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对中医元气论的探讨

合集下载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气一元论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气一元论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气—元论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中医学将气一元论理论应用到医学方面,认为人是天地自然的产物,人体也是由气构成的,人体是一个不断发生着形气转化的升降出入气化作用的运动着的有机体,并以此阐述了人体内部气化运动的规律,精辟地论述了生命运动的基本规律,回答了生命科学的基本问题。

如果说,中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气一元论之上的,并不为过。

(一)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新陈代谢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人之生死由乎气,气是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这种生命的物质——气,经常处于不断自我更新和自我复制的新陈代谢过程中。

气的这种运动变化及其伴随发生的能量转化过程称之为“气化”。

“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精化为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就是对气化过程的概括。

气化为形、形化为气的形气转化过程,包括了气、精、血、津、液等物质的生成、转化、利用和排泄过程。

“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素问·六节脏象论》),是说人体必须不断地从周围环境摄取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否则,生命就无法维持。

故曰:“平人不食饮七日而死者,水谷精气津液皆尽故也”(《灵枢·平人绝谷》)。

人体的脏腑经络,周身组织,都在不同的角度、范围和深度上参与了这类气化运动,并从中获取了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能量,而排出无用或有害的代谢产物。

人体的气化运动是永恒的,存在于生命过程的始终,没有气化就没有生命。

由此可见,气化运动是生命的基本特征,其本质就是机体内部阴阳消长转化的矛盾运动。

升降出入是人体气化运动的基本形式。

人体内气的运动称之为“气机”。

而气化运动的升降出入是通过脏腑的功能活动来实现的,故又有脏腑气机升降之说。

人体通过脏腑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把摄人体内的空气和水谷转化为气、血、津、液、精等,完成“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的物质和能量的代谢过程。

这种气(元气)、精(水谷精微)、味(营养物质)、形(形体结构)相互作用的关系,说明了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是建筑在物质(气)运动转换的基础之上的。

元气的名词解释中医

元气的名词解释中医

元气的名词解释中医1.引言1.1 概述本文将介绍元气在中医中的重要性以及对元气的认识与中医的应用。

元气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被认为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中医理论中,元气被描述为一种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同时也是人体免疫力、抵抗力和修复力的体现。

元气的概念在中医中得到了广泛的探讨和应用,它包含了五脏六腑的功能、气血的运行以及人体的阴阳平衡等方面。

元气可以通过饮食调理、运动锻炼、药物调理等方式进行补充和调理,从而达到保养身体、预防疾病的目的。

在本文的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探讨元气的概念以及它在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性。

我们将介绍元气的形成、消耗和补充途径,以及如何通过中医的方法来调理和保养元气。

此外,我们还将探讨元气在中医中的应用,包括在疾病诊断、治疗以及预防上的作用。

通过对元气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医理论,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中,以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和抵抗力。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对元气的认识与中医的应用,并介绍一些元气的保养与调理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元气的概念。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在这一部分中,我将会对本文的结构和内容进行简要的介绍。

本文主要围绕着中医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元气展开讨论。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将对整篇文章的背景和目的进行说明。

通过对元气在中医中的重要性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进行阐述,为读者提供一个对该主题的初步了解。

接下来,正文部分将重点展开对元气的概念的解释。

我将尝试从中医的角度来阐述元气的含义、形成和作用机制,以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这一概念。

除此之外,正文的另一部分将集中讨论元气在中医中的重要性。

通过介绍元气在维持身体健康、预防疾病以及辨识疾病等方面的作用,我将强调其在中医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将对元气的认识与中医的应用进行总结。

我将简要概括本文所阐述的元气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应用,并对读者提供一些保养和调理元气的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中医理论中元气概念。

元气论

元气论

风气 升 散 云气 降 聚
无形之气聚散 形成、毁坏万物
电闪雷鸣 降雨 正常
过大
毁坏万物
产生、滋润万物
即《老子· 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 生于无”, 《周易· 乾凿度》所谓的“有形生于无形”
这类无形无状之物则被 进一步抽象为 “气”
2、气本原论
所谓气本原论,是指以元气作为宇宙万物之本 原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即认为元气是哲学逻 辑结构的最高范畴,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最原始 的本原 由于把“气”作为宇宙的最初本原,故称“元 气”,因而凡将气作为宇宙最初本原的哲学思 想,皆可称为“气本原论”,或“气一元论”, 或“元气一元论”。
《医门法律》“气聚则形成,气散则形亡”
(二)气是运动不息的物质
1.精气运动具有普遍性. 《素问· 六微旨大论》“是以升降出入,无 器不有” 《素问· 五常政大论》“气始而生化,气散 而有形,气布而蕃育,气终而象变,其 致一也”。
(二)气是运动不息的物质
精气运动根源在于其本身固有的阴阳相互 作用。 阳 升、浮、动、散、排斥
气别阴阳,以成天地。天地交感,以生万物。天地万物 既生,它们之间就是相对独立的物体。但它们不是彼 此孤立,互不相关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由于气是宇宙万物化生的共同本原,天地万物之间又 存在和充斥着无形而运动不息的气,而且这无形之气 还能渗透于有形物体之中,与已构成有形物体的气进 行各种形式的交换活动,因而气不仅是宇宙万物的构 成本原,而且还是宇宙万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的中介性物质;气不仅是宇宙万物构成的物质材料或 元素,而且还充当宇宙万物之间各种信息的传递载体。
阴—下、内 夜
秋冬 寒凉 湿润 重
晦暗
降、静、抑制、衰退
普遍性例子

元气论与原子论

元气论与原子论

中医问题与思考:医学与哲学自然观及思维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后者决定医学的不同的态及基本特征。

中国传统哲学的元气论自然观规定了中国传统科技特别是中医学重整体的基本特征;西方传统哲学的以分析为思维路径的原子论自然观决定了西医的重视局部的基本特征。

如何正确认识两种医学体系之间的互补性,充分发挥中西医学各自不同的侧重与优势,将为现代医学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元气论与原子论的差异及其对中西医学发展的影响元气论和原子论作为东西方占主导地位的自然观,都属于朴素的唯物主义,它们“十分自然地把自然现象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看做不言而喻的,并且在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在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去寻找这个统一.”这些表现了人类早期认识的某种一致性,但比较元气论和原子论,我们可以发现,这两种自然观还存在着重大差异。

