪 大陵 阳池 丘墟 太冲
系是固定不变的。 ? 病气变血,流可注选有取盛肺有经衰的,有肺关气腧旺穴于,寅当时其(方清盛晨之3~时5,点采)而用终“于迎卯而时夺。之如”肺的经泻发法生;
肺气衰退之时,采用“随而济之”的补法。其他各经病变依次类推。 ? 2.补母泻子取穴法
补母泻子取穴法是根据五输穴与五行的相生规律,法于“虚则补其母、实则 ? 泻其子”的治疗原则,以子母穴作为基础。例如肝经病变属实者,取肝经的
证候举例 咳喘、心烦、胸满 齿痛、咽喉及面口鼻疾患 腹胀、烦满、脚气 舌本强、腹胀满、体重、黄疸 咽干、舌痛、掌热 项强、颌肿、肩痛 头项腰背腘腨疼、癫疾 心悸、腰痛、少气 心烦、胁痛、妄笑 耳聋、目痛、喉闭、癃闭 头痛、胁痛、疟疾 胁痛、疝气、呕逆
子午流注课件.完美版PPT
![子午流注课件.完美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8d3d9d1d910ef12d2bf9e7a6.png)
《人体使用手册》一招三式要求“早睡” 。因为错过这个时间,补 也没法补了。晚 觉晚,认为睡够8小时就好了,岂知此8小 时非彼8小时,有着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 之巨大差距啊。人们一般夜里九、十点钟 会有困倦的感觉,但熬到11点时又精神了 ,这就是胆经生发的缘故,但子时阳气的 生发之力尚小,因此,在十二生肖中“子 ”为“鼠”,这时阳气虽小如老鼠,但异 常活跃。因此,保证夜里11点前睡觉就是 通过睡眠保养这点生机。
于肝”如果丑时前未入睡者,面色青灰、黄,次 日困倦而躁,易生肝病。
寅时:3:00~5:00
肺经络最旺盛。 “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
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 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 充沛。
寅时健康的人这时应该是深睡状态。一日之中 寅时也是人身体各部开始由静转动,各部分对 血、气的需求量都开始增加,身体虚弱的人或 老人这时会出现失眠或醒来,这是因为身体各 部位对血的需求量增加,相应的脑子得到的血 减少了,用中医的话说,就是只有“宣发”没 有“肃降”了,生命自然就危险了,比如身体各 部对血、气的需求量的增加,会加重心脏的负 担,这也是许多心脏病患者死于凌晨三四点的
子午流注针法,即根据自然界变化对人体的影响,运用干支配合脏腑、干支计年计月计日计时推算每天气血运行盛衰与经穴开合时间,
取用相应的值时开穴,进行针灸治疗。
子午流往纳子法,又称纳支法。
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经水液脉排出体外,胆津液循环在体内肝。
肺
大肠
胃
脾
大肠经络最旺盛“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水份和排除渣
卯时:5:00~7:00
大肠经络最旺盛“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 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 吸收食物中水份和排除渣滓的过程 。晨起大便是身体好的标志。因为 5-7点是大肠经活跃的时间
中医子午流注与养生PPT课件
![中医子午流注与养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c694b18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d7.png)
-
27
❖ 十二经补母泻子穴位 ❖ (1)手太阴肺经:卯时补太渊寅时泻尺泽,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心烦等。 ❖ (2)手阳明大肠经:辰时补曲池卯时泻二间,主治牙疼、咽喉痛。 ❖ (3)足阳明胃经:巳时补解溪辰时泻历兑,主治腹胀、腹痛。 ❖ (4)足太阴脾经:午时补大都巳时泻商丘,主治腹胀满、腹泻。 ❖ (5)手少阴心经:未时补少冲午时泻神门,主治咽干、舌痛、掌热。 ❖ (6)手太阳小肠经:申时补后溪未时泻小海,主治项强、颌肿。 ❖ (7)足太阳膀胱经:酉时补至阴申时泻束骨,主治头痛、目眩、癫痫。 ❖ (8)足少阴肾经:戌时补复溜酉时泻涌泉,主治心悸、腰痛。 ❖ (9)手厥阴心包经:亥时补中冲戌时泻大陵,主治心烦、痉挛、胁痛。 ❖ (10)手少阳三焦经:子时补中渚亥时泻天井,主治耳聋、目痛。 ❖ (11)足少阳胆经:丑时补侠溪子时泻阳辅,主治头痛、胁痛。 ❖ (12)足厥阴肝经:寅时补曲泉丑时泻行间,主治疝气、胁痛。
-
25
❖ 3、针灸取穴:临床医学中应用最广的要数子午流注指导针 灸取穴。狭义地说,子午流注就是中医的时间针灸医学,也 叫最佳时间针灸法,是中医针灸医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 分。针灸临床可根据气血盛衰的病理表现、穴位开阖的时间 施以补泻手法,以协调阴阳气血的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的目 的。它是将很多因素综合运用在针灸取穴上,以达到最佳疗 效的一种独特的古典针法,具有施针安全、疗程短、效果显 著等优点。
工作学习的第一个黄金时间每小时慢饮一次水
-
14
午时(上午11—13点)
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素问·痿论》曰:“心主身 之血脉”,“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经旺盛, 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此时是气血运行的最佳 时期,不宜剧烈运动,应在午时小憩片刻,宜于养心,可使 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午睡不能超过一小时,否则会夺觉, 容易引起晚上失眠。
