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教材分析
《灯光》 说课稿

《灯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灯光》。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灯光》是一篇回忆性文章,出自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本单元以“缅怀革命岁月”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感受革命先辈的崇高品质,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这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文章以“灯光”为线索,展开叙述,首尾呼应,结构紧凑,情感真挚,是一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范文。
二、说学情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但对于革命历史背景和革命精神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读写“歼灭、憧憬、璀璨”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革命先烈为了理想英勇献身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灯光”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五、说教法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2、问题引导法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深入探究文本。
3、朗读指导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体会文中的情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六、说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预习、阅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合作探究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深入理解课文的重难点问题。
课文《灯光》教学设计

课文《灯光》教学设计课文《灯光》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通读全文,读中引出课文的重点词语憧憬、千钧一发、点燃、性命、没来得及等词语,引导学生认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二、以多好啊!让学生懂得为理想而献身的美好;读写结合,提升学生对灯光的认识。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感受灯光的含义(一)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写课题。
当写到灯光二字,你会想到哪些?(二)生1:我会想到光明、温暖生2:幸福、安宁。
生3:家的温馨,因为我一回家看到家里亮着灯,我知道感到特别温馨。
(三)师:这些灯光都跟幸福、美好、安宁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题为灯光的课文,相信你读后一定会对灯光有新的认识。
二、整体把握、提纲契领(一)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读中教师插话点评。
(设计意图:引导通读全文,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二)学生概括主要内容。
由学生回答中的不同处引出本文的叙述顺序倒叙。
(三)读文后交流:读完课文,你有哪些发现?或者有哪些疑惑?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悟文章写作方面的特色。
(倒叙、前后照应)生1:为什么以灯光为课题,它在写灯光的什么?师(在灯光后打上一个?):你能围绕课题为几个为什么,这就是高年级学生所学到的文题阅读法。
再读课文,相信读完后,这个问号一定可以擦去。
生2:发现本文中有好几处写到好多啊!生3:我也发现了这一点。
师:看来这个多好啊!值得我们好好研读。
它在文中反复出现,它就像是乐曲中的主旋律一样,它也是文章的什么?生:文眼。
老师以前说过的。
三、精读往事部分内容(一)抓住了文眼阅读,也就抓住了文章的灵魂。
就让我们一起循着多好啊!走进那战火纷飞的岁月。
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多好啊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
(板书:多好啊)(二)生汇报,围线多好啊!品读句子。
第一处: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师点拨:什么多好啊?(板书:多好啊!)生:天安门广场的灯多好啊!师:他赞美的是天安门广场的灯多么好啊!其实他也在赞美什么多好啊?生:今天的幸福生活多好啊!(板书:赞叹)第二处: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
《灯光》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1.课文简单理解:
这篇课文的内容大概是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来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②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这是写郝副营长在激战前,向往光明和幸福前景时的神态。
从这种神态里,我们理解了他英勇战斗的伟大动力,感到他那颗为解放中国人民、为造福人民而跳动的心。
漆黑的夜空,是实在的景象,在这里正好衬托郝副营长对光明的向往。
③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
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2)对词语的理解。
宏伟:(规模、计划等)雄伟壮大。
豫皖苏:豫:河南省的简称。
皖:安徽省的简称。
苏:江苏省的简称。
交通沟:阵地内连接堑壕、工事,供交通联络的壕沟。
也叫交通壕。
围歼战:包围起来歼灭敌人的战斗。
倚:靠着。
胸墙:为了便于射击和减少敌人火力可能造成的损失,在战壕边沿用土堆砌起来的矮墙。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本课指天安门广场灯光耀眼。
华灯:雕饰华美或光华灿烂的灯。
黑魆魆:形容黑暗。
千钧一发: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30斤。
千钧一发指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极其危险。
谢谢。
《灯光》 说课稿

《灯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灯光》。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灯光》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缅怀革命先辈,继承光荣传统”,旨在通过阅读革命先辈的事迹,让学生感受他们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灯光》这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文章以灯光为线索,展开叙述,条理清晰,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他们对于革命历史和英雄人物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
