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功能障碍

合集下载

第三章 5.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

第三章 5.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

眼时维持某姿势稳定的过程,例如坐位和站位时平衡。
自我动态平衡 又称二级平衡,指在无外力作用下从一种姿势调
整到另外一种姿势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保持平衡状态,例如行
走过程的平衡。
他人动态平衡 又称三级平衡,指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包括加
速度和减速度)当身体质心发生改变时,迅速调整重心和姿势, 保持身体平衡的过程。例如在行驶的汽车中行走。
视觉系统 前庭系统 体感系统
选择﹠调整肌肉收缩的模 式
踝部肌 肉 腿部肌 肉 躯体肌 肉
环境作用
产生身体运动
外周感觉运动对比
平衡功能评定目的
确定是否存在平衡功能障碍 寻找和确定平衡障碍的原因 确定障碍的水平或程度 指导制定康复治疗计划 跌倒风险的预测
平衡功能评估的适应证
任何原因引起的平衡功能障碍,都需要进行评估:
分为56分,20分钟完成
检查工具包括秒表、尺子、椅子、小矮凳和台阶
0-20分:平衡功能差,患者需坐轮椅 21-40分:有一定平衡功能,需在辅助下步行 41-56分:平衡功能较好,独立步行 <40分,提示有跌倒的危险
Berg平衡量表测试
⒈由坐到站 ⒏站立位上肢前伸 ⒐站立位从地上拾物
或以一侧手快速连续拍打对侧
手背,或足跟着地、以前脚掌敲 击地面等;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 做这些动作笨拙,节律慢而不均 匀,称轮替动作不能。

协调功能评估-5
⑤闭眼难立征(Romberg征)
嘱患者双足并拢站立,两手向前平伸,闭眼,如出现身体
摇晃或倾斜为阳性

⒉独立站立
⒊独立坐 ⒋由站到坐 ⒌床-椅转移 ⒍闭眼站立 ⒎双足并拢站立
⒑转身向后看

第三章 残疾学

第三章 残疾学
第三章 残疾学
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 郭丽云

残疾(disability)是自人类诞生而伴随存 在的,目前已成为全球性普遍存在和关心 的社会问题。
本章学习内容:

残疾的基本概念 残疾原因 残疾分类 残疾的三级预防 残疾相关的政策法规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残疾的相关定义 1.残疾
先天性致残原因
③孕期母亲的营养、疾病所造成的胎儿残疾


孕妇营养不足可以造成胚胎缺陷。如孕妇叶酸缺乏可导致胎儿的 神经管畸形;碘缺乏的孕妇会生出痴呆儿;氟、硒等微量元素缺 乏也会造成多种先天缺陷。营养过剩造成的残疾。 孕期疾病也是致残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孕妇的病毒感染,尤其是 在怀孕早期(三个月内)任何病毒感染,例如流感、肝炎、风疹 等,都可造成胚胎的损害。流感可使胎儿形成兔唇或中枢神经系 统方面的异常;肝炎病毒可引起先天性畸型;风疹可引起先天性 白内障、心脏畸形和耳聋。
后天性致残原因
⑧其它因素



环境污染,生产及生活环境污染可引起职业病和 残疾。 不良生活事件和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生活不 规律、饮食结构失衡、缺少运动、长期紧张等) 也都可能使人形成不正常的人格和行为模式,导 致残疾。 自然灾害

自然环境(土壤、水源) 缺乏某些微量元素或过多, 可造成地方病,如大骨节 病、地方性克汀病。
先天性致残原因
②先天性遗传和与遗传有关的疾病致残 人体细胞有46条染色体,每条都有特定的结构,而且 携带着不同的基因。如果染色体形态或数目发生改变, 或单个基因缺陷,都能使机体的许多部分发生病变, 遗传性疾病即由此形成。 遗传性疾病可导致很多的残疾如先天性大脑发育不全、 智力发育迟缓、先天畸形、先天性聋、哑等。

第三章_功能障碍

第三章_功能障碍

康复评定与治疗
康复评定: 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专科诊断、 实验室检查、影像检查、功能检查(标准化测试工 具)、康复评定量表应用等。 功能障碍
康复治疗: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心 理疗法等手段对发生功能障碍的器官、系统进行 训练和再训练,以改善或恢复患者的功能水平。
身体的功能和结构,活动和参 与
功能障碍的程度:?