张岱年先生曾指出:“西洋哲学中之原子论,谓一切气皆由微小固体而成;中国哲学中元气论,则谓一切固体皆是气之凝结。

亦可谓适成一种对照.”深刻地指出了西方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自然观是原子论,而中国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自然观是元气论.其中,气一元论思想认为:气是构成万物的本原,运动是气的存在形式及固有属性。

气是天地万物相互感应的中介,气分为阴阳二气或五行之气,阴阳二气的升降交感,氤氲合和,五行之气的交互作用,产生了宇宙万物并推动着它们的发展与变化.气一元论思想是中国传统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基础,中医学的发展深受气一元论思想的影响。

气一元论思想注重整体、分化、相互作用、内在矛盾,包含着有机整体论观点和朴素系统论思想.原子论思想认为,原子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无数的原子永远在虚空中向各个方向运动着,相互冲击,形成漩涡,从而产生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

原子是事物不可分割的单元,它没有质的差别,只有大小,形状的不同,原子以不同的秩序和位置互相结合而形成各种事物。

作为欧洲传统唯物主义哲学形成的基础思想,原子论思想注重粒子、实体、组合、可分解性、外部作用,其所形成的理论观点:机械论观点和还原论观点.气一元论思想和原子论思想相比较,气范畴和原子范畴除都具有物质性和运动性的特性外,气范畴还具有弥散性、透达性、能动性、多样性、化生性、经验性;原子范畴尚具有组合性和机械性。

“元气化生异常,内生瘤毒”理论的临床应用

 “元气化生异常,内生瘤毒”理论的临床应用

“元气化生异常,内生瘤毒”理论的临床应用作者:蔡乐婷李平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2024年第06期【摘要】元气这一概念始于道家学说,由哲学概念演变而来,后引入医学领域赋予理论内涵。

元气理论初现于《内经》,后世医家对元气理论不断进行充实提高,并以此提出不同疾病的病机。

李平教授基于中医元气理论,认为肿瘤有其独特病因病机,提出肿瘤病机新论,其中元气异常化生是瘤毒形成之根本,并用于指导临床治疗。

文章对李平教授“元气化生异常,内生瘤毒”理论之元气溯源及临床应用浅析,并基于元气渊源,结合西医学及临床经验,以图将会进一步推动元气理论的创新研究及临床应用。

【关键词】元气学说;肿瘤病机;临床应用;医案【中图分类号】R273【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4)12-0001-04DOI:10.3969/j.issn.1007-8517.2024.12.zgmzmjyyzz202412001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bnormal YuanQi Metaplasia and Endogenous Tumor Toxicity”CAI Leting1 LI Ping2*1.Graduate School of 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Hefei 230000,China;2.Department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Hefei 230000,China;3. Department of Chinese Integrative Medicine Oncolog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Hefei 230000,ChinaAbstract:The concept of Qi began in Taoism, evolved from the philosophical concept, and was later introduced into the medical field to give the theoretical connotation. The theory of YuanQi was first appeared in the Internal Classics, and and doctors of later generations constantly enriched and improved the theory of vitality, and put forward the pathogenesis of different diseases.Based on the theory of yuanqi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fessor Li Ping believes that the tumor has its own uniqu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and puts forward a new theory of tumor pathogenesis,among which abnormal YuanQi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formation of tumor toxicity, and is used to guide clinical treatment.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traceability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professor LiPings theory of “abnormal metaplasia and endogenous tumor toxicity”,based on the origin of the Qi, combined with modern medical and clinical experience, will further promote the innovative research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Qi theory.Key words:The Theory of Primary Qi; Tumor Pathogenesis; Clinical Application; Medical Case1 中醫元气学说发展与应用“元气”概念首次见于战国道家著作《鹖冠子》,是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元素[1]。

元气论和气本论

元气论和气本论

元气论和气本论一、定义1.元气论:元气论是一种古代哲学思想,认为“元气”是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由元气所构成,以元气为世界本原的学说。

2.气本论:气本论是强调“气”为宇宙万物的本原,以及宇宙万物运动变化都依赖于“气”的变化的哲学理论。

二、历史背景1.元气论:元气论起源于先秦时期,代表人物有战国末期的杨朱、北宋的张载等。

其发展与古代的自然科学、医学等密切相关。

2.气本论:气本论的发展主要是在明清时期,代表人物有明代的王阳明、清代的戴震等。

这一理论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深入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

三、哲学思想1.元气论:元气论强调元气的自然属性,以及其在宇宙生成和运动变化中的决定作用。

它认为元气是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由元气所构成,以元气为世界本原。

2.气本论:气本论强调气的本体地位,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气所构成,且气的运动变化是宇宙万物运动变化的本原。

它特别强调人的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四、代表人物1.元气论:代表人物有战国末期的杨朱、北宋的张载等。

杨朱认为万物由元气组成,张载则提出了“太虚即气”的观点。

2.气本论:代表人物有明代的王阳明、清代的戴震等。

王阳明强调心即理,知行合一,戴震则主张“气化即道”。

五、现代应用1.元气论:现代医学运用元气论指导医学实践,认为人的生命活动依赖于元气的推动和激发。

同时,元气论也影响了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2.气本论:现代环境科学和生态学借鉴气本论思想,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此外,气本论也在企业管理、心理学等领域得到了应用。

六、意义与价值1.元气论:元气论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体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对现代医学、自然科学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它也为我们理解和研究古代自然科学、医学等提供了重要线索。

2.气本论:气本论深化了对宇宙本原的认识,为现代环境科学、生态科学提供了哲学指导。

此外,它对现代企业管理、心理学等领域也有启示作用。

元气的名词解释中医

元气的名词解释中医

元气的名词解释中医元气是中医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用来形容人体的生命力和活动能力。

在中医看来,人体的健康与疾病都与元气的盛衰有关。

元气不仅仅是生理上的概念,也包含了精神、情绪、免疫力等多个方面。

元气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黄帝内经》中,其中有云:“天地之气,可吸而与合,可塞而与通,此谓元气。