但是,由于时代背景的差异,学生对于文中所表达的革命精神可能理解不够深刻,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深入文本,感受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发学生珍惜现在、努力学习的热情。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文中“灯光”的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2、问题引导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朗读指导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体会文中的情感。
学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预习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合作学习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解决问题。
3、朗读感悟法: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文中的情感。
《灯光》教案优秀3篇

《灯光》教案优秀3篇《灯光》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2、体会本文的开头和结尾相互照应的关系,并感受作者这样写的深意。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1、快速阅读课文,初知课文大意,找出最受感动之处和不理解的地方。
2、加强朗读,体会感情,从中受到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郝副营长的美好心灵,学习他不怕牺牲的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重点、难点】重点: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难点: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突破方法: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设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体会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1.相关课件2.有关“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影片【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板书课题“灯光”,齐读课题,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2、在想象世界上如果没有灯光会怎样?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收获?2、学生交流。
3、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4、再读课题,看看你看到的还仅仅是灯光吗?5、再读课文,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在旁边做上批注。
三、走近郝副营长1、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好多同学都作了批注,停下手中的笔,让我们一起走进交流时刻,汇报的同学要注意:首先把你感受深的句子读出来,然后再谈一谈自己有什么感受。
2、生汇报交流投影出示: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
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1)千钧一发是什么意思?(投影出示这段话)(2)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
同学们,再来读这段话,用一个词语概括出你的感受。
(3)指导朗读2、师:我把这段话稍微改动了几个地方,投影出示: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你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
《灯光》优秀说课稿

《灯光》优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灯光》。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灯光》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以“深深的怀念”为主题,通过对人物事迹的回忆,表达了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这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文章以“灯光”为题,富有深意,“灯光”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作者通过对灯光的描写,引出了对往事的回忆,进而表达了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
二、说学情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能够通过阅读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但是,对于文中所表达的深刻情感,以及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学生可能理解得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结合时代背景,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激发学生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灯光”的深刻含义,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培养学生珍惜幸福生活的意识。
五、说教法与学法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1、问题引导法: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课文的情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朗读指导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学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灯光教案模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灯光教案模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灯光教案模板第【1】篇〗一、教材分析《灯光》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回忆了解放战争时期以郝副营长为代表的战士为革命胜利英勇献身的一段往事。
全文开头和结尾写的是现在,中间的主体部分是对往事的回忆。
开头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继而引起“我”对往事的回忆,结尾照应开头。
文章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又表达了不忘过去、要好好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愿望。
全文构思精巧,结构紧凑,文脉相通,含义深刻。
尤其是文题“灯光”的含义,值得体味与琢磨。
首先,“灯光”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文章从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由他人的赞叹引发回忆;郝副营长在没有灯光的黑夜里划火柴充当灯光看书,书中画的正是孩子在灯光下读书的情景;战斗打响后,郝副营长点燃手中的书本,像明灯一样帮助战士们找到了突破口,他也因此暴露位置而牺牲;最后又从回忆转回到现实,回到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