三、确定功能受限制因素



限制因素影响人的功能的高水平发挥。 内在的限制因素:如疾病或创伤所造成的损害, 如三角肌萎缩无力致外展受限、脊髓损伤导致下 肢髋膝关节屈伸运动受限。 外在限制因素:如环境(交通工具、上下阶梯、公 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雇主的态度以及对工作者 的用工限制等。某腰痛患者一侧下肢麻木疼痛伴 行走困难,经进一步检查评定是L4/L5腰椎间盘突 出压迫神经所致。
参与局限

参与指与健康状态、身体功能和结构、活动及相关因 素有关的个人生活经历。
参与局限是指个体投入到生活情景中可能经历到的不 便或困难,包括人际交往、人际关系和主要生活领域, 如社区、社会和公民生活等方面受到限制。 参与局限的含义在不同的背景下是不一样的,应根据 具体情况确定。按照ICF的分类,用参与局限代替残 障的概念,这是一大进步。

一、确定现存的和康复所要求的功能水平

例如中风患者站立有困难,可以采用站 立架或平行杠上做站立训练,而不直接 进行站立评定与训练。所以必须弄清各 种动作的难易度。
二、确定功能受限制的性质及其严重程度

在评定过程中,要明确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言语功能、
认知功能和心理功能等情况,弄清楚上述功能所受限制 的性质和程度,这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残损

康复护理第三章康复评定第一节运动功能评定

康复护理第三章康复评定第一节运动功能评定
4级 僵直,患侧肢体僵硬,被动活动十分困难。
26
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关节活动范围 (range of motion, ROM) 即关 节活动范围,是指关节的运动弧度或关节的远端 向近端运动,远端骨所达到的最终位置与开始位 置之间的夹角,即远端骨所移动的度数。
关节活动范围评定就是测量远端骨所移动的 度数。可分为主动关节活动范围和被动关节活动 范围。评定关节活动范围对于判断病因,评估关 节活动障碍的程度,制订康复治疗计划,评定治 疗效果有重要作用,是康复评定的重要内容之一。
肌力检查不适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致痉挛性瘫痪的患者。
19
肌力评定
器械肌力测定
握力测试 捏力测试 背肌力测试 四肢肌群肌力测试 等速肌力测试
20
肌力评定
器械肌力测定可获得精确数据,但测定肌力 时要注意安全,特别是等速肌力测试,旋转角度 预先设定,运动以恒速进行,故对关节活动范围 受限、严重的关节积液、骨关节急性扭伤等的患 者禁止应用;对于疼痛、慢性软组织损伤、骨质 疏松、骨折术后的患者应慎重使用。
1级 肌张力稍微增加,被动活动时患侧肢体到ROM之末出现轻微阻力。
1+级 肌张力轻度增加,被动活动时患侧肢体在ROM后50%范围内突然出 现卡住,并在此后的被动活动中均有较小的阻力。
2级 肌张力较明显增加,被动活动时患侧肢体在通过ROM的大部分时, 阻力均明显 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地活动。
3级 肌张力严重增加,被动活动时患侧肢体在整个ROM内均有阻力,活 动比较困难。
股后肌群),伸髋10°~15°,阻力加于股 骨远端后面,能抗较大阻力
仰卧,试图伸膝 时可触及髌韧带 活动
向同侧侧卧,托 住对侧下肢,可 主动伸膝

康复医学概述章节试题#(精选.)

康复医学概述章节试题#(精选.)

一、选择题(一)单选题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康复的英文单词为()A. RehabilitationB. RehbailitationC. RehabilteD.RehabilititaonE. habilitation2.康复的对象为()A.急性期病人B.恢复期病人C.残疾人D.正常人E.老年人3. 康复医学的服务形式为()A.临床医疗服务B.护理服务C.单学科服务D.多学科和多专业联合E.康复专业4. 康复治疗团队的核心为()A.临床医师B.康复护士C.康复医师D.物理治疗师E.作业治疗师5. 我国第一个康复医学专业学术团体为()A.中国康复医学会B.中华理疗学会C.中国残疾人康复学会D.全国民政系统康复医学研究会E.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会6.以下属于作业疗法的有()A.生物反馈疗法B.水疗法C.日常生活能力训练D.麦肯基力学疗法E.医疗体操7. 现代医学模式是()A.自然哲学医学模式B.生物医学模式C.神灵主义医学模式D.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E.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8. 康复医学与治疗医学的关系()A.互相渗透,紧密结合B.截然分开C.相互区别D.是治疗医学的延续E.是治疗医学的结束9. 康复医学的功能分类为()A.ICD-10 B.ICF C.ICD-II D.ICE E.ICD10. 康复护理与临床护理的区别为()A.以基础护理技术为主B.被动护理C.替代护理 D.辅助护理 E.主动护理(二)多选题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出所有正确答案。

