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谈语文核心素养
高中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精选5篇)
高中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精选5篇)高中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范文第1篇一、语用力量语用力量顾名思义就是语言运用力量,它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人应当拥有的基本素养,是一个人学习、工作和生活进行沟通和表达思想的工具。
语用力量不仅是语文学科素养的核心,更是文化素养、思维素养、审美素养的重要基础与综合体现。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2023版)》曾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规定学校生应“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力量、阅读力量、写作力量、口语交际力量,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高中语文课标中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同学的语文素养,使同学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力量。
”语言文字学习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前提基础。
“对母语力量的高度重视已呈国际化趋势,母语力量是核心素养极为重要的指标。
”[2]详细内容如下表所示:从图表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世界发达国家或国际组织在制定核心素养时把母语运用力量作为个人进展和适应社会进展的重要指标。
但圆满的是,我国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由于考试方式的受限,导致对语用力量的考查受到了影响。
因此,在语文学业成就的评价中应坚持语用力量考查为基础,在此基础上有所突破,弱化同学的语言学问体系的考查,强化言语应用力量的考查。
尤其是对口语交际力量的考查要在中考和高考中体现出来。
二、思维力量将来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具备“专家思维”和“简单交往”的人,而非储存学问“图书馆式”的人。
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思维力量进展,看下表:从图表内容可以看出,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新加坡都把思维力量作为本国的核心素养指标,尤其注意批判性思维和制造性思维。
思维力量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有国际共识的。
而语文学科作为母语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内涵的丰富性。
语文被给予更多的教育功能。
“语文科是语言学科,同时也是思维学科”[3],“只有语文学科,既不能脱离语言去进展同学的思维,也不能脱离思维去进展同学的语言,必需在二者的统一中去实现语言和思维的共同进展。
浅谈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方略
浅谈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方略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具备的语文学习和运用能力,它包括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运用能力、创造能力和鉴赏能力等方面。
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下面我将从阅读、写作、口语和听说能力等方面,谈谈我对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方略的浅见。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扩大阅读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对文字的敏感和洞察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组织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如课外书籍推荐、课堂朗读、阅读分享等,让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去理解文本,提高阅读效果和乐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提供注重课文阅读策略的指导和训练,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和准确性,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是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方略之一。
写作是语文学习的综合运用,通过写作,学生可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水平差异,合理设置写作任务,引导学生正确的写作态度和方法。
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写作指导,针对不同写作类型和题材,提供写作范文和写作技巧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要素和技巧。
通过提供写作素材的拓展和引导,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造潜能。
培养学生的口语和听说能力也是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方略之一。
口语是语文交际的重要方式,通过口语表达,学生可以提高语言流利性和语音语调准确性,增强交际能力和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丰富多样的口语练习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演讲比赛等,让学生通过真实的语言交流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提供大量的听力材料,如听力短文、听力练习等,帮助学生提高听说的交际能力和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文化鉴赏能力也是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文化鉴赏是语文学习的高级境界,通过文化鉴赏,学生可以提高对文化的理解和感知能力,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和情感体验。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2篇)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2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语言建构与运用语言是人类社会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语文学科中,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基础,它要求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具备较高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内涵1. 听的能力:听的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准确、有效地理解口头语言信息。
这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听力技巧,如倾听、理解、分析和评价等。
倾听:倾听是理解口头语言的基础,学生要学会认真聆听,捕捉关键信息。
理解:理解是听力能力的核心,学生需要理解说话者的意图、情感和观点。
分析:分析是指学生能够对听到的信息进行逻辑分析,提取主要内容和观点。
评价:评价是指学生能够对听到的信息进行客观评价,形成自己的看法。
2. 说的能力:说的能力是指学生能够清晰、流畅、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清晰:清晰是指学生在表达时语言要明确,避免产生歧义。
流畅:流畅是指学生在表达时语言要连贯,不出现断断续续的情况。
逻辑:逻辑是指学生在表达时要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使听者能够理解。
3. 读的能力:读的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准确、深入地理解书面语言信息。