《子午流注针法讲座》课件
![《子午流注针法讲座》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e924bcf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62.png)
特点
强调时间因素对针灸效果的影响 ,注重人体经脉气血随时间的不 同而呈现的盛衰变化。
历史与发展
起源
子午流注针法的理论最早可以追 溯到《黄帝内经》,经过历代医 家的实践和总结,逐渐形成了一
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发展
在宋、元、明、清等朝代,子午流 注针法得到了广泛的实践和应用, 并不断有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 总结出来。
现场演示子午流注针法的操作 技巧,学员分组练习,老师指
导点评。
案例分析
结合临床案例,深入剖析子午 流注针法的应用方法和注意事
项。
小组讨论
鼓励学员互动交流,分享学习 心得和实践经验,提高学习效
果。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培训课程与教材
培训课程
子午流注针法基础班、提高班和临床应用班。
培训教材
自编教材《子午流注针法理论与实践》、相关参 考书籍和资料。
培训师资
具备丰富临床经验和教学能力的资深医师和专家 。
教学方法与手段
01
02
03
04
理论授课
采用PPT课件、视频资料等多 种形式,系统讲解子午流注针
法的基本理论。
实操演示
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 动子午流注针法的国际传 播和应用,提升其在国际 医学界的地位和影响力。
研究方法与技术
临床研究
采用临床研究方法,对子午流注 针法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估,
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实验研究
利用实验手段,对子午流注针法 的生理机制和作用原理进行研究
,深入了解其作用机制。
跨学科研究
《子午流注针法讲座 》ppt课件
目录
• 子午流注针法简介 • 子午流注针法操作方法 • 子午流注针法临床应用 • 子午流注针法研究进展 • 子午流注针法教学与培训
强调时间因素对针灸效果的影响 ,注重人体经脉气血随时间的不 同而呈现的盛衰变化。
历史与发展
起源
子午流注针法的理论最早可以追 溯到《黄帝内经》,经过历代医 家的实践和总结,逐渐形成了一
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发展
在宋、元、明、清等朝代,子午流 注针法得到了广泛的实践和应用, 并不断有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 总结出来。
现场演示子午流注针法的操作 技巧,学员分组练习,老师指
导点评。
案例分析
结合临床案例,深入剖析子午 流注针法的应用方法和注意事
项。
小组讨论
鼓励学员互动交流,分享学习 心得和实践经验,提高学习效
果。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培训课程与教材
培训课程
子午流注针法基础班、提高班和临床应用班。
培训教材
自编教材《子午流注针法理论与实践》、相关参 考书籍和资料。
培训师资
具备丰富临床经验和教学能力的资深医师和专家 。
教学方法与手段
01
02
03
04
理论授课
采用PPT课件、视频资料等多 种形式,系统讲解子午流注针
法的基本理论。
实操演示
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 动子午流注针法的国际传 播和应用,提升其在国际 医学界的地位和影响力。
研究方法与技术
临床研究
采用临床研究方法,对子午流注 针法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估,
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实验研究
利用实验手段,对子午流注针法 的生理机制和作用原理进行研究
,深入了解其作用机制。
跨学科研究
《子午流注针法讲座 》ppt课件
目录
• 子午流注针法简介 • 子午流注针法操作方法 • 子午流注针法临床应用 • 子午流注针法研究进展 • 子午流注针法教学与培训
《子午流注讲》课件
![《子午流注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4e5385c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10.png)
子午流注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针灸治疗
根据子午流注的理论,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针灸治疗,以提高治 疗效果。
中药治疗
根据子午流注的理论,选择合适的时间服用中药,以提高药效。
综合治疗
将子午流注的理论与中医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制定综合治疗方案 ,以提高治疗效果。
05
子午流注的注意事项与争 议
子午流注的注意事项
疾病治疗
子午流注在某些疾病的治 疗方面与现代医学的治疗 方法相互补充,提高了疾 病的治疗效果。
子午流注的未来研究方向
机制研究
深入研究子午流注的作用机制, 揭示其科学本质,为临床应用提
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治疗方法优化
