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体理化性质鉴定试验

合集下载

紫花苜蓿根瘤菌的鉴定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分析

紫花苜蓿根瘤菌的鉴定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分析

紫花苜蓿根瘤菌的鉴定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分析紫花苜蓿(Trifolium pratense L.)是一种广泛种植的牧草和绿肥植物,其与根瘤菌的共生对土壤氮素固定和植物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紫花苜蓿根瘤菌进行鉴定,并分析其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相关性。

为了确定根瘤菌的菌株类型,我们自农田土壤中分离紫花苜蓿根部的根瘤样品,并使用无菌技术将根瘤菌分离培养。

然后,从分离培养的纯株中提取细菌基因组DNA,并使用通用引物扩增16S rRNA基因,得到了长度为约1.5 kb的DNA片段。

通过测序并与NCBI数据库进行比对,我们得到了根据16S rRNA基因序列确定的根瘤菌的物种分类。

通过对多个菌株基因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我们发现分离株中主要存在于根瘤菌属(Rhizobium)和致病根瘤菌属(Agrobacterium)中的不同物种。

其中,绝大部分菌株属于根瘤菌属,与已报道的Rhizobium leguminosarum和Rhizobium trifolii最为相似。

而少数菌株属于致病根瘤菌属,与已报道的Agrobacterium radiobacter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最为相似。

这些结果表明,紫花苜蓿与多种根瘤菌共生,其中优势菌株属于Rhizobium属。

然后,我们收集了不同地点的土壤样品,并分析了其理化性质,包括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和速效氮含量。

通过与紫花苜蓿根瘤菌的鉴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发现不同根瘤菌物种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首先,我们发现根瘤菌的物种组成与土壤pH值密切相关。

在土壤pH值较高(6.5-7.5)的地区,多数菌株属于Rhizobium属;而在土壤pH值较低(5.0-6.0)的地区,少数菌株属于Agrobacterium属。

这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表明不同根瘤菌物种对土壤pH值有不同的适应性。

其次,我们发现根瘤菌的物种组成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密切相关。

3 细菌的理化性状与代谢

3 细菌的理化性状与代谢

需要
周浆间隙 受体蛋白 离子梯度 透性酶泵 磷酸转 移酶系
能量
高能磷酸 键(ATP) 电势能 高能磷酸键

营养物质的获取实施、完成,必经由生物膜半透性 完成
(三)细菌生长的条件因素

营养物质和能量 适宜的环境因子

营养物质和能量
– 碳源、氮源、水、无机离子、生长因子 – 提供原料、能量

– 肉汤培养基 – 普通琼脂培养基 – 蛋白胨水

增菌培养基(enrichment medium):基础培 养基中加入一些特殊的营养物质,以满足营 养要求较高的细菌生长。

迟缓期 (lag phase): 适应、活化期 对数期 (logarithmic phase):迅速生长期,典型性 稳定期 (stationary phase):新生、死亡平衡特征产物积累期

衰亡期 (decline phase):营养少,代谢物蓄积,菌体死亡
细菌群体的生长曲线(growth curve)
吲 哚 试 验
大肠杆菌:+ 产气杆菌:–
阳 性
乙型副伤寒沙门 氏菌和变形杆菌
H2S试 验
含硫氨基酸 硫化氢 遇铁或铅
硫化物
试尿 验素 酶 对 照 阳 性 阴 性
变形杆菌 (尿素酶)
尿素
氨(碱性)
(2)合成代谢产物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
A 、具致病作用
1 、热原质(pyrogen) —— G—的内毒素(脂多糖);G+的致热性多糖 致热性 0.001ug/公斤 发热 耐热性 180℃ 2hr 250℃ 30min 去除方法:干烤、高压18磅 3hr、过滤吸附
附:细菌获取营养物质的方式
摄取营养的 方式
浓度方向 高——低

食用菌中各理化性质分析检测方法模板

食用菌中各理化性质分析检测方法模板

三种食用菌产品品质检测一、检测组分水分、灰分、可溶性糖、粗脂肪、粗蛋白、挥发性香气物质、纤维素、氨基酸、重金属、农药残留。

二、检测方法2.1样品预处理2.1.1干法灰化除汞外大多数金属元素和部分非金属元素的测定都能够用此法处理样品。

2.1.2浸提法振荡浸渍法: 将样品剪碎, 放在合适的溶剂中浸渍、振荡即可从样品中分离出被测成分。

( 挥发性香气成分)2.1.3溶剂萃取法2.1.4蒸馏法2.2水分2.2.1直接干燥法取一干净烧杯及蒸发皿放至95~105摄氏度干燥烘箱内, 烘30~60min, 取出冷却至室温, 称重, 复烘30min, 两次质量差不超过0.5mg视为恒重。

精密称取处理好的试样20~30g于恒重的烧杯内, 置于烘箱, 烘3小时。

盖上蒸发皿, 取出冷却, 称重, 复烘30min, 直至前后两次质量差不超过0.5mg, 即为恒重。

水分=m1-m2/m1-m0x100%式中: m0-----------烧杯及蒸发皿的质量; gm1-----------干燥前烧杯、蒸发皿及样品的质量; gm2------------干燥后烧杯、蒸发皿级样品质量; g2.2.2减压干燥法2.2.3共沸蒸馏法2.3灰分2.3.1高温灼烧法操作方法:1、取大量适宜的瓷坩埚置高温炉中, 在600℃下灼烧0.5小时, 冷至200℃以下后取出, 放入干燥器中冷至室温, 精密称量, 并重复灼烧至恒量。

2、加入2-3克固体样品或5-10克液体样品后, 精密称量.3, 液体样品须先在沸水浴上蒸干, 固体或蒸干后的样品, 先以小火加热使样品充分炭化至无烟, 然后置高温炉中, 在550—600℃灼烧至无炭粒, 即灰化完全。

冷至200℃以下后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称量。

重复灼烧至前后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0.5mg为恒量。

计算:X=(m1-m2)/(M3-m2) X 100x-样品中灰分的含量, %;m1-坩埚和灰分的质量, g;m2-坩埚的质量, g;m3-坩埚和样品的质量, g。

常见细菌理化性质鉴定试验

常见细菌理化性质鉴定试验

常见细菌理化性质鉴定试验淀粉水解:淀粉在酸的催化作用下,能发生水解;淀粉的水解过程:先生成分子量较小的糊精(淀粉不完全水解的产物),糊精继续水解生成麦芽糖,最终水解产物是葡萄糖。

培养基:将细菌接种在平板上,置37度温箱中培养24h,加革兰氏碘液于菌落上,观察颜色变化,呈蓝色者为阴性,无蓝色为阳性。

甲基红试验:是根据肠杆菌科各菌属都能发酵葡萄糖,在分解葡萄糖过程中产生丙酮酸,进一步分解中,由于糖代谢的途径不同,可产生乳酸,琥珀酸、醋酸和甲酸等大量酸性产物,可使培养基PH值下降至pH4.5以下,使甲基红指示剂变红这个原理进行的测验。

产氨实验(乙酰胺肉汤)原理:铜绿假单胞菌产生一种脱酰胺酶,可使乙酰胺经脱酰胺作用释放氨,滴加纳氏试剂(碘化汞钾),氨在碱性条件下与碘化汞钾作用,生成红色络合物。

操作:将纯培养物接种到装有乙酰胺肉汤的试管中,在36℃±1℃下培养20h~24h。

然后向每支试管培养物加入1~2滴钠氏试剂,检查各试管的产氨情况,如表现出从深黄色到砖红色的颜色变化,则为阳性结果,否则为阴性。

吲哚试验:是指有些细菌如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霍乱弧菌等能分解培养基中的色氨酸生成吲哚(靛基质),经与试剂中的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作用,生成玫瑰吲哚而呈红色,则为吲哚试验阳性。

过氧化氢酶试验(又名:接触酶试验)一、原理:具有过氧化氢酶的细菌,能催化过氧化氢生成水和新生态氧,继而形成分子氧出现气泡。

二、试剂3%过氧化氢溶液:临用时配制。

三、试验方法挑取固体培养基上菌落一接种环,置于洁净试管内,滴加3%过氧化氢溶液2mL,观察结果。

四、结果于半分钟内发生气泡者为阳性,不发生气泡者为阴性。

革兰氏阳性球菌中,葡萄球菌和微球菌均产生过氧化氢酶,而链球菌属为阴性,故此试验常用于革兰阳性球菌的初步分群。

脲酶试验原理:存在于大多数细菌、真菌和高等植物里。

它是一种酰胺酶、能酶促有机物质分子中酶键的水解。

脲酶的作用是极为专性的,它仅能水解尿素,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和碳酸。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免疫原和抗血清制备必看考点三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免疫原和抗血清制备必看考点三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免疫原和抗血清制备必看考点三1、单选制备细胞核与核膜抗原前需将细胞破碎,常用的方法有()A.研磨法B.超声破碎法C.自溶法D.酶处理法E.十二烷基磺酸钠处理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研磨法常(江南博哥)用于组织匀浆的制备。

