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与养生治病(附子午流注表
最全!子午流注养生法与经络动态图(珍藏版)
最全!子午流注养生法与经络动态图(珍藏版)子午流注养生法“子午流注”是注重时间条件,以自然界周期现象,与人体气血周期的情况相配合的一个中医理论。
《黄帝内经·灵枢经》:“经脉流行不止,与天同度,与地同纪”,“经脉十二者,以应十二月。
十二月者,分为四时”。
《子午流注口诀》: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膀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经络: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一、肺寅,即寅时(凌晨3点-5点),熟睡。
对应的是肺经,此时肺经当令,是人体阳气的初始,也是人体气血由静变动的开始。
此时不要急于起床,这样有助于阳气的生长,为白天的劳作打好基础。
肺经旺,熟睡,并在梦中深呼吸。
胸到拇指为肺经,手臂内侧属阴经;呼吸免疫掌控中,缺水敏感鼻不通; 体热出汗背有痘,干燥痰多下咽痛;感冒发冷体内空。
二、大肠卯,即卯时(凌晨5点-7点),早起喝水上厕所。
对应的是大肠经,此时大肠经当令,曙光初放,是起床的最好时机。
先伸展肢体,接着慢慢坐起,坐在床上一会儿,并做一些养生保健的小动作,如叩齿、搓面、转肩、指弹后脑等等(叩齿300次,转动两肩,活动筋骨,先将两手搓热,擦鼻两旁、熨摩两目六七遍;再将两耳揉卷五六遍;然后以两手抱后脑,手心掩耳,用食指弹中指、击脑后各24次),然后起床洗漱,洗漱后马上喝一杯温开水,以助排便。
用木梳梳发百余遍,有醒脑明月的作用。
食指腋窝大肠经,手臂外侧属阳经;消化神经掌控中,它要不痛腹胀痛;便秘口干肩颈痛,体热痔疮加头痛。
三、胃辰,即辰时(上午7点-9点),不吃早餐胃生病。
对应的是胃经,此时胃经当令,胃液分泌旺盛,有利于消化,是享受早餐的最佳时机。
早餐宜食粥,宜淡素,宜饱。
饭后,徐徐行走百步,边走边以手摩腹,老年人脾胃虚弱,轻微活动和按摩腹部可促进肠胃蠕动,增强消化。
胃经位于胆经前,三指距离到经中;口腔糜乱牙肿痛,口干口臭腹胀痛;体热打嗝喜食冷,大便干燥且不通。
(子午流注与养生)PPT课件
致全身浮肿;下焦肝胆肾,
不通导致下肢浮肿,眼袋浮
肿。
虚症:免疫力下降、易疲劳、
上肢无力、腹部堵胀、呼吸
困难、胃寒等。
.
27
十二时辰养生对照表
十二时辰
别名
解析
当 对应 令 生肖 器
官
循行经脉
常见症状
时辰宜忌
子时 (23:00~1:00)
夜半, 又名子夜、 中夜
由天黑转为天亮这 一时间段
鼠胆
丑时
鸡鸣,
.
8
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 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 而醒。 虚症:皮肤免疫力下降、 易感冒、手足冰冷、气 喘、咽喉干、咳嗽等。
.
9
卯时(5—7点),大肠经旺
卯时大肠蠕,排毒宿便出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 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 养、排出渣滓的过程。
.
7
寅时(3—5点),肺经旺
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
“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
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这个过程需要在熟睡状态
中完成。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
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虚症:皮肤免疫力下降、易感冒、手足冰冷、气喘、咽喉干、
咳嗽等。
.
5
丑时(1—3点),肝经旺
丑时不睡晚,脸上不长斑。 “肝藏血。”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的支持,废旧的
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 旺的丑时完成。如果丑时不入睡,肝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 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
.
6
黄帝内经讲:“卧则血归于 肝”。所以丑时未入睡者, 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躁, 易生肝病。 虚症:易疲劳、视力减退、 月经不调、性功能减退、头 晕眼花、肋痛等
子午流注与养生
1、子午流注与养生子午流注是古代医家圣贤精透人体而揭示出来的一种规律,因太阳与地球位置的变化,其引力使人体的12条经脉在12个不同的时辰有兴有衰,当我们了解了经络对人体健康的知识,我们就要学会如何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经络。
(1)养护胆经:子时(23点到1点)胆经最旺,气以壮胆,邪不能侵,胆气虚则怯气短,谋略而不能决断,由此可见胆的重要性,有些人随便切掉胆是轻率的表现,胆汁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有多清,脑有多清,子时入睡,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
(2)养护肝经:丑时(1点到3点)肝经最旺,“肝藏血”,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的支持,废旧的血液需要清洗,新鲜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要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人卧则血归于肝”,如果丑时不入睡,肝还在大量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丑时未入眠者,肝经得不到修养,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
(3)养护肺经:寅时(3点到5点)肺经最旺,“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后,将新鲜血液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肺。