”这里的“元气”可以理解为天地间的原始力量,包含了万物生成与生长的能量。

在人体中,元气则是人体自身的能量源泉。

中医师认为,元气的盛衰与人体的健康紧密相关。

当一个人的元气旺盛时,他的身体会充满活力,精神饱满,免疫力强,容易恢复疲劳。

相反,如果元气不足,人体就容易感到疲倦、无力,容易受到外界的侵袭和影响,容易生病。

中医认为,元气的盛衰与生活习惯、饮食、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饮食不规律、睡眠不足、过度劳累等,会导致元气的流失与耗损;而健康的饮食、适当的锻炼、良好的情绪调节等,则有助于滋养和增强元气。

中医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与元气有关,那就是“阴阳”。

阴阳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两个对立面,代表了自然界和人体内部的相对性和平衡。

元气是阴阳之气的总称,阴阳的失衡或偏盛都会影响元气的盛衰。

在中医临床实践中,中医师会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来判断一个人的元气盛衰。

通过观察面色、舌苔、舌体、汗液等,中医师可以初步判断一个人的元气盛衰程度;通过与患者交谈,中医师可以了解到患者的精神状态和情绪变化;通过脉搏判断,中医师可以进一步了解到患者的体质和元气状态。

对于元气不足的人,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采用针灸、草药、推拿、气功等方法来调理和补充元气。

中医师强调的是整体调理和综合调养,而不是单一治疗。

通过调整饮食、生活习惯以及草药调养等方式,患者可以提升元气,增强免疫力,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总的来说,元气在中医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涉及到人体的生命力和活动能力。

元气的盛衰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与生活习惯、饮食、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

中医元气理论如何指导中药处方开具

中医元气理论如何指导中药处方开具

中医元气理论如何指导中药处方开具中医元气理论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对于中药处方的开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元气,又称“原气”,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理解元气理论,对于准确辩证论治、合理开具中药处方,以达到调理人体、治疗疾病的目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元气来源于先天,受之于父母,藏于肾中,又赖后天水谷精气的滋养和补充。

元气通过三焦而流行于全身,内至脏腑,外达肌肤腠理,无处不到。

元气具有推动人体生长发育、温煦和激发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的作用。

当元气充足时,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正常,身体健康;当元气不足或运行失常时,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在中药处方开具中,首先要考虑患者元气的盛衰。

对于元气亏虚的患者,处方用药应以补元气为主。

常用的补气中药有人参、黄芪、白术等。

人参大补元气,能迅速补充人体元气的亏损,适用于元气虚脱、气短神疲等重症;黄芪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对于元气不足、卫气不固所致的自汗、易感冒等有较好的疗效;白术健脾益气,通过健脾以促进元气的化生。

在处方中,这些药物的用量和配伍需要根据患者元气亏虚的程度和具体症状进行调整。

元气的运行失常也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原因。

元气运行不畅,可出现气滞;元气运行无力,可导致气陷;元气外泄,又会引起气脱等。

针对不同的元气运行失常情况,处方用药也有所不同。

气滞者,常表现为胀满、疼痛等症状。

此时,处方中可加入行气之品,如陈皮、枳实、木香等,以疏通气机,使元气运行恢复正常。

气陷者,常见脏器下垂、头晕目眩等表现。

治疗时需用升提之药,如升麻、柴胡等,以提升下陷的元气。

气脱者,病情危急,需急用大补元气、回阳固脱之药,如附子、干姜等,以挽救生命。

此外,在开具中药处方时,还需考虑元气与其他脏腑之气的关系。

元气与脾胃之气密切相关,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胃虚弱,化生元气不足,则会导致元气亏虚。

因此,在调理元气的同时,往往需要兼顾脾胃,可适当加入健脾和胃的中药,如茯苓、山药、薏苡仁等,以促进元气的化生和补充。

“火与元气不两立”理论及临床应用研究

“火与元气不两立”理论及临床应用研究

“火与元气不两立”理论及临床应用研究一、内容概要“火与元气不两立”理论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认为火和元气是相互排斥的两种力量,如果两者失衡,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本文将对这一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并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火”和“元气”的概念。

在中医学中,“火”是指人体内的阳气过盛,表现为身体发热、口干舌燥等症状;而“元气”则是指人体内的生命能量,包括精、气、神等元素。

当元气不足时,人体就会失去生命力,出现各种疾病。

那么为什么“火”和“元气”会不两立呢?这是因为在中医理论中,阴阳五行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

而“火”属于阳邪容易消耗元气;而“元气”则是维护生命活动的基础,如果失去平衡,就会影响到身体的各项功能。

因此当“火”和“元气”失衡时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为了更好地理解“火与元气不两立”理论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相关案例。

比如说有些患者在感冒期间会出现口渴、喉咙干燥等症状,这就是因为感冒病毒攻击了体内的阳气,导致“火”过盛从而影响到了“元气”。

针对这种情况,医生可以采用清热解毒的方法进行治疗,以调节体内阴阳平衡,恢复“元气”。

“火与元气不两立”理论是中医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概念,它揭示了人体内部阴阳平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调节阴阳平衡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这一理论的内涵和临床应用价值,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火与元气不两立”理论及临床应用研究,这是一篇关于中医养生的文章。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很多人都感到身体不适。

中医养生作为一种传统的保健方法,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其中“火与元气不两立”理论是中医养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

这篇文章的研究背景和意义非常重大,首先它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医养生的理论基础,从而更好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其次它还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一些常见的疾病,它还可以促进中医养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李东垣的元气论_李菲

李东垣的元气论_李菲

○学术探讨○李东垣的元气论★ 李菲*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北京100700)摘要:本文通过对李东垣的《脾胃论》等主要学术著作中描述元气的条文进行综合分析,从元气的概念和元气受损的途径两方面讨论东垣元气论的主要学术特色,认为他所强调的元气就是指人身的正气,既包括卫外之阳气,又包括内守之阴精。