2、单选从免疫血清中粗提γ球蛋白最简便的方法为()A.亲和层析B.离子交换层析C.凝胶过滤D.超速离心E.硫酸铵盐析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免疫球蛋白纯化的方法很多,有单一法,但大多数采用二步法以上相结合的方法,特别是以硫酸铵盐析为基础,再经过层析柱的方法来提高免疫球蛋白及其各成分的纯度最为常用。

3、单选以下哪一个是对半抗原的正确描述()A.只有和载体结合后才能和抗体分子结合B.是大分子C.是多肽D.没有免疫原性E.只能诱生体液免疫应答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半抗原是只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其可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但不能单独诱发免疫应答,在体内单独存在时不引起抗体产生,当其与蛋白质或胶体颗粒结合后,则可引起抗体形成。

半抗原可与其特异性抗体结合。

如细菌的多糖和类脂质等。

在半抗原与蛋白质结合物中,一般是蛋白质使结合物具有抗原性,而半抗原则决定结合物的抗原特异性。

4、单选下列物质中免疫原性最强的是()A.核酸B.蛋白质C.多糖D.半抗原E.脂类正确答案:B5、单选抗原抗体结合反应最终出现肉眼可见沉淀现象,其原因是()A.从亲水胶体变为疏水胶体B.从疏水胶体变为亲水胶体C.抗原抗体结合导致蛋白变性所致D.抗原抗体结合和盐析共同作用所致E.抗原抗体反应是单向反应正确答案:A6、单选首次与第二次免疫接种的时间间隔最好为()A.1周内B.10~20天C.7~10天D.20~30天E.30天以上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初次免疫与第二次免疫的间隔时间多为2~4周,再次免疫后两周内进行。

7、单选免疫接种后易引起局部持久溃疡和形成肉芽肿的佐剂为()A.弗氏不完全佐剂B.弗氏不完全佐剂+卡介苗C.细胞因子佐剂D.多聚核苷酸E.肉毒素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弗氏不完全佐剂加卡介苗即弗氏完全佐剂,可提高佐剂效能,但注射后易产生局部持久性溃疡和肉芽肿。

一株抗植物致病真菌的深海霉菌的鉴定和活性成分理化性质分析

一株抗植物致病真菌的深海霉菌的鉴定和活性成分理化性质分析
作 者简 介 : 陈丽维( 1 9 8 7一) , 女, 硕 士研 究 生 ; E— m a i l : l i v e r 0 9 7 @1 6 3 . e o m
1 材 料 和方 法
1 . 1 指 示菌 本 实验所 用 的 指示 真 菌 主要 包 括 : 宛 氏拟 青 霉 ( P a e c i l o m y c e s v a r i o t i ) 、 绿 色木霉 ( T r i c h o d e r m a v i r i d e ) 、
7 0 %( m / m) . 初 步分析 了该 抗 菌粗 蛋 白的理 化 性 质 , 结 果表 明 , 该 活 性物 质 具 有很 好 的 耐 热性 , 经
6 0、 8 0、 1 0 0 ℃甚 至 1 2 1 o C处理 后 , 活性均 无 明显差异 ; 耐 强酸强碱 , 在p H值 为 2~l 2范 围 内活性 不
受影 响 ; 紫外照射 0—1 2 h及 用蛋 白酶 K、 胰 蛋 白酶 、 木瓜 蛋 白酶 处理后 , 活性 均没有 减弱 ; 但 对 多种
有机 溶剂 比较 敏 感 , 经 三氯 甲烷 、 乙酸 乙酯 、 乙醚和 丙酮 处理后 , 抗 菌活性 受到 不 同程度 的 抑 制 , 其 抑制 率 分别 为 3 5 %、 2 5 . 7 %、 2 2 . 9 %、 1 2 . 9 %. 证 明该抗 菌活性 物 质 高效 、 稳定, 可 用 于抗 真 菌农 药
物 病虫 害对增 加农 产 品 的输 出显 得 越 为重 要 … . 其
中真菌病 害是 植物 病 害 里最 重 要 的一 类 , 约 占植 物 病害的 7 0 % ~8 0 %. 在世界范围内, 由于 真 菌 致病
体合成 小分 子抗 菌肽 及 大量 的抗 菌蛋 白。 。 j . 真 菌 中

腐烂苹果中的细菌分离以及理化性质的检测

腐烂苹果中的细菌分离以及理化性质的检测

关键词: 腐烂苹果、 细菌、 平板直线划线法、 革兰氏染色、 水解淀粉、 分光光度法
Study the Bacteria of Rotten Applesin the Separation and Physical & Chemical Properties Lin jia-wan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1,China )
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仍呈紫色;而革兰氏阴性菌因其细胞壁薄、 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且交联度差,在遇脱色剂后,以类脂 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 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 物的溶出,因此通过乙醇脱色后仍呈无色,再经复红复染,就使革兰 氏阴性菌呈红色。 2.2 细菌水解淀粉实验原理 某些细菌可以产生水解淀粉的淀粉酶,它能把淀粉水解为糊精、 麦芽糖、葡萄糖,再被细菌所利用。淀粉水解后,遇碘不再变蓝色、 产生透明圈。菌体培养后,平板上加上卢戈氏碘液,在淀粉发生水解 的地方,淀粉-碘复合物的蓝色特征就会消失。淀粉的水解发生在离 开菌落的一段距离, 这是因为产生的胞外淀粉酶渗入到周围的培养基 中所致。若无透明圈,表明该细菌无淀粉酶。 2.3 pH 影响细菌生长实验的原理 不同微生物对 pH 条件的要求各不相同,它们只能在一定的 pH 范 围内生长,可分为生长最低 pH,生长最适 pH,生长最高 pH。 细菌一般在 pH4-9 范围内生长,生长最适 pH 一般为 6.5-7.5;在 实验条件下,人们常将培养基 pH 调至接近中性,而微生物在生长过 程中常由于糖的酵解产酸或蛋白质降解产碱而使环境的 pH 发生变化, 从而影响微生物的生长。 3 实验步骤 3.1 配制培养基 3.1.1 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芽孢的理化性质、芽孢率的定性与定量检测方法

芽孢的理化性质、芽孢率的定性与定量检测方法

芽孢杆菌定性定量检测方法近年来,微生态制剂在调控动物体内微生态平衡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正逐步深入,我国现在已经允许使用的安全微生物有很多种,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因具有稳定性好、抗性强、复活率高等自身优势,成为研究和应用较多的菌种之一。

它在目标动物肠道中,通过生物夺氧作用,拮抗致病微生物,并产生多种消化酶和多种营养物质,调节消化道健康,增强动物体的免疫功能,预防疾病的发生,达到促进目标动物的生长、提高饲料的转化率的目的。

在微生态制剂检测中芽孢杆菌的数量以及芽孢率是衡量微生态制剂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

本文旨在介绍芽孢杆菌的特点及其快速、简便的定性、定量检测芽孢杆菌的方法。

一、枯草芽孢杆的理化性质枯草芽孢杆菌菌落表面粗糙不透明,污白色或微黄色(见图1),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时,常形成皱褶。

需氧菌。

单个细胞微米、着色均匀。

无荚膜,全身鞭毛能活动。

革兰氏阳性菌,芽孢微米,椭圆到柱状,位于菌体中央或稍偏,芽孢形成后菌体不膨大(显微形态见图2)。

图1 枯草芽孢杆菌平板菌落图2 枯草芽孢杆菌显微形态二、芽孢孢子的定性检测1、染色基本方法如下:(1)取微生态制剂样品1g,加入99mL无菌水,充分摇匀,37℃ 20-30min;(2)用接种环,取菌液,涂于载玻片,风干固定;(3)在涂菌液加入%孔雀绿饱和水溶液,染色10分钟后,用水冲洗至无绿色即可,再用%品红液染色1min,水冲洗、风干后镜检(100倍油镜加香柏油1滴)。