(3)养护大肠经:卯时(5点到7点)大肠经最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水分与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
(4)养护胃经:辰时(7点到9点)胃经最旺,人在七点吃早饭最容易消化,如果胃水过盛,嘴唇干,重则唇裂或生疮。
(5)养护脾经:巳时(9点到11点)脾经最旺,“脾主运化,脾统血”。
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的质量好,嘴唇红润。
(6)养护心经:午时(11点到13点)心经最旺,“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气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午时小睡片刻,对于养心经大有好处。
(7)养护小肠经:未时(13点到15点)小肠经最旺,小肠经在未时对人的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
(8)养护膀胱经:申时(15点到17点)膀胱经最旺,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申时,人的体温较热。
中医子午流注十二时辰养生法
中医子午流注十二时辰养生法中医子午流注十二时辰养生法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子午流注养生法——出自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歌诀:寅时气血注入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巳脾午心未小肠,申属膀胱酉肾位,戌时心包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
备注:子午是指时辰,流是流淌,注是灌注。
子午流注把人的十二条经脉在十二个时辰中的盛衰规律,有序地联系了起来。
子午流注是把生命与时刻有机结合起来的治病养生理论。
血气应时而至为盛,血气过时而去为衰,逢时而开,过时为阖(he关),人身之气血周流出入皆有定时。
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日子适应应该符合自然规律。
子时:胆经当令(23:00-1:00)那个时刻,胆经当令(值班),胆经最旺。
胆汁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
“胆有多清,脑有多清。
”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新、气群红润。
反之,日久子时别入睡者面群青白,易生肝炎、胆囊炎、结石一类病症。
子时阳气开始生发了,全身气血才干随之而起。
因此非常重要的原则算是在11点前睡觉,如此才干渐渐的把这点阳气给养起来,人的睡眠与人的寿命有非常大关系,因此睡觉算是在养阳气。
丑时:肝经当令(1:00-3:00)肝经最旺。
“肝藏血。
”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的支持,废旧的血液需要淘汰,新奇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
假如丑时别入睡,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
黄帝内经说:“卧则血归于肝”。
因此丑时未入睡者,面群青灰,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
寅时:肺经当令(3:00-5:00)那个时刻是人从静变为动的开始,这就需要有一具深度的睡眠。
人睡得最死的时候应该是3点到5点,那个时候恰恰是人体气血由静转动的过程,它是经过深度睡眠来完成的。
心脏功能别太好的老人别提倡早锻炼,有心脏病的人一定要晚点起床,而且要渐渐地起,也别主张早上锻炼,晚上能够适当活动一下。
卯时:大肠经当令(5:00-7:00)那个时候,天也都是亮了,五点醒是正常的。
子午流注对应的十二时辰养生法
子午流注对应的十二时辰养生法
子午流注对应的十二时辰养生法:
子时:夜里11点到次日凌晨1点,胆经当令,“当令”就是当班的意思。
子时,最宜睡觉保护阳气。
丑时:凌晨1点到3点,肝经当令。
丑时,养肝正当时,肝主生发,经过子时,丑时的阳气开始生发起来。
肝脏要解毒、要造血,就是在这个时候进行。
寅时:凌晨3点到5点,肺经当令。
从3点到5点这个时候开始,人体的气血开始重新分配,心需要多少,肾需要多少,这个气血的分配是由肺经来完成的。
卯时:早晨5点到7点,大肠经当令。
卯时,排毒的最佳时机,到这个时间段,大部分人都开始新的一天。
辰时:早晨7点到9点,胃经当令。
加上这个时候阳气最旺,进食也最容易消化。
巳时:上午9点到11点,脾经当令。
巳时,工作学习的第一个黄金时间,脾是主运化的,刚刚吃过的早饭,下一个程序就该轮到消化和吸收了。
脾就是负责这个环节。
午时:中午11点到13点,心经当令。
在午时小睡半小时,也有利于养养心经。
未时,多喝水能保护血管,这个时间段,吃过的午餐由值班的小肠负责吸收。
申时:下午15点到17点,膀胱经当令。
申时,工作学习的第二个黄金时期,到了下午3点,很多人精神又来了。
酉时:17点到19点,肾经当令。
戌时:晚上19点到21点,心包经当令。
戌时,拍打膻中穴,增强心脏活力,心包是心脏外膜组织,主要是保护心肌正常工作的。
24小时子午流注养生图
24小时子午流注养生图24小时子午流注养生图此时一定要睡好,就能养好肝血。
否则易出现急躁易怒、焦虑、神经衰弱,老年人易患痴呆等精神性疾病。
《寅时》寅时(3~5点):肺经最旺盛。
将肝贮藏解毒的新鲜血液输送到全身。
《素问·经脉别论》说:“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
”血的运行要依赖气的推动,肺主呼吸,调节全身的气机。
此时肺经旺盛,有助于肺气调节和输布血液,运行百脉。
这个阶段是从静变为动的开始,它是通过深度睡眠来完成的。
肺脏有病、心功能不太好的老年人不要急于起床,也不提倡早起晨练。
等太阳出来之后,空气新鲜时,可以活动一下,而早晨是阳气生发的时候,要顺其生发,迎接新一天的到来。
《卯时》卯时(5~7点):大肠经旺盛。
中医有“肺与大肠相表里”之说,卯时肺经气血入大肠经,此时天已亮了,早晨起床喝适量水,促进排便,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排便后多做提肛运动,可防止便秘、痔疮、脱肛等病。
《辰时》辰时(7~9点):胃经旺盛。
此时是人们吃早点的时候,一定要吃好,这也是胃部消化吸收能力最旺盛的时辰。
《巳时》巳时(9~11点):脾经旺盛。
脾主运化,吸收食物中的营养。