优化子午流注的治疗方法,提高其 疗效和安全性,使其更好地服务于 临床。
跨学科合作
加强子午流注与现代医学以及其他 传统医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 医学的融合与发展。
子午流注的理论基础
总结词
子午流注的理论基础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中医学基本理论。
详细描述
子午流注理论认为,人体内的气血运行受到阴阳五行的影响,而脏腑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每个时辰对应的经 脉和穴位都有其独特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通过调节这些经脉和穴位,可以平衡气血、调和阴阳,达到防治疾 病的目的。
子午流注理论还可以指导医生制定个 性化的养生保健方案,帮助患者调整 作息、饮食和运动等生活习惯,达到 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根据子午流注理论,针灸、推拿、中 药等治疗方法也需要根据不同的时辰 来选择和应用,以提高疗效。
03
子午流注的现代研究
子午流注的现代研究进展
01
02
03
现代研究方法
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 如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遗传学等,对子午流注进 行深入研究。
子午流注养生-PPT课件
![子午流注养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0097d8cd1f34693dbef3e0b.png)
戌时:心包经当令--要快乐啊!
• 戌时:19点到21点 • 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 • “喜乐出焉”,心包经 又主喜乐。
劳宫:手心正中,握拳中指尖处。 • 可直接补养心脏,且补养的速度极快 • 是一个大补穴 • 揉这个穴可使心情放松
内关:腕横纹上2寸 • 镇静安神 • 双向调节心律 • 失眠 • 止呕,晕车 • 慢性肠炎
巳时:脾经当令
• • • • 巳时:9点到11点 脾主运化 脾主肌肉 脾主水湿
三阴交:脚内踝尖上四指,胫骨内侧边 • 是泌尿、生殖病妇科男科疾病,尤善消 炎 • 双向调节人体胖瘦,胃酸、食欲不振 • 治疗冷症和更年期综合症
血海:手指朝向身体,左掌心扶在右膝盖上, 大拇指的位置(在膝盖内侧,髌骨内上缘2 寸) • 能通治各种与血有关的疾病 • 止痒
• • • • • • 酉时:17点到19点 肾主藏精 元气藏于肾 元气天生 肾主骨,治疗人体骨骼方面的疾病 肾开窍于耳,肾之府为腰
涌泉:脚底前掌凹陷处 •每晚按摩100次可引血下行 •可调节高血压 •按摩时无弹性,体质虚寒的人可用敷药法 •肾火旺,肾阴不足,可多揉涌泉穴
太溪:脚内踝后侧凹陷中。 • 大补肾虚:腰酸膝软、头晕眼花、耳聋 耳鸣、牙齿松动、肾虚脱发、遗精遗尿、 哮喘、高血压、假性近视、足跟痛、妇 女习惯性流产。 • 着重于培补,且有双向调节作用,适合 任何体质。
未时:小肠经当令--吸收精华
• 未时:13点到15点 • 主吸收被脾胃腐熟后 的食物精华 • 宜多喝水
养老:前臂背面尺侧,尺骨小头近端挠侧凹 陷中 • 老年病:治疗眼睛昏花、眼睑下垂、耳聋 耳鸣、听力减退、肩酸背痛、起坐艰难、 脚步沉重 • 降血压 • 长寿
听宫:耳洞前,张口凹陷处 • 耳部疾病、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午流注针法
四、 起源与发展 《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中医
经典著作中,初步形成了中医关于人体节 律知识的内容,为发展中医时间医学奠定 了坚实基础。如人本昼夜阴阳节律,卫气 运行节律,人体月周期节律,尤其是妇女 月经节律,十二时辰脏腑气血衰旺节律, 疾病的旦慧昼安夕加夜甚节律,六经病欲 解时节律等等认识均已形成。
八十年代中期对已整理的中医时间医学内容予 以理论探讨,
八十年代后期,实验研究逐渐增多,发现不同 时辰针刺,对机体的影响确实不同 。
九十年代以来,临床实践与实验研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五、按时选穴法与时间生物医学的关系
1、时间生物学的诞生:1937年在瑞典召开了国际 生物节律科学研究会,为时间生物学拉开了序幕。
因此如果患病,也会因时空变化而产生 “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的病情变化。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宋金元时期
金代何若愚,撰写了《流注指微论》 三卷,《流注指微针赋》一卷,首次提出 了按时针法的开穴原则和具体方法。
金代阎明广撰写了《子午流注针经》三 卷,最早的子午流注专著
月节律
《灵枢.岁露论》 “人与天地相参也,与 日月相应也,故月满则…..人血气积,肌肉 充,皮肤致,毛发坚,腠理欷…..。至月郭 空,则海水东盛,人气血虚,其卫气去, 形独居,肌肉减,皮肤纵.腠理开,毛发 残…..。”
《素问·八正神明论》 “月始生,则血气 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 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 去,形独居。是以因天时而调血气也”。
3.动物的时钟:如公鸡按时报晓,候鸟的暑北寒 南,说明自然界的光热、温度、浓度、潮泽对生 物有着不同的影响。” 这说明生物活动与自然气 候息息相关,这是自然与机体内部环境“节律同 化”的象征。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实际生活中的生物节律
