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扶贫经典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扶贫经典故事
扶贫故事
时值仲夏,**区**镇**村小杂粮种植基地的谷子、绿豆等长势正旺;黑猪养殖基地里,几十头刚刚吃过食的大黑猪正躺在圈外的凉棚
下懒懒地晒着太阳。
村支书**指着隔壁林下经济发展园里2000多只珍珠鸡和贵妃鸡,自豪地介绍说:“这是村里今年引进的养殖新品种,这种鸡肉所含
的硒元素是普通鸡的30倍,一只鸡8个月出栏,最低能卖150元,
鸡蛋2.5元1颗还供不应求呢。”
**是**区远近闻名的“有想法”的村支书。担任村支书十多年,他先后创办了活畜交易市场,创建了农业合作社,建立了黑猪养殖
基地……只要是能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产业,他二话不说先带头做
起来。
“农村要脱贫,就得靠产业!”这是王支书多年的经验之谈。
这些年,**村党支部按户定位,带领全村1千多户村民发展种养殖等7大产业,村集体经济收入逐年增加。2017年全村集体经济纯
收入24万元,2018年预计能突破60万元。产业健康发展成为该村
脱贫致富的坚强后盾。
2015年精准扶贫工作实施后,**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只有4户。除此外,还有年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低收入家庭有33户,高龄或残
疾等无收入来源的有11户,在全村户籍人口中所占比例并不大。但
是**和村两委班子在脱贫攻坚之初就达成共识:“贫困户和低收入
户在我们村都是帮扶对象,脱贫致富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他们依据村里的产业基础,确定了“种养加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扶贫措施,以“支部+企业+农户+基地”的模式发展猪产
业,带领贫困户、低收入家庭和无收入来源家庭按照符合自身特点
的方式因户施策,迅速展开一轮脱贫攻坚大战。
62岁的村民王三才早年得了青光眼,现在基本是个盲人,老伴
又患有关节炎,行走都困难,老两口一年种地仅有1、2万元收入,
光吃药就全花光了,是因病致贫的典型。
**和支部班子在走访中详细了解情况后,根据王三才家实际,制定了让老两口发展养殖业的脱贫策略。
2016年,村支部免费给了王三才家6头猪、1头草驴和30只肉鸡,当年仅卖猪肉一项收入就超过3万元,实现当年扶贫、当年脱
贫的目标。与王三才家情况类似的另外3户贫困户,也用相同的策
略稳稳地脱了贫。
脱了贫的王三才时刻记着王支书,逢人就念叨王支书的好:“没有王支书和村支部的真心帮扶,我住不上这敞亮的新砖房,更不会
有一年2、3万的收入。我要继续跟着王支书好好干,不仅要脱贫,
还要致富哩!”
养猪让村里的贫困户都脱了贫,对33户低收入家庭该咋帮?王支书和村支部制定了种养殖结合的帮扶办法。
这些低收入家庭中,有养殖能力的有17户,村支部鼓励他们养
黑猪、白猪赚钱,由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和新品种引进,如果卖不
出去由合作社帮销,同时保证养殖户利润。有种植能力的16户家庭,帮助他们发展种植业,种植的甜菜由合作社统一收购给养殖厂作饲料;种植的小米、绿豆、荞麦等绿色小杂粮,由合作社统一包装后在
线上、线下销售。
2017年,该村低收入家庭养殖户人均纯收入突破1.1万元,种
植户户均增收5000元,人均纯收入达到1.5万元。
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帮扶有多种方法,但对高龄或残疾等无收入来源人群的帮扶是最伤脑筋的。不过,这也难不倒王支书。村支
部免费给这部分人群每户5只猪,由村里的养殖厂托管喂养,每年
卖猪的收入全部给了这些人,一年纯收入1万多元不成问题。