中医有“脾与胃相表里”之说。
脾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
脾经旺盛可运化水谷,升清化浊,五脏六腑之精气来源于脾胃运化之水谷精气。
《午时》午时(11~13点):心经旺盛。
子时和午时是天地气机的转换点,人体也要注重这种天地之气的转换点。
中午吃完饭以后,应小憩片刻,不要超过40分钟。
适宜养心,可使下午至晚上精力充沛。
《未时》未时(13~15点):小肠经旺盛。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就是说小肠吸收被脾胃腐熟后的食物精华。
《申时》申时(15~17点):膀胱经旺盛。
膀胱有“化气行水”的功能,负责排泄人体水液。
如气化功能失常,就会导致小便不利,甚至尿闭或者小便频数失禁等。
《酉时》酉时(17~19点):肾经旺盛。
十二子午流注
十二子午流注时气血注入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巳脾午心未小肠,申属膀胱酉肾位,戌时心包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
详细: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最旺。
(子时是阴极生阳承前启后,最忌酒色!凡房事不宜此时进行,此时适合睡眠重整阴阳。
)丑时 (1点至3点),肝经最旺。
(肝为回血之地,此时肝脏排毒化瘀,此时不安息脸色难好,长久之下难免生病。
)寅时 (3点至5点),肺经最旺。
(因此时肺经旺盛,故有肺病者多此时咳嗽惊醒,这也是为什么吸烟等长期损害肺部者,早起喉咙疼肺疼的原因。
)卯时 (5点至7点),大肠经最旺。
(大肠经旺盛宜排便,分享一个解决便秘的方法,睡前准备蜂蜜水五百到八百毫升,早起饮下,多能通畅。
)辰时 (7点至9点),胃经最旺。
(胃开始做事了!要吃早餐,不然容易胖哦!旧时中国人吃二餐,其中必定要吃的就是早餐。
)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最旺。
(脾主思,此时适合做脑力劳动,适合做一天之中最难的工作。
)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最旺。
(此时适合吃饭休息,身体差的要午睡一会哦。
)未时 (13点至15点),小肠经最旺。
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最旺。
(此时适合放松,少许进食有助于晚饭少吃,利于养生。
)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最旺。
(晚饭不宜多吃,在申时进食后,晚饭可以少吃,多吃晚饭容易营养过旺。
)戌时 (19点至21点),心包经最旺。
(娱乐放松之时)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经最旺。
(此时人三焦经旺盛,不宜做太过兴奋的事,宜做洗漱等放松之事准备安眠。
子午流注与十二时辰养生
子午流注与十二时辰养生本文选自凤凰医道总经理、高级营养师田家院专著:经络与健康长寿。
子午流注决定了人一天十二时辰的养生之道。
中医认为,十二经脉的活动时间与十二时辰是对应的,一天之内,从寅时肺经开始循环、至丑时肝经止,循环当令(值班),将气血周流全身,起到濡养作用。
相对应的,人也应该在相应经脉当令的时辰,顺势而为,做出适当的养生措施。
1. 子时-胆经(23:00-1:00)子时胆经活动旺盛。
“肝之余气,泻于胆”,胆为中正之官,主谋略和决断。
胆有多清,脑有多清。
胆需要新陈代谢,人需要在子时前入睡,胆才能完成新陈代谢,晨醒后,会感觉脑筋清楚、神清气爽和面色红润,易于决断。
人在子时之前入睡,利于骨髓造血。
反之,气虚精神不振、脸色青白,是胆缺乏新陈代谢的表现。
会感觉脑筋模糊,遇事犹豫而生“胆怯”。
2. 丑时-肝经(1:00-3:00)丑时肝经活动最旺。
“肝藏血”,肝脏的新陈代谢都在丑时完成,废旧血液被裁剪,新鲜血液孕育而生。
“人卧则血归于肝”,人要在丑时入睡,若还未入睡,肝脏无法得到休息还在输出能量,血液无法回归肝脏,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
丑时无法入睡者,脸色失血灰青,情绪暴躁疲倦,易生肝病。
肝脏活动最旺的丑时是修复肝脏的最佳时段。
3. 寅时-肺经(3:00-5:00)寅时肺经活动最旺。
肝脏于丑时推陈出新的血液供给给肺,经由肺送往全身。
寅时睡眠好,人在早晨时面色红润、精神极佳。
有肺病的人在寅时反应尤为强烈,夜咳之症也剧烈。
肺经运作顺畅的时候,人的脉搏最弱。
4. 卯时-大肠经(5:00-7:00)卯时是大肠经最旺的时候。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在寅时正常工作时,将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步入兴奋状态,完成对食物和水分的吸收,排出渣滓。
这时起床,大肠活动旺盛,适合吃早餐。
5. 辰时-胃经(7:00-9:00)辰时胃经最旺,人在7:00吃早餐最容易消化。
如果胃火过盛,表现为嘴唇干,重则豁嘴或生疮。
此时吃早餐胃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最好,开启一天的能量供应系统。
中医养生之子午流注
22
有些人不吃早餐,危害很多:
早餐是启动大脑的“开关”! 不吃早餐,脑细胞供养不足,人体出现疲 惫,易睡,精神难以集中,记忆力低下的症状。 易使人情绪低落,脾气急躁,影响工作效率和 人际关系。易患胆结石及心脑血管疾病,不吃 早餐的人胆固醇比吃早餐的人要高33%左右,
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作。
淡为主,还要注意少食,喝粥就是晚饭 的最佳选择! 在长寿之乡的江苏如皋,当地的老人
们有个独特的饮食习惯,就是“两粥一
饭”。在如皋的百岁老人中,有74%都是每
天晚饭吃粥。
37
专家研究分析,吃粥,可以防止肥胖, 可以减少高血压、心脏病的发病率,可以健
脾养胃、促进睡眠、培补人体元气、延年益
寿!
比如: 糯米粥,保养脾肾; 绿豆粉,退心火去肝郁,健脾胃; 地瓜粥,养益脾胃, 赤小豆粥,消热利尿,止渴。
23
辰时胃经当令,不吃早餐,胃得不到营养供应,易患胃 肠病。
诱发便秘,因为长期不吃早餐,可造成胃肠道反
射失调,产生便秘。 慢性病可上身,因为不吃早餐,易引发酸性体质,引发 慢性病。
24
3、辰时养生,早上吃姜,胜过参汤。
辰时胃经当令,胃中之气有待生发,
而姜有生发之性,吃点姜可以健胃温脾,
并且生姜中的挥发物质可加快血液循环,
态。如果卯时总喜欢睡懒觉,人的大脑 皮质抑制久了,会造成人体生物钟的混 乱、失调,使大脑功能发生障碍,造成 理解力和记忆力减退。
17
其三、不利于身体素质的增强!