理解:理解是阅读的基础,学生要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结构、论点和论据。
分析:分析是指学生能够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理解作者的观点、情感和写作手法。
评价:评价是指学生能够对文章进行客观评价,形成自己的看法。
4. 写的能力:写的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准确性:准确性是指学生在写作时要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避免产生歧义。
流畅性:流畅性是指学生在写作时语言要连贯,不出现断断续续的情况。
创新性:创新性是指学生在写作时要敢于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培养1. 情境创设:情境创设是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听、说、读、写的实践。
2.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浅谈语文素养论文
浅谈语文素养论文浅谈语文素养论文大家有一起探讨过语文的素养吗?下面是关于浅谈语文素养论文,欢迎阅读。
浅谈语文素养论文【1】基础教育为什么要设置语文课程?我们一直认同并赞赏历次课标(教学大纲)的这一表述: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即母语的读写听说能力。
这是我们进行语文教学的宗旨所在,其实,它也是语文素养最为简洁明了的概括。
随着社会的发展,语文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也自然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化,这一宗旨是不会变也是不能变、不应变的。
但现在我们发现,它并不是我们对语文教学宗旨一一语文素养的终极认识,古人常说天不变,道亦尝不变,其实天在变,道也在变。
语文教学之道当然也不例外。
不过,这变并不是简单的否定、粗暴的排斥,而是合理的扬弃、必然的超越。
一、语文素养必须适应社会生活交往、对话的需要。
学是为了用,不能为知识而知识,为能力而能力。
培养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为了适应现实生活交往、对话的需要。
以现实生活的需要来衡量,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就无抽象、凌空之嫌。
从这个意义上讲,听说读写中的读,就不仅仅是正确理解文本的语言文字的问题,更是正确理解文本为何如此而非如彼运用语言文字的问题;也就是说,不仅仅是意思的问题,更是意图的问题。
而且只有解决了后一问题,前面所说的正确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况且任何人读任何一个文本,实际上都有一个动机或目的,尽管有时不太自觉和明确(即使仅仅为了消遣,那也是一种动机、目的) ;同时,读者也就会对作者写作文本的目的、意图有一个预设。
是否要读这一文本,阅读行为是否有必要或能够持续下去,就有一个作者文本的目的、意图和读者的目的、意图相匹配、磨合的问题。
因此,只说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就没有完全说到点子上。
我们并不是说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不重要、不必学,恰恰相反,正是为了它能落到现实生活的实处,正是为了它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我们认为,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不能从读写听说的实践活动中孤立出来。
浅谈对语文素养的认识[5篇范文]
浅谈对语文素养的认识[5篇范文]第一篇:浅谈对语文素养的认识浅谈对语文素养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方面,我们不能把语文教学仅仅看成是学会操作语言的一项“技术”。
20xx年秋,全国三十多个地区率先进入新课标的实施当中。
此次新课改是一次由以往的应试教育模式向素质教育模式转变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语文课程,实行新课标、使用新教材更是必要,这是由它本身的性质和地位所决定的。
而为了配合此次新课改,在语文课程教学方面,关键是如何培养学生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所以,语文教学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做起,这样才有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
因此,语文素养的重要性正是体现在它的基础性上,也是新课标的实质性要求。
语文素养是什么?它包含了哪些方面?语文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感能力、语言积累、语言品质、语言态度、语言体验、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
总之,语文素养是一个整合体,不能单单以一项或几项素质的高低来判断一个学生语文素养的好坏,毕竟语文教育不是一种技术的教育,而是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
正因为如此,要学好语文,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语文素养的培养过程就像耕耘与收获之间的这个过程。
那么,语文素养应如何在新课标的实施中培养?笔者通过自身二十多年来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对新课标的学习所获的心得,认为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的几方面来逐渐培养起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和文化的情怀。
要想学好语文,首先应该培养起对语文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浅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浅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一、语言能力的核心素养1. 语言理解能力语言理解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它包括对字、词、句、段、篇的理解。
学生需要具备准确理解词语含义、句子结构、段落大意和文章主题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把握语言的基本规律,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理解水平。
2. 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
学生需要学会运用丰富的词汇、正确的语法、恰当的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在书面表达方面,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能够撰写各类文章,如叙事、议论、说明等。
3. 语言运用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是指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语言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包括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对象运用恰当的语言进行交流。
学生需要学会倾听、理解他人的观点,并能够运用语言进行有效的沟通。
二、思维品质的核心素养1. 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它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对文本进行分析,理解作者的观点,提炼文章的主题。
此外,逻辑思维还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进行独立思考。
2. 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应尝试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要敢于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勇于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
3. 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文本、观点进行批判性分析的能力。
学生需要具备辨别是非、独立思考的能力,敢于对错误观点进行批判。