其次,灯光特别是电灯,是新时代新生活的象征,“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正是郝副营长这样的革命先烈憧憬并为之奋斗的新生活的缩影。
我们的祖国,正是由郝副营长这样千千万万、数不胜数的精神之光、人性之光的汇聚,才最终燃亮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之光,迎来了伟大祖国的光明前程。
作为本单元《革命岁月》这一主题下的最后一篇文章,课文后面还安排了“阅读链接”——四篇阅读材料。
四篇阅读材料围绕革命文化主题展开,体裁丰富,有小说、散文,还有歌词。
从内容来看,这四篇阅读材料是对单元主题的进一步延伸和补充。
二、学情分析通过对前面几篇革命题材的文章的学习,学生有一定的情感积淀。
但《灯光》一文写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学生有一定的陌生感,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搜集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等材料,让学生适当了解相关背景。
革命传统教育不是简单的政治灌输和道德说教,我们应该将革命传统教育自然融入语文教学之中,让学生真正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从而受到启迪和感染。
《灯光》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02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掌握《灯光》的背景、作者及创作过程等基础知识 。
理解《灯光》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关系等文学要素 。
分析《灯光》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点,如修辞手法 、叙述方式等。
能力目标
02
01
0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从文本中获取信息, 分析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
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通过仿写、扩写等方式,运用 所学写作技巧进行创作。
考,同时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评价上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有机结合,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实际 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04
教学建议与注意事项
针对不同学生的教学建议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够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 析和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 感受正确的价值观, 理解作品中所传达的人性、道 德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信息。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通 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 ,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口语课
注重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的培 养,引导学生通过口语练习提 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针对不同资源的教学建议
教材资源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练习和辅助材料等,根 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
多媒体资源
利用多媒体资源如视频、音频、图片等,丰富教 学手段和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03
教学内容与方法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内容选择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 ,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注重知 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灯光》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精选文档

《灯光》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一、教材说明这篇课文通过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励我们要学好本领,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中国。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绝大部分写往事。
开头写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勾起往事的回忆,结尾照应开头,从“我”在璀璨的华灯下回忆牺牲的战友,可以体会“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不忘过去,要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中间部分先写郝副营长在战斗开始前,借着火柴的亮光看一本破书,书上的插图是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读书的情景。
接着写在战斗中,郝副营长为了使后续部队找到突破口,点燃了那本书,高高举起,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保证了战斗的胜利。
他自己则因为被火光所暴露,英勇地牺牲。
从作者对往事的回忆中,体会郝副营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为美好生活而献身的精神,是教学上的重点。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教育学生不忘过去,要把先烈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二是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抓住主要内容和抓住重点深入探究,提高自学能力。
二、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抓住重点探究,体会郝副营长的无私奉献精神。
2、学习抓住主要线索去读懂课文的阅读方法。
三、教学建议1、这是一篇回忆往事的课文。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借助工具书用较快的速度阅读,知道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大致了解内容。
再提示学生以“多好啊”或“灯光”的描写为线索抓住课文重点探究,先独立阅读,再在小组里交流。
检查阅读效果时,老师要就重点部分加以指导,帮助学生从中体会郝副营长的献身精神,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2、从“多好啊”为线索深入理解课文。
在学生快读课文,大致了解内容的基础上,要求再次快读课文,想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把有关语句画出来,再深入想想,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什么。