元气依赖胃气的充盈而滋养,文中还讨论了李东垣关于元气与脾胃关系的主要观点。

关键词:李东垣;脾胃论;元气;阳气;阴火中图分类号:R249.2 文献标识码:AD i s c u s s i o no nL i D o n g y u a n'T h e o r y o f P r i m o r d i a l Q iL I F e iI n s t i t u t e o f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 B a s i c T h e o r y,C h i n a A c a d e m y o f T r o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B e i j i n g100700A b s t r a c t:T h e a r t i c l e c o l l e c t e dm o s t c o n t e n t s o f o r i g i n a l q i i nL I D o n g y u a n's b o o k s s u c ha st h es p l e e na n ds t o m a c h,d i s c u s s e dh i s m a i n a c a d e m i c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a b o u t c o n c e p t o f p r i m o r d i a l q i a n d t h e w a y o f o r i g i n a l q i g e t t i n g h u r t.T h e a r t i c l e h o l d s t h e v i e w p o i n t t h a t t h e p r i m o r d i a l q i i s j u s t t h e p r i m a r y q i i nt h e b o d y,i n c l u d i n g y a n g-q i g u a r d i n g o u t o f t h e s k i na n d t h e y i n-q i i n s i d e t h e z a n g-f u o r g a n s. T h e o r i g i n a l q i w a s f e d b y t h e s t o m a c h-q i f r o mf o o d a n dw a t e r.T h e a r t i c l e a l s o t a l k e da b o u t D o n g y u a n L i`s m a i n i d e a o nt h e r e l a t i o n-s h i po f p r i m o r d i a l q i a n dt h e s p l e e n a n d t h e s t o m a c h.K e y w o r d s:L i D o n g y u a n;T h e S p l e e n a n ds t o m a c h;O r i g i n a l q i;Y a n g-q i;Y i n-f i r e 李杲,字明之,宋金时真定人,晚号东垣老人。

用现代科学认识中医元气

用现代科学认识中医元气
宙 万物 皆 由基本粒 子组成 的原 子 和原 子组 成 的分 子
元论” 。元 气学 说 为 中 医学 理 论 的形成 奠 定 了理
论基 础 ,并 成 为 中 医 学 的 一 部 分 。关 于 元 气 的产
生 ,古人认为 “ 字宙生气” (《 淮南子 ・ 天文训》 。 )
《 尸子》指出: “ 天地 四方 日字,往古今来 日宙 ” 。 《 现代汉语词典》云:“ 宇指无限空间,宙指无 限时
1 K度 (K为绝对 温度 一23 1。) 1 , .6C ,产 生 了质子 7
称)有 9 种 ,加上人工合成者 ,共 17 2 0 种。相 同 ' 元 素 的原子 组成单 质 ,不 同元 素 的原 子相互 化合 组 成 “ 合物 ” 原 子是 组 成 单 质 和 化 合 物 的最 小 微 化 粒 ,所 以宇 宙万 物皆 由原子构 成 。故 “ 宙万物 皆 宇
元素 ( 原子 )在宇 宙 中 占主导 地 位 ,于是进 入 “ 气 状 物质 ” 时 代 。 基 本 粒 子 、原 子 是 在 特 定 的 时 间 、特定 的条件下 ,一 步一 步产 生 出来的 。现代 宇 宙 学对 化学元 素 、天体 以及生命 的起 源和演 化 ,已
经 或 正在作 出科学 的说 明 ,也 将 为元 气 的产生 和实
什么是元气? 《 文解 字》云 : “ ,始也” 说 元 , “ ,云气也 ” 《 家易》云 : “ ,气之始也” 气 。 九 元 。
由此可见 古 人所谓 元 气 ,即最原 始 、最初 的 、最 基 本 的如 同云 一样 的 物质 。古 人还 认 为元气 是 物质世 界 的本 源 ,字宙 万 物 皆 由元 气构 成 ;元气 在运 动 中
l 字宙 的诞 生与 元气 的生成

中医元气理论如何指导中药配伍使用

中医元气理论如何指导中药配伍使用

中医元气理论如何指导中药配伍使用中医元气理论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对于指导中药的配伍使用具有深远的意义。

元气,又称为“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关乎着人体的健康与疾病的发生发展。

在中药的运用中,依据元气理论进行合理的配伍,可以更好地发挥药物的疗效,调整人体的机能状态,达到治病养生的目的。

元气的内涵及其在人体中的作用元气源自于先天,受之于父母,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动力。

它由肾中所藏的精气化生,并通过三焦布散到全身,推动着人体的生长发育、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以及气血津液的生成和运行。

元气充足,则人体生机旺盛,身体健康;元气亏虚,则会出现各种病症,如气短乏力、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等。

中药配伍的基本原则中药配伍讲究“君臣佐使”,这一原则与元气理论密切相关。

“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其选择往往要考虑元气的盛衰。

比如,对于元气大亏的患者,君药可能会选用大补元气的人参、黄芪等。

“臣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作用,或者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

“佐药”则有佐助、佐制、反佐等不同作用,用于协调方剂的药性,防止药物损伤元气。

“使药”既能引经报使,又能调和诸药。

元气理论在补虚药配伍中的应用补虚药是用于补充人体气血阴阳不足的药物,其配伍应用充分体现了元气理论的指导作用。

以补气药为例,如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的四君子汤,用于治疗脾胃气虚。

其中人参为君药,大补元气,健脾益肺;白术为臣药,健脾燥湿,加强人参补气健脾之力;茯苓为佐药,健脾渗湿,使补而不滞;甘草为使药,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这个方剂通过合理的配伍,补充了人体的元气,恢复了脾胃的功能。

再如补血药,熟地、当归、白芍、川芎组成的四物汤,是补血的经典方剂。

熟地滋阴补血,填精益髓,为君药,补充人体的阴血,以养元气之根;当归补血活血,为臣药,增强熟地的补血作用,并使补而不滞;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为佐药;川芎活血行气,为使药,使补血而不瘀滞。

四物汤通过养血调血,间接维护了元气的正常运行。

中医学“元气”的概念及其功能作用

中医学“元气”的概念及其功能作用

中医学“元气”的概念及其功能作用
元气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它由肾中先天之精化生,根于命门,具有推动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推动和调节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等作用。