某些疾病的发病规律,如:很多疾病 与季节、气候有关。如阴雨、寒凉天 气,痹证病多加重;肝病多在春天重; 哮喘多在冬天重;还有某些疾病,在 一天之中就有周期性的变化规律。如 肠结核之五更泻,肺结核之朝轻夕重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高武《针灸聚英》中,提出了十二经病 井、荥、俞、经、合补虚泻实法,开创了 子午流注纳支法取穴的先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七十年代末期到八十年代初,主要是文献整理, 以时间生物医学有关内容作为对照,对中医古典 医籍中有关内容进行整理归纳,《成都中医学院 学报》第一次提出了中医时间医学名称。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六、实际生活中的生物钟现象
1.说明时间花:“蛇麻草多在寅时开花,牵牛 花在寅时打开喇叭,夜来香在酉时放出香味。
2. 预示季节的花:“梅花盛开与冬日飞雪争俏; 梨花盛开预示春光来临,熟季花报告夏日麦收, 桂花飘香喜迎中秋佳节。
子午流注针法
二、 内容:午流注包括:纳甲法、纳 支法、养子时刻注穴法。同时还要介绍 灵龟八法、飞腾八法。
三、特点:一是注重择时,择时就是根 据自然界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推算每天 气血运行盛衰的时间。二是强调选穴及 药物。 “选穴”则优选十二经中疗效较 佳的五输穴,八脉交会穴。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元代的医家王国瑞撰《扁鹊神应针灸玉 龙经》创用了飞腾八法。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明代
明代是针灸学发展的鼎盛时期。诸家对 子午流注的研究更加深入。
徐凤《针灸大全》,对繁琐的日时开穴 推算方法,作了总结和改进,撰写了《子 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诀》,创用了灵龟八 法。
一是外源论:认为生物节律是对来自宇宙 信号作用的反应。
二是内源论:认为生物在亿万年的进化过程 中,不断受到地球物理众多信号的作用,适 应自然节律的生物得以生存和发展,不适应 的生物不断被淘汰,因此说生物节律是先天 的。这与《内经》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 法成的观点很类似。
研究认为:人体生物钟的解剖部位在下丘脑, 受大脑皮层控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子午流注针法
一、意义: 子午流注针法是时间医学的重 要组成部分。是以五输穴配合阴阳五 行为基础,天干地支做符号,根据干 支计年、计月、计时,以推算十二经 气血流注盛衰开合的时间,按时取用 值时穴位治疗疾病的一种特殊方法。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时间生物学是专门研究生命活动与时间特性的 学科。
时间生物学认为:生物体随时间不停地运动着, 它们的行为、生理功能等一切动态变化都具有相 互协调的周期性节律。称为生物节律或称生物钟。 与古老的中医理论基本吻合。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2、生物节律形成的原因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年节律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春 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 亦应之。人与自然界是息息相关的, 气候的变化,对人体气血的运行亦有 直接影响。人的脉搏就有“春弦、夏 洪、秋毛、冬石。”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日节律
《素问.金匮真言论》:“平旦至日中, 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 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 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故阳气者,一 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 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四、 起源与发展 《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中医
经典著作中,初步形成了中医关于人体节 律知识的内容,为发展中医时间医学奠定 了坚实基础。如人本昼夜阴阳节律,卫气 运行节律,人体月周期节律,尤其是妇女 月经节律,十二时辰脏腑气血衰旺节律, 疾病的旦慧昼安夕加夜甚节律,六经病欲 解时节律等等认识均已形成。
八十年代中期对已整理的中医时间医学内容予 以理论探讨,
八十年代后期,实验研究逐渐增多,发现不同 时辰针刺,对机体的影响确实不同 。
九十年代以来,临床实践与实验研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五、按时选穴法与时间生物医学的关系
1、时间生物学的诞生:1937年在瑞典召开了国际 生物节律科学研究会,为时间生物学拉开了序幕。
因此如果患病,也会因时空变化而产生 “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的病情变化。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宋金元时期