1.康复治疗技术包括()A.物理治疗B.作业治疗C.言语治疗D.中国传统康复疗法 E.康复医学工程2.康复医学基本原则包括()A.功能训练B.全面康复C.融入社会D. 主动参与 E. 早期同步3. 康复评定的主要内容包括()A.运动功能评定B.生物力学评定C.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D.脑高级功能评定 E.神经生理功能评定4.健康包括()A心理健康 B身体健康 C社会适应健康 D道德健康 E没有疾病5.全面康复包括()A医学康复 B教育康复 C职业康复 D社会康复E康复工程6.功能障碍包括()A偏瘫 B言语障碍 C发热 D心理障碍E肺心病二、名词解释1.康复2.康复医学第一章概述3.康复功能评定4.康复工程5.运动疗法6.作业疗法7.社区康复8.职业康复三、填空题1.我国的康复治疗机构主要分两类()和()。

精神科护理学3第三章精神障碍症状学

精神科护理学3第三章精神障碍症状学

意识:是指患者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的认识和反应能力。
意识障碍:是指可表现为意识清晰度的降低,意识范围 缩小及意识内容的变化。
临床上常见的意识障碍,以意识清晰度降低为主的意识 障碍有嗜睡、意识混浊、昏睡、昏迷,其他的有意识范 围缩小或意识内容变化等。
❖ 嗜睡:以各种心理过程的反应迟钝为特征,意识清晰度水平降低较轻微。 ❖ 意识混浊:是指意识清晰度轻度受损,患者反应迟钝、思维缓慢,注意、 记忆、理解都有困难,有周围环境定向障碍,能回答简单问题,但对复杂问题 则有些茫然不知所措。 ❖ 昏睡:是以语言反应接近消失为特征,患者意识清晰度水平较前者更低, 环境意识及自我意识均丧失,言语消失。 ❖ 昏迷:是指意识完全丧失,以痛觉反应和随意运动消失为特征。 ❖ 朦胧状态:是以突然发生、突然终止,可反复发作为特征,患者的意识范 围缩窄,同时伴有意识清晰度的降低。 ❖ 谵妄状态:是指在意识清晰度降低的同时,主要以感知觉过敏、感知觉异 常为特征,患者出现大量的错觉、幻觉,以幻视多见。 ❖ 梦样状态:是指意识清晰度降低的同时伴有梦样体验。
6.思维插入 患者感到有某种思想不是属于自己的,不受他的意志所支配, 是别人强行塞入其脑中。 7.思维鸣响 指患者思考时体验到自己的思想同时变成了言语声,自己和他 人均能听到。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8.思维扩散 患者体验到自己的思想一旦出现,即为尽人皆知,感到自己的 思想与人共享,毫无隐私可言,为思维扩散。 思维被广播 如果患者认为自己的思想是通过广播而扩散出去,为思维被广 播。 9.病理性赘述 表现为联想黏滞,思维过程显得迂回曲折,过分详细,拘泥 于细节,不必要的过分详尽的累赘的描述,但并不离题或离题不远,最后能 够达到预定的终点。见于癫痫、脑器质性及老年性精神障碍。
精神科护理学3第三章 精神障碍症状学

09第三章第三节 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

09第三章第三节 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
功能障碍的 康复治疗
功能障碍的转归
功能障碍的转归有两个不同结果。 • 第一种结果是由于个人因素或环境因素的改善而朝着好
的方向发展,障碍减轻、功能改善; • 第二种结果是由于个人因素或环境因素不利而继续向坏
的方向转变,障碍进一步加重。
功能障碍的评定范围
明确临床症状的处理与功能障碍恢复的关系 尽量减少内在限制因素的原则 尽量减少外在限制因素的原则 使用必要的辅助器具 ICF体系作为功能障碍康复计划制订的基本框架
许多内在限制因素(如病损及其所致的认知或行为异 常)可以通过各种治疗手段包括:患者教育、行为矫正、 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等方式加以处理。
减少外在限制因素的原则
外在限制因素为不利的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指构成个体生活背景的外部或外在世界的 所有方面 ,并对个体的功能发生影响
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界及其特征、人造自然界、与个 体有不同关系和作用的其他人员、态度和价值、社会体 制和服务以及政策、规则和法律。
明确临床症状的处理与功能障碍恢复的关系
对于一些确实难于精确判明功能受限程度、只能对躯体病损作出粗 略的估计的病损,如果患者功能障碍的程度比预期严重,康复专业 人员就应调整患者的期望值,而不应制订与现实不符的康复目标
对一些突发的不可逆的功能障碍,要帮助患者降低期望值,帮助患 者渡过突发功能障碍导致的心理改变的各阶段(即,否认、愤怒、讲 条件),正确面对现实。帮助患者确定实际的目标,进行教育和咨 询,并协调康复治疗小组(包括患者及其家庭)多学科的合作
矫形器有助于矫正畸形、固定、支持等作用
拐杖和助行器是非常重要的辅助器具
对残疾人来说,辅助工具很重要
用简易方式操作电脑
用轮椅实现转移
康复工作者需要提高对辅助器具的认识