这种批判性思维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客观的价值观。
三、审美鉴赏的核心素养1. 文学审美文学审美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它要求学生对文学作品具有较高的鉴赏能力。
学生需要学会从语言、结构、形象、意蕴等方面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感受作品的魅力。
通过文学审美,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
有关语文核心素养的论文3篇
有关语文核心素养的论文3篇【篇一】《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开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开展和终身开展的基础。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这个词汇在新课标中前后共出现十屡次,是课标中比拟引人注目的核心概念。
那什么是“语文素养”呢?按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的说法,“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拟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开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
”(《学生的语文素养从哪里来》)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也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语文学科素养加上“核心”后,除了听说读写思五个方面的知识、能力之外,还要把文学审美、文化价值、思想价值等纳入。
(赵福楼《谈谈语文核心素养》)由此,语文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更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
那么,作为一名基层的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实践过程:一、在激发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于漪老师也曾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大半,学生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
”由此可见,语文教学活动中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其自然而愉快的接受知识,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才能得以提升。
1、精心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课前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经典诗文。
学生对的知识总是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因此,相对于简单机械的抄写,他们对这样的作业更感兴趣。
浅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论文(通用12篇)
浅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论文浅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论文(通用12篇)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
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浅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论文(通用12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浅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论文篇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我们语文教师从事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和目标。
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仍是我们当前经常思考和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
我认为这其中最值得和必须强调是阅读,阅读教学的功能是多方面的,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善于读书,通过读书必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所提高,且将终身受益。
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广度和深度,直接影响阅读动机的稳定性与深刻性。
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正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从我们现用的阅读课程来看,为学生提供了许多旨在为了愉悦、为了自我发现、自我充实的阅读机会。
我们的《语文课程标准》设定的目标充分顾及了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阅读课程,按照设定的目标,在阅读教学中使学生身心愉悦,让他们自我发现、自我充实。
目前,《语文课程标准》在我国已全面实施,广大语文工作者对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究并付诸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获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创出了一条条有效的路径。
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这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因而,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阅读课程,严格按照设定的目标进行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关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论文五篇
关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论文五篇关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论文五篇【篇一】常记起8年前在昆八中参加的一次课赛,那次讲的课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抽到课题,我马不停蹄的备课,直到深夜1点才勉强做好课件和教案。
为了上出新意,我搜遍了网络,拉网式捕获文章的各种解读,反复整理课文的各种上法,唯独没有的就是自己的思考和主见。
当我上完课,背起行囊走在校园中时,评委老师叫住了我,非常真诚的说:“小姑娘,你上课基质很不错,但是你没读懂这篇文章。
”我当时心下委屈,非常不服气,以为是评委专家说话不够靠谱。
一个上了十七八年语文,在当地评价还不算差的人,怎么可能读不通一篇散文呢?不过,不服归不服,从那以后,每次备课,我都不自觉问自己一个问题——我读懂这篇文章了吗?因为这一问,我养成了“自己”读书,“用自己的脑子”品味文章的习惯。
我才渐渐明白了评委专家的课堂高度和说那句话的深远内涵。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始终要把解读文本的能力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在谈到文本解读的重要性时说“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
这确实是一句朴素的至理呀。
然而在平时的备课中,我们是不是常常少了最关键的自己品味课文这一步,通过阅读教参、搜罗教法,做“传道授业解惑”的传声筒,只有知识的流过和存储,缺少加工和内化,在“模仿”或“选择”别人的思想上课,没有自己的体悟,缺少个性,所以课堂始终少了那么一点灵性和厚重。
真正的好课往往是朴素大方的,没有斧凿痕迹的优美。
上课时,课文在教者口中,是一个个教学的道具,犹如画家手中的画笔,如武者手中的宝剑,教师可以依教学目标“随性把玩”,通过课堂出来的文章已经变成另一篇融进师生个性、情感、认知的新作品。
应该说上出好课的根本就是教师要具备扎实的文本解读能力。
那么如何解读文本?怎样培养文本解读能力呢?一、解读教材文本一定要有细读精读的态度有专家认为,对教材的独特理解是课堂教学神之所在,教学操作是课堂教学形之所在,神形兼备方乃成功。
语文核心素养的论文7篇