2、结果判断:芽孢孢子呈绿色,营养体呈红色。

三、芽孢孢子的定量检测1、血球计数板法(1)原理:利用血球计数板在光学显微镜下,查出芽孢个数,再用公式计算出1克样品中含芽孢个数。

(2)仪器:血球计数板(25×16格),光学显微镜,刻度吸管,三角瓶,振荡器和玻璃球。

(3)方法和步骤:?a、取样及样品制备:称取待测样品1克(精确到克)装入盛有99毫升水的三角瓶中,然后用振荡器或加玻璃球摇匀,使菌液均匀分布。

3-ATB细菌鉴定系统标准操作规程

3-ATB细菌鉴定系统标准操作规程

ATB细菌鉴定系统标准操作规程1. 目的规范ATB细功鉴定系统操作规程,保证检验质量。

2. 授权操作人经培训并通过考核的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

3. 原理细菌理化性质不同,分解底物导致PH改变而产生不同颜色。

经光电比色法测定来判断反应结果。

每张卡上有32项生化反应,采用终点判读法,培养4或24小时待反应完成后,由读数仪判读结果。

4. 工作环境相对湿度“ 10%〜85%;温度15〜30C ;电源电压:100〜240V、50/60Hz。

5操作程序5.1试条的选择rapid ID 32 E:肠杆菌科细菌(4小时)rapid ID 32 A:厌氧菌(4小时)rapid ID 32 Strep:链球菌(4小时)ID 32 E:肠杆菌/其它革兰阴性杆菌ID 32 STAPH :葡萄球菌ID 32 GN :非发酵菌/非肠道发酵革兰阴性菌ID 32 C:酵母菌ATB G 5:肠杆菌科细菌ATB PSE 5: 非发酵菌ATB STAPH5 :葡萄球菌ATB STREP 5:链球菌(包括肺炎链球菌)ATB FUNGUS 3:念珠菌届/新型隐球菌ATB ENTEROC5:肠球菌Rapid ATB E 4:快生长肠杆菌科细菌(4小时)ATB UR 5 :尿液中的肠杆菌ATB HAEMO :嗜血杆菌/卡它菌ATB ANA : 厌氧菌6. 操作流程6.1根据细菌种类选试条。

将试条和培养其从冰箱取出,室温放置15〜20分钟。

6.2校正比浊仪。

6.3使用新鲜的纯培养物进行检测(菌龄:18-24小时)6.4悬浮液:0.85% NaCL或去离子水6.5:培养基:ATB培养基和/或其它专用培养基6.6:调制相应的鉴定菌悬液浓度,使用DENSITMAT比浊仪校正浓度6.7配制相应的药敏菌悬液浓度,转移适当体积至ATB培养基。

6.8使用电子连续加样枪分配适量体积至检测试条各孔。

6.9对于鉴定试条,在需要的测试孔滴加石蜡油2滴。

6.10盖上试条盖,把试条放入湿盒,350 C/290 C± 2 C孵育。

生物技术制药题库

生物技术制药题库

生物技术制药题库生物技术制药是一种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借助微生物、植物、动物等生物体生产药品的技术。

其中,基因工程制药利用重组DNA技术生产蛋白质或多肽类药物,细胞工程制药则是利用动、植物细胞培养生产药物的技术。

酶工程制药则是将酶或活细胞固定化后用于药品生产,而发酵工程制药则是利用微生物代谢过程生产药物的技术。

抗体工程制药则利用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性质生产药物。

先导化合物是指通过优化药用、减少毒性和副作用,使其转变为一种新药的化合物。

生物药物则是利用微生物学、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从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体液等,综合利用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药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制造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制品。

细胞的生长形态可以分为贴壁细胞和悬浮细胞,其中贴壁细胞需要有贴附的支持物表面,依靠贴附因子生长。

兼性贴壁细胞则生长不严格依赖支持物。

牛痘病毒可以构建多价疫苗腺病毒,逆转录病毒则用于基因治疗,杆状病毒则用于外源基因表达。

生物碱是一种含氮有机化合物,而生理活性物质则对细胞内生化代谢和生理活动起着调节作用。

植物抗毒素是指在植物防御系统内能对抗微生物进攻的某些次级代谢产物,有些时候连续合成,有些时候在被刺激下才会产生抗毒素,或仅在被诱导下其产量才能增加。

生物转化是利用生物离体培养细胞,固定化的植物(或微生物)细胞或从这些有机体中分离得到的酶等,对外源底物进行结构修饰而获得更有价值产物的一种技术。

抗体是B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具有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而多克隆抗体则由多个克隆细胞产生的针对多种抗原决定簇的混合抗体制剂,也称第一代人工抗体。

20、基因工程抗体是一种第三代抗体,利用DNA重组技术对抗体分子进行切割、拼接或修饰,或者直接合成基因序列,再将基因导入细胞表达产生的抗体。

21、药用酶是指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的酶。

受试菌初步鉴定

受试菌初步鉴定

受试菌初步鉴定摘要:从第一次环境微生物分离的实验中选取菌落,经平板划线得到纯培养后,进行革兰氏染色、鞭毛染色及一系列生理生化实验得到该菌基本特征,最后经过16SrRNA基因PCR测序进行网上比对并查询伯杰氏手册初步鉴定为藤黄微球菌。

关键词:革兰氏染色 16SrRNA测序藤黄微球菌前言环境中的微生物混杂存在,要对微生物进行研究利用,需从环境中分离出菌种得到纯培养,并进行初步鉴定。

因此,对微生物进行初步鉴定在微生物的研究中至关重要。

初步鉴定可按以下方法进行:分离出受试菌后在平板上观察菌落形态,经革兰氏染色、鞭毛染色和一系列生理生化实验得到其基本性质,通过16SrRNA基因PCR测序比对并结合相关特性得到初步鉴定结果。

目的和意义1、学习微生物分类鉴定的基本原理。

2、掌握鉴定的基本操作和流程。

3、了解多项分类学的意义。

材料与方法一、材料与用品1、菌种:受试菌2、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固体淀粉培养基,葡萄糖发酵半固体培养基,乳糖发酵半固体培养基。

3、试剂:草酸铵结晶紫染液、卢戈氏碘液、95%乙醇、番红复染液、硝酸银染液A/B液、蒸馏水、氨苄青霉素溶液。

二、实验步骤1、革兰氏染色(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为阴性和阳性对照)(1)制片:取活跃生长期菌种按常规方法涂片、干燥和固定。

(2)初染:滴加草酸铵结晶紫染液覆盖涂菌部位,染色1~2min后倾去染液,水洗至流出水无色。

(3)媒染:先用卢戈氏碘液冲去残留水迹,再用碘液覆盖1min,倾去碘液,水洗至流出水无色。

(4)脱色:将玻片上残留水用吸水纸吸去,在白色背景下用滴管流加95%乙醇脱色,当流出液无色时立即用水洗去乙醇。

(5)复染:将玻片上残留水用吸水纸吸去用番红复染液染色2min,水洗,吸去残水晾干。

(6)镜检:油镜观察。

2、鞭毛染色(硝酸银染色法)(1)制片:取适量受试菌制成菌悬液,取一滴菌悬液滴到洁净载玻片一端,倾斜玻片,使菌悬液缓慢流向另一端,用吸水纸吸去多余菌悬液,自然干燥。

一株土壤源高产纤维素酶芽孢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一株土壤源高产纤维素酶芽孢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一株土壤源高产纤维素酶芽孢杆菌的分离与鉴定2董鹤娟1’2,丁轲蚍~,恒子钤2,彭春平2,罗伟光hf1.河南省动物疫病与公共安全院士工作站,河南,洛阳471003;2.河南科技大学宏翔发酵饲料实验室,河南,洛阳471003)摘要:为了获得产纤维素酶的芽孢杆菌,从河南省不同地方采集玉米地、秸杆垛的土壤样品58份,利用刚果红平板法分离产纤维素酶的芽孢杆菌,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纤维素酶活,结合菌落特征、显微形态、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进行鉴定。

结果表明:从分离出的42株产纤维素酶菌株中筛选出一株产纤维素酶较高的菌株B.LY02,纤维素酶活力可达0.5351 U/mL。

该菌株呈短杆状,革兰氏染色阳性,能形成芽孢。

基于16S rDNA序列同源性比较分析表明该菌株与Bacillus lic henifo rmis s tr ain CICCl0095的亲缘关系最近,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96.5%,因此鉴定该菌株为地衣芽孢杆菌。

关键词:纤维素酶;芽孢杆菌;分离;鉴定我国是粮食大国,纤维素资源极为丰富,每年仅农作物秸秆产量就高达7.0亿吨,约占世界的20 %[1—2】。

但是秸杆的成分主要是较难降解的纤维素,所以目前秸杆仅有极少部分用于反刍动物饲料,绝大多数都被燃烧,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还会带来环境污染[3—4】。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大规模发展畜牧业,人畜争粮的现象已很严重。

所以研究将秸杆中的纤维素降解成畜禽可利用的多糖、蛋白质或其他营养成分已成为当务之急。

目前最可能利用的手段就是筛选高效纤维素酶分解菌,我们认为秸杆纤维素的降解不是单一菌种能够解决的,因为秸杆的降解需要p.葡聚糖酶、内切p一葡聚糖酶和 p一葡萄糖苷酶等多种纤维素酶共同参与才能完成【4]。