其四、长期睡懒觉的人容易导致疾
病的发生!
睡眠时间过久,对肌肉、关节和泌
尿系统都不利。
18
3、卯时锻炼,具有开关效应。
• 卯时户外晨练,是一天活动的首次启动,是 一天活力之源,具有“开关效应”。适当晨 练可使人全天充满活力、生机勃勃,协调内 分泌,并有减少焦虑,改善睡眠质量的作用。 • 但晨练要有度,微汗即可。
中医养生子午流注
最佳治疗的疾病参考
胆囊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失眠、 扭伤、手脚麻木、头痛 神经衰弱、脂肪肝(戴激光表)、白内障、 眼疾、心肌梗塞(戴激光表) 冠心病、心肌供血不足(戴激光表)、 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便秘、痔疮、脱肛、气管炎、牙疼、 高血压、鼻炎、咽炎 胃病、高血压、糖尿病、痛风、肠炎、 腹泻、腹胀、偏瘫 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骨质增生、月经不调 、气管炎、哮喘、静脉曲张、皮肤病(神经性皮炎) 胸闷、心肌缺血(戴激光表)、神经衰弱、 高血压、头痛 便秘、高血压、糖尿病、肩周炎、牙痛、 面肌痉挛、头痛、三叉神经痛 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妇科病、遗尿 腰痛、椎间盘突出、颈椎病、前列腺病、妇科病、阳痿、 耳鸣耳聋、中风偏瘫、足跟痛、下肢静脉曲张 心脏的各类疾病(调内关,戴激光表),手脚麻木,高血 压、糖尿病、白内障、乳腺炎、乳腺增生、高血脂 风湿病、肠胃功能差、气管炎、胸闷、乳腺增生、牙痛
子午流注与最佳治疗时间
子午流注理论把一天24小时分为十二时辰,对应十二经络,并与人体 脏腑的气血运行互相结合,当其中一条经络在相应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间达到气血最旺盛 时,治疗效果也就是最好的,以下就是相对应的治疗方案。
经络运行时间
子时(晚上23点-凌晨1点) 足少阳胆经最旺盛 丑时(凌晨1点-凌晨3点) 足厥阴肝经最旺盛 寅时(凌晨3点-凌晨5点) 手太阴肺经最旺盛 卯时(5点-7点) 手阳明大肠经最旺盛 辰时(7点-9点) 足阳明胃经最旺盛 巳时(9点-11点) 足太阴脾经最旺盛 午时(11点-13点) 手少阴心经最旺盛 未时(13点-15点) 手太阳小肠经最旺盛 申时(15点-17点) 足太阳膀胱经最旺盛 酉时(17点-19点) 足少阴肾经最旺盛 戌时(19点-21点) 手厥阴心包经最旺盛 亥时(21点-23点) 手少阳三焦经最旺盛
子午流注十二时辰养生
辰时是阳气最旺的时刻,宜保持精力充沛,进行重要 工作或学习。
避免空腹运动
此时不宜空腹运动,以免损伤胃气。
巳时(9:00-11:00)
脾胃调养:巳时是脾胃经当令,宜吃易于消化的食物,保护脾胃功能。
适度运动:此时阳光充足,适合进行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
以上仅列举了部分时辰的养生方法,实际上,每个时辰都有相应的脏腑 经络当令,养生方法也各具特色。要想实现全面的养生,还需结合个人 体质、生活习惯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养生方案。
间歇休息
工作期间适时进行短暂休息,避免长时间连续劳作,有助于保持高效工作状态。
THANK YOU
卯时(05:00-07:00)养生
早餐营养:按时进食营养丰富的早餐,为一天的活动 提供能量。
大肠排毒:卯时是大肠经活跃的时刻,可喝温水刺激 肠道蠕动,帮助排便排毒。
这只是子午流注十二时辰养生的一部分内容,实际上 每个时辰都有相应的养生方法和注意事项。通过遵循 子午流注的规律来进行养生,可以更好地与自然的节 奏保持协调,提升身体的健康和平衡。
肺经养生
寅时是肺经主时,可进行深呼吸运动,助益肺气宣发。
早起锻炼
此时空气新鲜,适合早起锻炼,增强肺气。
卯时(5:00-7:00)
大肠经调理
卯时是大肠经当令,可喝温水刺激肠道蠕动,帮助排便。
早餐营养
按时进早餐,为一天的活动提供充足的营养。
辰时(7:00-9:00)
要点一
胃经养生
辰时是胃经主时,宜吃营养丰富的早餐,调理胃气。
03
各时辰养生方法详解
子时(23:00-1:00)
睡眠养生
子时是阴阳交接的时刻,最适合安静睡 眠,养阴蓄阳,为第二天的活力打下基 础。
子午流注表详解
子午流注表详解子午流注表详解子午流注与养生治病(附子午流注表)钟愈田人与天地相应的整体观是中医理论的关键所在,而子午流注是这个理论体系中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学说。
这个听起来十分耳熟的名词,由于其古奥难懂,学理艰深,临床应用并不普遍。
那么它到底包含了哪些内容,在治病养生中有何重要意义呢?一、什么是子午流注简单地来说,子午流注就是指人体中的十二条经脉对应着每日的十二个时辰,由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经脉中的气血在不同的时辰也有盛有衰。
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
现代时间生物学证明,人体生命现象、生理活动都具有相对稳定的时间节律性,包括季节、昼夜等节律。
有人称此为“生物钟”,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
子午流注是把人的十二条经脉在十二个时辰中的盛衰规律,有序地联系起来,又通过人体的五脏六腑与十二经脉相配的关系,预测出某脏腑经络的气血在某个时辰的盛或衰,环环相扣,按照气血的盛或衰来进行治病养生,使治病养生都有了更强的针对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字面看,“子午流注”是由“子午”和“流注”组成的,以子午言时间,以流注喻气血。
具体地说,“子”和“午”是十二地支中的第一数和第七数,是时间的两个极点,它们分别表示两种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范畴或概念,是我国古代用来纪时、标位以及记述事物生长化收藏等运动变化过程或状态的符号。
“流”、“注”两字,乃表示运动变化的概念,“流注”从狭义来说,是形容自然界水的流动转注。