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什么,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见解和同学交流。
“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三次。
初中语文_灯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接读这段话。师读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
生齐读:“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探究三:理解句子: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这一句描写的是天安门广场的灯火。“千万盏”,说明灯之多。“静静地”照耀着广场,使人感觉到环境的和平、安宁。“就像数不清的眼睛,深情地望着天安门”,这一比喻使灯光似乎有了生命,有了情感,有着深刻的含义。课文在开头部分细致地描写灯光,自然而然地引出下文关于灯光的故事,意味深长。
我班六年级学生共42人,男生24人,女生18人。学生以本地学生为主,父或母一方外出务工的有28人,父母都在家的只有14人。由于学生大都是留守儿童,加上乡下学生不太重视学前教育,因而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很不平衡。但学生通过近六年的学习,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比较感兴趣,平时能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开展一些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但班级中学生两极分化严重,以致于现在的成绩很不理想。
在教学本课时,我按照平时教略读课文的方法,主要采取了以下步骤:
一: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感悟郝副营长:
再读课文,边读边划出你感受深的句子,可以在句子的旁边把自己的体会、感受或者疑问记下来。
三:根据课前导读,提示学生以“多好啊”或“灯光”的描写为线索抓住课文重点进行探究,先独立阅读,再在小组里交流。“多好啊”在文章中出现三次,是整篇课文的“文眼”。在探究前提示学生,在每次出现的地方画出来,标上序号,然后读一读上下文,找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说这些话时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什么。在检查阅读效果时,我就重点部分加以指导,帮助学生从中体会郝副营长的献身精神,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灯光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

《灯光》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灯光》,学生能够了解戏剧的重要元素之一——灯光设计的作用和意义,培养学生对戏剧艺术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一、课先导入1. 请学生观看一段戏剧表演视频,并让他们描述视频中灯光设计的效果和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灯光设计在戏剧表演中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灯光设计对戏剧表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进修目标1. 了解灯光设计在戏剧表演中的作用和意义。
2. 掌握灯光设计对戏剧表演的影响和效果。
3. 培养对戏剧艺术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三、进修内容1. 什么是灯光设计?2. 灯光设计在戏剧表演中的作用和意义。
3. 灯光设计对戏剧表演的影响和效果。
四、进修过程1. 进修《灯光》这部戏剧作品的背景和主题,了解灯光设计在该作品中的重要性。
2. 分析《灯光》中灯光设计的效果和作用,讨论灯光设计如何增强戏剧表演的氛围和情感。
3. 观看《灯光》的戏剧表演视频,重点关注灯光设计的运用和效果。
4. 分组讨论,设计一场自己的戏剧表演,并思考如何运用灯光设计来增强表演效果。
5. 展示小组设计的戏剧表演,让同砚们互相欣赏和评判。
五、教室总结1. 总结灯光设计在戏剧表演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灯光设计来提升戏剧表演的质量和效果。
3. 鼓励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多关注灯光设计,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六、课后作业1. 回顾本节课进修的内容,写一篇心得体会。
2. 收集有关灯光设计的资料,了解更多灯光设计的知识和技巧。
3. 设计一场自己的戏剧表演,并包括灯光设计在内,展示给同砚们。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灯光设计在戏剧表演中的重要性,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为未来的戏剧表演和艺术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愿学生们在灯光的照耀下,展现出自己奇特的艺术魅力!。
初中语文_灯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灯光》学情分析本文所写的战争年代与学生所处的和平环境相去甚远,学生知之甚少。
可能无法体会作者以及郝副营长的处境和情感,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多感悟。
教师不能生硬的说教只能借着文字的品读让学生们一点点体会,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理想教育对这篇课文教学的定位。
《灯光》效果分析《灯光》是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
文章写了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围绕着“灯光”记叙了战争年代,郝副营长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教育学生要学好本领,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中国。
在进行教学设计前,我思索着,该怎样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怎样给学生创设参与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自主的空间,并实现“一课一得”。
基于这样的想法,我做了大胆的尝试:1、紧扣课题,多读。
“灯光”的含义非常深刻,教学中,我的问题始终紧扣“灯光”。
第一次是在朗读课文以后找出灯光,大部分学生精准到位;第二次围绕灯光谈一谈人物的情感,学生思考讨论后,分析准确,朗读精彩;第三次重读课题,体味中心,从而让体会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2、品读感悟,自主学习。
在整体感知课文与分析人物情感时,我放手让学生圈画句子,边读边做批注,然后全班交流,让学生真正做到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并关注学生对文本的个性解读。
真正的给学生静下心来思考表达的机会。
在全班交流环节,通过理解郝副营长的人物形象,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品读感悟,分析理解,从而在学生心中建立郝副营长的光辉形象。
让学生体会到郝副营长的伟大和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珍惜美好生活。
3、紧扣文眼——“多好啊!”“多好啊!”在文章中出现了三次,是整篇课文的“文眼”。
教学中让学生根据人物的情感朗读比较“多好啊”的细微区别?在这节课中我给学生创设了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发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让学生有机会在课堂上表现自己。