语文核心素养的论文7篇【篇一】时代的快速发展,要求社会必须有相应素养的人才跟进,国民具备怎样的核心素养,关系我国在国际上的核心竞争力,这是当代教育界面对的课题。
因此,在新一轮的教改进程中,国家对学科课程标准的修订、对核心素养的梳理非常必要。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具体到语文学科,其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方面:1.语言建构与运用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指出:“语言是一种关系。
”语言的产生是因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社会关系,有交往的需要,而语言文字恰好实现了这种关系与需要,这才显示出语言的价值。
语言的建构可以理解为构造一个合乎语法的句子,说出一句在一个语言集团中能被理解的句子,这是一个具有语言资质的主体所必须具有的能力。
具备语言的建构并不意味着就能恰当实现运用。
语言的运用实际上是以相互理解为目标的。
语言必须满足一些语用学、商谈伦理等规范才能实现交往的意义。
从语文学科角度出发,“语言建构与运用”这项核心素养,可理解为“出于真诚对话的愿望,准确理解对方的话语形式与话语意图;精确妥贴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以进行最有效的交流。
”2.思维发展与品质思维最初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
童年期思维的发展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比较稳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开始形成,青少年期思维的发展过程中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优势,辩证逻辑思维得到发展。
思维品质,实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
思维品质反映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统性六个方面。
优秀的思维品质来源于优秀的逻辑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为什么要以思维发展与品质为核心素养?因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多项综合的实践能力。
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一、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学科核心素养成为了教育领域热议的焦点。
语文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显得尤为重要。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不仅关乎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更涉及到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情感、文化传承等多方面的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重要性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以期为提高语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涵盖了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多个方面。
这些素养的培养,不仅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知识的传授,更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实践活动,从而实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同时,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学校应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完善评价体系,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支持家庭应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关注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社会应提供丰富的语文实践资源,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深入理解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要求,积极探索有效的培育策略,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简要介绍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及其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及其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不容忽视。
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不仅是传递知识、表达情感、沟通思想的工具,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塑造其精神世界的关键环节。
在教育体系中,语文学科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既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基石。
语文学科承载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通过语文学习,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这对于形成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深远的影响。
语文学科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语文核心素养论文
语文核心素养论文一、引言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科中培养的核心素养,它包括语言运用能力、文化素养、思维品质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
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从语言运用能力、文化素养、思维品质和情感态度等方面探讨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以及培养的方法。
二、语言运用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关键,它涉及到听、说、读、写等多个方面。
首先,在听力方面,学生要能够理解并准确把握语言信息,并能听懂各种类型的语言材料。
其次,在口语表达方面,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发音、语调和语言组织能力,能够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再者,在阅读方面,学生要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各种文学作品和实用资料,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最后,在写作方面,学生要掌握正确的写作技巧,能够用准确、得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三、文化素养文化素养是语文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文学素养、历史素养、文化传承素养等。
学生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能够了解和感受到各式各样的文化,培养出对文化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同时,学生还要积极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保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读经典名著和文学作品,学生能够品味其中的深刻思想和美感,培养出独特的审美情趣。
四、思维品质语文学科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首先,学生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通过对文学作品和实际问题的思考,学生能够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并且能够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其次,学生要具备逻辑思维的能力,能够进行思维的条理化和系统化。