《诗经》:“如川之流,丰水东注”即为此意。
这里借用“流注”是指人体经络中气血的流行灌注。
顾名思义,子午流注就是时空和运动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理论在传统生命科学上的体现。
子午流注遵循阴阳变化的规律。
《针灸大成·论子午流注》说:“子时一刻,乃一阳之生;至午时一刻,乃一阴之生,故以子午分之而得乎中也。
流者,往也。
注者,住也。
”所以说,子代表阳生,为阳气之首,流代表阳生的过程;午代表阴生,午为阴气之初,注代表阴藏的过程。
中医养生子午流注
肝经当令
• 丑时;1---3点 肝经当令 • 解析:肝气是主升的,是“将军之官”, “将军之官” 是指不仅可以打仗,还有运筹帷幄的功能。如果肝气足, 我们就显得很聪明,反应敏捷。肝气养足时才可以出谋略, 才能木生火,火为心,木旺火旺,才能发挥我们最大的聪 明才智。 • 例如:头痛时,你去看医生,医生会说你属于肝阳上亢, 这说明你阳气一直往上走,收敛的功能、降的功能弱没有 降下来,就会导致有头痛现象。 • 如果是每天都无精打采,中医认为是因为冬天藏的不够, 肾精消耗太厉害,没有东西可以生发。“水生木”,如果 冬季没有藏够,木就生发不起来。 •
• 膀胱经是人体经脉中最长的一条,申时在十二生肖中对应 的是猴子,猴子上蹿下跳,可以上到最高处,也可以下到 最低处,这就是猴性,这就是膀胱经的象。膀胱经是储存 津液的,例如:有很多干燥病患者,所谓干燥症就是口唇 干燥,这种问题老人中特别多,因为嘴巴里唾液是由肾所 主,所以一遇到干燥症很多人就认为是肾阴虚,就拼命的 补阴,往往会口干舌燥。其实人体的肾就像水池或沼泽, 要想让它升起来,一定要靠太阳的气化作用。而膀胱经得 起化功能就相当于太阳,膀胱经的气化功能好的话,就能 够把肾水带上来,我们嘴里就有唾液。如果气化功能不好 的话,阳气不足,肾水也会上不来,我们就会口唇干燥, 所以治疗这种病不妨换个思路,从肾阳和膀胱经得气化功 能方面调理。
• 膀胱和肾相表里,中医认为,小便通畅是太阳膀胱经气足的表现,膀 胱经气是主管存储津液与防御外邪的,它又与肾经相表里,也就是膀 胱受肾管。举个例子,就是小便不利是肾出了问题。小孩和老人小便 时有一个现象,就是头会打一下激灵。但老人的打激灵和小孩打激灵 是不一样的。小孩肾气不足以用,肾气肾精没调上来,所以小便时气 一直向下走,下边一用力上边就有点空,就会激灵一下,而老人是肾 气不足,气血虚,所以下便使劲上边也空了。 • 古人非常强调在行、走、坐、卧中养生,包括大小便的时候也能养生。 在小的时候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养生原则,就是一定要咬住后槽牙。因 为肾主骨,牙齿是肾精的外现,牙齿也是骨头的象,它在骨头中最为 密固的,也是收敛气最足的。所以,牙齿好不好,是肾气的问题。在 小便时咬住牙关是有原则的,就是好像咬住东西,实际上就是保持气 机内收的一个状态,收住肾气,让它不外泄。
子午流注与人体五脏的关系(附子午流注图)
子午流注与人体五脏的关系(附子午流注图)子午流注与人体五脏的关系(附子午流注图)不知道朋友们是不是了解,养生之道还体现在一天的24小时里,每个时辰都有相对应的脏器在工作。
中医叫子午流注,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十二时辰:子时23:00 凌晨1:00、丑时1:00 3:00、寅时3:00 5:00、卯时5:00 7:00、辰时7:00 9:00、巳时9:00 11:00、午时11:00 13:00、未时13:00 15:00、申时15:00 17:00、酉时17:00 19:00、戌时19:00 21:00、亥时21:00 23:00。
有一个词叫因天之序,意思是天道自然的顺序,世间万事万物的发展一定是以生发、生长、收敛、收藏这个顺序进行的。
我们人体也一样,不同的时辰,不同的脏器当令,就是值班,或者叫主事。
具体如下:子时,是人体的生发之机。
这时,胆在值班,我们要好好睡觉,养胆气;丑时,肝在值班,这时如果仍没休息,就会伤及肝血;寅时,是人们深度睡眠的时间,这时是肺在值班。
卯时,这时大肠主管全身气血流行的大局,此时应大便。
辰时,这是胃在主时,我们该吃早饭了;巳时,是脾在主事,如果没吃早饭,那么这时脾就会空运化,去脾会受伤;午时,是心在主事,这时应小睡片刻未时,到了小肠主事,开始吸收水谷的精华;申时,膀胱来值班了。
全身气化能力最强,头脑最活跃,是一天中最好的学习和工作的时间;酉时,肾来接班,它要发挥闭藏的功能了,把一天所运化和吸收的储藏起来;戌时,由心包主事,这个时候应该娱乐,不能憋闷和压抑;当然不是要您去K歌喝酒,是您与家人交流情感的时候;最后到了亥时,由三焦主事,就是人该休息的时候了。
中国偏方网 民间偏方验方大全《黄帝内经》告诉我们,人体是一个最无为和最自足的系统。
我们如果偏离了自然规律,是必然要生病的。
所以,我们一定要因天之序,根据身体本性的原则来对待我们的身体才能达到和谐。
本文内容由中国偏方网,中国民间偏方大全提供。
子午流注
一天之中如何养生23:00——1:00子时,胆经开放,分泌胆汁,辅助造血造骨髓,主元气。
1:00——3:00丑时,肝经运行时,肝藏血,主排毒,适合休息,也是肝病高发期。
3:00——5:00寅时,肺经运行时,4点是脉搏最弱的时候,临床发现大部分气喘,心脏病,心脑血管病,中风、高血压、大多都在这个时间突发。
家里有老人不要在5点前出门。
5:00------7:00卯时,大肠运行时,应排便,最健康的肠道是每天固定的时间排便,呈香蕉状,金黄色。
7:00---9:00辰时,胃经运行一定要进食,此时免疫功能最强,8点时肝脏内有毒物质会在这个时候很好排毒,此时喝酒最伤肝。
9点是心脏最活跃的时间,有最佳状态做事,效率最高,做脾胃调理效果最好。
9:00---11:00巳时,脾经,脾主思,主运化,人的精力及思维最活跃,脾经开大量喝水帮助体内运化加速毒素排泄。
11:00—13:00午时,心经,是造血的时间,进食时间,贫血人群在此时进食改善贫血现象,如能休息10—20分钟相当于其他时间睡眠1小时,做心肺,肝胆保养效果更佳。
13:00-----15:00未时,小肠经,心、小肠相表里、小肠吸收营养,此时体内供血最发达,不要过于劳累,此时进食给脏腑负担非常大,做身体项目效果比其他时间达到了3-5倍。