六年级下册课文《灯光》教学设计 六年级灯光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课文《灯光》教学设计六年级灯光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课文的主体部分是对往事的回忆。
先写在解放战争时期一次围歼战就要打响的时候,郝副营长借着火柴微弱的亮光在看一本书的插图,图上画着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读书。
这幅插图使郝副营长陷入对未来的憧憬之中;战斗打响后,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的袭击,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
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用火光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结果暴露了自己。
战斗胜利了,郝副营长却牺牲了。
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叙述过去的事情,结尾又回到写灯光。
首尾照应,结构紧凑,文脉相通,含义深刻。
课文的主体部分是对往事的回忆,对往事的回忆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调详写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而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作者却用白描的手法略写,两相对比中,突出了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突出了革命英雄执着的理想。
本课的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多好啊在文中多次出现,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训练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感悟郝副营长的美好心灵,学习他不怕牺牲的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回报祖国。
四、美育渗透点让学生体会生活之美、生命之美,提高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辨别美的能力。
【学法引导】学过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⑴ 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⑵ 从部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无私奉献的精神。
2、难点:理解作者由具体的事物而产生的联想。
3、解决办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时理解和感悟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
2023最新-《灯光》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5篇)

《灯光》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牛牛范文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5篇《灯光》教学设计一等奖,可以帮助到您,就是牛牛范文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灯光》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体会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作出的贡献,懂得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练习缩写课文。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王愿坚,当代著名作家。
1945年参加八路军。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创作了许多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
被列入100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的《闪闪的红星》,他是剧本的编者之一。
)2、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读音。
3、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读音。
二、理清课文叙述顺序1、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
)2、怎样把课文分成三?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理清第二段的叙述顺序(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第二段,想一想,这段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讲的: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这一段分成三层。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怎样把这一段分成三层。
(4)请三名同学分三层朗读课文。
四、深入理解第二段内容。
1、指导理解第一层。
(1)指名朗读率一层。
(2)通过杳字典理解下列词语:挺进、豫皖苏、围歼战。
(3)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层的内容。
(在围歼战开始前,“我”在交通沟里找到了突击连,来到了郝副营长身边。
这是一位年轻的战斗英雄,他在激战之前心情是那样的平静,竟然借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书中的插图,看得那样入神,火柴划了一根又一根。
人教版灯光优秀说课稿

人教版灯光优秀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的是人教版教材中的一篇课文——《灯光》。
这篇课文通过描绘灯光的美丽与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光明与希望的重要性,同时也锻炼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教材分析《灯光》是一篇描写性与抒情性相结合的文学作品,通过对不同场景下灯光的描绘,展现了灯光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文章语言优美,情感丰富,适合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同时,课文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也有助于学生思考光明与黑暗、希望与绝望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灯光的象征意义,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光明未来的追求。
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领会灯光的象征意义。
2.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通过灯光表达的情感和哲理,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本次教学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同时,通过创设情境、引导想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灯光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灯光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2. 朗读课文学生跟随录音进行朗读,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表达。