这样,依托对不同贫困群体的特点对症施策,从2016年至今,
**村这三部分主要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对于脱贫后如何巩固成果,王支书有自己的想法:“我们不会对已经脱贫的户子放手不管,还会‘骑上马送一程’。”
现在,处于巩固期的贫困户和低收入家庭依然享受着村里的帮扶政策,他们在村支部带领下努力发展产业,收入越来越高。这么多
年带领村民发展,王支书对脱贫攻坚有独到见解:“和企业对接包
销农产品,同时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是壮大村集体经济和脱贫致富
的有效方法。”
这与**区政府近几年推行的“百企帮百村”活动不谋而合。由村里搭建平台,让农民和企业直接对接购销农产品,不仅解决了农产
品销路问题,还让企业买到放心的农家绿色食品,真正实现了农企
利益联结。而由村里创办的“一道烩菜带动一个产业”的**镇“杀
猪烩菜节”更是成为该村发展三产的典范。目前已成功举办3届,
每年吸引周边上万群众前来体验,不仅促销了猪肉,带动了农家乐,还带动了小杂粮和粉条等加工食品的销售,又是个一举多得的妙招。
如今,全村村民和贫困户在王支书和村支部带领下日子越过越好,但王支书觉得脱贫是个持久工程,脱贫致富的脚步一天也不能停。
这不,最近他又和村支部班子商量着怎么延长养猪产业链,让养殖户收入再多些。欣喜的消息很快传来,今年10月,该村注册的
“黑大肚”牌黑猪肉饺子、包子和包装成小盒的熟黑猪肉也将上市
销售,估计到时候**村的猪肉又要供不应求了。
农村扶贫故事
今年55岁的**是**县**镇**七组的贫困户,6月份患有宫颈癌
的妻子离开人世,留下孤苦伶仃的他一个人。他并没有因为妻子的
离去而一蹶不振,性格坚韧的他靠着自己的不懈努力,在扶贫单位
以及驻村干部的共同帮扶下,于今年11月成功脱了贫,**的脱贫故
事是从“因病致贫”到政府帮扶“自主脱贫”的典型案例。
原本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却在一次体检中,查出妻子患有宫颈癌,在为妻子到处寻医看病中,**花光了积蓄、负债累累。在几次
化疗之后,妻子病情愈加恶化,癌细胞扩散到肠胃,只能依靠流食
维持生命,这使得这个本就不幸的家庭更加窘迫。靠种地打工的他
不得不留在家中照顾病重妻子,失去赖以生存的收入来源,陷入了“一个人大病,全家都倒下”的困境,在2017年年底摸底排查时将
他识别为因病致贫的贫困户。
政策引导、凝心聚力,摆脱贫困引路灯
在妻子患病,贫困加重的恶性循环下,如何帮助这个被病魔侵蚀折磨的贫困家庭走出困境、奔向小康,村“两委”、驻村干部努力
寻求各种办法,最终达成共识,不仅要落实好各项扶贫政策,还需
要通过精准帮扶,使**走出困境、摆脱贫困。
扶贫先扶志。“扶志”就是要把贫困户“自主脱贫”的志气扶起来,激发内生动力。村“两委”干部、帮扶干部和第一书记多次与
他沟通交流,深入分析致贫原因、商讨脱贫举措,并鼓励和引导他
用自己双手托起整个家庭摆脱贫困的重担重责。
打出“产业+就业”组合拳,好政策还要好落实。为了兑现小康
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县**利用2018年到户产业项目、
公益性岗位补贴资金项目和**肉羊、肉牛养殖项目等产业扶贫方式,加上帮扶单位以及帮扶责任人的“定点”资助资金,使**每年最低
能保证收入3800元的产业扶贫红利资金。经村“两委”的共同商讨,让他担任**保洁员,负责规定区内的卫生工作,每月发放400元工资。
有干劲不怕日子贫
想办法谋出路找营生。妻子离世之后,**的生活也慢慢步入正轨,开始了独自一人但却充满斗志的崭新生活。今年秋收之际,他积极
与村“两委”、驻村第一书记沟通商量、表达脱贫心愿,购置了一
台玉米收割机。在忙碌的秋收季节,他通过玉米收割机为村民收割
玉米,用自己勤奋的双手赚取相应的劳动成果,生活有了大的起色,同时也带来了对美好生活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