15:00---17:00申时,膀胱经开,大量喝水冲刷体内淤血毒素,改善生理及炎症,此时是人体血黏度最高,易增加体内含糖量,易有乏力是糖尿病前兆。
17:00---19:00酉时,肾经,骨髓易出现问题,大量排尿、是肾脏最活跃时间、17:00点工作效率提高,18:00点疼痛感下降,19:00血压生高,情绪不稳定,如有病此时最难受,需做肾保养。
19:00----21:00卯时,心包经运行时,心脏、脑神经最活跃是人体最活跃时间,人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强,此时是学习的最佳时期。
21:00----23:00亥时,三焦经,三焦通百脉,自我休息时间,要休息好,适合。
中医子午流注十二时辰养生法,十二经络对应疾病治疗!
中医子午流注十二时辰养生法,十二经络对应疾病治疗!子午流注是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规律,既每日的十二时辰对应人体的十二条经脉。
在一日十二时辰之中人体气血首尾相衔的循环流注,盛衰开合有时间节奏,时相特性。
每个时辰所对应的经络表23:00-1:00 子时胆经1:00- 3:00 丑时肝经3:00-5:00 寅时肺经5:00-7:00 卯时大肠经7:00-9:00 辰时胃经9:00-11:00 巳时脾经11:00-13:00 午时心经13:00-15:00 未时小肠经15:00-17:00 申时膀胱经17:00-19:00 酉时肾经19:00-21:00 戌时心包经21:00-23:00 亥时三焦经诀窍:如果你在哪一经对应的时间里发病,那就是哪一经不通,病根就在哪一根上,按摩这条经就好了。
比如:你在肝经(1~3点)咳嗽,就说明肝经不通或肝有火,即中医所说的木(肝)刑金(肺)。
《黄帝内经》咳论篇第三十八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下面贴上十二时辰所对应的人体经络表,方便大家了解和掌握十二条经络,经络上的穴位,十二条经络能预防和主治的疾病。
1足少阳胆经(23~1点)“肝胆相照”是一句非常有名的成语,也透露出肝、胆同一体的深厚关系,而胆其实更居于辅助肝机能的重要地位。
胆经是由头部绕往身体侧面,并达到脚尖的一条非常长的经脉。
足少阳胆经身体穴位图子时(23点~1点)胆经旺。
子时睡得足,黑眼圈不露。
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明胆,聚而成精。
」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
「胆汁有多清,脑就有多清。
」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没有黑眼圈。
反之,常于子时内不能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眼眶昏黑。
同时因胆汁排毒代谢不良更容易生成结晶、结石。
2足阙阴肝经(1~3点)“肝主养血,肝主藏血,肝主宗筋”传统中医里肝的三个功能。
足阙阴肝经身体穴位图丑时(1点~3点)肝经旺。
丑时不睡晚,脸上不长斑。
中医理论认为:「肝藏血。
子午流注学说与养生
酉时养生之道
人体经过申时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 精华的阶段。此时不适宜太强的运动量,激 烈运动会损失很多精气,也不适宜大量喝水。
此时是足少阴肾经开穴运行的时间,对于肾 功能有问题的人而言,在这个时候按摩足少 阴肾经的穴位(涌泉、太溪),效果最为明 显。
子午流注学说与养生
子午流注学说与养生
子午流注学说与养生
巳时(9:00 - 11:00)足太阴脾经
巳时血气流注于脾,称为「足太阴脾经」, 此时是人体气血最旺时期。脾经旺,有利 于吸收营养、生血。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这也是吃早餐不会令 人发胖的原因,如果人体脾的运化功能好 的话,就可以顺利地消化和吸收。
子午流注学说与养生
巳时养生之道
子午流注学说与养生
未时养生之道
“心与小肠相表里。”如小肠有热,人会口舌 生疮、小便灼热。此时多喝水有利小肠排 毒降火。
上一时辰午餐,午饭要吃好,这个时辰可 以在小肠精力最旺盛的时候把营养物质都 吸收进人体。
未时过后肠胃开始休息,此后的晚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间 含蛋白质和脂肪、淀粉类食物要少量摄取, 否则易在体内累积 。
子午流注学说与养生
午时(11:00 - 13:00)手少阴心经
午时气血流注于心经,称「手少阴心经」, 气血运行到心。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 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中医认为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手少 阴心经旺盛,推动血液运行,以养神、养 气、养筋。
子午流注学说与养生
午时养生之道
此时是气血运行的最佳时期,吃午餐,不宜 剧烈运动。
子午流注学说与养生
卯时养生之道
是起床的时候了,最好先空腹喝上一杯温 开水,以刺激大肠,有利于晨便,排除体 内垃圾。排泄结束后,可做提肛运动,有 利于治疗便秘、痔疮、脱肛等病。不过上 厕所不要太赶,很多老年人中风是因为这 样引起的。我们不如休息片刻,清醒清醒 头脑再去。
子午流注养生法
子午流注
根据「子午流注」的定律,如果经常在某时辰感到某脏腑不适,可能是该脏腑受病邪入侵,或较虚弱所致。
不过,由於脏腑互相影响,问题可
能出於其他脏腑。
举例说明
病症:头痛、目赤、失眠、脾胃不适、消化不良
问题:工作、应酬繁忙,经常半夜两、叁点才睡
解释:晚上十一时至凌晨叁时行的是胆经及肝经。
若该段时间不休息,肝火便会上升,以致头痛充血、感到不适。
同时由於肝气上升,影响脾胃,因而感到胃痛。
`
以阴阳五行来解释,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因此肝若不适,胃脾亦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辰时(7点至9点)胃经旺,有利于消化。此时胃部吸收营养的能力增强,需要进食吸收充足的营养,也正是人们进食早餐的时间。所以说,早餐要吃好。