一、推动作用
元气能推动和激发脏腑功能,推动血气生成和运行,输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促进人体的消化、吸收和排泄等功能。

二、固摄作用
元气可固护、统摄精血津液等营养物质,防止无故流失,保持内脏器官位置稳定,保障它们发挥正常的生理作用。

三、防御作用
元气构成人体的防御体系,对各种致病菌、病毒、有害物质等的入侵有预警、防御和驱逐的作用。

四、激发作用
元气能保障人体内能量代谢、储藏、转化顺畅,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激发营养物质的相互转化,保障人体的能量供给。

五、蒸腾作用
元气能平衡血气、扶正固本,全面调节人体的内分泌的平衡。

其蒸腾作用使气顺血活,活跃脏腑,达到经络为本,气血为用。

六、温煦作用
元气可以温煦人体,维持体温,保障各器官组织的正常功能。

总的来说,元气在人体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功能的正常发挥是人体健康的关键。

现代医学解读中医的原理

现代医学解读中医的原理

现代医学解读中医的原理
现代医学对中医的原理进行解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经络系统:中医理论认为,人体内存在着经络系统,通过这些经络进行气血的运行,调节身体的生理功能。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经络系统对于维持机体的内稳态、传导信息以及参与免疫调节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经络的调节,可以增强机体的自愈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2. 阴阳平衡: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健康与阴阳平衡密切相关。

阴阳是中医理论中的基本概念,代表了相对而言的阴性和阳性。

现代医学则将阴阳平衡解释为人体内外环境之间的平衡状态,如酸碱平衡、温度平衡等。

通过调节阴阳平衡,可以促进身体的正常功能,降低疾病的发生风险。

3. 气血运行:中医理论认为,气血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关键物质,通过气血的运行调节身体的各种功能活动。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气血对于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供应养分和氧气、调节免疫功能、排泄代谢产物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调节气血的运行,可以帮助治疗疾病、恢复健康。

综上所述,现代医学解读中医的原理主要聚焦于经络系统、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等方面,通过对这些机制的调节,达到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的效果。

同时,现代医学也在不断深入研究中医理论,试图将其与现代医学的理论和技术相结合,发
展出更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

中医经典理论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经典理论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经典理论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研究中医经典理论由多个经典著作组成,如《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

这些经典理论是中国传统医学的核心和基石,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实践积累,对中医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然而,在现代医学兴起后,中医经典理论逐渐被西方医学体系所抛弃,被认为是迷信和落后的知识体系。

然而,近年来,随着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以及中医疗效的再次证实,中医经典理论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研究逐渐成为热门话题。

一、中医经典理论的基本原理中医经典理论包含了诸多重要原理,如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理论等。

其中,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认为万物都存在着阴阳两个相对统一的方面。

在身体内部,阴阳的平衡关系决定了人体的健康与疾病。

而五行学说则是以金、木、水、火、土为基本元素,研究宇宙万物的生长发育和相互关系。

气血理论侧重于研究人体的能量和养分,认为气血的流通与平衡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二、中医经典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中医经典理论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多种应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中医诊断与治疗。

传统中医诊断强调“望、闻、问、切”四诊合一,通过病人的外观、气味、言辞和脉搏等等方面来判断病人的体质和病情。

这种诊断方式更注重整体观察和辨证施治,而非局限于特定的症状。

在治疗方面,中医经典理论提供了多种方法,如针灸、草药、推拿和膳食疗法等。

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代表,通过在特定穴位上插入细针来调整和平衡人体的阴阳和气血。

草药则通过不同的草药组合,针对不同的疾病症状来进行治疗。

此外,推拿和膳食疗法也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通过按摩和食疗来调理病人的身体状况。

三、现代医学对中医经典理论的重视与研究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和认可,现代医学对中医经典理论的重视和研究也日益增加。

许多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开始探索中医与西医结合的途径,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一些研究表明,中药治疗在一些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如慢性疼痛、皮肤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中药四气的现代研究

中药四气的现代研究

中药四气的现代研究
中药四气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包括寒、热、温、凉四种气味。

这些气味与中药的性味、功效密切相关,对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对中药四气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研究表明,中药四气与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有着密切联系。

例如,寒性中药常含有挥发油、生物碱等成分,具有清热解毒、祛热消肿的功效;热性中药则常含有黄酮类、黄连素等成分,具有温阳散寒、化痰止咳的作用。

此外,中药四气还与人体生理病理状态密切相关。

例如,寒性中药适用于体内热盛而表现为口渴、便秘等症状的患者;而热性中药则适用于体内寒凝而表现为手脚冰冷、腹泻等症状的患者。

总之,中药四气的现代研究为中医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也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中药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 1 -。

中医学关于“元气”的概述

中医学关于“元气”的概述

中医学关于“元气”的概述元气,指以先天精气为基础,赖后天精气充养,而根源于肾的气。

元气,《难经》又称“原气”,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一、生成与分布元气由肾中先天之精化生,根于命门。

《难经·三十六难》说:“命门者…原气之所系也。

”元气以先天之精为基础,又赖后天之气的培育。

因此,元气充盛与否,不仅与先天之精有关,而且与脾胃运化功能、饮食营养及化生的后天之精是否充盛有关。

若因先天之精不足而导致元气虚弱者,也可通过后天的培育补充而使元气充实。

如《景岳全书·论脾胃》说:“故人之自生至老,凡先天之有不足者,但得后天培养之力,则补天之功,亦可居其强半,此脾胃之气所关于人生者不小。

”元气通过三焦流行于全身。

《难经·六十六难》说:“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

”元气以三焦为通路循行全身,内而五脏六腑,外而肌肤腠理,无处不到。

二、生理功能元气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推动和激发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二是推动和调节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

1.推动和激发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元气充沛,机体生长发育正常,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生理功能旺盛,体魄强健而少病;若先天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或久病损伤元气则可因元气虚衰而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生殖功能低下及未老先衰的临床表现。

2.推动和调节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元气含有元阴、元阳,为一身阴阳之根,脏腑阴阳之本。