3. 课文讲解教师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难点和重点。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灯光在不同场景下的象征意义,以及作者通过灯光表达的情感。
5. 角色扮演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情感和哲理。
6. 总结反馈教师总结本课内容,对学生的讨论和表现进行点评,强化学生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板书设计在板书设计上,我将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突出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灯光》教材分析

《灯光》教材分析一、教材说明这篇课文通过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励我们要学好本领,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中国。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绝大部分写往事。
开头写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勾起往事的回忆,结尾照应开头,从“我”在璀璨的华灯下回忆牺牲的战友,可以体会“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不忘过去,要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中间部分先写郝副营长在战斗开始前,借着火柴的亮光看一本破书,书上的插图是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读书的情景。
接着写在战斗中,郝副营长为了使后续部队找到突破口,点燃了那本书,高高举起,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保证了战斗的胜利。
他自己则因为被火光所暴露,英勇地牺牲。
从作者对往事的回忆中,体会郝副营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为美好生活而献身的精神,是教学上的重点。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教育学生不忘过去,要把先烈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二是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抓住主要内容和抓住重点深入探究,提高自学能力。
二、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抓住重点探究,体会郝副营长的无私奉献精神。
2、学习抓住主要线索去读懂课文的阅读方法。
三、教学建议1、这是一篇回忆往事的课文。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借助工具书用较快的速度阅读,知道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大致了解内容。
再提示学生以“多好啊”或“灯光”的描写为线索抓住课文重点探究,先独立阅读,再在小组里交流。
检查阅读效果时,老师要就重点部分加以指导,帮助学生从中体会郝副营长的献身精神,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2、从“多好啊”为线索深入理解课文。
在学生快读课文,大致了解内容的基础上,要求再次快读课文,想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把有关语句画出来,再深入想想,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什么。
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什么,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见解和同学交流。
“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三次。
初中语文_灯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六年级新人教版语文下册《灯光》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正确读写“围歼、憧憬、千钧一发”等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学习运用倒叙的写法。
4.感受革命先烈心怀崇高理想、视死如归的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
教学难点:感受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及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教学准备:PPT课件,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2分钟)在上课前,先请大家看图片。
(出示天安门城楼及城市的夜景图片)请同学们用几个词语或一两句话描述自己看到的景象或感受。
(灯光璀璨、金碧辉煌、富丽堂皇、庄严肃穆、美丽壮观)是啊,这样美丽的景色是靠灯光的效果渲染出来的。
不同经历的人,看到美丽的灯光会有不同的遐想。
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王愿坚去了解一个关于“灯光”的故事,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灯光”会有更深的理解。
(板书课题:灯光)二、检查预习情况(3分钟)1.出示课件,指名读词语,全班齐读两遍,然后解释红色的词语,同桌互查,并用“璀璨”“千钧一发”分别造一个句子。
2.简介作者王愿坚。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1、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出示阅读要求: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可以看出郝副营长怎样的精神品质?2.检查回答。
(教给学生概括记叙文内容的方法,可用“谁干什么”,然后扩展“为了什么”“结果怎样”的方式思考概括。
)课文主要内容:作者在天安门广场的灯光下,回忆郝副营长为了照亮前进的道路,在战斗中壮烈牺牲自己的故事。
3.由这个故事你可以看出郝副营长怎样的精神品质?(忠于革命、视死如归、无私奉献、勇于献身等)四、再读课文,深入理解:(12分钟)课件出示学习要求:品读“多好啊”,体会心理活动。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多好啊!”这句话出现了几次?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什么?画出相应的语句,然后小组交流并合作完成表格。
六年级上册语文灯光课文讲解

《灯光》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灯光》是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自读课。
该文通过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提醒我们要建设好前辈们用鲜血和生命创建的伟大祖国。
这篇自读课以“光”为线索,现实与回忆交错,幸福与悲壮映衬,给人以精神的洗礼。
预设抓住两个词语“多好啊!”与“灯光”进行文本解读。
本文除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灯光”之外,还隐含着一盏看不见摸不着的“灯光”,那就是郝副营长本身,这一点特别需要重点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在教学中主要采用“自读自悟、适时点拨、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的方法进行教学。