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情感态度情感态度是语文学科培养学生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出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首先,学生要具备对文学作品和人生情感的共鸣能力。
通过欣赏作品中的美,学生能够体验到不同的情感和情绪,感受到人生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浅谈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1. 引言1.1 浅谈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
语文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基础。
语文核心素养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水平。
在当今社会,信息量剧增,学生面临各种学习信息的挑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核心素养教学,能够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提升语文素养水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在当前教育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对学生的学习发展和个人素养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加强核心素养教学,可以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浅谈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的意义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打好语文基础,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语文是人类的思想交流工具,通过学习语文能够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表达观点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学生要学习数学、英语等其他学科,都需要借助语文来理解和表达知识。
通过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文还是学习和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语文,可以让学生了解和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情感。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2.2 浅谈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的内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的内容包括词语的认读与理解、句子的成分分析与概括、篇章结构的理解与把握、修辞手法的识别与运用等方面。
在词汇方面,学生需要通过课文及相关练习来掌握常见词语的词义、拼音和造句能力。
句子的分析则是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结构,区分主谓宾等成分,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语文教学核心素养论文(精选6篇)
语文教学核心素养论文语文教学核心素养论文(精选6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学核心素养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学核心素养论文篇1【摘要】语文是学生学习阶段的基础学科,在不同的教学阶段中都有其特殊的教学重任。
但是纵观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大多数语文老师仍旧采用传统型的语文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很单调,教学方式上缺乏良好的引导和趣味化的表达。
本文就具体针对小学语文教学,通过对语文教学的建议分析,探究如何强化提升小学生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核心素养语文既代表着遣词造句等语法类、语言组织类的能力,又代表着我国几千年传统优秀文化的积淀,学好语文,将会培育孩子丰富的文化认知能力和优秀的语言组织能力。
因此,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我们必须承担起这份教育的重任,必须努力提升自身的语文教学素养,创新语文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乐在语文课堂的学习之中,有效地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通过有效的语言教学来培育提升小学生们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是教育部在20xx年提出的教育概念,它主要指的是通过语文教学来提高学生们的内在文化素养。
针对这一教学要求,相关学校在进行课改的时候发现了比较有效的教学方式,这些教学方式区别于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主张通过针对性的教学策划来综合提升学生们的语言素养和文化素养,这样就能够有效地完成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习而言,学生们因为缺乏足够的语言积累,所以他们对于字典的需求远远大于高年级的学生,字典既是他们认识新字的工具,又是遣词造句的标准典范。
因此,老师就需要立足于小学生们的学习现状,仔细地分析小学生们的自学模式和自学习慣,在此基础上,针对小学的识字语言教学特点,给予学生们个性化的语文教学,充分培育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习《观潮》时,因为本课是一篇典型的写景文,文章里关于景色描写的句子非常多,生字词也较多,那么老师就应该抓住行文的特点,引导学生找到那些描写非常巧妙、传神的句子,让他们充分地朗读和背诵,然后进行临摹描写,培育他们的语言素养。
浅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浅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的一门课程。
在现代教育体系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定义、内涵以及培养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简要探讨。
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定义对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定义,尚无统一的定论。
但根据我个人的理解,可以将其视为指导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中形成的一种全面的、能够娴熟运用语言、思维和审美能力的素养。
这种素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规则,提升文化素养,开拓思维,增强审美能力。
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主要包括语言素养、思维素养和审美素养三个方面。
1. 语言素养:语言素养是指学生对于语言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学生应该具备丰富的词汇量,良好的语法和语法规则运用能力,以及准确表达思想的能力。
此外,学生还应该能够通过语言准确地理解、解读和分析各种文本,并在真实的交际场景中有效地表达自己。
2. 思维素养:思维素养是指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思维活动的形成和发展。
学生应该具备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思维等各种思维方式,能够运用这些思维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此外,学生还应该具备归纳总结、概括抽象、分析判断和推理论证等思维方法。
3. 审美素养:审美素养是指学生对于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学生应该具备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包括对文学形式、艺术风格和作品情感的感知和理解。