3、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脾主运化,脾统血。”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与胃统称为后天之本,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经旺盛时可运化水谷,升清化浊,为身体提供气血营养。“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气血充盈,唇色红润。
3、针灸取穴:临床医学中应用最广的要数子午流注指导针灸取穴。狭义地说,子午流注就是中医的时间针灸医学,也叫最佳时间针灸法,是中医针灸医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针灸临床可根据气血盛衰的病理表现、穴位开阖的时间施以补泻手法,以协调阴阳气血的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它是将很多因素综合运用在针灸取穴上,以达到最佳疗效的一种独特的古典针法,具有施针安全、疗程短、效果显著等优点。
10、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胆汁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有多清,脑有多清。”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新、气色红润。反之,日久子时不入睡者面色青白,易生肝炎、胆囊炎、结石一类病症。
11、丑时(1点至3点)肝经旺,养血。“肝藏血。”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气血的支持。废旧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素问·五脏生成篇》曰:“故人卧血归于肝。”此时安静入眠,血液大量回肝,肝内血液充足,肝经旺盛,可维护肝的疏泄功能,使之冲和条达,充分发挥解毒滤过的作用。此时熟睡,胜过其他时间。如果丑时不入睡,肝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所以丑时久不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易躁怒,易生肝病。
(2)手阳明大肠经:辰时补曲池卯时泻二间,主治牙疼、咽喉痛。
(3)足阳明胃经:巳时补解溪辰时泻历兑,主治腹胀、腹痛。
(4)足太阴脾经:午时补大都巳时泻商丘,主治腹胀满、腹泻。
(5)手少阴心经:未时补少冲午时泻神门,主治咽干、舌痛、掌热。
(6)手太阳小肠经:申时补后溪未时泻小海,主治项强、颌肿。
子午流注遵循阴阳变化的规律。《针灸大成·论子午流注》说:“子时一刻,乃一阳之生;至午时一刻,乃一阴之生,故以子午分之而得乎中也。流者,往也。注者,住也。”所以说,子代表阳生,为阳气之首,流代表阳生的过程;午代表阴生,午为阴气之初,注代表阴藏的过程。它含有阳极生阴,阴极生阳的运动规律。《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说:“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意思是白天阳气盛,机体的生理功能以兴奋为主。黑夜阴气盛,机体的生理功能以抑制为主。机体通过阴阳消长的不断平衡,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人体的活动符合此规律时,身体处于自然的状态,有消耗也有补充。如果破坏此规律,则只有消耗,生命就会处于能量加速损失状态。
从字面看,“子午流注”是由“子午”和“流注”组成的,以子午言时间,以流注喻气血。具体地说,“子”和“午”是十二地支中的第一数和第七数,是时间的两个极点,它们分别表示两种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范畴或概念,是我国古代用来纪时、标位以及记述事物生长化收藏等运动变化过程或状态的符号。“流”、“注”两字,乃表示运动变化的概念,“流注”从狭义来说,是形容自然界水的流动转注。《诗经》:“如川之流,丰水东注”即为此意。这里借用“流注”是指人体经络中气血的流行灌注。顾名思义,子午流注就是时空和运动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理论在传统生命科学上的体现。
2、指导用药:根据子午流注的理论,通过对人体内部活动节律性的认识,中医总结出择时用药的重要性,认为给药时间与疗效高低及毒副反应的轻重有密切的关系,临床可根据各个药物的药性特点、脏腑经络的盛衰,及气血运行的生理时钟择时用药,当药物的药性特点与人体生理活动的昼夜节律相同步,也就是选择了病人的最佳用药时间给药,就会使药物充分发挥药效,病情就会更快好转,就能获得药半功倍的效果。
据近年实验研究数据显示,子午流注针法的治愈率远远高于常用的普通针灸法,尤其对一些慢性疑难顽症,往往效如桴鼓。例如,咳嗽、胸满、气喘等症为手太阴肺经病症,肺属金,它的母穴是属土的太渊穴,子穴是属水的尺泽穴。如果肺经邪气实,就在肺气方盛的寅时,取尺泽穴行泻法;如果正气虚,则应在肺气方衰的卯时取太渊穴行补法。
8、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增强心的力量。心包经是心之外围,有保护心脏的作用,此时最宜步行,可增强心功能。
9、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经旺,通行气血。《中藏经》认为三焦“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体,和内调外,荣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者也”。所以说,此时进入睡眠,百脉得以休养生息,对身体十分有益。
一、什么是子午流注
