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心理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心理分析或心理学概念直接进入作品中。

例如:美国著名剧作家奥尼尔在《悲悼》三部 曲中则直接采用了俄狄浦斯和厄勒克特拉的主 题以及弗洛伊德的理论。
(四)现代心理学的精神分析运动对西方现代 文学的影响之大是无法估量的。

例如: 托马斯· 曼直接受到弗洛伊德的影响。 卡夫卡在弗洛伊德那里找到了构筑阴惨作品的手法, 他的书既不反爱伦· 坡的死亡恐怖特质,又具有果戈 里式怪诞。卡夫卡 善于把主观意识材料做纯客观的 处理,他讲的梦境就像完完全全在现实中发生的真 实事件一样。

文学中的实验: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 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乔伊斯《尤利西 斯》、《青年艺术家的肖像》
例如:福克纳《喧哗与骚动》 ①这一辆电车上倒是没有黑人,一顶顶尚未泛黄 的草帽早窗下流过去。是去哈佛的。我们卖掉了班 吉的。②他躺在窗子下面的地上,大声吼叫。③我 们卖掉了班吉的牧场好让昆丁去上哈佛你的好弟弟。 你们的小弟弟。 现代派小说和后现代小说中,这种意识流表现 的更多是人物支离破碎的意识残片。
例如:达 · 芬奇 非婚生子(缺少父亲影响);母亲(女性)对他 的亲吻使他过早性成熟。子对母的爱被压抑了,这 个部分不得不采取同性恋的方式,用对男孩们的笑 来表明它的存在。 达· 芬奇对母亲的固恋和对母子关系幸福记忆的 固恋继续被保留在无意识之中,但是暂时处于静止 状态。

压抑、固恋和升华,都在性本能对达芬奇的精神活 动发生影响时起着作用。 恋母情结成为达· 芬奇艺术创作的动力。 他遇到一个女子(皮货商之妻),她唤醒了 达· 芬奇对母亲那充满情欲的幸福微笑的记忆。名画 《蒙娜丽莎》、《圣安妮和另外两个人》赫一系列 神秘的绘画被创作出了。 弗洛伊德的这些论述对20世纪的文学理论和批 评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导致了心理学派的产生。

通感(联觉)
通感也是艺术家特有的能力 诗人能够“看见”声音;“听见”颜色;“摸 着”气味;“闻见”感觉等。 艾略特认为,诗人不仅具有较强的视觉和听觉 想象力,而且在精神上同自己的童年和民族的 童年保持着联系,他能够帮助人们达到存在于 文明人之中的前逻辑心态。

无疑这也是一种心理功能。
二、心理学对文学创作的渗透
(一)文学创作的由“外”而“内”

弗洛伊德和荣格心理学理论为这场巨大的 “向内转”的文学提供了方法上的依据。 这种“从内部”来讲故事的方法严格地说是 从法国小说家埃阿· 杜亚丹开始的。

(二)心理学和意识流小说的创作

“意识流”的提出,是美国威廉· 詹姆斯在 《心理学原理》中提出来的:“意识并不是 片段的衔接,而是流动的。用一条‘河’, 或者是一股‘流水’的比喻来表达它是最自 然的了。此后,我们再说起它的时候,就把 它叫做思想流,意识流,或者是主观生活之 流吧。‛

2、到18、19世纪,浪漫主义的作家们进一步 认识到自身无意识中的创造能力。

卢梭在《忏悔录》中力图重建、检视自己早年的 心态。 歌德认为虚构的作品必须描述人的内在思想。而 人的本性是受‚精灵‛控制的,所谓的‚精灵‛ 是人的知解力和理智无法解释的,是一种神秘的 心智状态。
霍桑表示相信现代心理学能够科学地、系统地解 释梦境,而不是简单地将其斥之为荒诞。
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认为艺术是艺术家寻求自身满足某种意愿 的努力,而读者(或观众、听众),可以从艺术家 的创造中获得同样的满足。
艺术正如梦一样,揭示了无意识中隐藏着的本能欲 望,这种欲望中最根本的即性欲(所谓力比多)。


艺术家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使这些被压抑的欲望得 以宣泄,从而获得某种心理平衡和一定的快感。
文学与心理学
一、文学与心理学关系历史梳理
1、文学与心理学的关系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 柏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攻击诗人‚逢迎人性中低劣的部分‛,恰恰 阐明了作品对读者的心理作用;其‚神灵凭附‛和 ‚迷狂‛说,正好阐明了‚灵感‛产生和作用与作 者的情感过程。 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卡塔西斯‛,即‚净化‛说, 在实质上处理的是文学作品与观众或读者的心理之 间的关系。
三、文学与心理学关系的研究方法
1、对作家的个性研究

wenku.baidu.com
天才究竟有着怎样的心理结构?
西方,天才被看作“狂人”,被视为“神灵 凭附”;诗人都是一些“心灵飞荡”的人。 另一种观点认为,天才是对某种缺陷的“补 偿”。

白日梦

弗洛伊德认为:艺术家都是某种形式的“精神 病呢患者”。 他们耽于幻想、与现实格格不入的人,这些人 总是感到自己的本能欲望受到压抑,不能获得 满足,于是通过做白日梦的方式放纵自己的意 志,宣泄自己的欲望。



其后,作家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的前言 中已经认识到‚大脑和神经的种种现象证明 存在着一个新的精神世界‛。
福楼拜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小说中,已经开 始大量地使用心理分析的手法,成为现代小 说的开山祖师。

3、20世纪文学与心理学的关系更加密切。

弗洛伊德关于无意识、泛性欲的心理分析学 说和对梦的解析的问世,以及荣格关于种族 记忆、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理论的学说,进一 步把心理学分析引入文学创作领域和文学理 论领域。
3、对文学作品中表现的心理学类型和法则的研 究 对文学作品的心理学的研究包括两方面 的内容。第一是探索作品本身的心理因素, 而不考虑他们和作品产生的历史和背景的关 系;第二是研究作品中的典型和原型。
4、对读者心理的研究

实质上是一种审美心理的研究。
一个方面是作家如何迎合读者的心理,以便 紧紧吸引住读者的注意力。如文学技巧、戏 剧手段等。 另一方面是读者产生怎样的反应,这种反应 对于作家的创作有怎样的反作用等等。

荣格

认为将一切文学和艺术最终归结为实现被压抑的性 本能的观点是狭隘的。 他提出了原型理论,认为人类早期神话中的那些远 古意象通过种族的记忆,一代又一代地积淀在“集 体无意识”中,从而变成文学艺术家作品中常出现 的原型。


荣格的理论为文学批评中的“神话原型”学派奠定 了基础。

20世纪现代派文学中,对人物心理世界的塑 造及挖掘,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转变,那就 是由传统文学重在表现作品“之外”的社会 历史背景等向人物的“内心”和潜意识发掘 的转变。
2、对创作过程的研究

创走过程无疑应包括一部作品在作家的无意 识中孕育、构思,以致最后修改定稿的全部 过程。
“灵感”无疑是创作过程中的关键的问题。


灵感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 理现象。它的外在形态是围绕某一主题(意 念或形象)的思考获得的突如其来的顿悟。
例如:英国女作家伍尔芙所所创作的著名小说《墙 上的斑点》,便是她从‚第一次‛看见客厅墙上的 斑点,突然萌生出来一连串思绪开始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