此外,学生还应该具备对语言文字本身的审美鉴赏能力,包括对诗歌、散文、小说等不同文体的鉴赏、评价和欣赏。
三、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育者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培养方法。
1. 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教育者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组织文学欣赏会和作文比赛等活动,提供音视频资源和网络资源等。
这些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培养语言素养和审美素养。
谈谈你对语文核心素养的理解
谈谈你对语文核心素养的理解我理解的语文核心素养,首先得说,它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们了解世界的大门。
说实话,语文这门学科,可不是简单的听、说、读、写那么简单。
它其实是我们沟通的工具,是我们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桥梁。
你想想,日常生活中,咱们常常需要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分享自己的故事。
比如,跟朋友聊聊生活中的琐事,或者在课堂上与老师讨论问题,这些都离不开语文的支撑。
再说了,语文素养还有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阅读。
阅读可真是一个宝藏,不管是小说、诗歌,还是散文,书里的世界总是让人流连忘返。
我觉得书本就像一个个小宇宙,能让我们穿越时空,感受到不同的生活。
想象一下,翻开一本书,立刻就能置身于一个奇幻的世界,跟着角色一起经历冒险。
这个过程不仅能丰富我们的知识,还能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
阅读的时候,咱们就像在跟作者聊天,感受他们的情感,理解他们的思想,这不就是一种心灵的碰撞吗?还有就是写作,写作可是个绝活。
你知道,写作不仅是把脑子里的东西变成文字,更是一次自我表达的机会。
每次动笔的时候,我都觉得自己像是艺术家,在画布上自由挥洒。
通过写作,我们可以记录生活中的点滴,表达自己的看法,甚至是抒发心中的情感。
就像说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写出来的东西,总能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自己和这个世界。
沟通能力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一部分。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想要在这个世界中立足,良好的沟通能力真的是不可或缺。
无论是面对面交流,还是网络上的互动,清晰地表达自己是多么重要。
试想一下,咱们在一次会议上,能够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赢得大家的认可,那种感觉真是妙不可言。
沟通就像一门艺术,能够让我们建立人际关系,促进理解,化解矛盾。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职场上,良好的沟通都能让我们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语文素养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就是文化素养。
我们的语言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每一个词汇、每一句话,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
关于核心素养的论文六篇
关于核心素养的论文六篇【篇一】摘要“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关键描述,是语文教育观的体现。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既受国际课程改革思潮影响,也是我国语文教育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
因此,对语文核心素养内涵和意义的理解,既要立于国际教育变革的大背景,更要反思我国百年来现代语文教育的自身规律。
我国百年语文教育史是不断被批评的历史,也是语文教育学科不断适应与自我建构的历史。
当前,语文教育面临脱离言语实践活动、学习时间被强势学科挤压和阅读方式冲击等三大挑战。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语文课程能否有效回应这些挑战,将给人们留下无限期待。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语文科学化;工具性;人文性“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核心概念,理解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和内在逻辑,是未来高中语文课程建设的逻辑起点。
人们普遍认为,基于核心素养建构中小学学科课程,从观念上看是适应全球化和数字化时代学科教育变革的要求,从技术路线上说,是受O ECD等组织发起的基于素养的课程或评价改革运动经验的直接启发,而我国的核心素养热,显然是受到了国外的影响。
[1]不过,这一概念在我国语文学科中的孕育、内涵的明晰化以及所指的确定性,并不完全是外部教育观念的直接植入或激发的结果,而应该有着我国语文教育自身的发展逻辑,至少也是内外两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因此,对语文核心素养内涵的理解和把握,既要立足于国际教育变革的大背景,更要基于我国一百多年来现代语文教育的发展历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矛盾与变化,只有这样,才能认清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对语文课程建设的真正价值。
本文将从这个角度考察中国语文教育自身的演化,尝试理解“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与未来语文课程结合的内在逻辑与必然联系。
从20世纪初算起,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的探索已经有一百多年的时间。
从不同视角去划分和认识这段历史,也许会得到不一样的启示。
关于核心素养的论文精选4篇
关于核心素养的论文精选4篇关于核心素养的论文精选4篇【篇一】摘要“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关键描述,是语文教育观的体现。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既受国际课程改革思潮影响,也是我国语文教育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
因此,对语文核心素养内涵和意义的理解,既要立于国际教育变革的大背景,更要反思我国百年来现代语文教育的自身规律。
我国百年语文教育史是不断被批评的历史,也是语文教育学科不断适应与自我建构的历史。
当前,语文教育面临脱离言语实践活动、学习时间被强势学科挤压和阅读方式冲击等三大挑战。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语文课程能否有效回应这些挑战,将给人们留下无限期待。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语文科学化;工具性;人文性“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核心概念,理解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和内在逻辑,是未来高中语文课程建设的逻辑起点。
人们普遍认为,基于核心素养建构中小学学科课程,从观念上看是适应全球化和数字化时代学科教育变革的要求,从技术路线上说,是受OECD等组织发起的基于素养的课程或评价改革运动经验的直接启发,而我国的核心素养热,显然是受到了国外的影响。
[1]不过,这一概念在我国语文学科中的孕育、内涵的明晰化以及所指的确定性,并不完全是外部教育观念的直接植入或激发的结果,而应该有着我国语文教育自身的发展逻辑,至少也是内外两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因此,对语文核心素养内涵的理解和把握,既要立足于国际教育变革的大背景,更要基于我国一百多年来现代语文教育的发展历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矛盾与变化,只有这样,才能认清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对语文课程建设的真正价值。
本文将从这个角度考察中国语文教育自身的演化,尝试理解“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与未来语文课程结合的内在逻辑与必然联系。