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真菌方面,如里氏木霉、绿色木霉、白腐菌、米曲霉等is一71,对细菌方面研究的较少。

而且真菌存在活性不稳定和生物安全隐患等问题,但是芽孢杆菌具有产酶能力强,耐高温、强酸,环境适应能力强等特点,所以很适宜作为秸杆发酵用菌种。

银耳菌丝体多糖理化性质及其吸湿保湿性能测定

银耳菌丝体多糖理化性质及其吸湿保湿性能测定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20,34(1):37~42㊀㊀㊀㊀㊀㊀㊀J o u r n a l o fA n h u i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U n i v e r s i t y ㊀㊀收稿日期:2019G12G23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201810879081).作者简介:方园园(1999-),女,安徽合肥人,本科生,主要从事多糖的制备及其活性研究.通信作者:孙玉军,教授,E Gm a i l :s u n y u j u n 208@163.c o m .银耳菌丝体多糖理化性质及其吸湿保湿性能测定方园园,㊀邓校娟,㊀张㊀俊,㊀胡伟东,㊀孙玉军∗(安徽科技学院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安徽凤阳㊀233100)摘㊀要:目的:以银耳菌丝体为试验材料,制备银耳菌丝体多糖(P M T ),研究其部分理化性质及吸湿保湿性能.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制备P M T ,硫酸-苯酚法测定其总糖含量,红外光谱法对其基团进行定性分析,E L S D -H P L C 法测定其单糖组分,扫描电镜测定其表面形貌特征,称重法测定其吸湿与保湿性能.结果:P M T 的总糖含量为81.52%,具有典型的多糖吸收峰,其单糖组成为M a n ʒG l c ʒG a l =5.25ʒ2.82ʒ1.00,其表面不光滑,有许多呈花菜状凸起.在相对湿度43%㊁81%情况下,样品的吸湿率大小顺序为甘油>P M T >海藻酸钠.在干燥环境下,样品的保湿率大小顺序为P M T >海藻酸钠>甘油.结论:P M T 是一种含有αGD G糖苷键的非淀粉类吡喃多糖,具有一定的吸湿保湿性能,可作为保湿因子在护肤品中具有开发应用潜力.关键词:银耳;多糖;吸湿保湿中图分类号:Q 538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G8772(2020)01G0037G06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 S I D ):D O I :10.19608/j .c n k i .1673-8772.2017.0752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o fP h y s i c o c h e m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H y g r o s c o p i c a n dM o i s t u r i z i n g P r o p e r t i e s o fP o l y s a c c h a r i d e f r o m M yc e l i u mo f T r e m e l l aF u c i f o r m i s F A N G Y u a n y u a n ,㊀D E N G X i a o j u a n ,㊀Z H A N GJ u n ,㊀HU W e id o n g ,㊀S U N Y u j u n ∗(S c h o o l o fL i fe a n dH e a l t hS c i e n c e ,A n h u i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U n i v e r s i t y ,F e n g y a n g 23310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T h e p o l y s a c c h a r i d ef r o m m y c e l i u m o f T r e m e l l a f u c i f o r m i s (P MT )w a s p r e p a r e d ,a n d i t s p a r t i a l p h y s i c a l a n dc h e m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m o i s t u r e a b s o r p t i o na n dm o i s t u r e r e t e n t i o nw e r e s t u d Gi e d .M e t h o d s :P MTw a s e x t r a c t e d b y w a t e r e x t r a c t i o n a n d a l c o h o l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m e t h o d .T h e t o t a l s u g a r c o n t e n tw a s d e t e r m i n e db y s u l f u r i ca c i d Gp h e n o lm e t h o d ,t h e g r o u p sw e r e q u a l i t a t i v e l y a n a l y z e db y I R ,t h em o n o s a c c h a r i d ec o m p o n e n t sw e r ed e t e r m i n e db y E L S D-H P L C m e t h o d ,t h es u r f a c e m o r p h o l o g y w a s d e t e r m i n e db y s c a n n i n g e l e c t r o nm i c r o s c o p e ,a n d t h em o i s t u r e a b s o r p t i o na n dm o i s t u r i z i n gp r o p e r Gt i e sw e r em e a s u r e db y w e i g h i n g m e t h o d .R e s u l t s :T h e t o t a l s u g a r c o n t e n t o f P MT w a s 81.52%,w h i c h h a da t y p i c a l p e a ko f p o l y s a c c h a r i d e a b s o r p t i o n .P MTc o n s i s t e d o fM a n ʒG l c ʒG a l =5.25ʒ2.82ʒ1.00.T h es u r f a c eo fP MT w a sn o ts m o o t h ,w i t h m a n y c a u l i f l o w e r sl i k e p r o t r u s i o n s .W h e nt h er e l a t i v e h u m i d i t y i s 43%a n d 81%,t h e o r d e r o fm o i s t u r e a b s o r p t i o n r a t ew a s g l y c e r i n >P MT>s o d i u ma l gi n a t e .83㊀㊀㊀㊀㊀㊀安徽科技学院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0年I n t h e d r y e n v i r o n m e n t,t h e o r d e r o fm o i s t u r e r e t e n t i o n r a t ew a s s o d i u mP MT>a l g i n a t e>g l y c e r i n.C o nGc l u s i o n:P MTi s ak i n do f n o ns t a r c h p y r a n p o l y s a c c h a r i d ew i t hαGDGg l y c o s i d i cb o n d,w h i c hh a s c e r t a i n m o i s t u r e a b s o r p t i o na n dm o i s t u r i z i n g r e t e n t i o n p r o p e r t i e s,a n d c o u l db eu s e d a s am o i s t u r i z i n g f a c t o r i n s k i n c a r e p r o d u c t s.K e y w o r d s:T r e m e l l a f u c i f o r m i s;P o l y s a c c h a r i d e;M o i s t u r e a b s o r p t i o na n dm o i s t u r i z i n g r e t e n t i o n银耳(T r e m e l l a f u c i f o r m i s)又名白木耳,是一种重要的食药用真菌[1],人们食用的银耳为银耳的子实体,素有 菌中之冠 的美称,具有补脾开胃㊁益气清肠㊁滋阴㊁润肤之功效.长期食用银耳子实体,可提高机体免疫力.银耳子实体富含银耳多糖,是其主要的活性成分,具有免疫调节[2]㊁抗氧化[3]㊁抗肿瘤[4]㊁抗病毒[5]等多种功能.据报道,银耳多糖还具有在化妆品方面的应用潜能.通过在化妆品中添加不同比例的银耳子实体多糖,其保湿效果良好;经护肤功效检测具有优良的保湿功效,能够降低皮肤粗糙度,增加皮肤弹性,可作为护肤品的功效成分[6-7].银耳子实体多糖还具有一定的清除氧自由基等抗氧化能力,可作为护肤品中的抗衰老因子防治皮肤老化[8].但关于银耳菌丝体多糖在护肤品中的应用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拟从银耳菌种出发,通过液态发酵制备菌丝体,从中提取银耳菌丝体多糖,测定其部分理化性质及吸湿保湿性能,为银耳菌丝体资源的开发及银耳菌丝体多糖的护肤功效应用提供参考.1㊀材料与方法1.1㊀供试材料、仪器与试剂菌种:银耳(T r e m e l l a f u c i f o r m i s):C GM C C5.466,购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L550离心机(湖南湘仪试验室仪器开发有限公司);R-1001V N旋转蒸发仪器(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F D -1A-50冷冻干燥机(北京博医康试验仪器有限公司);U-T6P 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屹谱仪器制造有限公司);P E1730红外光谱仪(美国P e a k i nE l m e r公司);E V O18扫描电子显微电镜(德国C a r l Z e i s s公司);A g i l e n t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A g i l e n t公司);A g i l e n t1260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美国A g i l e n t公司).葡萄糖(G l c),木糖(X y l),半乳糖(G a l),甘露糖(M a n),阿拉伯糖(A r a),鼠李糖(R h a),葡萄糖醛酸(G l c A),半乳糖醛酸(G a l A),岩藻糖(F u c)等标准单糖(德国M e r k公司);其余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1.2㊀试验方法1.2.1㊀银耳菌丝体的发酵培养及其多糖(P MT)的制备㊀将银耳菌种先活化,再制备种子液,按5%的接种量接种于250m L锥形瓶中,25ħ,转速150r/m i n,摇床发酵培养4d,滤布过滤得菌丝体,分别经自来水和蒸馏水淋洗,拧干,冷冻干燥,粉碎,过100目筛,得银耳菌丝体粉末[9].