康复医学导论第3章

康复医学导论第3章

中国残损分类及标准
1.视力残疾 最低标准为:好眼最佳矫正视力<0.3。 2.听力残疾 最低标准为:听力损失轻的一耳听力损失不超过40分贝。 3.言语残疾(包括:失语、运动性构音障碍、器官结构异常所致的构音障碍、发声障碍、儿童 言语发育、听力障碍所致的言语障碍、口吃)。 言语表达能力等级测试未达到四级测试水平。 4.智力残疾 最低标准为:智力商数(IQ) <70。
中国残损分类及标准
5.肢体残疾 肢体残疾包括四个等级多重情况,需要注意区分几种不属于肢体残疾范围的缺陷。 6.精神残疾 精神障碍病人依据WHO-DAS分数和适应行为表现,将精神残疾划分为四级。
残疾的三级预防
1.一级预防 又称为“病因预防”,是指预防各种导致残疾的疾病、损伤、发育畸形、精神创伤的发生, 是预防残疾发生最有效的手段,可降低残疾发生率70% ,应放在首位。 主要措施有:围产期检查与保健、免疫接种、注意精神卫生、防止意外事故等。 2.二级预防 又称“三早预防”,就是临床早期预防,是指疾病或损伤发生之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 疗,早期彻底治愈临床疾病,限制或逆转由残损进一步导致残疾,可降低残疾发生率10%~ 20%。 主要措施有:早期筛查、早期进行医疗干预等。
国际功能、残疾与健康分类(ICF)
2.ICF的分类架构与编码原则 ICF运用字母、数字编码系统来表示分类。首字母b、s、d和e分别代表身体功能、身体结构、 活动和参与以及环境因素。每个分类要素又用数字编码分为三个或四个层次,可以根据需要对 有关残疾的信息以及社会对残疾的反映做出更好地说明。 3.ICF较ICIDH的改进 (1)改进了分类术语 (2)增加了情景性因素的影响 (3)分类的含义扩大 (4)残疾分类互相转化
三、残疾学
残疾学是以残疾人及残疾状态为主要研 究对象,专门研究残疾的各种原因、流行 病学特征、表现特点、发展规律、结局以 及评定、康复与预防,以医学为基础,涉 及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和政策法令等 诸学科的交叉性学科,是自然科学与社会 科学相结合的产物。

《康复医学概述》第三章功效妨碍

《康复医学概述》第三章功效妨碍

常见类型举例
生殖系统功效妨碍:性功能障碍、乳 腺疾病等。
精神心理方面功效妨碍:抑郁症、焦 虑症等。
PART 02
功效妨碍评估与诊断
REPORTING
WENKU DESIGN
评估方法介绍
01
问卷调查法
通过设计针对患者功能状态的问 卷,收集患者自我报告的信息, 以评估其功效妨碍程度。
观察法
02
03
升了实践操作能力,为未来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未来学习充满期待
03
学员们表示,这次学习让他们对康复医学的未来发展趋势有了
更清晰的认识,对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充满期待。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个性化治疗将成为 主流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 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个 性化治疗将成为未来康复医学 的主流趋势,针对不同患者的 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 案。
康复技术手段在功效妨碍中应用
物理治疗
通过物理因子(如热、冷、电、光等)作用于人体,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 促进组织修复。
运动疗法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通过主动或被动的运动方式,提高患者的肌肉力 量、关节活动度和平衡能力。
心理治疗
针对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面 对康复过程。
循序渐进
治疗过程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的原则,逐步增加治疗难度和强度。
个性化治疗方案设计
制定目标
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制定明确、可量化的治疗目标。
选择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目标,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如物理治疗、作 业治疗、言语治疗等。
调整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反应和进展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 最佳治疗效果。

认知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

认知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
主要特征是患者不能正确地辨识出现在不同角度的三维物体。 此类失认不易在临床中觉察到,只有通过特意设计的实验才能够发现。
知觉恒常性障碍
也称单纯性失读,是联合性失认在文字阅读上的表现。
文字失认症