从20世纪初算起,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的探索已经有一百多年的时间。
从不同视角去划分和认识这段历史,也许会得到不一样的启示。
语文核心素养的论文7篇
语文核心素养的论文7篇【篇一】时代的快速发展,要求社会必须有相应素养的人才跟进,国民具备怎样的核心素养,关系我国在国际上的核心竞争力,这是当代教育界面对的课题。
因此,在新一轮的教改进程中,国家对学科课程标准的修订、对核心素养的梳理非常必要。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具体到语文学科,其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方面:1.语言建构与运用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指出:“语言是一种关系。
”语言的产生是因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社会关系,有交往的需要,而语言文字恰好实现了这种关系与需要,这才显示出语言的价值。
语言的建构可以理解为构造一个合乎语法的句子,说出一句在一个语言集团中能被理解的句子,这是一个具有语言资质的主体所必须具有的能力。
具备语言的建构并不意味着就能恰当实现运用。
语言的运用实际上是以相互理解为目标的。
语言必须满足一些语用学、商谈伦理等规范才能实现交往的意义。
从语文学科角度出发,“语言建构与运用”这项核心素养,可理解为“出于真诚对话的愿望,准确理解对方的话语形式与话语意图;精确妥贴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以进行最有效的交流。
”2.思维发展与品质思维最初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
童年期思维的发展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比较稳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开始形成,青少年期思维的发展过程中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优势,辩证逻辑思维得到发展。
思维品质,实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
思维品质反映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统性六个方面。
优秀的思维品质来源于优秀的逻辑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为什么要以思维发展与品质为核心素养?因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多项综合的实践能力。
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前教育界的焦点。
在众多学科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理性思维、文化素养、审美情趣等方面探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外延,并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其中的作用。
理性思维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通过阅读、写作等途径积累知识,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这种理性思维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同时,理性思维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
文化素养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又一重要方面。
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涵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诸多方面。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古代的文化遗产,还能领略到民族精神的魅力。
这些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审美情趣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美,既有形式美,也有内涵美。
学生通过阅读和鉴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感受到美的熏陶和启迪,进而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
具备了良好的审美情趣,学生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就能够更好地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论语》到唐诗宋词,从古代戏曲到近现代文学,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既是我们民族的瑰宝,也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来源。
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认识到文化遗产的价值,从而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跨学科学习能力的提升。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需要运用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还需要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将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效的融合,形成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综上所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与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人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情境的高级能力和人性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
我认为语文素养素养的培养应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侧重必要的语文知识积累。
教学一定的汉字音形义的知识、零握3500个左右常用字和汉语常用书面词汇,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常用的段落和简章结构知识、背诵一定量的语段和优秀的诗文,阅读一定量的课外书籍,这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础。
第二,锻炼熟练的语言技能。
通过在平时教学和作业布置等大量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查字典、朗读、默读、说话、听话、作文、写字等基本技能;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和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掌握常用的思维方式,善于把自己独特的思维结果用规范的语言进行加工和表述,初步具备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根据不同语言材料和不同交际场合适当地使用语言技能,最终形成良好的语感。
第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
如,勤查工具书的习惯,认真听讲的习惯,书写整洁的习惯。
勤多笔墨勤读书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理的科学态度;欣赏汉字的形象美,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的文化智慧;尊重多元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
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是课堂教学。
因此,用饱满地热情,真挚地情感,牵引着学生步入文学殿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创设一种和谐美好的课堂气氛,领着他们登堂入室,去发现美、认识美。
同时加强训练,在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的个体感知体验,又要重视学生的理性分析、口头表达,提高他们表达能力。
成为我们教学的追求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