称取银耳菌丝体粉末,按1ʒ20(gʒm L)加入蒸馏水,于85ħ恒温水浴锅中浸提2h,离心,留上清液,滤渣按上述操作再浸提1次,合并2次上清液,旋转蒸发(65ħ,60r/m i n)浓缩至适当体积,离心(4800r/m i n)10m i n,上清液加4倍无水乙醇沉淀24h,离心(4800r/m i n)15m i n,回收上清液乙醇,蒸馏水充分溶解沉淀,S e v a g法脱蛋白,脱蛋白液再旋转蒸发(65ħ,80r/m i n)浓缩至适当体积,透析袋(截留分子量3K D)透析48h,冷冻干燥得银耳菌丝体多糖.1.2.2㊀P MT的一般性质测定㊀m o l i s h反应;I2-K I反应;斐林试剂反应;水溶性㊁醇溶性测定[10].1.2.3㊀P MT的总糖含量测定㊀总糖含量测定采用硫酸-苯酚法[11],以葡萄糖为标准品.1.2.4㊀P MT的红外光谱扫描㊀取P MT2m g,与K B r粉末混匀,压片,红外光谱仪于400~4000c m-1波数范围内扫描,观察吸收峰情况,并对图谱及谱峰归属情况进行分析.1.2.5㊀P MT的扫描电镜观察㊀选取适量P MT于载物台上,喷金后观察其多糖表面形貌特征[12].1.2.6㊀P MT的单糖组分测定㊀取40m g P MT㊁4m L1m o l/L H2S O4溶液于试管中,酒精喷灯封管,105ħ水解8h,B a C O3中和过量的H2S O4,4500r/m i n离心10m i n,取上清得P MT单糖水解样品,同时取系列标准单糖(G l c ㊁G a l ㊁M a n ㊁X yl ㊁A r a ㊁R h a ㊁G l c A ㊁G a l A ㊁F u c ),进行E L S D-H P L C 测定分析[13].1.2.7㊀P MT 的吸湿性质测定㊀称取2组0.5g P MT ㊁海藻酸钠㊁甘油各3份于称量瓶中,一组置于装有饱和N a 2C O 3溶液(R H43%)的干燥器中,另一组置于饱和(N H 4)2S O 4溶液(R H81%)的干燥器中,室温放置,并分别于3㊁6㊁9㊁12㊁15㊁18㊁21㊁24h 时测定样品质量,计算3次平均值,按下式计算吸湿率[14]:吸湿率=M n -M o M oˑ100%㊀㊀式中:M n 为不同时间样品质量(单位:g );M o 为样品初始质量(单位:g )1.2.8㊀P MT 的保湿性质测定㊀称取0.5g P MT ㊁海藻酸钠㊁甘油各3份于称量瓶中,加入0.2g 的蒸馏水,待样品充分吸水后,置于装有硅胶的干燥器内,室温放置,并分别于3㊁6㊁9㊁12㊁15㊁18㊁21㊁24h 后称重,计算3次平均值,按下式计算保湿率[15]:保湿率=H n H oˑ100%㊀㊀式中:H n 为不同时间样品水分质量(单位:g );H o 为样品初始水分质量(单位:g )2㊀结果与分析2.1㊀P M T 的一般理化性质银耳菌种经液体发酵获得菌丝体,采用温水浸提㊁乙醇沉淀㊁S e v a g 法脱蛋白㊁透析㊁冷冻干燥等步骤制备P MT .溶解度方面P MT 易溶于水,但不溶于高浓度的乙醇,其水溶液透明且具有一定粘稠性,涂于皮肤,湿润时肤感很好;与m o l i s h 反应呈现紫红色,表明P MT 为糖类物质;与I 2-KI 反应,呈阴性,不显蓝色,表明P MT 为非淀粉类物质;与斐林试剂反应不显砖红色,表明P MT 为非小分子还原糖,以上结果综合表明P MT 为一种非淀粉类多糖.2.2㊀P M T 的总糖含量以葡萄糖为标准品,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得到总糖的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 =0.015x -0.1882,R 2=0.9975,根据回归方程,计算得到P MT 的总糖含量为81.52%.2.3㊀P M T 的红外光谱P MT 的400~4000c m -1波数范围内红外光谱见图1.由图1可知,P MT 的主要谱峰归属为3337㊁2934㊁1655㊁1552㊁1405㊁1079㊁1048㊁815c m -1,其中3337c m -1吸收峰是由糖类O-H 伸缩振动引起的,2934c m -1是糖类的特征吸收峰,1655㊁1552c m -1吸收峰是糖类C=O 非对称伸缩振动引起的,1405㊁1079㊁1048c m -1吸收峰是由糖类C -O 伸缩振动引起的,815c m -1是αGD G半乳吡喃糖的特征吸收峰.因此P MT 是一种含有αGD G半乳吡喃糖的多糖.图1㊀P M T 的红外光谱F i g .1㊀I Rs p e c t r u mo f P MT 93第34卷第1期㊀㊀㊀㊀方园园,等:银耳菌丝体多糖理化性质及其吸湿保湿性能测定2.4㊀P M T的扫描电镜图谱图2㊀P M T 的1000ˑ(A )和5000ˑ(B )扫描电镜图谱F i g.2㊀S E Mo f P M Ta t 1000ˑ(A )a n d 5000ˑ(B )由图2可知,P MT 表面不光滑,有许多呈花菜状凸起,大小不一,但形状相似且较为规则,大量凸起的存在,增加了P MT 的表面积,暴露出更多的羟基,通过氢键与水分子相连接,增加其水溶性㊁吸湿性与保湿性能.2.5㊀P M T的单糖组分分析注:∗-溶剂峰,1-M a n ,2-G l c A ,3-G a l A ,4-R h a ,5-G l c ,6-G a l ,7-A r a ,8-F u c ,9-X yl 图3㊀标准单糖(A )㊀与P M T 水解物的E L S D -H P L C 图谱F i g .3㊀E L S D -H P L Cs p e c t r u mo f s t a n d a r dm o n o s a c c h a r i d e s (A )a n dP M Th y d r o l y s a t e (B )标准单糖(A )及P MT 水解样品(B )的E L S D-H P L C 图谱见图3.以标准单糖为参照,根据保留时间可判断P MT 单糖组分有甘露糖㊁葡萄糖㊁半乳糖等,再根据峰面积大小,计算P MT 单糖组分的摩尔比为M a n ʒG l c ʒG a l =5.25ʒ2.82ʒ1,这与马素云等[16]报道的结果有差异,究其原因前者是菌丝体多糖,后者是子实体多糖,另外银耳的菌种来源也不同.04㊀㊀㊀㊀㊀㊀安徽科技学院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0年2.6㊀P M T的吸湿性能图4㊀不同样品在相对湿度43%环境(A )㊁81%环境(B )的吸湿率F i g .4㊀M o i s t u r e a b s o r p t i o n r a t e o f d i f f e r e n t s a m p l e s a tR Ho f 43%e n v i r o n m e n t (A )a n da tR Ho f 81%e n v i r o n m e n t (B )P MT 等样品的吸湿效果见图4.由图4(A )可知,在相对湿度R H43%的环境中,P MT ㊁海藻酸钠㊁甘油的吸湿率均随着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在3~12h 范围内,甘油和P MT 的吸湿程度上升较快,而后上升趋于平缓,而海藻酸钠在3~24h 范围内吸湿均较为缓慢.三者相比较,吸湿率大小依次为:甘油>P MT>海藻酸钠.甘油㊁P MT 和海藻酸钠等3种物质均含有羟基,单位质量内甘油含有的羟基数目要比P MT 和海藻酸钠高,因此吸湿率最高;海藻酸钠为一种从海洋生物中提取的多糖,一般含杂质较多,因此其吸湿率低于银耳菌丝体多糖P MT .由图4(B )可知,在相对湿度R H81%的环境中,P MT ㊁海藻酸钠㊁甘油的吸湿率也随着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在3~12h 范围内,甘油和P MT 的吸湿程度同样上升较快,而后上升趋于平缓,而海藻酸钠在3~24h 范围内吸湿均较为缓慢.三者相比较,吸湿率大小依次为:甘油>P MT>海藻酸钠.在同一时间里,环境的相对湿度越大,样品的吸湿率越高.2.7㊀P M T的保湿性能图5㊀不同样品在干燥硅胶环境中的保湿率F i g .5㊀M o i s t u r e r e t e n t i o n r a t e o f d i f f e r e n t s a m p l e s i nd r y s i l i c a g e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P MT 等样品的保湿效果见图5.由图5可知,在干燥的环境中,随着时间的延长,P MT ㊁海藻酸钠和甘油的保湿率也随之下降.三者相比较,甘油的保湿率下降最快,保湿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P MT>海藻酸钠>甘油.海藻酸钠具有很强的凝胶化性能,易形成水凝胶,保水能力强;P MT 具有一定的粘稠性,具有成膜特性,易锁住水份,因此保湿效果均高于甘油.3㊀结论与讨论P MT 为一种从银耳菌丝体中提取得到的由甘露糖㊁葡萄糖㊁半乳糖等单糖组成的吡喃型多糖,水溶性好,难溶于高浓度乙醇,其总糖含量为81.52%,其表面粗糙,有许多呈花菜状凸起,具有较好的吸湿㊁保湿14第34卷第1期㊀㊀㊀㊀方园园,等:银耳菌丝体多糖理化性质及其吸湿保湿性能测定24㊀㊀㊀㊀㊀㊀安徽科技学院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0年性能.保湿因子是护肤品中保障皮肤滋润柔嫩的重要成分,甘油是目前常用的合成保湿物质,其吸湿性能显著,能从空气中吸附水分子,为皮肤提供水分,但保湿性能一般,作为保湿因子还存在美中不足,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天然保湿物质 多糖具有较好的吸湿与保湿双重功能,符合保湿因子的发展方向,也满足人们对于纯天然物质成分的追求.另外多糖还具有抗氧化㊁抗衰防老㊁抑菌等多种功效,因此作为保湿因子添加到护肤品中具有功效广泛㊁安全性高等优点,含有天然多糖的护肤品现成为人们追求美和健康的一种时尚.P MT作为一种天然多糖,具有较强的吸湿保湿性能,可作为一种天然的保湿因子应用于护肤品中,具有很大的潜力.另外P MT的制备材料银耳菌丝体为银耳菌种液体发酵所得,可通过发酵罐液体发酵大量生产,且发酵条件可人工控制,能保证原料的大量供应和一致性,能够避免银耳子实体的来源受菌种㊁种植条件等因素影响的局限性.关于P MT能否清除氧自由基㊁抑制酪氨酸酶等抗衰老与美白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综上所述,P MT提取总糖含量为81.52%,具有典型的多糖吸收峰,其单糖组成为M a nʒG l cʒG a l=5.25ʒ2.82ʒ1.00,其表面不光滑,有许多呈花菜状凸起.在相对湿度43%㊁81%情况下,样品的吸湿率大小顺序为甘油>P MT>海藻酸钠.在干燥环境下,样品的保湿率大小顺序为P MT>海藻酸钠>甘油.表明P MT具有一定的吸湿保湿性能,可作为保湿因子在护肤品中具有一定的开发应用潜力.参考文献:[1]㊀王晴,曹稳根,钱玉梅,等.复合真菌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6(1):63-65.[2]㊀吴琼.羧甲基化碱溶性银耳多糖的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9(5):66-68.[3]㊀陈艳秋,李莉,李玉梅.黑木耳八宝粥的配方及工艺研究[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04(3):171-174.[4]㊀冯国宣.抗癌植物资源与天然产物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9(3):26-32.[5]㊀Z h a oX,H uY,W a n g D,e t a l.O p t i m i z a t i o no f s u l f a t e dm o d i f i c a t i o n c o n d i t i o n s o f t r e m e l l a p o l y s a c c h a r i d e a n d e f f e c t s o fm o d i f i e r s o n c e l l u l a r i n f e c t i v i t y o fN D V[J].I n t JB i o lM a c r o m o l,2011,49(1):44-49.[6]㊀刘卉,何蕾.银耳多糖与透明质酸的保湿性能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3093-13094.[7]㊀来吉祥,何聪芬,赵进,等.银耳多糖工业化提取工艺优化及护肤功效研究[J].日用化学工业,2010,40(4):259-262.[8]㊀任清,李守勉,李丽娜,等.银耳多糖的提取及其美容功效研究[J].日用化学工业,2008,38(2):103-105,109.[9]㊀戴世华,孙玉军,宋玉玲,等.秀珍菇胞外多糖活性炭脱色工艺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4,28(4):25-29.[10]㊀孙玉军,查正其,郑文超,等.草菇多糖V V P-1b的分离纯化及其光谱分析[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40(9):172-175.[11]㊀方艳夕,周丽丽,叶强,等.槐角多糖及其水解物中单糖的检测[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7,31(1):50-53.[12]㊀张淑杰,权威,姜宏伟,等.不同纯化程度豌豆水溶性多糖的电镜扫描分析[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9,27(10):1822-1830.[13]㊀孙玉军,江昌俊,祝嫦巍,等.秀珍菇多糖P M P-2a的理化性质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14,30(12):79-84.[14]㊀蔡婉静,刘少伟,李苒,等.乙酰化降解海带多糖的抗氧化㊁吸湿/保湿性能探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9,40(10):109-114,121.[15]㊀陈锦桃,蔡延渠,董碧莲,等.原桃胶及其多糖提取物的吸湿保湿性能研究[J].广东药科大学学报,2018,34(4):422-424,429.[16]㊀马素云,姚丽芬,叶长文,等.一种银耳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分析[J].中国食品学报,2013,13(1):172-177.(责任编辑:马世堂)。