金代何若愚,撰写了《流注指微论》 三卷,《流注指微针赋》一卷,首次提出 了按时针法的开穴原则和具体方法。
金代阎明广撰写了《子午流注针经》三 卷,最早的子午流注专著
月节律
《灵枢.岁露论》 “人与天地相参也,与 日月相应也,故月满则…..人血气积,肌肉 充,皮肤致,毛发坚,腠理欷…..。至月郭 空,则海水东盛,人气血虚,其卫气去, 形独居,肌肉减,皮肤纵.腠理开,毛发 残…..。”
《素问·八正神明论》 “月始生,则血气 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 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 去,形独居。是以因天时而调血气也”。
3.动物的时钟:如公鸡按时报晓,候鸟的暑北寒 南,说明自然界的光热、温度、浓度、潮泽对生 物有着不同的影响。” 这说明生物活动与自然气 候息息相关,这是自然与机体内部环境“节律同 化”的象征。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实际生活中的生物节律
某些疾病的发病规律,如:很多疾病 与季节、气候有关。如阴雨、寒凉天 气,痹证病多加重;肝病多在春天重; 哮喘多在冬天重;还有某些疾病,在 一天之中就有周期性的变化规律。如 肠结核之五更泻,肺结核之朝轻夕重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高武《针灸聚英》中,提出了十二经病 井、荥、俞、经、合补虚泻实法,开创了 子午流注纳支法取穴的先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七十年代末期到八十年代初,主要是文献整理, 以时间生物医学有关内容作为对照,对中医古典 医籍中有关内容进行整理归纳,《成都中医学院 学报》第一次提出了中医时间医学名称。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六、实际生活中的生物钟现象
1.说明时间花:“蛇麻草多在寅时开花,牵牛 花在寅时打开喇叭,夜来香在酉时放出香味。
2. 预示季节的花:“梅花盛开与冬日飞雪争俏; 梨花盛开预示春光来临,熟季花报告夏日麦收, 桂花飘香喜迎中秋佳节。
子午流注针法
二、 内容:午流注包括:纳甲法、纳 支法、养子时刻注穴法。同时还要介绍 灵龟八法、飞腾八法。
三、特点:一是注重择时,择时就是根 据自然界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推算每天 气血运行盛衰的时间。二是强调选穴及 药物。 “选穴”则优选十二经中疗效较 佳的五输穴,八脉交会穴。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元代的医家王国瑞撰《扁鹊神应针灸玉 龙经》创用了飞腾八法。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明代
明代是针灸学发展的鼎盛时期。诸家对 子午流注的研究更加深入。
徐凤《针灸大全》,对繁琐的日时开穴 推算方法,作了总结和改进,撰写了《子 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诀》,创用了灵龟八 法。
一是外源论:认为生物节律是对来自宇宙 信号作用的反应。
二是内源论:认为生物在亿万年的进化过程 中,不断受到地球物理众多信号的作用,适 应自然节律的生物得以生存和发展,不适应 的生物不断被淘汰,因此说生物节律是先天 的。这与《内经》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 法成的观点很类似。
研究认为:人体生物钟的解剖部位在下丘脑, 受大脑皮层控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子午流注针法
一、意义: 子午流注针法是时间医学的重 要组成部分。是以五输穴配合阴阳五 行为基础,天干地支做符号,根据干 支计年、计月、计时,以推算十二经 气血流注盛衰开合的时间,按时取用 值时穴位治疗疾病的一种特殊方法。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时间生物学是专门研究生命活动与时间特性的 学科。
时间生物学认为:生物体随时间不停地运动着, 它们的行为、生理功能等一切动态变化都具有相 互协调的周期性节律。称为生物节律或称生物钟。 与古老的中医理论基本吻合。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2、生物节律形成的原因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年节律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春 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 亦应之。人与自然界是息息相关的, 气候的变化,对人体气血的运行亦有 直接影响。人的脉搏就有“春弦、夏 洪、秋毛、冬石。”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日节律
《素问.金匮真言论》:“平旦至日中, 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 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 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故阳气者,一 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 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