特定部位脑损伤会导致特异性范畴的失认。
1
失读症即属于对文字阅读上的范畴失认。
2
一些患者对有生命属性的事物(如动物、植物等)不能辨别,
01
神经心理学成套测验(HKU-AHMU BATTORY)
03
Luria-Nebraska成套测验(LNB) 成人版由11个分量表组成。其中节律测验、触觉测验、视觉测验、言语感知测验、阅读测验均与失认症有关。
02
失认证的成套测验
第四节 失用症
分离性失用、传导性失用、概念性失用等。
依据可能的神经心理学机制分为:
三、执行功能的检查
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WCST)
颜色
形状
数目
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示意图
Stroop测验
河内塔和伦敦塔测验
测验包括顺背和倒背数字 测试方法: 顺背数字 倒背数字 计分方法:正确复述的最高位数记分
数字广度测试(Digital Span DS)
延迟满足任务(delay of Gratification) 表征变化任务(representational Change Task) 博弈测验(Gambling Test) 风险测试(Risk Taking Test)
根据记忆的提示可分为:
右侧的前额叶——提取和注意
海马和相邻的内侧颞叶——有意识的回忆
扣带回前的皮层——记忆的激活,特异的反应
扣带回的中线后区:前楔回和楔回,视觉整合

第三章 行为障碍

第三章    行为障碍
• (一)攻击行为(aggression)
• 1、概念: • 攻击行为是指伤害或试图伤害另一 个体的心理、躯体状态或破坏其他目 标(如物体)的行为。 • 它包括暴力行为(violence),一般 仅指直接伤害另一个人的躯体或某一 物体的严重破坏性攻击行为。
2、攻击行为的分类:
• 一类是种族或个体生存受到威胁,或 社会秩序、个体荣誉、尊严及正当权 益受到损害时所发生的防御性或惩戒 性攻击行为,属于人类基本行为之一 • 一类是为社会道德或法律制度所禁戒 的侵犯性攻击行为,在客观上导致物 品的毁坏、躯体伤害和心灵的痛苦, 大多为暴力或违法犯罪行为(异常)
• A、 既往暴力史—反映病人以往的行为反应 模式 • B、早期家庭不良环境—影响个体的社会化 过程,使个体易形成越轨的价值观系统。 • C、神经心理功能障碍—反映个体存在大脑 结构与功能异常
(2)预测量表 • 如BPRS(精神症状评定量表)
• 如ARP(攻击危险性量表) • (1988年)
• 如人格投射测验等。
第三章 行为障碍 (人类的异常行为)
一、行为障碍的分类


(一)本能行为障碍
1、摄食行为障碍:过食贪食、厌食拒食、异食 等。
• • 2、性行为障碍: • 性行为障碍可分成两大类:一是性欲倒错,它主要 指不是两厢情愿的和可能有害对方的性行为;二是 性变异和性行为障碍,指的是两厢情愿但却违反习 俗和不利于心身健康的性行为。 •
4、自杀危险性的临床评估
• • • • • • • • • (1)自杀的基本线索: 近期内有过自杀未遂或自我伤害行为 透露出悲观厌世情绪; *不愿意与人讨论自杀问题; 不愿意接受医疗照顾; 收集有关自杀方法等资料; 抑郁情绪突然好转; 突然对家人或朋友进行未来的安排; 精神疾病患者,如妄想症者。

大学生理学第三章习题

大学生理学第三章习题

大学生理学第三章习题名词解释1.红细胞比容2.等渗溶液3.红细胞渗透脆性4.促红细胞生成素5.白细胞趋化性6.生理止血7.血液凝固8.血清9.纤维蛋白溶解 10.血型 12.红细胞凝集问答题1.血液有何生理功能?分析血液的的成分与其生理功能的关系。

2.试述血浆渗透压的组成及其生理意义。

3.分析引起贫血的常见原因,并提出防治原则。

4.简述各类白细胞的生理功能。

5.简述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及其功能。

6.试述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分析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7.简述体内抗凝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8.简述纤维蛋白溶解的过程及其生理意义。