菌体理化性质鉴定试验

菌体理化性质鉴定试验

菌体理化性质鉴定试验1 V-P试验原理:菌在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能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丙酮酸缩合,脱羧成乙酰甲基甲醇,后者在强碱环境下,被空气中的氧氧化为二乙酰,二乙酰与蛋白胨中的胍基生成红色化合物,称V-P(+)反应。

培养基配制方法:蛋白胨5g;葡萄糖5g;NaCl(K2PO4):5g;蒸馏水:1000mL;PH:7.0~7.2,分装试管,毎管装约4~5cm,115℃灭菌20min。

试剂:40%NaOH(或KOH),a-萘酚。

试验方法:将试验菌接种于上述培养基,于36±1°C培养4天、培养液 2.5ml先加入a萘酚(2-na-phthol)纯酒精溶液0.6ml,再加40%氢氧化钾水溶液0.2ml,摇动2~5min,阳性菌常立即呈现红色,若无红色出现,静置于室温或36±1°C恒温箱,如2h内仍不显现红色、可判定为阴性。

结果记录:阳性:+,阴性:- 。

2甲基红(Methyl Red)试验原理:有些细菌能发酵葡萄糖,在分解葡萄糖过程中产生丙酮酸,进一步分解中,由于糖代谢的途径不同,可产生乳酸,琥珀酸、醋酸和甲酸等大量酸性产物,可使培养基PH值下降至pH4.5以下,使甲基红指示剂变红。

培养基配制方法:与V-P试验培养基一致。

试剂:甲基红:0.1g,95%乙醇:300mL,蒸馏水:200mL。

试验方法:挑取新的待试纯培养物少许,接种于通用培养基,培养于36±1°C或30°C(以30°C较好)3~5天,从第二天起,每日取培养液1ml,加甲基红指示剂1~2滴,阳性呈鲜红色,弱阳性呈淡红色,阴性为黄色。

迄至发现阳性或至第5天仍为阳性、即可判定结果。

结果记录:阳性:+,阴性:- 。

3 糖、醇发酵试验原理:不同微生物分解利用糖类的能力有很大差异,或能利用或不能利用,能利用者,或产气或不产气。

可用指示剂及发酵管检验。

有些细菌分解某些糖(醇、苷)产酸(符号:+)、产气(符号:○),培养基由紫(蓝)变黄(指示剂溴甲酚紫或溴百里酚蓝由紫或蓝遇酸变黄的结果),并有气泡;有些产酸,仅培养基变黄;有些不分解糖类(符号:-),培养基仍为紫(蓝)色。

病原菌实验报告

病原菌实验报告

病原菌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分离、培养和鉴定病原菌,探究其特性及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

实验原理病原菌是引起疾病的微生物,能够侵入宿主并繁殖,引起免疫系统的反应。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采集病原菌样本并在合适的培养基上培养和观察它们的生长特性。

同时,鉴定病原菌的种类对于有效的治疗和预防疾病非常重要。

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材料:- 无菌采样棉签- 无菌培养基(如琼脂培养基)- 培养皿- 无菌培养瓶- 显微镜与镜片实验步骤:1. 使用无菌采样棉签采集病人体内分泌物、分泌物或皮肤创伤等潜在病原菌样本。