简单地来说,子午流注就是指人体中的十二条经脉对应着每日的十二个时辰,由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经脉中的气血在不同的时辰也有盛有衰。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现代时间生物学证明,人体生命现象、生理活动都具有相对稳定的时间节律性,包括季节、昼夜等节律。有人称此为“生物钟”,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子午流注是把人的十二条经脉在十二个时辰中的盛衰规律,有序地联系起来,又通过人体的五脏六腑与十二经脉相配的关系,预测出某脏腑经络的气血在某个时辰的盛或衰,环环相扣,按照气血的盛或衰来进行治病养生,使治病养生都有了更强的针对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阳药用于阳长之时,阴药用于阴长之时,升药用于升时,降药用于降时。凡是需要借助人体阳气来扶正祛邪的,如扶阳益气,温中散寒,行气和血,消肿散结等方药,宜于早晨或上午服用。心率过缓者或心率过速者可在上午11点服药。服用凡是需要借阴气祛邪的,如滋阴补血,收敛固涩,镇静安神,定惊熄风,清热解毒等方药,宜于傍晚或午后服用。临床上证明,寅时(肺经旺),有肺病的人此时症状加重,所以,剧咳或哮喘或发烧者,寅时(3点-5点)给药比白天常规服药效果好。皮肤病人的外用药晚上用药比白天用药效果显著。用滋阴药治失眠不寐,入夜一次服用效果佳,而分为早晚两次服,不但夜里睡不好,白天精神也不好。服用解表药时如病情不是急症,可于中午以前阳分时间给药,顺应阳气浮升有助于药力驱邪祛病。而泻下药则遵“日晡人气收降”之论,入夜前服用。
目前临床常用的子午流注针法有纳干法、纳支法两大类。此外尚有运用古代九宫八卦学说,结合人体奇经八脉气血会合按时取穴的灵龟八法、飞腾八法等。但这些方法的应用,要有坚实的针灸理论基础,在熟记人体穴位的基础上,还要熟练运用相关歌诀和推算方法,极具专业性,不在此赘述。
十二经补母泻子穴位
(Hale Waihona Puke )手太阴肺经:卯时补太渊寅时泻尺泽,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心烦等。
12、寅时(3点至5点)肺经最旺,将肝贮藏解毒的新鲜血液输送到百脉。《素问·经脉别论》说:“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血的运行要依赖气的推动,肺主呼吸调解着全身的气机,此时肺经旺盛,有助于肺气调节和输布血液运行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迎接新的一天到来。
三、子午流注的应用
天干与五脏六腑相配: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庚大肠、辛肺、壬膀胱、癸肾。
十二时辰与十二经络及脏腑的对应关系为:
1、卯时(5点至7点)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肺与大肠相表里。”寅时(上一个时辰)肺经最旺,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吸收食物中水分与营养,排出渣滓。此时可多饮水使大肠充分吸收水分,促进排泄;排泄结束后,可做提肛运动,有利于治疗便秘、痔疮、脱肛等病。
1、养生防病:在每天的十二个时辰中,从亥时开始(21点)到寅时结束(5点),是人处于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一面时间,此时阴盛,阴主静,所以人体要在安静的状态中休息入眠。此时正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要有充足的睡眠,才会有良好的身体状态。正如睡觉多的婴儿长得胖,长得快;爱闹觉的孩子发育不好。又如,有的人工作、应酬繁忙,经常半夜两三点才睡,时间久了就会有头痛、目赤、失眠、脾胃不适、食欲差等症状。这是因为,晚上11点至凌晨3点行的是胆经及肝经。此段时间不能静卧休息,回肝血量不足,不能制约肝之阳气升腾,肝阳上亢,肝火上升,以致头痛目赤、头晕不适。同时由于肝木旺盛,克伤脾土,影响脾胃功能,因而会有脾胃不适、食欲差等症状。所以,根据子午流注法,利用人体经脉随着时间的不同而盛衰开阖的变化,把握好养生的规律,对提高、改善人的身体素质、延年益寿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
(12)足厥阴肝经:寅时补曲泉丑时泻行间,主治疝气、胁痛。
子午流注
中医古籍《黄帝内经*灵枢》:“经脉流行不止,与天同度,与地同纪”。
中医学的宇宙观着重天、地、人合一。人体的健康,受气节变化、地理环境、以致时间运转的影响。每日的十二时辰(每两小时为一时辰)与人体的十二条经脉息息相关,而经脉又与人体的五脏六腑相配。
叁者的关系如下:
时间 时辰 经络 / 脏腑
23:00 - 1:00 子时 胆(要上床睡觉)
子午流注与养生治病(附子午流注表.txt54就让昨日成流水,就让往事随风飞,今日的杯中别再盛着昨日的残痕;唯有珍惜现在,才能收获明天。子午流注与养生治病(附子午流注表)2009年04月06日 星期一 09:44转自老年时报
副主任医师 张 玲
人与天地相应的整体观是中医理论的关键所在,而子午流注是这个理论体系中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学说。这个听起来十分耳熟的名词,由于其古奥难懂,学理艰深,临床应用并不普遍。那么它到底包含了哪些内容,在治病养生中有何重要意义呢?
6、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有利于人体排泄水液,泻火排毒。
7、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所藏的精气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前者是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与生俱来。后者为水谷之精气,是由脾胃运化而来。肾中精气是机体生命活动之本,肾经的旺盛,对机体各方面的生理功能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