9.试述ABO血型系统的组成和相互间输血的关系及注意事项。

10.简述Rh血型的特点和临床意义。

11.简述义务献血400毫升后,血量及血液主要成分的恢复过程。

选择题1.体重为60 Kg的成年男性,其血液总量和血浆量分别约为:A.2500ml和1000mlB.3500ml和2000mlC.4500ml和2500mlD.5000ml和2500mlE.60000ml和3500ml2.血细胞比容是指血细胞:A.与血浆容积之比B.与血管容积之比C.与白细胞容积之比D.占血液容积的百分比E.与血浆中无机物的容积之比3.全血的粘滞性主要取决于:A.血浆蛋白含量B.红细胞数量C.白细胞数量D.红细胞的叠连E.NaCl的浓度4.下列溶液中,属于等渗溶液的是:A.0.1%NaClB.5%葡萄糖C.2%尿素D.10%葡萄糖E.9%NaCl5.有关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叙述,正确的是:A.占血浆渗透压的小部分B.主要由白蛋白组成C.与血浆容量有关D.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时红细胞膨胀E.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时血量增加6.维持红细胞正常形态的重要因素是:A.组织液胶体渗透压B.血浆胶体渗透压C.血浆晶体渗透压D.血浆白蛋白浓度E.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7.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生理意义主要是:A.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B.维持红细胞正常形态C.维持血管内外电解质平衡D.使水分通过毛细血管进入组织液E.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交换,维持血容量8.与红细胞的许多生理特征有密切关系的是:A.红细胞的数量B.血红蛋白的含量C.红细胞的形态特点D.红细胞的比容E.红细胞的成熟9.有关红细胞功能的下列说明,错误的是:A.主要运输O2与CO2B.可调节机体的酸碱平衡C.其功能主要通过血红蛋白实现D.溶血后血浆中的血红蛋白功能不变E.O2与血红蛋白结合成HbO2而运输10.成熟红细胞在下列哪种溶液中易发生溶血:A.0.65%NaClB.5%葡萄糖C.1.9%尿素D.5%葡萄糖盐水E.0.9%NaCl11.易使红细胞发生叠连,导致血沉加快的因素是:A.血浆白蛋白增加B.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C.血清卵磷脂增加D.血浆球蛋白增加E.红细胞膜表面负电荷增加12.下列各项中,引起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是:A.骨髓抑制B.长期慢性失血C.肾功能衰竭D.内因子缺乏E.脾功能亢进13.能促进红细胞成熟的因子是:A.蛋白质和铁B.促红细胞生成素C.内因子D.维生素B12 和叶酸E.雄激素14.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是:A.骨髓的造血功能抑制B.维生素B12 和叶酸缺乏C.蛋白质摄入不足D.红细胞脆性增大E.机体缺铁15.缺乏内因子引起贫血是由于:A.红细胞成熟和分裂障碍B.血红蛋白合成减少C.造血原料不足D.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E.红细胞脆性增大16.某女性患者36岁,血液常规检查结果为:红细胞数量3.0×1012/L、血红蛋白浓度为80g/L、红细胞平均直径为5.5μm;白细胞总数4.5×109/L;血小板100.5×109/L。

生理第三章血液09级

生理第三章血液09级

循环血量 血 量 储存血量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血液的比重:
血液的粘度: 水的粘度为1,全血:4~5
全血:1.050~1.060 血浆:1.025~1.030 红细
血浆:1.6~2.4
• 血浆渗透压:
• 血浆的pH值: 7.35~7.45 主要是NaHCO3/H2CO3
血浆渗透压:
1、渗透压概念:
红细胞叠连-ESR-悬浮稳定性三者关系:
红细胞叠连与ESR成正比
ESR与悬浮稳定性成反比
血浆中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胆固醇可 使红细胞叠连ⅭⅮESRⅭⅮ悬浮稳定性差 如结核、风湿、肿瘤等
血浆中白蛋白、卵磷脂抑制红细胞叠连 ⅮESRⅯ Ⅾ悬浮稳定性好
(3)、渗透脆性
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 性,称为渗透脆性(简称脆性)
生理性止血:小血管破损,血液流出, 数分钟后出血自行停止的现象。 小血管收缩,可使血管管腔封闭,暂时阻 止或延缓血液的流动 形成松软的止血栓
形成坚硬的止血栓
2.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
血小板可沉着于血管壁/填补内皮细胞空隙,维持其 完整。 如血小板数量减少/微小创伤/血压升高Ⅾ皮 下出血/紫癜
3.修复受损的血管
血凝块形成(有效止血)
二、血液凝固
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 :是指血 液由流动溶胶状态转变为不流动凝胶状态 的过程。 是由一系列凝血因子参与的、复杂的蛋白 质的酶促反应。 最终表现:血浆中的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 转变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
(一)凝血因子 (Blood clotting factor) 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 称为凝血因子。 根据其发现的先后顺序,由国际凝血因 子命名委员会以罗马数字编号命名,共有 12种:即凝血因子Ⅰ—ⅩⅢ。 还 有 前 激 肽 释 放 酶 ( PK ) 、 激 肽 原 (HK)、血小板磷脂(PL)参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景因素
(二)截肢康复评定示例

患者,男,15岁,中学生,因车祸而截
去右小腿下段,住院50天,待家休养2
月。按照ICF进行评定,会更加全面准确,
因为有些患者的社会参与水平跟环境设 计、社会支持度有很大关系 。
(二)截肢康复评定示例
(三)脊髓损伤康复评定示例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由各种原 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水平 以下脊髓功能障碍。脊髓损伤后,患者受损水平 以下的运动、感觉、反射和自主神经功能都发生 障碍,颈段损伤常引起四肢瘫,颈段以下损伤常 引起截瘫,两者均可伴有大小便功能障碍。
4. 辅助器具配置要与功能障碍者状况相适应 5. 最好的辅助器具是适用的辅助器具
五、以ICF体系作为制订功能障碍康复计划 的基本框架