2. 将采样棉签轻轻滚动在无菌培养基上,确保将病原菌样本均匀地涂抹在培养基表面上。

3. 使用无菌技术将培养基放入无菌培养皿中,密封密实并倒扣。

4. 在恒温培养箱中以适当的温度(通常为37C)进行培养。

5. 培养24小时后,观察培养皿中是否有菌落的形成。

6. 使用无菌技术将菌落转接到新的培养皿中,继续培养。

7. 观察菌落的形态、颜色、大小以及其他特征,并记录下来。

8. 取一个菌落进行革兰染色和镜检,观察菌的结构特征。

9. 可参照鉴定手册或使用进一步鉴定技术来确定病原菌的种类。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经过培养和观察,我们发现培养皿中出现了菌落的形成。

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和鉴定,我们确定了该菌落为革兰氏阴性细菌,且菌落为白色,大小较小。

在镜检下,我们观察到该菌细胞呈杆状,具有纤毛结构。

根据鉴定手册的数据,结合我们观察到的特征,我们初步推测该病原菌可能属于大肠杆菌属。

结论与讨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分离、培养和鉴定了一株病原菌。

病原菌的准确鉴定对于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究该菌株的生理特性、耐受性以及对人体的致病机制,以更好地了解和应对潜在的疾病威胁。

然而,本实验只是初步鉴定,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和精确的鉴定技术来确认该菌株的种属。

此外,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污染可能对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微生物理化性质实验

微生物理化性质实验

微生物理化性质实验生命学院生科四班张行润200900140177 摘要通过不同菌种的代谢方式和产物的不同,在一定的培养基下,对照实验,以简单方便的观察出不同鉴定菌种之间的差异。

比如铜绿假单胞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可以分解使用淀粉,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却是不行。

乳糖发酵实验中,大肠杆菌产气产酸,但是普通变形杆菌却无法产酸产气。

通过与对照组的对照,我们便可以轻松区分,以达到鉴定区别菌种的目的。

关键词糖酵解(glycolysis)大分子水解吲哚试验甲基红试验前言用生化试验的方法检测细菌对各种基质的代谢作用及其代谢产物,从而鉴别细菌的种属,称之为细菌的生化反应。

各种细菌所具有的酶系统不尽相同,对营养基质的分解能力也不一样,因而代谢产物或多或少地各有区别,可供鉴别细菌之用。

不同微生物分解利用糖类的能力有很大差异,或能利用或不能利用,能利用者,或产气或不产气。

可用指示剂及发酵管检验。

某些细菌可以产生分解淀粉的酶,把淀粉水解为麦芽糖或葡萄糖。

淀粉水解后,遇碘不再变蓝。

这些都可以作为鉴定菌种的指标性特征。

一、实验材料1.1.菌种: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铜绿假单胞杆菌(P.Aeruginosa)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普通变形杆菌(P. vulgaris)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 amnigenus)等。

1.2.试剂及药品:卢戈式碘液、溴甲酚紫指示剂、甲基红指示剂、吲哚试剂、蛋白胨、牛肉膏、NaCl、1.6%花生油中性红水溶液、琼脂、蒸馏水、可溶性淀粉、1.6%溴甲酚紫乙醇溶液、葡萄糖、乳糖、蔗糖等。

1.3.器材:培养皿、锥形瓶、试管、烧杯、接种环、试管架、酒精灯等。

二、实验原理微生物对大分子物质如淀粉、蛋白质和脂肪不能直接被利用,必须依靠产生的胞外酶将大分子物质分解后,才能被微生物吸收利用。

胞外酶主要为水解酶,通过加水裂解大分子物质为较小化合物,使其能被运输到细胞内。

常见植物毒素及其检验方法

常见植物毒素及其检验方法

素恶意投毒致人死亡的案件屡有发生。植物毒素成分复杂,分子量较大,实验室检测存在一定难度。该文概
述了乌头生物碱、马钱子碱与士的宁、毒蕈碱、秋水仙碱等几种常见植物毒素的理化性质和毒理作用,归纳了
其新型检验方法,以期提高植物毒素鉴定检验的速度及准确度。
关键词:植物毒素;理化特性;毒理作用;检验方法
中图分类号 D919.4
作者简介:于孟娇(1992—),女,山东聊城人,研究方向:公安技术。 收稿日期:2021-05-08
27 卷 13 期
于孟娇等 常见植物毒素及其检验方法
41
闭,角弓反张。通常是阵发性痉挛,每次持续1~3min,发 作后有5~15min的间隔,此时全身肌肉松弛,机体状态恢 复正常,但若再受到外界刺激(光、声等)会再次发作,痉 挛时间持续延长,间隔时间缩短,呼吸、脉搏加快,血压上 升,直到中毒者蜷缩成弓形,全身骨骼肌收缩,全身出现 剧烈痉挛,最后窒息而亡。 1.3 毒蕈碱 1.3.1 理化特性 毒蕈泛指有毒的大型菌类,菌体外形 似伞,由菌丝组成,靠孢子传播繁殖,又称为毒菌,俗称 “毒蘑菇”。全世界已知的毒蕈有百余种,我国已发现的 有80余种。毒蕈碱为氯化物,分子式为C9H20ClNO2,粗棱 柱状结晶,易受潮,极易溶于水和乙醇,略溶于氯仿、乙醚 和丙酮。 1.3.2 毒理作用 野生蕈菌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能够 提高人体免疫力,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美味佳肴和食用 佳品。但有些野生蕈菌自身含有毒素,误食后会引发中 毒,严重者导致死亡。其中毒症状通常有7种,包括急性 肾衰竭型、急性肝损伤型、胃肠炎型、神经精神性、溶血 型、横纹肌溶解型和光过敏性皮炎型[4]。神经精神型是 主要由毒蝇伞、豹斑毒伞等引起意识模糊、精神错乱等 中毒性精神症状;肝损害型主要由毒伞、鳞柄白毒伞等 引起肝脏疼痛肿大、黄疸、出血,最后死于肝性脑病;肠 胃炎型主要症状有腹痛、腹泻、大便水样化;溶血型主要 是由鹿花菌引起的急性溶血性贫血、血红蛋白尿、肝脾 肿大等症状。 1.4 秋水仙碱 1.4.1 理化特性 秋水仙属于百合科植物,其球茎和种 子中含有秋水仙碱,主要生长于欧洲中南部和非洲北部, 但我国云南地区的丽江山慈菇鳞茎中也含有0.12%的秋 水仙碱。秋水仙碱的分子结构为C22H25O6N,化学结构见 图3,相对分子质量为399.2,纯品为无色晶体,味苦,一般 含有1~5个结晶水而显黄色,遇光颜色会加深。秋水仙 碱易溶于乙醇、氯仿,可溶于水,难溶于石油醚。

酱香型白酒酒醅细菌的分离鉴定

酱香型白酒酒醅细菌的分离鉴定

酱香型白酒酒醅细菌的分离鉴定黄治国;邓杰;卫春会;赵斌;刘燕梅【摘要】利用传统的分离纯化手段,从酱香型白酒酒醅中分离纯化得到6株细菌.通过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芽孢染色、荚膜染色和生理生化检测,结合《伯杰细菌鉴定手册》和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HY-01、HY-02、HY-03、HY-04号均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HY-05为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sp);HY-06为伴放线菌嗜血菌(Haemophilus actinomycetemcomitans).【期刊名称】《酿酒科技》【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3页(P27-29)【关键词】酱香型白酒酒醅;细菌;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白酒【作者】黄治国;邓杰;卫春会;赵斌;刘燕梅【作者单位】四川理工学院酿酒生物技术及应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自贡643000;四川理工学院酿酒生物技术及应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自贡643000;四川理工学院酿酒生物技术及应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自贡643000;四川理工学院酿酒生物技术及应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自贡643000;四川理工学院酿酒生物技术及应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自贡64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62.3;Q93-3;TS261.4;TS261.1白酒的发酵生产是以窖池和酒醅为基础,环境微生物、大曲微生物和窖泥微生物复杂的物质和能量代谢过程[1]。

在这一过程中酒醅既是微生物的营养来源,又为微生物发酵提供适宜的环境,滋长了微生物种群在窖池中复杂物质能量代谢。

在酒醅中伴随着微生物不断作用,各种物质形态不断地产生和消失,最终形成白酒与众不同的成分构成和风味特征[2],因此,关于酒醅中微生物区系的研究一直倍受关注。

酒醅中分布着包括细菌、放线菌和酵母菌在内的各种微生物类群。

本试验主要研究酱香型酒醅中的细菌,利用传统的分离方法,结合厌氧和好氧的培养方式从酱香型酒醅中分离纯化得到细菌。

细菌的理化性质实验报告

细菌的理化性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了解细菌的理化性质,包括细菌的化学组成、物理性质、生长条件以及生理生化反应等方面,为进一步研究细菌的生物学特性打下基础。