元气既能发挥推动、兴奋、温煦等属于元阳的功能,又能发挥宁静、抑制、凉润等属于元阴的功能。

元阴与元阳协调平衡,元气则能发挥其推动和调节功能。

故《景岳全书·传忠录下说:“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

以现代科学的角度来解释中医的“气”

以现代科学的角度来解释中医的“气”

以现代科学的角度来解释中医的“气”中国传统医学讲“气”的时候分得很细,主要有四种: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元气(又称肾气、原气)来自父母,是先天之气。

命门者为元气(循环原动力)之所系,元气则运行于三焦。

中医的三焦(上焦、中焦、下焦,也就是头、躯干与下肢全身的合称) ,就是广义的循环系统。

后天之气得之于饮食与自然界之清气,通过脾、肺、心等脏腑的作用,又转化为宗气、营气、卫气。

宗气出于胸中,是饮食水谷所生化之气与吸入之新鲜空气结合而成,是一身之气运行、运输、分布的出发点,主管含有氧气的血循环。

营气为宗气贯入血脉的营养之气,行于脉之中,又称阴气,主管血液中养分的运输。

卫气是宗气宣发于脉外的气,又称阳气,行于脉处,散布全身,为防御外邪的抵抗力。

当我们肺功能不好时诊断上就叫“宗气”不足。

中医理论中的元气,就是指命门之气,也称“中气' ,走三焦包含整个循环系统。

营气是营养,卫气是免疫能力。

而“中气”不足则是指心脏的功能不佳。

不过中气并不能简化为仅仅只是心脏功能。

我们的整个循环系统是由心脏和血管系统共振所构成,所以心脏功能足不足,要看负载有多大。

就像电厂发电,所谓电力不足,主要是用户太多。

假如用户少或大家都省电,也许就没有缺电的问题。

所以治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减重,问题只是减得了减不了。

新的发电厂要不要盖?假如大家都不用电,那当然就不用盖了。

但是要不要用电,还牵涉到另一个层面的问题:要不要经济成长? 要不要再发展?当然身体的成长是有限的,跟经济成长的问题并不全然相同,不过,中气仍是全身循环系统性能好坏的指标。

我们若以现代科学眼光来看,这些到底是什么意思?命门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以解剖学来说命门也是一坨肉,但是它连接了冠状动脉。

所以说命门的“气”与冠状动脉有直接的关系。

很多心脏萎缩或衰竭的病人,直接是命门受伤的结果。

这是因为流到心脏的循环与命门的血液循环共振状况相关,所以当命门受到压迫会直接影响到心脏。

元气论在中医学的核心地位及元气、脉、证三位一体的系统论述

元气论在中医学的核心地位及元气、脉、证三位一体的系统论述

包头医学2018年第42卷第4期中医是建立在中国哲学元气论的基础上,而西医是建立在西方哲学原子论的基础上。

元气论的“元”指的是人体所储存的元精,是组成人体脏腑组织细胞的最基本物质,也就是所谓的可以化生人体万物的最基本单位。

元气论的“气”指的是脏腑利用元精运化水谷精微之功能,可分为阳气阴气,阳气指元精生发生长的功能,阴气指元精收敛收藏的功能。

阳气和阴气是元精本身因时间变化所产生互相“消长变化”的两种不同功能。

《黄帝内经》最核心的思想就是元气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黄帝内经》中有很多“圣人”一词,其实指的就是元气本身,人的元气本身就是最高明的医生,它会自觉地运化你的元精来升发与收藏,一旦得了病,即经络不通,你的元气就会自发地疏通经络,所以你会感到疼痛或发热等不适。

《伤寒论》的“伤寒”本义就是指经络不通,即伤寒六经不通。

伤寒六经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其中阳明证及阳明少阳合病证属热邪,其它均可为寒邪。

临床中阳明证及阳明少阳合证者很少,病情急重,让真正的经方家(如李可等)看,按《伤寒论》原始剂量(教科书剂量的5倍),一般一副或半副药就可药到病除。

在给患者诊治过程中,逐渐体会了元气的重要性。

患者的元气相对邪(主要指寒邪)足时,通经络就很容易,效果显著,而元气弱时,脉象虚弱无力,就不能破寒通经络,只有先想办法让元气足时才能治病。

如何才能增长元气,唯一的方法就是让患者多吃饭,并适量运动,因为只有饮食通过脾胃的运化和小肠的吸收,再经过经脉血脉才能变为元精被储存到丹田中。

虚劳患者主要是阴的不足,即元精不足和脏腑运化功能即阳的不足造成的。

由于虚劳者精血极亏和脏腑运化功能极差,此时必须保护元精于丹田之中而不能抽取或激发去治疗疾病,应该微微疏通经脉,缓缓恢复运化功能,等待元精积累到堪用之时,才能开始用来治疗疾病。

[1]所以对汤剂来说,会使患者壮火食气,因为再小的汤剂对于虚劳者也是量大,所以不能使用汤剂来治疗虚劳患者,把中药打成粉灌成胶囊这个量很小,可满足虚劳者的要求。

元气的名词解释

元气的名词解释

元气的名词解释元气是一个常常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词语,它源自中国传统医学理论。

在中医中,元气是指人体最根本的生命能量,它是维持人体健康运转的基础,也是人体各种机能正常运行的保障。

本文将对元气进行一番解释和分析,探究其含义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一、中医角度下的元气在中医理论中,元气被认为是人体生命的根本。

元气是指人体内部的精气和营养物质的汇聚,是五脏六腑、经络气血等诸多要素的综合体。

它贯穿整个人体,充盈在脏腑之间,支配着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

元气的状态良好与否决定着人体的健康程度,因此中医强调调养元气,使其旺盛充足,以达到身体健康的目标。

二、元气的表现形式元气在人体中以几种形式存在,具有独特的体验和表现。

首先是体力方面的元气,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精力充沛”的状态。

当一个人元气充足时,他的精力旺盛,做任何事情都能保持充分的集中力和执着度。

其次,元气还表现为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

具备良好元气的人往往情绪稳定,乐观开朗,能够应对各种挑战和压力。

最后,元气还反映在人的容貌和生机上。

拥有良好元气的人,皮肤光滑细腻,容颜焕发活力,且不易出现过早衰老的迹象。

三、培养和调理元气的方法中医养生非常注重培养和调理元气,有许多方法能够帮助人们保持良好的元气状态。

首先,饮食调理是其中重要的一项。

选择充满营养的食物,遵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的原则,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增强身体的元气。