通过本文的解读,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抓住主要线索读懂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自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表达顺序。
3.通过读-品-议-悟,感受郝副营长的英雄形象。
4.探究“灯光”的含义,珍惜美好幸福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郝副营长广阔的胸怀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以及“灯光”的联系与含义。
难点:关注场面描写的作用。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上课用课件,同类作品《七根火柴》和《草地夜行》等,歌曲《红星歌》。
2.学生准备:了解新中国成立前百姓的生活,阅读为了理想而奋斗的革命先烈们的故事。
【预习提示】1.日积月累:(1)我积累的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千钧一发、憧憬、歼灭、焦急、璀璨、黑魆魆”等词语的意思。
(2)我搜集的资料:作者王愿坚是著名作家。
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
他的作品有《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电影《闪闪的红星》就是他的编剧。
2.边读边悟:(1)自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多好啊!”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3)读完全文,我的阅读感受是:3.学贵有疑:预习中,我遇到的困惑是:【教学过程】一、揭题激趣,导入新课:1.课前活动:播放电影《红星照我去战斗》的主题曲《闪闪的红星》,活跃气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灯光》教材理解《灯光》中对“灯
光”内涵的理解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六年级下册 > 灯光 > 灯光教材分析
《灯光》一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课文的主体部分是对往事的回忆。
先写在解放战争时期一次围歼战就要打响的时候,郝副营长借着火柴微弱的亮光在看一本书的插图,图上画着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读书。
这幅插图使郝副营长陷入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之中;战斗打响之后,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的袭击,和突击部队失去了联系。
在这紧急关头,郝副营长毅然点燃了那本书,用火光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结果暴露了自己。
战斗胜利了,郝副营长却光荣地牺牲了。
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舍己为国”的献身精神,从而告诉孩子们这样一个道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与这一单元前一篇课文类似,本文也采用了倒叙的手法,从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回忆叙述过去的事情,结尾再回到现实。
首尾照应,结构紧凑,文脉相通,含义深刻。
尤其是对文本中关于对文题“灯光”的理解,尤其值得人体味与琢磨。
从全文来看,写到“灯光”的共有五处之多,它们分别是:
我爱到天安门广场走走,尤其是晚上。
广场上千万盏灯照耀着天安门广场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此处为文本中的第一处“灯光“,作者借游人之口吻,表达了作者等一代人对现实美好生活的赞美与欣慰;当然也暗示着祖国的未来前程一片光明。
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
书中有一幅插图,画着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的读书。
“多好啊!”他自言自语地。
——此处为文本中的第二处“灯光”,郝副营长借着现实中微弱的火光,对书中所描绘的虚拟的幸福生活所表现出由衷地羡慕与向往之情。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此第三处“灯光”,郝副营长再次借着手中微弱的灯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与期待。
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
这火光虽然微弱,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足够亮了。
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响起了一片喊杀声。
——此处是文本中的第四处“灯光”,正是借着郝副营长点燃的那一簇微弱的火光,才使战斗最终取得了胜利。
但郝副营长却因为暴露了自己的目标而被敌人发现,光荣地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此处的灯光,旨在歌颂郝副营长舍身为部队的前进引路的伟大壮举。
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
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这是文本中最后一处写到的“灯光”,与文本开关相呼应,再次表达了这样一种意思:即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数不清的烈士用他们的鲜血与生命换来的,我们理应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前面在文本中出现的五处有关“灯光”的描写,是文本行文的一条线索。
文本正是顺着这一条线索,从现实入手,采用回忆的手法,最后阐明我们今天美好的现实生活来之不易这样一个道理。
但是,文本中除了这看得见,摸得着的“灯光”之外,还隐含着一盏看不见,摸不着的“灯光”,那就是郝副营长本身。
在那次围奸战中,与其说是郝副营长手中的那盏灯为后面受阻部队引向了突破口,到不如说是郝副营长本人为部队的前进开辟了一条光明通道。
作为一名身经百战、久经沙场的副营长,他深知在当时,如果点亮手上尽管微弱的那一点灯光的所带来的结果。
在紧急关头,是保全自己,让后面部队继续受阻在敌人眼皮底下还是点亮灯光,为部队引导前进的方向?然而,如果选择后者的话,则意味着自己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在这样生死攸关的紧急关头,郝副营长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舍自己,
为大家”的牺牲精神,点亮了自己手中那微弱之光。
正是借着这微弱之光,引导了部队找到突破口,照亮部队前行道路。
所以,而点亮这微弱之光的郝副营长,却付出自己年轻又短暂的生命。
正是从这点意义上来说,郝副营长点燃的已什么微弱之光,分明是一盏为了祖国的胜利,甘愿牺牲自己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之光,是一盏为了让后人都能过上如书中所描绘的那种美好生活而宁愿牺牲自己的理想之光。
我们的祖国,正是由郝副营长这样千千万万、数不胜数的精神之光,人性之光的汇聚,才最终燃亮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之光,迎来了伟大祖国的光明前程。
如果从这点意义上来说的话,我们就不难理解课文开关之所以要将回忆前的现实场景安排在天安门广场上的意图了,也不难理解在清明节来临之际学习此篇课文的真正目的了。
如果说,文本中那五处看得见、摸得着的“灯光”是一条明线的话,那郝副营长这盏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之光则是暗穿其中的一条隐线。
《灯光》这一文本正是借着这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在交错中逐渐展开与叙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