康复医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和处理功能障碍的
预防、诊断评估、康复治疗等重要问题。

康复工作者的主要目的是让个体尽可能不发生 残疾,即使有病有伤了,通过功能训练,不发 生功能障碍,或者有了功能障碍,尽可能将功 能障碍降低一点,而生活自理程度提高一点 。
儿童脑瘫的康复计划制订过程

制订康复治疗计划:
①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由物理治疗师实施,采 取Bobath法或Vojta法或引导式教育提高患儿的运动功
能;

②语言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由言语治疗师实施,进 行接受语言能力训练和表达语言能力训练; ③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由作业治疗师实施,进 行衣、食、住、行、个人卫生等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一、确定现存的和康复所要求的功能水平

例如一位脊髓损伤(T11)患者,经住院治疗, 现有功能是:言语认知功能正常,乐观心态, 能够自己吃饭、穿衣、从床上转移到轮椅上, 大小便要靠手来刺激肛门、小腹部来完成。
此次前来康复的目的是解决大小便问题和站起 来走路,经康复治疗小组讨论,根据患者现存 功能水平,可以重点训练扶双腋拐下四点步行 和大小便控制能力。
第三章 功能障碍
周立峰
功能障碍

康复医学主要研究病、伤、残者的躯体、 心理、社会功能障碍的评定与治疗。 功能障碍(dysfunction) 功能医学
康复评定与治疗
康复评定: 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专科诊断、 实验室检查、影像检查、功能检查(标准化测试工 具)、康复评定量表应用等。 功能障碍
康复治疗: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心 理疗法等手段对发生功能障碍的器官、系统进行 训练和再训练,以改善或恢复患者的功能水平。


在康复治疗计划的制订和实施中应注意

①注重儿童的发育水平和认知发展状况,要根据其个体发展的水 平,确定康复方案;
②充分认识儿童运动功能的可塑性和整体性,说服家长和儿童坚 持长期运动功能训练的必要性; ③充分认识儿童的认知和言语能力具有极高的可塑性,充分调动 儿童及其家长的学习积极性等外部环境因素,通过科学的康复训 练,实现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功能障碍的评定
功能障碍的评定是制定康复治疗计划的前提和基 础,也是评定康复治疗效果的客观依据。
对患者进行功能障碍评定时,要认真收集、筛选 和分析评定对象的个人基本信息和临床基本情况, 工作流程:①确定现存的和康复所要求的功能水 平,②确定功能受限制的性质及严重程度,③确 定功能受限制因素,④并以ICF体系作为功能障 碍评定的基本框架。

例如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损伤中,锥体系(脊髓前角运
动神经元和脑干运动神经元以上部分)受损后肢体会出 现典型的上运动神经元瘫痪;而锥体外系受损后肢体相 应会出现肌张力变化,产生共济失调、手足徐动、平衡 能力下降等运动功能障碍等。
案 例

例如:一位20岁女生因“左侧肢体活动不利三 年”前来就诊,经询问检查,获悉三年前患右 侧脑血管畸形破裂,实施钻孔引流手术,之后 又发生梗阻性脑积水,再行脑室-腹腔引流术, 发生左侧偏瘫,听力言语认知功能正常。 功能受限制的性质:?
活动受限

活动受限是指个体在进行活动时会遇到 一些困难,如活动范围缩小、活动速度 减慢或完成质量差等。
各种原因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脑 卒中、脑外伤等)可出现移动、自理、家 庭生活方面的活动受限 。肩周炎患者患 侧手难以完成梳头等动作。

参与局限

参与局限是指个体投入到生活情景中可能经 历到的不便或困难,包括人际交往、人际关 系和主要生活领域,如社区、社会和公民生 活等方面受到限制。 参与局限的含义在不同的背景下是不一样的, 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按照ICF的分类,用参 与局限代替残障的概念,这是一大进步。
脊髓损伤康复评定示例
第三节


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
功能障碍的转归有两个不同结果。
第一种结果是由于个人因素或环境因素 的改善而朝着好的方向发展,障碍减轻、 功能改善; 第二种结果是由于个人因素或环境因素 不利而继续向坏的方向转变,障碍进一 步加重。

康复治疗计划的制订原则



明确临床症状的处理与功能障碍恢复的 关系 减少内在限制因素的原则 减少外在限制因素的原则 使用必要的辅助器具 以ICF体系作为制订功能障碍康复计划的 基本框架
四、以ICF体系作为功能障碍评定的基本框架