其次,适度的运动也是培养元气的必要条件。

运动可以加速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提高身体的氧合水平,从而增加元气的生成和流动。

此外,中医的养生理论还主张通过调节情绪、适度休息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方式来培养和调理元气。

四、元气在不同领域的应用除了在中医领域中的重要性,元气在其他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文学艺术中,元气是指作品所呈现出的生命力和活力。

一部充满元气的作品能够给人们带来积极的能量和激励,使人感到振奋和充满希望。

在商业领域中,元气也被用来形容企业或产品的活力和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旗国际健康产业集团
肺与肾的关系
肺生肾,肺为肾之母,肾为肺之子。母病及 子,子病犯母。 肾为肝之母,肝为心之母,心为脾之母,脾 为肺之母。 虚则补其母, 实则泄其子。

华旗国际健康产业集团
肺——脆弱而总是受到伤害最多的



人活一口气,肺主呼吸。 常见的肺病症状:咳嗽、哮病、肺痨、肺癌、喘证、 肺胀、胸痛 让肺自杀的几种方式:吸烟、汽车尾气、雾霾。
华旗国际健康产业集团
肺五行属金,主气司呼吸
主呼吸之气 主一身之气
华旗国际健康产业集团
肺泡表面积相当于一套两居室房 ——雾霾天最伤肺
——肺癌防治领域的著名专家,北 京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支修益



雾霾的组成成分包括数百种大气颗粒物, 如矿物颗粒物、海盐、硫酸盐、硝酸盐、 有机气溶胶粒子等,它能直接进入并黏 附在人体上下呼吸道和肺叶中,会引起 支气管炎、哮喘等病症,甚至会诱发肺 癌; 其次,除了自己“干坏事”,细颗粒物 还像一辆辆可以自由进入呼吸系统的小 车,其他致病的物质如细菌、病毒,搭 着顺风车造成感染; 正常人的肺泡表面积约70平方米,相 当于一个两居室的面积,每天吸入大量 的空气
华旗国际健康产业集团
免疫力(元气):是生命之本



免疫力,依赖于人体的原动力—— 元气。 中医认为,元气是生命之本,是生 命之源,元气充足则健康,元气受 损则生病,元气耗尽则死亡。 元气决定着生命的全部,也就是说, 元气充足免疫力就强,从而战胜疾 病。如果人体元气不足或虚弱,就 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或免疫力去战 胜疾病,因此造成死亡。
2.肾的经脉上连于肺,与肺肾经脉密切联系有关。
华旗国际健康产业集团
中医五行的奥妙



肺属金:肺气有肃降之 能(金性清肃收敛)。 肾属水:藏精,主水(水 性滋润,下行,闭藏)。 肝属木:疏通气血,调畅 情志(木性生长,升发, 喜条达)。 金生水: 肺气清肃下行, 通调水道以助肾水。 水生木: 肾藏精,肝藏 血,肾精可以化生滋 养肝血,此即肾水滋 养肝木。
华旗国际健康产业集团
大自然神奇的馈赠——冬虫夏草


野生冬虫夏草生长在我国藏、青、川、滇、甘等海 拔4000-5000米的高山草甸中,生长环境十分恶劣, 挖掘采集十分困难和艰险,且对自然环境造成很大 破坏。 它是自然界唯一一种既是动物又是植物的生物。
华旗国际健康产业集团
冬虫夏草的形成


冬虫夏草是冬虫夏草真菌的菌丝体 通过各种方式感染蝙蝠蛾(鳞翅目蝙 蝠蛾科蝙蝠蛾属昆虫)的幼虫,以其 体内的有机物质作为营养能量来源 进行寄生生活,经过不断生长发育 和分化后,最终菌丝体扭结并形成 子座伸出寄主外壳,从而形成的一 种特殊的虫菌共生的生物体。 古人对冬虫夏草描述为:“冬在土 中,身活如老蚕,有毛能动,至夏 则毛出土上,连身俱化为草”。
肾虚血亏(女)
久虚不补累及
五脏六俯
华旗国际健康产业集团
万病之源——肾


肾是元气的仓库,肾藏精主水,主骨生髓。 肾功能的强大可以使身体健康,排毒、代谢。 肾决定性功能的好坏。 男女都有肾,女人也会肾虚。 西药对肾的伤害。
华旗国际健康产业集团
肾虚、元气不足的表现


高血脂
华旗国际健康产业集团
看出来的病


嘴唇发紫(血脂偏高) 嘴唇铁青(冠心病) 嘴唇发黑(寒症、痛症、淤血、惊风)
内眼角(脂肪颗粒沉淀现象) 舌象:有青筋(淤血阻络)
华旗国际健康产业集团
我们想一个问题?
为什么年轻的时候,这些现象都没有,到了 老年的时候,多种疾病的就出现了? 大病很多,小病也不少,治疗疾病好比拆东 墙补西墙,治好一个又犯一个?
华旗国际健康产业集团
华旗国际——百孝堂玛咖·虫草含片
功能成分 虫草菌素
核苷类物 质 虫草多糖
国际公认的功能成分作用 抗癌、抗病毒、治疗慢性肾病
降低血粘度,提高血液供氧能力,防止血栓形成及心脑缺氧, 治疗肾病。另可刺激胰岛细胞恢复活力 最好的人体免疫调节剂,治疗老慢支、肺原性心脏病,护肝, 刺激胰岛细胞恢复活力 扩展气管、镇静、抗菌 美容抗衰老、抗类风湿、红斑狼疮、皮肌炎,抗癌、抗辐射 补充体力,提高免疫力 补充体力,提高免疫力
华旗国际健康产业集团
入肺养肾、含出元气
现在开始,玛咖、虫草一起含
着吃!
华旗国际健康产业集团
百孝堂玛咖虫草含片——入肺养肾、 含出元气