二、实验原理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具有复杂的化学组成和生物学特性。

本实验主要观察细菌的化学组成、物理性质、生长条件以及生理生化反应等方面的内容。

三、实验材料1. 菌种: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

2. 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糖发酵培养基等。

3. 试剂:孔雀绿、碱性品红、番红、甲基红、吲哚试剂等。

4. 仪器:显微镜、高压灭菌锅、酒精灯、接种环、试管、移液枪、滴管等。

四、实验方法1. 细菌的化学组成(1)称取一定量细菌,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充分振荡,制成菌悬液。

(2)用滤纸过滤,收集滤液。

(3)用适当的方法测定滤液中的蛋白质、糖类、脂肪、核酸等成分。

2. 细菌的物理性质(1)观察细菌的形态、大小、颜色等。

(2)观察细菌的鞭毛、荚膜、芽孢等特殊结构。

(3)测定细菌的相对表面积、带电现象、半透性、渗透压等物理性质。

3. 细菌的生长条件(1)观察细菌在不同酸碱度、温度、营养物质、氧气等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2)通过实验验证细菌的最适生长条件。

4. 细菌的生理生化反应(1)观察细菌的色氨酸酶、吲哚酶、甲基红反应等生理生化反应。

(2)观察细菌对葡萄糖、乳糖、蔗糖等糖类的发酵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细菌的化学组成实验结果显示,细菌主要由水、无机盐、蛋白质、糖类、脂肪、核酸等组成。

其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约占细菌总重量的50%以上。

2. 细菌的物理性质(1)细菌的形态、大小、颜色等:实验观察到细菌具有不同的形态,如球状、杆状、螺旋状等;大小差异较大,一般在0.5-5.0μm之间;颜色为无色、淡黄、绿色等。

(2)细菌的特殊结构:实验观察到细菌具有鞭毛、荚膜、芽孢等特殊结构。

(3)细菌的物理性质:实验结果显示,细菌的相对表面积较大,有利于同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细菌具有带电现象、半透性、渗透压等物理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菌体理化性质鉴定试验
1 V-P试验
原理:菌在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能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丙酮酸缩合,脱羧成乙酰甲基甲醇,后者在强碱环境下,被空气中的氧氧化为二乙酰,二乙酰与蛋白胨中的胍基生成红色化合物,称V-P(+)反应。

培养基配制方法:
蛋白胨5g;葡萄糖5g;NaCl(K2PO4):5g;蒸馏水:1000mL;PH:7.0~7.2,分装试管,毎管装约4~5cm,115℃灭菌20min。

试剂:40%NaOH(或KOH),a-萘酚。

试验方法:
将试验菌接种于上述培养基,于36±1°C培养4天、培养液 2.5ml先加入a萘酚(2-na-phthol)纯酒精溶液0.6ml,再加40%氢氧化钾水溶液0.2ml,摇动2~5min,阳性菌常立即呈现红色,若无红色出现,静置于室温或36±1°C恒温箱,如2h内仍不显现红色、可判定为阴性。

结果记录:阳性:+,阴性:- 。

2甲基红(Methyl Red)试验
原理:有些细菌能发酵葡萄糖,在分解葡萄糖过程中产生丙酮酸,进一步分解中,由于糖代谢的途径不同,可产生乳酸,琥珀酸、醋酸和甲酸等大量酸性产物,可使培养基PH值下降至pH4.5以下,使甲基红指示剂变红。

培养基配制方法:
与V-P试验培养基一致。

试剂:甲基红:0.1g,95%乙醇:300mL,蒸馏水:200mL。

试验方法:
挑取新的待试纯培养物少许,接种于通用培养基,培养于36±1°C或30°C(以30°C较好)3~5天,从第二天起,每日取培养液1ml,加甲基红指示剂1~2滴,阳性呈鲜红色,弱阳性呈淡红色,阴性为黄色。

迄至发现阳性或至第5天仍为阳性、即可判定结果。

结果记录:阳性:+,阴性:- 。

3 糖、醇发酵试验
原理:不同微生物分解利用糖类的能力有很大差异,或能利用或不能利用,能利用者,或产气或不产气。

可用指示剂及发酵管检验。

有些细菌分解某些糖(醇、苷)产酸(符号:+)、产气(符号:○),培养基由紫(蓝)变黄(指示剂溴甲酚紫或溴百里酚蓝由紫或蓝遇酸变黄的结果),并有气泡;有些产酸,仅培养基变黄;有些不分解糖类(符号:-),培养基仍为紫(蓝)色。

培养基配制:
一般细菌常用休和李夫森二氏培养基:
蛋白胨:2g ,K2HPO4 :0.2g ,NaCl:5g ,糖(醇、糖苷):1% ,水洗琼脂:5~6g,蒸馏水:1000mL,PH:6.8~7.0,溴百里酚蓝:1%水溶液3mL(先用少量的95%乙醇溶解后,再加水配成1%水溶液)。

先调PH后再加指示剂。

芽孢杆菌培养基配制:
(NH4)2HPO4:1g ,MgSO4:0.2g ,KCl:0.2g ,酵母膏:0.2g ,糖(醇、糖苷):1%水洗琼脂:5~6g ,蒸馏水:1000mL ,溴甲酚紫:0.4%乙醇液2mL,PH:6.8~7.0。

先调PH 后再加指示剂。

将以上培养基分装试管,培养基高度约为4~5cm ,115℃灭菌20min。

测定的糖(醇、糖苷)类可以包括:葡萄糖、蔗糖、甘露糖、乳糖(1.5%)、半乳糖(1.5%)、
D-山梨醇、果糖、阿拉伯糖、麦芽糖、纤维二糖、木糖、水杨苷等。

注意:以上亦可用液体培养基。

接种和观察结果:
用18~24h的幼龄菌种,用穿刺针接种于培养基中,适温培养1d,3d,5d后观察,颜色变黄为阳性,不变为阴性;有气泡产生为产气。

结果记录:
产酸:+,产气:○,不产酸长气:- 。

4.明胶(Gelatin)液化试验
原理:有些细菌具有明胶酶(亦称类蛋白水解酶),能将明胶先水解为多肽,又进一步水解为氨基酸,失去凝胶性质而液化。

培养基配制方法:蛋白胨:5g,明胶:120g,蒸馏水:1000mL。

PH:7.2~7.4,分装试管,毎管装约4~5cm,115℃灭菌20min。

试验方法:
挑取18~24h待试菌培养物,以较大量穿刺接种于明胶高层约2/3深度。

于20~22℃培养7~14天。

明胶高层亦可培养于36±1℃。

每天观察结果,若因培养温度高而使明胶本身液化时应不加摇动、静置冰箱中待其凝固后、再观察其是否被细菌液化,如确被液化,即为试验阳性。

否则为阴性。

5尿酶(Urease)试验
原理:有些细菌能产生尿素酶,将尿素分解、产生2个分子的氨,使培养基变为碱性,酚红呈粉红色。

尿素酶不是诱导酶,因为不论底物尿素是否存在,细菌均能合成此酶。

其活性最适pH为7.0。

培养基配制方法:
蛋白胨:1 g ;NaCl:5 g ;KH2PO4 :2 g ;葡萄糖1 g ;琼脂:15 g;酚红:0.012g;蒸馏水1000 ml。

除酚红外,溶解上述成分,并调节PH为6.8~6.9,然后加入酚红指示剂,使培养基呈橙黄色,分装,115℃灭菌20min。

待培养基冷至50℃左右,加入预先过滤除菌的20%尿素水溶液,使其终浓度为2%。

试验方法:
挑取18~24h待试菌培养物大量穿刺接种于琼脂斜面,不要到达底部,培养1~4d观察结果,如为阴性应继续培养一下,作最终判定,变为粉红色为阳性。

6七叶苷试验(七叶灵试验):
培养基:
牛肉膏:10g
七叶灵:5g
琼脂:20g
H2O:1000mL
pH: 自然
分装三角瓶,121℃灭菌30min。

另配5%FeCl3水溶液,单独灭菌。

培养基融化后,先将每个平板加上FeCl3溶液二滴,然后倒培养基混匀,凝固后点接菌种,30℃培养2-3d观察。

菌苔周围出现深褐色区者为阳性反应。

7苯丙氨酸脱氨酶试验培养基(/L):酵母膏3g,Na
2HPO
4
1g,DL一苯丙氨酸2g,
NaCl 5g,琼脂12g"
8鸟氨酸和赖氨酸脱羧酶:蛋白胨5g,牛肉膏5g,D-葡萄糖0.5g维生素
B65mg,澳甲酚紫(1.6%)0.625mL,甲酚红(0.2%)2.5mL,琼脂5g"
9 DNA酶试验培养基(/L):酪阮水解物15g,大豆蛋白脉5g,NaCL 5g,DNA2g, 甲苯胺蓝0.1g,琼脂15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