ICF从身体结构或功能、活动受限和参
与局限三个水平提出了相关标准评定
方法和量表。ຫໍສະໝຸດ (一)脑卒中康复评定示例表 3-1 项 目 评定水平 脑卒中康复评定 评 定 内 容 身体结构评定包括脑卒中的病变部位和大小: 脑的部位,如大脑、小脑、脑干等;脑血管, 身体结构与功 能 身体水平 如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等;大小,如头颅 CT、MRI 测量的结果等;身体功能评定包括精 神功能、感觉功能、发声和言语功能、神经肌 肉功能和运动相关功能等多方面的评定。 活动情况 参与情况 个体水平 社会水平 环境因素 个人因素 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为主 工作、学习、社会活动等方面情况 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家庭环境支持情况等 年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教育水平、心理 素质等
一、明确临床症状的处理与功能障碍恢复的关系

例如,一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患者,损 伤平面以下肢体的感觉和运动功能的恢 复,就不宜投入过多的资源;对急性脑 出血患者,应先进行止血、降压、吸氧、 严密观察病情,病情稳定后(1~2周后) 再进行功能训练。
二、减少内在限制因素的原则

内在限制因素即指个人因素,是与个体相关 联的、不利于功能障碍恢复的背景性因素, 如某人的功能和残疾状况(疾病、障碍、损伤、 创伤等)、年龄、性别、社会阶层、生活经历 等等。个人因素是个体生活与生存的特殊背 景,由不属于健康状况或健康状态的个人特 征所构成,包括教育、职业和习惯教养等。

儿童脑瘫的康复计划制订过程

④社会参与度和社会参与能力的提高——由康复工作小组 成员、家庭和社区社会各类相关机构协作完成,降低对无 障碍环境依赖程度及进行必要的环境改造,由职业治疗师、 社会工作者等实施; ⑤个体自信心的提高和对康复满意度的提高——由心理治 疗师或康复心理专家实施,可以采取集体心理疗法、个体 心理疗法、行为疗法、家庭疗法等心理康复方法; ⑥针对病损本身或其他临床问题进行相应的临床处理—— 由临床医师、物理治疗师、康复护士等协作完成。
矫形器有助于矫正畸形、固定、支持等作用
拐杖和助行器是非常重要的辅助器具
对残疾人来说,辅助工具很重要
用简易方式操作电脑
用轮椅实现转移
康复工作者需要提高对辅助器具的认识

1. 很多辅助器具等同于功能障碍者身体的一部分 2. 辅助器具涉及功能障碍者生活的各种层面


3.辅助器具贯穿功能障碍者康复的全过程
三、减少外在限制因素的原则

外在限制因素在ICF体系中将其归纳为不利的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指构成个体生活背景的
外部或外在世界的所有方面,并对个体的功能
发生影响。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与个体有不同关系和作用的其他人员的态度和 价值观、社会体制和服务以及政策、法规和法 律。
四、使用必要的辅助器具


使用辅助器具和用品是帮助功能障碍者改善功 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各类辅助器具,如 轮椅、助行器、拐杖等,能够帮助残疾人补偿 功能,改善状况,减轻家庭的负担,最大程度 地参与社会生活。在发达国家辅助器具的应用 已经非常普及,辅助器具已成为残疾人康复、 就业、生活和娱乐的重要手段。 我国现状如何?城市与农村,发达地区与贫困 地区差异较大
内容提要

第一节 残损、活动受限和参与局限
第二节 功能障碍的评定 第三节 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


第一节

残损、活动受限和参与局限
残损
活动受限 参与局限


残损(impairment)

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身体结构、器官或 系统生理功能以及心理功能的异常或缺 损,对独立生活、学习、工作可能会产 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又称为病损。
功能障碍的程度:?

三、确定功能受限制因素



限制因素影响人的功能的高水平发挥。 内在的限制因素:如疾病或创伤所造成的损害, 如三角肌萎缩无力致外展受限、脊髓损伤导致下 肢髋膝关节屈伸运动受限。 外在限制因素:如环境(交通工具、上下阶梯、公 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雇主的态度以及对工作者 的用工限制等。某腰痛患者一侧下肢麻木疼痛伴 行走困难,经进一步检查评定是L4/L5腰椎间盘突 出压迫神经所致。

它反映器官或系统水平的功能障碍。
残损水平常见的功能障碍


①视、听、辅助感觉功能的障碍以及疼痛
②失语症 ③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④消化系统炎症溃疡与肿瘤、糖尿病等 ⑤尺桡神经损伤、四肢骨折等导致运动功能障碍 ⑥严重颅脑损伤、脊髓损伤患者可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 ⑦儿童脑瘫、脑血管意外患者出现认知障碍、不自主运动等 ⑧脑损伤时出现各种精神心理功能障碍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