入肺养肾、含出元气
适用人群 免疫力低下 长期吸烟、工作繁忙 性功能不佳者 三高患者、睡眠不佳
心脑血管疾病 放、化疗患者 肝、肾功能不良者 肺功能不良者、空气污染影响者 长期接触辐射
华旗国际健康产业集团
秘鲁前总统藤森,向世界推荐玛咖


《中国青年报》在报导玛咖时曾说:秘鲁前 总统藤森也积极向世界推销玛咖,并公开打 保票说:用过一段时间玛咖,真的让男人更 像男人,让女人更像女人。 玛咖的作用原理是激发各个器官原有功能, 使其自然分泌人体所需要的各种激素.并促 使机体从正常饮食中吸取并合成身体所需要 的营养物质,因此更科学、更持久。
现代医学对中医元气之说的探讨
湖南湘雅医学院胸外科主仼师 -------赵兰初主讲
现代医学对心脑血管疾病系统治疗探讨
为什么很多的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很多年, 病依然没有改善,而且越治越重呢?
1、没有找到真正的病因; 2、没有找到科学的心脑血管疾病
很多的中老年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在疾病 发生之前,都有一个共同的现象——
易感冒、休质虚弱、免疫力下降 浑身无力、面色灰黄 小便无力,失眠多梦 性功能低下 易出虚汗等等
华旗国际健康产业集团
肾经的循行路线
肾经虽然只有27个 穴位,但却是与人体脏 腑器官有最多联系的一 条经脉,属于肾脏,联 络膀胱。
起于涌泉,止于俞府
华旗国际健康产业集团
肾主纳气
机理: 1.是肾的封藏作用在呼吸运动中的正常体现,取 决于肾精充沛,肾气的固摄有力。
华旗国际健康产业集团
华旗国际——百孝堂玛咖·虫草含片
3. 针对肿瘤癌症问题
a. 可以破坏癌细胞的端粒酶,阻止癌细 胞复制;
b. 修复被癌细胞破坏的正常细胞;
c. 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免疫细胞吞噬或杀 死癌细胞; d. 显著改善放、化疗带来的损伤,按照 剂量服用的患者不会出现放、化疗带 来的身体损伤。
华旗国际健康产业集团
元气从哪儿来的?

天之大宝:日、月、星。
人之大宝:精、气、神。
精:就是血、津液、髓以及水谷精微的统称。 人体之精分布于五脏,但主要藏于肾中。 分藏于全身各个脏腑之中,濡养脏腑并化气以推动 和调控各个脏腑
所谓的元气,就是肾精之元。
华旗国际健康产业集团
肾为先天之本
肾虚精亏(男)
研究
对肝脏的药理作用
肝脏是人体的消化和解毒器官,我们每天吃进的大量食物都要经过肝脏的分解、 代谢才能变为我们身体可利用的营养物质。进入身体的药物或者有毒物质也是经 过肝脏的解毒作用才避免了对我们身体和日常生活造成更大的伤害。肝脏这样日 夜不停的工作很容易疲劳",尤其是当患有肝脏方面的疾病的时候,如果不注意 休养很容易产生一些很难缠的疾病,使我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受到影响。而虫草 就能有效的在任何时候保护我们的肝脏。 据研究虫草素和虫草多糖都能增强肝细胞的吞噬功能,虫草酸、SOD和维生素E等 都能抗肝组织纤维化,抗脂质过氧化,同时由于虫草的增强免疫功能使肝脏的解 毒作用增强,从而能够有效保护肝细胞。 因为肝炎可以通过饮食和体液接触传播,所以在这个流通频繁的时代时刻注意对 肝脏的保护和对肝病的预防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华旗国际健康产业集团
拯救我们的两种神草:


两种神草都是国宝:中国的和秘鲁的国宝 两种神草都是高原生物:都必须生长在海拔 3500米以上高原。 两种神草的价格都很昂贵:1公斤几十万元。 两种神草的产量都非常少:全世界年产量不 超过300吨。
华旗国际健康产业集团
秘鲁国宝,滋补极品——玛咖

冬虫夏草遂在中原流行。据传文成 公主亲选了冬虫夏草采集地,由专 人采收送往长安,专供大唐皇室。 女皇武则天晚年就以冬虫夏草食疗
进补以治疗肺虚气喘之病。
华旗国际健康产业集团
冬虫夏草传奇——冬虫夏草与武则 天
华旗国际健康产业集团
冬虫夏草的作用——入肾经,又入 肺经


“专补命门,治诸虚百损,得阴阳之 气全也,药性温和,老少病虚者皆宜 食用”„„ 冬虫夏草的珍贵价值, 在《药性考》、《本草纲目拾遗》等 名著中被记载传承。 【功能主治】补虚损,益精气,止咳 化痰,入肾、肺经。①抗菌,②免疫 调节,③抗癌,④抗炎,⑤滋肾,⑥ 提高肾上腺皮质醇含量,⑦抗心律失 常,⑧抗疲劳,⑨祛痰平喘,⑩镇静 催眠。
华旗国际健康产业集团
美国首席研究机构 对玛咖的药理分析后有惊人发现

玛咖含有50多种营养素,这 些营养素协同作用于人体, 其功效较为明显的表现在男 人体力充沛,精力旺盛,性 能力大幅提高!在美国举办 的第16届全球医学大会上国 际专家一致宣称:玛咖的营 养价值远远超过了世界上任 何一种植物,是当之无愧的 滋补极品。
华旗国际健康产业集团
现代医学证明——

现代医学研究亦证明冬虫 夏草 对增强免疫系统机能、 抗衰老、抑制癌细胞生长、 调节心律失常、降低胆固 醇、抗过敏、治小儿气喘、 成人咳嗽、 性功能减退、 防治肝炎、肾炎、糖尿病 等均有不错的疗效。
华旗国际健康产业集团
冬虫夏草与吃法演变




人类执著于它的宝贵价值,人们孜孜求索,逐步尝 试了许多办法—— 1300年前,和其他草药、食材配着熬汤喝 316年前,泡在酒里做药酒喝 245年前,和老鸭一起炖着吃 19年前,泡水喝然后嚼着吃 10年前,小钢磨打成粉直接吃或装胶囊„„ 现在,开始含着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